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 (道經(jīng)19-27)【純陽真人呂洞賓祖師釋義】

 smzhuo 2013-06-18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  興南子點校

絕圣棄智章 第十九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有本最后一句為 “絕學(xué)無憂”,句式與“少思寡欲”故。)

   此章申言何也?恐人易看,不留心窮究,故復(fù)按也。

   請其旨,要人到“上德不德”,情欲塵心,一毫不著,希圣希賢,念頭一毫不染,盡忠盡孝底意思,都不存毫厘之念,到無為地步,是此旨也。何為絕圣?忘神入太虛。何為棄智?忘忘于空。何為民利百倍?無為后諸氣化凈,聽其自然,謂之“民利百倍”。何為絕仁?冥中更冥。何為棄義?除意歸仁。何為民復(fù)孝慈?入無為,到了捉摸處不知己快,不知己樂,聽其生化,謂之“民復(fù)孝慈”。何為絕巧?不自作了然而生技葉,恐聰明反被聰明誤。何為棄利?不生貪求,恐求盈反溢也。無為盜賊,無有不聰明,不求盈,而無害生,謂之“盜賊無有”。

     何為此三者?虛空靈是也。何為以火文?不粉飾造作,自作聰明,而求盈。何為“不足,故令有所屬”?以中求中,為之不足;以中求中,不盈不溢,常常冥忘,不待去求,而自令有所歸。

     何為見素?不彩之文之。何為抱樸?不粉之飾之。何為少私?不貪之求之。何為寡欲?不盈之溢之??倸w純化無育底地步,合于無極之始,反歸于空,乃申明上章之意也。


絕學(xué)無憂章  第二十

  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求)食(于)母。

     此章自知玄玄,獨落根本,只知有也靈,不知有身,又何況人可得而知也。

     絕學(xué)無憂,絕無有之學(xué),抱中而已,豈有憂哉!唯之與阿,惟靈內(nèi)之根,守純陽之氣,寧無憂之神,與人隔障,可得易聞,欲知之人,而人不知神靈能去幾何?有無相通,呼吸相應(yīng),善惡不分,有靈必有神,有神必生靈。善者靈也,惡者神也,相去有何若哉!言其神靜生靈,靈徹通神。

     人之畏,畏性不生,畏命不靈,無虛也,無靜也,虛靜不極,豈不畏哉。我若虛也,虛之極;我若靜也,靜之極;我若極也,極之至。又何畏性命之畏哉!上“畏”字,我有警醒,終日惕惕,下“畏”字,是性命,是虛靜。

    “荒兮其末央哉”,荒非荒也,一物不著,一絲不掛,無天無地,日月暗明,唯混而已,謂之荒也。其末央,恍惚未生,不知有冥,不識有空,如此境界,有何是中央?是未央哉。

     眾人熙熙,若有所得而自快,盈其心,滿其志,止于此而已矣?!叭缦硖?,如登春臺”,因盈也,因滿也,不知盈滿而自害?!拔要毑促狻?,我到未央時,不敢茍且,愈堅其志,愈恒其心,只執(zhí)于中,連中也不知,是為泊。然其未兆,我到未央時,若嬰兒之未孩,知識不生,聞見不開,嬰不知為嬰也,“乘乘兮若無所歸”,嬰不知為嬰,此時候有何歸著?到處寂然之境,靜到寂寞之鄉(xiāng)。

   “眾人皆有余”,為“勝心”二字,自滿自貪,謂之有余。我獨若遺。到一境,滅一境;入一步,殺一步;得一趣,忘一趣;知一妙,去一妙;自已危微精一,謂之若遺。人到玄玄處,秋毫不貪,飛灰不染,方為若遺。

    我若遺,愚人之心也,寂然不動,輝輝兮,燦爛于中;冥冥兮,性升于空;沌沌兮,返之混始,歸之混沌。俗人昭昭,盈心滿志,自以洞然為昭昭也,我歸原始之初,神不知為神,氣不知為氣,虛不知為虛,入于混然。惟昏昏然不識,若未胎嬰一樣。

    我獨頑且鄙。此頑非頑也,五行自運,天地自交,陰陽自混,乾坤自一,謂之頑也;鄙非鄙也,精粹純一,謂之鄙也。我獨異于人,默默無為,著中不著,異于人而合于天也,混沌合于我,我還歸于混沌,謂之異于人,而混沌同也?;煦缰畠?nèi),惟知其中,母乃中也?;枘?,采先天精華,含養(yǎng)于內(nèi),謂之“求食于母”。


孔德之容章  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怳惟忽。(通行本作“唯恍唯惚)忽兮怳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通行本作“然哉”)

    請問此章大旨?此章虛中著實,空中生有,自知自覺,涵容養(yǎng)中,是謂“孔德之容”。

    心不虛不能容,心不空不能量,虛空方得應(yīng)物。道為何物?是先天生底炁,炁生道,從道凝為物,人何能使物凝中?初然下手,下手處在太虛立基,去心意,住基合怳合忽,謂之初進。此一講也。

    凡人修道,必先由此,后至悅忽(同恍惚),復(fù)為熔金,熔化養(yǎng)體,如坐大火中,周天云霧,如入冰山,方為“怳然昆侖鎮(zhèn)頂,不能力支”;方為“忽然,怳忽之中若有象”,見中不見,知如不知,方為真象。怳中生忽,忽內(nèi)返怳,內(nèi)若物存,覺如不覺,存如不存,方為真物。既忽中返怳,怳中生忽,如影一樣。

    為何有名?吾不改之,因存因有,著定于中,是其名也。名乃害也,其害不去,焉有眾甫?不存他,不有他,不著定于中,是去名也。去名亦是去害,害去氣熔,名去神化。“甫”字當(dāng)作“父”字看,亦當(dāng)“主”字,亦當(dāng)“神”字。目不觀,目神入矣;耳不聞,耳神收矣;鼻不息,鼻神凝矣;口不言,諸神聚矣,謂之眾甫。諸神聚,其舍有主;諸神化,其氣有父;諸神存,其名不去,是為眾甫。為眾甫,方得若窈若冥,到了窈冥時,才得神化、氣結(jié)、精凝,而成道如此。

曲則全章  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此章是教人純一不雜,自無驕貪者也。
太上之婆心,恐人自驕自貪,常存好勝之心,不自加功,而妄采取,有害清靜之道,教人常存不盈不滿之意,故以式示之。

    凡學(xué)道者,從曲而生,深究太陰之理,從月之三日,生陰。三日取陽光方明,故漸加采取,功到自然滿盈,曲則漸直。初三、初八、十;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故望曲則盈,如月也。枉者,要人純其精,一其華,精華純而生,用華不用精,固精采華。洼者,小土塘,水多則盈,要人防溢之害。弊者,弊其著采,弊其采守,去有為之弊,存意中意,太虛中運用生化之理。少者,一絲不著。多者,妄心極用。

    是去此數(shù)件,清之,一之,虛之,極之,是以圣人教人式如此,故舉言之,人無矜,故道生。前“不自”者,默其功而聽其自然,來往生化,未免強用他之功,氣聚自生,氣烘自化,氣融自結(jié),氣純自成,氣化自泰,泰復(fù)自旋自轉(zhuǎn),微意一點,落于中宮,氣后合混沌時,如太虛中一點金星,天水相映,總從“不自是,不自矜”中來,是以不爭。不爭者,因不自是自矜,方處不爭。到不爭時,豈有虛謬哉!

    深為后人而詳說之,因曲、枉、洼、弊、少、多,者(這)六字,總不過要人去有存無,去勝存樸,去貪存實,是以不爭而歸式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此章言其自然,不待作為。

    希言者,言貴于無,如飄風(fēng)亦然。倘天心不靜,飄風(fēng)即起,不能恒耳。如人之功,其鉛方起,意即外馳,豈能恒乎?驟雨如人之功,水方來朝,心即他向,火不能降,雖朝無益,如驟雨不終日耳。如此用功,孰謂是先天地?此乃后天之余。

   天地尚且不久,火來水散,水朝火滅,不能合一,天地豈能久乎?人妄采后天,乾坤毫無主機,人乃神也,神豈能返舍?無是理也。

   故從事于道,言靜極之功,去有而就無,故從之靜,從之無。

   道者同于道,同天地,不言太虛之體;德者同于德,同天地生化成物之機;失者同于失,同天地虛靈不昧,無言無動,而合天地之道。

   同于道者,同生化肅殺之權(quán),如人有動有靜,相生相克,與天地?zé)o絲毫差謬,樂自然之道,故得之。同于德者,同天地含弘廣大,無不覆載,其有容也。若此,樂其自然之道,故得之。同其失,同天地虛靈不昧,風(fēng)云雷雨,無意而生,無意而散,絲毫不著,如此容靜,包羅乾坤,聽其自然,合天地,樂我自然希言之道,故得之。如此合天,信之猶為不足,焉有不信之理乎?太上教人,不過體天惜己而修,忘德忘失,無容心于物也。
      

跂者不立章   第二十四

  跂(通本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此章從虛自運,不待勉強。

    何為跂者不立?跂者是斜身不正,謂之跂,故不立。為何譬跂?意邪,心著世欲,猿馬不收,何能得靜?何故得靜?正其心,澄其意,毫無染著,故能得靜。何為跨者不行?跨者,一腳而立,不能行也。譬此者何也?因人不漸進,知而不行,如獨腳而立,豈能久乎?是以警后學(xué)也。不靜,安能得起?不虛,詎能得知?人若聞道,不從漸修,焉能成乎?

     何為“自見者不明”?自有邪見,妄自為是,不規(guī)自然,豈通透內(nèi)學(xué)?若有通透,將何求之?似愚似癡,終日默默,不待勉強,自作聰明,不求明而自明也。

     何為“自是者不彰”?自立偏見,終日妄參,其大道不能彰現(xiàn),將何求彰?常存不滿之心,不生速進之心,終日自足,豈能彰乎?要不自足,虛虛靜靜,常若蠢然澄見底,不求彰功到自見,此彰非外彰彩之意,乃內(nèi)中運行生化之機,方合太上本旨。

     何為“自伐者無功”?外說如滿山蒼槐古柏,樵人日采,山之槐柏日采不覺,月采年采,漸漸待盡,山之秀氣,漸漸消散,久之為一枯山。如人終日目視耳聽,口言鼻臭,身勞神損,氣耗精枯,終日不覺,久之如枯山者同。又如人妄相授受,不歸清靜大道門頭,終日或守或放,耗水抑火,每日燒煎,其已不覺,久之亦如枯山同。

    何為“自矜者不長”?人少靜,微有覺意,便生自夸之心,矜心一存,道無漸進,今日如此,今年如此,終于此而已,因自矜自夸故也,焉有漸進之理?將何得漸進?有恐聞之,心存不足之意,堅之固之,精之一之,再加一篤字,不求長而自長也。如此自然與道合也。

    何為道合?要如余食贅行,人不知以后天余食之氣,精心切悟以為己害,起后天底精心切悟,去靜中參悟后天中先天。贅行,是不動貌,心貪身懶之意。既心貪身懶,為何譬道?言如人外不動而外勤于功,就如身懶心貪贅行一般。

    何為“物或惡之 ”?物乃靈物也,因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不從自然,不歸清潔,靈物豈能起乎?若或有惡者然。何為“故有道”?道乃自然之玄,有道底人,不見、不是、不伐、不矜,此為故有道。何為“故有道者”?不跂立不跨行,從清靜自然,不待勉強中而來者,無速進之心,無矜夸之意,入于冥忘,常在虛無之境而不處,見是伐夸有為之地也,故不處。



有物混成章   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本作“人亦大”“人居其一焉”)

  此章旨在何處?在一“大”字;修在何處?結(jié)穴在寂寥。

    混成物是何物?靈明隨氣而結(jié),空洞之中,混成有質(zhì),此質(zhì)虛象無形,結(jié)而成丹,謂之“有物混成”。何為先?何為后?積谷為后,采陰精為后,著意為后,一切有為為后;寂靜中生,虛靈中出,空洞中升,無杳中來,無有中見,虛實中成,為之先。皆謂之“先天地而生”。

    何為先天地?混元中未有天地,而天地性存;未有陰陽,而陰包陽,陽包陰,陰中生陽,陽中生陰,謂之先陰先陽,取而用之,謂之先天地。既有先天地,要寂寥何用?不寂,陰中陽不生;不寥,陽中陰不出。寂寥之中,天地生而合一,陰陽聚而泰交。

    何為獨立不改?天地不可改,天地為獨立,至道為獨立。天地不外于道,而況萬物乎?謂之不改。何為“周行而不殆”?天旋地轉(zhuǎn),周流生化,豈有崩墜乎?天地原以一氣化成,天中之天,地中之地,天中之地,地中之天,一氣混融,出于自然。道乃天地,亦是流行而不殆,天地可殆,而道不能殆也。

     何為 “可以為天下母”?母者,以氣成道,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而萬物亦本于道,是以為母,可以為天下之母,言其無事不本于道也。何為“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太上亦不知何為道,言其純粹精一,至玄至妙,不知為何名,想像自推之曰:“字之曰道”。何為“強名之曰大”?無往不包,無處不利,通流陰陽,強之曰大。何為“大曰逝”?逝者,無處不周,謂之曰逝?!笆旁贿h(yuǎn)”,遠(yuǎn)者,天上地下,流道流行,謂之曰遠(yuǎn)?!斑h(yuǎn)曰反”,反者,天地萬物,無不本于道而生,無不歸于道而化,謂之曰反。生無不本于道,化無不歸于道,故曰道大。

    何為“天大、地大、王大”?天故大也,天本于道;地故大也,地本于天;王故大也,王本于地。天、地、王,皆本于道,道故大也,殊不知道亦本于自然。天所以覆萬物,故曰大;地所以載萬物,故曰大;王所以統(tǒng)萬物,故曰大;道所以包羅天地萬物,故曰大。何為域中?域中者,天地萬物之王宰,道凝于尺,而為天之域中;道凝于地,而為地之域中;道凝于萬物,而為萬物之域中;人能體道,道凝于人,而為人之域中。何為四大?天地王道,謂之四大;精氣神靈,謂之四大。四大皆空,而道處于中,謂之“王處一焉”。

    何為人法、天法、地法?道出于自然,人能自然,如地之靜,故常存,謂之“人法地”;地得天之雨露下降,生化之機,地固結(jié)而常存,謂之“地法天”;天稟清虛之氣,凝虛于上,不動無為,而合道,謂之“天法道”;道本于虛無,常含湛寂之體,聽無為之生化,謂之“道法自然”;自然之中,有物混成,感先天地而生,凝寂寥而化,隨自然之機,而合混成之道,謂之“自然”。



      重為輕根章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此章教人溫和弱體,靜動相宜,漸進底意思。

    重為輕根,是從少而多,從靜而動,雖性命為重,世事為輕,先去世事之輕為根,從靜而為本,根本既固,方能重性命,如人負(fù)物,先力寡不能勝,從輕而漸重,方才能勝。人不去世事,安能全性命之重乎?

    靜為躁君,君者,心也,心屬火,安得不躁煉乎?靜以制之,一靜,心純一,虛火降,是以君子重性命,而虛靜絳君,絳國之君(絳國指心,絳君指神),常常若惕,如負(fù)自重,終日堅心清靜,行若負(fù)重者然。人能惕惕不忘,清靜真一,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而終日不離虛靜之機,奈何人君主天下者。以身輕天下,是重末留本,妄想邪見,其國易于傾頹。身者,國也;臣者,氣也。離于靜則失臣,躁于心則失君,一講也。重為輕根,何也?重者,丹也;輕者,氣也。氣為丹之根。重者,性也;輕者,命也。性為命之本。筑末必先務(wù)本,謂之“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何也?靜者,清而澄;躁者,妄而生。以澄止妄,以靜治躁。清者妄息,常澄其心,靜其意,清其神,如此心則灰去。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何也?是以修真之士,終日乾乾若惕,如有重任者,一時不能拂去,若輜重者然,終曰不離靜澄,而煉中雖超然燕處之暢,亦以無為治之?!澳魏稳f乘之主”,何也?奈有血肉而為之主君不能化,奈何有累于我哉!去心輕身,從無為治國,清靜治君,是謂“奈何”。

     “輕則失臣”,何也?君不能以清靜化,國不能以無為治,溫良恭儉之臣,見躁其君,亂其國,危邦安肯出仕?故常隱于海國(國字存疑),而不化行天下,是“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何也?君不能以無為治國,馳騁田獵,好作為世欲之事,如此昏亂,安得不躁?失其靜,而君亦以失之,不靜有為,為之失也,是謂“躁則失君”。

  善行無轍跡章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鍵(通行本作“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通行本后有“者”字)

  此章太上教人,隨機化育,不待勉強,而聽自然者也。是一團無中有底景況。

    何謂“善行無轍跡”?善乃人之本性,父母未生之初,就有善性,是一點落根源底時候,未有化育,就有此善,即先天也。行是發(fā)生歸鼎,先天一來,只可意取,豈有轍跡?若有轍跡,即是采取有為功夫。大道本于自然,謂之“善行無轍跡”。

    何謂“善言無瑕謫”?善若言,即有瑕生,即有詭詐。善不言,則瑕玷詭詐從何而起?方得還白,不言謂之“善言”,自然謂之“無瑕謫”。

    何謂“善計不用籌策”?淳化之民,何用刀兵?不計為“善計”,氣和了,先天即生,何用子午卯酉著意籌策?能善用計者,就用不著籌策。

    何謂“善閉無關(guān)鍵而不可開”?不閉為“善閉”,何用閉谷道、通三關(guān)、開昆侖?從夾脊兩關(guān)、臍下元海,何竅要閉?何竅要開?終日用心用意,去自搬弄,豈不惜哉!善閉者,出自自然,而關(guān)竅自然通透,自然光明,著于關(guān)鍵者,而關(guān)鍵沉于淵海;昏昏(入定狀)無著者,虛無之關(guān)鍵,周天為大竅,無有隔障,善閉而無關(guān)鍵,不可開而自開也。

    何謂“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不結(jié)為“善結(jié)”,著意采來,容心凝結(jié)者,不是養(yǎng)性命,是送性命;不是養(yǎng)長生藥,是自煉毒丹而害生也。終日耗后天之寶,耗竭氣散,懼寒懼暖,懼風(fēng)懼濕,面金唇玉(面黃唇白),皆不善結(jié)者。倘后有同志者,宜以此戒,聽其自然,神氣凝結(jié),不待用意,而自從規(guī)矩準(zhǔn)繩中而結(jié)。一結(jié)成丹,豈可解也?

    何謂“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圣人是善言、善行、善計、善閉、善結(jié)底人。人者身也,是以圣人愛身,常修身而不棄身也,恐人于塵囂枷鎖之累,故救身而抱道也。何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物者靈也,恐人于有為,常存救之心;以無為化之,故出自然,聽其生育,無向凡俗而不棄也。

     何謂“襲明”?天無容心生物,亦無容心化行,人體天無容心修身,亦無容心凝結(jié),聽物之生化,是為“襲明”。何為“善人,不善人之師”?無為之人,不假造作,是有為之規(guī)模,何謂“不善人,善人之資”?有為之人,用意造作,為無為之榜樣,圣人修自然之道,體天之無為,故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有智人,體杳冥而若大迷,是謂得道要妙,總不過無容心于道,而聽自然者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