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諸葛亮領導方式的七大失誤

 白山 2005-11-02

諸葛亮領導方式的七大失誤

    諸葛亮是蜀漢最重要的領導者之一,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其在領導行為上的戰(zhàn)略失誤、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當用人、不善授權、賞罰不平、不善納諫等領導過失,使得蜀漢最先滅亡,蜀漢“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領導對組織管理的好壞具有決定性影響,是組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xiàn)目標的帶頭行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蜀漢政權的主要領導者之一,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臣子風范,數(shù)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風五丈原,一個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幾乎完美無缺的英雄形象,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是封建中國士子“為師”、“為將”、“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在他輝煌的一生中,幾乎計無不中,謀無不成,近乎神,而他又本性謹慎,除“失街亭”、“兵屯渭南”外,很少有人論及他的失誤。然而,為什么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細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后不難發(fā)現(xiàn),諸葛亮也有不審時度勢、窮兵黷武、用人失誤等多方面的缺憾。本文通過對諸葛亮不當?shù)念I導行為進行分析,得出了蜀漢“成也諸葛,敗也諸葛”,以期對現(xiàn)在的組織領導者有所啟示。

一、戰(zhàn)略失誤

    戰(zhàn)略是指組織發(fā)展的全局方略,是組織實現(xiàn)目標的重大方針與計劃,正確的戰(zhàn)略是組織走向成功的前提。諸葛亮在隆中制訂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為蜀漢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其后荊州戰(zhàn)略失誤為蜀漢滅亡埋下失敗種子。荊州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其處要沖,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聯(lián)吳會,西通巴蜀。曹、孫、劉要吞并四海稱霸天下,都必需先占據(jù)荊州。諸葛亮以驚人的智慧,絕妙的策劃,在赤壁大戰(zhàn)中捷足先登,一舉奪取了荊州,并以此為基地,隨后取得四川和漢中,初步實現(xiàn)了隆中戰(zhàn)略,實現(xiàn)三分天下的局勢。然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①當四川吃緊時,劉備授意諸葛亮將荊州交給心腹關羽,守荊州責任重大,關羽接印,諸葛亮擎著不授,又語重心長地叮囑半天。這一動作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憂慮,他清楚關羽的致命要害,把孫劉聯(lián)盟,北拒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一再告誡關羽,最后諸葛亮還是聽從了劉備的意見,顯示出諸葛亮對當時局勢估計嚴重不足。做出令關羽攻打樊城的決定,結果樊城未下而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劉備聽說關羽被殺,執(zhí)意出川討伐不該討伐的東吳,破壞聯(lián)吳抗曹戰(zhàn)略決策,諸葛亮僅點到為止也沒有拒理力諫,以致劉備之敗。本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諸葛亮應建議立即調整兵力部署,加強荊州的防衛(wèi)力量,才是執(zhí)行隆中決策的正確方針。諸葛亮戰(zhàn)略失誤,使荊州地失人亡,因而夭折了隆中戰(zhàn)略??傆^荊州之失全過程,關羽的責任是次要的,主要領導責任應由諸葛亮承擔,這比“馬謖失街亭”的錯誤更大,后果更嚴重,影響更深遠。因為荊州這一步牽涉到蜀漢發(fā)展,事關隆中戰(zhàn)略布局。諸葛亮一生事業(yè)沒有取得最后成功,與荊州戰(zhàn)略失誤存在直接的關系,荊州地失人亡標志著蜀漢由盛轉衰。

二、自知不足

   《道德經(jīng)》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作為一位高明的領導者非常需要具備知人的本領,更重要是自知,只有這樣才能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宋朝司馬光說:“諸葛亮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敗之也。”②諸葛亮朋友司馬徽也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天”則是歷史規(guī)律,只有遵循,無法抗拒。首先,諸葛亮后半生缺乏對蜀漢實力與環(huán)境的自知,匡復漢室的時機與實力已不存在:

    1)三國統(tǒng)治集團中蜀漢最弱。失荊州及劉備死后,蜀國由盛轉衰,統(tǒng)一天下已不可能。

    2)對手十分強大。僅以一對手司馬懿為例,諸葛亮自知有了司馬懿,出師必不利,故聽說曹睿封了司馬懿后大驚:“必為蜀中之大患。”后聽說司馬懿被罷官又大喜。司馬懿被封為平西大將軍后,諸葛亮則“頓失跌足,不知所措”。

    3)蜀魏百姓均已厭戰(zhàn)。長年戰(zhàn)爭難得一時平靜,而諸葛亮卻要連年北伐,也是逆天而行。其次,諸葛亮對自身認識不足。諸葛亮好友崔州平也曾指出“使之斡旋天地,扭捏乾坤,恐不易為也”。其后更有很多例子:一出祁山前,太史譙周奏曰:“臣夜觀天象,北方星曜倍明,未可圖也。”并勸孔明:“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強為也?”孔明曰:“天道之理,變易不常,豈可拘執(zhí)也?”在五次北伐失敗之后,六出祁山之前,譙周又奏種種不祥,勸其謹守待時。而諸葛亮不顧一切,堅持出征。六出祁山是他最后的北伐,成功寄托在上方谷,然而又是“天不祚漢”,司馬父子瀕死而得救,諸葛亮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他之后,姜維繼承遺志,九伐中原,最后也連連失敗,三國“分久必合”,一統(tǒng)于晉,諸葛亮和姜維都沒有改變蜀漢的命運。天下乃有德者取而居之,并非一直是劉家的天下,兩人不自知,不自量罷了。

三、不善育才

    培養(yǎng)人才是領導的重要職責,因為無論領導者將來晉升或退位,總是需要人才接替,且培養(yǎng)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聰明的領導,追求事業(yè)上的成功,除依靠自己的才智之外,更重要是借助別人的力量。培養(yǎng)人才,對于被培養(yǎng)人而言是一種激勵;培養(yǎng)人才有利于加強下屬的參與管理,將繁瑣的較小的工作交給下屬完成,領導可抽出更多時間從事組織的戰(zhàn)略及策略研究。蜀漢初期,諸葛亮所領導的集團還勉強算是一支實力比較雄厚的人才隊伍,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云等人,又有魏延、王平等人,但這些人都有其缺憾:關羽驕矜自大、張飛脾氣暴躁、魏延難以駕馭、馬謖性情輕狂,他們給西蜀帶來一次次的致命打擊。諸葛亮說:“此病不在兵寡,在主將而!”所以,諸葛亮只得讓關羽守華容、荊州,讓馬謖守街亭,讓劉封、孟達守上庸。而這些人連連違背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政策。最后諸葛亮指定降將姜維為帥,也只因朝中無能人不得已而為之,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諸葛亮非常清楚蜀漢人才狀況,但并沒有引起對諸葛亮培養(yǎng)人才的高度重視。首先,未選拔任用才能超過自己之人。雖然他從下層提拔了蔣琬、董允、楊洪等人物,但這些人比諸葛亮更謹小慎微,更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度龂尽分髡哧悏墼u曰:蔣琬、費一“咸陳諸葛亮之成規(guī),因循而不革”,姜維“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其次,不給人才改過自新的機會。第一次北伐,失街亭而斬馬謖,《三國志·蜀書·馬謖傳》習鑿齒評諸葛亮“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jié)任,隨器付業(yè);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李嚴在劉備入蜀時屢建奇功,官至尚書令,“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劉禪)北伐由于勞師遠征,得漢中并未得民,糧草皆得從險難的蜀道運送,加上天雨,李嚴運糧不濟,情有可原??芍T葛亮厲斥李嚴“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并撤銷李嚴一切職務。第三,不鍛煉人才。僅以諸葛亮第一次用兵博望坡為例,諸葛亮以“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為由向劉備“乞假劍印”而掌握軍政大權,之后的戰(zhàn)術分工更是讓常人琢磨不定,張飛只管“縱火燒之”,關羽則“放過中軍”,“縱兵襲擊后軍”,關平、劉封負責“預備引火之物”,趙子龍領受絕對不抵抗的命令“只要輸,不要贏”,劉備原來的師爺孫乾則是“安排功勞薄”,這種戰(zhàn)術完全莫視民主決策及將帥鍛煉精神,取而代之是諸葛亮個人智慧壟斷。這種習慣導致了后來蜀漢政權內部對諸亮葛的絕對依賴,廣大謀士及將士缺乏謀略的鍛煉,難以為蜀漢政權造就和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第四,公開嫉妒下屬或同事才能。嫉妒別人才能,特別是比自己高明的人,是人的一種本性,但是領導不能嫉妒下屬或同事才能,即使有這種心思,應將其變成憂患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領導能力,因為領導不需要親自沖鋒陷陣,只要能駕馭下屬即可。但諸葛亮卻不能善待有才能特別是有可能一方面或多方面超過自己的人才,像李嚴、廖立、魏延等有才有功之人,都遭到排斥打擊甚至被殺戮的結局。

四、用人不當

    用人之道,是領導才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領導者實施領導過程的重要工作。正確用人必須實現(xiàn)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前已論述,諸葛亮非常清楚荊州之重要,然而諸葛亮對守荊州人員方面的嚴重估計不足,做出關羽守荊州,導致荊州地失人亡。讓馬謖去守街亭,表面看來馬謖失街亭及被斬都是咎由自取,但因此把馬謖說得一無是處,甚至是“庸才”的代名詞,是不公正。馬謖是個人才,街亭之戰(zhàn)以前,參軍馬謖跟隨諸葛亮多年,屢出奇謀,克敵制勝,為蜀軍立下過大功,比如獻計征服孟獲,離間魏帝與司馬懿。馬謖這樣一個善出奇計的謀士在街亭慘敗,從表面看是馬謖無知所致,而實質上是諸葛亮用人不當所致。馬謖雖然跟隨諸葛亮多年,卻一直僅是“高參”,從未擔任過主將,他精于戰(zhàn)略,拙于戰(zhàn)術。而諸葛亮卻把他推到了主將的位置,而且事后還反省自己,斬馬謖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他想到的仍然只是把庸才當成了人才用,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用人失當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五、不善授權

    現(xiàn)代社會,領導工作千頭萬緒,極為繁雜,如果領導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即使有三頭六臂,也會應接不暇,難免事與愿違,所以領導必須學會正確授權。諸葛亮為蜀漢丞相,工作勤勤懇懇,“自校簿書”,“罰二十以上親覽”,以至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人世。其在上后主的《自貶疏》中道:“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其對手司馬懿有評價諸葛亮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而在西漢時期,陳平任漢左丞相,劉恒皇帝一日問,全國一年審決了多少案件,全國一年的財政收支有多少,右相周勃答不出來,劉恒問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有人主管。”劉恒問:“誰主管?”陳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問題,可以問廷尉;陛下要了解財政收支,應該問治粟內史。”劉恒又追問:“如果什么工作都有人主管,那么你管什么?”陳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候;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帝乃稱善。(《史記。陳平傳》)陳平、諸葛亮是當時的高官,作為領導者,一個重要職責是“授權原則”,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事務,下屬獲得一定的職權和責任,就能獨立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并取得成就,在成就感的激勵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一定要在各個方面都比別人強,而在于具有調動下屬積極性。不授權的領導不僅對領導者本人不利,他的下屬還會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獨立創(chuàng)造力不能得到發(fā)揮,因而會失去工作的積極性,這種領導方式還會失去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機會。

六、賞罰不明

    賞罰是領導的重要手段,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賞罰分明,體現(xiàn)了褒揚貶抑,指示了人們行為的方向,強化正義的進取,弱化錯誤的選擇。賞貴信,罰貴必,賞罰應公平。然諸葛亮賞罰不明:首先,罰不平。關羽華容道放曹操,事先立下軍令狀,但因劉備求情“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云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贖罪”,諸葛亮就饒了關羽,放縱了關羽,以致后有荊州之敗。《三國志。蜀書。蔣琬費一姜維傳》記載,劉備發(fā)現(xiàn)諸葛亮提拔的蔣琬“眾事不理,時又沉醉”,在發(fā)怒中“將加罪戮”,而諸葛亮硬說蔣琬乃“社稷之器”,還要求劉備“重加器之”。堅持斬殺馬謖,晉人習鑿齒認為可惜,當朝大臣蔣琬也認為諸葛亮斬馬謖確實有些過分,《三國志·馬謖傳》:“蔣琬后詣漢中,謂亮曰:”昔楚殺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其次,賞不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云與鄧芝為疑兵,因諸葛亮錯用馬謖,北伐失利。趙云、鄧芝在”兵弱敵強“的形勢下,”失利于箕谷,然斂眾固守“,退軍無損失,卻被諸葛亮”貶為鎮(zhèn)軍將軍“。諸葛亮在視察時發(fā)現(xiàn)兵將、軍資無損,從鄧芝口中知道是趙云”親自斷后“,才使”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的實情后,也只是以趙云將士保存下來的”軍資余絹分賜將士“,而趙云則以”軍事不利,不應有賜“謝絕,建議全部充府庫。軍事失利完全是諸葛亮拒諫、固執(zhí)、獨斷專行用個人愛將馬謖為先鋒所致,趙云為補救他用人的失誤親自斷后以保將士、軍資無損撤退,本應是有功將領,諸葛亮卻推卸責任將其貶職,即使知道了實情,諸葛亮也不肯為趙云恢復原職,這就不僅有知過不改的錯誤,而且更有錯上加錯之嫌??梢姡T葛亮賞罰不明。

七、不善納諫

    政軍統(tǒng)帥的諸葛亮不善于納諫,不能正確對待不同意見,以致做出多次錯誤決策:

    第一,平定南中時,諸葛亮開始并不接受馬謖“攻心”戰(zhàn)略,采用武力鎮(zhèn)壓的手段,待遇到嚴重阻力后,才想起馬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建議。

    第二,北伐時,大臣曾反對諸葛亮與降魏的叛將孟達通好,指出“孟達小子,昔時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復之人,何足與書耶”??芍T葛亮寧肯不用國內有才之人,對叛將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欲“誘達以為外援”,與書孟達,但孟達“無款誠之心”,始終不愿作為諸葛亮北伐的“外援”朋友,給了無可奈何的諸葛亮當頭一棒。

    第三,北伐時“數(shù)有戰(zhàn)功”的魏延,北伐時亦提出過親帶精兵五千奇襲長安,諸葛亮領主力出斜谷,一舉而定咸陽以西爭長安、占關中的正確建議,卻被諸葛亮以“危計”拒絕,以后也一直不納魏延之建議。

    第四,馬謖是諸葛亮深為器重提拔的青年將領,劉備生前就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第一次北伐,“論者皆言宜令為先鋒”的應是“宿將魏延、吳懿”等將領,而諸葛亮卻拒“眾意”,固執(zhí)地任用馬謖為先鋒,“統(tǒng)大眾在前”,導致街亭慘敗,枉送了一大批將士的性命。象諸葛亮這樣的領導都因不善納諫自取其敗。

    不同意見到底對領導行為能起什么作用,結合諸葛亮行為可總結如下:

    第一,不同意見的表達,實際上是向領導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計劃,如諸葛亮可選擇對南王“兵戰(zhàn)”、“心戰(zhàn)”或“兩者結合”,選擇“立即北伐”、“不北伐”或“蓄勢而發(fā)”。

    第二,不同意見的表達,有利于各計劃之間互相比較,顯出優(yōu)劣,取長補短。如魏延北伐戰(zhàn)略,雖顯草率,但在當初蜀魏實力相差太大情況下,不采取險招不可能取勝。

    第三,不同的逆反意見的討論,有利于給下屬提供更多鍛煉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人才。

    第四,不同意見的討論,有利于統(tǒng)一認識,這樣一旦做出最后決定,上下就會同心同德,共同實施計劃,諸葛亮北伐遭到譙周、李嚴等反對,其未先做好統(tǒng)一思想工作,執(zhí)意北伐,結果均無功而還,又勞民傷財。

    第五,不同意見的討論,還能提高決策的可行性,當實踐第一方案不行時,可用第二方案,平南時,“兵戰(zhàn)”不行,而用“心戰(zhàn)”,就是一例證。

    第六,不同意見的討論,還能提高決策的正確性,如斬馬謖之誤,諸葛亮曾因“華容”一案放過關羽,曹操也有割發(fā)代首時候,為什么就不能放過馬謖,讓馬謖戴罪立功,況且馬謖雖說帶兵不行,但是一位難得“高參”。

    第七,不同意見的討論,還能避免領導自己受人愚弄和左右,通過不同意見的討論,可以使領導全面了解情況,周密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也有利于領導自身知識和領導能力的提高。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為蜀漢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為蜀漢政權“鞠軀盡瘁,死而后已”,使他成為功業(yè)彪炳的千古名臣。唐代詩圣杜甫在詩《蜀相》中稱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筆者也非常欣賞,但諸葛亮的領導方式上的失誤的也為蜀漢滅亡埋下為種。赤壁戰(zhàn)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只是暫時的平衡。荊州丟失,關羽喪命,劉備傾全國之兵,怒伐東吳,全軍覆沒,病死白帝城。諸葛亮受托輔少主,開始執(zhí)政,也只西南一隅,且南中反叛,國內動蕩,矛盾加劇,面臨“民窮兵疲”的困境。加之不滿百萬人口的蜀漢,官僚機構出奇的臃腫,以致賦役繁重,百姓無法生活,三國蜀漢最短命也就成了必然結局??傊?,諸葛亮出師二十幾年,對蜀漢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功不可沒。但由于其自負專斷的心態(tài),過于謹小慎微和保守的性格,無論是用賢納諫、南征平叛,還是揮師北伐等,都曾犯有嚴重的領導錯誤,特別是蜀漢建立后沒有把國家重點放在與民休息、發(fā)展生產(chǎn)、政治改革、精簡機構、用賢致治,導致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敗、社會動蕩、矛盾加劇,從而加速了蜀漢的滅亡,當然蜀漢最先滅亡不是諸葛亮個人所愿意看到的,但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領導責任。正所謂:蜀漢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 作者: 射天狼 2005年06月25日, 星期六 21:0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