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

 學中醫(yī)書館 2013-02-18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

中國中醫(yī)藥報  2010年7月16日

□ 喬克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過將藥物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又稱“三伏灸”、“三伏貼”。

冬病夏治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重要的預防醫(yī)學思想。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中醫(yī)“治未病”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冬病夏治適應證

呼吸系統(tǒng)疾?。憾∠闹涡Ч顬槔硐氲氖呛粑到y(tǒng)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y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也適用于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

脾胃?。喝缦詽?,慢性泄瀉等。

此外,類風濕疾病、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各種骨關節(jié)病、軟組織及韌帶的慢性勞損,以及心絞痛等,冬病夏治療效也不錯。

作用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歸結起來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體質虛寒。自然界存在許多致病因子,古人將之概括為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淫”,其中寒邪引發(fā)的病,多發(fā)病于冬季。

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復感冒、心絞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腹瀉、凍瘡等,將這些病機為陽氣虛弱而冬天好發(fā)的疾病,于未發(fā)病而陽氣旺盛的夏季進行治療和調攝,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貼敷部位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

治療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此外,根據臨床辨證加取腧穴,如風門、膈俞、心俞、脾俞、腎俞、足三里等。大椎、天突、關元、神闕、中脘、內關等穴也有選用。

治療骨關節(jié)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腎俞、懸鐘、關元、阿是穴等。

治療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陰交等。

貼敷時機

一般選在農歷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共貼敷3次。如果中伏為20天,可間隔10天加貼一次。

三伏天期間的其他時間也可進行貼敷,但每兩次貼敷應間隔7~10天,每年以貼敷3次為宜。

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2~6小時,兒童為0.5~2小時。貼敷時間的長短,要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同時要考慮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如貼敷后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要及時取下。

一般連續(xù)貼敷3年為一個療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以繼續(xù)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操作注意事項

1.對于所貼敷之藥,應將其固定牢穩(wěn),以免移位或脫落。

2.貼敷藥物部位出現(xiàn)水皰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脫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

4.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滌,不宜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藥物不可放置過久,藥物宜密閉、低溫保存。

6.久病體弱、身體消瘦者,藥量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久,并在貼敷期間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和有無不良反應。

貼敷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盡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以利于藥物吸收;應盡量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等可能減弱藥效的食物;應盡量避免煙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現(xiàn)發(fā)皰現(xiàn)象。

貼敷后的皮膚反應

及處理方法

 

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貼敷時間長短等,貼敷后皮膚可出現(xiàn)一定反應,如局部皮膚潮紅、有灼熱感、輕度刺痛,或出現(xiàn)小水皰,極少數可以出現(xiàn)大水皰。敷藥處皮膚多數會在一段時間內遺留色素沉著。

貼敷部位如果出現(xiàn)小的水皰,一般不必特殊處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或給予濕潤燒傷膏外涂以減輕不適感。大的水皰應以消毒針具挑破其底部,排盡液體,消毒以防感染。破潰的水皰應在消毒處理后,外用無菌紗布包扎,以防感染。

因患者的病情、體質情況等,貼敷后可偶發(fā)一些不良皮膚反應,包括局部皮膚出現(xiàn)嚴重紅腫、大水皰、潰爛、疼痛,皮膚過敏、低熱等。

局部皮膚紅腫者,可外涂適當藥物減緩刺激。皮膚局部水皰或潰爛者,應避免抓撓,保護創(chuàng)面或涂搽燙傷軟膏、萬花油、紅霉素軟膏等。皮膚過敏者,可外涂抗過敏藥膏。若出現(xiàn)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皰、瘙癢現(xiàn)象,應立即停藥,并進行對癥處理。出現(xiàn)全身性皮膚過敏癥狀者,或出現(xiàn)水皰體積過大、水皰中有膿性分泌物,皮膚破潰,露出皮下組織、出血等現(xiàn)象者,應立即到醫(yī)院就診。

皮膚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應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禁忌及慎用人群

禁忌人群

 

1.貼敷部位有皮膚創(chuàng)傷、皮膚潰瘍、皮膚感染者。

2.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

3.瘢痕體質者。

4.咳黃濃痰、咯血患者。

5.醫(y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婦。

2.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發(fā)作期或加重期間。

5.兩歲以下嬰幼兒,因無法確知孩子反應,使用時必須密切觀察嬰幼兒的哭鬧情況以判斷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性等。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中醫(yī)敷貼也不是萬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因此原本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貼期間也不要盲目減藥、停藥。

提 示

今年貼敷時間

一伏:2010年7月19日開始,連貼3天。

二伏:2010年7月29日開始,連貼3天。

三伏:2010年8月8日開始,連貼3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