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漢《西狹頌》

 nqj0108 2013-01-12

漢《西狹頌》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在
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西狹頌》是摩崖刻石,刻于甘肅成縣天井山,為東漢仇靖所書。結(jié)體方整雄偉,莊嚴(yán)渾穆,筆力穩(wěn)健,已有波磔筆畫,但不少字還有篆書結(jié)構(gòu),于方整中又帶圓融,有渾厚氣韻,氣魄很大。

《西狹頌》與陜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漢代碑刻原石寥寥無幾,鳳毛麟角,而《西狹頌》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它刻在一塊崖體凹進,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寬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額,正文陰刻20行,385字。每字約4厘米見方??v觀全篇,漢代隸書真跡清晰可辨。碑文除記述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越政績,主要頌揚了他率領(lǐng)民眾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繪了西狹山路的險阻,敘述了李翕由感嘆而下令有關(guān)官吏奮力修路,鑿崖清障,削高墊低,截彎取直,終于開通新路,行人歡騰,歌頌功德等等。
  《西狹頌》碑文的右側(cè)刻著正文右側(cè)刻有
黃龍、嘉禾、白鹿、木連理和承露人之圖象,稱為“邑池五瑞圖”,象征李翕主政其間政通人和,五谷豐登,民樂其居,是對碑文的形象補充,二者聯(lián)系起來看,圖文相應(yīng),虛實相生,是東漢摩崖石刻藝術(shù)中圖文并茂的佳篇奇構(gòu),當(dāng)?shù)厝税阉鼈兒戏Q為《黃龍碑》。在題名中有“仇靖字漢德書文”,故認(rèn)為撰文、書丹均為仇靖一人所為。碑刻周圍還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緒以及民國年間一些名人仿古題刻??淘趹已掠覀?cè)的“東漢摩崖石刻西狹頌”9個大字,是當(dāng)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題寫的。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142字,與正文書法風(fēng)格相同,皆系當(dāng)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仇靖字漢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即便是這樣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吏,卻有如此的蓋世之筆,可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文學(xué)家
、書法家。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刻。在今甘肅成縣。系摩崖石刻。為著名的漢隸范本。結(jié)字亦多帶長方形,不拘疏密,渾然天成。因是摩崖刻,字跡顯得粗獷雄強。但臨寫者對其筆畫的疏密,部首間的比例不能掉以輕心,否則結(jié)構(gòu)就嫌松散,流于粗野而失漢隸結(jié)體緊密的風(fēng)韻。

西峽頌》摩崖的另一珍貴之處在于它保存完好。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說“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猶可保重”。漢隸書法“三頌”中最為完整,風(fēng)采依舊,主要是因為碑體凹進崖壁幾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曬,又避免雨淋。碑刻位于半崖,曾被藤蘿遮蔽,一般人很難接近,后來還是被樵夫所發(fā)現(xiàn),舉世聞名的《西峽頌》才重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西峽頌》碑刻字體清晰,簡潔古質(zhì),結(jié)構(gòu)美觀,刀法有力,是書法藝術(shù)的瑰寶。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鑒賞價值,在國內(nèi)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它在我國金石學(xué)、文化史、書法史和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享譽海內(nèi)外,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峽頌》原文: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wèi);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動順經(jīng)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徼外來庭,面縛二千馀人;年谷屢登,倉庚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

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測之溪,阨芒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shù)有覆霣隧之害,過者創(chuàng)楚,惴惴其栗。

君踐其險,若涉淵冰。嘆曰:“《詩》所謂'如集于木,如臨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則為設(shè)備,今不圖之,為患無已?!彪泛夤儆兄壤铊?,掾仇審,因常繇道徒,鐉燒破析,刻芻磪嵬,減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士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無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fēng),乃刊斯石。

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則,克長克君,牧守三國;三國清平,詠歌懿德。瑞降豐稔,民以貨稙。威恩并隆,遠(yuǎn)人賓服。鐉山浚瀆,路以安直。繼禹之跡,亦世賴福。

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時府承,右扶風(fēng)陳倉呂國,字文寶,門下掾,下辨李虔,字子行。故從事議曹掾下辨李旻,字仲齊。故從事,主簿,下辨李遂,字子華。故從事,主簿,上祿石祥,字元祺。五官掾,上祿張亢,字惠叔,故從事,功曹,下辨姜納,字元嗣。故從事,尉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漢德。書文,下辨道長,廣漢汁邡任詩,字幼起。下辨丞,安定朝那皇甫彥,字子才。

《西狹頌》淺說[內(nèi)容提要]本文主要就東漢名石《西狹頌》進行粗淺地研究。分三部分:一、《西狹頌》的稱謂、內(nèi)容及幾個問題的辨正;二、《西狹頌》的書法特色及在書學(xué)史上的地位;三、《西狹頌》的文化內(nèi)涵及所映射的人文精神。

《西狹頌》的稱謂、內(nèi)容及幾個問題的辨正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因篆額為“惠安西表”四字而別稱《惠安西表》,亦稱《李翕頌》《李翕碑》;又因其具體位于海拔1125米的西狹(今稱豐泉峽)中段之“青龍頭”中下部的崖壁間而稱之為《青龍頭摩崖》或《西狹摩崖》;摩崖北瀕響水河,東臨黃龍?zhí)叮室菜追Q《黃龍碑》。漢靈帝建寧四年六月十三(公元17182日)摩崖書刻,與《石門》《郙閣》一起被稱為“東漢三頌”?,F(xiàn)仍在甘肅成縣城西12公里的天井山棧道摩崖上(即今拋沙鎮(zhèn)東營莊子村)。

《西狹頌》摩崖石面自然凹凸,通高3.15米,寬2.25米。內(nèi)容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即主體部分)為頌文,高、寬均1.45米呈正方形,銘刻頌文20行,行14~20字不等,計385字,字高3.6厘米~6.7厘米、寬5.2厘米~6.7厘米不等;記述李翕生平,稱頌其率眾修復(fù)西狹山道而造福于民、施行仁政、屢治祥瑞的政績。第二部分即額題篆書“惠安西表”四字,字高12厘米~16厘米,寬8.5厘米~9.5厘米;寓惠康安民之意。第三部分為“五瑞圖”及其題記,即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高1.1米、寬2.1米;圖左題記2行,計26字。第四部分為位于頌文左側(cè)的題署,12行,計142字,記錄參與建造者的郡縣官員12人之名、字、職及籍貫。第五部分為摩崖圍側(cè)所勒兩宋、明、清以至現(xiàn)、當(dāng)代士人官員、名家的歷代題記30余則,其中右上側(cè)為當(dāng)代書畫大師李可染所題“東漢摩崖石刻西狹頌”勒銘。

《西狹頌》迄今已有1830多年的滄桑歷史。大抵宋以降,斯頌聲名日起(宋以前尚未發(fā)現(xiàn)史乘載述),先后著錄者四五十余,但多有訛謬,此有必要對如下幾個問題進行簡略辨正。其一,關(guān)于李翕籍貫之訛。對此,頌文首行內(nèi)容“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句本已明確?!端?jīng)注?漾水》注作“河陽”,當(dāng)系刊誤或校正失謹(jǐn)致;《漢書?高帝紀(jì)》師古注曰“阿陽”(西漢隸天水郡,東漢隸漢陽郡),《后漢書?隗囂列傳》李賢注亦認(rèn)為,“本為河陽者誤也”。洪頤煊《平津讀碑記》說:“今流俗書本或作河陽者,非也?!鼻逍y(tǒng)《甘肅新通志》載謂:“李君諱翕,漢陽阿陽人。漢陽治冀,即今伏羌縣地。阿陽縣即今靜寧州地(即現(xiàn)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或靜寧縣境——筆者注)?!惫?,凡作“河陽”者,多系以訛傳訛。

其二,關(guān)于《西狹頌》所在地問題。宋?洪適《隸續(xù)》迻錄“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后,乃將“西狹”、“天井”(指天井山之“天井碑”)二“碑”作一是稱;大致自南宋末起,又多有“碑”在魚竅峽的記載,故,清?岑建功《輿地紀(jì)勝補闕》謂“今碑在魚竅峽”。《西狹頌》之所以稱謂頗多,主要因歷代地名時沿時革,且有廣義、狹義和俗稱之別,今名“豐泉峽”即古代所謂的“西狹”等。準(zhǔn)確地說,當(dāng)稱做“在西狹(即今豐泉峽)青龍頭”似更確切。其三,稱“碑”問題。將文字鐫刻于石,在先秦大抵統(tǒng)稱刻石,秦始皇刻石記功,大開立石銘傳風(fēng)氣,但延至漢代才將較大的長方形石塊稱碑。即是說:碑是具有一定形制,并用以書刻文告或作為紀(jì)念物、標(biāo)記的文化生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東漢?許慎《說文》釋曰:“碑,豎石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謂:“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又云:“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辭?!分赋觯骸霸谏窖率谏乡澘涛淖纸?摩崖’。如北齊尖山《王子深摩崖》。”所以,準(zhǔn)確地說,至少從學(xué)術(shù)意義上說,像《西狹頌》《石門頌》《郙閣頌》《耿勛表》《揚淮表記》及《開通褒斜道刻石》等東漢刻石,皆當(dāng)稱做“摩崖”,而不能稱之為“碑”。

其四,西狹之“狹”,應(yīng)為“峽”,乃或筆誤所致。從文字源流作考,先有“夾”字,后漸引為挾、峽、狹、陜、俠等不同義的字,但始終沒有狹、峽二字通假之釋及先例。其五,《西狹頌》石壁微有凹凸,石堅質(zhì)細(xì),又處“遮陽帽下”狀,風(fēng)有蝕而雨無洗,加之所處險要人跡罕至,宋人已苦于“惡不蔽晦”,近人多嘆其“氈捶不易”,故除少數(shù)字有泐蝕但可辨讀外,多數(shù)字歷經(jīng)1830多年依然“獨獲保全”。舊有多種拓本,據(jù)以為治,或稱“創(chuàng)字左底口描填本”云云,實因是字所處恰逢石面凹進而捶拓不工所致,不存在“幾經(jīng)刻洗”而損之況。其六,《西狹頌》乃為仇靖所書。從《西岳華山廟碑》署名郭香察例析,仇靖身份并未像郭氏那么明確(并非“遣書郎佐書”),署曰“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書文”??悸詽h代官職,“從史”當(dāng)系隨侍之官,大抵相當(dāng)于幕僚部屬。大凡“史”職皆與書寫文字有關(guān),惟“從史”屬漢代習(xí)慣稱謂,并無此制,仇靖當(dāng)為武都郡太守李翕的隨侍“秘書”或“文員”。由是,又可認(rèn)為,《西狹頌》屬于當(dāng)今所謂“民間書法”。

二、《西狹頌》的書法特色及在書學(xué)史上的地位

站在書法角度察析藝?yán)恚段鳘M頌》結(jié)字勢方意圓,挪讓得體;用筆凝練瘦挺,勁拙四溢,竭力表現(xiàn)出一種“古而肆,虛而和”、疏宕寬博一路的書風(fēng)特色。細(xì)品其書,但覺筆勢開張,氣象威茂,線條遒拙,動靜有序,比起那些偏于雄強渾厚與嫵媚秀麗之截然陽剛與陰柔的作品風(fēng)格來,更多一份灑脫,更多一份豐富。觀讀《西狹》,往往猶如身置幽谷柏林,似目駐千年松崗,不禁令人肅然佩嘆。同《郙閣頌》《石門頌》相比,豎筆橫畫多含蓄忍收,而波挑多變,折筆古拙,筆勢于沉穩(wěn)澀滯中透出爽利;雖構(gòu)形方整,顯得稚拙靜穆,但撇捺等筆畫稍作延伸,使本來厚重的線條平添一種灑脫逸致之感而透其巧。對此,可借祝嘉的一段“巧拙論”加以闡明。他在其《書學(xué)論集》中道:“《石門頌》巧多于拙,《西狹頌》巧拙各半,《郙閣頌》則純用拙,它們是各有其特點,各有其妙境的。”對于《西狹》的書法藝術(shù),歷來多有評贊。清?萬朔《枕經(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云:“字大縱橫不下三寸,寬博遒古。”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謂:“疏宕則有《西狹頌》?!睏钍鼐础镀奖洝氛f:“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毙鞓溻x《寶鴨齋題跋》贊曰:“疏散俊逸,如風(fēng)吹仙袂飄飄云中,非復(fù)可以尋常蹊徑探者,在漢隸中別饒意趣?!绷簡⒊侗稀穭t又稱“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是的,《西狹》不像《石門》那樣過多地取了簡牘墨跡中的恣肆和超逸,從而顯得縱橫抒逸和線條的不屈不撓;而它則顯然法從漢隸“正則”且寫出仇靖自己的獨有風(fēng)格。這,當(dāng)即《西狹》書法之堂奧,實在耐人尋味。

更為可貴的是,大片險要石壁摩崖上雕勒出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之“五瑞圖”,似可認(rèn)為,在古來的刻石史上難得一見。而且,從上述我們對《西狹》所析諸書法特色作比較觀讀并探賾索隱,很顯然,文、圖巧若天地之合,十分恰切,相得溢彰,更烘托出《西狹》書法風(fēng)格的神明通暢。

現(xiàn)在簡要地談?wù)劇段鳘M頌》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地位問題。

倘如按楊守敬所說,《西狹》“尤可寶重”,必然在書法史特別在刻石書法史上享有毫不遜于《張遷》《乙瑛》《禮器》《曹全》等名碑的地位。但事實上,《西狹》并未像上述名碑那樣得寵,以至連甘肅本土的書家們都極少有承學(xué)傳揚《西狹》的現(xiàn)象。究其個中之由,筆者以為,一是清代以來碑學(xué)派審美觀念的傾向及影響甚深,學(xué)書者多將注意力放在具有廟堂氣息的“正則”碑版上,摩崖之類作為“非正則”的“民間”書跡顯然被視為不屑,這是一個根本原因;二是《西狹》所具“古而肆,虛而和”、融巧透拙、呈方似圓、凝而見逸、厚而瘦挺的風(fēng)格特色,較之他碑實藏深奧,難以理悟和把握,初習(xí)者不得法,深研者讀而畏,只好退避三舍,這是深層的主要原因;三是鑒于上述原因,習(xí)者鳳毛麟角,悟者更為稀見,加之《西狹》所處偏僻幽眇,又缺少條件和宣傳,極少有人親讀摩崖,而即使得見拓本也因拓工不精難以細(xì)讀便取他碑,更由于迄今尚無一位以寫《西狹》而名世的大家范導(dǎo),習(xí)者猶存丈二和尚心理,只有從眾為之等等,這些也是《西狹》遭受冷遇的重要原因。

但是,筆者還以為,書法作為藝術(shù),只有風(fēng)格、流派的不同,并無統(tǒng)一、絕對的標(biāo)準(zhǔn),也不應(yīng)有官方與民間的嚴(yán)格界限。雄強與巧麗、粗獷與細(xì)致、豪放與矜持、質(zhì)樸與典雅,皆是藝術(shù)審美的不同范疇,其審美特征總是表現(xiàn)出根本的不同。官方書法未必人人大家件件精品,民間書法未必件件粗俗不入書脈,恰恰相反,正如筆者在拙著《中國上古書法史》中所指出的,“書法的各種書體,大都產(chǎn)生于廣大民間。先秦的草篆、雜體篆和古隸,尤其是漢代大量簡牘磚瓦中的分書、章草、今草、行書、楷書和各種糅合而成的破體書等等,窮溯其源,無一不是起始于、生成于廣大民眾的'粗手俗筆’……民間書法是書法得以發(fā)展的真正動力和書法藝術(shù)的真源……張芝就是集民間草書之大成而頗見造詣的民間書法大家”。由是見,《西狹》當(dāng)是東漢民間書法的佼佼杰作,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來,它都理應(yīng)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產(chǎn)生深遠(yuǎn)的影響,“尤可寶重”,不敢小覷。筆者認(rèn)為,《西狹》與《張遷》《衡方》諸碑同屬惟其拙故不甜俗、惟其樸故不做作一族大格,完全具有最能吸引眼球和心靈通犀的同等地位,至少在漢代刻石書法中皆屬一流之作。這里還想提及的是,前人沒有走過未必?zé)o路可走,前人走過了未必斯路永恒,怕的是我們永不識路。在當(dāng)代書法大潮之中,在人人皆知的繼承創(chuàng)新、風(fēng)格多樣的趨勢下,《西狹》可謂一條充滿前途和光明的“幽徑”,我們不妨由斯入手,興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三、《西狹頌》的文化內(nèi)涵及所映射的人文精神

史跡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縮本,人文是一個地方的靈魂卷宗?!段鳘M頌》所包含著的是一個大千的世界,其周圍的人文歷史更襯托出一個精神飛動的光環(huán)。

《西狹頌》所在的成縣(古稱下辨、同谷等)已有可考的3900余年歷史。它位于秦嶺南麓、甘肅東南部的嘉陵江青泥河流域,東臨陜西省略陽縣,為出秦隴入巴蜀之孔道,隸屬今隴南市所轄,面積近1700平方公里,人口25萬余。溯翻歷史,今隴南的大部和陜西南部不少縣市,漢代大體上為同一屬地。所以就摩崖的形式、時代、地域及內(nèi)容等來看,像“漢三頌”、《耿勛表》《楊淮表記》及《開通褒斜道刻石》等,其間存在著本然關(guān)聯(lián):從時代說來,它們皆為東漢遺跡,最早者為《開通》,是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石門》為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西狹》書刻于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郙閣》緊踵其后(且與《西狹》皆為李翕治路修橋事跡之頌),僅晚八個月,而《楊淮》又晚《郙閣》剛好一年(公元173年),《耿勛表》則更晚一年(公元174年);從地域說來,《石門》《開通》《楊淮》皆在今陜西漢中市地區(qū),《郙閣》位于今陜西略陽,與今甘肅成縣的《西狹》和《耿勛》緊鄰;形式皆為摩崖刻石;內(nèi)容多與修路相關(guān),歌頌人物亦多“路官”。以《西狹》為例,武都太守李翕鑒于郡之西狹為通往巴蜀的要道,而閣道狹窄不暢,車騎堵塞,極為不便,奉敕修治西狹中道并親臨督察,屬官李瑾、仇審等率工徒鑿石開道,去除路障,拓之平整,遂使險隘變成通途,自斯便利民眾,促進商旅??へ﹨螄?span lang="EN-US">12人于是勒石作頌,記載李翕這位“衣食父母”的雨露之恩及治路功績,不僅書刻數(shù)百言頌文,而且畫勒頗具象征意味的“五瑞圖”。其文暢達(dá)典雅,其畫形象率真,書、畫、刻三風(fēng)諧和,神韻四溢,經(jīng)過1830多年的歷史風(fēng)煙,以其獨特的審美魅力和山林書風(fēng),成為一代代學(xué)者仰慕的人文景觀和珍貴的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這里,曾留下嬴政臨巡的傳說,開槽通船的創(chuàng)舉,馬融降帳的遺跡,“詩圣”杜甫西行的足履(其《鳳凰臺》《同谷七歌》等詩篇及立于成縣的宋建杜甫草堂名聞遐邇),抗金名將吳挺的陵園;《西狹摩崖》周圍鐫留的北宋、南宋、明、清、民國和當(dāng)代人士的題記,尤其康有為、梁啟超、李可染等賢哲對《西狹》研究的記載;這里,還出過仇靖、仇紼等名垂青史的書法家,更出過“隴南文宗”任其昌及其子任承允這樣均曾主講隴南書院的歷史文化名人……這一切,構(gòu)成了《西狹》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飛動的人文內(nèi)涵。《西狹》,就像緬甸人民稱自己的母親河——伊洛瓦底江為“天惠之河”一樣,是鑲嵌于隴原大地的“天惠之石”,千百年來“惠安”隴原人民。這里有必要順便說說《耿勛表》。它與《西狹》同在豐泉峽中(二者相距約一公里);同樣書體;同為武都太守之頌表摩崖(只是這位太守是耿勛而非李翕)。通高2.18米,2.05米;隸書22行,行22字。傳至宋時被發(fā)現(xiàn),時人洪適已作釋,但今所見拓本與之相較,已有許多重鑿字。清?翁方綱《西漢金石記》云:“字徑一寸五分,雖與《郙閣》大小相埒,而疏泐之中,仍具勁逸之勢?!蓖段鳘M》相比,書法極為相似,卻飽受厄運:一是它全然裸露于石崖上,日曬雨淋,風(fēng)蝕水剝,宋時已漫漶難辨,今更不易卒識;二是重鑿破壞且無前拓之本傳世,好不悲哉。但從《耿勛》的內(nèi)容看,至少說明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武都郡太守似皆好官,李翕如是,耿勛亦如是?!豆妆怼冯m已漫去,但它所包含的文化及人文精神,卻像《西狹頌》一樣將永遠(yuǎn)長存。

文化是一條河,書法也是一條河,而且都是一條奔騰、融合、發(fā)展的河。在這條大河里,《西狹頌》將以它生命中的智慧之美、深邃之美、完整之美、藝術(shù)之美,永遠(yuǎn)閃現(xiàn)著絢麗的光華。

初稿于199863日半翰齋

修定于2004412日半翰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