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艾炙的穴位

 半生的幸福 2010-09-25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fā)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胃脹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庇州d:“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薄队颀埜琛氛f:“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睂嶒炗^察發(fā)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敝嗅t(y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F代研究發(fā)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wěn)定增加。艾罐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fā)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yǎng)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本臍夂D苌l(fā)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他說:為頓挫闌尾炎而灸
20~3O 次。
    現代研究認為:艾罐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F代研究發(fā)現,艾灸實驗性關節(jié)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qū)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xù)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都滓医洝份d:“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薄锻馀_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夺t(y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次”,“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督g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余歲?!爆F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jié)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并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fā)生。
    艾罐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tǒng)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tǒng)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罐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jié)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y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都滓医洝份d: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锻馀_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次。《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堆劭棋\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y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睪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后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tǒng)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tǒng)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隔姜灸療法
    
    它是在艾柱與皮膚之間隔一片生姜,而后點燃艾柱治病的方法。此種方法既療效獨特,又簡單易學,且舒適無痛苦。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疾病的隔姜灸療法,供參考應用:
  
  尿頻:令患者仰臥,腹部放松。
  取鮮生姜切為2毫米厚的薄片,以三棱針或針灸針在姜片上刺幾個小孔。然后,把姜片置于中極穴(肚臍下4寸)、關元穴(肚臍下3寸)、氣海穴,既可三穴同時施灸,也可分別施灸。將艾絨捏成花生大小的圓錐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從頂端點燃,此為1壯。每穴灸3~5壯,每日1次,7天為1療程,一般1療程即可見效。
  
  便秘:取神闕穴(臍中),把普通食鹽置于其中,后在食鹽上放置直徑約為0.3~0.5厘米的姜片,厚約3~4毫米,上置艾柱施灸,連續(xù)灸20分鐘,至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日或隔日1次。
  
  胃病(尤其是虛寒性胃痛):取中脘(臍上4寸處)、內關(手腕內側正中上3寸處)、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把生姜切成0.1寸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艾柱,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柱,大約灸45分鐘,1日2次。
  
  氣管炎:白芥子3克、半夏3克、公丁香0.5克、麻黃5克、細辛2克、麝香0.2克。上藥共研為細末,取適量填滿臍中,把1片厚約3毫米的姜片蓋在藥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穴灸1次,10次為1療程。
    
      再談延年益壽灸法諸穴意義與作用!
    
    灸法是祖國醫(yī)學中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常用保健方法。正如《扁鵲心書》云:“于人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然未得長生,亦可保命百余年矣?!彼?王執(zhí)中所著《針灸資生經》特別推薦攝生保健灸,認為常灸氣海、關元等穴,有強壯抗衰作用,對中老年人多種疾病有防治作用。宋-竇村更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促命之法,灸法第一?!碧貏e是冬季,灸法更為適宜?,F將常用灸穴及其主要治療作用介紹如下:
    命門位于第二腰椎直下。灸命門有補腎壯陽、健脾益胃、調節(jié)精神、強健筋骨之功效。常用于治療腰腿疼痛、關節(jié)痹痛、頭昏耳鳴、腹瀉食少、下肢浮腫、遺精滑精、氣短神怯、老年癡呆等癥。
    腎俞在第二腰椎下旁開各一寸五分。灸之有補腎壯陽、益氣安神、健脾益胃以及強壯作用,多用于治療腎氣虛衰、腰酸疼痛等癥,并能振奮精神,消除疲勞。

    神闕即臍中。常灸此穴能益氣補陽,溫腎健脾。宋-竇材說:“依法熏蒸(神闕),則榮衛(wèi)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

    中脘居臍上四寸。灸之可健脾益胃,培補后天,增進食欲,益氣養(yǎng)血。老年人經常出現脾虛胃弱,飲食不思,面色萎黃等癥狀,宋-王執(zhí)中指出:“脾胃病者,宜灸中脘?!?br>
    涌泉是腎經首穴,位足心陷中。常灸此穴有補腎壯陽及強壯作用。正如俗語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背>拇搜墒估先司νⅲ庖吖δ茉鰪?,對老年人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高血壓、頭痛耳鳴、神經衰弱等有防治作用。

    總之,灸法是防治老年病的重要方法。常灸上述諸穴,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和營衛(wèi),讞和陰陽,補益氣血,協(xié)調臟腑,以達到治病強身、防老抗衰之目的。
 
常見病的艾炙療法

小兒感冒
 穴位:大椎、風門、肺俞、足三里、大椎。
  操作步驟:用艾條l-2根(可雙手施灸),令患兒取坐位或俯臥位,灸大椎、風門、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鐘,每天l-2次;再用艾條一根,點燃后根據癥狀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溫和灸,每次10-15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5天。

夜哭
 穴位:曲池。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鐘以上,以皮膚熱為度。灸后可用手指輕微拍打曲池穴,以緩解熱感。亦可配藥貼于曲池穴后,再溫和灸。

白帶增多癥
 穴位:命門、神闕、中極。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各穴5分鐘,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為1療程。
痛經
穴位:氣海、關元。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氣海、關元穴,每次15-20分鐘,每天2次;或隔姜灸,每穴3-5壯,每天1-2次。用治虛寒證經痛。

頸淋巴結核
穴位:(1)百勞、天井、肘尖、瘰疬、局部;(2)肩隅、曲池、天池、天井、三間。
  操作步驟:兩組依次輪流灸,每穴5-7壯,用小艾炷直接灸,結核局部用隔蒜灸。每天1次。取肩髃8壯,曲池、天池、天井穴各6壯,三間9壯,每天1次。
急性乳腺炎
 穴位:膻中、天宗穴。
  操作步驟:患者仰臥位,將厚約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作常規(guī)艾炷灸療5-7壯,以局部潮紅為度。改坐位,術者在患者背后,取患測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樣推撥,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有酸痛感為度,反復推撥20-30次。每天灸撥各2次。

感冒
穴位:大椎、曲池。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每次20分鐘;也可取0.3厘米姜片置于穴位上隔姜灸大椎、曲池穴,每次3-5壯,每天2次,連灸2-3天。

流行性感冒
  穴位:風池、風門、列缺、合谷。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每次20分鐘,每天2-3次,連灸2-3天。若風寒證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風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

遺尿
穴位:關元、氣海、中極、腎俞、膀胱俞、足三里、至陰。
  操作步驟:每次取腹部一穴,配合腰部或下肢一穴(雙側),用艾條點燃后溫和灸,每次灸15-20分鐘,每天l-2次,6次為1療程。

嘔逆
 穴位:中脘、內關、足三里、內庭。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每穴5-10分鐘,每天2-3次。

嬰幼兒腹瀉
穴位:神闕、中脘、天樞、關元。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神闕,或隔姜灸,灸后貼一小膠布于神闕大,以避免傷風寒;3歲以下小兒可隔毛巾溫灸。再用艾條依次溫和灸中脘、天樞、關元穴,至皮膚有溫熱感,反復計15-20分鐘,每天2次,3天為1療程。最后將肉豆寇、吳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細末,和鮮蔥適量搗爛如泥,做成餅狀,分別放于神闕、關元、天樞穴位上,用棗大的艾絨放藥餅上,每穴灸2-5壯,視病情輕重,每天1-2次。

慢性耳竇炎
穴位:(l)陽白、攢竹、魚腰;(2)四白、迎香。
  操作步驟:兩組穴位交替應用。選獨頭蒜2頭,切成片,厚度0.7厘米,放置穴位上,將艾絨搓成花生仁大的錐形艾炷放在蒜片上,用線香點燃施灸,每次12壯,每天施灸1次。同時針刺雙側陽陵泉或足三里。10天為1個療程。

慢性腎炎
穴位:脾俞、腎俞、足三里。
  操作步驟:用艾灸脾俞、腎俞、足三里穴,每穴3-5壯,每日l-2次,10次為1療程。

脫肛
 穴位;臍中、百會。
  操作步驟:置薄姜片于臍中穴,艾炷于其上,成人灸10壯,兒童酌減;再置薄美片于百會穴上,用艾條懸灸,以患者覺熱能忍為度。每次5-7壯,小兒酌減,尤適囟門未閉之小兒。

高血壓
穴位:絕骨、足三里。
  操作步驟:患者取臥位,選準穴位,局部消毒,表面涂少許凡土林,將米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點燃,等艾炷燒至皮膚時,用手指在穴位四周拍打,以減少疼痛。灸后可出現小水泡,用消毒紗布覆蓋,定時更換,直到愈合。

慢性支氣管炎
穴位:膻中、天突、尺澤、肺俞。
  操作步驟:先針刺以上各穴,得氣后以2厘米艾炷置針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溫直達經脈。適用于咳嗽不止、咯痰清稀,飲食減少,氣短懶言,遇冷易發(fā)者。

小兒多汗
穴位:合谷。
  操作步驟:用銀針刺入合谷,用艾條溫灸銀針。此法適用于3歲以內小兒。針刺不可過深,以進針脹痛為度,用艾條溫灸銀針,不可燙傷皮膚。本法治療體虛多汗者。

腰椎間盤突出癥
穴位:脊中、腎俞、命門、腰俞。
  操作步驟:每次選穴2-3個,各穴灸7壯,每天1次,10天為l療程。


急性胃腸炎
穴位:神闕、天樞、關元穴。
  操作步驟:將1塊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壯;再取大艾炷灸天樞、關元穴5-7壯,或用小艾炷灸20-30壯。

三叉神經痛
穴位:下關、四白、顴髎、頰車、合谷穴。
  操作步驟:下關向頰車方向橫刺2-3厘米,四白斜刺2-3厘米,顴髎直刺0.4-0.6厘米,頰車向地倉穴橫刺2-3厘米,合谷刺1-1.6厘米,得氣后提插1分鐘,不捻轉,留針10-20分鐘,外柄上加一小艾炷,溫灸。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不加艾炷亦可,但療效較遜。

流行性腹瀉
 穴位:足外踝下、赤白肉際(在腳部粗細皮膚交界處的腹瀉穴)
  操作步驟:用陳艾葉做成艾卷,采用溫和灸法距穴位2厘米,以患者不感覺熱為宜,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2-3次。

子宮頸炎
穴位:命門、神闕、中極、三陰交。
  操作步驟:用艾條溫和灸各穴5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

慢性胃炎
穴位:脾俞、中脘、內關、足三里。
  操作步驟:每次選2-3個穴,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5分鐘,每天l-2次。

糖尿病
 穴位:(l)氣海、關元、中脘、足三里;(2)身柱、腎俞、脾俞、脊中;(3)大椎、華蓋、梁門、肝俞;(4)行間、中極、肺俞、膈俞。
  操作步驟:每次用1組穴位,輪換使用。將生姜切成0.3厘米厚姜片,放在穴位上,然后置艾絨點燃,每穴3-5壯,每天2次。

肺結核
穴位:膏盲、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步驟:切0.3厘米厚姜片,置于膏盲穴,用艾炷點燃,隔姜片灸;直接用艾卷灸足三里、三陰交。每次5-10分鐘,10天為1療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