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泄血療法基礎(尋找淤血的部位)疾病的刺血驗方+瀉血療法60個穴位詳解

 尚純純 2012-09-16
 
 


泄血療法基礎(尋找淤血的部位)疾病的刺血驗方 - 舍得 - 舍得
泄血療法基礎(尋找淤血的部位)疾病的刺血驗方 - 舍得 - 舍得

只要看到患者,就能準確無誤地觀察出此人哪個部位有瘀血 , 不必利用任何機械或儀器,只通過視覺和手的觸覺就能判斷。

不懂瀉血療法原理的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人是看不見體內隱藏瘀血的,可又如何知道瘀血在哪里呢?實際上懂得了人體的原理,又懂得了瘀血障礙所引起的癥狀,就能知道瘀血在何處了。

血液循環(huán)不暢的直接原因是瘀血堵塞了血管,反過來,凡是有瘀血的部位,血液就不通暢。對于血液循環(huán)不通暢而產生的現(xiàn)象,只要從反面進行推理,就能獲悉瘀血的部位。

因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產生的現(xiàn)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局部發(fā)涼 局部皮膚發(fā)黑 毛孔粗大 皮膚僵硬 局部長出較多的小疙瘩或黑斑,老年斑等 局部潮濕 身上的汗毛特別濃密

這些現(xiàn)象任何人都能看得出來,那么下面對這些現(xiàn)象作一下詳細的解釋:

局部發(fā)涼: 血管被堵塞,血液循環(huán)不能正常進行,所以此部位會發(fā)涼。

局部皮膚發(fā)黑:   正常條件下細胞的壽命是 45 天。那么皮膚發(fā)黑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老化的細胞過于集中造成的。老化的細胞過于集中又是由于血管被堵塞,不能及時供應營養(yǎng),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而造成的。也就是說 45 天的周期內未能及時進行新陳代謝。

毛孔粗大: 毛孔粗大的部位就是平時出汗多的部位,而出汗多的部位平時都是易發(fā)涼的部位。造成局部發(fā)涼是由于血液循環(huán)不流暢,而造成血液循環(huán)不暢還是由于瘀血堵塞血管引起的。

皮膚僵硬: 皮膚之所以僵硬,是因為細胞缺氧而處于窒息的狀態(tài)。供氧和供血應該是相互配合進行的。血液供應受阻,氧氣的供應自然也會受影響。

局部長出很多小疙瘩、黑斑、老年斑等: 長出小疙瘩是說明此部位有炎癥。白血球是能夠殺死炎癥的,但因血管被堵塞,白血球又無法移動至有炎癥的部位。血管的堵塞是由瘀血引起的 , 所以,有小疙瘩的地方就是有瘀血的地方。(黑斑的產生請參考第二項)。

局部潮濕: 局部潮濕的部位當然也是發(fā)涼的部位,發(fā)涼是由于血液循環(huán)不暢,那么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不流暢的原因當然也應是瘀血了吧? 

身上的汗毛特別黑濃密:

醫(yī)術是無止境的,自然界是有內在規(guī)律的。人類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當然不能超越自然規(guī)律。對前面講解的這些內容,只要進行簡單的思考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上面提到的各種癥狀,從反面進行推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 只要保證血液循環(huán)暢通,這些癥狀就會自然消失。

只要我們正確理解了人類生命延續(xù)的道理,就能夠通過觀察血色,溫度,僵硬等狀態(tài),尋找到人體內瘀血的部位。而且還能夠了解到人體內各種臟器的健康狀態(tài)。

不論什么事在不了解的時候是很神奇的,知道了,就成為常識了。一般人認為,瘀血隱藏在人體內,肉眼是根本看不見的,可為什么能夠知道它在何處呢,覺得很神秘。實際上,只要了解了血液循環(huán)不暢會引起的現(xiàn)象及這種現(xiàn)象可能導致的癥狀,就能夠推斷出隱藏在人體內的瘀血,這是合乎常理的。

汗與體溫

汗,列舉種類有,吃飯時脖子以上部位流的汗、睡覺期間出的冷汗、只在手腳上出的汗、腋窩或囊濕、局部出汗等多種汗。

為了治療,對汗進行分類時,可分為睡覺時出的冷汗和局部出的汗兩種。出汗多的人,往往說他身體虛弱。大部分是腎臟功能障礙的人、患低血壓、高血壓的人。為了理解出汗的癥狀,首先要了解為什么出汗。汗是由于體溫超過必要的溫度,人體本身為了調整體溫所做出的反應。

這里重要的一點是,出汗的基準溫度是不定的,人與人之間有差異。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隨著腎臟機能的差異,人的體溫有所不同。局部出汗和體質性出汗,差別在于血液流動。

先說一說,睡覺時出冷汗和不必要的多流汗。因腎臟功能障礙全身體溫低的人,相對地身上發(fā)涼。感到熱的標準總是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溫度高于體溫。身上發(fā)涼的人,有點熱就比別人多出汗,怕熱。想少出汗,只有提高自己的體溫,別無他法。

身上發(fā)涼的原因在于腎功能障礙,恢復腎功能話,體溫自然會上來。瀉血的部位是按順序2-3-6-8號。

我們人體各處的體溫也不都是相同的。根據(jù)血液流通情況,雖然是同一個人,血流通好的地方是 36.5 ,血流速緩慢的地方,可能是20 。那么出汗的基準溫度是現(xiàn)在的實際溫度最低的部位。

這就是平時所說的血流不暢,身上發(fā)涼的地方最愛出汗。右臂因血流通的好,溫度高,左壁血不流暢溫度低,運動或周圍環(huán)境升高出汗時,發(fā)涼的左臂先出汗。這樣治療局部出汗的方法就有了。左臂血管被瘀血堵塞,把它抽出來,讓血液流通,左臂與右臂溫度一樣,若出汗都一起出,若不出都不出。

 

全身性疾病的刺血驗方

挑悶疹子:分開頂門內,有紅筋、紅瘰、挑破即止(《串雅外編 · 針法門》)。
凡遇悶瘄(杭州一帶稱麻疹為暗),分其頂心細看,有紅筋、紅瘰、挑破即出(《麻疹闡注》)。
針挑治療偏癱
本法可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和臟腑功能,促進恢復。取穴: 面癱:人中、地倉、頰車、眉梢、承泣等穴。 上肢 : 肩、肘、腕關節(jié)區(qū)。 下肢;髖、膝、踝關節(jié)區(qū)。 中風八穴:太陽、曲池、風池、下曲地(雙側)。 放血:十宣、兌端、百會、八風、八邪。局部消毒后,用縫衣針穿過麻醉點,擺動幾下,將皮下白色纖維挑出拉斷或用刀割斷。面部與肘、膝以下不宜挑深,因易出血,挑時避開血管(《遼寧中醫(yī)雜志》)。
梅花針治療高血壓病 150 例療效觀察
根據(jù)具體癥候,在不同部位和穴位進行治療。分鎮(zhèn)靜緩解降壓法:適于血壓較高者,取頸部、骶部、乳突部、氣管兩側,臀部的陽性反應區(qū)及內關、風池、三陰交;調整、鞏固已降血壓法:取脊柱兩側,重點刺激腰、骶部的陽性反應區(qū)、氣管兩側及乳突部、足三里、小腿內側。另加對癥處治的部位和穴位。采用輕度或中等刺激,隔日  1 次。本組 150 例治療 7 114 次后, 35 例顯效, 87 例改善, 28 例無效(《浙江中醫(yī)雜志》)。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fā)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內經 · 刺瘧篇》)。
凡人無病,或坐臥,或酒后,陡然即死者,名旺痧。將本人口內,用鐵器撬開,以銀簪刺舌下小有筋,血出即活,不可刺正中。又方:以悶醋灌下,即刻治矣(《串難外編 · 起死門》)。
急痧將死:將口撐開,看其舌處有黑筋三股,男左女
右,刺出紫血一點,即愈。刺血忌用針,須用竹箸,嵌碎磁碗尖為妙,中間一筋,切不可刺。(《串雅外編 · 起死門》)
治中惡方: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備急千金要方》) 
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仆,奄忽而絕,皆是中惡之類。療方:取蔥刺鼻,令入數(shù)寸。須使目中出血乃佳,一云耳中血出佳,此扁鵲法(《外臺秘要》)。
粗長針點刺承漿穴治療熱性嘔吐證
在承漿穴點刺放血,治療熱性嘔吐證,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其操作方法是:選用長三棱針一枚,左手扶持穴位,右手持針施以點刺,刺后雙手擠提穴位,令其出血(《針灸處方集》)。
針灸治療妊娠嘔吐有較
先灸中脘,足三里 5 10 分鐘,再用毫針點刺金津、玉液使之出血,輕者每日 1 次,重者每日 2 次,共治療妊娠嘔吐 20 例,癥狀消失者 10 例;癥狀減輕 9 例; 1 例無效(《中醫(yī)雜志》)。 
針挑耳尖穴治療急性結膜炎 30 例初步報告
以針挑耳尖穴為主治療急性結膜炎 30 例,痊愈 15 例:進步 4 例,無效 1 例。取穴以耳尖穴挑點為主(將耳向前折,挑耳尖之上方,挑破后擠出一些血來)。配上瞼針挑點三處:上瞼 1 ,在上瞼中部,正對瞳孔,距眼瞼緣 0.5 厘米;上瞼 2 ,距上瞼 1 內側約 1 厘米處;上瞼 3 。距上瞼 1 外側 1 厘米。操作時,如兩側眼疼,第一次取耳尖(雙),配上瞼 1 (雙);第二次耳尖(雙),配上瞼 2 (雙)。上眼瞼局部各針挑點交換使用,每天 1 次(《江蘇中醫(yī)》)。
凡被咬傷,應對傷口立即進行處理,宜用針刺出血,或用藥筒拔之,使毒素外出(《串雅內編》)。
凡被蛇咬傷之后,應先在創(chuàng)口近心端進行結扎,阻止淋巴靜脈血回流,以防毒液擴散,但須每隔 20 分鐘左右放松一次,以免肢體因血液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壞死,一般在 l 3 小時后解除綁扎。其次立即用消毒針將傷口挑破,拔出毒液,并用手從肢體近端向遠端擠出毒液或用吸器(如火罐)拔出毒液,然后用鹽水沖洗傷口(《串雅外編 · 說明》)。
諸瘡:瘰疬瘡。灸肩井、曲池、大迎。針緣唇瘡去惡血(《針灸聚英》)。
流行性感冒
皮膚針療法:對于發(fā)熱而汗不出者,沿背部膀胱經進行扣打。
罐拔療法:對于發(fā)熱而不出汗者,刺大椎穴出血后再拔罐,或于背部風門、大杼拔閃罐,頭兩側劇痛者,太陽穴刺絡拔罐。
頸淋巴結結核
皮膚針療法;取頸部結喉兩側,項背兩側沿膀跳經叩打至陽穴即可。頸部病灶區(qū),在其周圍呈環(huán)形叩刺割治療法;取穴處方: 患者大椎穴處,有如針尖大之紅色小點,又旁開了指下 1 寸,兩側也有同樣小點,用頭號針消毒后,斜刺紅點 3 4 分,有 5 6 根白色纖維、用刀割斷,挑 3 次。一周后再檢查,第 3 5 胸椎如有紅色點,同樣割挑,而后貼上膏藥(血竭 15 克,兒茶 15 克,冰片 12 克,乳香 15 克,沒藥 15 克,五倍子 30 克。上藥研細,白蜜調勻,攤白布上,貼患處)。 讓患者將腳洗凈,涌泉穴常規(guī)消毒,局麻后用刀劃破皮膚, 2 分深, l 寸長,將皮內的小顆粒取凈,戴上生肌藥(珍珠 0.5 克,端香 0.1 克。血竭 0.5 克,乳香 0.5 克,京牛黃 0.5 克,共研極細末備用),再用繃帶包扎。左病割左,右病割右,兩側病雙側割,兩周方能走路, 100 天可痊愈。
挑治療法:取穴:八髎、髎間??煞纸M挑治,如雙上髎,雙上髎間、雙次髎、雙次髎間,或找取背部紅色疹點以及鳩尾穴挑治。
高血壓及高血壓性心臟病
皮膚針療法:叩打頸后、尾骶、氣管兩側,及肢體不遂的局部,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順序叩。
拔罐療法:取穴:背側第一測線穴位及肩髃、曲池、合谷、承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侖、涌泉、申脈、足三里。根據(jù)癥狀選擇穴位,一般拔 6 8 罐,每次留罐 10 15 分鐘,每日一次。
單純性甲狀腺腫
挑治療法:取穴:腺腫阿是穴。治療時用左手將腫塊提起,向腫塊內稍壓迫,使腫塊皮膚稍緊張,皮膚消毒,用 26 28 號毫針快速從中央部穿過或刺入結節(jié)中心,并迅速出針,每針刺一次,七次為一療程.切忌刺破血管,僅毫針在腺腫內輕輕挑動。
癲癇
皮膚針療法:取穴:十宣、手足心、后頸腰骶部。 
挑治療法:取穴:長強上 5 分、  l 寸、 1.5 寸處  3 穴。挑皮下組織,每周批治 1 次, 3 次為一療程.
三棱針療法:取穴:在齦交穴處發(fā)現(xiàn)有一米粒大的小疙瘩,三棱針挑破,放出少量血液,或手術切除。
蕁麻疹
三棱針療法:取穴:耳殼背面第二條小靜脈。每次選耳背第二條小靜脈 2 3 個刺激點,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周治療一次。
皮防針療法:取穴:脊椎兩側(頸椎至尾骶部)、耳前、下頜部。
水氣罐療法:取穴:大椎與心俞上下左右各旁開二橫指。配曲池,合谷、委中、血海、三陰交、足三里、中脘、內關。以大椎與心俞為標準,在其上下左右各拔四罐,而后在配穴及其上下二橫指再拔兩罐(《實用針灸學》)。
皮膚針治療妊娠嘔吐
即用皮膚針在雙側眼瞼周圍、眉弓上部、前額部、兩顳側、耳廓前、后頸部,以及骶部進行叩打。由于叩打部位不同,叩打的方法也不一致,可用環(huán)形、橫行、縱行的刺激方法進行,每個部位的刺激以 4 5 行(或圈)為宜。如喉部有阻塞感者,可加刺頸前甲狀軟骨周圍皮膚。為了提高效果,在施術中需患者試用中度咳嗽,以期震動咽喉和氣管的方法配合治療(《新醫(yī)藥學雜志》)。 
針刺拔罐法治療多發(fā)性癤腫 7 例介紹 取天宗、靈臺、中樞、身柱,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立即用中號火罐拔之, 10 分鐘啟下,可撥出深紫色的血液若干,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擦凈即可。重癥可同時在委中穴的皮下淺靜脈處放血 3 毫升, 7 例病人經一次治愈者 3 例, 2 次治愈者 2 例, 3 次治愈者 2 例(《哈爾濱中醫(yī)》)。

梅花針與拔罐配合治療風疹
操作方法是:先取梅花針一枚,沿著脊椎兩側(即膀胱經線上)自大椎處向下叩打,每針距離約 1 寸遠,刺到第 5 腰椎處為止(針具與所

的皮膚均須消毒)。然后再取酒精棉球將叩打部位擦濕,用中號罐子一個投火后,立即叩在大椎旁的穴位上,將罐緩緩向下推動,狀如蟲行,推至第 5 腰椎處為止。兩側均如此操作,早晚各 1 次(《針灸處方集》)
落枕
皮膚針及刺絡拔罐法:局部皮膚針叩刺,使皮膚潮紅,并出少量血液,如加拔火罐,則效果更好。
腰扭傷
用皮膚針叩刺或用輥刺筒輥刺局部至出血加拔火罐.急 性扭、挫傷出血量可稍多,慢性勞損出血最宜少些。如勞損部位比較廣泛時,也可用餛刺拔罐法或走罐法。
坐骨神經痛
原發(fā)性坐骨神經痛沿坐骨神經通路的壓痛部位先作叩 刺至出血,再以排罐法拔火罐。根性坐骨神經痛可在夾脊穴處,干性坐骨神經痛可在腰骰部壓痛點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再加投火罐.肋間神經痛可在痛部刺絡撥罐。 
神經衰弱
用皮膚針或輥刺筒在肩胛間區(qū)到腰骶關節(jié)脊柱兩側距正中線 0.5 3 寸的區(qū)域內進行輕刺激,使局部皮膚潮紅,亦可加拔罐(排罐法)。
丹毒
局部用三棱然散刺或皮膚針叩刺,至局部微量出血,也可再加拔火罐。每天治療 1 2 次。濕疹也可參照此法(《針灸治療手冊》)。
挑痧法
適用于病毒留連于衛(wèi)氣營血所致的發(fā)熱不退,神疲嗜睡,皮膚干枯色晦,皮下隱約有斑疹,煩躁不安,全身酸脹和舌灰色等癥。
部位:隨經絡穴位挑皮下黑褐色的小點或紅色疹點,取穴方法與針灸相同,但也有不按經絡穴位,而隨病癥部位所見疹點散挑的。
操作方法:選用大號縫衣針一枚,先把針具和所挑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隨經絡選挑穴位或病癥出現(xiàn)嚴重的部位,用針挑皮下疹點的纖維,直至纖維挑盡時,再擠壓挑口排血,至血色變鮮紅為止,然后用酒精或生姜片涂擦傷口即可(《癌病民間療法》)。 
治肝瘧,穴刺足厥陰見血。
治胃瘧,穴刺足太陰陽明橫脈出血(《普濟方 · 針灸》)。
史記扁鵲之言曰,疾居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普濟方 · 針灸》)。
委中放血
委中出血,卻能解暑穢,消血毒,不僅善治霍亂之吐瀉,即一切梅毒惡瘡,針之出血,當亦能立見消散也(《針灸經穴圖考》)。
針刺長強穴治療癲癇證 55 例臨床觀察
針刺長強穴治療癲癇證 55 例,近期有效率達 90.5% 。施術時患者取膝胸臥式,穴位消毒后以左手將穴位局部組織捏起,右手持三棱針重刺長強穴及其前后左右各一針,深達 2 3 分,呈梅花形,四點距長強穴各 5 分,然后擠壓使局部出血,再用干棉球將血擦凈。如此每周針刺一次, 10 次為一個療程。等一個療程后,休息一個月,如再犯繼作第二個療程,最多為三個療程(《天津醫(yī)藥》)。
瘧發(fā)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內經、刺瘧篇》)。
委中:主膝痛及拇指、腰狹脊沉沉然,軟溺,腰重不能舉體,小腹堅滿,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癰疹皆愈。傷寒四肢熱,熱病汗不出,取其經血立愈。
委中者,血郄也。大風發(fā)眉墮落,刺之出血(《針灸大成》)。
內踝尖,在足內踝尖上。主治下牙痛、內廉轉筋、腳氣寒熱。灸七壯,或針出血(《類經圖翼》)。
外踝尖;位于足外踝最高點。左右計二穴。主治卒淋、腳氣、腳外廉轉筋、十趾拘攣、牙痛、淋病、小兒重舌、扁桃體炎、白虎歷節(jié)風痛。針灸:針刺出血;灸 3 7 壯(《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嗌中腫,不解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谷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內經、繆刺論》篇)。
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內經 · 刺瘧篇》)。
刺血法治療急性嗜鹽菌食物中毒 752
主穴:中沖(雙)、少商(雙)。配穴:神闕、水分、陰交、肓俞(雙)。備用穴:足三里(雙)。用三棱針點刺主穴深約 0.3 0.5 分。醫(yī)者用拇食指從患者的腕部向指端方向推按順壓使之充分出血,血色由紫暗變淡紅色。中毒較深加刺配穴深約 l 4 分,重度休克,神志昏迷可用直徑 0.7 0.9 毫米粗針刺足三里穴,深度以有刺骨膜聲為度。本組 752 例均以本法治療 1 次后觀察 2 小時內療效。結果臨床治愈(腹痛、腹瀉、嘔吐均消除,指點法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在 1 秒之內,血壓、體溫、脈搏恢復正常) 725 例,有效(腹瀉止,但仍存在以上其他癥狀之一者) 24 例,無效 3 例,總有效率 99.6% ,無 1 例死亡(《遼寧中醫(yī)雜志》)。
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誕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共十二井穴(《針灸大成》)。
針灸治療腦溢血 22
除其他配穴外,若神志不請者,取百會、水溝放血,針刺手法分輕刺激與重刺激兩種,病人體弱病重用輕刺激,反之用重刺激。一般先針刺患側 3 次(每日三次),休息 1 2 日,然后再針刺患側 6 7 次后,針健側 1 次。共治療 22 例,腦溢血 10 例,有效率占 70% ;腦溢血后遺癥幾例,有效率達 91.6% (《哈爾濱中醫(yī)》)。
針挑治療淋巴腺結核的初步報告
用針挑治療淋巴腺結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效率占 100% 。針挑的方法是,先在患者的背部距脊椎骨兩旁 2 寸處的范圍內,上至肩胛骨下至腰椎附近,由下而上用手指輕擦皮膚 5 10 次,于是在擦過的皮膚處可出現(xiàn)米粒大的瘀血點,即是針挑的部位。每次可找出紅點 3 7 個。這時將紅點作上記號,進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過的粗針挑破紅點,使局部略出點水或血,再以干棉球擦干即可。每隔 7 10 天挑一次,下一次操作仍要重新找出紅點再挑(《中醫(yī)雜志》)。
臂臑穴截根治瘰疬 用截根的方法治療瘰疬,效果亦較滿意。操作的方法是,在臂臑穴處以奴夫卡因局麻后,用外科手術刀行橫切口,長達 1 厘米,深至肌膜(以能用鉤出肌纖維為度),每次用鉤針鉤出肌纖維束 4 6 根,以手術刀割斷,撒上磺胺粉,再加入滅菌紗布以膠布固定。每周截根 1 次,第二次在原截根部位的左一根指處,第三次可在右一根指處。截根后一周左右,用圓利針或尾針在患處扎 3 4 針。先刺入瘰核中央 1 針,然后刺周圍,如有膿者,可用注射器將膿抽出。一般兩周內生效, 3 個月可痊愈(《哈爾濱中醫(yī)》)。
肘痛
用皮膚針叩刺局部,使皮膚充血,出少量血液,如加拔火罐則效果更好,1 2 天一次。
腕部腱鞘病
在局部用皮膚針叩刺,有消炎止痛作用。
腱鞘囊腫
以局部針刺為主,可用粗針直刺破囊腫,并加擠壓,經數(shù)次治療,囊腫可縮小平軟,但往往容易復發(fā)。因針刺治療簡單,不用外科處理。
神經性皮炎
局都可用皮膚針叩打,使少量出血,并可加拔火罐。叩針拔罐后,再涂敷藥物,效果更好。每日或隔日一次(《針灸治療手冊》)。
放血法治療痧病
適用于痧毒入血分引起的高熱不退,頭痛如劈,身痛如被杖,面紅目赤,痧點顯露,煩躁不安,胸腹脹滿,舌質灰藍,苔厚黃、唇焦煩渴和指甲青紫等危癥。
部位:手足十宣、委中等穴和舌下靜脈。
用具:三棱針或大號縫衣針 1 枚。
操作方法:針具和針刺部位先用 75% 酒精進行消毒后,再用三棱針刺入痧筋顯露部位,放出紫黑色血液少許,或至血色變紅為止(《痧病民間療法》)。
治諸瘧而脈不見者,刺十指間出血。及看兩舌下有紫腫紅筋,亦須針去血,效,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普濟方 . 針灸》)。
十宣,奇穴 , 十指尖端,距瓜甲約一分處。三棱針或粗針刺出血。主治一切急性病之失神、吐瀉、扁桃腺炎、高血壓;兼針人中、大椎、鳩尾穴,治癲狂(《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八關,奇穴,指爪甲基底之內部,刺出血,主治瘧疾(《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使覽》)。
大指甲根,奇穴。大指爪甲后約一分處,赤白肉際。排刺 3 針(出血)。主治:雙乳蛾,亦治口頰炎、喉頭炎、頜下腺炎、腦充血(《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老商:位于拇指尺側緣,平爪甲根,指腹尺側緣線與不甲尺側角連線之中點.左右計二穴。主治:流行性感冒。針法:針刺后用手擠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中商:位于拇指背側正中線,爪甲根后一分處,左右計二穴。主治:流行性感冒。針法:針刺后用手擠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干霍亂,胸腹攪痛,脹結悶亂,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瀉而不能行,即今所謂絞腸痧,最為危急之癥。以生白礬末 3 克,入滾湯內候冷灌之,如不止,將針刺十指出血,如治痧法。再將病人腿腕橫紋上,蘸溫水拍打有紫紅紋見,以針刺出紫血立愈(《良方集腋》)。 
十王,奇穴。手十根爪甲后正中赤白肉際。用三棱針或粗針刺出血,針頭微向指關節(jié)方,刺入約 1 分。主治痹癥、中暑、霍亂(《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十二井穴:少商穴,位于手拇指遠側指節(jié)橈側,當平齊橈側指甲角與腹橈側緣連線上中點處。商陽穴,位于手食指遠側指節(jié)橈側,當平齊橈側指甲角與指腹橈側緣間之中點處。中沖穴,位于手中指端中央,去指甲游離緣約 1 分處。關沖穴,位于手環(huán)指遠側指節(jié)尺側,當尺側爪甲角與指腹尺側緣間之中點處。少沖穴,位于手小指橈側,當平齊橈側指甲角與指腹橈側緣間之中點處。少澤穴,位于手小指遠側指節(jié)尺側,當平齊尺側指甲角與指腹尺側緣間之中點處。主治:一切痧暑急癥、高血壓。針法:淺刺出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少商: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肺脈所出為井水。宜以三棱針刺之,微出血,泄諸臟熱,湊不宜灸。
唐刺史成君紳,忽頷腫,大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權以三棱針刺(少商),微出血,立愈,瀉臟熱也(《針灸大成》)。
東垣曰:氣在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后深取手陽明之榮俞二間、三間(《針灸聚英》)。
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滯壅,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因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乾坤生意》)。
小指中節(jié),奇穴。小指中節(jié)外側橫紋頭。男友女右。針刺微出黃水。主治身上生瘤。據(jù)松心堂筆記載,針后不可洗手,洗則復發(fā)(《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第五節(jié)   小兒疾病的刺血驗方
針刺四縫治療小見疳癥 200 例療效報告
取四縫穴(位于食、中、無名指及小指的中節(jié)橫紋中),上四縫(位于上述四指的第~節(jié)橫紋中),下四縫(位于上述四指的第三節(jié)橫紋中)。操作時用鋼針 1 枚,刺上述各穴,(左右同刺)約 1 分深,以出黃色液體為度。每天 1 次,至痊愈為止,一般 7 8 次即可。 220 例病兒,痊愈者 205 例,未愈者 15 例。痊愈者以刺 6 9 次為最多,未愈者以刺 l 2 次者最多(《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針刺行間穴出血治療小兒疝氣
用毫針淺刺患側行間穴,使其微出血,每隔 3 7 天針 1 次,治療小兒疝氣亦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7 歲以下的小兒疝氣一般針 3 7 次即可愈(《針灸處方集》)。
烏沙驚:因生冷太過,或迎風食物,血變成沙,遍身烏黑是也。青筋過臉,肚腹膨脹,唇黑,五臟寒 …… 。在遍身拭摩,從頭往下推,引烏痧人腳,用針刺破,將火四心煅之(《針灸大成 · 治小兒諸驚推揉等法》)。
臍驚風:因產下剪臍,入風毒于臍內,口吐白沫,四肢掣動,手拈拳。眼偏左右,此癥三朝一七便發(fā),兩眼角起黃丹,夜啼,口內喉潢有白泡,針挑破出血即愈(《針灸大成 · 治小兒諸驚推揉等法》)。
四縫四穴,在手四指內中節(jié),用三棱針出血,治小兒猢猻癆癥(《奇效良方》)。
猢猻癆,小兒有此癥,求食不止,終夜不睡,用針刺兩手面中三指中節(jié)能曲處。周歲者用中號針,六七歲用大號針,刺進半分許,遇骨微位即撥出,不可誤針筋上。若疳甚無水,刺數(shù)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漿。刺數(shù)日,隨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復刺矣。凡刺,須隔一日,侯天晴,雨則無益。刺后即得睡,減貪饞,忌棗、栗干甜果物,食則復發(fā)。如初刺有血,非此癥矣(《串雅外編 · 針法入門》)。
針刺治療小兒百日咳 112 例臨床觀察
本組 112 例,病程 5 38 天。治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嬰兒用 5 分毫升)點刺四縫穴,擠出粘液后,以酒精棉球輕按針孔。每日刺 1 次,每次一手,兩手交替,一般不配合任何藥物。注意患兒寒暖,飲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免食生冷粘膩辛辣等物。結果:痊愈 82 例( 73.2% ),顯效 21 例( 18.8% ),無效 9 8.0% ),有效者平均治療 5 次(《中醫(yī)雜志》)。
針治小兒發(fā)熱的初步介紹
以針刺四縫、手十井(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澤雙側)為主,治療小兒發(fā)熱,效果較好。各穴皆以連刺使其出血,針四縫穴時,以點刺四縫穴處的靜脈,如發(fā)燒兼便秘者加支溝、照海,不思飲食者加內關、足三里。 10 例病兒,經 1 次治愈者 5 人, 2 次治愈者 3 人, 3 次治愈的 1 人, 4 次治愈的 1 人(《廣東中醫(yī)》)。
四縫,兩手除拇指外四指掌面之第一指節(jié)與第二指節(jié)橫紋縫之兩頭(每指二穴),刺出黃白色之透明液體。主治小兒疳疾(《中國針灸學》)。
四縫,奇穴。手食、中、無名、小指掌側的第一節(jié)與第二節(jié)關節(jié)部橫紋中間;一說在食、中、無名、小指掌側第一二節(jié)橫紋兩頭,每指二穴,左右共 16 穴。或謂在無名指中節(jié),用圓利針點刺擠出血。主治小兒消耗癥,輕癥點刺擠出血液,重癥擠出黃白色透明粘液。據(jù)稱針后二三天即有顯著效果(《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中藥、針刺治療小兒疳癥 120 例療效觀察
以清疳健脾湯(蘇條參、白術、黃芪、當歸頭、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炒雞內金各 10 克,廣木香、淡竹葉、薄荷、炙甘草各 3 克,炙遠志 6 克,蟬蛻 5 克,生姜 1 片,大棗 3 枚)加減及針刺療法(主穴:四縫,刺約 1 分深,以出黃白色粘液為度。配穴:內關、內庭、行間。每日或間日 1 次,每次取單側四縫和對側配穴)治療本證。結果:中藥加針刺組 80 例,治愈 73 例,好轉 5 例,無效 2 例;中藥組 4Q 例,治愈 28 例,好轉 8 例,無效 4 例;對照組 20 例(西藥對癥處理),治愈 4 例,好轉 5 例,無效 11 例(《云南中醫(yī)雜志》)。
針刺四縫穴治療小兒哮喘
    
操作時拉住患兒手,使其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局部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再用消毒后的三棱針或縫衣針進行快速點刺,約刺入 2 3 毫米,刺后從針孔擠出黃白色粘稠液體,取雙側, 3 1 次, 3 次為一療程。共治療 37 例,其中顯效者 3 例,好轉者 21 例,無效 3 例(《遼寧中醫(yī)雜志》)。
    
小兒暴癇,若目反上視,眸子動,當灸囟中 …· 次灸兩耳后完骨上青脈,亦可以針刺令血出(《備急千金要方》)。
    
耳殼后,耳殼后背紫紅筋上分岔處,刺出血,治療小兒頭部黃水瘡(《經外奇穴匯編》)。
    
治小兒暴癇者,一法,大人當耳上橫三指,小兒各自取其指也,次灸兩耳后,完骨上青脈,亦可針刺令血出(《普濟方 · 針灸》)。
    
三棱針點刺四縫穴治療小兒口瘡
    
用三棱針點刺四縫穴試治小兒口腔炎近 20 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一般經 1 2 次治療即可痊愈,具體操作方法是,用三棱針(或圓利針)速刺,進入皮下后.迅速捻轉一周,放出少許的淋巴液或血液即可,每隔 3 4 天針 1 次(《遼寧醫(yī)藥》)。
    
穴位割治療法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
    
穴位割治療法治療兒童哮喘 256 例,年齡在 3 14 歲之間。病程在 1 12 年,分兩組觀察,單純割治組 116 例,取穴:第一次膻中,第二次雙側肺俞,第三次雙側喘息.每周 1 次,一般治療 3 次,有效率 79% ;割治加服止喘藥組 140 例,有效率 80% ,兩組無顯著差異,但發(fā)作期加藥能 1 2 天控制發(fā)作或明顯減輕,不加藥則大部分需耍 2 3 天逐漸控制或減輕,不加止喘藥組,有 4 例割治后喘息加重。
    
針刺治療小兒腹瀉 100 例報道
   
熱瀉,治宜清熱化濕,取穴尾竅骨(位于尾骨尖上 l 寸處),配臍中四邊穴(位于臍中上下左右各 1 寸處)、合谷、少商和商陽,點刺出血,病情重者每日針灸 1 次,病情輕者隔日針灸 l 次(《陜西新醫(yī)藥》)。
    
小見新針退熱 911 人次療效觀察
    
針刺少商、合谷和曲池等穴治療 911 人次發(fā)燒的病兒,收到了顯著效果,有效率達 72.9% 。有些病兒,針刺 1 次體溫即逐漸降到正常,有些孩子在降溫后又重復上升,可再行針刺,多數(shù)可再次收效.但最少應相隔 1.5 2 小時后進行第二次針刺。具體方法是:少商穴點刺放血,合谷與曲池穴進針 0.5 1.5 寸,以強刺激手法快速捻轉(《護理雜志》)。
    
中沖穴點刺放血治療小兒夜啼癥
    
小兒夜啼癥,多見于 3 歲以下嬰幼兒,大多由受驚后引起。根據(jù)祖國醫(yī)學理論,選用手厥陰心包經的中沖穴點刺放血治療小兒夜啼癥 33 例,其中周驚嚇所致的 32 例,均當日見效,且在一周內無復發(fā);另一例因患腹瀉伴隨夜啼,治療無效(《赤腳醫(yī)生雜志》)。
    
小兒麻痹后遺癥
    
三棱針療法:取尺澤、曲池、委中、中封、腎俞、命門、小腸俞。每周 1 次, 10 次為一療程。
  
遺尿癥
  
皮膚針療法:取穴:小腹部任脈,足少陰經循行路線、八髎、夾脊 11 21 、三陰交、太溪。每日睡前叩刺 1 次。
  
水氣罐療法:神闕以下每隔二橫指一罐,至中極;由神闕向左右旁開二橫指再向下拔 3 4 罐;骶髂關節(jié)左右各拔 3 4 罐。
  
嬰幼兒腹瀉
  
割治療法:取穴: 11 胸椎棘突旁開 3 4 厘米,或魚際。自第 11 胸椎棘突開始,向左或右割 3 4 厘米,破皮見血為度,敷以消毒沙布包扎即可。割治魚際穴,刀口呈縱線即和肌纖維走行一致(《實用針灸學》)。
  
魚際穴割治兼服中西藥治小兒疳積 350
  
魚際穴作淺表割開,擠出黃白色約黃豆大的脂狀物,撒上止血粉,蓋好消毒沙布包扎。根據(jù)不同的疳積患者,采用各種中藥配方和西藥對癥治療。本組 350 例隨訪兩個月。結果:顯效 215 例,進步 120 例,無效 15 例,總有效率 95.7%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小兒驚風,用三分毫針。風關此穴在食指根橫紋中,稍稍外口下,針見血即可。針畢務必出汗為妙,不見汗不效,見汗時須避風,待至汗消妥當,方可任意街游,不然不策驚病不痊,而驚風更重,再針不效,須下藥餌,顧復之家留意可也。男先左手,女先右手。小兒疹痘時以及瘡瘍泄瀉等癥,萬不可針,至囑至囑

身軀部疾病的刺血驗方

    東垣日: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氣街以三棱針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   
  
以三棱針于氣街出血,立愈(《針灸聚英》)。

    
馬蜞斑穴,紅點在乳下二橫指,針挑出血,治發(fā)班結核(《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  

     陽斑穴紅點,在第五骨衕,用針挑出血,治背面發(fā)斑結核(《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
  
七步斑穴,在 17 椎骨衕有紅點,用針挑出血,治結核發(fā)斑。芑州按:民間對于結核發(fā)斑,即疫病毒血凝結于胸背間,發(fā)為一粒粒紅點,挑刺出血,可以活血敗毒,頗有效驗(《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于血止(《內經 · 刺瘧篇》)。
    
針灸拔罐治療急性乳腺炎
    1
、以患側乳腺的背部對應點為針刺點。
    2
、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針或粗針頭在對應點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許血,約過 15 分鐘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蓋針眼,用膠布固定 1 2 天即可(《衛(wèi)生與健康報》)。
    
用穴位吸引器治療嚴重妊娠惡阻
    
治療 62 例, 40 例顯效, 22 例好轉,效果滿意。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壺或胎頭吸引器代替,壺嘴上套皮管,使用時將壺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 50 毫升針筒,將壺內空氣吸出,使之呈負壓,隨即彎曲皮管,用夾子夾緊,防止漏氣;此時患者立即進食,食后 15 20 分鐘放去負壓,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 2 3 天后療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勞所致,這時可加用針刺足三里或 75% 酒精灌耳(《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刺血治療坐骨神經痛 100 例療效分析
    100
例中,痊愈 77 例,顯效 10 例,好轉 9 例,無效 4 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環(huán)俞、上髎、次髎、下髎、環(huán)跳,每次 1 2 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陽交、懸鐘、跗陽、丘墟、昆侖,每次 2 4 穴。第 1 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緩解疼痛,數(shù)穴總出血量 50 60 毫升,以后減為 10 30 毫升(《中醫(yī)雜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專題討論
   
簡易療法有:外敷發(fā)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墊棉壓迫端托法,乳頭風外治法(生肌故調敷)、內消簡易方(橘核 30 克,甜酒 30 毫升,蒸餾水 200 毫升,文火濃縮至 100 毫升。 20 毫升 1 2 次),簡易吸乳器,以及針刺少澤穴放血療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梅花針叩刺治療乳少征
  
用梅花針叩刺,從天突穴開始,沿任脈叩打到鳩尾穴處,另從俞府穴沿足少陰腎經叩打到步廊穴處(《針灸處方集》)。
    
針桃紅點治瘧疾簡介
    
針挑背部紅點治療瘧疾,效果亦較滿意。紅點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產生,但此點不高出皮膚表面,患瘧時間短的顏色鮮紅,時間長的變暗褐色。施術時找到紅點后,局部進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紅點處皮膚,右手持粗縫衣針將紅點挑破,掘出點內白絲狀物,挑斷再挑,挑盡白絲,待點內流血為止(《江蘇中醫(yī)》)。
    
治腰痛夾脊至頭,幾幾然,凡腰腳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資生經),穴委中(普濟方 · 針灸》)。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內經 . 刺瘧篇》)。

    
三棱點刺治療乳腺炎
    
點刺的部位是第 5 7 胸推旁開 l.5 寸左右處,大多數(shù)病人此處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狀紅色小點,若無此點,可找其壓痛點。操作時,在患乳腺炎同側背部反應點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呈品字形點刺三針,然后在該部位上拔罐子,留罐 15 30 分鐘,其治療 50 例,療效滿意(《吉林中醫(yī)藥》)。
    
梅花針療法治療慢性氣管炎 50 例臨床療效初步觀察
    
用梅花針治療慢性氣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有的觀察 50 例患者,近期控制 14 例,顯效 13 例,好轉 20 例,無效 3 例,有效率為  94% ,顯效以上者占 54% ???、痰、喘主要癥狀見效平均時間為:咳 3.17 天。痰 3.24 天,喘 3.12 天(《新醫(yī)藥通訊》)。
    
拔火罐為主治療慢性氣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關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針藥罐治療慢性氣管炎也有較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風門、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門等,一般留罐 15 20 分鐘,每次拔 4 6 罐, 6 15 天為一療程,有效率為 85.2 95.8% ,顯效以上者為 49.39 55.6% 。如觀察 74 例患者,對止咳,祛痰療效較好,近半數(shù)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顯, 70% 的病例在 5 天內主要癥狀開始改善(《江蘇醫(yī)藥》)。
  
水罐療法治療慢性氣管炎 479 例療效分析
    
水罐的治療效果與水罐液有關,在同一治療點,對 28 例病人分兩組,一組 16 例加用中藥液,一組 12 例不加中藥液,一療程后兩組療效相差懸殊,以加中藥液的療效為好(《新醫(yī)藥學雜志》)。
    
竹管治療一般用穴較多,治療效果與火罐等相仿,還有先刺,然后在針刺部位拔火罐,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和急性扁桃體炎,皆有較好的效果(《針灸研究進展》)。
    
挑治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頸椎棘突下崇骨穴旁 5 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針挑刺, 3 5 l 次, 10 次為 l 療程,治療支氣管哮喘 30 例,顯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參加勞動,至少一年未發(fā)作) 16 例,好轉(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勢減輕,復發(fā)次數(shù)減少,時有小發(fā)作者) 6 例,無明顯改善者 8 例(《江蘇醫(yī)藥》)。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內經 · 刺腰痛論篇》)。
    
成骨:主治腰痛、鸛口疽、坐馬癰等。針法;淺刺出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乳汁不足,是指產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滿足乳兒需要者。本病比較常見.一般可分為氣血虛弱和肝郁氣滯兩型,針灸治療效果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澤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陰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針不灸,膻中和乳根針灸并用,少澤點刺放血加灸。每日 1 次,留針 15 20 分鐘, 7 次為 1 療程(《針灸研究進展》)。
    
挑治法治療急性乳腺炎
    
臨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 4 10 胸椎旁開 5 寸處,左側病挑右側,右側病排左側。具體方法:在健則背部皮膚找皮下出血點,如無出血點,可摩擦皮膚,使其紅暈,針挑最紅處,以出血為度,進針 2 分深,一次挑 1 3 處即可(《赤腳醫(yī)生雜志》)。
    
快速針刺加拔火罐治療乳腺炎
    
針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對應點上針刺,找到麻脹感以后快速出針,并立刻在針點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許(《山西醫(yī)藥雜志》)。
    
針刺治療百日咳   
   40
例均治愈(針 2 次者 2 3 例, 3 次考 15 例, 5 次者 2 例)。第 1 組取穴雙肺俞及風門;第 2 組雙少商及商陽;第 3 組雙曲池及商丘。針刺第 1 組穴時,均采用輕刺激手法,捻轉不留針,針后可拔火罐。針刺第 2 組穴時,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刺入約 0.5 分(如粟米狀即可),以刺出血為度,刺時宜輕、淺、速,出血不宜過多。針刺第 3 組穴時,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轉后不留針。以上均每日 1 次(《中國針灸》)。

    
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肋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項而已(內經 · 繆刺論篇》)。
    
支氣管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頸后部、頸前部、背部 l 4 胸椎兩側膀胱經、喉兩側。
    
割治療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療法;( 1 )火罐:在背部橫膈以上,脊柱兩側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閃罐拔之。( 2 )水罐: 罐液的配制:白芥子 30 克,細辛 30 克,玄胡 30 克,甘遂 9 克,共研為細未,置于 75% 酒精 500 毫升內,浸泡一周,過濾后即可使用。 穴位選擇:所用穴位分為三組。第一組,針定喘(左、右);第二組,肺俞(左、右);第三組,中喘(左、右)。 操作方法:將用過的青霉素或鏈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內盛入水罐液 0 5 毫升,將裝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緊叩于穴位的皮膚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 20 毫升注射器,將針頭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內空氣抽出,構成負壓,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膚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將針頭放出,待 20 30 分鐘,罐內皮膚出現(xiàn)深紅色的紅暈,即可將小罐拔掉。每日選用一組穴位, 3 日輪回穴位一次,每個穴位輪回 5 次,共 15 次為一療程。
    
支氣管哮喘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胸 l 一腰 5 )、肩胛環(huán)、項棱、項側、手拇指甲根,第 7 頸椎至第 12 胸椎旁開兩橫指處,前后肋間、側頸部、頜下部、氣管兩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療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療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兩側。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肺炎
    
三棱針療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澤、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療法:取穴:風門、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濕性羅音處拔火罐,每日或間日一次。
    
急性單純性胃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叩打脊椎兩側,重點是第 8 胸椎至第 3 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療法:取穴:中脘、天樞、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還可用三棱針點刺后再拔罐。
    
急性腸炎
    
三棱針療法:取穴:曲澤、委中。嘔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適宜水瀉脫水者。
   
水氣罐療法:取穴:腹側,神闕左右旁開二橫指,每側拔一或兩罐;神闕下每隔二橫指拔 2 3 罐,止于曲骨穴;背側,命門左右旁開二橫指,由此向下連續(xù)撥 4 5 罐;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療一次。
    
腎盂炎和腎盂腎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脊椎兩側、腰骶、下腹部,大腿內側。
    
水氣罐療法:取穴:腹部,神闕左右旁開 2 橫指拔 2 罐,神闕下每隔二根指拔 2 3 罐;背部,命門左右旁開二橫指拔 1 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 2 橫指連拔 6 7 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橫指,三陰交上二橫指拔 1 2 罐。
    
坐骨神經痛
    
皮膚針療法:取穴:阿是穴、腰、臀、下肢足少陽、足太陽,足陽明經循行路線,刺后拔罐。
    
拔罐療法:取穴:夾脊胸 2 5 、腰骶部痛點、下肢足太陽經、足少陽經、阿是穴。先用皮膚針叩刺出血,而后拔罐。
    
急性乳腺炎
    
皮膚針療法。取穴:胸推 1 6 ,側頸、下頜部、乳房四周。
    
挑治療法:取穴:肩胛骨下部或脊柱兩旁之不退色的瘀血點,用三棱針挑破瘀血點,使之出血少許。若背部瘀血點不明顯,可在患側膏肓穴上下各二橫指處挑治。
    
水氣罐療法:取穴:患乳四周,呈環(huán)形拔罐。
    
白帶
    
水氣罐療法;取穴與治法,腹側以肚臍為標準,旁開兩橫指各拔一罐;臍下每隔兩橫指拔一罐;再以關元穴為標志,左右各旁開兩橫指各拔一罐;背側以腰帶印為標志,距中線兩橫指.兩側各拔一罐,依次向下,每側再拔 4 5 罐;最后在足三里、三陰交穴各拔一罐(《實用針灸學》)。
    
治卒心痛汗出,穴大敦,刺出血立已(《普濟方,針灸》)。
    
有小腸氣去癖,膀胱氣脅痛等疾,皆痛至心,宜審諦,不以執(zhí)一而刺之,如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普濟方 · 針灸》)。
    
治胸支肋滿、頭目癰腫,穴陷谷,刺出血,立已(《普濟方 · 針灸》)。
    
治不嗜食(資主經)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饑(《普濟方 · 針灸》)。
    
昆侖,委中放血治腰痛。腰痛不可忍,針昆侖及刺委中出血(《素問 · 病機氣宜保命集》)。
    
五經紋:位于手五指掌側,拇指之指節(jié)橫紋一穴。食、中、無名、小指這近側指節(jié)橫紋四穴。左右計 10 穴。主治,五臟六腑氣不和。針法;針刺一分,刺出黃白色液體(《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咳嗽:(風、寒、火、勞、痰、肺脹、濕)針曲池(出血立已)、前谷。面赤熱咳支溝,多唾三里(《針灸聚英》)。
    
東垣日:脾胃虛弱、感濕成廢,汗大泄,妨食,三里、氣街以三棱針出血(《針灸聚英》)。
    
東垣日:脾胃虛弱,濕疹,汗泄,妨食,三里,氣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針灸聚英》)。
    
四中縫:位于手二、三、隊五指掌側近側指節(jié)與中指節(jié)橫紋中間點。左右計八穴。主治:百日咳。針法:刺出水液(《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腰痛(氣虛,血虛,腎病、風濕,濕熱,瘀,寒氣,滯),委中出血,灸腎俞、昆侖(《針灸聚英)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或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于行(骨字旁)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足少明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于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疏疏(目字旁)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拆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shù)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飲,飲己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喬(足字旁)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腰痛扶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疏疏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陽;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內經 · 刺腰痛篇》)。

頭頸部疾病的刺血驗方

    兩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貫晴,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陽針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內刺為通,若將毒血搐出后,目骨清涼始見功。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蘆葉或竹葉搐入鼻內,出血為妙.不愈再針合谷(《針灸大成 ? 玉龍歌》)。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瘡舌下竅.三棱刺血非精鹵(舌下兩邊紫筋)(《醫(yī)學入門》)。
   
東坦日: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蓋此經多血少氣,故目翳與赤痛從內眥起,刺晴明、攢竹,以宣泄太陽之熱(《針灸聚英》)
   
攢竹:兩眉頭陷中?!端刈ⅰ丰樁?,留六呼,灸三壯。《銅人》禁灸,針一分,留三呼,瀉三吸,徐徐出針。宣以細三棱針刺之,宣泄熱氣,三度刺,目大明?!睹魈谩芬思毴忉樔殖鲅?,灸一壯(《針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鵲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唐高宗頭痛,秦鳴鶴日,宜刺百會出血.武后曰:豈有至尊頭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針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將病頭上看有紅點.用外挑破即愈(《良朋匯集》)。
   
喉痹:覓頭上紅疙瘩,用針挑破即愈(《串雅外編 . 法門》)。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
灸五壯。目疾久不愈,眼紅腫者可刺血(《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
   
耳后靜脈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脈之分枝(《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
   
赤目。眼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魚尾穴,太陽出血病全消(《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太陽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痛,宜用三棱針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紫脈即見,刺見血立愈。又法以手緊扭其領令紫脈見,卻于紫脈上刺見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準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棱針出血(《針灸大成》)。
   
鼻準穴,鼻柱尖上,三棱針出血.治療鼻上生酒渣風(《針灸輸穴索引》)。
 
 喉閉:竹紙滲巴豆令滿,作紙捻點燈旋之,以煙熏喉間,即吐惡血而消。或刺入喉間出紫血亦愈。蓋咽喉病發(fā)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準外編、熏法門》)。
   
目熱。心血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若還血出真為美,目內清涼顯妙功。內迎香,在鼻孔內,用蘆葉或箬葉作卷搐之,血出為好,不愈再針合谷(《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內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長三棱針或長粗針輕刺出血。舊說取蘆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腫痛(《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鼻環(huán),在鼻翼之半月形紋中間接面部之處是穴。主治疔瘡、酒渣鼻。針二分,稍放血,不灸(《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
   鼻環(huán),奇穴,耳鼻半月形紋之中間,接面部之處。針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療瘡;亦治顏面組織炎(《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上腭穴,入口里邊在上縫赤白脈是。針三锃,治螞蟥黃疸,四時等?。ā秱浼鼻Ы鹨健罚?。
   
聚泉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縫陷中是穴。 ...... 治舌胎、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針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脈上,主治消渴。針出血(《類經圖翼》)。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針出血(《針灸大成》)。
   
舌下中央系帶上,金津、玉液之中間微后些,針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國針灸學》)。
  治舌卒腫,滿口溢出血如吹豬胞,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方:刺舌下兩邊大脈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脈,出血不止殺人。不愈,血出數(shù)升;則燒鐵蓖令赤,慰瘡數(shù)過以絕血也(《備急千金要方》)。
   
治舌強腫起如豬胞,但針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脈,令人血不止,側以火燒銅筋烙之,不止則殺人,或以釜下墨醋調敷.舌上下脫去再敷,須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識,失治則死(《世醫(yī)得效方》)。
   
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棱針出血(《針灸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兩旁紫脈上,主治消渴、口瘡、舌腫、喉痹,三棱針出血(《類經圖翼》)。
   
一切新得啞巴癥,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兩穴在舌底下,俗名兩大血管,須刺碎血管見血為要《《針法穴道記》)。
   
金津、玉液,口內舌下面正中舌系兩側之靜脈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瘡、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絞腸痧、喉痹,針二分出血(《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帶兩側靜脈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針 2 3 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針刺出血,主治口瘡、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說亦治重舌、喉閉(《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重舌,刺青柱以排針《《針灸甲乙經》)。
   
舌下生小舌,謂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當用第五針曰鈹針者刺之(《類經》)。
  唇里:主治肝病、齒齦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頰腫、螞蟥黃疸。針法:三棱針刺出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口角入頰肌內側一寸處,針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齒齦潰爛、黃疸(《中國針灸學》)。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頭部,入前發(fā)際二寸五分,頭頂正中線旁開各一寸五分處,計二穴。禾髎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緣直下與人中溝中上 1/3 點相平,計二穴。人迎穴,位于頸部,頸動脈三角內,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上緣平,計二穴。主治:癘風。針法;砭刺出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耳尖放血:治療結膜炎(紅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擠出一點血;當放血后,患者會感到痛癢感減輕,還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針,針刺留針 30 分鐘(《衛(wèi)生與健康報》)。
  旱蓮酊配合七星針治療斑禿
  治療 11 例,痊愈 10 例,有效 1 例;療程約 l 3 個月。藥物配制法:旱蓮草 20 克,蒸 20 分鐘,侯冷,加 75% 酒精 200 毫升浸泡(冬春 3 日,夏秋 2 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處待干,用七星針輕叩打,而皮膚潮紅為度。開始搽藥每日 3 次,叩打 2 次。待新發(fā)增生時,改為每日搽藥 2 次,叩打 1 次(《上海中醫(yī)雜志》)。
  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內經 . 繆刺論》)。
  喉痹,刺手小指爪紋中,出三大豆許血,逐左右刺,皆須慎酒面毒物(《備急千金要方》)。
 
 井穴點刺出血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的臨床觀察
   
治療 30 例,療效滿意。方法:用三棱針點刺少商、商陽、關沖,擠出 2 3 滴血;酌情配合針刺天容、合谷或內庭、曲池諸穴,留針 10 30 分鐘,間歇運針(《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牽正散治療面神經麻痹 150 例療效觀察
   
除在其穴位上針刺外,并在大椎穴點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樞性面神經麻痹),起針后加拔火罐 10 分鐘,再配制口服牽正散,每日晚飯后煎服 1 劑。治療 150 例,結果屬周圍性者痊愈 66 例,基本痊愈 44 例,明顯改善 33 例;屬中樞性者好轉 5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8.7% (《河南中醫(yī)》)。
   
點刺太陽穴放血治療高血壓頭痛療效觀察
 
 治法:主穴為太陽(雙)、印堂,額痛加攢竹(雙),巔頂痛加百會、四神聰,項強加風池(雙),眩暈、眼花耳鳴加頭維(雙)。以刺血針或三棱針點刺各穴約 0.2 厘米深,每穴令出血 5 6 滴,體質壯實而頭痛嚴重者可多至 10 余滴。每日或間日 1 次, 10 次為 1 療程。結果:本組 50 例中,基本痊愈 13 例,顯效 17 例,有效 16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2% ,同時觀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藥治療組 30 例,總有效率為 70% ,西藥治療組 30 例,總有效率為 67% 。三組療效比較以本組為優(yōu)(《中國針灸》)。
   
挑治療法治療頸后毛囊炎
   
尋找患處附近暗褐色,壓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點為挑治點,挑斷肌纖維 3 5 根,再以輕、中、重手法(耐受為度)點刺

瀉血療法60個穴位詳解 
穴位詳解(瀉血必讀)· 1 號:頭痛穴: 此穴位可以治療除腦瘤以外的所有頭痛癥。 1-17-9 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可去頭屑 , 使頭發(fā)潤澤發(fā)亮,對脫發(fā)、憂郁癥、記憶力減退也有療效。
· 2 號:胃臟穴:
此穴位對胃腸炎、胃炎、燒心、胃酸過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療效,并對胸悶、心煩意亂心跳過速等癥也有療效。
· 3 號:根穴: 對腹瀉、便秘、黑斑等有療效。對 2-3-6 號穴位的瀉血治療可使皮膚暗黑的人變白而有光澤。再對 8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可以使患者從高血壓、中風、癡呆癥的從恐懼中解脫出來。
· 4 號:感冒穴:
感冒初期對 4-18 號穴位進行瀉血,雖然睡一覺起來就會好,但對患感冒時間過長的人,此穴位是不易瀉出血來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須對此穴位瀉血到能瀉出血為止 . 治療感冒有效的應急措施,也可以用電熱吹風給脖子的部位加熱,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維持其溫度。· 5 號:心絞痛穴:
此穴位對心絞痛引起的胸悶、心煩意亂等癥狀有療效,對低血壓、咳嗽、氣喘、肺結核也有療效。治療心絞痛時與中藥配合會有更好的療效。低血壓患者在治療時可能會出現(xiàn)病情惡化的現(xiàn)象。如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要當即停止瀉血保持其鎮(zhèn)定,如出現(xiàn)昏迷狀態(tài)時要及時對十宣穴進行針剌放血,這樣人可以馬上蘇醒過來。
* 對于心絞痛、低血壓、氣喘等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視為不可治愈之癥。那是因為,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環(huán)正常進行而引起的。可人們只注意對表面現(xiàn)象的治療,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環(huán)不暢的根源。實際上這些癥狀對 4-32-5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是可以有療效的。但我不想勸說人們采取瀉血療法,前面所列舉的病癥都是因為人體內臟器功能已經受損傷而引起的綜合性疾病,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以后才能實施瀉血治療。瀉血的順序應從 2 號 -3 號穴位開始,待到瀉血效果良好時,要對 6 號穴位進行瀉血, 6 號穴位也瀉出血后再對 8 號穴位進行瀉血。然后可對 4-32-5 穴位進行瀉血,最好要與中藥配合治療。
· 6 號:高血壓穴:
此部位是高血壓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壓升高時,只要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血壓就會馬上降下來。但為了防止復發(fā),再繼續(xù)按我在這本書上所講的基準進行瀉血,就可以保證高血壓不再復發(fā)。高血壓穴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對慢性疲勞、下肢無力也有很好的療效。服用人參、鹿茸、蜂蜜等補藥后易上火的人,對高血壓穴位進行瀉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7 號:肩臂疼穴:
此穴位對肩部肌肉脹疼等癥狀有療效。對于手發(fā)涼多汗、手掌干裂等癥狀,要對 7-15-22 號穴位進行治療。 40 歲或 50 歲肩臂痛,只要對 7-43 號穴進行瀉血就一定會治愈的。
· 8 號:腎肝穴:
此穴位是恢復腎臟及肝功能的穴位。臉色、眼、大拇指內側發(fā)青的,臉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現(xiàn)象。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方法進行瀉血治療,是可以消除這些現(xiàn)象的。睡覺起來后腿腳、周身浮腫或突然增加體重的(一個月約 2 公斤以上),這是由腎功能障礙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確的瀉血療法,這些癥狀也會消失。
· 9 號:癲癇穴: 此穴位是人體所有神經的必經之路,發(fā)生癲癇病的 60% 是因為此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為了治療癲癇病,首先要對 2 - 3 號穴位進行瀉血,待出血后再對 6 號穴位進行瀉血,出血很順利時,對 7- 9 - 1 號穴位進行瀉血會有更好的療效。
· 10 脛卵穴:小腿上肌肉發(fā)硬成卵狀疼痛時,要對脛肌穴進行瀉血治療,腳底硬繭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癥要對 6 號 -10 號穴位進行瀉血,對腳底疼痛和腳氣等癥狀要對 6 號 -10 號 -31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 11 號手腕痛穴:
此穴位適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關節(jié)炎等癥狀。
· 12 、 13 號關節(jié)炎穴:此穴位是對膝蓋退化性關節(jié)炎、風痛、肌肉痛等癥有特效的穴位。為治療這些癥狀,要對 12 –13 - 16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大家要知道,為緩解關節(jié)炎、高血壓、神經痛等癥帶來的痛苦,經常服用鎮(zhèn)痛之類藥物是加速導致中風和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 14 號痔瘡穴:
治療痔瘡時要對 8 – 14 - 29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 15 號雞皮疙瘩穴:此穴位對手涼、胳膊上長出小疙瘩、雞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療效,對 7-15 -22 號穴位的瀉血可治療這些癥狀,同時還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會變得有力氣。對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療效。· 16 號 關節(jié)炎穴:可參照 12 -13 號穴位。
· 17 號 視力穴: 為了恢復視力,對 1–17 - 20 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如與針灸配合進行治療療效會更顯著,眼皮發(fā)沉、下墜等癥狀也會消失。
· 18 號唾腺穴:這個穴位對口干舌燥有療效??诟缮嘣?、甲狀腺等癥狀是由于腎臟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癥。患這種癥狀的人多數(shù)屬于五臟功低下 , 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對這種癥狀的治療,一定要嚴格遵循瀉血療法規(guī)定的順序進行治療,才有可能治愈。一定要遵循 2-3 , 6-8 , 4-18 號的瀉血順序。· 19 號 禿頂補助穴:
單獨對此穴位進行瀉血的情況是沒有的。對頭疼、禿頂、脫發(fā)等癥采用瀉血療法進行治療時,頭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在頭痛穴瀉不出瘀血時,對此部位進行瀉血。
· 20 號 視力穴: 與 17 號穴位的瀉血相同。21 號 肘關節(jié)穴: 適用于治療此部位的關節(jié)炎、肌肉酸痛等癥狀。
· 22 號 臂斑穴:
按名稱治療其癥狀 . 還可消除胳膊上的疙瘩,黑斑及肌肉的酸痛等癥,還會使臂力倍增。
· 23 號 腳腕痛穴:
腳扭傷或有關節(jié)炎,有酸痛的癥狀時,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有療效。治療時 23-24 號穴同時瀉血。
· 24 號 腳腕痛穴: 與 23 號穴位相同 。
· 25 號 側痙攣穴:
此部位抽筋、發(fā)燙發(fā)燒或發(fā)涼并有疼痛感時,可對 25-16 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
· 26 號 腳氣穴:
對有腳氣的腳指頭上面的部位進行瀉血就可以。腳汗多的癥狀要對 6-10-26--27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 27 號 腳氣穴:參照 26 號內容。
· 28 號 兩班穴:
盤腿坐時有酸痛感或因肌肉僵硬無法繼續(xù)打座時可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
· 29 號 痔瘡穴:
對肛門(痔瘡)進行治療時,要對 6-14-29 號進行瀉血治療。
· 30 號 食積穴:
胃痙攣或患急性食滯(積食)癥時可用的穴位。首先要對 2 號穴位進行瀉血治療后才能進行,此穴位可以看作是胃臟穴的輔助穴。
· 31 號 中風穴:
此穴位不僅對中風有療效,而且對腳底疼痛、腳底腳氣等也有療效。有中風癥候的高血壓患者,如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會出現(xiàn)觸電般的疼痛感,但若緩解了高血壓、無中風的危險時,用瀉血針刺也不會有太疼的感覺?;贾酗L以后 3 天之內,對 6-1-9-31 號穴位按順序進行瀉血治療會有很大的療效。但三天過后再進行瀉血治療,療效就不明顯了。(可參考中風篇)
32 號氣管炎穴: 參考第 5 號。
· 33 號膝窩 ( 筋 ) 痛穴:
腿筋發(fā)漲有疼痛感時對 33-38 號穴位同時進行瀉血治療。
· 34 號腎合痛穴:
由腎功能障礙引起的綜合反應,出現(xiàn)胃周圍腫脹和手壓疼痛的感覺時 , 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會消腫止痛。· 35 號臂肘疼穴: 肘部有發(fā)漲和疼痛感時使用此穴位。
· 36 號黑斑穴:此穴位適用于脂溢性皮炎,小疙瘩、紅血絲皮膚、黑斑等癥。· 37 號前筋肌痛穴: 此部位發(fā)漲、肌肉酸痛時適用。· 38 號膝窩疼穴: 此部位發(fā)漲、肌肉酸痛時適用 。
· 39 號風齒穴:
此部位對風齒、牙齦腫脹、酸痛,口臭嚴重、牙疼厲害等癥有療效。但除掉牙石以后進行治療才能防止復發(fā)。
· 40 號耳鳴穴:
在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環(huán)不暢時也會出現(xiàn)耳鳴的現(xiàn)象。只因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引起的耳鳴可使用此穴位。但因貧血而引起的癥狀要對 2-3 , 6-7 , 9-40 號穴位按順序進行瀉血治療才有療效,對輕微的耳聾也有療效。
41 號骨盆疼穴: 肌肉疼痛、兩腿成剪刀式時有疼痛感可使用此穴位。
· 42 號骨盆疼穴: 與 41 號相同 。
· 43 號肩臂疼穴:
肩部的肌肉疼,特別對 40 肩痛和 50 肩痛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對 7-3 號穴位要同時進行治療。
· 44 號前痙攣穴: 經常抽筋和因皮膚干燥而瘙癢時使用此穴位?!?45 號關節(jié)炎穴: 蹲起時有疼痛感覺和浮腫的時候用此穴位。
46號高爾夫痛癥適應穴
出現(xiàn)高爾夫痛癥,各種肌肉痛,中風后關節(jié)脫臼等癥狀時進行瀉血治療。
47號鼻炎適應穴
患鼻炎,流鼻涕時,治療過敏性流鼻涕,咳嗽可實施靜脈切瀉血術治療。
48號眼球干燥癥適應穴
因眼內分泌物減少而眼球干燥伙流行性結膜炎及各種眼病引起的眼球充血
嚴重時,對20-48號穴進行靜脈切瀉血術治療。
49號 歪眼適應穴
因中風而嘴歪時,對39號風池穴進行瀉血治療不見好轉,對1-9-49追加
瀉血。
50號前麻痛副穴
治療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腳趾潰爛時,對24號穴位瀉血無明顯效果就對50號
追加。
51號生理痛穴
治療痛經,寒散,月經不調,不孕,卵巢囊腫,自然流產等對2-3-6-8-51
瀉血
52俞府穴
恢復肺臟功能首選
53肝臟穴
右邊肋骨肝臟位置
54大腸穴
肚臍向外四指,恢復胃腸功能2-3-54
55側胸穴
乳頭向外7寸,作為52號穴的輔助穴
56大椎穴
治療頸椎病,頭部疾病
57肩井穴
治療肩臂疾病
58腎臟穴
第一腰椎旁開5寸,10寸共4個穴位,瀉血首選,
59后頭穴
1號穴向下3寸,血液通往頭部必經之路,治療頭部疾病時先對59號瀉血,再瀉1號穴
60心臟穴
用于對心臟的應急瀉血,檀中向左旁開1寸,即心臟位置,共3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