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王重陽全真內(nèi)丹心性學思想探微?章偉文著

 超凡子 2011-06-13
王重陽全真內(nèi)丹心性學思想探微 
(2011-04-02 14:03:18)
王重陽全真內(nèi)丹心性學思想探微
章偉文著
 

一、本來真性,喚作金丹

      王重陽認為,本體之大道,無形無名,出于可形可名的五行之外,乃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體?!吨仃柦袒?#183;序》云:“大道無形無名,出五行之外。”[6]大道無名,其妙不可言傳。由大道化成一氣,一氣化生天地。天地四時更迭中體現(xiàn)出歲月周流的玄妙之理,五行各分陰陽,日月形成造化。這種天地之運,雖然沒有什么言語,但其中就包含了修仙證道的原理。重陽在《遲法師注道德經(jīng)》中說:“遵隆太上五千言,大道無名妙不傳。一氣包含天地髓,四時斡運歲辰玄。五行方闡陰陽位,二耀初分造化權。窈默昏冥非有說,自然秘密隱神仙。”[7]大道不是“無”,因為有與無總是相對而存在的。道超出于有、無、無有之外,但又通過有、無、無有來表現(xiàn)自己。如其《指迷頌》所云:“無無有有有無端,有有無無有有攢。無有有無無有相,有無無有有無看。”[8]道性是平等地分殊在萬事萬物中的,盡己之道性,即可與普遍的道性相融通,可以超出三界。故以道觀之,有、無、無有皆是道的體現(xiàn)。
      道之性質(zhì)為“真”,《重陽全真集序》云:“全真之教大矣哉。謂真者,至純不雜,浩劫常存,一元之始祖,萬殊之大宗也。”[9]大道浩劫常存,是永恒的本體;是萬物之始祖,萬珠之宗本,至純不雜,是一而不是多,故可以謂之為“真”,修道便是要全其性命之真。
      重陽認為:“夫人之一身,皆具天地之理。”[10]人身是一小宇宙,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具天地之理。道是亙古而存的,人之性與道相通,道存性亦存;心與性相通,身有生死,性則恒存。其《述懷》:云“道在性長在,身愁心不愁。”[11]故性命問題的中心是性,即人的一靈真性。人秉道性而生,性光人人內(nèi)具,識此內(nèi)有之性光,可以得大自在?!墩]人禮拜》:“大道本虛無。玄里藏玄妙不敷。內(nèi)有元光人不識,唯吾。日日觀瞻自吸呼。”[12]一靈真性何處尋?重陽認為,要窮究天地初分,父母未生時,有個什么東西存在?這個存在就是人所稟有的先天本性,全真修行就是要推窮此理。其《歸朝歡》云:“天地初分何處寄。父母無生名甚字。須將這個要分明,推窮此理寧論是。細細傳不二。一能仍究從前自。”[13]其《卜算子·開門了化出馬鈺》云:“認取元初這個人,共飲長生酒。”[14]有個元初人,此是道性之比喻,人人都秉此道性,只要復此道性,就可以與道相通,恒常永在。修道即要修此一靈真性。
      對此一靈真性,或謂本來真性,重陽將之稱為金丹。其《金丹》云:“本來真性喚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袞出入仙壇。”[15]傳統(tǒng)道教將金丹看成是實物,故有一粒金丹之說。重陽雖沿襲舊說,以一粒喻之,但金丹已不再是某種形下的實物,而指的是人的心性。其在《誡潘十四郎省語》中說:“一輪明月絕纖埃,一片靈光照玉臺。一粒金丹人不識,一生性命有誰猜。”[16]對于此一靈真性,重陽將之喻為一輪明月、一片靈光、一粒金丹等。并認為有形的生命雖然是有限的,而與大道相通的一靈真性卻是無限的。其《壽期》云:“害風害風舊病發(fā),壽命不過五十八。兩個先生決定來,一靈真性誠搜刷。”[17]
      道是亙古長存的,人秉有道性,或曰一靈真性,故人在理論上具備與道相通之理,求仙就是要逃陰陽之數(shù)、出造化之機。有人對此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始就有終,有生必有死,這是一種自然的常理。重陽則認為,道并不是不可期的事,自然之物理中,礦石可以煉出鐵;銅經(jīng)過點化,可以成金;冰雖然易消,但善藏之可以度夏。每個人都具有長生之妙理。通過人割愛去貪,守雌抱一,游心于恬淡,合氣于虛無,就可以高舉遠致,躡景登虛,逍遙乘御寇之風,往來飛應真之錫,與安期羨門之流,洪崖洞玄之屬,同列仙班。只不過大多數(shù)人不能發(fā)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一靈真性,故得道者少。重陽教化,在于誘人返樸還醇,通過靜息、凝虛,目的在于涵養(yǎng)天地初始之一靈真性,發(fā)見真如之妙性,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使人能復歸于真常與妙道。所謂“應酬即辨,大率誘人,還醇返樸,靜息虛凝。養(yǎng)亙初之靈物,見真如之妙性,識本來之面目,使復之于真常,歸之于妙道也。”[18]
      無始劫來,元初就有的道性,是成神作仙的依據(jù)。道性即是玄妙,作為本體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依此修行,可以與風月為伴,與云霞為友。重陽《了了歌》云:“元初此處有因緣,無始劫來無罣礙。將這個,喚神仙,窈窈冥冥默默前。不把此般為妙妙,卻憑甚么做玄玄。稟精通,成了徹,非修非煉非談說。惺惺何用論幽科,達達寧須搜秘訣。也無減,也無增,不生不滅沒升騰。長作風鄰并月伴,永隨霞友與云朋。”[19]真性不滅,是天地萬物包括人之本元。故養(yǎng)身在于養(yǎng)法身。法身無相,不空不有,不生不滅,無后無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長,神通自在。法身有體有用,其用無所不通,其體昏默無跡。法身全在于修行人是否存養(yǎng)之,存養(yǎng)多則法身之功多,存養(yǎng)少則法身之功少。法身成就后,去住自然,既不戀世,也不棄世?!吨仃柫⒔淌逭?#183;第十四論養(yǎng)身之法》:“法身者,無形之相也。不空不有,無后無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長,用則無所不通,藏之則昏默無跡,若得此道正可養(yǎng)之。養(yǎng)之多則功多,養(yǎng)之少則功少,不可愿歸,不可戀世,去住自然矣。”[20]
      重陽以性為本,心是性之載體。“修行之人,……心本是道,道即是心。”[21]修行要修性命,關鍵在人心要清靜,這是修行的真捷徑?!稘O家傲》:“跳出凡籠尋性命。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22]心如明鏡,可以顯古今,又能鑒別心行的各種虛矯,心明則艷艷光明自輝,性真復歸本初狀態(tài)。心里得全真,明明了了?!剁姽歧R能照他人不能照自》:“別有輝輝親密要,煥心鏡、主玄妙。偏能會顯古騰今,又能鑑、從前虛矯。艷艷光輝宜自效,把當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23]心鏡即性珠,此般性殊人人都有,只要返照,就可以顯出全真之面貌。此真一之性,湛然圓明,變化感通,無所而不適,無欠無馀,猶如道之混成,先天地生。修行的根本是修性,看經(jīng)與燒香都只是形式。只要歸本我之宗本,就可以復同于太始。《西江月》:云“堪嘆一靈真性,得來笑殺惺惺。不燒香火不看經(jīng),走入這條捷逕。”[24]
      心性本體不是枯寂,而是可以“運”,可以“流”,其發(fā)之在外,則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生生過程中?!秵柷彘e》云:“心中澄湛莫煎熬,性上恬然舉慧刀。挫碎紅塵搜得得,劈開黑洞認陶陶。穿峰明月為吾友,過嶺孤云是我曹。作伴為鄰歸去後,任游三島訪蟠桃。”[25]重陽《人戲言欲盜腳引》:云“心如朗月天心運,性似清風道性流。”[26]心性活潑,如朗月運于天心,又如清風流遍大地,能明照,又能普化。就本體而言,道與性是不生不滅的,就其運用而言,則可以“運”,可以“流”,可以作伴云水,為鄰虛空。
      本體之道無思無慮,心與道本體相合,亦要做到無思無慮。識心見性,發(fā)見此清凈本性的神丹,依此修行,就可以超越到達神圣的彼岸?!队诠笤姟罚?#8220;無思無慮是真修,養(yǎng)氣全神物物休。亙劫容顏須要見,元初光彩決重收。莫將外景心中蘊,好把靈丹性上求。依此自然超彼岸,都緣清凈大神舟。”[27]世俗之人耽于感官享樂,既勞神,又憊氣、戕害人之性命,是不值得追求的,棲心求道之士,黜去聰明,除去健羨,所樂者是淡薄的生活,所遵守的是清靜的法則。不讓紛華蠱于外,不讓情欲啟于內(nèi),純純靜靜,悶悶默默,摶氣致柔,久而久之,心靈湛然,神明自得,全真契妙,仙升太清。
      本心、道性都是重陽所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修行即是修心,心要端正,去除情欲與妄意,精神安閑自適。這種精神的超越,可以使人超出苦海,復歸自己本初的元性。大型7,《丑奴兒·道友問變化》云:“堪嗟萬物陰陽內(nèi),造化因功,休論西東,只在三光秀氣中。公如會得疾安腳,便做飄蓬,脫了凡籠,一個真靈入碧空。”[28]
      以“本來真性”為金丹,金丹這個概念在王重陽這里,已不再指有形有象的實物,而是指一種無形無象的抽象本體。如真性,本來真性、本來一靈,元神、元性等。重陽以“真性”為成仙證真之本,體證“真性”成為首務。通過無心、無念、無著,清凈,即可以見性;通過頓見真性,就可以超出生死。這是道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轉(zhuǎn)折,表明道教證道修仙的宗教實踐,轉(zhuǎn)向了對心性本體的追求。

二、性主命從,先性后命

      (一)性真身假、性主命從
      性命是修行的根本。如以賓主論性命,則賓者是命,性為主?!吨仃柺诘り柖脑E》說:“主者是性,賓者是命。”此即為“性主命從”。
      重陽還提出“性真身假”的觀點。其《蘇幕遮》云:“性為真,身是假。認取圓成,可可頻占惹。自是康強惺復灑。靜里搜閑,急急投嬰姹。說良因,談道話。開廓靈明,拯出根源也。一顆神珠無有價。袞上瑤臺,永永長游冶。”[29]所謂認取圓成,開廓靈明,拯出根源,一顆神珠,皆喻指的是修性。
      修行是修此性,性真而身假,如《金關玉鎖訣》中所說:“唯一靈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修行是要求得自己的真身,真身指的是真性,是亙古不變的本來面目。假合之形軀,不勞累心去修。重陽《傳神頌》云:“靈昏性昧著凡體,自畫自描自傳起。借他俗狀做形軀,攢聚火風并地水。陽作骨骸陰作膚,眼耳鼻前安個觜。四般迷執(zhí)各夸強,渾身便用肉山壘。我今省悟達玄微,卻認初真不用你。若還只恁累我神,撲人坑中教見底。來自何方,去由何路,一腳不移,回頭即悟。假合形軀誠是假,何勞更恁重描畫。諸公莫使達人知,惹得一場大笑話。”[30]一般人真性昧而不現(xiàn),真心昏而不明,存于火風地水四大之中,形成身軀。修真在省悟,不以假合之肉軀累我之神。要思索人生的大道理,諸如生來自何方,死去往何處?對于這樣的問題,到哪里去找答案,要回頭尋自己之心,即可以悟徹。故重陽在答人問“七十二歲修行可否”這樣的問題時,認為“便如百歲未為遲,只在心中換過時。”[31]因為修行重在修性,身體的衰老對于修行并不構成障礙。
      修行不能只修肉體。如果不知道修性,只知養(yǎng)腎、肺、心、肝、脾,是不行的。因為肉體不能作主,一靈真性才是人的主人,才是不生不滅的。修命不修性,達不到修行的目的。所以,修行不僅是要使青龍與白虎俱、嬰兒與姹女合、黃婆出現(xiàn),而要另覓長生之路,重陽所謂別有一般門戶,就是與修命不同的修性。其《耍蛾兒》云:“不會修行空養(yǎng)肚,腎肺心肝脾祖。五團臭肉怎為主,先把黃婆咄去。趕退青龍兼白虎,不用嬰兒姹女。諸公要覓長生路,別有一般門戶。如會修行尋捷路,開闡全真門戶。汞知鉛見作宗祖,管取性停命住。便是陰陽顛倒數(shù),今日分明說諭。只依四個字兒做,指日得歸仙去。”[32]其《友索說陰陽》云:“未分混沌何方有,直待定天高地厚。乾坤一判三光秀,在身中、沖和奔走。水中火起頻頻斗,又白虎青龍交媾。兒嬰女姹休相守,王害風、別有朋友。”[33]人身具有陰陽,調(diào)和人身之陰陽,丹經(jīng)以龍虎交,水火調(diào),嬰兒與姹女相守來比喻。修行還有超出陰陽外的一事,即尋求真性。重陽認為,不明心性而只是端身、打坐,這些都是勞神。修行人自己要回光返照,向心內(nèi)求,悟透一靈真性?!肚囟蓧炘褐魃挕罚?#8220;莫端身,休打坐。擺髓搖筋,噓咽稠黏唾。外用修持無應和。贏得勞神,枉了空摧挫。要行行,如臥臥。只把心頭,一點須猜破。”[34]要修心,將其中的幽微玄遠處都要搜索到;修性要通理,將修行之玄理細思量?!段鹘隆罚?#8220;養(yǎng)甲爭如養(yǎng)性,修身何似修心。從來做作到如今,每日勞勞圖甚。好把幽微搜索,便將玄理思尋。教君稍悟水中金,不肯荒郊做恁。”[35]得水中金,悟顛倒法,不離修性之功,故修性重于修身。
重陽論修行,不從虛心實腹的命功開始,而是從無身無為的性功開始;只是無身、無為、無漏。其《和玉長老古調(diào)》云:“無身無為亦無漏,勿論實腹并虛心。”[36]對于身與心、心與性是什么關系,重陽有個比喻,認為身是香爐,心是香子,性是香煙。身中有心,有如香爐中有香子,心中有性,有如香子生煙。其《詠燒香》云:“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煙一性分明是。”[37]心中藏性,性為人之初真,無來無去,故悟心為重。修行雖不離色身,但又不能執(zhí)著于色身,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有聚有散,故終是壞,而真靈一性不壞。修行要憑藉色身,但修行的過程中則不能滯于凡軀,修行要將真靈之性開發(fā)出來,真性無相、無形,得此真性呈現(xiàn),即可以得圓滿自在、無漏。九轉(zhuǎn)還丹不過是修性,五道光明是性光重現(xiàn)?!吨T散人求問》:“修行須藉色身修,莫殢凡軀做本求。假合四般終是壞,真靈一性要開收。聚成無相成無漏,結(jié)作丹丸作備周。五道光明同是伴,能超清凈大神舟。”[38]所以,對于身體的凡軀,不要太執(zhí)著;對于惺惺的本心,要明了。修行之時,不管行住坐臥,皆要清清閑閑,氣神相和,結(jié)成寶珠一顆。修心性,才是修行的根本?!冻税丁罚?#8220;凡軀莫藉,把惺惺了了,自然明明構架。行住坐臥,須要清清閑暇。氣神和,結(jié)成珠,堪教化。張弓舉箭能親射,紅心正中,趕退周天卦。垛貼中間,迸出霞光無價。五行違,脫陰陽,超造化。”[39]
      (二)性先命后、性可兼命
      全真道以“真性”為成仙證真之本?!吨仃柺诘り柖脑E》說:“是這真性不亂,萬緣不掛,不去不來,此是長生不死也。”重陽認為,發(fā)現(xiàn)真性、內(nèi)觀而搜出元有,是修行的捷徑。他在多處強調(diào)要見性、識真性?!段纳匠谭◣焼杻?nèi)事》:“如通須是搜元有,要見還應只內(nèi)觀。莫泥水升兼火降,休推虎繞與龍蟠。神精氣住超雙闕,日月星旋做一團。便是修行真捷徑,碧霞里面袞金丸。”[40]先天地而有的元初本性,是人所應該認取的,它亙古亙今,為人之真面目。元有指真性,此真性不在外,人身本有。不要拘泥于水升、火降,虎繞、龍蟠等術語。開廓心之靈明,精氣神合成一團,就可以發(fā)現(xiàn)真性。
      重陽認為,人人皆可成仙,成仙證真的根據(jù)在于人心所具的“真性”上,真性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無掛無礙,通過修性,即可了命。故他在性與命孰先孰后這個問題上,自然就持 “先性后命”說,主張修行要先識自己本來真性,通過收心降念,做到對境不染,以期明心而見性。在明心見性的基礎之上,靜心而調(diào)息,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因此,修性可以兼及修命,也即“性可兼命”。
      故修行首要的是認清修個什么,何為修行之正道,何為修行之傍門?修行之正道即是要認取宇宙萬物之根源——道與性。得此根源,則可以證得無生無滅。所以,修行不能僅僅以求得外表的容光煥發(fā)為目的,更重要的是應該求得其赤子之心的呈現(xiàn)。此赤子之心即真心。真心呈現(xiàn),真性亦隨之而出。心性修養(yǎng)好了,自然身體就會發(fā)生變化,不用去外面尋找修道的伴侶。其《瑞鷓鴣》云:“修行莫煉外容紅,只要當中起赤心。從此能生木上火,自然養(yǎng)就水中金?,幏紝殬渫嗍?,玉葉瓊枝共廝侵。休去他方尋伴侶,個中真?zhèn)€是知音。”“修行孰是煉金丹,煉就方知兩事全。七返不容開四戶,九還應是轉(zhuǎn)三田。氣神交結(jié)為珍寶,靈性分明作大仙。今日卻歸元本路,自然清靜永恬然。”[41]修仙不是別求一物,而是要回歸自己的元本,歸根復本,自然心地清凈,性命恬然。修行、煉金丹,指的是修心性,修道即修心,心是修道之真伴侶。修行從修心開始,斷去心的攀緣,心地開明,則性分呈現(xiàn)。
      大道雖超出于五行之外,但也要通過結(jié)坎離,調(diào)和水火來達到。修行不離三光,內(nèi)三光精氣神,精氣神又可以分陰陽,陰陽二氣和合,可以開出本來真性。故上中下三田搬運,四肢安樂法、五臟顛倒因,雖屬修身,可以有助于一靈真性的呈現(xiàn),可以得全真。其《醴泉覓錢》云:“真大道,能結(jié)坎和離。認取五行不到處,須知父母未生時。此理勿難知。須速省,下手便修持。上有三光常照耀,中包二氣莫分離,采得玉靈芝。”“修煉事,子細好鋪陳。外做四肢安樂法,內(nèi)觀五臟倒顛因,便是得全真。堅守定,營殼要申申。二氣合和開本性,三田搬運助靈神,只此喚仙人。”“猿馬住,性命自然知。”“能下手,便曉這元元。為甚得通三一法,都緣悟徹五千言。立起本根源。重著腳,跳入水晶盤。喚出那人人不識,至今有自自揚掀。越越害風虔。”[42]修性可以兼命,色身可以全真。人身中有真性,識此真性,自然可以在身內(nèi)合鉛汞而結(jié)丹。心虛空才能水火交媾,陰陽和合。心不動則神靜,神靜再配合全精氣,則內(nèi)能覺性,外能養(yǎng)身,再加上施功德于民,就可以做逍遙之人。故修性可以兼修身,玄理通,再配以命功的修持,就可以超脫生死。
      因此,性先命后、性可兼命,不是說只修性、不修命,重陽不是要割裂兩者,而只是要在修行中分清主次。他認為,修性為主,修命次之;性為主,命為從,修性可以兼及修命。性先命后、性可兼命,并不意味著不重視修命,如何修命也是重陽修持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其《述懷》云:“水云游歷到西方,拾得真金堅又剛。放在絳宮封閉了,滿宮明耀現(xiàn)霞光。金丹頃刻剎那成,不在三年九轉(zhuǎn)行。同輩若能先悟此,碧霞深處是前程。”[43]水云游歷到西方,是道教內(nèi)丹修持中求取水中金的修命功夫,拾得真金堅又剛,得了真金,乃先天之物。放在絳宮,即以真火烹之,真金得真火煉,就能明耀現(xiàn)出霞光之色,成就金丹,搜尋出一靈真性。一靈真性現(xiàn),不在三年九轉(zhuǎn),這意味著是頓悟。故修命有助于悟性。
      重陽性可兼命的修行思想,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認取真性。不認取真性,所學盡是傍門,不是修行的正道。光做命功的修持,雖然可以作福養(yǎng)身,但與修仙之道、性命之事并不相干。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修性,要明心見性,不涉及明心見性的各種修命方法,與修道還是相差甚遠。神須氣養(yǎng),養(yǎng)神之方在于自自然然,恬淡虛靜,甚至成仙與作丹的念頭,對于修心都是一個障礙。修行之功實際是無作無為的,這個無作無為中有玄妙。其《贈道友》云:“自然消息自然恬,不論金丹不論仙。一氣養(yǎng)成神愈靜,萬金難買日高眠。紅紅火焰三峰秀,白白蓮花五葉鮮??逼菩泄o作用,于斯便可認玄玄。”[44]有無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致的??张c色都不去計較其區(qū)別。返回到自己的本來真性,湛然圓通,其方式方法則在于無為?!秴喂笾冈E》:“處處無心為鍛煉,家家有性現(xiàn)精研。”[45]
      重陽雖重煉性,但性命雙修的觀念已經(jīng)形成。心是明師,心靜才能氣調(diào)、神定;氣調(diào)、神定就意味著龍虎交媾。認取真性后,正可以起修持。人不能識自己的真本性,修行就是要喚起此真本性,重返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的先天。

三、降心煉性,除情去欲

      全真對明心見性,多以“清凈”[46]論之。對于什么是“清靜”?重陽認為,清靜分內(nèi)外,有內(nèi)外清靜,內(nèi)清靜指心不起雜念,外清靜指對諸塵不染著,合內(nèi)外清靜,才是真清靜?!吨仃栒嫒耸诘り柖脑E》:“丹陽又問:何者名為清靜?祖師答曰:有內(nèi)外清靜,內(nèi)清靜者心不起雜念,外清靜者諸塵不染著,為清靜也。” [47]
      (一)修行重在降心,要心如泰山,不動不搖。
      重陽認為,真修行,首先要修心。修心要降心,有如孟子的求其放心,收而歸之,慢慢調(diào)養(yǎng),自然氣升而一靈真性現(xiàn),保養(yǎng)此靈真之性,即是修行。其《又勸修行》云:“莫行功,休打坐。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鎖。黑氣收歸無漏破。慢慢升騰,保養(yǎng)靈真麼。”[48]
      清凈心地是明心見性的重要基礎。明心見性,一般要采用打坐、參究的方法。重陽區(qū)分了真坐與假坐的不同。其《立教十五論》謂:“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須要十二時辰行住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nèi),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能如此者,雖身處於塵世,名已列於仙位,不須遠參他人,便是身內(nèi)賢圣。”[49]《玉花社疏》:“諸公如要真修行,饑來吃飯,睡來合眼,也莫打坐,也莫學道,只要塵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凈兩個字。”[50]一般的打坐,如形體端然,瞑目合眼,這只是打坐的形式,這種形式并不意味著內(nèi)中包括有真實的打坐內(nèi)容。真正的打坐,要求修行者,十二時中,不論采取什么形式,如行住坐臥,動或靜,都要做到心如泰山,不動不搖。對于眼耳口鼻四門,要牢牢把握,不令外物攏亂心地之清凈,有一絲動靜的思慮、念頭,即不名靜坐。所以,打坐不是指身不動,打坐是修心,心不動即名靜坐,如果能做到心不動不搖,可以成就身內(nèi)賢圣,可以即世間而得到精神的超越。
      心有定心、有亂心。定心指心不動,外物不能移,內(nèi)外不分,渾然一體。對此定心,不必再頭上安頭,去有意識地調(diào)理它;隨境所轉(zhuǎn)之心,為物所役之心為亂心,則要剪除。因為縱之可能會敗壞道德。“凡論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內(nèi)不外。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顛倒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也。速當剪除,不可縱放敗壞道德,損失性命。”[51]修心煉性,有如調(diào)琴之弦,太緊則可能使琴弦斷,太松則可能使琴弦不能繃起,彈之而不應。煉性,又如鑄劍,鋼多則易折,錫多則易卷,鋼與錫的比例要得中,則劍成矣。如果在煉性的過程中,能體味調(diào)琴與鑄劍的方法,則對于煉性的方法可以說能入一些門了。心性如何調(diào)?要不緊不慢,取其中道。“理性如調(diào)琴弦,緊則有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琴可調(diào)矣。則又如鑄劍,剛多則折,錫多則卷,剛錫得中,則劍可矣。調(diào)煉性者,體此二法則自妙也。”[52]
心性有個本來面目,即是人之本性。本性有如金玉,有如珠寶。心性瑩徹如有萬道光明,《任公問本性》:“如金如玉又如珠,兀兀騰騰五色鋪。萬道光明俱未顯,一團塵垢盡皆涂。頻頻洗滌分圓相,細細磨揩現(xiàn)本初。不滅不生閑朗耀,方知卻得舊規(guī)模。”[53]但由于一般人心性為名利等塵垢所蒙,如果能在心地上下功夫,滌去塵垢,打磨出心性的本來面目,此本來面目,朗耀在天地間,不生不滅。修道就是要達到與此本體的合一。重陽認為:出家最重要的是降心,出家如果不降心,心與世緣相接,則損道德。心生則性滅,心滅則性現(xiàn)。心生而外馳,則性滅不可見;心不外馳,虛明其心,則心滅,心滅對于修行者而言是個寶。修行就是修心,要潔己存心歸大善,此潔己,主要不是指的清潔身體,而是指對心靈的一種潔凈。內(nèi)在修心,外在修行,歸于大善,心體澄湛,一靈真性就可圓成。
      (二)修行要離俗緣,般般打斷,隨時作一種出世的觀想
      心性真清真凈,無染無著。凡夫之性不明,不能識自己心性本源,執(zhí)著于外物,心隨物流轉(zhuǎn),觸物而患生,沒有窮盡的時候。為此,修行要絕去塵情。
      重陽認為,修行重要的是要離其所染著之境,離其所愛戀的一切,達到離一切諸有,以至于達到離無所離的境界?!逗律糯蚱乒抟蛸浂^》:“欲要心不亂,般般都打斷。子午卯酉時,須作骷髏觀。”[54]要澡雪精神,捐去塵累,才能深造道樞。不能貪戀世間萬有,世間萬有其實是空,雖有亦無;修行人要漸遠世緣、滌去根塵,才能獨露心性之全體。重陽化丹陽時,用了許多辦法。其中“分梨”十化,所謂“分梨”即分離,“栗子”即離子,“芋頭”相應回頭。
      修道求真性,物外景要真,世間情要滅。如重陽《贈丹陽》:“這個為根本,靈元要至誠。搜真物外景,滅盡世間情。”[55]天若有情天亦老,要絕去塵情,才能使心悟而超于俗?!短乒笮扌小罚?#8220;學道修真非草草,時時只把心田掃。悟超全在絕塵情,天若有情天亦老。”[56]學道、修心要絕塵,不為俗情所困。“刳心遺形、忘情割愛,嗇神挫銳、體虛觀妙為本,其要在拯拔迷徒,出離世綱。使人人如孤云野鶴,飄然長往,擺脫種種習氣。俾多生歷劫,攀緣愛念如冰消瓦解,離一切染著,無一絲頭許凝滯,則本來面目自然出現(xiàn),此全真之大旨也。”[57]
      滌去俗心之世塵,即可復本心,復本心即與道相通。修性與命,要離塵俗,要求出家,結(jié)物外親。“結(jié)為物外真親眷,擺脫塵中假合尸。” [58]心中無掛礙,性內(nèi)得圓明,體虛觀妙,離一切染著,常清常凈,使本來面目呈現(xiàn)。這才是全真的大旨。
      (三)心澄無須著意尋覓,修心還要法自然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修行者先要求得虛明本心,心澄能至無生路,心澄無須著意尋覓。本有之靈明,好比是人心中有一個覺照者,心常惺惺,能至于無生,心并不離于人,日住于人之身,但常人不識心而已。要識心,不須著意尋,心澄則可?!毒┱椎烙选罚?#8220;這個靈童明似燭。惺惺能唱無生曲。日住公家公不識。休尋覓,心澄便是真消息。”[59]
      靈明要清,要定;本有真慈要明。修心不是別覓一心,即此心修此心,心寂則杳默昏冥,不分睡與醒,百日功夫做足,可以自在逍遙。重陽《神光燦》云:“金關叩戶,玉鎖扃門,閑里不做修持。杳默昏冥誰會,舞弄嬰兒。睡則擒猿捉馬,醒來後、復采瓊芝。每依時,這功夫、百日只許心知。自在逍遙做就,唯舒展、紅霞光彩敷披。罩定靈明,方見本有真慈。一粒神丹結(jié)正,三重焰、緊緊相隨。過瑤池,透青霄頂上無為。”[60]
      重陽為說明此自然澄心之理,有時采用類似于禪宗話頭的方式來啟發(fā)弟子。其《與丹陽》云:“筑個環(huán)墻上有蓋,四面無門何處入。三歲孩兒娶了妻,六十老翁無家室。若能會得此機關,摩訶般若波羅蜜。省省省,吉吉吉,沒口婆婆長叫屈。頌曰:故將亂道惑公心,惑去惑來直到底?;蟮脛訒r你是我,惑不動時我是你。”《丹陽繼韻》則頌曰:“凡心滌盡見真心,澆溉靈根云腳底。自然陡頓忘人我,始覺元初父母你。”[61]認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滌盡凡心見真心,頓忘人我之區(qū)分,可以發(fā)現(xiàn)元初的真一本性。

四、養(yǎng)氣煉丹,逆修歸元

      (一)修真之內(nèi)景、階段
      修行的過程,重陽仿照自然節(jié)氣,以九個過程來比喻。
      九一初寒,正遇節(jié)中冬至,朔氣肆虐,一陽處眾陰之下,在地底黃泉生起。此喻修行人在昏昏默默中,身內(nèi)有新陽欲起;
      九二玄陰凜烈,北海神龜暢飲。北海神龜喻坎中一陽,正趨于壯旺;
      九三水面盡為凌凍,任放明光出眾,喻陽氣耀出光明;
      九四寒風似箭,嘉祥得見,此喻陽氣真切可睹;
      九五天池盡泮,淑景漸令堪習,已得真陽一半,這就好比是山嶺梅花,因得地之陽氣沖暖,已成爛漫之勢;
      九六舒張瑩氣,真陽之氣在身體上下沖和,周匝流通,無處不至。這里講的是大周天運行。真氣在全身周流,色身變化,成既濟狀。修道的成效開始明顯,好比種花,到了這個時候,就意味著開始要綻放瓊苞、寶卉了;
      九七門開八脈,八脈洞開,人身中除十二正經(jīng),任督二脈外,還有所謂奇經(jīng)八脈,不容易通,九七門開八脈,洞達永無相隔,全身氣脈流通,丹田渾似吐氤氳之氣,在人身運轉(zhuǎn)周回。金丹的妙用,真是難測!此一點靈明真性,赫赫純陽,無有陰質(zhì);
      九八般般洽協(xié),一身上下普遍得到真氣的調(diào)燮,一靈真性顯現(xiàn),處處見真性性光之光輝,好比種樹,這個時候已經(jīng)長出了瑤枝玉葉;
      九九真性呈現(xiàn),有瑩瑩明珠一顆。[62]
      前三三,前有三丹田,后三三,后有真氣運行之三關:尾閭、夾脊、玉枕。任督二脈溝通前三三與后三三。懂得此理,即可修行。但重陽在此雖然談的是修命的過程,卻仍然堅持修行還是修亙初元性,修命的目的是為了修性。
      (二)修真的外在條件
      《重陽立教十五論》對于修行的外在條件也有詳細說明:
      修行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住庵就是其中之一。“凡出家者,先須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入真道矣。”[63]住庵有助于心安,心安則氣暢神和,氣暢神和才可能入真道。心安的一個物質(zhì)條件是住庵,住庵有利于心安。雖然住庵不等于必然帶來心安。
修行還需要云游。云游是為了參尋性命之玄理,向有道之士求問道之玄妙。游歷之道:“參尋性命,求問妙玄。……問道無厭,若一句相投,便有圓光內(nèi)發(fā),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64]對于道的參尋,要勤勉而不厭。通過云游,尋得真師,得一句相投,便有圓光內(nèi)發(fā),此即頓悟。性命之理明,則可以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這種以參玄問道為核心的云游,方是真云游。
      修行還要學書。“學書之道,不可尋文而亂目,當宜采意以合心。……久久精誠,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踴躍。……若不窮書之本意,只欲記多念廣,人前談說,夸訝才俊,……雖多看書,與道何益。”[65]學書要學與道相干之書,要深入書中,求得其玄妙之意,以之滋養(yǎng)心田,開發(fā)性智。學書不能尋文而亂目,要自作主宰,能夠采書意以合心,以書意開心意,以心意鑒書意。心意與書意相通,久之則自然心光洋溢,生發(fā)出大智慧。學書不能只是記多念廣,如果只是記的多,念得多,以之在人前夸說,這樣看很多的書,也作用不大,因為這與道不相干。
      重陽強調(diào)修行者住茅庵,反對蓋造雕梁峻宇,認為這非上士之作為,也不是道人之活計。蓋造只是外功,外功不是不要,但更重要的是內(nèi)行,這指的是心性之修養(yǎng)。只修外功,就好比是畫餅充饑,積雪為糧。“茅庵草舍,須要遮形。……茍或雕梁峻字,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只修外功,不修內(nèi)行,如畫餅充饑,積雪為糧。”[66]外功但求能遮形即可,上士則首重修心。
      重陽把合藥看成是助道的一個手段,而不是修道的基礎。這體現(xiàn)了全真道重心性修養(yǎng)的一個特征。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有溫有寒,可補人身之不足,可泄人身之多余。這種藥有助于道。“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一溫一寒,可補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67]
      修道之伴侶,對于修行也很重要。如何求得真正的修真伴侶,當以真心求道為標準,真心求道者,就是真心修心性者。重陽認為這樣的道伴有三個標準,即明自己本心,有大智慧,有求道的志向。而不明自己的本心,執(zhí)著于外境,沒有智慧,性愚濁,無求道之志者,則不是合適的道伴。“道人合伴,……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68]而心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等是三不合。要選擇明心、有慧、有志這樣的高明者為伴。
      (三)修真妙法
      在《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等書中,重陽介紹了許多修身的妙法。
      1.“太上煉五行之法”
      人有疾病,有生死無常。對此,重陽認為這要通達“太上煉五行之法”來對治之。太上煉五行之法的密訣是:
      第一先須持戒,要心地清靜,在生活中做到忍辱,具慈悲之心,實實在在地行善、積德,斷除各種惡行,行各種方便,救度一切眾生,還要忠君,孝敬父母師長,這是修行的前提。
      第二要習真功,修習真功的密訣是:第一,要識身中東西,要識庚甲卯酉,性與命,精氣與神。第二,要識身中南北,要識坎離鉛汞。何謂庚甲卯酉,甲卯為東方,庚酉為西方,太陽東升西落,故這也可以代表晝夜,喻指修煉中的火候問題。其中甲卯,代表東方,在人身五行而言,則屬肝之氣。二十四節(jié)氣中屬立春、春分,代表修持時口中所產(chǎn)生的津。庚酉代表西方,在人身五行而言,則屬肺之氣。二十四節(jié)氣中屬立秋、秋分,代表修持時口中所產(chǎn)生的液??搽x,坎代表北方,離代表南方,北方屬水為寒,南方屬火為暑。離鉛,代表身中心氣,二十四節(jié)氣中指的是立夏、夏至,在身中代表血??补?,代表的是腎中之氣。二十四節(jié)氣中屬立冬、冬至,代表的是身中之精。精生魄,血生魂,精為性,血為命。人了達精神性命,便是真修行之法。
      煉五行,還有三乘妙法:神仙抱一、富國安民、強兵戰(zhàn)勝。神仙抱一,所謂一就是道。修行人意想自己的一靈真神長在丹田,抱守元氣,神氣交融,莫教散失,這就是抱一之法。富國安民就是保精惜氣,人身中三寶精、氣、神,這些珍寶,不能從六官中散失。強兵戰(zhàn)勝之法,首先要先戰(zhàn)退自己的無名煩惱,其次夜間境中要戰(zhàn)退三尸陰鬼;第三要戰(zhàn)退萬法。如果修行人會得此三乘之法,就真正領悟了太上煉五行之法,可以變?yōu)难?、煩惱為福運。
      2.“修氣法”
      假令一身清靜,卻逢天魔之日,重陽認為,對此最好的對治方法是修氣。數(shù)千息以上,使其氣在自己丹田不散,只教暖不教冷,自結(jié)胎仙,這是卻天魔的妙法。如果有人能會得如上妙法,功成果滿,就可以安樂長生。
      (三)機出水登彼岸之法
      如果修行時不慎走漏精,該怎么辦?重陽也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緊叩玄關,牢鎮(zhèn)四門,急用仙人釣魚之法,又用三島手印指黃河逆流,使之逆而上于泥丸,下于黃庭,自然不走。這是機出水登彼岸之法。又有十般定性命之法,這些方法的名稱是金關玉鎖定、三島回生換死定、九曲黃河逆流定等。重陽還認為,不能讓精氣停留在腰腿或者眼目這些地方,這可能導致疾病。
      精血是肉身之根本,真氣是性命之根本。血能生真氣,真氣壯實,自然長久。重陽認為:人之所以壽命不長,不能竟其天年,在于人心貪著欲樂,貪戀境界,男子損精,婦女損血,不能斷去無名煩惱,不能斬去三尸陰鬼。這樣,人就有生死與無常。長壽之人,一般心地清靜,無有垢塵,珍惜真氣,丹田真氣充盈,故精血不衰。有些人追求清靜,把妻子皆休棄,但還是不能成道。重陽認為,這是因為身清而心不清,身靜而意不靜的緣故。故修行之人,常清常靜為根本大乘之法。
      (四)搬運法
      如果聚集了精氣神三寶,為防走失,要搬運使之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搬運歸寄何處?重陽認為,先用蘆芽穿膝之法,運氣直至腳下涌泉,補好二足。如果得到元氣實壯,行肘后飛金晶之法。此法乃鐘呂金丹派的重要法門,可望長生不老。
通過河車搬運,可以使真氣散入百脈,修行人皮膚滋潤,身體光澤。河車搬運是修養(yǎng)之法。
      (五)三刀圭法
      丹經(jīng)關于刀圭,有不同說法。如一粒刀圭,自飲刀圭,鐵離刀圭等。重陽認為:刀圭是人身之寶,就是精、氣、血。一粒刀圭,指的是津液;自飲刀圭,指的是咽津服氣;鐵離刀圭,是行真氣,不退變,萬邪皈正。咽津時,津要漱,成雪白花狀,因其有甜味,故稱之為神水,神水下咽,肺可以使之化為液。咽津到心上,可以令人心開悟解,此津液又可稱洗心神水,可以洗心見性。又咽神水到肝,肝五行為木,假名為青龍,龍得水時必旺,善于治一切眼疾。又咽神水到脾,脾為土,土得水者能生黃芽,為修丹的種子。玉液指口中所產(chǎn)之津液,金液指腎堂所產(chǎn)之先天元精;元陽指先天之氣。若人知道修自己之心性意,使精氣神合,不離于丹田,神氣相抱,行此功久,就可以永得安樂長生。
      (六)清靜法
      假令修行逢冤魔,重陽認為,其要訣是宜清靜。要忙中偷閑,閑中取靜,牢鎮(zhèn)眼耳鼻口四門,六根不動。神不動,意不亂,此是清靜之法。
      重陽提出,歡喜是藥之根本;常煩惱是萬病之根本;常清靜是大道之苗。人有萬病,每病各有一種方法治其病。重陽列舉有第一大煉九轉(zhuǎn)還丹之法,有黃芽穿膝之法,射九重鐵鼓之法,太子游四門之法,有金鞭指輪之法,有蘆芽穿膝之法,有軒轅跨火之法,有玉女摸身之法,有鐘離背劍之法,有呂翁釣魚之法,有陳希夷大睡之法等等。因此,重陽并不排斥各種修命之法,他只是認為修性相對于修命而言,更為重要。

五、忍恥含垢,苦己利人

      重陽認為,真行亦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什么是真行?這要求修行者修養(yǎng)自己的仁心,蘊有高尚之道德,濟貧窮拔苦難。見別人有患難之事,常行拯救,或者教化勸誘善人,使之入道修行。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與萬物為一體,無私心,這才是真行?!队窕ㄉ缡琛芬龝x真人語云:“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疊神情,無動無作,真清真凈,抱元守一,存神固氣,乃是真功也。若要真行者,須是修仁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行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69]
      在沒有修持之前,先要積下福德資糧。要能通吉善、作福,孝敬父母,疏財減色,柔弱不爭,勤修心地,和睦六親,朋友親善。《未欲脫家》:“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爱?。晨參夜禮,長是爇名香。漸漸財疏色減,看分寸,營養(yǎng)爺娘。擒猿馬,古來一句,柔弱勝剛強。從長,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認炎涼。與六親和睦,朋友圓方。宗祖靈祠祭饗,頻行孝、以序思量。逢佳節(jié),歡欣訪飲,齊唱滿庭芳。”[70]重陽重孝道,認為父母恩重,當長思竭力孝養(yǎng)。《自嘆歌》:“嗟余幼年父母惜,長思孝養(yǎng)當竭力。情知難報罔極恩,區(qū)區(qū)眷戀惟多積。”[71]
      重陽認為孝順、居家守王法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責任,不能敗壞?!冻跃瀑€錢》:“心游閑散樂浮華,放肆開懷是產(chǎn)涯。飲酒莫教離孝順,賭錢休要壞居家。道門好入時時重,王法須遵可可奢。平等能行方便事,也教隨我伴煙霞。”[72]《贈侄》:“一首新詩贈七哥,予言切記莫蹉跎。遵隆國法行思義,謹守軍門護甲戈。飲膳共為通揖讓,言談歌出用謙和。先人后己唯長策,佇看歸來唱凱歌。”[73]重陽的社會觀,認為人當致孝,勿欺凌弱,不論高下,要平等一般看?!睹坊ㄒ罚?#8220;孝心推,孝心推,致感神明,洪禧得共隨。貴非親,富非鄰,矜孤恤老,取舍合天真。當權勿倚欺凌弱。須防運去相逢著。減欺慢,減斯慢,不論高下,平等一般看。”[74]
      重陽宣教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創(chuàng)立全真道的教團,物色全真道的重要骨干,這亦是其功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陽對于創(chuàng)立教團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為此都顧不上個人的身體健康。有人問他,既然是修行人,因何齒落發(fā)白?重陽答道:我今年五十五歲,還在辛苦為收獲?。∑洹队煽汀吩疲?#8220;五旬五,過半百,諸公把我頻搜索。眼如遮,耳如聞,口中齒豁,頦上髭須白。”[75]修行要苦己利人,其自言:“余在煙霞洞,與丹陽抵足同眠,向曉,因令丹陽舒過手來,摸我后腰間,近日生起疥,有半指厚,緣我急圖爾等。作《黃鶴洞中仙》。”[76]結(jié)庵過叢林生活,塵勞還大。其《解佩令》云:“庵中住坐,塵勞越大。貪米面、看待經(jīng)過。趕杖按刀,磁碗五瓦盆個。匙筋杓,甑沒堆垛。掃田刷釜,點燈遏火。入門關、出門安鎖。本要清閑,被許多、日常殃我。難為駕、五色云朵。”[77]修行本來要清閑,反增加許多事,但為了度人,就只能犧牲自己了。
      修行還要忍恥含垢,磨煉心性。重陽不僅自己乞食,還要求其弟子乞食。如丹陽,本是寧海巨富,有頭有臉的人物,但重陽亦堅持要他去乞食?!吨仃柦袒?#183;序》云:“一日,重陽真人招先生而誨之曰:子知學道之要乎,要在于遠離鄉(xiāng)而已。遠離鄉(xiāng)則無所系,無所系則心不亂,心不亂則欲不生。無欲欲之,是無為也;無為為之,是清凈也。以是而求道,何道之不達;以是而望仙,何仙之不為。今子之居是邦也,私故擾擾不能息于慮,男女嗷嗷不能絕于聽,紛華種種不能掩於視,吾懼終奪子之志,而無益于吾之道也。子其計之。”[78] “趕出丹陽,不得在金蓮堂住當日令上街求乞。”[79]重陽提出《四不得頌》,要求全真弟子“不得受人欽重,不得教人戲弄,不得意馬外游,不得心猿內(nèi)動。” [80]
      全真還要救世。《三州五會化緣榜》提出了 “普濟群生,遍拔黎庶”的目標,要求教徒有救世之志。丹陽曾云:“入道休愁不肯,回首不過寒冼。一志不榮身,愿把眾生提拯。”[81]全真道在金元時期能有一個大的發(fā)展,與其救世的宗旨有很大的關系。

六、頓見真性,超出三界

      重陽心性理論的最高境界,是頓見真性,超出三界。重陽對于三界的論說亦有頓悟的特色。他說:“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圣之鄉(xiāng),性在玉清之境矣。”[82]認為修仙即是修性,心忘思慮、想念即可超出欲界之外,心不隨境轉(zhuǎn)即可以超出色界,無思慮、不隨境轉(zhuǎn),并不意味著是空無一物,心不能執(zhí)著于空見,這就可以超出無色界。離此三界,即可以達仙圣之鄉(xiāng),抵玉清之圣境。
      心超三界,便可以離凡世。離凡世,只是心地超出于凡事的束縛,心在圣境。“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83]神仙應該是自在逍遙的。其真靈之性有如黃金之不替,其原初之性有如白玉裝成。終南雖然山色好,但神仙不一定只有在終南山才能安居,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如如。《題麻真人觀》:“黃金鑄就真靈性,白玉裝成舊始初。休說終南山色好,神仙何處不如如。”[84]
      重陽所創(chuàng)道派以“全真”名于世?!吨仃柦袒?#183;序》云:“夫全真之教妙矣。其道以無為為本,以清凈為宗,其旨易知,其實易從。”[85]全真教化的目的,亦在于使人返樸歸真,所謂“欲人人咸離迷津、超彼岸,得全真之理”、“全性命之真”[86]等等。“全真”宗旨到膠東時應該就已提出,據(jù)《重陽教化集·序》:“先生(指丹陽)邀真人(指重陽)就城而館之,待以殊禮,日益恭謹,卒至于成。因命所居庵曰:全真。”[87]總體來看,重陽所創(chuàng)全真新道派,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這對于金元以后道教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