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歷代禪詩集錦【3】

 一個肥仔 2013-04-02

宋代第二


★重顯(980—1052)

字隱之,遂州(今河北徐水縣西遂)人。少志出世,離俗入道于普安院仁詵出家。后參智門光祚禪師而得道,為云門宗傳人。曾入靈隱翠峰寺。晚年棲于明州(今浙江寧波)雪竇寺,因揚振宗風(fēng),四海云集,有“云門宗中興之祖”之稱。工翰墨,追慕禪月休公,與道潛、惠洪諸人專事吟詠,各辟蹊徑。著有《瀑全集》。

獅子峰

踞地盤空勢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頭。

【賞析】

這是一首氣宇軒昂、雄傲蓋世的詠山明志詩。

首句寥寥七個字,將廬山獅子峰的氣勢表現(xiàn)得橫空蓋世:一“踞”一“盤”,如猛虎如神龍;而“勢未休”三字,表現(xiàn)得更是引人無窮想象。此等大氣磅礴之句,非大手筆難以企及。次句在內(nèi)容上采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不與常流為伍的凜然氣概與猛烈的機鋒,巧妙地將詠物與言志融合在一起。三、四句續(xù)寫山勢的高峻:天生不俗,生在千峰頂上;不用云托,照樣高出云端。大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豪情,有“我教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之激昂。

怪不得宋人評賞其詩:“胸懷灑脫,韻度自高,隨意所如,皆天然拔俗?!逼洹顿x沖天鶴送僧》一詩也是氣度不凡:“側(cè)翼雄飛天勢闊,電閃星流太輕脫。南北東西相對看,千里萬里阿喇喇?!毕旅嬖黉浺皇住洞喝帐颈姟?,以供賞閱:“門外春將半,閑花處處開。山童不用折,幽鳥自銜來?!?/STRONG>

重顯禪師還作有許多著名的頌古偈,此處僅錄一首《長沙游山頌》:“大地絕纖埃,何人眼不開。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鶴翹寒木,狂猿嘯古臺。長沙無限意,掘地更深埋。”

★惟政(985—1049)

余杭(今屬浙江)人。初學(xué)天臺三觀,后主持杭州凈土院。嚴(yán)律厲身,人敬畏之。為人標(biāo)致甚高,冬不擁爐,以獲花作球,納足于中,客至共之。好賞月,常盤膝于一盆中,浮飄于水面,自旋之,吟笑達(dá)旦。出入??缫稽S牛,角掛巾缽,人稱政黃牛。惟政善詩,亦工書,筆法甚絕。曾與錢塘守蔣堂為方外之友。有《錦溪集》行世。

山中

橋上山萬層,橋下水千里。

唯有白鷺鷥,見我常來此。

【賞析】

這是一首清澄空靈的禪詩。

首二句以橋為軸心,描寫橋上橋下的世事移遷、自然嬗變。萬山千水也罷,千山萬水也罷,這一切均是虛妄。在大覺者的慧眼中,終將歸為空無。君不見那數(shù)百萬年前的高山?jīng)]入了水中,那數(shù)億年前的山嶺化為了齏粉么?!

那么,只有什么才能常存永住,永恒不變的呢?只有“我”才是唯一的存在。因為“我”是一名覺者,“我”正是空,而宇宙世界的本原便是空,“我”——禪心、佛性,正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宋人邵定有一首《山中》詩,倒也透悟得可以。詩道:“白日看云坐,清秋對雨眠。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闭驗樾睦餆o一事,所以才能超脫地縱觀古今,客觀地看待歷史的巨變流遷。

辭詩郎蔣公宴客見招

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

為餡只合居若谷,國士筵中甚不宜。

【賞析】

詩僧與錢塘守為方外至交。友人相邀,詩僧首先是興奮,可是一想到自己是修禪習(xí)佛之人,他就開始猶豫了。首二句一揚一抑,一喜一憂,勾勒了詩僧的真切感情。尾二句直抒胸臆,表達(dá)了一個僧家甘愿清苦、清心寡欲的心態(tài)。一個“貌古形疏”、“孤情峭拔凌清秋”的解空之士,巖谷才是他的家,性空才是他的本,念佛坐禪守清凈才是他的本分,怎么可以不務(wù)自身之本,與紅塵中的廟堂高士、官宦雅士們一起同歡共宴呢?!

既然是辭招,當(dāng)然出語較謙;然而,詩中還有一股不表自明之意:國士們哪,你們哪里了解居巖谷的僧家之樂呢?你們視眼前之樂為樂,在歡暢中迷失了本性;僧家則以悟空為樂,在清凈中尋到了根本。

★曇穎(989—1060)

號達(dá)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13歲杭州龍興寺出家,神清秀逸,聰穎超絕,博覽群書。初謁大陽警玄,習(xí)曹洞宗法。后參谷隱蘊聰,嗣承其法,為臨濟宗傳人。住持金山龍游寺,弘揚臨濟宗風(fēng)。他開法示悟,直言諧談,禪法機用常有妙招示化于人。能詩文,詩多出塵語,常與歐陽修、刁約交往。圓寂于金山龍游寺。部分作品收錄于《禪林僧寶傳》、《五燈會元》。

小溪

小溪莊上掩柴扉,雞犬無聲月色微。

一只小舟臨斷岸,趁潮來此趁潮歸。

【賞析】

這是一首淡雅優(yōu)美的溪邊月夜詩,也是一幅迷蒙靜美的月色小景。

首二句表現(xiàn)幽靜:小溪莊上,柴扉虛掩;雞犬無聲,月色輕淡;一派和平寧靜的生活圖景,同時也是一幅清凈虛空的禪心寫意圖。三、四句大寫特寫溪邊的輕舟,描寫小舟的動態(tài):它停泊在高而陡峭的堤岸下,隨著潮起潮落,自由地飄蕩,像一個有靈性的生命一般,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這樣,小舟在詩僧的詩中,就被賦予了活脫脫的生命,它仿佛是詩人的載體,是詩人心語的表白。而這動蕩的小舟,實為襯托一種極靜的意境:它那么優(yōu)游自適,自由自在,不正是因為無羈無絆,空無一物么?這種景語中的“動”與情語中的“靜”,相映成趣,實在美不勝收。

★法遠(yuǎn)(991—1067)

宋代名僧,字圓鑒,又號柴石野人,河南鄭州人。初習(xí)史事,后出家嗣法于葉縣歸省禪師。晚歲住舒州(今安徽潛山)承天寺,工詩,著有《浮山九帶》。

自嘆

孤舟夜靜泛波瀾,兩岸蘆花對月圓。

金鱗自入深潭去,空使?jié)O翁執(zhí)釣竿。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優(yōu)美的禪理詩。

首二句寫靜夜垂釣時的靜態(tài)美。秋夜寧靜,孤舟漂浮,江水微瀾。明月高掛,蘆花靜立,隨風(fēng)搖曳。這證明空靈的大自然,使人萬慮皆忘,機心頓失。即使沒有金鱗吃鉤,也不為所嘆,兀自空執(zhí)漁竿,陶戀于秋月澄江之中,忘情于虛空自在的禪境里。禪者如此,便連那有靈性的魚兒也不為外物所擾,逍遙自在地游入深潭。有了這一層了悟,獲此清靜本心,還有何可嘆呢?!

★契嵩(1007—1072)

字仲靈,號譖子,藤州(今廣西藤縣)人。云門宗名僧。慶歷年間居于杭州靈隱寺。后應(yīng)詔入京,仁宗賜號明教大師,終老于尋還山。契嵩博通內(nèi)典,著有《鐔津集》。

古意

風(fēng)吹一點云,散漫為春雨。

灑予松柏林,青蔥枝可取。

持此歲寒操,手中空楚楚。

幽谷無人來,日暮意誰與。

【賞析】

本詩寓情于景,自然精煉,既是一首古遠(yuǎn)清幽的隱居感懷詩,又是一幅活脫脫的禪子心靈的寫照。

詩名“古意”,實指禪意,宗門中常謂“古澗寒潭”或“古鏡”、“古道”。故而全詩中的景語,實為情語。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寫“性空緣起”:風(fēng)吹云而化為雨,實指世事變幻無常,即“性空”;松柏灑雨而蔥翠,實指一切互為因果,乃“緣起”。頸聯(lián)與尾聯(lián)寫禪子的精神淡泊與心境清凈:他居于幽谷之中,心空無一物,護持著松柏一般的節(jié)操,這么美好的心境,日暮之時無任何“斜陽病”的平和心態(tài),確實只有自己一個人明白?!耙庹l與”、“付與誰”等在禪詩中,比在一般詩句中含義更深更廣:既然眾生悉有佛性,則人我無異,則誰中有我,我就是誰。我就是自己的主人翁!這一點又正是禪宗的本意。

寄月禪師

聞道安禪處,深蘿任隔溪。

清猿定中發(fā),幽鳥座邊棲。

云影朝晡別,山峰遠(yuǎn)近齊。

不知誰問法,雪夜立江西。

【賞析】

這是一首清雅神妙、令人折服的禪境詩。

首聯(lián)描寫聞道安禪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用無比工致的對仗句,通過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對稱描摹,通過對云影山峰迷離幻化的描繪,表現(xiàn)了修禪境界的靜美與自然的造化。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儼然是一幅禪意的詩章。清猿與幽鳥,仿佛也在修禪入定,與習(xí)禪的衲子一道,自在安適;那蒼穹中的云影,朝晚變幻多姿;連遠(yuǎn)近不齊的山巒也朦朧成了共性的一體。尾聯(lián)以神來之筆,描摹詩人神奇的幻境:雪夜中的靜立于大江西邊的一座山峰,就好像一位安心求法問道的僧人,那么虔誠,那么寧靜!

★諐元(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與詩僧契嵩常有唱和。

次韻奉酬仲靈歲暮還西塢見寄

野步溪流靜,源深興未歸。

晚禽棲雪竹,殘霰灑禪衣。

放意天涯遠(yuǎn),狂吟人跡稀。

詩成寄我侶,清氣動禪扉。

【賞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氣風(fēng)發(fā)的歲暮酬友詩。

首四句寫詩僧野步溪源的游興與大好冬景。溪靜源深,使詩人至晚忘歸。一個“興未歸”給詩人忘情山水的情致畫了點晴之筆?!耙安健币辉~,與“狂吟”相照應(yīng),勾勒出一個放意詩禪的清逸灑脫的詩僧形象。詩人是如此興致勃然地醉心于山中禽棲雪竹的景觀,任那殘雨細(xì)灑在自己的水田衣上。開懷釋意的詩人不禁詩興大發(fā),禪意難抑。他的思緒游極九仞,他在俗人少至的所在狂吟,何等放意自在!詩成之后,便寄給知心詩友,詩中流露的清麗清雅感染了一切。

★法輝(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住晉江(今福建晉江縣)廣福院?!端卧娂o(jì)事》載其“禪余以詩自娛,與呂縉叔、陳原道為同社”。

題憲師壁

遠(yuǎn)浸溪光碧,寒生松檜陰。

漁舟驚暮雨,高吹入秋林。

【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入畫的山水詩。詩中對動詞的把捉,可謂精細(xì)入微。

小溪泛著清碧的柔光,朝遠(yuǎn)處迤邐而去;高松古柏,蒼翠蔥郁,投下陰寒。這是一幅古寺清秋的寧靜景色。前二句一遠(yuǎn)一近,一碧一翠,從廣渺時空與滿眼碧翠中,引人去體味憲師的人格風(fēng)采。后二句以靈變動態(tài)的描寫,帶給寺宇景色以無限生機:暮雨驟下,催歸漁舟;清笛聲聲,高入秋林。一個“驚”宇,反襯出漁夫們勞作時的寧靜平和;而“高吹”一詞,則將笛聲的高遠(yuǎn)與婉轉(zhuǎn),展現(xiàn)得極為精到。

無論是“浸”、“生”、“驚”、“入”,均反映出詩僧詩藝造詣的高超,也顯示出詩人造境遣詞的功力。

★懷璉(1009—1090)

漳州(今福建漳州)人。少時出家,得法于泐潭懷澄禪師。明州(今浙江寧波)育王山詩僧,“學(xué)外工詩”。(《冷齋夜話》)仁宗賜號大覺禪師,曾住持東京凈因院,治平中(1064—1067)請愿歸山。

上仁宗皇帝乞還山

千簇云山萬壑流,閑身歸老此峰頭。

殷勤愿祝如天壽,一炷清香滿石樓。

【賞析】

《林間錄》載:“仁宗皇帝與大覺禪師為法喜游,和宸翰詞句甚多,然皆蹤跡上語,初不敢出新奇宏妙之言。至觀平日所作,則驚艷之句甚伙。”

大德嘗云:“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痹娚暬实圪p識、住持京都名寺為濁富濁名。他一心念想的是遠(yuǎn)離塵世、清凈無想的林下修持,是那“千簇云山萬壑流”的育王山,是那“一炷清香滿石樓”的淡泊生涯。這位淡泊名利富貴的高士,有一段關(guān)于本分衲僧十二時平常飲啄的境界的描述,極為有趣。“本分衲僧……不受纖塵,獨脫自在,最為親的。然后便能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凡同凡,在圣同圣,一切處出沒自在,并拘拴他不得,名邈他不得?!?/STRONG>

元代高僧資圣祖銘堅辭蒙古宣讓王之請,亦有一詩:“數(shù)椽茅屋萬株松,蒲團高臥海日紅。不是賢王招不起,山人只合住山中?!?/STRONG>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之詩《酬李仲思宰相》二首可謂奇妙。其一為:“晴云萬疊裹群山,巖瀑千尋落樹間。定是驚聞玉駕至,只應(yīng)來奪老僧閑?!敝椋骸皻w鞭未舉且婆娑,平地須知險處多。休把世情名字相,累他巖穴老頭陀?!睂λ兹说膴Z累之舉無比地藐然鄙視,然仍出于一顆佛心勸誡人:“平地須知險處多?!?/STRONG>

元明間詩僧來復(fù)(1319—1391)亦有詩一首謝入主見召,表不出山之志。《寄北禪佑講主洪武初應(yīng)高僧召》:“云霞剪作佛袈裟,草座長年靜結(jié)跏。禮罷六時天送供,講來三藏雨添花。象龍曾赴高僧會,羊鹿誰乘稚子車。隨處溪山可終老,不愁無地布金沙。”

明僧普泰的《懷南山舊居》一詩,則含蓄地表達(dá)了困居市中的無奈:“我本山中人,卻來城市住。一違猿鶴盟,幽思于誰訴。茅舍鎖煙霞,蒼苔滋石路。欲歸歸未得,花落春光暮?!?/STRONG>

★寶黁(?—1077)

滏陽(今河北磁州)人??裆鶃碛诠庵荩ń窈幽箱甏ǎ?、黃州(今湖北黃岡)之間。世傳活了130歲。

題逆旅壁

滿院秋光濃欲滴,老僧倚杖青松側(cè)。

只怪高聲問不語,嗔余踏破蒼苔色。

【賞析】

古人常將自己的詩作題于客舍上,這首題壁詩是對德臘俱高的老僧禪境的褒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品。

首句寫滿院秋光,只用了“濃欲滴”三字,卻將無限秋光表現(xiàn)無遺。秋天的自然景色仿若滿溢的清流,濃郁得蒼翠若滴。一個“滴”字,將無形的秋光轉(zhuǎn)化為有形的視角形象,給人以盎然的詩趣。一位貌古形疏的老僧,手拄一根奇崛的藜杖,立于青枝蓊郁的老松下。這美妙的秋色與其中流淌的禪韻令老僧陶醉不已。他不理會我的高聲相問,反而用無聲的語言嗔怪我多事,怪我打破了茸茸蒼苔中的寧靜。這一“怪”一“嗔”,妙趣橫生,顯得天真浪漫,令人神飛物外。

★則之(生卒年不詳)

字彝老,外岡(今江蘇嘉定縣)人。詩學(xué)于西湘順老,參禪于懷璉禪師。有《禪外集》于世。

早梅

數(shù)萼初含雪,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吹殘。

【賞析】

這是一首清雅俊逸的詠梅詩。

首聯(lián)寫梅花孤清的風(fēng)骨,用“畫本難”三字形象生動地進(jìn)行了勾勒。那花萼中還沾著冬雪的清寒的梅花,正是衲子明凈高潔、一塵不染的心境的象征。頷聯(lián)是本詩的詩眼句:暗香浮動終有竟時,傲寒耐苦的風(fēng)骨永在。聲色界的一切終是虛幻,然而美妙的禪心與宇宙同在。頸聯(lián)極盡婉約之能事:詩僧是那么依戀這芳香的梅魂,好一個“和愁聽”與“倚病看”,還橫笛相和,斜枝相攜,何等情同手足,親密無間!最后,詩人將愛梅與惜梅的癡情表達(dá)到了極致:凜冽的北風(fēng)啊,請你千萬別將這好花好香吹殘吹散??此婆c“有香終是別”的感悟矛盾,實則將詩人對梅魂的傾心表達(dá)得圓滿無缺。

古往今來,詠梅的佳作不勝枚舉。下面聊錄四首處士隱者們對梅的描摹,以相觀照:“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上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保皱汀渡綀@小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保ㄍ醢彩睹坊ā罚耙懊范嗄旯侨玷F,柯干凌兢凍膚裂。忽然夜半吹妙香,起見瑤草綴煙雪?!保▍浅卸鳌豆琶窞樯x》)“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不借春風(fēng)發(fā),全無夜雨欺。香來清凈里,韻在寂寥時。絕勝山中樹,游人或未知?!保ㄗT元春《瓶梅》)

★繼儒(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

貽顯宗上人

僧閑師更閑,危坐雪堂寒。

白日門常掩,紅塵事不干。

吟終燈燼落,講罷印香殘。

仍欲添佳致,栽松近藥欄。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禪僧們清靜的修行生活與寧靜心境。顯宗即贊寧的高足。

首句以兩個“閑”字,突出了顯宗上人閑適清虛的心境。禪僧們通過在寒堂長久不懈地坐禪,以斷絕妄念,看顧自心。頷聯(lián)寫禪師是一位不問世事的無事人。頸聯(lián)寫上人一心教僧化眾,吟唄講經(jīng)。尾聯(lián)寫禪師運水搬柴中的無限風(fēng)流。其栽松植藥之舉,正如其講經(jīng)吟偈一般,同樣是為引渡眾生。

★思雅(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

送王山人歸千峰

舊居千萬岑,歸去獨攜琴。

物外情難遏,云中路再尋。

花繁溪圃合,柳暗野橋深。

想到垂綸處,和苔掃竹陰。

【賞析】

這是一首意趣斐然的送別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游心物外、陶戀自然的精神的贊美。

首聯(lián)寫王隱士住處的幽遠(yuǎn)與性情的雅致。頷聯(lián)將山人物我兩忘、與自然渾為一體的情致,用工致的詩句全盤托出。頸聯(lián)與尾聯(lián)描寫深居大山的隱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雅興。通過描繪,我們仿佛看到一個擺脫了名羈利絆的方外之士,流連于柳暗花明、野橋清溪而不知返,因為美好的大自然就是他心靈的家:他在竹陰下悠然地垂釣,青苔與他古樸的心境融為一體。

★惠渙(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

送王山人歸隱

山人唯委命,豈戀世塵間。

干祿不得志,移家住遠(yuǎn)山。

醉眠溪石靜,吟倚草堂閑。

到想無余事,林僧日往還。

【賞析】

前面一首詩通過靜態(tài)寫山人的心境,本詩則以動姿描摹山人的風(fēng)采。

詩人開門見山,直明圭旨。高士隱者都是聽天任命的,與天契合的,決不會慕戀滾滾紅塵中的名聞利養(yǎng)。正因為有此一穎悟,才在官場不得志之際,迷途知返,把身體的家與心靈的家都搬遷到遠(yuǎn)林深山。頸聯(lián)與尾聯(lián)寫山人自在的生活:他或醉臥于溪石之上,或斜倚在草堂中閑吟,整日放浪心性,與自然交往,以求得與天地自然的融合。在他的心中再也沒有世事的纏繞,只有林間僧友相互酬答。

★德章(生卒年不詳)

石霜楚圓禪師(987—1040)法嗣,與中國禪宗楊岐系創(chuàng)始人方會禪師(992—1049)、黃龍系創(chuàng)始人慧南禪師(1002—1069)同一師門。

心珠歌

心如意,心如意,任運隨緣不相離。

但知莫向外邊求,外邊求,終不是,枉用工夫隱真理。

識心珠,光耀日,秘藏深潛無形質(zhì)。

拈來掌內(nèi)眾人驚,二乘精進(jìn)爭能測。

碧眼胡須直指出,臨機妙用何曾失?

尋常切忌與人看,山河大地動岌岌。

【賞析】

這是一首理趣自然的禪理詩,吟誦的對象是禪心。

禪心好比是一顆如意珍寶,它與人不曾相離,它優(yōu)游自在于天地間,任運隨緣。這是心珠的特質(zhì)。這種心珠如何求得呢?詩人指點我們切勿用常人之法,切莫求于外而應(yīng)觀于內(nèi)。接著,作者描繪心珠的神妙莫測:它光彩耀日,無形無實,且秘藏深潛。這等家珍,悟不得上上機的人都是無法揣摩透的。達(dá)摩祖師就曾經(jīng)直接指出過,多少世代以來,它臨機妙用,從來都不曾遺失。不過,這等天下奇珍切莫輕易示與他人,因為它具有超凡的能量,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威力!寒山有詩云:“我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泵枥L的亦是心珠的形影。

★靈澄(生卒年不詳)

宋初云門宗禪師。承嗣巴陵鑒禪師衣缽,為南岳八世。住洪洲泐潭。性格灑脫不羈,人稱散圣。

山居

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山居不記年。

草履只栽三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

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長流上澗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輪明月到窗前。

【賞析】

這首山居七律詩描繪了一介野蔬布襦的自在山僧的形象與詩意的心境。

當(dāng)僧人間我祖師西來的真意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在山中居住不知多少年了。禪宗力主“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什么西來意、東來意,且莫管它,只要在深山中長養(yǎng)圣胎,看住自家桑柘,任它歲月如梭,直到那成佛的一刻為止。那么如何修行才成正果呢?須茹苦安貧,持久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將自己的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體悟清凈無垢的大自然中所飽蘊的禪韻。這樣,當(dāng)白云消散盡,連空幻這一滯礙都失下后,就會有一輪明月照到窗前。

★顯忠(生卒年不詳)

宋初名僧贊寧的弟子。參金山穎禪師契悟,為南岳十一世。棲于越州(今浙江紹興市)石佛寺。能詩善吟。

白云莊

門外仙莊近翠岑,杖藜時得去幽尋。

牛羊數(shù)點煙云遠(yuǎn),雞犬一聲桑柘深。

高下閑田如布局,東西流水若鳴琴。

更聽野老談農(nóng)事,忘卻人間萬種心。

【賞析】

這既是一首風(fēng)光旖旎的田園農(nóng)事詩,也是一首如入桃源勝境般的禪心詩。

首二句描寫白云莊的位置及詩人自己怡然的心境:白云莊像一座仙宮,緊傍著青山翠嶺;老僧我只要一得空就拄著拐杖興致勃勃地去游訪。中間四句描摹了山莊迷人的景色:煙云之外,牛羊數(shù)點;桑柘深處,雞犬聲聞;高低的閑田像棋局一般,東西的流水仿若鳴琴。這組畫面,一遠(yuǎn)一近,錯落有致,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且對仗工整,言淺意明,實顯詩家功力。尾聯(lián)直抒胸臆:更不用說聽農(nóng)家談?wù)摷沂铝?,那有關(guān)田園桑麻的故事,真叫人忘卻一切機心!

據(jù)宋代文學(xué)批評家胡元任著名的《苕溪漁隱叢話》載:顯忠禪師的《閑居》詩,大詩人王安石深愛之,不僅書于書房壁上,還常常誦之而不去口。詩云:“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fēng)為掃門?!焙靡粋€“自有春風(fēng)為掃門”,這一句同“靜夜思堯鼓,回頭聞舜琴”一樣,是顯忠對自身禪境的詩意表露。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散文家。宋神宗時任宰相,實行變法受阻而敗,兩次罷相。仕途坎坷,大志難舒,以致心灰意冷,退居江寧(今南京)半山。晚年崇佛,詩風(fēng)大變,寫有不少禪詩。雖近佛,終因不能排解心中郁悶憂憤而終。封舒國公,旋改封荊,世稱荊公。今存著作有《王臨川集》、《王臨川集拾遺》。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千古絕唱。早年躬于國事、力行變法的一代名臣王安石,通過登峰吟唱,表現(xiàn)了他“不畏浮云”的自信與“身在最高層”的高遠(yuǎn)境界。

首二句描寫飛來峰的氣勢雄偉、高峻挺拔。千尋塔大大增加了飛來峰的高峻,而那道聽途說,更為飛來峰的高出天外增色不少:只要下界雞鳴,在飛來峰上就可以遠(yuǎn)眺紅日東升。有前兩句作鋪墊后,詩人酣暢淋漓地慨然作歌:到了這等境界,何須擔(dān)心浮云遮擋住你遠(yuǎn)望的視線,因為你身在最高層了嘛! 當(dāng)你體悟到最高的智慧,站在妙高峰頂,立于最高層次,你就獲得了大自在!

首句以“千尋”寫高,次句以遠(yuǎn)眺襯高,第三句以浮云喻高,尾句順其自然地描畫高渺,層層遞進(jìn),是一首境界高遠(yuǎn)、寓意高妙的禪理詩。

明人袁宏道亦作有《戲題飛來峰》,是公安派的率性而為之作,題寫飛來峰的高古鮮妍。其一:“試問飛來峰,未飛在何處?人世多少塵,何事不飛去?高古而鮮妍,揚雄不能賦?!逼涠骸鞍子翊仄鋷p,青蓮借其色。唯有空虛心,一片描不得。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識?!?/STRONG>

定林所居

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

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

【賞析】

這首意境清新的小詩描畫了定林居舍的自然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詩人閑逸的心境。

首二句描摹清新幽緲的環(huán)境:清溪繞屋,翠竹繞山,兩個“繞”字,將居所與青山置于清翠如畫的春景中。這樣的清溪與翠嶺被白云環(huán)繞著,更顯得清麗、縹緲。三、四句寫詩人怡然自得、忘情山水的生活:臨溪放舟,依山而坐,溪鳥山花,與我共閑。人與自然水乳交融,哪容得下世俗的機心,這才是真正的禪悅境界。

半山名句“唯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半山春曉即事》)同樣是此心境的寫照。

游鐘山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得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賞析】

這是一首自然流暢、不事雕琢的游山詠山詩。

首句寫終日看山而不厭山,與鐘山化為一體的心境,正如李白的“相愛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心境一樣。而且,詩人還想買山入山,脫離塵俗,終老深山。這一買山之意,將詩人愛山之情全然烘托而出。三、四句寫詩人愛山買山的因緣:因為山會永留世間,山是悠然自得的存在。崇峻秀偉的山正是佛性、禪心的象征。

全詩共四句,卻用了八個“山”字,每句之中“山”都出現(xiàn)兩次,予人以回環(huán)往復(fù)的藝術(shù)氛圍,也著力襯托了詩人欲與山化為一體的安閑心境。如果說早年的安石是“綠”字師,其“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令人叫絕,那么晚年的半山則是“山”字師,詩中紛至沓來、重重疊疊的山光山影、山花山水也同樣予人以無比的充實感。

王安石的《贈僧》一詩也描繪了他誓愿與山云共閑的精神境界:“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亦欲心如秋水凈,應(yīng)須身似嶺云閑。”

鐘山即事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石花木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賞析】

黃庭堅曾云:“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比~少蘊《石林詩話》也說王安石的詩“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本詩便是一首雅麗、幽婉的禪境詩。

澗水無聲地繞過修篁涓涓地流淌,竹石花木都展現(xiàn)了春意的無限溫柔。一切都如許“無聲”、輕柔,令人的心自然進(jìn)入清凈的禪境。他終日坐在茅檐下凝視著鐘山,一鳥不喧的鐘山顯得更加幽靜怡人。一切都如此靜謐,沉浸在清悠的虛靜之中,竟是如此超妙卓絕的心境!

柘岡

萬事紛紛只偶然,老來容易得新年。

柘岡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風(fēng)最可憐。

【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舒雅的抒情小詩。

首二句寫世事紛繁,多出偶然,那必然之理何在呢?韶華易逝,人生苦短,那永恒的生命在何方?次句中的一“老”一“新”,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反差。一個“老”字,與首句的“萬事紛紛”相呼應(yīng)。這人生轉(zhuǎn)老之際,經(jīng)歷了世事萬千,終究明白了些道理,一年又一年就那么平淡地過去了。那么這種心境的轉(zhuǎn)化或者說升華是出于何種緣由呢?請看那鐘山柘岡吧,春光旖旎,花如飄雪,何等浪漫迷人,那都是春風(fēng)的造化呀! 一個“花如雪”,活脫脫地描繪了春花飄紛的熱鬧花事;而在春風(fēng)的“可憐”前不經(jīng)意地添個“最”字,將詩人對春風(fēng)的愛戀表現(xiàn)得令人心痛。而最意境幽絕的是那一“回首”,這一回首,回首西路,回望春光,回味往昔,人生最得意的是什么?是乘著駘蕩的春風(fēng)歸去,歸返那“常樂我凈”的心靈桃源,那才是人的精神故鄉(xiāng),是永恒的家園。

嚴(yán)羽曾言:“荊公絕句最高,得意處高出蘇黃?!北驹娂词且皇壮錾袢牖拿瑢懙谩耙馀c言會,言隨意遣”,且其意趣平夷沖淡,閑淡自適。

悟真院

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鳥相呼。

春風(fēng)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無。

【賞析】

這是退居鐘山的王安石晚年游寺所作,情景交融,渾然天成。它描繪了悟真院令人陶醉的自然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心凈的詩人對春光的禮贊。

首二句如一幅山寺風(fēng)景圖,描摹了悟真院的明凈與僻靜。悟真院滌蕩在縱橫交錯的溪澗野水中,纖塵不染,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鳥聲歷歷可聞,正如催醒亭午的好夢。三、四句詩人由近至遠(yuǎn),將悟真院置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的迷離春景中,人跡罕至的小路遮滿了綠草,幾乎辨認(rèn)不出,而那日日吹拂的香草便仿佛是佛國的芳香?!拔蛘嬖骸保瑳]有任何紅塵的煩擾,只有美麗自然的相伴,才給詩人帶來安然的好夢,正是詩人向往的潛心理佛之所。

★法演(1024—1104)

宋臨濟宗禪師,綿州(今四川綿陽)人。35歲出家,參守端禪師而悟,嗣承其法,為臨濟宗楊歧派傳人。后居蘄州(今湖北蘄春)五祖山禪寺,隨機答問,因事舉揚,不假尖新,自然奇特,龍象盈門,乃一時極盛。座下得嗣名弟子有佛眼清元、佛果克勤、佛鑒慧勤,有“法眼下三佛”之稱。

閑田地

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fēng)。

【賞析】

這是一首風(fēng)流雅致、令人開懷的禪意詩,其中浪漫著天真純樸的氣息。

山前有一塊空閑的田地,它到底是什么來歷呢?我意氣昂揚地叉著手問我的老祖先。老祖先告訴我說:這塊地呀,是一塊寶地;它給賣出去好幾回,可我還是又把它贖買了回來,因為我實在舍不得那松竹引清風(fēng)的情致啊!

可見這老祖翁還是蠻珍惜自家寶藏,也是十分風(fēng)流俊逸的,他曾經(jīng)迷失過,但還是努力找回了自性,真是一位快活自在的祖宗啊!“祖翁”在詩中是禪林中覺悟者的代名詞,又稱大德、宿德等。

閑田地在禪詩中是禪心佛性的象征。這是一塊“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田地,是任誰也不可能對它進(jìn)行破壞的、不需要“耕耘”的永恒的凈地。若辛勞于其中,于出世者而言所獲的是法執(zhí);于入世者而言,所獲者唯有煩惱。

在詠誦“閑田”的禪詩中,元僧野翁炳同有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秦不耕兮漢不耘,镢頭邊事杳無聞。年來也有收成望,半合清風(fēng)半合云?!?/STRONG>

好一個風(fēng)流俊逸的禪僧!有一塊田,竟然世世代代都不去耕種;既然世代都不耕種,讓尖嘴鋤都閑著,年底哪來的收成?!奇怪的是,豈止是一般的收成,那禪衲在這塊閑田里得到的可是大豐收——他擁抱的可是一個清風(fēng)白云般的自然美麗的世界。

★守端(1025—1072)

湖南衡陽人。宋楊岐派禪師。20歲出家,圓具后參臨濟宗楊岐方會禪師。28歲住持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會寺,所至禪眾云集。膽識過人,學(xué)眾敬而畏之。著有《白云守端禪師語錄》2卷、《白云守端禪師廣錄》4卷。

贊師偈

百尺竿頭曾進(jìn)步,溪橋一踏沒山河。

從茲不出茶川上,吟嘯無非羅里羅。

【賞析】

守端一日乘驢度橋,一踏橋板而墮,忽然大悟。從此更不游方。且出語灑脫,詩中有詩,意中有意,韻味無窮。

《贊師偈》便是守端的開悟偈。首句寫他決心在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不只是理入,還須行入;一天當(dāng)他騎驢過橋時,橋板斷了,他猝然跌到了橋下,一時間什么都消失了,包括大地山河,遑論玄理虛論,他也就猝然穎悟了大法。從此他閉門不出,善加護持;閑來吟嘯,也是不成腔不成調(diào)但古風(fēng)猶存的“啷格啰里啰”。詩如其人,從此白云守端踏上了宗林吟嘯的大舞臺,其語錄、頌偈皆另有一種風(fēng)骨。

蠅子透窗偈

為愛尋光紙上鉆,不能透處幾多般。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賞析】

這是禪師對著名的神贊禪師古雅指化的贊頌。

全詩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對一只追求光明的蠅蟲的描寫,象征了追求禪道的衲子的探索與覺悟過程?!肮狻痹诖颂幋感闹椤⒎鹑缫狻⒍U心。多少次在迷中求悟,不懈地上下而求索。忽然,因緣時節(jié)成熟了,不經(jīng)意間撞著飛進(jìn)來時的通道,才明白平生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受了肉眼的蒙蔽。如今,心眼打開了,第三只眼時刻“惺惺著”,他將是一位永遠(yuǎn)清醒的覺者。

守端禪師精妙的頌古偈眾多,下面略舉一例:“五陵公子游花慣,未第貧儒自古多。冷地看他人富貴,等閑不奈幞頭何?!贝藶椤俄灩怕?lián)珠》中所載守端頌云門“北斗里藏身”公案的偈子。笑的是“冷地看他人富貴”的幞頭世人,包括未悟的僧人,不知自己正是“游花慣”的“五陵公子”,因為佛性本自具足嘛!

一拳拳倒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fēng)流處也風(fēng)流。

【賞析】

這是一首唱頌臨濟宗宗主臨濟義玄在三頓棒下徹悟公案的名偈。其雄渾剛健,意氣風(fēng)發(fā),雄視天下,豪甲宇內(nèi),無人能攀,被視為禪偈中的極品。

臨濟宗一問世,天生一副英雄氣象,具有翻江倒海的偉力,更無須說當(dāng)禪子大徹大悟之后,其明悟宇宙真諦后,更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那剛烈迅猛、掃古蕩今的“激箭式禪道”,那驚天動地的吼與德山劈頭蓋腦的棒,這當(dāng)頭的棒喝,不知使多少人添了意氣,展了風(fēng)流。

在詩人看來,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其實對精悟禪道的人說來根本就沒有什么了不起。這些具有經(jīng)天緯地的大能量的覺者們,有一股暢古通今的浩瀚之氣,在常人視為意氣暢快時更為淋漓酣暢,在常人視為失意無奈處常顯風(fēng)流。

下面我們再來淺賞幾首意氣風(fēng)發(fā)的禪偈:

宋僧智勤的《偈》頌的是覺者胸襟寬廣,慧眼明晴:“今年五十五,腳未踏寸土。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北宋楊岐方會嗣子保寧仁勇頌德山徹悟偈為:“一時瀑布巖前落,半夜驚烏掌上明。大開口來張意氣,與誰天下共橫行?!逼錃鈩萜錃舛?,真可謂天下無人難敵了。

慧勤(1063—1135)的《無題》詩為:“堂堂氣宇走雷霆,凜凜威風(fēng)掬霜雪。將軍下令斬荊蠻,神劍一揮千里雪?!备叩傅氖恰笆綒⒁蝗耍Ю锊涣粜小保ㄇf子《說劍》)般的堂堂氣宇與凜凜威風(fēng)。

正覺(1091—1157)《凜凜將軍》偈為:“凜凜將軍令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提來劍氣干牛斗,洗蕩氛埃見太平?!闭娴氖呛罋飧商欤C的是“洗蕩氛埃見太平”的洗凈乾坤、濟世度人的覺者的決心。

元僧石屋清珙(1272—1352)的《無敵》詩為:“眼空湖海氣凌云,杰出叢林思不群。古往今來誰是我?得饒人處且饒人。”頌的是“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石頭希遷語)的膽氣,與“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大我意志。

★祖心(1025—1100)

號晦堂,始興(今屬廣東)人。19歲龍山寺出家后參黃檗慧南,朗悟厥旨,莞然奇之。繼其法席,為臨濟宗黃龍派傳人。性恬退淳厚,博學(xué)多識,修持謹(jǐn)嚴(yán),棲于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黃龍山崇恩禪院十二年,法門大興。北宋大儒周敦頤等曾參禪于門下。卒謚賜號寶覺。

退黃龍院作

不住唐朝寺,閑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故舊一枝藤。

乞食隨緣過,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不是嶺南能。

【賞析】

黃龍院是唐時所建的古寺,位于江西南昌黃龍山。黃龍慧南禪師在崇恩院提唱著名的“黃龍三關(guān)”,接引學(xué)人,大振禪風(fēng)?!包S龍三關(guān)”即:“人人都有出生地,哪兒是上座的家鄉(xiāng)?”“我的手比起佛手來怎樣?”“我的腳跟驢腳相比怎樣?”

本詩是祖心未悟玄旨時所作,反映的是衲子遍歷游方、多方訪學(xué)的修行生活。衲子疏食布衣,竹箸瓦碗,黃韭糙飯。身貧而心不貧,心中自有福田在。他們過著古拙任運的生活。隨緣乞食,有山便登,有寺便住。尾聯(lián)以坦誠的筆觸,幽默的口吻,表達(dá)自己終將成為一代高僧的決心?!度蔟S詩話》載:祖心有省于當(dāng)僧人間多?!叭绾问嵌喔R粎仓?”多福答“一莖兩莖斜,三莖四莖曲”時。祖心的著名禪語為“明取自家一片田地”。

宋代《許彥周詩話》評此詩:“深靜平實,道眼所了,非世間文士詩僧所能仿佛?!?/STRONG>

一生浪跡云游的元代詩僧祖柏亦有一首《云游》詩,表達(dá)同樣的意旨:“云游七載效飄萍,晝載驕陽夜載星。歷遍千山兼萬水,傳燈未果但勞形。”

★義青(1032—1083)

青社(今河南郾師縣)人。7歲出家,遍識華嚴(yán)、唯論等經(jīng)論,人稱“青華嚴(yán)”,參臨濟宗浮山法遠(yuǎn)(991—1067)而悟旨,為曹洞宗大陽警玄禪師(948—1027)法嗣,住舒州(今安徽潛山縣)投子山勝因院。承繼曹洞細(xì)膩綿密的宗風(fēng),其“美食不中飽人餐”句為叢林傳唱。

水出昆侖

水出昆侖山起云,釣人樵父昧來因。

只知洪流巖巒闊,不肯拋絲棄斧聲。

【賞析】

這是一首對首山答僧的公案的頌偈。首山省念(926—993)嗣法于風(fēng)穴延沼禪師(896—973),為臨濟宗五世傳人。法席隆盛,學(xué)人眾多,自六世汾州善昭(947—1024)起名家迭出。首山開示僧人“莫污染心源”,義青于此有所感慨。

華夏的大江大河,莫不發(fā)源于昆侖山,而昆侖山上的水,又來自天上的云。那么天上的云呢?這其中的因果循環(huán),俗人從不去關(guān)心,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思考這樣做的后果。當(dāng)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當(dāng)綠色一塊塊從地球村消失,土地裸露著貧瘠,生命的方舟擱淺,我們心靈的平衡也會受損,這樣就會離佛法更遠(yuǎn)。本詩是對不明因果之道,只顧一味索取的俗人的譏諷,也是對不知本源的學(xué)佛者的一種開示。

作為大陽的傳人,義青深諳曹洞細(xì)密的宗風(fēng),將禪宗的理法柔綿地納入詩意的境界中,使人明道見性。試看大陽的名偈句“夜放烏雞帶雪飛”、“鷺倚雪巢猶自可,更看白馬入蘆花”,將禪心的蹤跡莫窺、自由暢快表現(xiàn)得何等詩意斐然。

★程顥(1032—1085)

字伯淳,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xué)奠基人之一,與弟程頤世稱“二程”。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

偶成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fēng)云變幻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賞析】

理學(xué)大儒程顥是一位崇佛之士。二程所推行的三功夫即“靜坐”、“用敬”、“致知”,便是從佛門的“戒”、“定”、“慧”衍學(xué)而來。程門立雪的故事,也是從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的逸事中得到啟發(fā)的。

本詩信手拈來,皆成章句,理趣斐然,而又不減詩興。首句描寫詩人的閑適從容,日日安眠皆不覺曉,直至紅日三竿。頷聯(lián)、頸聯(lián)采用工整的對仗,描繪了詩人心目中的大道。天地萬物無不自在自得,四時更迭也處之泰然。三句的“靜觀”與四句的“佳興”均為句眼。大道無形,然而卻廣布于渺宇之間;世事的風(fēng)云變幻,無不是道的再現(xiàn)。當(dāng)一個男兒達(dá)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他就成了人間的大丈夫了。

程顥一生中作有不少禪詩。《題淮面寺》亦為表現(xiàn)禪宗超塵脫俗、隨緣任運的佳作:“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而一首《秋月》,更是不著一字盡顯風(fēng)流:“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BR> 


宋代第三


★蘇東坡(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進(jìn)士,曾任禮部尚書、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等官職。因“烏云臺”事件被誣下獄,屢次被貶謫外放。學(xué)識淵博,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文縱橫恣意,有如行云流水,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題材廣闊,清雄曠放,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為宋代四人書法家之一,可謂曠古罕見的文詩書畫的全才。常與吳越名僧交往,還曾與許多禪師斗試機鋒;列東林常總禪師嗣下,曾自言前身是個僧人。著有《蘇軾詩集》、《東坡文集》、《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賞析】

嚴(yán)羽曾言:“對句好可得,結(jié)句好難得,發(fā)句好尤難得。”本詩結(jié)句好,發(fā)句更妙,是一首備受稱道的懷舊七律詩。著名的成語“雪泥鴻爪”,就來自這一名詩。, 首聯(lián),詩人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人一生飄浮,到底像什么?詩人認(rèn)為,人生無常,飄泊不定,就像雪泥鴻爪一樣??上攵┠嗌系淖τ∈请y以久存的,更不用說那飛翔的鴻雁,早已不知西東?;厥淄?,不正是如此嗎?你看老僧業(yè)已寂滅,墻垣已頹,你往日的即興揮題已不見了蹤影。1056年詩人與其弟蘇轍赴汴京應(yīng)試過河南澠池,1061年赴陜西任時再過澠池。時隔五年,早已物是人非。不過,在達(dá)者看來,這是生命的宿命,是生命的規(guī)律。還記得那時候的崎嶇路途么?路長人困,連跛驢都疲倦了?;叵肫饋?,歷歷如昨,還蠻有意思呢!

安命知天者,對人生有一番徹悟后,就要達(dá)觀地對待一切。詩人正是以這一心胸直面人生沉浮,并達(dá)到了他人生的完滿。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禪理詩。黃庭堅謂之“吐此不傳之妙”。

廬山是這位可愛的東坡居士的心靈故鄉(xiāng),他對山是如此的迷戀:橫看、側(cè)視、遠(yuǎn)眺、近觀、高瞻、俯瞰,對廬山諸峰奇妙的造化與形態(tài)感到意趣盎然。那縱橫倚側(cè)、遠(yuǎn)近高低的觀察,將一個摯愛山景禪境的奇造妙化的赤子的心境畢然呈現(xiàn)了出來。雖然百般執(zhí)著,萬分難舍,可還是弄不清它的本來面目。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你還沒有超脫,沒有跳出三界外,哪能高屋建瓴、知根達(dá)源呢!

廬山是一座充滿禪境的寶山,曉得廬山真面目,也就曉達(dá)人生極境了。

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賞析】

這是一首廣為宗門引用的理趣詩,形象地展示了未悟與悟后的境界。

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著名的禪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北憩F(xiàn)了一個達(dá)者先入小乘禪境,再入魔境,爾后臻抵大乘圣境的過程,也是這首禪詩最好的注腳。

廬山煙雨風(fēng)光與浙江的錢塘潮,都是聞名天下的勝景,多少騷人墨客為之傾倒,揮毫潑墨,這等名震宇內(nèi)之寶地不親自去見識一番,是會抱撼終身的??墒堑竭^之后,卻發(fā)現(xiàn)沒什么特別,依然是廬山煙雨與錢塘浪潮。

悟前千般恨難消,千念萬慮,放舍不下,把那廬山煙雨與浙江潮,把那須實證的佛性禪心,看成非我的存在,其實大謬;等到大悟后,放下諸念,才明白那勝景亦不過是佛心我心的微妙體現(xiàn)而已,佛性在悟前悟后未曾有絲毫改變,依然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只不過覺者開了天目,獲得了大智慧而已。

贈東林總長老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擬人。

【賞析】

這是東坡居士表現(xiàn)自己對禪的穎悟的一首悟道偈。東林總長老即東林常總(1025—1091),世譽稱“馬祖再來”。

首二句表現(xiàn)詩人對佛性禪理的透悟,尾二句表現(xiàn)自己對法門圣境奧妙無窮的證悟。溪聲與山色,其清澈明麗,無非是純凈無垢的佛性禪心的妙現(xiàn);那溪光山影,在迷離的夜色中,在覺者的心目中,簡直就是在頌唱著玄妙無際的八萬四千法門,其博大精深、歡暢愉悅,我怎樣才能向他人表白呢?!說什么“舉擬他人”,這分明是透達(dá)禪境的東坡居士的一句反問! 因為禪宗是主張不立文字的,故禪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可自證、不可他求,即所謂“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賞析】

這是一首極為精到的以琴示禪偈。

《楞嚴(yán)經(jīng)》中說:“譬如琴瑟琵琶,雖有妙音無妙指,終不能發(fā),汝與眾生亦復(fù)如此?!庇钟匈试疲骸奥暉o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緣離,是則常真實?!鄙钪O禪理的蘇軾試圖通過琴詩說明禪門的奧理。詩人設(shè)了兩個假設(shè)句,兩個反問句,說明生滅的微妙。妙音為無,如何能自鳴匣中,又怎么能從指頭上聽到?只有當(dāng)有無相生,琴指相拂,才有響泉磬韻。不過,即使它聽得到,那也不是它的自性。無生無滅,才是空的本來面目。

蘇軾一生中結(jié)交僧友數(shù)十人,有上百首贈答僧友詩。下面僅列舉一二,以示詩僧友朋們跟這位曠古絕今、覺事達(dá)人的才子的友誼。 蘇東坡《書雙竹湛師房二首》:“我本江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颼颼。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紅。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鼻迦思o(jì)昀評此詩:“意自尋常,語頗清脫?!?/STRONG>

慎長老《和東坡詩韻》為:“東軒長老未相逢,已見黃州一信通。何必?fù)P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fēng)?!边_(dá)者千里書信晤訪,足可聊慰難逢之意。既然千里同宗,萬里同風(fēng),已足可抵得上齊案揚眉了!

維林(?—1119)《問東坡疾》是一首充滿輕松幽默的問疾詩:“扁舟駕蘭陵,目換舊風(fēng)物。君家有天人,雌雄維摩詰。我口吞文殊,千里來問疾。若以偈相答,露柱皆笑出。”其中“君家有天人,雌雄維摩詰”句,表達(dá)了維林禪師對東坡禪境的褒頌;而“露柱皆笑出”,表現(xiàn)了禪者的智慧與輕快。

★道潛(1043—1102)

于潛(今浙江臨安)人。號參寥子。參大覺懷璉得法,為云門宗傳人。紹圣元年(1094),蘇軾流放南方,道潛連坐還俗。建中靖國元年(1101),蒙赦,復(fù)僧籍。哲宗賜號妙總大師。宋朝著名詩僧,與秦觀、蘇軾為友,長詩工文,其詩清新流暢,絕句尤富詩情畫意,為時人格外欣賞。蘇軾謂之“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著有《參寥子詩集》。

臨平道中

風(fēng)蒲獵獵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

【賞析】

這是一首廣為傳頌的題景小詩。蘇軾曾將此詩刻于石上,極力稱道詩中的妙筆。

全詩以清靈的筆觸、巧妙的裁剪描繪了江南暮春的迷人風(fēng)光。臨平山位于風(fēng)景如畫的杭州東北。詩僧在經(jīng)行途中,通過對臨平山一帶如詩風(fēng)光的細(xì)膩描繪,表現(xiàn)了一位出家清凈的衲子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同時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代詩僧非凡的筆力。首句寫山下柔蒲成片,生機蓬勃地?fù)u曳于春風(fēng)中,風(fēng)過獵獵,一陣一陣地鋪漫過去,顯得無比輕柔、自在。那飛倦了的蜻蜓也想在蒲草上歇歇腳,可是不知是春風(fēng)在捉弄它,還是蒲草在跟它嬉戲,總是搖擺不定,叫它怎么也立腳不穩(wěn)。一個“不自由”,極富神韻,反襯出自然界無限的生機與自由。再加上那山路彎彎,一步一景,放眼那水汀沙洲,藕花無數(shù),清香裊裊,仿佛整個世界都是象征佛性清凈的蓮花與清香,寓示出詩僧對佛性真如與宇宙自然的純樸本真的贊美。

絕句

高巖有鳥不知名,款語春風(fēng)入戶庭。

百舌黃鸝方用事,汝音雖好復(fù)誰聽?

【賞析】

這是一首語淺意白的比興借喻詩。高巖鳥便是詩人,也是禪衲子的代稱。

首句的“高巖”說明其處境之高遠(yuǎn)?!安恢闭f明高巖鳥的超塵脫俗。你看它多么清靈自在,歌喉多么動聽,姿態(tài)何等輕盈,春風(fēng)是它的友朋,它一路跟春風(fēng)呢喃著,隨春風(fēng)出入萬戶千庭,傳唱著春的消息。那知名的黃鸝和反復(fù)其舌的百舌鳥正在主人面前賣弄歌喉,喜得它們的主人樂不可支,你那清越的妙音除了春風(fēng)又有誰識得其中真意呢?!

一個禪者便如同高巖鳥,不計名利,不悅俗漢,唯求與春風(fēng)為伍,留清音自樂,出家也罷,在俗也罷(詩人曾因?qū)懼S刺朝廷貶罪蘇軾的詩而得罪權(quán)貴被勒令還俗)。

清僧大成的詠鳥詩《伯勞西去》則表現(xiàn)的是另一番禪意,上詩中的百舌為伯勞的一種:“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笔朗沦艂簦f事隨緣,才是快意的人生。

卜居智果答方外

青燈殘篆夜寥寥,門外秋風(fēng)振葦蕭。

慚愧高人能見憶,為予西望立溪橋。

【賞析】

這是一首如同偉岸雕塑般的抒情詩。

智果寺位于西湖孤山,寺中有參寥泉,泉水甘冷宜茶,是一處清靜優(yōu)美的修行之所。本詩描寫定居智果寺時道潛樂寺喜禪的心境。然而,詩中不見一字直接描寫,而是借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首二句寫景,表現(xiàn)了秋寺的空寂、冷清與幽靜、蕭瑟,而這正是一個衲子最鐘愛的所在。這是一處多么可愛的家園哪!怪不得詩人由衷回憶起這樣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一位方外高士只身站在溪橋上,朝西而立著,他在迎候詩僧的到來。這幅揮之不去的畫面,一生中反反復(fù)復(fù)地出現(xiàn)在詩人的腦海中,那高人西望立溪橋的鏡頭,深深地打動了詩人的心,自從那時起,他就深深地?fù)磹燮疬@一方樂土。因為詩人也是一位心出塵外的千里同風(fēng)者。

口占絕句

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fēng)上下狂。

【賞析】

據(jù)《侯鯖錄》載:“東坡在徐州,參寥自錢塘訪之。坡度上令一妓戲求詩,口占云云,自是名聞海風(fēng)?!币粋€風(fēng)流倜儻卻時遇貶抑的才子,一個風(fēng)流靈透且凈心永在的詩僧,弄出這一段詩壇佳話,是詩壇的風(fēng)流,也是禪林的風(fēng)流。才情飽溢的道潛即興吟誦的這首艷情絕句,拉開了禪風(fēng)詩壇上嶄新的一幕。自此,很多禪詩愛用艷情詩來表達(dá)禪意,從傳統(tǒng)的山水清雅詩、恬靜田園詩中另辟蹊徑,進(jìn)透出一股靈秀溫馨的活鮮生機。

全詩首二句寄語歌妓,尾二句表白自己。首二句以神女與襄王夢中神會的典故,委婉含蓄地將風(fēng)流才子蘇軾與芳齡歌女的世間風(fēng)流表現(xiàn)得詩意盎然,令人不由憶起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辭行楚襄王時的詞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痹娙送ㄟ^這段世人熟知的典故,肯定了世間的風(fēng)流與人生快意,不過這是世間才子佳人的生活,于禪者則不然。后二句寫自己清靜修行的禪心已化作沾泥柳絮,不會像楊花一般隨春風(fēng)上下癲狂,而是收住心猿,看住自性,不再起心動念了。

下面我們略略瀏覽一下禪詩中的風(fēng)流:

宋報恩演《佳人睡起》為:“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釵插便休。大抵還她肌骨好,不涂紅粉也風(fēng)流。”這首詩描寫懶睡佳人的風(fēng)流在于她的“肌骨好”,處子的肌膚風(fēng)骨還保持著清純,心境尚未沾染,這也正是禪心的體現(xiàn)。

宋代肯堂元禪師《美如西子》為:“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下玉樓。終日與君花下醉,更嫌何處不風(fēng)流。”將悟禪后的風(fēng)流別致表現(xiàn)得淋漓酣暢!

宋代法泰《高樓美女》為:“高樓美女一雙雙,各向瓊窗坐玉床。繡

出鴛鴦呈似了,金針深插錦香囊?!边@首悟道偈儼然一幅繽紛疊彩的美女織繡圖,哪有半點清冷的禪意。然而正是這瓊窗玉床間的高樓美女,繡出何其神似的簡直就是像全了的鴛鴦,卻難圓好夢,只好將那一腔柔情深深地刺入香袋中。這空幻綿密的感覺,正好比禪者對悟境的孜孜不懈。

清僧安生的一首《挽旃那》,似寫女施主的笑貌音容,實寫其心底對佛的虔敬與深深的禪意:“玉容從此謝空華,小閣游絲護碧紗。宛轉(zhuǎn)曾遮松下扇,清幽誰供佛前花。蒲團初撒憐春月,貝葉空遺映晚霞。幾處香溫悲手澤,青鞋倚壁冷袈裟?!?/STRONG>

東園

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機。

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賞析】

道潛是一位寫景高手,也是一位與大自然對話的高手。詩中詠嘆的幽景東山,為五祖弘法的湖北黃岡的東山勝地。

曲渚方塘,仿佛熟稔的友朋,可隨時造訪,無須相約;終日手持藜杖,踟躕林間,可忘卻一切世間機心。幽寂清凈的自然令人陶戀不已。這是直抒胸臆的描寫,表現(xiàn)出家人淡泊寧靜的心聲。尾二句以動襯靜,那若隱若聞的機杼聲,傳自蓊郁青蒼的深山幽處,織出林間無限的生機。最妙是那“仿佛”二字,令人回味無窮,顯示出詩人高妙的筆力。

秋江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賞析】

此詩同《東園》詩同為題詠東山的組詩之一,廣為世人傳唱。惠洪《冷齋夜話》中載:道潛作詩,追法淵明,其語有逼真處,曰:“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庇衷唬骸案袅址路鹇剻C杼,知有人家住翠微?!睍r從東坡在黃州,士大夫以書抵坡曰:“聞日與詩僧相從,豈非‘隔林仿佛聞機杼’者乎?真東山勝游也!”坡以書示潛,誦前句曰:“此吾師七字詩號?!?/STRONG>

道潛是一位寫景表意的詩中高手。這首《秋江》將秋江由黃昏至初夜時的氛圍凝練為寧靜與寥廓,表現(xiàn)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禪者對大自然的詩意獨特的把捉。首句寫夕陽正紅之時,次句寫落暉已斂之景,三句現(xiàn)日落之后的暮色蒼遠(yuǎn),第四句為夜色籠罩秋江之圖。首二句以彩繪之筆,入畫于詩?!凹t葉”與“白沙”,渲染了秋色的濃重與生氣。“酒旗落”與“夕陽微”,勾描出凄清蒼涼而悠遠(yuǎn)的秋意。最精妙的第三句“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將天地之悠悠與蒼茫之靜謐賦予了無窮的詩意,一個“外”字,造境戛獨,意趣空遠(yuǎn)。那動中之靜,那歸中之意,余韻裊裊,令人回味。

江上秋夜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fēng)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賞析】

這又是一首難得的描畫江上秋夜清皎寧靜的意境的佳作。

詩歌細(xì)致地描寫了江上自初夜至夜半、由陰雨至雨霽月現(xiàn)的陰晴變化,喻示著深深的禪理。首聯(lián)寫秋雨瀟瀟,秋聲瑟瑟,雨沉暗江一片蒼茫,梧葉翻動一片蕭瑟。蒼勁的秋風(fēng)直吹到半夜才停歇下來,一個“斷”字將籠罩于首二句的陰沉、蕭瑟化為虛無,大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一直在樓頭感受著秋夜詩意的詩人欣喜地發(fā)現(xiàn):月亮在浮云淺淡處露出清皎的光輝。好一句“月在浮云淺處明”,含寓了多少人生哲理。那本自澄明晶瑩的禪心不是也要經(jīng)過秋風(fēng)秋雨的洗禮,經(jīng)過正念與妄念的爭斗才能如明月般脫穎而出么?

全詩層次分明,構(gòu)思精巧,字句錘煉,一句一轉(zhuǎn),卻意境渾成。

★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老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jìn)士。一生仕途坎坷,在朝內(nèi)派系斗爭中,因觀點保守,屢遭貶謫,極不得志。曾一心向佛,為臨濟宗黃龍派禪師祖心禪師的弟子。習(xí)詩初受惠于家學(xué),后與秦觀(1049—1100)、晁補之(1053—1110)、張耒(1054—1114)求學(xué)于蘇軾,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詩開江西一派,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妙。論者謂其詩“造句奇崛”(方東樹《昭昧詹言》)“清新奇峭”。有《山谷內(nèi)集》、《別集》、《外集》等行世。

牧童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吹笛風(fēng)斜隔壟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賞析】

相傳這是一代名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早慧的詩才與穎悟的能力。用語淺白,卻寓意不凡。

夕陽西下時分,牧童吹著短笛,在斜風(fēng)中歸去,何等安閑自適?;叵肫饋恚嗌僮访鹄?,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處心積慮地營私結(jié)黨,在名聞利養(yǎng)中沉淪掙扎,反而把最重要的本真給迷失了。怎么比得上牧童深味自然禪趣,于世無爭,恬淡自怡呢?唐代詩僧棲蟾有一首《牧童》,極妙地表達(dá)了禪者所欽羨的牧童境界:“牛得自由騎,春風(fēng)細(xì)雨飛。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彼稳四镣摹洞痃娙跷獭芬彩且环呤繄D:“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山谷老人一生堅心向佛。黃龍派名僧惟清贊曰:“平生所見士大夫人品,未有出此公之右者。”《居士集》載有他的一段參禪趣事:“魯直詣晦堂問道,晦堂曰:‘論語曰:二三子以吾隱乎,吾無隱乎爾。公居常如何理論?’魯直呈解。晦堂曰:‘不是,不是?!斨泵糟灰选R蝗?,侍晦堂山行,時木樨盛放,晦堂曰:‘聞木樨香否?’曰:‘聞?!尢迷唬骸釤o隱乎爾?!斨贬屓?,即拜之?!?/STRONG>

他一生寫有數(shù)十首禪詩,曾在詩中自謂“吃茶吃飯隨時過,看山看水實暢情”,《題落星寺》中的“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成為千古名對。一首《池口風(fēng)雨留三日》語句清新奇峭,寓理于物,予人古雅樸茂之感:“孤城三日風(fēng)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遠(yuǎn)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春鋤。翁從旁舍來收網(wǎng),我適臨淵不羨魚。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闭撜咧^之“別有風(fēng)味,一洗腥腴”。(方東樹《昭昧詹言》)其《次韻答斌老病起獨游東園》一詩,寫景清新,立意清遠(yuǎn):“萬事同一機,多慮乃禪病。排悶有新詩,忘蹄出鬼徑。蓮花生淤泥,可見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與晚色靜?!焙靡痪洹靶×⒔南恪?,真?zhèn)€是深得詩禪三昧。晚年與畫家黃斌老酬答之作《又答斌老病愈遣悶二首》亦為世人傳誦的名詩。之一為:“百疴從中來,悟罷本誰???西風(fēng)將小雨,涼入居士徑。苦竹繞蓮塘,自悅魚烏性。紅妝倚翠蓋,不點禪心靜?!敝疲骸帮L(fēng)生高竹涼,雨送新荷氣。魚游悟世網(wǎng),鳥語入禪味。一揮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來每厭客,今乃思客至?!睙o論是“西風(fēng)將小雨,涼入居士徑”,還是“魚游悟世網(wǎng),烏語入禪味”,都?xì)v歷再現(xiàn)了詩人對禪趣禪理的至高體悟。錢鐘書《談藝錄》評之為“以生見巧”。

★仲殊(生卒年不詳)

安州(今湖北安陸)人。北宋詩僧。進(jìn)士出身,后棄家為僧,居杭州吳山寶月寺。與蘇軾友善,因其喜食蜜,故名蜜殊。能文善詩,工于歌辭,往往操筆而就。亦工艷詞,風(fēng)格奇麗清婉。

潤洲

北固樓前一笛風(fēng),斷云飛出建康宮。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xì)雨中。

【賞析】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著名七絕。清人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三評道:“僧仲殊‘北固樓前一笛風(fēng)’一首,亦唐人佳境?!?/STRONG>

首句點題,在千古名勝北固樓前,耳邊是風(fēng)中捎來的悠悠笛聲,是何等令人愜意。更不用說,春日晴和,白云縷縷。只不過在這自古人文薈萃的江南,連白云都折射出歷史的馨香。一個“斷”字,不僅絕妙地擬態(tài),也折射出歷史的悠韻。往事已成悠悠煙云,只有春色永駐人間,靈性的自然才不管你什么朝代興亡,依然芳草萋萋,在早春二月就綻放出無限的生機,在如朦朧詩般的煙雨中顯得青潤可人,惹人愛憐。在這幅美妙的畫卷面前,其中飽含的禪意,讀者自可各有理會。

下面我們再錄一首仲殊的佳作,以飽覽其濃釅縱橫的才情?!对V衷情@寒食》:“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fēng)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詞中的禪意可與詩中的禪意相照相鑒。

歷代頌北固山詩中多有佳作。而北宋詩人曾公亮(999—1078)的《宿甘露僧舍》,其石破天驚之妙,可謂古來無二。詩云:“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北宋詩僧法平曾作《北固山》,也是詩意盎然:“不負(fù)南徐約,來看北固云。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雨意生蒼壁,潮聲起夕曛。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币粋€是“開窗放入大江來”,驚人的氣勢實在可嘉;一個是“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對仗工致,且深蘊時空的悠韻,均為難得佳作。

★重喜(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會稽人。熙寧(1068—1077)中有史載。少事捕魚,喜誦經(jīng)文,不識字,卻能書,善詩偈。

絕句

地爐無火一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

乞得苧麻縫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賞析】

這是一首意境清寂的描寫修行生活的好詩。

首二句描寫歲末的寒冷與寺宇的清冷。爐中無火,喻詩人身心無“火”旺熾,身心清靜如洗。一囊空,更加深明示身心無望無欲。落地成裘的雪花飄揚于歲末之際,亦是詩人冰心如雪的寫照。臻達(dá)此一境界,哪還在乎芒鞋破衲,只覺得這清貧孤苦,正好守節(jié)持操,讓無欲的身心永浸于寂寥的禪意中。這寂寥的意趣,自有一番卓異的風(fēng)骨,此正是詩中的禪意所在,也是詩人的詩興所在。

★曇秀(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與蘇軾、晁補之為友。

山光寺

扁舟乘興到山光,古寺臨流勝氣藏。

慚愧南風(fēng)知我意,吹將草木作天香。

【賞析】

這是一首意氣風(fēng)發(fā)的山水禪意詩。

詩作借盛贊揚州山光寺的風(fēng)光表達(dá)自己的禪悅之境。《東坡題跋》云:“予在廣陵,與晁補之、曇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腿?,予醉臥舟中,曇秀作詩?!?/STRONG>

首句的“乘興”將詩人的意興點題,點明一個出塵脫俗的衲子視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佛性空靈的化身,都是愉悅的生命。古寺臨流,顯得何等古樸雅致,氣象萬千,只有用“勝氣藏”三字方可包容。不僅扁舟、古寺、清流飽藏勝氣,就連南風(fēng)也通曉禪意,吹得江南春至,花木飄香,顯現(xiàn)出一派祥和之氣,交織出一帙物我同春的渾然一如的天香圖卷。

★靚禪師(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住汝州(今河南臨汝縣)香山,坐化而終。

絕句

春天一夜雨滂沱,添得溪流意氣多。

剛把山僧推倒卻,不知到海后如何。

【賞析】

惠洪《冷齋夜話》載:“靚禪師,有道老宿也,主筠(今江西高安)之三峰。嘗赴供民家,渡溪漲,靚重為溪流所陷,童子掖至岸,坐沙石間,垂頭如雨中鶴,忽指溪作詩云云?!笨梢姳驹姙榧磁d詠得的妙構(gòu)。

這是一首寫景詠物以寓禪興的佳作,氣勢豪放,放意深遠(yuǎn),將禪者如海洋般恣肆的氣度詩意地進(jìn)行了勾勒。一夜豪雨,溪流一改往日之涓細(xì),怒滔滾滾,摧堤沖岸,何其勢不可擋??墒沁@一切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象,一時飛揚跋扈也改變不了冥然中的命運,一切喧囂風(fēng)塵終將歸于平靜,等溪流入海后終將被海的博大與深邃所吸納。詩詮至此,其禪意自明。

明代詩僧契遜亦做有一首《山雨》,表現(xiàn)的禪意亦呼之欲出:“一夜山中雨,林端風(fēng)怒號。不知溪水長,只覺釣船高。”好一個放任山水而自得的僧家。

★守詮(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一作惠詮,杭州梵天寺僧。蘇軾極愛其詩,有唱和詩《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凈。

題梵天寺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屨。

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賞析】

“幽深清遠(yuǎn),自有林下一種風(fēng)流?!边@是南宋詩人周紫芝對守詮詩作的中肯評述。(見《竹坡詩話》)自此,“幽深清遠(yuǎn),自有林下一種風(fēng)流”,廣為世人論禪談詩時所引用。蘇軾喜愛小詩的清婉幽寂,追和守詮詩道:“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綱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惟應(yīng)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詩名“題梵天寺”,實寫山僧夜歸。首聯(lián)點明時令,烘托出晚秋凄寒蕭殺的氣氛,獨有那古木掩映的林下寺,有一種提唱不盡的風(fēng)流。眼前是松扉常啟,抬頭是明月如鉤,明月正自在地穿行于云中,夜晚顯得如此幽美僻靜。唯有犬吠聲伴隨著衲子的靜修,而且也隨著夜色消失在青蘿深處。蟬鳴與犬吠,以動襯靜,著力渲染山中的空寂,烘托出一種永恒的靜寂。而那幽深清遠(yuǎn)處,自有禪心的靈現(xiàn),是忘卻塵俗的覺者最為鐘愛之所在。

★清順(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怡然,杭州西湖北山僧,“清約介靜,不妄與人交”。(《避暑錄話》)王安石頗愛其詩,東坡晚年也與之唱和。

題西湖僧舍壁

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

春風(fēng)自有期,桃李亂深塢。

【賞析】

《竹坡詩話》中載:“東坡游西湖,于僧舍壁間見小詩,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而順之名出矣。余留錢塘七八年,有誦順詩者,往往不逮前篇,政以所見之未多耳。然使止于此,亦可傳也?!笨梢娺@是一首廣為傳誦的禪詩。

這首五言絕句,全詩不著一“幽”,而幽寂畢現(xiàn)。首句重在一個“暗”字,篁竹蔽日,郁郁蒼蒼,表現(xiàn)的是林中僧宇的幽寂;次句以動襯靜,使人備感寺院的清寂幽遠(yuǎn)?!奥淙缬辍毙蜗笊鷦拥貙⒘珠g的清幽表現(xiàn)得如繪如織,予人以動態(tài)的美感。而“春風(fēng)自有期”句對春風(fēng)進(jìn)行了擬人化的描繪,“桃李亂深塢”句以一個“亂”字將令人眼花繚亂的春色表現(xiàn)得疊彩紛呈,一個“深”字又將山塢的幽邃進(jìn)一步強化。全詩動靜結(jié)合,明暗互現(xiàn),真可謂字字見功力,句句有詩情,無怪乎其受世人傳唱了。

詩人還題有一首《北山垂云庵》,多有妙句佳趣:“久從林下游,頗識林下趣??v然綠陰繁,不礙春風(fēng)度。閑于石上眠,落葉不知數(shù)。一鳥忽飛來,啼破幽絕處?!薄耙圾B忽飛來,啼破幽絕處”句,可謂深諳詩家三昧。

★先覺(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又名惠天覺。詩為蘇軾、元章(即米芾)所愛重。時人謂其詩作“渾然天成,無一毫斧鑿痕,雍容閑適,最有唐人風(fēng)氣”。

題大慈塢祖塔院

谷口兩三家,平田一望賒。

春深多遇雨,夜靜獨鳴蛙。

云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

誰驚孤枕曉,濤白卷江沙。

【賞析】

詩論《北窗炙棵》載:“惠先覺最為東坡、元章所禮。為人樸野,布衣草履,繩梭櫚為帶。時夜半起,捶其法嗣門,索火甚急,知是得句也?!睘槲覀児蠢樟艘粋€勤于禪修又工于詩格的詩僧形象。

這首五言律詩,描繪了寺院暮春的幽深閑靜。全詩描摹了禪院自傍晚至翌日清曉的景色變化。暮春時日,站在谷口遠(yuǎn)眺,但見一馬平川,視野極好,有兩三家庭舍點綴于桑田之間,織就一卷鄉(xiāng)間迷蒙的小景。而春末多雨,細(xì)雨潤物而無聲,只有那蛙聲的鳴噪打破夜間的靜寂。在這靜靜的雨夜,云暗天黑,明月不現(xiàn),花開難曉,然而那林中傳出的清香依然傳遞著花的消息與生機。這一連串的景物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一個詩人對春色的著迷,感受著他內(nèi)心的寧靜?;ㄏ恪⑼茗Q催著詩人入眠,而到了清晨,席卷著岸邊白沙的漲潮的江濤又將詩人喚醒。

全詩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了一個留宿古寺暮春圖中的詩僧寧靜淡泊的意境和與自然契合相通的禪心。

★道英(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泉州人。嗣法覺照琦禪師。

絕句

南北東西住險峨,古巖寒桂冷依依。

無人到我經(jīng)行處,明月清風(fēng)擬付誰。

【賞析】

這首七絕,是甘守清虛、自在適意的禪子心靈的寫照。

首二句寫僧人云游四方,住在崇山峻嶺之中,與古巖為群,寒桂為伴,過著遠(yuǎn)離塵俗的清靜生活。此處“古巖”象征心地堅定,“寒桂”象征心靈純凈。如此孤高清寒的經(jīng)行處,自然是人跡罕至、無人問津的,那么清風(fēng)明月的圣潔、閑適自得的意趣又與誰分享呢?一個設(shè)問句,似含“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愴然,實則表現(xiàn)出自我意識的醒覺:明月清風(fēng)就是我,就是禪心,我就是明月清風(fēng),并與之已然化為一體。“明月清風(fēng)”,取自《南史·謝惠傳》。傳載謝惠平日“不妄交游,門無來賓,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fēng);對吾飲者,唯當(dāng)明月?!?/STRONG>

宋僧守安的《南臺靜坐》也可觀照一閱:“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STRONG>

★文政(生卒年不詳)

南岳衡山僧人。

題勝業(yè)寺

山鳥無凡音,山云無俗狀。

引得白頭僧,時時倚藜杖。

【賞析】

這是一首古樸蒼勁的五言絕句詩。

首二句描寫山間的鳥兒與山中的白云。山鳥款語,清幽絕響;白云蒼狗,變幻無際。引得白發(fā)皓首、鶴發(fā)童顏的老僧,時常依杖佇立,沉迷于山間的清虛奇勝之中。首二句的一個“無凡”一個“無俗”,著力烘托山寺的超凡脫俗,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遠(yuǎn)離塵俗、清虛無為的心境。而一句“時時倚藜杖”,將一個老僧陶然山水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寥寥二十字,點染出一幅老僧醉山圖,令人回味無窮。

★景純(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元豐初(1080年前后)為“山水甲天下”之桂林詩僧。

絕句(二首)

夜色中旬后,虛堂坐幾更。

臨溪猿不叫,當(dāng)檻月初生。

※※※

后夜客來稀,幽齋獨掩扉。

月中無事立,草際一螢飛。

【賞析】

惠洪《冷齋夜話》載:“景純居豫章乾明寺,終日閉門,不置侍者,一室淡然。聞鄰寺齋鐘,即造焉,坐同眾食堂前,飯罷徑去。諸剎皆敬愛之?;蜿幱?,則諸剎為送食,住二十年如一日?!笨梢娋凹兪且晃痪诙U修、矢志不渝的高僧。

本詩即是詩人內(nèi)心生活的真實寫照。第一首小詩描寫詩僧坐禪時的清靜靈境。時過中旬之后,夜色深沉,在這深幽的夜色中,連溪邊的靈猿都將息了,只有一位老僧久久地靜坐觀心,直至那一輪下弦月冉冉地升起。一句“當(dāng)檻月初生”,將象征禪心的明月初升時的生機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也襯托出詩人的禪心如那初生的明月般光潔純凈、大放光華。

第二首詩描寫山寺夜半客去,僧人獨掩幽齋。在這清靜孤寂的月明之夜,詩人沐浴在清亮如水的月華中,心中沒有一絲掛礙,他久久地站著,出神地專注于草際飛起的一點螢光。那閃閃爍爍的幽光,與詩人心中的靈性之光水乳交融,烘托出一種清靜無染的超然自適的美妙禪境。好一個“月中無事立,草際一螢飛”,與山谷的“小立近幽香”同為意趣盎然的造情景語。

★元照(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湛然,號安忍子。浙江余杭人。1081年前后住靈芝寺,賜謚大智律師。

白云庵

道人倦逢迎,結(jié)庵在巖穴。

靜愛山頭云,空蒙如積雪。

隨風(fēng)亦卷舒,觸石更明滅。

卻憶古人詩,只可自怡悅。

【賞析】

這是一首格調(diào)清新、意趣高致的白描詩。

全詩著力描寫白云,自然而然地將齋庵的虛靈烘托而出。首句寫白云庵結(jié)庵的因緣與白云庵的所在。一句“道人倦逢迎”,將一個看破紅塵、清心寡欲的道者之心全然道破。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極力描摹白云的靜美、空蒙、舒卷與明滅,表現(xiàn)自然的神妙與造化,道出白云的靈性與變幻。尾聯(lián)直抒胸臆,借用梁代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嶺上有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一詩中的“只可自怡悅”句,表現(xiàn)詩人怡悅自得的心境。至此,則詩中著力描寫白云之美的用意已歷歷彰明。

表現(xiàn)云庵的詩句在禪詩中可謂俯首皆可拾。下面試舉數(shù)例,以一閱禪者的風(fēng)采:

宋僧顯萬的《庵中自題》是一首巧用擬人手法的妙詩,廣為時人傳誦:“萬松嶺上一間屋,老僧半間云半間。三更云去作行雨,回頭方羨老僧閑?!币痪洹袄仙腴g云半間”,將云視做至友,其擬人之筆可謂精絕;而一句“回頭方羨老僧閑”,則將僧人的安閑意趣擎舉而出。

志芝的白描之作《千峰頂上》為:“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云半間。晚夜云隨風(fēng)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贝笥挟惾ねぶ?。

南宋詩僧仲皎的《歸云亭》,則寫得清麗靈動:“一叢飛出岫,舒卷意何長。作雨遍天下,乘風(fēng)歸帝鄉(xiāng)。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緲來空碧,吟邊帶夕陽?!焙靡粋€“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天衣無縫地將佛禪之意納入自然景物之中,可謂難得的璣璧之作。

元僧原妙的《云庵》,則表現(xiàn)了一位山人愛云候云的自適心態(tài):“或淡或濃施雨去,半舒半卷逆風(fēng)來。為憐途路無棲泊,卻把柴扉永夜開?!逼洹盎虻驖狻迸c“半舒半卷”句,辭采斐然;而永夜等候,又深蘊禪理。至于明人周權(quán)《山中云》中的佳句“空山有白云,雅與高人約”,則將白云高雅的風(fēng)致畢現(xiàn)得一覽無余。

清詩人殷如梅之《宿中白云》詩,將一位隱逸高士的幽閑風(fēng)采作了詩意的點染:“布衾紙帳夜初寒,禪室幽閑夢亦安。不聽松風(fēng)床下響,那知身在白云端?!?/STRONG>

★奉忠(生卒年不詳)

四川僧人。《冷齋夜話》栽其生性豪爽,善飲,與時人章子厚友善。

夏云

如峰如火復(fù)如綿,飛過微陰落檻前。

大地生靈干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

【賞析】

這首描寫夏云的詩表現(xiàn)了一位佛子慈悲為懷、普濟天下的愛心。

首句一口氣以三個比喻精到地描摹了夏云的變幻多姿,字里行中顯出詩人內(nèi)心的焦慮滯重。夏云時如山峰般險峻,如猛火般沖蕩,或如絹如綿點火即燃。即使有時灑下一片微陰,也不見得有一絲雨意。大地上已是餓殍遍野,饑渴難當(dāng),你何時才真正普降甘霖,拯救天下蒼生呢?!

無獨有偶,抱有一顆濟世佛心的詩人白居易也作有一首《嶺上云》,表現(xiàn)了同樣救濟天下人的慈悲之心:“嶺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fēng)作雨無?!?/STRONG>

★有朋(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人。有《螺江集》傳世。

天開巖

棲霞山后峰,天開一巖秀。

中有坐禪人,形容竹柏瘦。

饑餐巖上松,渴飲巖下溜。

愛步巖室前,白云起孤岫。

【賞析】

這是一幅巖中坐禪人的白描圖。

首聯(lián)描寫天開巖的奇秀。頷聯(lián)描寫坐禪人的仙風(fēng)道骨,形容枯奇。頸聯(lián)描寫坐禪人安于禪定的生活。他不食人間煙火,猿猱為伍,橡栗充食。人不堪其苦,禪者則不改其樂。他端坐巖中,沒有任何私欲,抱持的是一顆竹柏般的凈心。正因為他超塵脫俗,才有喜歡在巖前獨步的閑適,才有陶戀于孤岫白云的高士情致,如同自由自在的神仙一般。

詩題為“山巖”,然全詩實寫坐禪僧,表現(xiàn)的是對僧人崇高的禮贊?!皩嵖旎睿瑹o羈絆,萬兩黃金終不換”,這一詩偈正是本詩中僧人心境的寫照。

元僧釋英的《徑山夜坐聞鐘》寫聞鐘的老僧,自有一種清凜的禪趣:“涼氣生毛骨,天高露滿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聲鐘。絕頂人不到,此心誰與同。憑闌發(fā)孤嘯,宿鳥起長松?!?/STRONG>

元明之際高僧清進(jìn)的《漫興》同為表現(xiàn)坐禪入境界之詩,卻一掃枯寂之意,而恣肆汪洋,一發(fā)而不可收,與《天開巖》的靜寂相比表現(xiàn)了狂禪之風(fēng)。詩云:“困來高枕臥昆侖,覺后凌風(fēng)到海門。信手挽回推日轂,轉(zhuǎn)身挨倒洗頭盆。山川也作紅塵化,富貴徒留青冢存。好在黃眉脫牙叟,且同花下醉芳樽?!?/STRONG>

★克勤(1063—1135)

宋臨濟宗禪師。彭州(今四川彭縣)人。出家受具足戒后,謁五祖山臨濟宗楊岐派法演禪師,得蒙印證并嗣其法。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yuǎn)齊名,世稱“演門二勤一遠(yuǎn)”。于成都昭覺寺傳法。賜號圓悟禪師。所著《碧巖錄》,自宋以來列為“禪門第一書”。

投機偈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扶醉歸。

少年一段風(fēng)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見道詩。

圓悟克勤為五祖法演侍者時,一次一位官員來訪,法演問他:“你讀過小艷詩嗎?其中的‘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識得聲’當(dāng)如何領(lǐng)會?”官人只是“諾諾”而已??饲谝嗖坏闷浣?。當(dāng)他走出方丈,忽見一只紅冠大公雞高啼著飛上高墻,于是心有領(lǐng)會,作了如上詩偈。

首二句描寫豪家子弟熱衷于歌舞醉酒,其實是以少年比喻參禪之人。金鴨浮香、錦繡幃帳、笙歌扶醉,比喻色界的紛繁與喧囂。而修禪者只有超越這一聲色界,去除妄念,方能證悟自性,回歸本心。不過這一段扶醉而歸的風(fēng)流韻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與少年一起“風(fēng)流”的佳人才能知曉,是不能說與他人的。 即所謂禪境只能自知,不能言說。

全詩滿布綺語,彩曲紛呈,卻深意蘊藉,不愧為錦繡之作。

★守珣(1064—1134)

宋臨濟宗楊岐派禪師。安吉(今屬浙江)人。佛鑒慧勤禪師法嗣,亦深得圓悟克勤禪師賞識,世稱佛燈禪師。

終日看天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

饒君便有遮天網(wǎng),透得牢關(guān)即便休。

【賞析】

這是一首開悟詩。守殉是借靈云的桃花悟道詩而開悟的。

《水滸傳》中的英雄們是“一路看天不低頭”,而這位禪門英雄卻是“終日看天不舉頭”,為何?首句中的“天”即天道,即佛性,因為佛性是無所不在,無時不睹的,故衲子修禪時不用舉頭即可見道。當(dāng)桃花爛漫,佛性大全顯現(xiàn)時抬頭便可明心見道。禪宗有三關(guān):初關(guān)、重關(guān)與牢關(guān),即修道、悟道、無所謂修與悟的徹悟三種境界。一旦證悟到大自在的境界,任你再有遮天大網(wǎng),也是瞞人不得的。

見花而悟道,實在是禪宗里的一樁盛事。在燈史中,有不少衲子是見桃花悟道的。試看下面二偈:

“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云才一見,回首舞三臺?!边@是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傳人覺海因主開悟詩?!叭_”指唐代官吏們處理政事之府衙?!拔枞_”比喻治理國家大政的自在境界,是開悟的代名詞。

“二月春庭雨寂時,小桃紅綻兩三枝。紅白爭艷人盡見,因甚靈云獨不疑?!边@首《二月》為宋僧法云所詠,表達(dá)對見花悟道的稱許。

★居說(生卒年不詳)

宋代禪師。

有省偈

二十余年用意猜,幾番曾把此心灰。

而今潦倒逢知己,李白元來是秀才。

【賞析】

居說是一位苦參而悟的沙門。這首見道偈淺白易懂,意趣盎然,將悟禪的經(jīng)歷敘述得情趣躍然紙上。

二十余年他用心參禪,可是連初關(guān)都過不了,令他幾度心灰意冷。正當(dāng)他把一切都放下,徹底地失望時,卻巧逢知己,穎悟了那個路人皆知的大真理:大詩人李白原來也是一位秀才嘛!

宗門中有不少如此淺白有趣的禪詩。宋僧野軒遵詠臨濟三頓棒,公案有偈云:“睡眼三番打不開,忽然狂蹶吼如雷。君看馬帶紅纓紱,只是去年曾秀才?!睜钤瓉硪沧鬟^秀才,只不過如今他終于金榜題名罷了。

如璧禪師的侍僧如琳,一日打木魚而悟道。其悟道偈曰:“木魚元來無肚腸,聲聲喚我出鑊湯。佛法元來無多子,王婆頭上戴丁香?!?/STRONG>

宋人鄭清之(1176—1251)的《詠茄》寓理于趣,令人回味:“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原來總一般?!?/STRONG>

元人耶律楚材(1190—1244)的一首《夢中偶得》也深得禪詩妙趣:“昔年鉤隱索幽奇,只向縱橫枝上覓。而今拍手笑呵呵,九九元來八十一?!?/STRONG>

“李白元來是秀才”、“只是去年曾秀才”、“王婆頭上戴丁香”、“入口原來總一般”、“九九元來八十一”講的道理皆為:“處處逢頭路,頭頭是故鄉(xiāng)。本來現(xiàn)成事,何必更思量”。(宋僧本如《呈法智大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