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zt)《吳式太極拳四不可思議之謎》 吳知

 yuanyi 2010-11-29

《吳式太極拳四不可思議之謎》 吳知                  

前言
這是大題小作的游戲文章。

小弟是學習吳式太極拳的,曾從師友處得知近數(shù)十年間,香港、上海兩地因早年分隔,在種種條件限制情況下,兩地吳式太極拳的流傳,各自發(fā)展,形成不同的架子、套路時,出?#123;了一些爭論。小弟無德無能,只是手癢,把手頭有限的資料整理,嘗試將部份可以公開討論的吳式太極拳議題綜合,再嘗試拆開解釋,并在可能范圍內伸論。望能拋磚引玉,得到前輩大德金石良言和匡正指導。

本文的推論形式,主要用「文字資料」、「招式架構」、「人證」等方法來辨證;至於文內采用的資料,俱有來源,無論書籍索引與前輩口述歷史,都會列明出處,務求有根有據(jù)。

(一)「快拳」真假

從一九八二年,吳英華、馬岳梁公開吳式老架「快拳」後,香港方面便有流言說「快拳」是馬岳梁自行創(chuàng)編的,不是吳監(jiān)泉私下鍛練的套路。

小弟試從下列數(shù)個不同角度尋找資料,支持「快拳」是吳監(jiān)泉秘練的傳統(tǒng)套路之說。

1.快拳?#123;存文字資料只有馬岳梁、吳英華、施梅林的《吳式太極快拳》(香港.上海書局,1991年;另有國內版)和李立群的《吳式太極快拳附用法》(香港.奈輝,1999年)兩書。其實一九三三年出版李先五的《太極拳》亦可見證早期吳式太極拳拳架模樣?!短珮O拳》(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再版)一書是中國書店用吳圖南藏書再版,於「中國傳統(tǒng)武術叢書」系列刊行,近日油麻地的「實用書店」亦有新的大字版本。作者李先五是全佑先生的再傳弟子。李先五師事劉彩臣,其架子較開揚,「單鞭」一式為弓箭步,右鉤手伸於後方,左按掌向前,與楊式的無異。「提手上勢」及「白鶴亮翅」兩式,則和吳監(jiān)泉早年的坐胯彎腰前俯觸地一樣。

其次還有由岳岳書社最近再版吳圖南於一九三五年刊行的《太極拳》(上海.國華書店,1935年;湖南.岳岳書社,1990年再版)一書(早年有藝美翻版版本——《吳圖南式太極拳》)。吳圖南雖曾從學楊少候三個月,但其拳架基本還是從小練習七年的吳式(據(jù)其?#123;馬有清編的《太極拳之研究》(香港.商務,年份不詳)記載),無論「單鞭」、「提手上勢」及「白鶴亮翅」都與李先五的接近。

所以我們雖然不能單憑李先五的和吳圖南的《太極拳》兩書,就理解其拳架節(jié)奏和快拳的特點:頓挫相間、剛柔相濟、快慢相合、前後相連等一致,但憑上述的招式,起碼可粗見早期的吳式太極拳拳架未被吳監(jiān)泉定勢的模樣。(吳監(jiān)泉定勢的「慢架」——上海稱謂的圓拳∕老架,與上述三套拳架演練不同的分別主要在「單鞭」一式上?!嘎堋沟摹竼伪蕖故怯民R步,其他早期的是弓步,這會是另一篇文章的好題目——吳式太極拳的馬步「單鞭」。)我們如果比較吳圖南的拳架及李先五的和快拳的,三者是大同小異,十分接近的,都是原始的吳式太極拳拳架。

2.除了故舊的文字資料外,我們亦可從招式架構分析。對比「快拳」與「慢架」的名目,兩套拳招式有分野的,只有「二起腳」(二蹦子)和「上步錯捶」兩招。但其他太極拳流派較古老的傳統(tǒng)套路中,都有像「二起腳」般踢雙飛。至於「上步錯捶」根本是「上步高探馬」和「撇身捶」合體的原始招式。

故此,由拳架剖析,考據(jù)「快拳」架構之軌跡,及上一段的資料考證,「慢架」是從「快拳」流變而來,而不是由「慢架」變出「快拳」來,或將「慢架」打快造成「快拳」來??烊且惶坠爬系膫鹘y(tǒng)套路。

3.此外,最重要便是人證。吳公藻先生是在一九八四年仙逝的,公開「快拳」時,他對妺妺吳英華和妺夫并無異議。旁人又可說甚么呢。(旁書一筆:監(jiān)泉網(wǎng)站內的吳英華生卒年份是錯的。)

而自一九八四年吳英華、馬岳梁二老訪港探親前,兩老在廣?#123;已將吳式對劍、二十四槍等傳予吳雁霞、郭少炯後,港滬交流漸多,香港有關「快拳」的流言便慢慢歇止。

順帶一提,據(jù)《監(jiān)泉太極拳社社訊》記載,吳英華、馬岳梁自行創(chuàng)編的套路其實是「精簡」。兩老將「圓拳」重復的動作刪除,把整套架子濃縮成五六分鐘的套路。其中的主要變化有從「快拳」借來:「云手」轉「高探馬」時的過渡動作,只有此式不是本來的圓拳架子。其余的小改動是:(一)「十字手」、「肘底看捶」取消;(二)「斜飛」後接「手揮琵琶」,再作「下勢」,刪除了重復的「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拗步」三個動作;(三)「雙峰貫耳」則由右弓步改為左弓步,接於「轉身左蹬腳」一式後;(四)第四個「玉女穿梭」後,便退步轉身180度朝東作「下勢」;(五)「下勢」後,就來「金雞獨立」和「退步跨虎」,刪除了「上步七星」。至一九八八年十月,吳英華、馬岳梁編著的《吳式精簡太極拳》(出版社資料不詳,1988年)出版了。根據(jù)《監(jiān)泉太極拳社社訊》記載,整個刪減的目的都是為了套路的連貫性,而非某些人聲稱是以「技擊」為主要理由(《太極秘譜詮真》,顏紫元編著,香港.上海書局;臺灣.逸文,2000年,p.141)。

(二)「雙刀」真?zhèn)?

自李立群的《吳式太極刀和雙刀》(香港.奈輝,1999年)一書面世,上海亦有雙刀虛假的流言,說馬岳梁和吳英華兩位宗師,沒有雙刀留傳下來,沒有幾個人學會,?#123;存的是李立群托造的。

如前述「快拳」一題,照拆可也:

1.先從套路架構上剖析,眾多的吳式太極刀劍套路,都是以「攬雀尾」和「摟膝拗步」開始,及以「摟膝拗步」在收式作結。雙刀亦不例外。

2.馬岳梁弟子陳兆毛,也曾就雙刀問題查詢其師。馬老說:「忘了!」轉頭便問吳英華記得沒有。吳老亦記不起來。然後馬老就拿起一雙太極刀,在上海監(jiān)泉廳里,興致勃勃舞弄刀花來了。

當年二老到廣?#123;傳藝時,便是這位綽號「小廣東」的陳兆毛作伴。吳雁霞、郭少炯曾要求拍攝其「二十四槍」錄像,被婉拒不果。?#123;在陳兆毛也在深圳、江門等地教授雙刀。

其實在上海的一輩老師兄,都知道有雙刀存在。因雙刀難練,學的人甚少,教的少時,馬岳梁、吳英華二老便漸漸忘了。

3.何況吳監(jiān)泉外甥趙壽「屯耳」(「屯耳」讀音村;即美孚新「屯耳」)一系,仍有雙刀流存。甚至遠傳至澳大利亞。難道趙壽「屯耳」不是吳式中人?趙的弟子張金貴(在趙壽「屯耳」逝世後,張金貴便改隨馬岳梁學藝,其拳架較吳英華的開展,風格形神竟然有點近似鍾岳平的「關節(jié)拳」。順帶一提:其他上海吳門中人,改隨馬岳梁學藝的,著名的還有裴祖蔭;裴氏本跟吳公儀學藝,後成馬岳梁的大弟子;裴氏有一?#123;名洪宗南,?#123;在美國推廣、教授吳式太極拳。)便是最佳人證。

所以小弟十分興幸雙刀能流傳下來。

因為吳式太極刀刀訣向有:砍、剁、攔、截、刮、撩、扎、手履、纏、扇、滑等訣竅。而吳式太極雙刀就是在練單刀的基礎上,為全面提高刀術而進一步修煉的項目。古云「單刀看手,雙刀看肘」,這是指練雙刀,二手持刀時以二臂中節(jié)的肘達到對稱、平衡協(xié)調的要求。

如雙刀第七段「百腳花」一式中,有前、中、後三種不同舞花A都是以肘為主軸。其中「中舞花」與「前舞花」都是在身前將刀舞弄一立體「字」形,但前者重心移動少,主要在中盤舞花,前後寬度較大,後者則重心移動大,從外往內,由上向下舞花,深度較大。而「後舞花」和「前舞花」都是在身前將雙刀舞弄成一立體「字」形,兩者深度俱大,但後者從外往內,由上而下舞動,前者則從上向下,由內去外舞花。

此外也有「雙刀看走」之說,此說側重步履變化,如第七段「百走四門」一式就是走向四隅方(四斜角),兼行歇步,邊行邊運雙刀纏頭裹腦,包裹全身。

李立群的雙刀書內有云:「練太極雙刀,誠如練太極拳一樣,重在內歛其神,外歛其氣,刀尚未到,而意已到,刀若已到,則意先行。雙刀舞練時,時而似行云流水,瀟灑飄逸;時而如捕鼠之貓,玲瓏輕捷」(《吳式太極刀和雙刀》香港.奈輝,1999年,p.118)。

總之太極器械練就,也可說吳式推手不難功成。

《吳式太極拳四不可思議之謎》第三部份:「港產『打腰』」(三)港產「打腰」

早於本年十月初,「四哥」君曾在華山開題查問「那里有懂實戰(zhàn)的太極師父 ?」,曾有「88」君回覆:「You can go to MONGKOK 花墟球場公園(MON,WED,FRI 8:00PM-10:00PM)$500 per month.太極拳,推手,摔跌打,擒拿,打腰功夫,歡迎參觀.」「找潘師父」。

據(jù)小弟探知潘師父早年曾在大埔道即嘉頓公司旁的公園公開教學,好像是吳大揆的再傳弟子,從學於莫池。而上述花墟球場公園本來就是其師莫池從前授業(yè)的地點。兩位都是可供外人參觀的,故小弟由此著筆。這套「打腰松胯功夫」在吳大揆系內流傳,是一套從外而內、相助被打腰者松胯活腰的推拿、按摩本領,甚至可從而演練為推手的輔助訓練功夫。聽聞香港監(jiān)泉社和當年可風中學等處,亦有內部教授這套他們稱為「九曲珠」的功夫。

由於打腰在外并無文字記錄,故小弟代為先作簡介。一般來說,打腰是由老師和弟子,或師兄向師弟施為的。打腰的訣要是「推」:推前肩、「拿」:拿後肩、「按」:單或雙按胸部、「摩」:搓胸等。

打腰的動作是從臂部開始,憑打腰者施行各種手法,在腕、肘、肩部位,由前臂去上臂,再由肩部往腰部,再下達腹部、胯部,將被打腰者身體關節(jié)、筋絡弄松,使其可以漸漸掌握自己重心,和對自己軀體部位有感覺,達至能控制腰胯活動,最終使被打腰者松沉自如。

例如打腰者先以右手腕纏繞被打者右前臂打圈,牽引對方右臂上下來回劃大弧數(shù)圈(活肩),再用左手腕纏繞打圈,來往反復方向數(shù)遍,然後用左手握著被打者右腕向自己身體拉扯,同時右手按壓被打者右肩,伸展被打者右臂筋絡。這便是推前肩了。

而打腰中,亦可慢慢模擬推手形態(tài),逐漸添加運用如「云手」、「野馬分鬃」、「退步跨虎」、「十字手」等招數(shù)手法,打腰者和被打腰者俱可進攻及防守,是香港吳門弟子晉業(yè)必修之課。

小弟對「打腰松胯」的功夫有以下的推論:

目前香港流行的吳式太極拳推手,都是從吳監(jiān)泉的早期教授方法發(fā)展出來(馬岳梁則將吳監(jiān)泉的晚年方式整理成「十三勢」,在上海保存)。這和拳架的情況不同,香港的拳架反而是吳公儀在五十年代新編的「方拳」(小弟會應方舟及陳太郎君要求,另文描述「方拳」∕「關節(jié)拳」,乃至作出其與吳監(jiān)泉的晚年拳架:老架∕「圓拳」∕「慢架」的分野;「慢架」?#123;在在上海由吳英華傳下來。簡單地說:香港的拳架——新的;香港的推手——早期的。上海的拳架——舊的;上海的推手——晚年的。又可來另一篇文章)。目前早期吳式太極拳教法較詳盡記載的,有諸民誼編的《太極全圖》(上海.百福,1929年)、吳公藻著的《太極拳》(上海.監(jiān)泉太極拳社,1935年;此書再版即為《吳家太極拳》香港.明窗,1980年)、馬岳梁和陳振民編的《吳監(jiān)泉氏的太極拳》(1935年)、徐致一編的《吳式太極拳》(1927年初版時原名《太極拳淺說》;人民體育,1958年再版),其中徐致一書內更簡述了如「按胸」模樣的練習。

在談「按胸」前,我們先翻一翻舊籍。據(jù)許禹生所著的《太極拳勢圖解》云:「當露禪先生充當旗營教師時,得其真?zhèn)髡呱w三人:萬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勁剛、一善發(fā)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梗ǔ霭嫔绾湍攴葙Y料不詳,?#123;據(jù)徐致一的《吳式太極拳》序言內引文抄錄)

又從吳鑒泉的弟子徐致一著的《吳式太極拳》記錄:「吳先生教推手的時候,不是很早就鳩畯抳‵l,只是要求我們放長身手互相推逼,在被逼時只許擴大『坐身』的式子(即前腳虛步、後腳屈膝作坐勢)以容納對方的推逼,然後順勢化開,不許用力抵抗或者用勁撥開。必須到被逼得實在無法化開的時候,才許被逼者順勢退步,如果半步夠了,只退半步,不許多退,總以退得恰到好處,不與對方離開為主」(p.43-44)。而據(jù)李立群著的《吳式太極推手匯篇》引述:「馬岳梁說,吳監(jiān)泉教推手時,重點要學生放在化勁上,要反覆練,不斷練,只準化,不能攻。掌握化勁後,才能走化」(p.34)。可以知道吳式太極拳是一種注重柔化的太極拳,而非刻板、盲目的「頂?!菇淌?。

由此可見吳式太極拳中,有雙人練習身體松沉柔化的傳統(tǒng)鍛練方法。據(jù)《吳式太極拳》具體記載,有關「掤手履擠按」的按勁曰:「按:這是一種向下而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帶的斜線動作……乙的雙手按在甲的右肱上……乙的雙手一面向下沉勁,一面還要貼住甲的右肱向自身的方向引帶……用按勁時應當注意下面兩點:(1)甲的右肱如果毫不用力而沒有向上的頂勁,乙是無法自身引帶的;(2)乙用按勁向自身沉帶時須防備甲趁勢向前沖撞,因此沉帶時必須偏向自身右方或者左方。按勁是使對方向前俯身的動作,如對方不肯俯身而向後掙扎,用按勁者的一方便可趁勢向前發(fā)勁將對方推出」(p.133)。此處記述的「按勁」,基本上就是「按胸」的動作。

「按胸」也像打腰一樣由老師和弟子,或師兄向師弟搓按的。徐致一書內的「乙」是指老師或師兄∕按者∕攻擊一方,「甲」是弟子或師弟∕被按者∕防守一方。從上述兩段引文我們可以綜合出「按胸」的原始面貌:(1)按者是用弓步站立,雙手直接徐徐按在被按者身上(因影印本問題,趙壽「屯耳」與吳耀宗的推手示范照片,攻擊一方是按在防守一方的上膊骨或前臂,并不能清楚觀看),被按者緩緩虛步後坐松化;(2)按者可將被按者往左右方引帶;(3)按者可將被按者往前發(fā)勁推出;(4)被按者接按者前按勁時,要有向上的頂勁;(5)被按者可退步走化。這些攻防關系就形成向前後,或往左右的「按胸」練習。

香港目前的「按胸」則變化成:(1)被按者同樣虛步後坐,先用手化去按者的部份來力;(2)被按者用手黏連按者,不讓按者觸到自己的胸部;(3)被按者純用胸部運動直接卸去按者的來勁;(4)被按者可活步走化。這和「打腰」的部份動作十分相像。

簡而言之,小弟傾向相信「按胸」就是「打腰」功夫的源頭,或者雙方應有相當關系,往後有機會再談好了。

而且單獨的「按胸」練習,更可進一步深化成靠勁鍛練,訓練出混身都是球,周身都是手的本領。

(此處,補充兩點。首先,小弟對潘師父的師承,只略知一二,如有出入,請各前輩大德相告。二是,最近糖不甩兄在況天佑在華山那段尋找吳家、孫家太極拳老師題目留言內,也有對潘師父的「打腰」功夫簡介。)

《吳式太極拳四不可思議之謎》第四部份及總結(四)「內功」何來

這是另一個有趣的題目。

吳式太極拳內功據(jù)聞是鄭天熊一系薪傳的一套鍛練太極拳技擊能力的功法。據(jù)《香港武藝》第三期的專訪記載,鄭天熊說其中十八式是他在一九三八年來港後,學自其叔鄭榮光,而後六式是在一九四六年學自湖南人齊敏軒。鄭榮光是吳監(jiān)泉在一九三五年來港,在香港南華體育會教拳時,所收的三位弟子之一,早年已隨趙壽「屯耳」習吳式太極拳,曾著有《八段錦太極拳 易筋經(jīng)匯編》。但據(jù)聞鄭天熊在五六十年代曾隨吳大揆學藝。

有人宣稱此功法除鄭氏一脈外,在香港及國內俱已失傳(顏紫元編著《太極秘譜詮真》,香港.上海書局;臺灣.逸文,2000年,p.59)。不過小弟對這本錯漏百出、東抄西襲的所謂大著,此書作者行徑更是需鳴鼓而攻之,在此處都是節(jié)省筆墨,集中討論「內功」好了。

目前外界可見的「內功」資料,就是汪棣賢所著的《太極拳內功》(香港.天地,2002年),簡單介紹了陰陽二段各十二式,共二十四式。其中「象搖頭」、「白猿推掌」等式并非秘傳,?#123;在香港,上海兩地仍然有種種單式鍛練,例如「海底尋?!埂ⅰ复笙髶u頭」、「扯掌」等?!复笙髶u頭」也名「象搖頭」,「扯掌」又叫「白猿推掌」,在七十年代香港監(jiān)泉社教授時,學費聽聞是三千元教一式的。

何況「內功」的第一式:「金龜式」,又名「金龜功」,在香港鄭天熊一系系外亦有流傳,是否從鄭系流出,小弟亦無法考證,但目前「內功」肯定不只是內部傳授?!附瘕敼Α沟膭幼魅纭短珮O拳內功》一書所載,其要訣有:「卸」:往左右卸去;「松」:往下柔化;「吸」:將對方手掌或拳頭吸著,不能脫離;「回」:回勁,將對方發(fā)出。這種練法其實與「按胸」和「打腰」,三種招式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加上目前在上海仍流傳有「吳式太極拳五行氣功」:1.火功、2.木功、3.水功、4.金功、5.土功。單式鍛練方面則有「吳式太極內功八式」:1.單鞭、攬雀尾、2.雙鞭、雙輪、十字纏頭、3.云手、4.踢腳、蹬腳、盤根腳、擺蓮腳、5.雙峰貫耳、6.連環(huán)、7.白鶴亮翅、8.下勢上達最後行氣??梢姴⒎侵挥邢愀塾小竷裙Α埂?

況且香港監(jiān)泉方面,同時亦有如吳監(jiān)泉早期推手教學的「掤手」單式鍛練,此式不但像上?!竻鞘教珮O拳五行氣功」的「水功」,更與吳圖南的「*子手」神似(此點是小弟師兄們的心得):兩人推四正手時,攻擊一方蹬腳前弓,并將自己的前鋒手朝防守一方的兩側斜角伸逼過去,邊伸邊轉前臂擠壓對手胸部;防守一方便坐後沉胯,和用按掌將攻擊過來的前掤手,引帶往兩旁;然後攻擊一方一面轉腰胯往另一方,又同時改用另一手前掤進攻另一側,防守一方也用按掌向另一角化解。再翻看徐致一的《吳式太極拳》描述相近攻擊動作云:「雙搭手……乙的右手伸向甲的胸前,被甲引向自己的右肩旁,此時,甲的右手仍在乙的右肘旁,而乙的左手已模不到甲的右肘,只得移到自己的右肘旁去搭往甲的左手……」(p.129)??梢姛o論?#123;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仍有傳統(tǒng)的練法流傳。

故此小弟綜合上述文字和招式資料,個人傾向?#123;為:(一)「內功」是鄭天熊綜合鄭榮光和齊敏軒所傳而創(chuàng)編,并不是顏紫元所稱的「秘傳」?!竷裙Α沟膫€別式子也在其他地方流傳。各地各派都有自家的內功和單式鍛練發(fā)展。

(二)汪棣賢在其《太極拳內功》一書說:「不論陳式、楊式或吳式太極拳,一般習拳者只知太極拳套為體,太極推手為用。所謂體用兼?zhèn)?,二者缺一不可。殊不知太極拳套只如一把結構完整外形優(yōu)美的空槍,而太極推手則如隨機應變準確無比的射技。二者合起來還不能制敵致勝,必須配上強力的彈藥,才能發(fā)揮槍械和射技二者的威力。此強而有力的彈藥就是『太極拳內功』」(p.1)。小弟對此說法有所保留。原因日後再談好了。

總結:荏苒流月,吳式太極拳自全佑為第一代計算,發(fā)展至今,已有五六代,各代傳人均按自己對不同的武術?#123;識,豐富了吳式太極拳的內涵。全佑當年帶藝隨楊露禪學師,所以吳式太極拳的器械,如刀劍槍等都有其他外家門派的影子。例如步法,有歇步、并步、滑步、後插步等。形成這些其他太極拳流派早期拳械都沒有的特點。

全佑的孫子吳公儀則將楊少候的拳架吸納,在五十年代於香港編成新架:方拳。但他仍繼承了其父吳監(jiān)泉早期推手方式,并作出了發(fā)展。其妹吳英華卻維持其父晚年老架,不過其妹夫馬岳梁則將吳監(jiān)泉後期的推手方式整理成「十三勢」,其中也有三皇炮捶的印象。一代代傳人的努力發(fā)展,逐漸形成今天的宏大系統(tǒng)了。

本人用四篇實證考據(jù)來湊合一時空范圍涉獵甚廣、內容宏大的論述,可是本人學識淺薄,在有限的閑余時間內,只能如此簡陋草就上文,雖然應可再發(fā)揮多一些,但希望各位大德參與相助好了。如果上文內有任何資料錯誤,亦有勞各位前輩匡正。至於本文內曾提及的題目,小弟有空時或會繼續(xù)「吹水∕閑扯」。

雖然仍有多項可談而不應談的,在此就擱筆好了。

最後本人還要衷心感謝提供上文資料、意見的各位前輩、友人,及關心小弟文章朋友,讓大家齊齊談談吳式太極的種種好了。


====================

以下為跟貼:

A:本人是在深圳跟隨陳兆毛老師習練吳家太極的。從吳知所言肯定老兄必是吳門中人無疑。在跟隨陳兆毛老師這幾年中,已先後學了各種套路(包抱雙刀及十三槍)。在學練雙刀時,陳老師所述雙刀的來源與你所說是相同的。陳老師說:「這套雙刀其實是他和師兄李立群一同跟隨趙壽老師學的,亦得馬岳梁老師首肯的」。

B:趙壽村在文革前1964年去世。李立群和陳兆毛在文革結束1978年馬岳梁復出后才開始接觸吳式太極拳。以前他們二人練的是其他拳術,怎么可能跟隨趙壽村學習雙刀?至于雙刀,老一輩練吳式太極拳的人包括張金貴都沒有看見趙壽村演練和傳授過雙刀。馬岳梁也從來沒有首肯過。上海鑒泉社的人大多都知道雙刀的來龍去脈。

C:
剛與陳兆毛老師通電話,証明何兄所言正確。陳老師憶述雙刀是學自趙壽村的徒弟!的而且確是吳家的套路。

D:就這件事我今天請教了陳師,此事確真。陳師今在中山市小欖鎮(zhèn)授拳。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