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雷公藤膏藥的制作工藝

 Soyoung_lam 2013-04-19

[摘要]:目的

觀察雷公膏藥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之關節(jié)腫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照組30例患者,給雷公藤合劑口服。治療組30例患者,給雷公藤合劑口服,疼痛的關節(jié)貼雷公藤膏藥。觀察關節(jié)疼痛、腫脹、壓痛;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治療前后的比較。兩組均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對照組30例,臨床治愈6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治療組30例,臨床治愈10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結論 

雷公藤膏藥外貼,加口服雷公藤合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好。

[關鍵詞]: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雷公藤膏藥 

雷公藤合劑 中醫(yī)藥療法 中醫(yī)外治療法

雷公藤膏藥具有祛風散寒除濕,益氣和營養(yǎng)血,滋補肝腎虧損,活血化瘀消腫,祛痰通絡止痛之功。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之關節(jié)腫痛,效果滿意。現(xiàn)將其制作工藝與臨床應用介紹如下。

1

材料

儀器

打火灶1臺,液化氣罐1罐,鐵鍋2個,鍋鏟2把,鐵鍋蓋1個,塑料盆4個,鐵皮桶2個,柳樹棒一尺五寸。壓面機1臺,膏藥布,膏藥模具,桌子1張,玻璃1快。

處方

雷公藤50g、生川烏50g、生草烏50g、黃芪50g、獨活50g、寄生50g、秦艽50g、防風50g、細辛30g、白芍50g、杜仲50g、桃仁50g、紅花20g、當歸50g、烏梢蛇100g、冰片20g、樟腦30g、血竭20g。

2. 方法

2.1

藥物的處理

(1)雷公藤50g、生川烏50g、生草烏50g、黃芪50g、獨活50g、寄生50g、秦艽50g、防風50g、白芍50g、杜仲50g、桃仁50g、當歸50g、烏梢蛇100g、.用香油泡7—10天。

(2).紅花20g、細辛30g、用香油泡7—10天。

(3).血竭20g,樟腦30g,冰片20g。打粉,備用。

2.2制作工藝

2.2.1

--會炸的藥藥--

把香油倒入鍋內文火加熱,油溫達40℃~80℃左右時,把中藥(1)下入鍋內炸。油溫達200℃~220℃左右時,把中藥(2)下入鍋內炸。根據(jù)煎透的難易,先下根、莖、骨、肉、堅果之類,次下枝、梗種子類,后下花、葉、果皮、細小種子類。藥物各有不同的耐熱力。如同時下鍋炸取,結果使脆軟薄片、細小種籽,枯焦而變性;堅硬成份的未透,不能很好的發(fā)揮藥物應有的效能;影響膏藥的質量,降低療效。

--會炸的藥藥--時,需不斷翻攪,使藥物受熱均勻,能煎透,以達到更好的提取藥物的有效成份,當油溫達200℃~250℃左右時,藥色外部呈深褐色,內部焦黃色,未炭化時,即用漏勺將藥渣撈出,將藥繼續(xù)煎制約十分鐘,以促使香油和藥物產(chǎn)生的氧化物蒸發(fā)使藥油內的雜質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膏藥的質量。

2.2.2

煉油

煉油是熬制膏藥的關鍵,它是取藥油繼續(xù)煎制320℃左右。把煎好的藥油離火后,稍涼倒入細盆內令其沉淀,用紗布過濾,以保證膏藥質量的一個關鍵。

熬油適中決定膏藥的質量,如油熬不到火候則膏藥質軟,貼于皮膚時容易移動,而且粘力強,又不宜剝離。熬制的過老膏藥質硬粘著力小,貼于皮膚時容易脫落,所以過老或過嫩都會影響療效。

判斷煉油是否快要熬成,可根據(jù)以下三個標準進行:(1). 經(jīng)常觀察油煙,煉油時油煙開始為青色,隨溫度增高逐漸轉成黑濃煙,進而為白色濃煙,以觀察到白色濃煙為準。(2).觀察油花,一般情況下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附近,后向鍋中央集聚,油花在鍋中央時為準。(3).取少量藥油液于水中,待油滴散開又聚集成珠不散,色黑亮為準。如油滴散開膏色成灰色,說明油未然好,即太嫩,需再熬再試。油將熬成時再用武火煉油3~5分鐘。

因武火能加速油與丹的化學變化過程,縮短下丹的時間,此時油溫一般在300~360℃上下,要立即將鍋離火。煉油時要精心操作并要不停的攪動,以免油在高溫時發(fā)生燃燒,如果鍋內著火即可用鐵鍋蓋將火撲滅。

2.2.3

下丹成膏

將煉好的藥油離火稍涼,在不低于250℃時加入黃丹。下丹前要注意黃丹的質量。如太差,熬膏藥時很費時間,不宜熬成,熬成的膏藥呈灰白色而無光澤,可用水飛除去雜質。

水飛除去雜質的方法:是先將黃丹浸于水中用力攪動,使雜質漂浮水面,然后傾去,再把丹曬干炒至焦黑。如黃丹太粗或含有水分必須炒后過80~120目篩,然后可使用。

下丹時把鍋離火,將炒好的黃丹置于細篩內,均勻的撒在油中,同時用木棍順一個方向不停的攪動,使丹充分與藥油化合,以防丹浮油面或結粒沉于鍋底。

下丹時間:約需5~10分鐘

下丹的標準:春季:210g丹藥/每500g油;夏季:240g丹藥/每500g油;秋季:210g丹藥/每500g油;冬季:180g丹藥/每500g油

下丹后,丹與油在高溫下迅速發(fā)生化學變化,油丹沸騰而泡沫上升,同時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濃煙,此時要加速攪動或酌情噴灑少許冷水,使油沫自落,煙與熱盡可能飛散,以防燃燒,使膏藥變質。

當油煙由青色變成白色,并有膏藥的香味放出時,表示膏藥已成。此時要做老嫩實驗。熬成后,以少量冷水撒入膏藥中激之,并攪動3~5分鐘除去青煙。

檢查膏藥老嫩的方法:1. 取少量的膏油滴入冷水中,待稍冷取出用手扯之,如軟而粘手拉絲柔軟無力則太嫩,應再熬再試;2. 如扯之絲粗細不勻,或脆斷象豆腐渣似的表示已過火,需均加入煉油再熬再試;3. 如用手扯之成細絲并有韌性,扯之不粘手而有力,色黑潤有光澤表示已成。

2.2.4

去火毒

火毒是油和黃丹在反應過程中,部分生成具有毒性或強烈刺激作用的鉛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能溶于水,利用浸泡將其除去。

如直接應用,往往會對皮膚局部產(chǎn)生刺激,輕者會出觀紅斑、瘙癢,重者會發(fā)泡潰瘍。

步驟:把練成的藥膏稍冷卻后,慢慢的以細流倒入預先盛有大量冷水的缸中,同時用木棍攪拌,使膏藥在水中成帶狀,說明火毒已去,等膏藥冷卻凝結時,制成l~3斤的四塊,浸泡3~7天或更長時間,并每天更換新水數(shù)次。

2.2.5

攤貼

攤貼前:先將己去火毒的藥膏置于鍋內,微火加熱溶化,并使水汽去盡,當高溫降70℃~80℃時,將樹脂類及其它細粉藥加入攪勻,膏藥溫度在40℃左右時,再加香竄藥及珍貴細料攪勻成膏。

攤涂:左手持膏藥布,右手用小木棍挑起一定量的膏藥,置于膏藥布的中央進行攤涂,攤涂時左手持膏藥布,至順時針方向轉動而膏藥則是逆時針方向攤涂,這樣可以攤成圓形的膏藥。

還可以用壓面機將膏藥壓成薄片,用膏藥模具壓取所需要的大小,制成大小厚薄一致的膏藥。

2.2.6質量要求

所需中藥材要在正規(guī)醫(yī)藥公司進貨,符合藥典規(guī)定的要求;藥材要按規(guī)定的要求煎煮、濃縮、粉碎;攤膏前的溫度不能超過70度。膏藥要老嫩適中,不滲不流,不需要加熱可以用人體的溫度將膏藥直接貼于皮膚上。人工攤的膏藥要厚薄均勻,無飛邊缺口。制作完成的膏藥,密封3天后,方可以使用。

3.臨床應用

3.1 

診斷標準

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1)晨僵大于1小時,持續(xù)至少6周;(2)3個或3個以上關節(jié)腫脹存在6周以上;(3)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脹6周以上;(4)對稱性關節(jié)腫脹;(5)類風濕結節(jié);(6)類風濕因子陽性;(7)手X線照片具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jié)改跡,包括骨侵蝕及肯定的骨脫鈣。凡具備上列7個條件中4個條件以上者,便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3.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診斷有關節(jié)腫痛的患者。

排除標準:晚期畸形嚴重、殘疾、喪失勞動能力者;妊娠,過敏體質者;未按規(guī)定用藥或資料不全者。

3.3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湖北省江北監(jiān)獄醫(yī)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6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8例,女22例,病程在半年至30年之間,關節(jié)腫痛數(shù)2—6個。對照組30例,男6例,女24例,病程在半年至30年之間,關節(jié)腫痛數(shù)2—7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關節(jié)腫痛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雷公藤合劑〔1〕,其組方與制作如下:雷公藤50g、生川烏50g、生草烏50g、黃芪50g、獨活50g、寄生50g、秦艽50g、防風50g、細辛30g、白芍50g、杜仲50g、桃仁50g、紅花20g、當歸50g、烏梢蛇100g、冰糖1000g、白酒5斤組成。將上藥用5斤水浸泡30分鐘,用武火煎開后,再用文火煎,使藥煎至2.5斤或3斤時,過濾去渣,兌冰糖溶化,再兌白酒,待冷后灌裝即成。每次口服30ml,每日二次(即早晚各服1次)。

治療組:口服雷公藤合劑,同時,貼雷公藤膏藥。貼膏藥的方法:先清潔所貼部位皮膚,再用生姜將所貼部位皮膚擦紅,選擇適當型號的膏藥,揭去膏藥襯紙,貼在患部,用手捂2分鐘,不需要用火烤,膏藥在人體熱力的作用下,膏藥表面遇熱軟化,便緊緊地吸附在皮膚上。每貼可用8--10天,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再貼。

兩組均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3.5 觀察指標

療效性指標 ①觀察患者治療前后關節(jié)壓痛數(shù)、關節(jié)腫脹數(shù),并對以下癥狀體征進行量化評分〔2〕:關節(jié)休息痛(0分:無疼痛;3分:輕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中度疼痛,常影響睡眠;9分:重度疼痛,日夜持續(xù)且難以忍受)。關節(jié)壓痛,(0分:無壓痛;3分:在關節(jié)邊緣或觸及韌帶時重壓,患者稱有壓痛;6分:重壓或被動活動時有壓痛,且表情有痛苦;9分:重壓時患者稱有痛且退縮)。關節(jié)腫脹(0分:不腫;3分:輕度腫脹,附近骨突清楚可見;6分:腫脹與骨突相平;9分:腫脹高出骨突,影響功能活動)?;颊呖傮w評價、醫(yī)生總體評價(視覺模擬評分)。②實驗室檢測指標: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 C反應蛋白。

3.6.治療結果

3.6.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臨床治愈:癥狀全部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主要理化指標正常。顯效:癥狀全部消失或主要癥狀消除,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理化指標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或明顯進步,生活不能自理轉為能夠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勞動能力轉為勞動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復,一個主要理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與治療前相比,各方面無明顯進步。

3.6.2

治療結果對照組30例,臨床治愈6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治療組30例,臨床治愈10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4. 討論

熬膏藥一定要用芝麻油,芝麻油具有生肌、長肉、止痛、消癰腫、補皮裂的功效。下丹前,一定要做滴水成珠試驗,如不成珠則嫩了,要繼續(xù)熬;如珠下沉,老了,加10%的芝麻油繼續(xù)熬,直至合格。加入中藥(3)藥粉后,做老嫩試驗,要老嫩適中;老了,不粘皮膚,容易掉下來;嫩了,膏藥流,污染衣物,不易揭下。人工攤膏藥,是一個熟練的過程,攤的膏藥要厚薄均勻,無飛邊缺口;建議

使用壓面機做膏藥,壓面機做的膏藥厚薄一致,大小一致。

貼膏藥時,先清潔所貼部位皮膚,再用生姜將所貼部位皮膚擦紅,根據(jù)病變部位大小選擇適當型號的膏藥,揭去膏藥襯紙,貼在患部或相應的穴位上,用手捂2分鐘,不需要用火烤,膏藥在人體熱力的作用下,膏藥表面遇熱軟化,便緊緊地吸附在皮膚上。每貼可用8--10天,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再貼。如此可以反復揭貼數(shù)次,膏藥不流不走,不污染衣物,方便清潔。3貼為1療程,一般治療2--3個療程。[3]

貼膏藥時要注意:①.膏藥所貼部位應無毛發(fā),有毛發(fā)者須將毛發(fā)剃去才能貼。②.孕婦禁用。③.皮膚潰爛的地方禁貼。④.需要長期使用膏藥的,每3天揭下膏藥,休息1夜,給局部皮膚一次透氣透濕和休息時間,避免膏藥連續(xù)對皮膚發(fā)生刺激。⑤.貼上膏藥后如癥狀加重,可根據(jù)病證和方藥進行分析,如不對癥不可再貼。⑥.貼上膏藥后如出現(xiàn)藥疹,輕癥揭去膏藥后可自行消失,重癥可擦抗過敏的藥膏,待藥疹消失后再貼。⑦.使用膏藥時可配合其它療法協(xié)同治療,以提高療效。慢性病膏藥可以起主導作用,急性病膏藥可以起輔助治療作用。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以慢性關節(jié)病變?yōu)橹鞯淖陨砻庖呒膊。煞磸瓦w延多年,最終導致關節(jié)畸變及功能喪失,而且常伴有關節(jié)以外的其它臟器病變〔3〕。屬中醫(yī)的痹癥、歷節(jié)范疇,中醫(yī)認為痹癥是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氣血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邪乘虛侵襲,阻滯于經(jīng)絡骨節(jié),造成經(jīng)脈氣血不通不榮,出現(xiàn)以肢體關節(jié)肌肉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等,甚則關節(jié)變形或累及臟腑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人體的氣、血、精、津液等物質不足及人體調節(jié)功能低下,是引起痹病的先決條件,是痹病產(chǎn)生的內在因素。風、寒、濕、熱之邪氣是致病的重要條件。當人體正氣不足,風寒濕或風濕熱等邪侵入肌膚經(jīng)絡,使經(jīng)脈閉阻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痹病。痹病日久,反復發(fā)作不已,津液凝滯,聚而成痰,絡脈淤阻,以致痰淤交阻于骨節(jié)之間,導致骨節(jié)畸形腫痛,屈伸不利?!饵S帝內經(jīng)》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

臨床上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分為風寒濕痹、熱痹及頑痹三類。治療原則:一是辨病邪的偏勝,二是重視扶正,標本兼顧。偏于寒者,以溫經(jīng)散寒為主,佐以祛風化濕。偏于濕者,除濕為主,兼用祛風散寒。熱痹以清熱為主,實熱宜清泄絡熱,虛熱應養(yǎng)陰清熱,并佐以疏風化濕之品;若風寒濕痹日久,應重視益氣固衛(wèi),和營養(yǎng)血,培補肝腎;頑痹者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絡。臨床所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往往風寒濕三氣雜至,故在治療祛風、散寒、除濕、益氣固衛(wèi),和營養(yǎng)血,培補肝腎,活血化瘀,祛痰通絡合用于一爐, 以提高臨床療效。

雷公藤合劑方中雷公藤、川烏、草烏大辛大熱,為驅除寒邪要藥,有祛風濕、定劇痛的作用;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烏梢蛇搜風通絡蠲痹,使邪外出;黃芪益氣固表,以防大汗表虛;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當歸、芍藥活營養(yǎng)血,行氣止痛,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杜仲、寄生培補肝腎;冰糖甘平緩和雷公藤、川烏、草烏的劇毒之性;白酒助諸藥宣痹通陽之功。全方共湊祛風散寒除濕,益氣固衛(wèi),和營養(yǎng)血,培補肝腎,活血化瘀,祛痰通絡之功,故用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每獲良效。

雷公藤合劑的制作,一定要按要求熬制,要熬4小時以上,病人口服后,如果口唇發(fā)麻,舌頭僵硬,是雷公藤中毒的表現(xiàn),一是要將雷公藤合劑重新熬1小時,二是要口服參鳥湯解毒。

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治療難。要取得好的療效,醫(yī)患結合共同防治十分重要,這是取得良好療效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否則一個好的治療方案,可能因為患者的不配合,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或短期收效后不能鞏固而前功盡棄。病人經(jīng)過3個月的治療,臨床癥狀消失,功能恢復,各項檢驗指標正常后,還要繼續(xù)口服雷公藤合劑3個月。以后,每年口服雷公藤合劑3個月,連續(xù)服3—6年,以鞏固療效。

關于選用雷公藤、川烏、草烏等有毒之品,一是要炮炙得法;二是要掌握好劑量。雷公藤作湯劑服用,選去皮為好,從小劑量開始,每日服用6克左右,逐漸用至每日10克,先煎半小時,再入其它藥同煎,服藥時兌約30ml的蜂蜜或冰糖可起減毒增效的作用,我臨床運用雷公藤20多年,未見毒副反應。川烏、草烏先煎30分鐘,再入其它藥同煎也未見毒副反應,現(xiàn)市場出售的多為制川烏、制草烏,與藥同煎亦可??傊愶L濕關節(jié)炎由風、寒、濕、熱諸邪雜至而致病,病久致淤至虛。關節(jié)疼痛可分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兩大類,在臨床上應根據(jù)病情需要用藥,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可多法并用,方可獲得滿意療效。在用中藥同時,不要排斥用西藥。當臨床有效或治愈時,一定要鞏固治療,延長疾病復發(fā)的時間,減少或避免關節(jié)畸形的出現(xiàn)〔4〕。

參考文獻:

〔1〕陳興華

蠲痹合劑Ⅱ號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180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19):2524

〔2〕劉健、李華、諶曦,健脾化濕通絡法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貧血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6,4(4),348-354.

〔3〕劉健,等,新風膠囊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療效及對肺功能、紅細胞CRI、CD59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7,29(6):9。

〔4〕陳興華,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辨證治療〔J〕,中醫(yī)雜志,2008,49(s):71-72

作者簡介:

陳興華 ,男,1958年12月2日生,湖北仙桃人,湖北中醫(yī)學院畢業(yè),主任醫(yī)師?,F(xiàn)任湖北省江北監(jiān)獄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湖北省江北司法鑒定所司法鑒定人。兼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會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yè)委員會防治風濕病聯(lián)盟常務委員,湖北省荊州市中醫(yī)藥學會理事,荊州市中醫(y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荊州市江陵縣中醫(y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家。出席國際中醫(yī)藥學術會議3次,發(fā)表中醫(yī)論文30多篇, 3項課題獲省級科技進步獎, 3項課題獲監(jiān)獄科技進步獎,1篇論文獲荊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