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五百羅漢及講解——6

 素履冥升 2010-01-19


第貳佰捌拾壹尊
聲龍種尊者
 
  聲龍種尊者,為文殊師利的過去身。因其以聲音教化眾生,故名聲龍種。
  據(jù)《首楞嚴(yán)三昧經(jīng)》卷下載,在過去久遠(yuǎn)世,南方有佛土名平等國,其中有佛名為龍種上如來,又名大身佛、神仙佛,即尊者。龍種上如來壽命有四百四十萬歲,由聲而說教,即通過講解佛經(jīng)而教化眾生。當(dāng)時天上人間無數(shù)神仙百姓由于龍種上如來的說教而脫離苦海,升入極樂世界。



第貳佰捌拾貳尊
誓南山尊者
  誓南山尊者,即唐代律僧道宣(596-667)。為南山律宗之祖。浙江吳興(一說江蘇潤丹徒)人,俗姓錢,字法遍。
  尊者十六歲出家,告后隨日嚴(yán)寺慧(君頁)、大禪定寺智首學(xué)律。后住于終南山仿掌谷(長安之南),研究、弘傳四分律,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律宗的始祖,人稱四分律祖。曾至各地講說律學(xué),亦參與玄奘之譯場。嚴(yán)守戒品,深好禪那。歷住崇義寺、豐德寺、凈業(yè)寺。顯慶三年(658),奉敕任長安西明寺首座。龍朔二年(662),高宗敕令僧尼須禮拜君親,尊者與玄奘等上書力爭,此事乃止。乾封二年二月,于凈業(yè)寺創(chuàng)立戒壇,諸方前來求戒者二十余人,為后世建筑戒壇之法式。于是年二月入寂,世壽七十二,法臘五十二,謚號“澄照”。
  尊者生平獎掖后,不遺余力,德行淳厚,為緇素所共仰,一生收有弟子千余人。著述宏富。所著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羯磨疏》、《戒本疏》、《拾毗尼義鈔》、《比丘尼義鈔》稱為律學(xué)五大部。誓南山尊者,又稱南山律師、南山大師。


第貳佰捌拾叁尊
富伽耶尊者
  
  富伽耶尊者,稽諸史實,未必實有其人。富伽耶,舊譯作人,或作眾生,新譯作數(shù)取趣。指輪回轉(zhuǎn)生之主體而言。數(shù)取趣,意為數(shù)度往返五趣輪回者,乃外道十六辭呈見之一。即“我”之異名。或單指人之意而言。
  佛教主張無我說,故不承認(rèn)有生死主體之起初補生氣勃勃伽羅(勝義之補特伽羅),但為解說權(quán)變之故,而將人假名為補特伽羅(世俗之補特伽羅)。然部派佛教中,犢子部、正量部、經(jīng)量部等,卻承認(rèn)補特伽羅為實有。尊者擅長順各人情趣,采取不同方法宣講佛法,教化眾生獲得解脫。他特別指出不能為布施而布施,而要通過布施消除吝嗇之心,利益他人。
  富伽耶,又作補特伽羅、富特伽羅、弗伽羅、福伽羅。譯為人、眾生、數(shù)取趣、眾數(shù)者。



第貳佰捌拾肆尊
行傳法尊者
  
    行傳法尊者,為佛陀在世時之僧。
  佛祖創(chuàng)立佛教后,為使信奉婆羅門教的人改信佛教,信徒們不避寒暑,東奔西走,弘揚佛法,濟度眾生,謂之行化。尊者即為其中之一。他曾自朝至暮地奔往來于各地,克服種種困難,為弘傳佛法,濟度眾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第貳佰捌拾伍尊
香金手尊者
  
  香金手尊者,即寶手菩薩。位居密教現(xiàn)圖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九尊中之第六位。
  尊者以凈菩提心之如意寶珠成滿世間之悉地,猶如意珠在手,能滿足一切所愿,故稱寶手菩薩,密號滿足金剛。他的一只手清香四溢,聞?wù)呖梢韵裏溃纳鞓?;另一只手能生出無數(shù)珍寶金銀,用以救濟貧苦而獲得溫飽,所以稱香手菩薩。他不需邀請,便能主動前來施慈悲于眾生。
  其形象為左手按腰持蓮花,花上有三股金剛杵。杵上并有寶珠焰,右手舒掌托寶珠當(dāng)胸,半跏趺坐于赤蓮花上。


第貳佰八拾陸尊
摩拿羅尊者
  摩拿羅尊者,古印度那揭下國常自在王之次子。被禪宗尊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二祖。
  據(jù)《景德傳燈錄》等載,尊者三十歲時,隨名僧婆蘇槃豆出家,被付正法眼藏。行化舒心法至西印度時,曾使喚國王得度皈依佛法。一日,在國王行走的路上出現(xiàn)一座小塔,高一尺四寸,其色青玄,四面皆有圖像;前面圖像描繪尸毗王割股救鴿,后面描繪慈力王剜身故燃燈,左面描繪薩太子投崖飼虎,右面描繪月光王捐舍寶首。國琴瑟想把塔迎到宮中供養(yǎng),但多少人也舉不起來,于是大會國中梵行、禪觀、咒術(shù)三類人眾,結(jié)果盡皆不識。時摩拿羅亦到會,他知道這是當(dāng)年阿育王所造諸塔中的一座,遂為國王演說塔之所因。國王遂傳位太子,出家修行,是為得度比丘。后尊者又至月支國,繼續(xù)弘法,付法藏于鶴勒那,說偈曰:“心隨萬境轉(zhuǎn),轉(zhuǎn)處實能幽,隨流認(rèn)得性,無喜復(fù)中天在線”。說畢,伽跌而坐,入于涅槃,鶴勒那與月氏國王起塔供奉。



第貳佰捌拾柒尊
光普現(xiàn)尊者
  
    光普現(xiàn)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
  佛稱大日如來,大日能照耀四面八方。光普現(xiàn)尊者,功德無量。能佛光普照十方世界,不僅人間眾生受其恩澤,六道畜性,地獄餓鬼以及魔鬼外道亦攝于他的威德,改惡從善,得到解脫。



第貳佰捌拾捌尊
慧依王尊者
  
    慧依王尊者,即慧王菩薩。
  據(jù)《賢劫經(jīng)》卷一載,佛陀在衹樹給孤獨園住滿三年后,外出游化,至維耶離。其時,尊者正專心修行。聞佛祖至,前往迎接,并為佛陀及隨行人員安排場地,敷設(shè)座位。尊者已具足五通,成就三昧,勇猛精進,破除眾魔,心地慈善,廣布佛法,功德果滿。


第貳佰捌拾玖尊
降魔軍尊者
  
  降魔軍尊者,名大樂金剛。又名大樂不空菩薩,因其能降伏魔軍,所以又號稱降魔軍尊者。
  尊者善長坐禪入定,于禪定中悟到佛學(xué)的真諦而獲得最上大樂,獲得了最上大樂后,就可以領(lǐng)會到諸佛的無上智慧;擁有了諸佛的無上智慧,則有降伏一切魔軍的神通力。他降伏了一切魔軍,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建立了最高的成就,饒益一切有情眾生。尊者以自證而得大樂,化他而得大喜,不間斷地利益眾生而稱不空。



第貳佰玖拾尊
自焰光尊者
  
  自焰光尊者,即大焰光菩薩。屬上首菩薩。
  據(jù)《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一載,尊者常親近佛陀,參加佛陀的法會,聆聽參悟佛陀演示的無上妙法。他心性清凈,常向大眾宣講佛法,得如大海般之智慧。他無所依止,可以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呈現(xiàn)相應(yīng)之色身,幫助眾生離諸塵障。他已得無量光明,形成光網(wǎng),照耀世界。眾生沐浴其光焰,煩惱盡除,如同月輪一樣明凈。



第貳佰玖拾壹尊
持大醫(yī)尊者
  
  持大醫(yī)尊者,譯作壽命童子。古印度摩揭陀國頻毗沙羅王的諸庶子,王舍城著名的醫(yī)生。與佛陀為同時代人。
  在王舍城東北角的庵婆羅園中修建起寺院,請佛祖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在寺中居住,并提供日用衣食。當(dāng)時,摩揭陀國國王阿阇世王不信佛法,由于他囚禁父母、欺凌弱小鄰國,罪惡深重,遍體生瘡,痛苦難忍,遍請名醫(yī)而不能治愈。后延請尊者為其治病。七月十五日夜間,尊者引導(dǎo)王在月光下去見佛祖,得其點化而開悟,遂懺悔前罪,皈依依教,疾病痊愈。并保護佛教的發(fā)展,為佛陀的事業(yè)作出無量功德。佛教以救大眾于苦難為大醫(yī),他既能醫(yī)治人的身病,又醫(yī)治大眾的心疾,可謂醫(yī)中之大醫(yī)。
  持大醫(yī)尊者名時縛迦、又作耆婆;意譯 童子、能活、更活。


第貳佰玖拾貳尊
藏律行尊者
  
  藏律行尊者,即懷素(634—707)。唐代律僧。京兆(陜西西安)人。俗姓范。
  尊者“獨好毗尼(律),兼善俱舍(藏)”自幼聰敏,器度寬大。十二歲禮玄奘出家,專承經(jīng)論。受戒后,從道宣習(xí)《四分律行事鈔》。其后,轉(zhuǎn)入法礪之弟子道成門下,學(xué)《四分律疏》。慨嘆古人之義未能飛盡善,乃另辟新徑,獨抒己見,在此基礎(chǔ)上撰述《四分律開宗記》二十卷,糾彈古疏之過,總結(jié)為十六失,而別立一家之說,時人號稱“新疏”,以別于法礪之《四分律疏》。自是,尊者所立之新說,乃稱東塔律宗,而與法礪、道宣之律學(xué)并稱三大宗。他的學(xué)說盛行于四及西北一帶,門人甚眾。初住長安弘濟寺,上元三年(656),奉詔住西太原寺,敷席弘闡,學(xué)眾云集。后于景龍元年入寂,世壽七十四。著有《俱舍論疏》、《遺教經(jīng)疏》、《四分比丘戒本疏》、《僧羯麿》等數(shù)種。



第貳佰玖拾叁尊
德自在尊者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為摩訶首羅。摩訶意為“大”,首羅意為“自在”。其本然的形象為無頭無足,無臂無手,無眼耳鼻舌,渾然一體的術(shù)狀物,即男根。后演繹為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居于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以為護世八方天和十二之一,守護在東北方。
  尊者原是婆羅門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在古代印度神話中,他是毀滅之神,又是苦行和舞蹈之神。瓶者心情愉快則眾生安樂,嗔怒則眾苦惱,他是佛教的保護神。每當(dāng)新佛出世,他作引導(dǎo)。佛陀得道后,他讓出自己宮殿,請佛陀說法。據(jù)說他有極大的力量,頭上生有三眼,其中第三只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還可主宰人間的一切悲喜榮樂。他的形象,據(jù)說有五頭,在眼、四手,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涂灰,頸上繞蛇,乘坐一條大白牛。佛教中有“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即以此尊為崇拜對象。《續(xù)高僧傳·玄奘傳》及《西域記·健馱陀國》等有載。



第貳佰玖拾肆尊
服龍王尊者
  
  服龍王尊者,即降龍大尊者。名李誠惠。蔪州(一說蔚州靈丘山)人。
  據(jù)說,他的父母己到壯年尚未生子,便到五臺山向文殊菩薩祈請,果然懷孕生下尊者。尊者風(fēng)骨爽秀,聰明超群,幼年即到五臺山真容院,拜法順為尊者,年二十正式受戒出家。東臺東南一百余里有一處龍宮池,尊者曾經(jīng)在池邊結(jié)廬修道,畜一龍于凈瓶中,不幸逃入東臺之龍宮,隱于巨石之穴。尊者見一道白氣從水中蒸騰而上,遂大聲喝吒,龍懼而出。后唐莊宗欽仰大尊者高行,特遣使賜紫衣,并授予:“傳法大尊者”稱號。敕書中有云:“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引迷。五百龍神,皆降懿德;一萬圣眾,盡繼玄蹤。”同光三年,大尊者枕手圓寂,享年五十。朝遷賜溢號曰:“法雨大尊者”,塔號曰“慈悲喜舍云之塔”。


第貳佰玖拾伍尊
阇夜多尊者
  阇夜多尊者,禪宗推其為西天第二十祖。中于竺人。
  尊者父母素信三宣泄,然坎坷多疾,遂生不平之疑。后于中天竺遇鳩摩羅多,釋以因果罪福之說,尊者頓釋前疑,承言領(lǐng)旨,萌發(fā)窒礙慧,遂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其法。他勸人純心為善,國中之人師從其化導(dǎo),功德無量,俱稱為善對大士。后至王舍城敷揚頓教,。臨入滅時,仁心法于婆修盤頭(世親)。付法偈曰:“言下合無生,同于**性,若能如是解,通達(dá)事理竟。”付法之后,奄然歸宗,世壽不祥。
  有趣的是,四川新都寶光寺內(nèi)的羅漢堂內(nèi),將此尊塑造成清代康熙皇帝的形貌:頭戴風(fēng)帽,肩披錦氅,身著龍袍,安然而坐。據(jù)說康熙在游鎮(zhèn)江金山寺時,曾賦詩一首:“朕本西文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更說他是羅漢轉(zhuǎn)世。故爾有此作略。傳說因康熙出過天花。所以這位阇夜多尊者的臉上也有一臉的麻子。但皇帝長麻子也不同凡人,塑偈上的麻子被描繪成五個一團,組成一個“梅花”圖案。



第貳佰玖拾陸尊
秦摩利尊者
  
    秦摩利尊者,即鳩摩利。據(jù)《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隨收演義抄》卷十五載,尊者為迦維羅衛(wèi)國人,乃佛陀之叔父甘露飯王后裔。
  尊者從孫覺賢三歲喪父,八歲喪母,為外氏收養(yǎng)。尊者聞覺賢陪敏異常,乃度其出家為僧。覺賢刻苦修行博學(xué)多聞,以禪律馳名。后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傳法譯經(jīng)。



第貳佰玖拾柒尊
義法勝尊者
  
  義法勝尊者,即中印度高僧曇柯迦羅。
  尊者原名為著名學(xué)者,天性聰敏,悟性過人,過目不忘。能解四吠陀,自謂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能觀察風(fēng)云星宿而知天變,占圖讖變化而知人事。
  所《阿毗曇心經(jīng)》載,二十五歲時,偶爾拜訪一座寺院,在寺中偶爾看到《法勝論》,讀后不解其義,向一僧人請教方悟解其理,于是認(rèn)識到佛理深邃,非世俗及外道諸書所能比及。乍此摒棄世樂,出家精進,誦大小乘經(jīng)典及諸部律藏。曹魏黃初三年(222)至許昌(一說嘉平二年至洛陽)。嘉平二年(250),于洛陽白馬寺譯出僧禰律戒本一關(guān)羽并請梵僧制定羯磨法,傳授戒律,為我國授戒度僧之始,其后不知所終。
  義法勝,又作曇摩迦羅、曇摩柯羅、曇柯羅,意譯法時。


第貳佰玖拾捌尊
施婆羅尊者
  
    施婆羅尊者,佛陀姑姑之子,即佛陀表弟。
  按,佛陀之祖父師子頰王生有四子(凈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一女(甘露味)。佛陀為凈飯王之子,施婆羅為甘露味之子,后出家為佛陀弟子。尊者本性慷慨,好施舍,供養(yǎng)佛陀及眾僧人。據(jù)《大智度論》關(guān)羽二十四載,“好施如施跋(婆)羅”。



第貳佰玖拾玖尊
闡提魔尊者
  
    闡提魔尊者,《涅槃經(jīng)》云:“闡提,屠家之子,常修惡業(yè),以見我故,即便舍離,如闡提比丘。
  尊者原是以殺牲為業(yè)的惡人,后遇佛祖,聆其教化,始改惡從善。獲得證果。



第叁佰尊
王住道尊者
  
  王住道尊者,即得度。本為西印度國王。
  一日在他常走的路上現(xiàn)出一座小塔,青玄色,高一尺四寸,四面皆有圖象,分別繪的是尸毗王割股救鴿、慈力王剜身燃燈、薩埵太子投崖飼虎、月光王捐舍寶首。國王欲將小塔請入宮中供奉,但眾人皆舉它不動,于是大會國中梵行、禪術(shù)等三種修行者,可誰也說不清塔的來歷。后遇著名僧人摩拿多認(rèn)出此乃往昔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中的一座,便為國王演說此塔之因,還告訴國王說:“今之出現(xiàn),王福力所至孝也。“尊者聽完,乃說:”至圣難逢,世樂非久。“于是傳位于太子出家為僧,僅七日便證得阿羅漢果。摩拿羅讓他常住本國廣度眾生。


第叁佰零壹尊
無垢行尊者
  
  無垢行尊者,佛陀時代之婆子羅門僧、兄弟五人,排行第二。摰,又作無漏,指離煩惱之清凈。
  尊者曾與兄弟四人入山學(xué)道,獲得五神通,其最小之弟名為弗那,以耕種為業(yè),見佛陀乞食,即施以白凈飯滿缽;一日弗那至田中,見所生苗稼均變成數(shù)尺高之金禾,收割己盡,還生如初,國王聞之,亦前往割禾,然亦不得盡。此后聞言而往取者,均不能割盡。尊者等四人得知,遂欲以歡喜團供養(yǎng)佛陀,愿求生天。于是各持歡喜團,往詣佛所,大兄取一團置于缽中,佛告以“諸行無常”;尊者復(fù)以團置于缽中,佛謂“是生滅法”;第三亦如法置于缽中,佛告以“生滅滅己”;第四亦置團于缽,佛謂“寂滅為樂”;兄弟四人遂各參此偈,得阿那含,后皆超佛所,出家為僧。得阿羅漢道。據(jù)傳,尊者曾于佛陀講經(jīng)時主動地?fù)?dān)當(dāng)護持佛法,利益眾生的責(zé)任。佛陀講經(jīng)時,問諸菩薩道:“我涅槃后,誰能護持正法,教化大眾,利益眾生?”無垢菩薩道:“我堪任此職,護持佛法,利益眾生”。尊者能入智慧方便三昧,示現(xiàn)種種神通變化,滿足眾生欲樂。增益佛法。羅漢果。



第叁佰零貳尊
阿波羅尊者
  
   阿波羅尊者,佛陀弟子
  據(jù)《大威德陀羅尼經(jīng)》卷八載,佛陀在祗樹完給孤獨園準(zhǔn)備講陀羅尼法,告訴阿難:“有陀羅尼法本,過去諸佛己曾顯示略廣解釋。為諸侍者及眾生受安樂故,憐憫世間諸天人等廣利益故,我今亦欲說此陀羅尼。”話音剛落,尊者即從座位上站起來,表示不滿:“世尊,莫作是說,言正見非正見也。”正說著,舌頭墮落在地,身體亦入阿鼻地獄中。尊者心中畏怖,深切懺悔不信佛法的罪過,悉心向善,脫離苦海,證得阿羅漢果。



叁佰零叁尊
聲皈依尊者
  
     聲皈依尊者,佛的聲聞弟子因聽佛宣講佛法,故號聲皈依。以別于不需要尊者教,自行覺悟的弟子。
  《華嚴(yán)經(jīng)》認(rèn)為,佛有十身,即眾生身、國土身、業(yè)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世間眾生佛性深淺不同,因緣善惡不同,求道情起亦不同。佛祖根據(jù)種種不同而現(xiàn)化身相,導(dǎo)化眾生領(lǐng)悟佛法。尊者耳根最利,聽佛宣講佛法,善于領(lǐng)會要旨,體悟佛法真諦,脫離世俗。永入涅槃。


第叁佰零肆尊
禪定果尊者
  
   禪定果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禪定,一心考物,妄念不生為禪‘一境靜靜念,坐見本性為定。禪定是修習(xí)佛法的一種方法。參禪為出家人的必修課,一心參坷以萬緣俱息,求得永遠(yuǎn)的寂靜,獲得永恒的解脫。
  據(jù)《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曰:“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fēng)不能動;八風(fēng)者,利、衰、毀、譽、稱、饑、苦、樂,是名八風(fēng)??嗟萌缡嵌ㄕ?,雖是凡夫,即入佛位。”《月燈三昧經(jīng)》卷七謂,修習(xí)禪定則萬緣俱息,定性現(xiàn)前,可獲十種利益,即安住儀式、行慈境界、無煩惱,守護諸根、無食喜樂、遠(yuǎn)離愛欲、修禪不空、解脫魔痢滄》鵓場⒔饌殉墑?。愡循序渐进,?#252;岢植恍傅匭尷辦ǘ燒




(原圖缺305——340尊圖片)




第叁佰肆拾壹尊
識自在尊者
    識自在尊者,即大白觀自在菩薩。
  出家人祝禱尊者,可預(yù)示未來前程。據(jù)《金剛頂瑜珈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規(guī)經(jīng)》卷下載,僧眾修煉瑜珈真言,在入睡前用衣服將頭蓋住,右側(cè)而臥,排除雜念,用右手向右旋轉(zhuǎn)摩擦面部,同時誦念大白真言二十一遍,唯獨觀想大白觀自在菩薩,入睡后便可進入夢鄉(xiāng),預(yù)見前任吉祥或障礙,若夢見老者、國王、白衣少女、鮮花、水果等,預(yù)示前途吉祥。反之,若夢見屠夫、丑女等,則預(yù)示前途障礙重重。



第叁佰肆拾貳尊
贊嘆愿尊者
    贊嘆愿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美其功德為贊,贊之不足又稱揚之為嘆。贊嘆,即稱美其德?!段木洹肪矶疲?#8220;發(fā)言稱美,名贊嘆。”《行事鈔》下三亦云:“美其功德曰贊,贊文不足,又稱揚之為嘆。”佛教認(rèn)為贊嘆諸佛是修行的重要法門。
  據(jù)說昔時佛陀與彌勒同修菩薩行,同見弗沙佛入火定而大放光明,佛陀便翹一足,以偈贊佛七日,因而比彌勒超九劫而成佛。尊者發(fā)下誓愿,修持“贊嘆供養(yǎng)正行”,一心贊嘆供養(yǎng)彌陀佛,因而獲羅漢果。


第叁佰肆拾叁尊
定拂羅尊者
  
  定拂羅尊者,即弗若多羅(功德華)。罽賓國(今喀布爾河下游及克什米爾一帶)人。
  據(jù)梁《高僧傳》卷一載,尊者少年出家為僧,通曉三藏,尤精《十誦律》,以持戒清嚴(yán)見稱于世。時人認(rèn)為他己獲菩提涅槃?wù)嬲ス?。后秦弘治初年來中國,時帝姚興待以上賓之禮。姚興國師鳩摩羅什因其戒范謹(jǐn)嚴(yán),也對他極為崇敬。此時佛法雖己傳入漢地,然律藏尚未見傳播。知尊者精通律藏,后秦君臣僧俗對他更加敬慕。弘治六年(404)十月,集聚僧徒數(shù)百人,在長安寺譯經(jīng),請尊者誦出《十誦律》梵文,由羅什漢譯。惜此經(jīng)譯出三分之二,尊者圓寂,大業(yè)未成而巨匠殞,僧俗大眾,悲痛逾常。拂羅東來,使佛教律藏得以流傳中原。



第叁佰肆拾肆尊
聲引眾尊者
    聲引眾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短炫_維摩經(jīng)疏》卷二云:“菩薩觀眾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若耳根偏利,即聲為佛事”。
  尊者勤于修行,精研佛法。自己己得神悟,又慈悲為懷,冀救眾生于苦海,遂以聲說法,以其音聲作為感召眾生皈依佛法的手段,使眾生懺悔罪業(yè),修持善行,往生樂土。



第叁佰肆拾伍尊
離凈悟尊者
  
  離凈悟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佛之語曰凈語;離謂分離辨析,離凈語并非遠(yuǎn)離凈語,而是能分析穢惡,張揚凈語。
  據(jù)《大集經(jīng)》卷十載;“須彌可說口吹動,不可說佛有二語,實語、真語及凈語。”佛語真實無誑,即凈語;尊者生于無佛之世,無法聆聽佛音,學(xué)法無師,問疑無友。但前世身生于有佛世界,宿業(yè)所至,喜聞佛法,勤于思維,雖未得果位,然佛性亦相當(dāng)充盈。轉(zhuǎn)生今世,尊者生性寂靜,仍能分辨香花與毒草,不為世俗塵障所侵蝕,點滴修持,終于豁然開朗,喜獲羅漢果位。


第叁佰肆拾陸尊
鳩舍尊者
  
  鳩舍尊者,即鳩舍菩薩?!斗鹈?jīng)》將他列為應(yīng)當(dāng)禮敬的十方菩薩之一。
  據(jù)《十住毗婆沙論》卷五載,眾生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yīng)當(dāng)受持并誦念諸大菩薩,其中包括鳩舍菩薩。佛教認(rèn)為,眾生不論貴賤貧富,生在凡夫地,都有無量罪過。如或因宿業(yè)而生罪,或從六根而起過,或以內(nèi)心自邪思維,或借外境起于染著,等等,皆可墜入十惡境地,因此,眾生應(yīng)向鳩舍菩薩等禮敬懺悔,虔誠皈依,則可滅無量罪,長無量福。



第叁佰肆拾柒尊
郁多羅尊者
  
  郁多羅尊者,佛陀之前世身。
  尊者為在無數(shù)劫以前波羅捺國五百仙人之師,因憐憫眾生多苦多難,遂發(fā)愿求正道。曾自剝身皮為紙,拆除身骨為筆,用血和墨,以換取婆羅門的頌偈。婆羅門偈曰:“常當(dāng)攝身行,而不殺盜淫。不兩舌惡口,妄言及綺語。心不貪著欲,無瞋恚毒想,舍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他得偈后,傳授給國民,教給他們誦讀,并照此修行。國內(nèi)由此少憂愁而多歡樂。



第叁佰肆拾捌尊
福業(yè)除尊者
  
  福業(yè)除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福業(yè)善業(yè)的別稱,非福業(yè)之對稱(即欲界之不善業(yè))
  多行善可得福,與其相對者為
  據(jù)《增一阿含經(jīng)》福德有三:一施福業(yè),施于貧窮之人,可獲世出世之福利;二平等福業(yè),以平等之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可成世出世之福利;三思維福業(yè),以智慧思維觀察出離之法,為出世福善之業(yè)。勤修福業(yè),可得福報,享人天樂果。尊者由修福業(yè)開始,又超越福業(yè)修不動業(yè),即色界、無色界之善業(yè),最后唯以心識住于深妙之禪定,導(dǎo)引眾生皆入凈土。


第叁佰肆拾玖尊
羅余習(xí)尊者
  
  羅余習(xí)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羅為梵天五十字門之一,有“火”義。余習(xí),殘余惡習(xí)。
  尊者善長滅除佛教高僧的世俗余垢,佛教視貪、瞋、癡為世俗三毒,貪毒使人引取無厭,瞋毒使人易起憤怒,癡毒使人心性暗鈍。諸佛修習(xí)既久,心性清凈,世俗三毒己永盡無余。有些高僧、羅漢,雖然己經(jīng)斷除煩惱,但是仍然殘存世俗的某些垢染,猶如器皿中的香料,香料取走后香氣猶存,又如灶中的柴草,煙火雖熄而炭灰不盡。諸圣者亦有余習(xí),如舍利弗有瞋恚余習(xí),畢陵迦蹉有慢之余習(xí)。尊者能以智慧之火,除高僧、羅漢余習(xí)之暗,資生佛性之明,使僧俗大眾身心清凈,增益佛性。



第叁佰伍拾尊
大藥尊尊者
  
  大藥尊尊者,即大藥王菩薩,也稱大藥王子。
  據(jù)《十住毗婆沙論》卷五載:“眾生憶念大藥等諸大菩薩名號,可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據(jù)《大寶積經(jīng)》卷一百一十云:”尊者本為外道,在過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佛時植有善根,尊者心向佛法,常思考“識”的意義,可惜始終不能決了。尊者仰望佛法如饑似渴,??址鹜尤胗谀鶚劧约何绰劮鸱?,愚昧無知,不識善惡,迷惑轉(zhuǎn)輪轉(zhuǎn)生死若干趣。在一次法會上尊者向佛陀請教,被決疑網(wǎng),得以解脫。據(jù)云尊者能“救眾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



第叁佰伍拾壹尊
勝解空尊者
  勝解空尊者,宋代僧可觀(1092——1182)。江蘇華亭人。俗姓戚(一說傅),法號解空,字宜翁,號竹庵。為天臺宗巨匠智禮之四世傳人。解空,本指悟解諸法之空相。勝解空即善于講說佛法理體之空相。
  尊者十六歲受俱足戒,學(xué)天臺,初依止南屏精微,后聞車溪擇卿禪師聲震江浙,負(fù)笈從之,得其法。南宋建炎初,住持嘉禾壽圣寺,紹興年間(1131——1162)轉(zhuǎn)住當(dāng)湖德藏寺。講經(jīng)余暇,則補注《楞伽經(jīng)》。其后移住祥符寺,因染疾退隱至當(dāng)湖南林之竹庵。乾道七年(1171),應(yīng)丞相魏把之請,住持北禪天臺寺,淳熙七年(1180),受魏憲王請,為南湖延壽寺之主,未久,又歸隱當(dāng)湖之竹庵,淳熙九年示寂,享年九十一。生前,大慧宗杲曾由徑山前來與言談終日,譽之以“教誨老龍”。
  著名法嗣有北峰宗印、智行守(日文)、神辯請一等人。著有《楞伽說題集解補注》四卷、《蘭盆補注》二卷、《山家義苑》二卷、《竹庵草錄》一卷等。


第叁佰伍拾貳尊
修無德尊者
  修無德尊者,即當(dāng)后被推為禪宗初祖的菩提達(dá)摩。無德,即無功德。
  據(jù)《五燈會元》卷一載,梁武帝曾問修廟興寺的功德,尊者答稱:“無甚功德”。尊者生當(dāng)佛法熾盛時,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但眾生只知建寺塑像齋僧,以求消災(zāi)免禍,卻不知探求佛法精義,求得精神上的解脫。于是心生憫念,便以修無功德之理教導(dǎo)眾生,認(rèn)為識得自性即是佛,菩提路本在心中。
  此尊與第307尊達(dá)摩真尊者同尊,可互參。



第叁佰伍拾叁尊
喜無著尊者
  喜無著尊者,即唐末高僧文喜,賜號“無著”。嘉禾人,俗姓朱。
  尊者七歲出家,初學(xué)《四分律》,后遍訪名山大剎。宣宗初,往五臺禮文殊。遇一老翁牽牛而行,迎尊者入寺,翁縱牛升堂。翁曰“近由何處來?”尊者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尊者曰:“末法比丘奉戒律不少。”翁曰:“有幾何?”尊者曰:“或三百,或五百。”卻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圣同居。”尊者曰:“有幾何?”翁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均提出茶。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個否?”尊者曰:“無”。翁曰:“尋常得甚么吃茶?”尊者無對。辭別時,翁令童子相送。尊者問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幾許,童子呼“三德!”尊者應(yīng)諾。童曰:“是幾許?”尊者曰:“是為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尊者憬然悟彼翁是文殊。懿宗咸通三年,尊者至洪州觀音院,參仰山寂禪師,頓悟心要。光化三年示寂,圓寂時對眾弟子說“三界心習(xí)即是涅槃。”言畢,端坐而化,世壽八十。



第叁佰伍拾肆尊
月蓋尊尊者
  月蓋尊尊者,印度毗離舍國人。
  據(jù)《維摩經(jīng)·香積佛品》、《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jīng)》等載,尊者曾入維摩方丈,聽不二法門。有一年,毗離舍國發(fā)生了瘟疫,有五個夜叉專門吸人精氣。他率領(lǐng)五百長者拜見釋尊,釋尊叫他們禮拜西方三圣。尊者乃請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西方三圣,救除國內(nèi)六大惡疫,觀世音菩薩為宣說消伏毒害陀羅尼神咒。瘟疫頓除,夜叉匿跡。禪宗之山門閣上,于觀音右邊常安置尊者之像。


第叁佰伍拾伍尊
旃檀羅尊者
  旃檀羅尊者,前世曾為國王。
  遠(yuǎn)古時有一國王名旃檀羅,發(fā)誓要滅絕釋迦族的男女。據(jù)《仁王經(jīng)疏》卷上載,當(dāng)時在深山中居住一位仙人,眼觀天下事,見釋族男孩藏在仙府,旃檀羅得知此事后,趁仙人不在府中之時,將男孩偷出,用太陽光煎煮,男孩即將命終時,仙人又將他救走,用神通把他藏在甘蔗田的牛糞里,由此釋迦族得以嗣繼。旃檀羅王作惡多端,其后代被罰作賤 民,身穿垢衣,面目污穢,出行時手執(zhí)標(biāo)幟,以自示不潔,佛陀成道后,他的轉(zhuǎn)世身痛改前非,歸依佛法,廣行善事。佛陀見此大為歡喜,不計家仇,為其說法,終獲羅漢果位。



第叁佰伍拾陸尊
心定論尊者
  心定論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定,指“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動”。論為三藏之一。
  尊者精研佛典中佛祖與弟子有關(guān)佛法的問答,從而獲得重要啟發(fā)。消除亂心,據(jù)《智度論》卷二六:“亂心中不能得見實事,如水波蕩是指不得見面,如風(fēng)中燈,不能得點。”增益佛法,獲得心定。尊者勤行修習(xí)禪定而得定心,定心湛然如止水。此后,更加堅固信心,勇猛精進,終獲證果。



第叁佰伍拾柒尊
庵羅滿尊者
  庵羅滿尊者,為庵羅樹花生出之女,“庵羅”為印度的一種果樹,又稱庵摩羅,庵摩洛迦。
  尊者在嫁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后,生子耆婆。耆婆成 人后成為王舍城著名醫(yī)生,皈依佛教,醫(yī)術(shù)高明,且佛理淵博,以行醫(yī)勸說眾生信奉正法,庵羅樹女在其影響下也信奉佛教,曾將庵羅樹園施與佛祖及其弟子在園內(nèi)居住、講法傳道,此成為佛教初期活動的重要場所。隨后,頻婆娑羅王也皈依佛教,尊者功行無量圓滿,遂轉(zhuǎn)化為男人身。


第叁佰伍拾捌尊
頂生尊尊者
  頂生尊尊者,即頂生菩薩,為眾生應(yīng)當(dāng)禮拜歸命的大菩薩之一。
  眾生在凡夫地,不論貴賤,或以往世之因,或由今世之業(yè),皆有無量罪過。應(yīng)于每日初分、日中分、日后分、初夜、中夜、后夜六時,敬禮懺悔。右膝觸地,偏袒右肩,合掌并一心默念尊者名號,可行解脫。



第叁佰伍拾玖尊
薩和壇尊者
  薩和壇尊者,即薩和壇菩薩,屬十方諸大菩薩之一。
  世間眾生,若犯有無量罪惡,按佛教的說法,來世或墮入地獄,受地獄猛火的薰烤;或轉(zhuǎn)生畜生,相互之間血肉殘食;或轉(zhuǎn)生餓鬼,受百年饑渴之苦。此種人若能受持讀誦尊者名號而思維贊嘆,并發(fā)愿改過自新,則可消除罪業(yè),免受諸苦的折磨與煎熬。善良眾生若能受持讀誦尊者名號并思維贊嘆,則遠(yuǎn)離諸苦,不僅可得現(xiàn)世安穩(wěn),于未來世亦可得無上菩提。



第叁佰陸拾尊
直福德尊者
  直福德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直,據(jù)《注維摩詰經(jīng)》引僧肇語曰:“直心者,謂質(zhì)直無諂,此心乃是萬行之本。”謂正直無諂曲之心,為萬行之本。福德,謂一切所得之善行。或謂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
  尊者以直發(fā)心之始,成就一切善行,因而得福利之果報,享受人天供應(yīng)之樂。尊者在四川新都寶光寺羅漢堂內(nèi),被朔成為乾隆皇帝的金身戎裝相。


第叁佰陸拾壹尊
須那剎尊者
  須那剎尊者,佛祖聲聞弟子。
  尊者初入佛門時不守戒律。據(jù)《大智度論》卷一百載,“佛有惡弟子,須那剎多羅。”佛祖在白善山時,一日,尊者向佛祖請教拉弓箭的方法,佛祖認(rèn)為弓箭有傷眾生身命,且尊者佛性淺薄,遂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大為不滿,宣稱不是佛祖的弟子。在佛祖講經(jīng)時曾反披袈裟,兩手高舉恐嚇佛祖,并高呼:“我是天地大神,我今降臨世間,你快快回避!”后被降伏。受佛祖感化,改惡從善,皈依佛法,成為佛祖的侍者。佛祖有一四天王山中自然生成石缽,為希世之寶。尊者出于對佛祖的尊敬,終日手持石缽侍立佛側(cè),而不覺其重,終獲羅漢果位。



第叁佰陸拾貳尊
喜見尊尊者
  喜見尊尊者,即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據(jù)《妙法蓮花經(jīng)》卷六說:在過去世中,有一佛,名叫日月凈明德如來佛。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因聽此佛法《法華經(jīng)》而修習(xí)苦行。滿二千歲后,得現(xiàn)一切色身三昧。他對自己修行的成果非常高興,便想報答日月凈明德佛,于是踴身于虛空,雨曼陀羅等各種香花。但感以法力供養(yǎng)不如以身供養(yǎng),便服食各種香料,滿二千歲后,以香油涂身,再裹上天寶衣,衣上復(fù)涂香料,發(fā)神通力使自燃。頓時,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世界,身火一直燃燒一千二百年才熄滅。尊者命終,轉(zhuǎn)生于凈德王家中,前識未泯,又上虛空到日月凈明德佛所,日月凈明德佛將歸于涅槃,便以佛法相付。尊者在佛涅槃后將舍利裝入十一萬四千寶瓶,起建十一萬四千塔供奉,又自燃兩臂在各處塔前供養(yǎng)。他對大眾說:“我舍兩臂,必當(dāng)?shù)梅鸾鹕?。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fù)如故。”話音剛落,兩臂果然恢復(fù)如故。



第叁佰陸拾叁尊
韋藍(lán)王尊者
  韋藍(lán)王尊者,即韋藍(lán)王菩薩。屬十方諸大菩薩之一。
  尊者具有清凈天眼,能遍觀世間善惡諸事,勸導(dǎo)眾生滅惡,有過必改,才能得到如來無上妙法。告誡眾生交友要慎重,若自身清潔,遭逢惡友,也會造下無數(shù)的罪業(yè),墮入地獄。只有身不行惡事,口不出惡言,心不思惡念才能走正道,得正果,偶而做了惡事,切不可隱瞞,應(yīng)該受持尊者名號并思維贊嘆,誠心悔過,向尊者發(fā)誓改過自新,以往罪業(yè)則可獲消除。


第叁佰陸拾肆尊
提婆長尊者
  提婆長尊者,即僧伽提婆。本姓瞿曇,故又稱瞿曇僧伽提婆,北印度罽賓國人。
  尊者學(xué)通三藏,尤善《阿毗曇心論》,洞其纖旨。為人俊朗有深鑒,而儀止溫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至長安。十九年應(yīng)比丘法和之請,與竺佛念合譯《阿毗曇八犍度論》二十卷。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譯出之《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即請尊者與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共宣梵文。后曇摩難提曾譯出《中阿含經(jīng)》及《增一阿含經(jīng)》,文義頗多差謬,而當(dāng)時僧界領(lǐng)袖道安己示寂,又值關(guān)中大亂,故欲修正而未果。后數(shù)年,關(guān)東清平,尊者與法和等眾徒東游洛陽,研講《阿含》等經(jīng),遂通曉華語,乃更譯出《阿毗曇心及鞞婆沙》等論,并改定先出之眾經(jīng)。未久,應(yīng)慧遠(yuǎn)之請,渡江登廬山。東晉太元十六年(391)于般若臺譯出《阿毗曇心論》四卷及《三法度論》二卷。隆安元年(397)游建業(yè),受瑯琊王司旬素之延請,重譯《中阿含經(jīng)》,宣講《阿毗曇》,名僧畢集,眾皆悅悟。計其所譯經(jīng)典約百余萬言,道化聲譽之高,東漢安世高以來,無有出其右者,后不知所終。
  提婆長,又作僧伽提和,僧伽諦婆。意譯為眾天。



第叁佰陸拾伍尊
成大利尊者
  成大利尊者,即成利菩薩。成大利,意即成佛。
  《十住毗婆沙論》載,尊者在過去時代,曾降伏一切惡魔怨鬼,以無邊智慧利益眾生,眾生都誠心供養(yǎng),向其行頭面觸地禮,在現(xiàn)在世,仍然憐憫眾生,常轉(zhuǎn)無上**,與眾樂、拔眾苦,功德圓滿本可獲金身佛果,但懷著慈航普度的心懷,仍愿長住世間,度眾生出苦海,升入凈土。



第叁佰陸拾陸尊
法首尊者
  法首尊者,即法首菩薩,是金剛佛國一乘度佛前的上首弟子,為眾生應(yīng)當(dāng)禮敬的大菩薩之一。
  據(jù)《佛說正恭敬經(jīng)》載,尊者曾參加佛祖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舉行的法會。據(jù)《菩薩瓔珞本業(yè)經(jīng)》卷上載,尊者為娑婆世界西北無極遠(yuǎn)處的金剛佛國世界一乘度佛前的上首弟子?!妒∨派痴摗肪砦遢d,眾生禮敬尊者等大菩薩,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