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可可雪茄 2011-06-05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古人認為疾病的原因就是風寒,這是有問題的,研究古人的東西做個參考。不過前面的五臟風寒,我們根據(jù)仲景書全面看,不像是他的手筆,因為他的辨證六經(jīng)八綱的方式方法,與這個不太相符,名人著書他不能這一下那一下,給自己找難題,我想可能是王叔和所著。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冒而腫脹。古人對肺的看法,肺合皮毛,肺與表相合的,所以在研究肺痿肺癰,風傷皮毛,內(nèi)舍于肺,外感影響肺,這是肯定的,古人認識還是有問題,是不是皮毛與肺就這樣一個關系呢?但是這個規(guī)律是一定的,比如得了外感,氣不得旁達,他就都要擔負到肺上,那么這個毒素廢物的刺激就咳嗽喘,古人就這個現(xiàn)象說成肺合皮毛。那么因為這個肺中風,皮毛閉塞,就是表閉塞,那么這個邪熱和氣息往上沖,所以口燥而喘,這是必然的。咱們現(xiàn)在也說上呼吸道感染,那么感冒了咳嗽、喘、口干舌燥,這個熱不能外達,就往上逆,波及到肺,就口燥而喘,古人管這個現(xiàn)象叫肺中風,現(xiàn)在就叫感冒了,外感風寒波及到肺古人稱肺中風,因為喘屬于肺嘛。身運而重,冒而腫脹這都說的水氣,身運而重身上動,身上重,有停濕停水的情況;冒,眩冒的冒,水要停在上面,肺在上,那么腦袋要眩冒,冒就是沉,身上要浮腫。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肺一方面與皮毛相合,另一方面肺主氣,那么氣受傷,津液就不行,津液不行就變成濕、變成水,古人是這種看法,這個規(guī)律是對的,可是這種看法值得研究。

古人說肺合皮毛、肺主氣,那么肺受了風邪,皮毛閉塞就要口燥而喘,肺主氣,氣受傷,津液不行,那就要引起水氣方面的反應。肺中寒,吐濁涕。肺中寒在肺痿肺癰講過,在那一篇講過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為肺中冷,冷就說有水,那么這個水不一定生在肺上,是由里往上,還是胃中有停飲,沖逆于肺,波及到肺,所以古人叫肺中冷,認為在這一段上也說肺中寒,所以肺中冷者,吐濁沫,這是當然的,所以用甘草干姜湯,你們翻到肺痿那一章里可以看到的。這是兩段,一段講肺中風、一段講肺中寒,中風中寒要活看,就是傷風感冒影響到肺,如果里有寒,波及到肺,就吐濁唾,濁唾就是涎痰濁沫。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肺死臟什么叫作肺死臟,這是論脈,肺的真臟脈見,人是要死的。五臟的脈都不能獨到寸口的,都要借助胃氣,所以五臟的脈它是不能顯出來。比如這個肺脈,古人這么看法,肺亡于秋,這個秋天的脈如毛,就是浮,可這個浮有緩和之氣,看不出是個肺脈,如果真看出肺脈了,那就沒有胃氣了,那就壞了,那就是真臟脈露出來。我們平時也是,平時這個浮,咱們都一個講的肺合皮毛,它不就是表證,表證它就浮,古人說這與肺有關系,古人就現(xiàn)象和看法是一致的??蛇@個浮里面總有緩和之氣,如果沒有緩和之氣就像這里講的死臟。浮之虛輕按這個脈無力謂之虛,浮之不是這個脈是浮脈,是說拿手輕按,這個脈虛很虛,但你稍一按,弱如蔥葉,按著里面什么也沒有,就像那個蔥葉中空,下無根者死這個是真臟脈,肺脈如毛,真正要浮到這個程度上,非死不可,那是真臟脈,一點胃氣不存在了。

這個見于內(nèi)經(jīng),文辭不一樣,說法差不多,我們可以看看內(nèi)經(jīng)里論脈,對照看看。這是把肺說完了,說了中風、中寒,同時講肺的死臟脈。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脅痛,行常傴,令人嗜甘。古人說這個肝主風,那如果肝中風邪,這個風太盛了,風太盛者動,頭目瞤,這個頭目瞤就是腦袋動,搖腦袋,古人說凡是弦這個樣子都屬于這個肝,這也不一定,不過作個參考。...那么這個熱,古人說風屬熱的,風為陽邪嘛,那么熱,肝主筋,熱者筋緩,就是緩而不收,所以它直不起腰來,常常佝僂著,它這個筋松馳了。那這個肝病,肝苦急嘛,肝這個性情如木,屬木喜條達,疏泄,所以它一病了,它急,所以是疏泄的反面,因為這樣子所以欲嗜甘以緩之,這是生理上一個良能。這個說肝中風。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肝中寒者,兩臂不舉這個與上對照就知道了,這個兩臂不舉是筋急,這個寒它收引,令筋拘急,所以兩臂不舉,如剛才所說肝性疏泄、條達,那么肝為寒郁,這就成了血瘀氣滯情況了,所以舌本燥,喜太息就是肝郁之相了。那么血有瘀滯舌本燥,陽明篇也講了,但欲漱水不欲咽,那就是口燥,這個熱在于血分,血瘀滯的這種情況。胸中痛是寒氣往上攻的一種情形,咱們講胸痹時講過了,這個寒攻向上攻沖,所以胸中痛,以至于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肝病常常病胃,胃不和,食則吐,這個胃不和,由于肝虛不能制胃,這個胃氣強,咱們就說陽明病這套東西,那么大黃甘草湯證不就是食后即吐,那是陽明病,陽明病要出汗,胃熱,胃中燥,所以這個肝病常常影響胃,胃不和,它就不能吃,一吃就要吐,吐就要汗出,這個與陽明病結合起來看就容易明白。上面說的肝中風、肝中寒,在仲景的書里沒有這個病,所以我說不是他寫的,這是臟腑辨證,對臟腑為風、為寒反應的看法。肝死臟,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肝死臟與剛才肺死臟是一樣的,肝臟真脈真者死,我們平時看這個脈看不出真脈來,都有胃氣在里面,如果沒有胃氣五臟脈不能獨見,見者死,沒有胃氣了。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浮之就是輕取,輕取這個脈軟、弱,稍微一重按如索不來就像繩索那樣不動,本來這個肝脈是弦脈,弦脈上下端直而已,該動還是動,這個不來就是不動,只見脈之弦不見胃脈之緩,這就是真臟脈,這是一種。或曲如蛇行像蛇行,肝的本來端直現(xiàn)象沒有了,這也是真臟脈一種,所以這兩種脈,肝病見之都要死。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這段提到一種病,叫肝著。著,就是淤滯,著者不動謂之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這就是方才所說肝氣喜條達,像春天的樹的樣子,很柔和條達,那如果血瘀氣滯,那就不條達了,那就郁悶的很。常欲蹈其胸上這個是拿足去蹈,不一定拿腳去踩,拿手摁也可說是蹈,他愿意人拿腳踩踩好,那么就是氣郁著之甚,是肝喜條達的反面,這就氣瘀血結的情況。

先未苦時,但欲飲熱這個病重起來不一定欲人蹈其胸上,痛疼都要發(fā)生的,在他胃苦的時候,只是有上面的情況,人但欲飲熱,這也是有寒的關系,這個寒能令氣郁、血凝,這是寒造成的,所以人也愿意飲熱。旋覆花湯主治,這旋覆花湯底下不是有個注嗎,林億他們說各本都是旋覆花湯,但這個方劑不見,其實這個方劑在婦科里,后面婦人雜病中。就是旋覆花、蔥白、新絳這三味藥,新絳拿紅花代替就行,新絳現(xiàn)在很難得了。也就是行氣活血去淤的藥,可見它治肝著還是對的,放在婦科可是不對的,講到婦科要說一說,婦科里說婦人漏下血崩這類的情況,那你再用行氣去淤的藥是錯了,所以這個方子應該放在這,不該放婦科,等講到婦科再說方子。心中風者,翕翕發(fā)熱,不能起,心中饑,食即嘔吐。翕翕發(fā)熱這是中風證了,太陽中風翕翕發(fā)熱嘛,他說這個心中風,是中風影響在心臟了,不是一下子中到心里面去了。那么這個風主火,心是火臟,風又是陽邪,...,所以要翕翕發(fā)熱。熱傷氣,所以人不能起,其實翕翕發(fā)熱,不能起就是個表證,身上疼痛,在這就說熱傷氣。那么波及到心,心氣一定虛,心虛者心中饑心怎么餓呢?這不是說胃,內(nèi)經(jīng)中有這么一句心懸,如病饑心里發(fā)空,說的是心氣虛,就像心懸著,像挨餓的滋味,它說熱影響到心臟了,心中風,心臟由熱而至虛,所以心懸,如病饑就空洞這么難受。食即嘔吐胃也受熱擾,也不能吃東西。

這是心中風,心火再加上風熱,這么一種熱,要翕翕發(fā)熱,熱能傷氣。內(nèi)經(jīng)中一句話壯火食氣,氣食少火這兩句是什么意思呢?說胃這個臟器,喜溫不喜寒,但大溫不行,所以我們用藥也是如此,甘溫的藥調理胃是最好的,大熱反而食氣,氣食少火,就是稍微的甘溫能養(yǎng)胃,胃生津液才有了氣,這個胃能化谷生津液,大熱反不能吃了,而食氣,這個火反而能把津液烤干了,壯火食氣,所以熱不能吃東西,食即嘔吐。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如果心要中寒,心是火臟,為寒所束縛,它這個熱是內(nèi)郁,熱不得放出去,為寒所約束,熱郁于內(nèi)才有這種情況,感覺心如啖蒜狀,熱辣辣的,又熱又辣、像吃大蒜的滋味,心象這個樣子,熱內(nèi)郁而不得外出。如果再厲害,不僅是吃大蒜熱辣的感覺,而且還要疼,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前后牽扯痛,就像蟲子往來,而疼痛不已,像蟲子從前到后,從后到前往復不已疼痛不止,這么個比喻。如果脈浮者,這個病上愈之機,自吐乃愈,自吐可以好病了。這個與頭前講的胸痹相仿,胸痹與現(xiàn)代心絞痛相似,尤其有幾個方子桂枝枳實生姜甘草湯,心弦痛就是現(xiàn)在說的心紋痛,那這個也是,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個藥都用的是溫性藥,所以用半夏栝簍薤白白酒,主要是薤白止疼痛,栝簍雖不是溫性藥,但也不是大苦寒的藥。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fā)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心傷就說明不是由于風寒,既不是由于中風,也不是由于中寒,是內(nèi)傷所得,內(nèi)傷的心傷,那問題多了去了,也是個概要的說法。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fā)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心傷就心氣必虛了,心主火,心虛而陽易動,不耐勞動,一勞動顏面紅赤。下重是什么道理?心氣虛不交于下,上升而下虛。心中痛而自煩,發(fā)熱由于心陽上虛,腎陰從下往上攻,乘心陽之虛,腎陰動于下,所以心中痛而自煩發(fā)熱這個熱不得下交,本來也不下交,讓寒一攻更在上面了。當臍跳臍跳者是水動之狀,其脈弦弦有水之應,有水這個脈是弦的,脈弦、脈緊,尤其脈沉都主水、主寒,這就說明腎陰往上攻,腎主水,水氣往上攻,所以臍跳是水上攻,水動的一種狀態(tài),咱們講過苓桂棗甘湯治奔豚也是,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是水動的地方,與這個是一樣的,臍跳水動之狀,脈也應之弦,也是有水的脈。這一系列的問題全由于心臟傷所至,稍有勞倦,即顏面就發(fā)紅赤,這是虛嘛,一動就那樣子,但下面不是,心氣虛的不能下交,古人是這么看,心腎兩個臟,心火交于下,腎陰交于上,這個在卦上天地泰,古人觀察,也是取自然界的現(xiàn)象來觀察的。內(nèi)經(jīng)中講的很清楚,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云彩雖然在天上,可是它是由地上去的,就是地氣往上,然后它得返回來啊,所以天氣下降,天雖然在上,但作用是在下面,所以八卦地天泰,地氣在上天氣在下,這樣上下才通調,才對。這段書正好是相反的,天地否,天氣在上地氣在下,始終不溝通,這就壞了,這是根據(jù)八卦講的。

那么水火呢,也這么看的,所以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觀察現(xiàn)象,所以水火看得很清楚,說水火既濟,水是就下,火是炎上的東西,可是作用在哪呢,水得在上面,火得在下面才行的,比如燒茶,把壺放下面那不行。如果反過來,就是水火不交了,就不濟。所以易經(jīng)這個東西可看,他不是隨便說的,是觀察萬物之象的一種體會。中醫(yī)里頭就有這些東西,古時候沒有旁的科學嘛。方才講的心氣虛,腎為什么往上跑呢,這個心氣虛不往下交,但腎不虛啊,腎趁著虛它往上沖,可是沖到心上還是不交,心火也往上跑,所以它們倆還是不交,就是不濟的現(xiàn)象。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心死臟,浮之實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這和上面講的真臟脈是一樣。心脈也,心旺于夏,夏天這么脈呀應該洪,可是也不能過洪了,他只洪沒有一點緩和之氣那就壞了,那就是所謂的真臟脈了。那么心的真臟脈呢,浮,就是輕手按著他就實,實到什么程度呢?如丸豆,古人這個丸,指彈弓的彈丸,就想彈丸和豆子那樣的堅硬,這不是好現(xiàn)象,一點緩和之氣都沒有了。按之益躁急者,死你要使勁一按啊,那就更亂了,躁急,那在手底下翻滾,這洪就是過了,沒有胃氣,所以這是心死臟。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于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邪哭就是無故的悲傷,這個還是接著上面心氣傷來講的。那么這個人無故的悲哭,而使魂魄不安的話,這種情況都是血氣少也血不足以養(yǎng)心,血少,那么也使心病了,就發(fā)生上面這種情況。血氣少者屬于心那么血氣少發(fā)生上面這種病,這種病屬于心,因為血脈通于心嘛。怎么以前講的百合病大家還記得吧,那個人也就是魂魄不安啊,也就是血少,也屬于心嘛,回頭看看百合病就知道了。由于心氣虛,其人則畏古人看心,是人的主宰,心為君主之官嘛,如果心氣虛了,那么...,所以其人則畏,就畏懼而多驚多恐了。合目欲眠,夢遠行遠行就是精神離散,魂魄妄行所致啊,這都是由于心臟傷,這個傷是由于血少。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這個在.醫(yī)宗金鑒.給改了,我看改的不對。他這個陰氣指什么呢?陰氣指血分,就是血少的那個血。如果由于血氣衰,而致這個心臟病,為癲病,就指上面說的血少而致的這種病,這種病就是癲,無故悲傷啊,行止無常啊,不打不鬧的這種病古人就叫做癲,這是由于血虛,即便有熱也是虛熱的形象,這個是不能攻的。這個陽氣指的是津液,在這個書里仲景陰陽老這么說的,一個指血分,一個指氣分,這個津液屬氣分,這個氣我們就叫做陽。

咱們脈也是這樣的,在血管內(nèi)他是屬于血分,這個作用他叫做營,那血管外就是氣分,氣分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啊......它的作用就是營,出血管,他到組織細胞了,營養(yǎng)組織細胞了,也有組織細胞反回那種液體,廢物那種東西,都在組織間隙那種東西,這個古人叫做氣,所以氣在內(nèi)經(jīng)里:如霧露之溉,遂謂之氣灌溉的溉,并不是呼吸氣的氣,不是哪個。那么津液就屬于氣分,所以古人叫陽氣,如果因為津液虛、大便硬而發(fā)生陽明病就會狂,你看我們講那個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之類的都是里實了,所以那個為狂,他.醫(yī)宗金鑒.那么看的,他說陰氣虛,陽氣必盛那怎么能癲呢?后世都這么解釋,他把這兩個都給改了,不對的,仲景的書不那么看,他這個陰陽的看法和后世的看法截然不同。咱們在傷寒論講過不少了,亡陽就是亡津液,你看桂枝二越婢一湯,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是沒有熱,沒有熱給吃石膏那哪對了,就是沒有津液,不可發(fā)汗,發(fā)汗最亡津液,應該怎么辦呢?得用桂枝二越婢一湯,輕輕的解表藥還得加石膏,這才講的通,那要沒有熱還行啊?后世醫(yī)書對這個陽陰看的過死,陰就是寒,陽就是熱,這是不對的。脾中風者,翕翕發(fā)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瞤瞤而短氣。古人說脾主肌肉,脾中風者是肌肉不合了,一定翕翕發(fā)熱的,這和太陽中風一樣,桂枝本為解肌嗎?太陽中風,翕翕發(fā)熱,也是肌不和嘛,這幾段就從那里套出來的。形如醉人醉人什么樣,就是嘔吐、眩暈,嘔吐、眩暈都是停水之象。腹中煩重也是內(nèi)有飲的情況,重就是有水了,那么這說明什么問題?脾的功能行津液、運輸,脾病了,運輸失職了,所以飲聚為水,不運輸可不就這樣,形如醉人,胃里停水他就要吐,胃里有水,腦袋就要暈,形如醉人是這么一種情況。同時這水在里面,煩重,那么來到外表,水氣在外表,皮目,皮身上的肉皮,目也是指眼皮,凡是水氣在皮膚里面,它要瞤瞤而動的。這個將來到水氣篇里要講到的,四肢聶聶動那是皮水,皮膚里面有水氣,影響到皮目瞤瞤而動。而水在胃里使人短氣,壓著橫隔膜,使呼吸不利。脾中風,脾主肌肉,它要發(fā)熱、發(fā)燒,肌不和,脾主運輸,脾病而運輸失職,飲聚為水,水的部位不一樣了,有的在里,有的在外,所以寫的癥侯都是概括的說法。脾就只有中風,沒有中寒,所以這一篇很不完全了。

脾死臟,浮之大堅,按之如覆杯,潔潔狀如搖者,死。脾死臟脾脈應該緩,應該弱,如果浮之大堅輕手按他又大又硬,同時一按就是加力看脈內(nèi)的情況,就像扣著個茶杯、酒杯似的,它形容的,沒有這么大。潔潔,就是中空,潔潔狀空空的無物,光在外面扣著這么個挺硬的東西,而且如搖,光晃蕩如搖擺,這樣一點胃氣不存在了,這是脾之真臟脈見,主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這是陽明篇抄下來的。趺陽是候胃,咱們診胃的病可以診足趺陽穴。這個趺陽脈,浮而澀,浮主熱,浮不一定主表的,有時主熱,胃熱則強,所以浮者胃氣強,就是胃里有熱;澀,津液虛謂之澀,津虛血少脈就澀,不流利。底下說呢小便數(shù),小便數(shù)亡津液,脈應之澀,所以說澀則小便數(shù),由于小便數(shù)、亡津液脈才澀,它沒當時解釋,它就接二連三的來了,就說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是胃有熱,診的跗陽脈,所以浮則胃氣強。澀是津液不足,津液虛,為什么虛,因為小便數(shù),所以他說澀則小便數(shù),中間含蓄到里頭了,沒怎么解釋。胃氣又強,小便又數(shù)而使其津液傷,這兩種問題結合一起叫作浮澀相搏那里面津液沒有了,胃腸干,大便一定硬,其脾為約古人管這個癥候叫脾約證。這個脾約就是古人對脾的看法,認為脾是行津液的,為胃行津液,古人這個看不清楚,飲食入胃,經(jīng)過消化之后,它怎么跑到這肺上了呢,古人搞不清楚,必須到肺接觸空氣,這個氣的成分才完成,養(yǎng)人的精氣才完成,光有水谷也不行,也得有氧,這個輸送全身才有用,擱在一起才叫精氣,古人說是脾干的事,脾給輸送的,那么這個胃干了,沒有津液可輸送了,這個脾受制了叫脾約,約者,窮也,無津液可輸送。所以這個病并不是脾的病,由于脾約倆字,給擱到這,這是錯誤的。脾約證現(xiàn)在又給加了,這個麻仁丸古人叫麻仁丸,現(xiàn)在叫麻仁滋脾,來滋脾來了這哪對呀,脾并不是干吧了,它是無津液可輸了,它滋什么脾呀,不是滋脾,它滋胃,你看這個藥,它是小承氣湯加的麻仁、芍藥、杏仁,都是滋潤養(yǎng)液的藥,同時也攻下,治陽明病。不過這個陽明是熱輕,不是因為熱結實于里,它不用大承氣湯,而且這種雖然大便硬,人不感覺難受,現(xiàn)在的習慣性便秘都屬這種,沒有熱,老年人便秘也屬于這個。所以這藥是好,好是因為他不瀉下,它作成丸子他每回吃的少,主藥用的麻子仁,麻仁是個緩下藥,滋潤緩下,再做成丸子,不像光用承氣湯猛勁,所以這個藥長期服用對人無壞處,它沒有下熱作用,它沒有芒硝,芒硝是寒性藥,去熱。那么這個方子,咱們以前也講過。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朮湯主之。那么在脾有個中風,腎連中風都沒有,中風中寒都沒有,所以這個東西很不完全。這又提個腎著,這腎著是照部位說的,這個腰是腎的部位,與腎沒有關系,你們看這個經(jīng)文就知道了。所謂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身體重就是組織里有濕,組織里有水分,他就身子沉。腰中冷他這個地方在哪呢?在腰,所以在腰這個地方冷,水啊性寒這是肯定的了,所以水在胃,當背部寒,背寒如掌大,就像巴掌那么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腰冷呢,這在這塊有停水,所以說腰中冷濕水之氣都在這里。如坐水中冷那個樣子就像坐在水那種情況,水指冷水說的。形如水狀有時能腫點,就像水腫的樣子,有時也不腫。

那么要是水氣病,水哪來的?一般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響水的代謝的關系,人都渴。那他這個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他與一般的水氣病不同,他這個來頭不是那么來的,不是由小便不利來的,而小便反到自利,自理就是頻數(shù),而且他也不渴。飲食如故它這個病胃里也沒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飲食也如故。病屬下焦它這個病純屬在下焦這個地方。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它這個病怎么得的呢,它說原因了,由于身勞,得這個病看這個書說是勞動人民多呀,永遠勞動他就出汗,出汗呢就不能換衣服,汗浸濕衣服,衣服就濕了,濕了一涼它就冷啊,那衣服里面老是冷而濕,冷濕在這里,再出汗出不來了,那么咱講汗出當風的這個關節(jié)炎啊,和這個是一個道理,汗排出去,一方面排斥熱,一方面排斥肺里,冷濕在外頭,它這個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組織里頭就郁到那個地方了,一回不要緊了,它擱個身勞,勞動人民天天這樣,這就成問題了,久而久之這就成了濕而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要出衣服冷濕了就出不了,該出的汗在皮膚里含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病了,這個病是這么來了,這個有道理,咱們說那關節(jié)炎大概也是這樣來的。所以他涼、陰冷,那么該出的汗不讓它出來,一閉塞它就留在里頭了,這個它不是一時的,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帶五千錢這個肚子前邊,組織里面都有水氣,不光是后腰,沉得就像帶五千錢,古人都花銅錢,五千個也不少了,也夠沉的了,形容這個沉吶,就象那個樣子。那么這個呢可以用甘姜苓朮湯這四味藥來主之,這個方劑治這個病確實有效,在臨床上這個病常遇到,有人說腰痛,你好好問,他腰較涼吧?四肢沉嗎?假設有這個情況用這個藥準好使,這個我在臨床上就遇到多少次。所以治腰痛也沒有靠一個方劑來治的,就是辨證,中醫(yī)就這么一個問題,它是這個方子的適應證,你用那個方子一點效也沒有,甚至有害處。這個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干姜加上白朮、茯苓?,F(xiàn)在我們擱蒼術啊,這個白術我用著不如蒼術。甘草、干姜是溫中去寒的,同時這個藥也治小便數(shù),咱們講那個肺痿,肺中冷,那個病有遺尿,小便失禁,它這個小便數(shù)也是這個樣子,由于身上有冷濕,小便也打算排出去但排不出去,雖然小便挺多,但病還是治不了,所以古人用這個方子行了,一方面苓術排除水氣,同時用甘草、干姜溫中祛寒,這幾味藥協(xié)力到一起就對腎著這個的病。這個方子平時用的機會不少,如果血虛,你用這個甘姜苓朮湯再配合當歸芍藥什么這個機會也有呀,既有這個病,同時覺得有貧血的情況,也可以合著用,這我都用過。腎死臟,浮之堅,按之亂如轉丸,益下入尺中者,死。跟上面一樣,都是五臟脈合有真臟脈,見真臟脈必死。腎脈應該沉,腎主冬啊,冬脈如石,就是沉的意思。

浮之堅輕按這個脈就堅硬。按之亂如轉丸一按之,手底下脈的至數(shù)不分,而如轉丸,硬的很。益下入尺中者,死越往底下越厲害,下入尺中,尺以候腎,到尺中而堅,按之如轉丸更厲害,這就是腎之真臟脈見,主死。到這里把五臟風寒講完了,里頭擱幾個病名,一個叫肝著,一個脾約,一個腎著,這個東西,尤其脾約是陽明篇弄出來的,我想是后人搞的,不像張仲景的口氣,是不是反正把它,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像腎著這個治法都挺好的。問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謂也?師曰:上焦受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遺溺失便,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什么叫三焦竭部呢?三焦虛竭各有部位,那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三焦竭部。上焦竭者,善噫?這個什么意思,這句話大概古醫(yī)書準有的,師曰:上焦受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它這個上焦啊,受中焦之氣,如果中焦氣要是不和,它就不能消谷,中焦指胃說的,它不能消谷,就沒有精氣以奉上,供給上焦,所以上焦它虛。不能消谷,就能打嗝,是胃虛的反映,就是胃不和造成的。下焦竭,即遺溺失便,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不但上焦受中焦氣,而下焦也稟氣于中焦,中焦胃是人的生之本了,下焦虛竭,遺溺失便,二便失禁,這屬于下焦了,但是本身這樣的虛衰,主要是胃不和,也是中焦之氣不和。我們有一句話,上虛不能制下,胃不和,就不能制約下焦的失禁,這有點五行的味道了,古人說胃屬土,土可以克水,土虛了就不能制下焦了,不能自禁制就是上虛,我們剛才說的甘草干姜湯,或者甘姜苓朮湯,這個藥與這個都有關系,這個甘草、干姜本來就是健胃的藥,它能治小便失禁,遺溺嘛,這個甘姜苓朮湯它也是,也能治遺尿,因為從甘草干姜湯那來的嘛,都是治胃的藥,這也通過臨床的實在情況,中焦不和,不能自禁制就是胃不和,就失去約束,所以二便失禁,它是這么看的。不須治不是這個病不要治了,你不要治下焦,這一般注家都搞錯了,二便失禁這個病還不治?非治不可,不讓你光治二便失禁去,補下焦越補越不好,得了中焦氣和,不久就會好的,你得治中焦,用甘草干姜湯之類的藥。所以這個地方,有的說這個病不要治,好,二便失禁這病還不治,不讓你瞅著下焦治,雖然這個虛竭在下焦,但其氣不和是在中焦,你治中焦就行了。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這我們在肺痿講過了,熱在上焦者,肺受之,肺在上焦嘛,所以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胃受之,中焦就指胃說的,則為堅胃熱到相當程度,大便就要硬,陽明病。

熱在下焦呢,就膀胱受之嘍,就尿血...。大腸有寒者,多鶩溏大腸有寒,常常溏瀉,平時溏瀉的大概都是大腸有寒。有熱者,便腸垢大腸有熱就得痢疾,腸垢古人把痢疾叫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這個下重不是我們里急后重那個后重,也是后重,這個是脫肛,有寒了使大腸松馳,小腸本來屬火了,他有寒他移寒于大腸,是寒多虛,脫肛帶血,這個便血,就是下血,下重指脫肛說的。有熱者,必痔小腸本來是屬火呀,心之腑嘛,如果再有熱,火上加熱,一定要移熱于大腸而為痔,痔瘡了。這就是三焦及三焦所屬的腑臟都略略的看一看,下面說的就是積聚。問曰:病有積、有聚、有谷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臟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fā)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谷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復發(fā)為谷氣。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病有積、有聚、有谷氣這是怎么一個關系呀?“師曰:積者,臟病也最深,終移動永遠在那個地方、不移動。聚者,腑病也病淺,發(fā)作有時,臟是藏而不瀉,所以那個地方有病不動,腑不是,時有時無,聚散無常,展轉痛移,為可治這個痛無定點,一會在這一會在那,聚這個病容易冶,言外之意,積病不好治。這個谷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谷氣是脅下痛,一按就好了,它是氣嘛,你不按它又來了,這就叫做谷氣,所謂谷氣,現(xiàn)在的話是消化不良的情況。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診積的一種大法,就是論脈呀,脈來細而附骨者,是積都阻礙血,所以這個脈非常細,而且沉的厲害,這是在臟病嘛,深,非常沉,沉到什么程度呢,入附骨,使勁按,脈又細又沉,那么就是積的脈應。那么這個部位很有關系,這個說的很好,咱們一般看病診脈根據(jù)這個很對的。寸口,積在胸中脈分三部,寸、關、尺。這個寸口,胸中有積,現(xiàn)于寸口。微出寸口,積在喉中稍稍出寸口上頭點,積在喉中,再往上還是往上,就是上以候上。關上,積在臍旁正在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稍稍在關上偏上一點,積在心下,那在臍旁,這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稍稍的在關往下一點,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氣沖是個穴了,尺中,最下面。脈出左,積在左如果你左手見這個脈,那這個積在左邊。脈出右,積在右右手見這個脈,積在右邊,這個挺準的,注意觀察。脈兩出,積在中央兩手都有,這個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究竟這個積在哪呢?這個就行了,根據(jù)上下左右,各以其部處之,看看在寸啊、微出于寸啊、關上呀、關下呀等等,把部位搞清了。比如左寸見右寸不見,那在左胸上了,就這么個意思,各以其部而來處理就對了。這一章后面部分挺好,后面講的診積的脈法,不光是診積了,一切都可以根據(jù)這個,配合臟腑之說根本是有問題的,就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這是對的。至于三焦節(jié)部這一章也挺好,他說五臟風寒吶,這個與它這個書啊,在張仲景的辨證沒有這個,就不像一個人的東西,值得懷疑的,但也有些要知道的東西,也有用,我這么懷疑,不一定對。因為這章不多,所以一天就講完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