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舌與臟腑經(jīng)絡(luò)之間的關(guān)系+舌診訣句+舌頭看病癥大全+觀舌識?。ㄉ嘣\圖解)+臨癥驗舌法1,2+羅大倫 舌診辨健康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9-08
舌與臟腑經(jīng)絡(luò)之間的關(guān)系 

顧利洲

  

舌與臟腑經(jīng)絡(luò)之間的關(guān)系

         舌與臟腑

  1.以五臟劃分

  舌根主腎、命門,大腸,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間屬肺,舌尖主心、心包絡(luò),舌邊左主肝,右主膽。

  2.以三焦劃分:

  舌尖屬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屬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屬下焦,下焦主肝腎。

  3.舌形色在五臟分居

  白苔肺經(jīng);絳苔心經(jīng);黃苔胃經(jīng);鮮紅膽經(jīng);黑苔脾經(jīng);紫色

  腎經(jīng),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屬肝經(jīng)。

  圖片

  舌與經(jīng)絡(luò)

  經(jīng)絡(luò),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絡(luò)臟腑肢節(jié),溝通表里上下內(nèi)外,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各部分功能活動的通路。它通過連及舌本,挾舌本,或在經(jīng)脈循行中雖未系舌本,但有關(guān)舌病者亦屬其經(jīng)脈所主等形式,與舌相聯(lián)系的主要經(jīng)絡(luò):

  一、足太陰牌經(jīng):

  足太陰脾經(jīng),起于足大趾內(nèi)側(cè)端隱白穴,沿內(nèi)側(cè)赤白肉際上行,過內(nèi)踝前緣,沿小腿內(nèi)側(cè)在內(nèi)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jīng)之前,上行沿大腿內(nèi)側(cè)入腹,屬脾,絡(luò)胃,上穿嗝,挾行咽喉,連于舌本,并散舌下。另一分支從胃腑別出,上穿隔,注入心中,與手少明心經(jīng)相交接。

  當外邪侵犯本經(jīng)后,可出現(xiàn)循經(jīng)病變,如舌根強硬,食后嘔吐,胃院疼痛、脹滿,時有暖氣,便后或排氣則覺舒適;亦可有全身癥狀,全身及四肢沉重?zé)o力;總以脾胃病癥狀為主。

  二、足少陰腎經(jīng):

  足少陰腎經(jīng),起于足小恥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內(nèi)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內(nèi)側(cè)后綠至胭內(nèi)側(cè),沿股內(nèi)側(cè)后緣上人脊內(nèi),貫穿脊柱,屬腎,絡(luò)膀胱。直支,從腎臟上行,穿肝,過隔,入肺,沿喉嚨上行挾于舌根部。另一分支從肺別出,絡(luò)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經(jīng)絡(luò)。

  外邪侵犯本經(jīng),可出現(xiàn)循經(jīng)和全身癥狀,以腎虛癥狀為主。

  三、足厥陰肝經(jīng):

  足厥陰肝經(jīng),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過內(nèi)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陰脾經(jīng)后,向后上行至膝關(guān)節(jié)內(nèi)側(cè),沿大腿內(nèi)側(cè)向前,入陰毛中,繞陰部,入小腹,上挾胃旁,屬肝,絡(luò)膽,上行過嗝,散布脅肋部,向上沿喉嚨后方。人鼻咽部,向上連接目系,上出前額部,于頭頂交匯督脈。另有目系支脈,從目系分出,下行至額里,環(huán)繞唇內(nèi)。另一肝系支脈,從肝分出,過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經(jīng),引起循經(jīng)和全身癥狀,多以瘀證,實證為主。

  四、任脈:

  任脈起于中極穴下方的會陰穴,向上行經(jīng)關(guān)元穴達咽喉,上結(jié)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絡(luò)于目。

  由上述可見,五臟皆系根于心,通過經(jīng)絡(luò),手足陰陽脈氣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統(tǒng)志》序中論述:蓋舌為五臟六腑之總使,如心之開竅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脈挾舌本,心脈系于舌根,脾絡(luò)系于舌旁,腎肝之絡(luò)脈,亦上系于舌本。夫心為神明之府,五臟之主;胃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臟賴心灌溉。是以臟府有病,必變見于舌上也,故舌辨臟府之虛實寒熱,猶氣口之辨表里陰陽?!?

  練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打坐時閉目冥心,舌尖輕舔上腭,調(diào)和氣息,舌端金津玉液頻生,當此津液滿口后分3次咽下,咽時要汩汩有聲,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五臟邪火不炎,氣血流暢,百脈凋勻,有益壽之功。

  2.赤龍攪海。用舌在口內(nèi)舔摩內(nèi)側(cè)齒齦,自左至右,由上至下為序,共9圈。然后再用舌舔摩外側(cè)齒齦9 圈,順序同上。此法久之可固齒,健脾胃,輕身祛病。

  3.鼓漱華池。口唇輕閉,舌在舌根的帶動下在口內(nèi)前后蠕動。當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聲,共36次。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這謂之玉液還丹。此法玉液灌溉五臟,潤澤肢體,久之身輕體健,步履輕捷,百病皆除。

  4.赤龍吐信。把口張大,舌尖向前盡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覺,在舌不能再伸長時,把舌縮回口中。這樣一伸一縮,面部和口舌隨之一緊一松,共做9 次。此法利五臟,久之可回春駐顏。

  5.張口結(jié)舌。張大口,伸長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頭咽下,心中默數(shù)81個數(shù)后收功。 久行此法有通氣、消食、駐顏去皺之效,對面部神經(jīng)疾患也有療效。

 ?。?)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于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劢{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莛霭呱啵荷嗌嫌星嘧仙鳇c或斑點,多為內(nèi)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zhì)呈現(xiàn)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zhì)絳紫色深而干燥為熱極,溫?zé)岵≌邽椴⌒皞魅霠I分、血分;舌質(zhì)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zhì)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倮夏郏骸袄稀奔粗干噘|(zhì)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zhì)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谂质荩骸芭帧敝干囿w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guān)。舌質(zhì)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zhì)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nèi)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zhì)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zhì)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nèi)熱。

 ?、勖⒋蹋荷嗳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于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芰鸭y: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于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于少數(shù)正常人。舌質(zhì)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zhì)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舌態(tài):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僬痤潱荷囿w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fēng)內(nèi)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于一側(cè),多為中風(fēng)偏癱或中風(fēng)先兆。

 ?、垧糗洠荷囿w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軓娪玻荷囿w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zhuǎn)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fēng)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xiàn)。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xiàn),而胃氣由心脾發(fā)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爆F(xiàn)代醫(y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nèi)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侔滋?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chǔ)上轉(zhuǎn)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fēng)寒;薄白而燥為風(fēng)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jié);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液谔Χ嘁娪诩膊”容^嚴重的階段。

 ?。?)厚?。河斜√?、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并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fā)之機。舌面上有不規(guī)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潤燥:反映體內(nèi)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干不濕,無苔干燥為體內(nèi)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nèi)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nèi)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zhì)致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nèi)盛。

  腐苔:苔質(zhì)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xiàn)。

  舌象圖譜說明

  1.正常舌

  舌象:舌質(zhì)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zhì)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zhì)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luò)、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zhì)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于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zhì)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zhì)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zhì)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luò),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zhì)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luò)。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zhì)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zhì)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nèi),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zhì)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xù)。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zhì)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zhì)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zhì)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jié)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zhì)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nèi)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zhì)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余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zhì)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nèi)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zhì)略細,多數(shù)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zhì)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zhì)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義:痰食內(nèi)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zhì)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zhuǎn)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jié)于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zhì)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jié),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zhì)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jié)于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zhì)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jié)于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zhì)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zhuǎn)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fēng)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zhì)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nèi)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zhì)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zhì)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luò)。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zhì)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jié)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zhì)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nèi)盛。

  3.舌診的注意事項

 ?。?)病人將舌自然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要呈扁平形,使舌體放松,不要卷縮,也不要過分用力,以免引起顏色的改變。

  望舌時盡量迅速敏捷地看清舌質(zhì)、舌體、舌苔、避免病人伸舌過久,必要時可稍休息后再重復(fù)觀察。

 ?。?)病人面對光線,使光線直射入口,光線要充足,否則舌質(zhì)及舌苔的顏色不易分辨。

 ?。?)注意飲食對舌診的影響:如食后因食物的摩擦使舌苔變??;飲后使舌苔變潤;食溫?zé)峄虼碳ば允澄锖?,舌質(zhì)變紅或絳。所以一般不宜在病人進飲食或漱口后立即進行舌診。

 ?。?)注意染苔:如飲用牛奶后苔呈白色;吃烏梅、楊梅、咖啡、陳皮梅、橄欖等可將舌苔染為黑色或褐色;吃蠶豆、橘子、柿子及黃連、核黃素等,使舌苔染成黃色。這些暫時的外物沾染,不可誤認為病理的舌苔。

  附:舌診現(xiàn)代研究簡介

  舌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組成舌苔的主要部分。舌的血管和神經(jīng)分布極其豐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能十分靈敏地反映機體的變化、消化系統(tǒng)和體液的變化。近年來運用現(xiàn)代知識和方法研究中醫(yī)舌診的日益增多,簡介如下:

 ?。?)正常舌象:

  淡紅色舌質(zhì):由于粘膜下層及肌層中血管及血運十分豐富,使舌肌呈紅色,透過一層白色明帶有角化的粘膜面,而形成正常的淡紅色舌質(zhì)。

  薄白苔:由舌的絲狀乳頭末端角化樹及其空隙中的脫落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滲出細胞等形成。

  (2)舌象的變化:

 ?、偕噘|(zhì)的變化與血液循環(huán)、體液狀況、及機體生理失調(diào)、

  組織細胞代謝障礙有密切關(guān)系;如全身機體代償機能失調(diào)或機能不足時,就可能出現(xiàn)氣虛的舌象;機體消耗過甚,影響到某些重要物質(zhì)缺乏時,就出現(xiàn)陰虛的舌象。

  淡白舌多與組織水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減少,血流緩慢等因素有關(guān),常見于貧血,或蛋白質(zhì)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見于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或內(nèi)分泌機能不全,如腎上腺皮質(zhì)機能不全等;紅絳舌與毛細管擴張,血液量增加,血液濃縮等因素有關(guān),多見于發(fā)熱,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脫水,維生素缺乏,外科手術(shù)后,水液平衡失調(diào)及昏迷等病人;青紫舌可能與靜脈瘀血,或缺氧而致還原血紅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密切關(guān)系,多見于肝臟病、心臟病及癌腫患者。

  舌體胖嫩,主要由于血漿蛋白減少,舌組織水腫,且可因水腫、舌體增大或肌張力降低、松弛而在舌邊出現(xiàn)齒痕;裂紋為舌乳頭融合及分離而造成的裂隙,可能與舌粘膜萎縮有關(guān);芒刺系由絲狀乳頭向蕈狀乳頭轉(zhuǎn)化,同時由于粘膜固有層中血管充血擴張,致蕈狀乳頭腫脹,充血而成。

  舌質(zhì)干燥,是由于唾液分泌減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脫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樣分泌減少,故舌面干燥,所以舌面干燥是臨床失水的最好指標,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現(xiàn)。

  ②舌苔的變化與絲狀乳頭增生,角化增劇,細菌的作用,口腔中存在水分多少,以及全身營養(yǎng)狀況,臟器疾病等有關(guān):白苔多為氧氣交換減少,或貧血,攜氧降低,導(dǎo)致組織缺氧,引起舌粘膜代謝障礙和代謝產(chǎn)物增多而形成;黃苔是由于感染等致炎因子和代謝產(chǎn)物的刺激,使絲狀乳頭增生,粘膜表層彌漫的角化不全和角化過度,加上角質(zhì)碎片和產(chǎn)黃色微生物的作用,以及舌的局部炎性滲出物等而形成,故多見于感染性疾病,傳染病,發(fā)熱及一些惡性腫瘤;黑苔的形成是因絲狀乳頭增生更劇,出現(xiàn)棕色角化細胞及黑色霉菌滋生,或腐敗細菌作用于舌粘膜上之壞死物質(zhì),或與含鐵微生物結(jié)合形成硫化鐵而致黑色,故認為慢性感染,毒素刺激,胃腸功能紊亂,霉菌感染,長期應(yīng)用抗生素和由于惡性疾病引起口腔健康情況惡化,是造成黑苔的原因,也可見于吸煙過量,口腔衛(wèi)生差者。

  舌苔變厚,變膩,多由于病后食欲減退或進軟食、流質(zhì)、舌的機械摩擦作用減少,或因發(fā)熱脫水、唾液分泌減少,清洗作用降低,影響舌的自潔作用降低,使絲狀乳頭延長,加上角質(zhì)碎片、滲出物等堆積所致。

  綜合目前有關(guān)研究資料,舌象變化與下列幾點有關(guān):

  ①與營養(yǎng)缺乏有關(guān):慢性胃病或慢性腹瀉的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在臨床上可見到黃色或灰色的舌苔。體內(nèi)消耗過多及代謝紊亂,也可見到舌苔的顯著變化,如各種發(fā)熱病人開始多薄白苔,中期多干黃苔,糖尿病人可見到干紅苔等。

 ?、谂c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血液的質(zhì)和量有關(guān):高度貧血者,舌質(zhì)淡白,舌乳頭萎縮,失水、酸中毒、血液濃縮、缺氧者,舌質(zhì)均呈鮮紅或紫色;血小板減少,舌上可出現(xiàn)紫斑;惡性貧血出現(xiàn)光滑舌。

 ?、叟c細菌病毒感染及機體抵抗力有關(guān):流行病初起多白膩苔,病勢較重或嚴重時出現(xiàn)紅絳舌;綠膿桿菌所致的敗血癥,以光剝舌較多,鏈球菌、葡萄球菌所致的敗血癥,則多見黃苔。說明舌象的變化不僅與細菌種類有關(guān),而且還可能與機體的抵抗力有及反應(yīng)性有關(guān)。一般綠膿桿菌所致的敗血癥,多在人體抵抗力極差的情況下發(fā)生,正氣不足,故舌見光剝,而鏈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的敗血癥,以實熱證居多,故多表現(xiàn)為黃苔。

 ?、芘c唾液有關(guān):高熱的病人如中毒性肺炎和急性腸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干燥,口腔內(nèi)失潤現(xiàn)象。這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樣分泌物減少所致。又如陰虛患者,常有交感神經(jīng)緊張性增高,副交感神經(jīng)緊張性降低,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代之以粘液性分泌,唾液的質(zhì)量發(fā)生改變而見舌面干燥。

 ?、菖c內(nèi)分泌有關(guān):內(nèi)分泌失調(diào)者,舌象有異常反應(yīng),如腎上腺機能不全者,舌面上可能有褐色隆起或陷下的色素斑

 ?。?)舌象變化的臨床意義:

 ?、偕嘞蟮淖兓軌蚍从臣膊〉妮p重和進退:如舌質(zhì)淡紅,舌苔白、薄、潤均為病情較輕;舌質(zhì)紅絳、青紫、舌苔黃厚,灰黑,或光滑無苔,均為病情較嚴重;淡白舌多屬于慢性疾病,病情變化慢,病程較長,如貧血,蛋白質(zhì)缺乏或腎上腺皮質(zhì)機能不全等;紅絳舌多見于發(fā)熱,脫水,水液平衡失調(diào)等,如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越大,傷熱越重,則舌質(zhì)變紅越快越明顯, 如并發(fā)敗血癥則舌質(zhì)多紅絳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為淡紅舌,薄白苔或薄黃苔,一旦轉(zhuǎn)為紅絳光剝,常表示肝功能惡化;急性闌尾炎多見膩苔,在治療過程中厚膩苔轉(zhuǎn)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轉(zhuǎn),但如疼痛減輕而膩苔不退,則表示病情未減,甚至可能增劇。

 ?、谏嘞蟮淖兓瘜δ承┘膊〉脑\斷有一定的意義:綠膿桿菌性敗血癥,多見舌光剝無苔,而鏈球菌、葡萄球菌性敗血癥,則多黃苔;重癥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的肺、肝、腎等實質(zhì)臟器疾病,常見舌質(zhì)紅絳,舌體瘦小,舌干而有裂紋等陰虛舌象,有的舌苔光剝舌邊尖有紅刺,后期則舌面光滑如鏡、重癥肝炎患者,舌質(zhì)多紅絳,干枯少津,病情惡化時更明顯,舌苔多厚膩或燥,色黃或黑,有時也可見光剝無苔;腫瘤患者晚期出現(xiàn)紅而光亮的舌象。

  

  

  白苔舌總論

  傷寒邪在皮毛。初則舌有白[/b]沫。次則白[/b]涎白[/b]滑。再次白[/b]屑白[/b]皰。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是寒邪入經(jīng)之微甚也。舌乃心之苗。心屬南方火。當赤色。今反見白色者。是火不能制金也。初則寒郁皮膚。毛竅不得疏通。熱氣不得外泄。故惡寒發(fā)熱。在太陽經(jīng)。則頭痛、身熱,項背強、腰脊疼、等癥。傳至陽明經(jīng)。則有白[/b]屑滿舌。雖癥有煩躁。如脈浮緊者。猶當汗之。在少陽經(jīng)者。則白[/b]苔白[/b]滑。用小柴胡湯和之。胃虛者。理中湯溫之。如白色少變黃者。大柴胡。大小承氣、分輕重下之。白[/b]舌亦有死癥。不可忽視也。

  微白[/b]滑苔舌

  寒邪初入太陽。頭疼、身熱、惡寒、舌色微白[/b]有津。香蘇散、羌活湯之類發(fā)散之。

  薄白[/b]滑苔舌

  此太陽里證舌也。二三日未曾汗。故邪入丹田漸深。急宜汗之?;蛱柵c少陽合病。有此舌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厚白[/b]滑苔舌

  病三四日。其邪只在太陽。故苔純白[/b]而厚。卻不干燥。其證頭疼發(fā)熱。脈浮而緊。解表自愈。

  干厚白[/b]苔舌

  病四五日。未經(jīng)發(fā)汗。邪熱漸深。少有微渴。過飲生冷。停積胸中。營熱胃冷。故令發(fā)熱煩躁。四肢逆冷。而苔白[/b]干厚。滿口白[/b]屑。宜四逆散加干姜。

  白[/b]苔黃心舌

  此太陽經(jīng)初傳陽明府病舌也。若微黃而潤。宜再汗。待苔燥里證具。則下之。若煩躁嘔吐。大柴胡湯加減。亦有下淡黃水沫。無稀糞者。大承氣湯下之。

  白[/b]苔黃邊舌

  舌中見白[/b]苔。外有微黃者。必作泄。宜用解毒湯。惡寒者五苓散。

  干白[/b]苔黑心舌

  此陽明府兼太陽舌,其苔邊白[/b]中心干黑者。因汗不徹。傳至陽明所致。必微汗出、不惡寒、脈沉者??上轮H缍瘴丛?。有此舌必死。

  白[/b]滑苔尖灰刺舌

  此陽明府兼少陽舌也。三四日自利脈長者生。弦數(shù)者死。如有宿食。用大承氣下之。十可全五。

  白[/b]苔滿黑刺干舌

  白[/b]苔中生滿干黑芒刺。乃少陽之里證也。其證不惡寒反惡熱者。大柴胡加芒硝急下之。然亦危證也。

  白[/b]滑苔黑心舌

  白[/b]苔中黑。為表那入里之候。大熱譫語。承氣等下之。倘食復(fù)而發(fā)熱、或利不止者。難治。

  半邊白[/b]滑舌

  白[/b]苔見于一邊。無論左右。皆屬半表半里。宜小柴胡湯。左加葛根。右加茯苓。有咳嗽引脅下痛、而見此舌苔者。小青龍湯。夏月多汗自利。人參白[/b]虎湯。

  臟結(jié)白[/b]滑舌

  或左或右。半邊白[/b]苔。半邊或黑或老黃者。寒邪結(jié)在臟也。黃連湯加附子。結(jié)在咽者。不能語言。宜生脈散合四逆湯??删仁幸欢?。

  白[/b]苔黑斑舌

  白[/b]苔中有黑小斑點亂生者。乃水來克火。如無惡候。以涼膈散承氣湯下之。十中可救一二。

  白[/b]苔燥裂舌

  傷寒胸中有寒。丹田有熱。所以舌上白[/b]苔。因過汗傷營。舌上無津。所以燥裂。內(nèi)無實熱。故不黃黑。宜小柴胡加芒硝微利之。

  白[/b]苔黑根舌

  舌苔白[/b]而根黑;火被水克之象。雖下亦難見功也。

  白[/b]尖黃根舌

  邪雖入里。而尖白[/b]未黃。不可用承氣。宜大柴胡湯加減。下后無他證。安臥神清??缮L仍儆凶冏C。多兇。

  白[/b]苔雙黃舌

  此陽明里證舌也。黃乃土之色。因邪熱上攻。致令舌有雙黃。如脈長惡熱。轉(zhuǎn)矢氣煩躁者。大柴胡調(diào)胃承氣下之。

  白[/b]苔雙黑舌

  白[/b]苔中見黑色兩條。乃太陽少陽之邪入于胃。因土氣衰絕。故手足厥冷。胸中結(jié)痛也。理中湯瀉心湯選用。如邪結(jié)在舌根。咽嗌而不能言者。死證也。

  白[/b]苔雙灰色舌

  此夾冷食舌也。七八日后見此舌而有津者??芍巍@碇兴哪孢x用。無津者不治。如干厚見里證。則下之。得湯次日灰色去者安。

  白[/b]尖中紅黑根舌

  舌尖白[/b]而根灰黑。少陽邪熱傳腑。熱極而傷冷飲也。如水停津液固結(jié)而渴者。五苓散。自汗而渴者。白[/b]虎湯。下利而渴者。解毒湯。如黑根多、白[/b]尖少、中不甚紅者。難治。

  白[/b]苔尖紅舌

  滿舌白[/b]滑而尖卻鮮紅者。乃熱邪內(nèi)盛。而復(fù)感客寒入少陽經(jīng)也。小柴胡湯加減。

  白[/b]苔中紅舌

  此太陽初傳經(jīng)之舌也。無汗者發(fā)汗。有汗者解肌。亦有少陽經(jīng)者。小柴胡湯加減。

  白[/b]苔變黃舌

  少陽證罷。初見陽明里證。故苔變黃色。兼矢氣者。大柴胡湯下之。

  白[/b]尖紅根舌

  舌尖苔白[/b]。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證寒熱、耳聾、口苦、脅痛、脈弦。小柴胡湯和解之。

  白[/b]苔尖灰根黃舌

  此太陽濕熱并于陽明也。如根黃色潤、目黃小便黃者。茵陳蒿湯加減。

  白[/b]苔尖根俱黑舌

  舌根尖俱黑而中白[/b]。乃金水太過。火土氣絕于內(nèi)。雖無兇證。亦必死也。

  熟白[/b]舌

  白[/b]苔老極。如煮熟相似者。心氣絕而肺色乘于上也,始因食瓜果冰水等物。陽氣不得發(fā)越所致。為必死候。用枳實、理中。間有生者。

  淡白[/b]透明舌

  年老胃弱。雖有風(fēng)寒。不能變熱?;蚨喾?。傷其胃氣。所以淡白[/b]透明。似苔非苔也。宜補中益氣加減治之。

  白[/b]苔如積粉舌

  此舌乃瘟疫初犯募原也。達原飲。見三陽表證。隨經(jīng)加柴胡、葛根、羌活。見里證。加大黃。

  傷寒舌鑒 黃苔舌總論

  黃苔舌總論

  黃苔者。里證也。傷寒初病無此舌。傳至少陽經(jīng)。亦無此舌。直至陽明府實。胃中火盛?;鸪送廖?。故有此苔。當分輕重瀉之。初則微黃。次則深黃有滑。甚則干黃焦黃也。其證有大熱、大渴、便秘、譫語、痞結(jié)、自利?;蛞蚴Ш拱l(fā)黃。或蓄血如狂。皆濕熱太盛。小便不利所致。若目白[/b]如金。身黃如橘。宜茵陳蒿湯,五苓散。梔子柏皮湯等。如蓄血在上焦。犀角地黃湯。中焦、桃仁承氣湯。下焦,代抵當湯。凡血證見血則愈。切不可與冷水。飲之必死。大抵舌黃證雖重。若脈長者。中土有氣也。下之則安。如脈弦下利、舌苔黃中有黑色者。皆危證也。

  純黃微干舌

  舌見黃苔。胃熱之極。土色見于舌端也。急宜調(diào)胃承氣下之。遲則恐黃老變黑。為惡候。

  微黃苔舌

  舌微黃而不甚燥者。表邪失汗而初傳里也。用大柴胡湯。若身目俱黃者。茵陳蒿湯。

  黃干舌

  舌見干黃。里熱已極。急下勿緩。下后脈靜身涼者生。反大熱而喘脈躁者死。

  黃苔黑滑舌

  舌黃而有黑滑者。陽明里證具也。雖不干燥。亦當下之。下后身涼脈靜者生。大熱脈躁者死。

  黃苔黑斑舌

  黃苔中亂生黑斑者。其證必大渴譫語。身無斑者。大承氣下之。如脈澀、譫語,循衣摸床、身黃斑黑者。俱不治。下出稀黑糞者死。

  黃苔中黑通尖舌

  黃苔從中至尖通黑者。乃火土燥而熱毒最深也。兩感傷寒必死。惡寒甚者亦死。如不惡寒??谠镅矢啥吕羲?。可用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十中可救四五??诟升X燥。形脫者。不治。

  老黃隔瓣舌

  舌黃干澀而有隔瓣者。乃邪熱入胃。毒結(jié)已深。煩躁而渴者。大承氣湯。發(fā)黃者。茵陳蒿湯。少腹痛者。有瘀血也。抵當湯。結(jié)胸。大陷胸湯。

  黃尖舌

  舌尖苔黃。熱邪初傳胃腑也。當用調(diào)胃承氣湯。如脈浮惡寒。表證未盡。大柴胡兩解之。

  黃苔灰根舌

  舌根灰色而尖黃。雖比黑根少輕。如再過一二日。亦黑也。難治。無煩躁直視。脈沉而有力者。大柴胡加減治之。

  黃尖紅根舌

  根紅而尖黃者。乃濕熱乘火位也。瘟熱初病。多有此舌。涼膈解毒等藥。消息治之。

  黃尖黑根舌

  舌黑根多而黃尖少者。雖無惡證惡脈。誠恐暴變一時。以胃氣竭絕故耳。

  黃苔黑刺舌

  舌苔老黃極而中有黑刺者。皆由失汗所致。邪毒內(nèi)陷已深。急用調(diào)胃承氣下之。十中可保一二。

  黃大脹滿舌

  舌黃而脹大者。乃陽明胃經(jīng)濕熱也。證必身黃、便秘、煩躁。茵陳蒿湯。如大便自利而發(fā)黃者。五苓散加茵陳、梔子、黃連等治之。

  黃尖白[/b]根舌

  舌根白[/b]尖黃。其色倒見。必是少陽經(jīng)傳陽明府病。若陽明證多者。大柴胡湯。少陽證多者。小柴胡湯。如譫語煩躁者。調(diào)胃承氣湯。

  黃根白[/b]尖舌

  舌尖白[/b]根黃。乃表邪少而里邪多也。天水散、涼膈散合用。如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fā)黃。茵陳蒿湯。

  黃根灰尖舌

  舌乃火位。今見根黃尖灰。是土來侮火也。不吐不利、心煩而渴者。乃胃中有郁熱也。調(diào)胃承氣加黃連。

  黃根白[/b]尖短縮舌

  舌見根黃尖白[/b]而短硬。不燥不滑。但不能伸出。證多譫妄煩亂。此痰挾宿食占據(jù)中宮也。大承氣加姜、半主之。

  紅邊中黑滑舌

  舌黑有津。證見譫語者。必表證時不曾服藥。不戒飲食。冷物結(jié)滯于胃也。虛人黃龍湯。或枳實理中加大黃。壯實者用備急丸熱下之。夏月中暍。多有此舌。以人參白[/b]虎湯主之。

  通尖黑干邊白[/b]舌

  兩感一二日間。便見中黑邊白[/b]厚苔者。雖用大羌活湯??譄o濟矣。

  黑邊暈內(nèi)微紅舌

  舌邊圍黑。中有紅暈者。乃邪熱入于心胞之候。故有此色。宜涼膈合大承氣下之。

  中燥舌

  舌苔中心黑厚而干。為熱盛津枯之候。急宜生脈散合黃連解毒湯以解之。

  中黑無苔干燥舌

  舌黑無苔而燥。津液受傷而虛火用事也。急宜生脈散合附子理中湯主之。

  傷寒舌鑒 黑苔舌總論

  黑苔舌總論

  傷寒五七日。舌見黑苔。最為危候。表證皆無此舌。如兩感一二日間見之。必死。若白[/b]苔上漸漸中心黑者。是傷寒邪熱傳里之候。紅舌上漸漸黑者。乃瘟疫傳變。壞證將至也。蓋舌色本赤。今見黑者。乃水來克火。水極似火?;疬^炭黑之理。然有純黑、有黑暈、有刺、有隔瓣、有瓣底紅、瓣底黑者。大抵尖黑猶輕。根黑最重。如全黑者。總使神丹。亦難救療也。

  純黑舌

  遍舌黑苔。是火極似水。臟氣已絕。脈必代結(jié)。一二日中必死。切勿用藥。

  黑苔瓣底紅舌

  黃苔久而變黑。實熱亢極之候。又未經(jīng)服藥。肆意飲食。而見脈伏、目閉、口開、獨語、譫妄。醫(yī)遇此證。必掘開舌苔。視瓣底紅者??捎么蟪袣庀轮?。

  黑苔瓣底黑舌

  凡見瓣底黑者。不可用藥。雖無惡候。脈亦暴絕。必死不治。

  滿黑刺底紅舌

  滿舌黑苔。干燥而生大刺。揉之觸手而響。掘開刺底紅色者。心神尚在。雖火過極。下之可生。有肥盛多濕熱人。感冒發(fā)熱。痞脹悶亂。一見此舌。急用大陷胸丸攻下。后與小陷胸湯調(diào)理。

  刺底黑舌

  刺底黑者。言刮去芒刺。底下肉色俱黑也。凡見此舌。不必辨其何經(jīng)何脈。雖無惡候。必死勿治。

  黑爛自嚙舌

  舌黑爛而頻欲嚙。必爛至根而死。雖無惡候怪脈。切勿用藥。

  中黑邊白[/b]滑苔舌

  舌見中黑邊白[/b]而滑。表里俱虛寒也。脈必微弱。證必畏寒。附子理中湯溫之。夏月過食生冷而見此舌。則宜大順冷香選用。

  黑中無苔枯瘦舌

  傷寒八九日。過汗。津枯血燥。舌無苔而黑瘦。大便五六日不行。腹不硬滿。神昏不得臥。或時呢喃嘆息者。炙甘草湯。

  黑干短舌

  舌至干黑而短。厥陰極熱已深?;蚴程钪须洹C浰?。急用大劑大承氣下之。可救十中一二。服后。糞黃熱退則生。糞黑熱不止者死。

  傷寒舌鑒 灰色舌總論[/b]

  灰色舌總論[/b]

  灰色舌、有陰陽之異。若直中陰經(jīng)。則即時舌便灰黑而無積苔。若熱傳三陰。必四五日表證罷而苔變灰色也。有在根在尖在中者。有渾舌俱灰黑者。大抵傳經(jīng)熱證。則有灰黑干苔。皆當攻下泄熱。若直中三陰之灰黑無苔者。即當溫經(jīng)散寒。又有蓄血證。其人如狂?;蝾孔d語。亦有不狂不語。不知人事。而面黑舌灰者。當分輕重以攻其血。切勿誤與冷水。引領(lǐng)敗血入心而致不救也。

  純灰舌

  舌灰色無苔者。直中三陰而夾冷食也。脈必沉細而遲。不渴不煩者。附子理中四逆湯救之。次日。舌變灰中有微黃色者生。如漸漸灰縮干黑者死。

  灰中舌

  灰色現(xiàn)于中央。而消渴、氣上沖心、饑不欲食、食即吐蛔者。此熱傳厥陰之候。烏梅丸主之。

  灰黑苔干紋裂舌

  土邪勝水。而舌見灰黑紋裂。涼膈調(diào)胃皆可下之。十中可救二三。下后??什恢篃岵煌苏摺2恢?。

  灰根黃尖中赤舌

  舌根灰色而中紅尖黃。乃腸胃燥熱之證。若大渴譫語。五六日不大便。轉(zhuǎn)矢氣者。下之。如溫病熱病。惡寒脈浮者。涼膈、雙解選用。

  灰色重暈舌

  此瘟病熱毒。傳遍三陰也。熱毒傳內(nèi)一次。舌即灰暈一層。毒盛故有重暈。最危之證。急宜涼膈、雙解解毒。承氣下之。一暈尚輕。二暈為重。三暈必死。亦有橫紋二三層者。與此重暈不殊。

  灰黑干刺舌

  灰黑舌中又有干刺。而見咽干、口燥、喘滿。乃邪熱結(jié)于少陰。當下之。然必待其轉(zhuǎn)矢氣者。方可下。若下之早。令人小便難。

  灰黑尖舌

  已經(jīng)汗解而見舌尖灰黑。有宿食未消?;蛴謧嬍?。邪熱復(fù)盛之故。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

  灰黑尖干刺舌

  舌尖灰黑有刺而干。是得病后猶加飲食之故。雖證見耳聾、脅痛、發(fā)熱、口苦。不得用小柴胡。必大柴胡或調(diào)胃承氣加消導(dǎo)藥。方可取效。

  灰中墨滑舌

  淡淡灰色中間。有滑苔四五點如墨汁。此熱邪傳里。而中有宿食未化也。大柴胡湯。

  灰黑多黃根少舌

  舌灰色而根黃。乃熱傳厥陰。而胃中復(fù)有停滯也。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fā)熱而利、汗出不止者死。正氣脫也。

  邊灰中紫舌

  舌邊灰黑而中淡紫。時時自嚙舌尖為爽。乃少陰厥氣逆上。非藥可治。

  傷寒舌鑒 紅色舌總論[/b]

  紅色舌總論[/b]

  夫紅舌者。伏熱內(nèi)蓄于心胃。自里而達于表也。仲景云。冬傷于寒。至春變?yōu)闇夭 V料淖優(yōu)闊岵?。故舌紅而赤。又有瘟疫疫癘。一方之內(nèi)。老幼之病皆同者。舌亦正赤而加積苔也。若更多食。則助熱內(nèi)蒸。故舌紅面赤。甚者面目俱赤而舌瘡也。然病有輕重。舌有微甚。且見于舌之根尖中下左右。瘡蝕脹爛。癟細長短。種種異形。皆瘟毒火熱蘊化之所為也。其所治亦不同。當解者內(nèi)解其毒。當砭者砭去其血。若論湯液。無過大小承氣、黃連解毒、三黃石膏等。此類而推可也。

  純紅舌

  舌見純紅色。乃瘟疫之邪熱初蓄于內(nèi)也。宜敗毒散加減?;蛏楦鸶鶞戎沃?

  紅中淡黑舌

  舌紅中見淡黑色而有滑者。乃太陽瘟疫也。如惡寒。有表證。雙解散合解毒湯微微汗之。汗罷急下。如結(jié)胸?zé)┰曛币曊摺2恢巍?

  紅中焦黑舌

  舌見紅色。中有黑形如小舌。乃瘟毒內(nèi)結(jié)于胃?;饦O反兼水化也。宜涼膈散。若黑而干硬。以指甲刮之有聲者。急用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

  紅中黑斑舌

  見小黑斑星于紅舌上者。乃瘟熱乘虛入于陽明。胃熱則發(fā)斑也?;蛏砩弦嗉嬗屑t赤斑者。宜黑參升麻湯、化斑湯等治之。

  紅內(nèi)黑尖舌

  舌本紅而尖黑者。足少陰瘟熱乘于手少陰也。竹葉石膏湯。

  紅色人字紋裂舌

  舌紅甚而又有紋裂者。陽明熱毒熏蒸膈上。故現(xiàn)人字紋也。宜服涼膈散。如渴甚轉(zhuǎn)矢氣者。大承氣下之。

  紅斷紋裂舌

  相火來乘君位。致令舌紅燥而紋裂作痛。宜黃連解毒湯加麥門冬寒潤之。

  紅內(nèi)紅星舌

  舌見淡紅色。又有大紅星點如瘡瘰者。濕熱傷于脾土。罨而欲發(fā)黃之候。宜茵陳蒿湯、五苓散選用。

  深紅蟲碎舌

  舌紅更有紅點??訝€如蟲蝕之狀。乃水火不能既濟。熱毒熾盛也。不拘日數(shù)。宜小承氣湯下之。不退、再以大承氣下之。

  紅色紫瘡舌

  瘟疫多有此舌。其證不惡寒。便作渴煩躁?;蚩忍嫡摺R私舛緶雍趨?、薄荷。并益元散治之。尺脈無者必死。戰(zhàn)栗者亦死。

  紅中微黃根舌

  熱入陽明胃腑。故舌根微黃。若頭汗、身涼、小便難者。茵陳蒿湯加梔子、香豉。

  紅中微黃滑舌

  病五七日。舌中有黃苔。是陽明證。如脈沉實譫語。雖苔滑。宜大柴胡湯。若干燥者。此內(nèi)邪熱盛。急用大承氣下之。

  紅長脹出口外舌

  舌長大脹出口外。是熱毒乘心。內(nèi)服瀉心湯。外砭去惡血。再用片腦、人中黃摻舌上。即愈。

  紅餂舌

  舌頻出口為弄舌。餂至鼻尖上下或口角左右者。此為惡候??捎媒舛緶由攸S。效則生。不效則死。

  紅痿舌

  舌痿軟而不能動者。乃是心臟受傷。當參脈證施治。然亦十難救一也。

  紅硬舌

  舌根強硬失音。或邪結(jié)咽嗌以致不語者。死證也。如脈有神而外證輕者??捎们逍慕祷鹑ワL(fēng)痰藥。多有得生者。

  紅尖出血舌

  舌上出血如濺者。乃心臟邪熱壅盛所致。宜犀角地黃湯加大黃、黃連輩治之。

  紅中雙灰干舌

  瘟熱病而舌見兩路灰色。是病后復(fù)傷飲食所致。令人身熱譫語。循衣撮空。如脈滑者。一下便安。如脈澀下出黑糞者死。

  紅尖白[/b]根舌

  紅尖是本色。白[/b]苔為表邪。如惡寒、身熱、頭痛。宜汗之。不惡寒、身熱、煩渴者。此太陽里證也。五苓散兩解之。

  紅戰(zhàn)舌

  舌戰(zhàn)者。顫掉不安。蠕蠕瞤動也。此證因汗多亡陽?;蚵╋L(fēng)所致。十全大補、大建中湯選用。

  紅細枯長舌

  舌色干紅而長細者。乃少陰之氣絕于內(nèi)。而不上通于舌也??v無他證。脈再衰絕。朝夕恐難保矣。

  紅短白[/b]皰舌

  口瘡舌短有皰。聲啞、咽干、煩躁者。乃瘟疫強汗?;騻春苟兇俗C。宜黃連犀角湯、三黃石膏湯選用。

  邊紅通尖黑干舌

  瘟病不知調(diào)治?;虿唤嬍??;虿环?。而致舌心干黑。急下一二次。少解再下。以平為期。

  紅尖紫刺舌

  汗后食復(fù)而見紅尖紫刺。證甚危急。枳實梔子豉湯加大黃下之。仍刮去芒刺。不復(fù)生則安。再生則危。

  紅尖黑根舌

  瘟疫二三日。舌根灰黑。急用涼膈、雙解微下之。至四五日后?;饦O似水。漸變深黑。下無濟矣。若邪結(jié)于咽。目瞑脈絕油汗者。一二日內(nèi)死。

  紅嫩無津舌

  汗下太過。津液耗竭。而舌色鮮紅柔嫩如新生。望之似潤。而實燥涸者。生脈散合人參三白[/b]湯治之。然多不應(yīng)也。

  傷寒舌鑒 紫色舌總論[/b]

  紫色舌總論[/b]

  紫舌苔者。酒后傷寒也?;虼笞砺杜P當風(fēng)?;蛞巡《燥嬀??;蚋忻安环?。而用蔥姜熱酒發(fā)汗。汗雖出而酒熱留于心胞。沖行經(jīng)絡(luò)。故舌見紫色。而又有微白[/b]苔也。苔結(jié)舌之根尖。長短厚薄。涎滑干焦。種種不同。當參其源而治之。

  純紫舌

  傷寒以蔥酒發(fā)汗。酒毒入心?;蚓坪髠?。皆有此舌。宜升麻葛根湯加石膏、滑石。若心煩懊憹不安。梔子豉湯。不然。必發(fā)斑也。

  紫中紅斑舌

  舌渾紫而又滿舌紅斑?;驕喩砀谐喟哒?。宜化斑湯、解毒湯。俱加葛根、黃連、青黛。有下證者。涼膈散。

  紫上白[/b]滑舌

  舌紫而中見白[/b]苔者。酒后感寒?;蛘`飲冷酒所致。亦令人頭痛、惡寒、身熱。隨證解表可也。

  淡紫青筋舌

  舌淡紫帶青而潤。中絆青黑筋者。乃直中陰經(jīng)。必身涼、四肢厥冷。脈沉面黑。四逆、理中等治之。

  紫上赤腫干焦舌

  舌邊紫而中心赤腫。足陽明受邪?;蛞严?。便食酒肉。邪熱復(fù)聚所致。若赤腫津潤。大柴胡微利之。若煩躁厥逆脈伏。先用枳實理中。次用小承氣。

  紫上黃苔干燥舌

  嗜酒之人傷于寒。至四五日。舌紫。上積干黃苔者。急用大承氣下之。如表證未盡。用大柴胡湯。

  紫短舌

  舌紫短而團者。食滯中宮而熱。傳厥陰也。急用大承氣湯下之。下后熱退脈靜舌柔和者生。否則死。

  紫上黃苔濕潤舌

  舌淡青紫而中有黃濕苔。此食傷太陰也。脈必沉細。心下臍旁按之硬痛或矢氣者。小承氣加生附子。或黃龍湯主之。

  紫尖蓓蕾舌

  感寒之后。不戒酒食。而見咳嗽生痰。煩躁不寧。舌色淡紫。尖生蓓蕾。乃酒濕傷肺。味濃傷胃所致也。宜小柴胡湯加減治之。

  熟紫老干舌

  舌全紫如煮熟者。乃熱邪傳入厥陰。至篤之兆。當歸四逆湯。

  淡紫帶青舌

  舌色青紫無苔。且滑潤瘦小。為直中腎肝陰證。吳茱萸湯、四逆湯急溫之。

  淡紫灰心舌

  舌淡紫而中心帶灰?;蚯嗪凇2辉锊粷裾?。為邪傷血分。雖有下證。只宜犀角地黃湯加酒大黃微利之。

  傷寒舌鑒 霉醬色苔舌總論

  霉醬色苔舌總論

  霉醬色苔者。乃夾食傷寒。一二日間即有此舌。為寒傷太陰。食停胃腑之證。輕者苔色亦薄。雖腹痛。不下利。桂枝湯加橘、半,枳、樸。痛甚加大黃。冷食不消加干姜、厚樸。其苔色厚而腹痛甚不止者。必危。舌見醬色。乃黃兼黑色。為土邪傳水。證必唇口干燥大渴。雖用下奪。鮮有得愈者。

  純霉醬色舌

  舌見霉色。乃飲食填塞于胃。復(fù)為寒邪郁遏。內(nèi)熱不得外泄。濕氣熏蒸。罨而變此色也。其脈多沉緊。其人必?zé)┰旮雇?。五七日下之不通者。必死。太陰少陰氣絕也。

  中霉浮厚舌

  傷寒不戒葷膩。致苔如醬餅浮于舌中。乃食滯中宮之象。如脈有胃氣。不結(jié)代。嘴不尖。齒不燥。不下利者??捎描讓嵗碇袦?、加姜汁炒川連。若舌苔揩去復(fù)長仍前者。必難救也。

  霉色中黃苔舌

  舌霉色中有黃苔。乃濕熱之物郁滯中宮也。二陳加枳實、黃連。若苔干黃。更加酒大黃下之。

  傷寒舌鑒 藍色苔舌總論

  藍色苔舌總論

  藍色苔者。乃肝木之色發(fā)見于外也。傷寒病久。已經(jīng)汗下。胃氣已傷。致心火無氣。胃土無依。肺無所生。木無所畏。故乘膈上而見純藍色。是金木相并?;鹜翚饨^之候。是以必死。如微藍、或稍見藍紋。猶可用溫胃健脾。調(diào)肝益肺藥治之。如純藍色者。是肝木獨盛無畏。雖無他證。必死。

  微藍舌

  舌見純藍色。中土陽氣衰微。百不一生之候。切勿用藥。

  藍紋舌

  舌見藍紋。乃胃土氣衰。木氣相乘之候。小柴胡去黃芩、加炮姜。若因寒物結(jié)滯。急宜附子理中、大建中湯。

  傷寒舌鑒 妊娠傷寒舌總論

  妊娠傷寒舌總論

  妊娠傷寒。邪入經(jīng)絡(luò)。輕則母病。重則子傷。枝傷果必墜。理所必然。故凡治此。當先固其胎氣。胎安則子母俱安。面以候母。舌以候子。色澤則安。色敗則斃。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面舌俱青沫出者。母子俱死。亦有面舌俱白[/b]。母子皆死者。蓋謂色不澤也。

  孕婦傷寒白[/b]苔舌

  孕婦初傷于寒。而見面赤舌上白[/b]滑。即當微汗以解其表。如面舌俱白[/b]。因發(fā)熱多飲冷水。陽極變陰所致。當用溫中之藥。若見厥冷煩躁。誤與涼劑。則厥逆吐利而死。

  孕婦傷寒黃苔舌

  妊娠面赤舌黃。五六日里證見。當微利之。庶免熱邪傷胎之患。若面舌俱黃。此失于發(fā)汗。濕熱入里所致。當用清熱利水藥。

  孕婦傷寒灰黑舌

  妊娠面舌俱黑。水火相刑。不必問其月數(shù)。子母俱死。面赤舌微黑者。還當保胎。如見灰黑。乃邪入子宮。其胎必不能固。若面赤者。根本未傷。當急下以救其母。

  孕婦傷寒純赤舌

  妊娠傷寒溫?zé)帷6娒嫔嗑愠?。宜隨證汗下。子母無虞。傷寒面色皎白[/b]。而舌赤者。母氣素虛。當用姜、桂等藥。桂不墜胎。龐安常所言也。若面黑舌赤。亦非吉兆。若在臨月。則子得生而母當殞。

  孕婦傷寒紫青舌

  妊娠傷寒而見面赤舌紫。乃酒毒內(nèi)傳所致。如淡紫戴青。為陰證夾食。即用枳實理中四逆輩??蛛y為力也。若面赤舌青。母雖無妨。子殞腹內(nèi)。急宜平胃散加芒硝下之。

  孕婦傷寒卷短舌

  妊娠面黑而舌干卷短。或黃黑刺裂。乃里證至急,不下則熱邪傷胎。下之危在頃刻。如無直視循衣撮空等證。十中可救一二

舌診訣句 

悍衛(wèi)中醫(yī)文化


 圖片

五部五色主五臟,表里虛實全昭然。
若問舌診有何難,五色動態(tài)是關(guān)鍵。
舌部多人重疊影,多重層次要分清。
舌為心竅主脾胃,腦腎肝胰外生殖。
舌淡苔薄胃氣存,縱然有病亦無礙。
有根之苔從舌生,緊貼舌面鋪均勻。
無根之苔厚一片,四圍凈潔如涂面。
苔之五色分表里,苔之厚薄曉內(nèi)外。
表寒均薄各癥兼,邪積苔厚內(nèi)多實。
腐苔松厚揩即去,正虛邪化陰有余。
膩而粘舌刮不脫,痰濕居中陰陽遏。
腐苔如霉或如膿,胃氣敗壞內(nèi)有癰。
表癥薄白膩屬痰,用藥審慎防變幻。
由白而黃正勝邪,白黃灰黑漸加重。
舌苔驟退不漸化,邪氣內(nèi)陷病危急。
染苔一事要分清,枇杷橄欖變黃黑。
白苔表濕并虛寒,苔白而滑感風(fēng)寒。
舌紅苔白風(fēng)瘟起,白苔轉(zhuǎn)黃邪傳里。
白苔降底濕熱伏,白苔粘膩主痰濕。
虛癥苔白多明凈,舌嫰苔滑為陽虛。
苔黃主病屬里熱,微黃不糙初傳里。
黃而干糙里已熱,舌苔驟黃陽明實。
黑生芒刺或發(fā)裂,熱深腑實陰液傷。
黃而滑膩痰濕熱,黃而舌嫩為脾虛。
津潤而冷為有濕,邊尖齒印亦痰濕。
灰苔主病陰陽辯,由黃轉(zhuǎn)灰熱傳里。
苔灰薄滑三陰結(jié),苔灰黑滑主痰飲。
灰黑漸來里熱深,黑而糙裂熱極盛。
平素痰飲苔灰黑,舌面潤滑無險癥。
淡紅明潤氣血充,干枯無血氣將絕。
心火炎上尖赤色,紅在兩邊熱肝膽。
頭痛失眠舌尖紅,內(nèi)熱深重深紅赤。
舌心干紅陰液劫,鏡面舌則多主兇。
舌紅而絳熱傳里,舌絳鮮明心胞熱。
干枯而萎腎涸竭,兼見嗌干命將傾。
絳紅少苔或舌裂,陰精將竭命難全。
絳而粘膩濕挾痰,芳香化濁神功見。
紫舌主病分陰陽,舌紫苔黃內(nèi)積熱。
青紫浮滑中三陰,酒客瘀血舌紫斑。
中心白滑醉傷寒,紫舌腫大酒毒患。
光藍無苔元氣敗,沖心危難命難全。
舌藍苔粉穢濁瘟,黃膩苔濁濕瘟熱。
黑主熱重有陰陽,嫩滑而潤寒極殃。
粗澀干焦極熱盛,堅斂蒼老熱壅結(jié)。
浮腫虛寒亦痰濕,嬌嫩齒印病屬虛。
紋在舌質(zhì)如碎瓷,血熱陰虛多見此。
光剌陰傷病情重,無苔之舌定主死。
舌生芒剌有黃黑,不論先后均化燥。
舌體腫大痰熱飲,瘦癟諸虛證更急。
痿降陰虧動無力,舌見淡紅氣血虛。
舌體強硬風(fēng)火痰,舌強癱瘓入心脾。
赤腫而硬苔灰濁,無力顫動氣血弱。
伸舌不便病有三,燥寒痰涎病經(jīng)脈。
舌強語蹇風(fēng)痰粘,舌歪一側(cè)中經(jīng)絡(luò)。
吐惡舐舌心脾熱,小兒驚風(fēng)亦常見.


  舌頭看病癥大全- -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為舌粘膜中絲狀乳頭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霉 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這些不透明的物質(zhì)遮蓋了舌毛細血管的紅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濕潤時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這樣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濕潤的舌苔。

舌苔過白:多屬寒癥,薄而滑的多為外感風(fēng)寒,厚白而滑者多為寒濕或寒痰。

舌苔發(fā)黃:一般多見于熱性疾病的過程中,表明邪正相爭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熱。

舌苔發(fā)黑:主要是舌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中醫(yī)認為病人出現(xiàn)此苔,一定病期較長,病性比較復(fù)雜嚴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膩薄滑:多為里寒,先有體弱兼熱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癥的征象。

全舌淡紫帶青:潤滑無苔為傷寒陽證。

舌苔呈褐色:腸梗阻。

鏡面舌: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yǎng)不良,或體內(nèi)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nèi)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xiàn)敗血癥。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穿心舌屬于傷陰的一種表現(xiàn),常表示體內(nèi)營養(yǎng)缺乏。小兒出現(xiàn)剝苔,則表示營養(yǎng)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體內(nèi)某些營養(yǎng)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剝脫。這種兒童身體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發(fā)燒。

牛肉舌:即舌質(zhì)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于惡性貧血患者。

腐苔:是一種比較厚的、顆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狀好象豆腐渣樣,厚厚的一層堆在舌上,刮之易去,過一會兒又會逐漸堆鋪起來。 腐苔提示人的陽氣有余,能將胃中濁腐之氣升化驅(qū)散,是正邪相爭,疾病謅向好轉(zhuǎn)的征兆。

膩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較厚,舌的邊尖部稍薄,顆粒細小致密,緊貼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罩著一層粘液像油膩狀,舌質(zhì)大多被其遮蓋而不能見。 用放大鏡看,膩苔的絲狀乳頭數(shù)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頭的角化樹相互糾結(jié)纏繞,不易脫落,其中包埋著很多粘液及食物顆粒。中醫(yī)認為膩苔是陽氣被陰邪所抑,機體內(nèi)必有濕濁痰飲或食積頑痰遏郁的病理變化。如急慢性胃腸炎等。

霉苔:苔質(zhì)與腐苔相似,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卻腐苔那樣平鋪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點狀或飯粒樣兒,厚薄不一堆積在舌上,故以此可鑒別出霉苔,一般多因體弱,或過量應(yīng)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廣譜抗生素等,導(dǎo)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極差,菌群失調(diào),霉菌乘機生長繁殖所致。 此苔一般先占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個口腔,病情大多嚴重。霉苔對霉菌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點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實一樣。 點刺出現(xiàn)于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于各種發(fā)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xiàn)于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fā)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yǎng)不良和大腦皮質(zhì)功能失調(diào)等,也可出現(xiàn)舌面上的紅色點刺,中醫(yī)稱為陰虛火旺。 舌面點刺還有痛感,經(jīng)休息,調(diào)整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和大便通暢后,點刺會較快消失?,F(xiàn)代研究認為,點刺是舌上輩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紋舌: 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淺裂就象一條條皺紋,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樣,有不規(guī)則的裂溝。正常人中 約有0.5%是生下來舌面就有裂縫的先天性舌裂者。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舌面上的淺裂紋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縮,使舌肌原有的縱紋和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jié)構(gòu),一部分舌乳頭變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則萎縮斷裂而形成裂紋,舌上裂紋的圖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縱形、橫形、樹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腦子的回溝狀,也有的象鵝卵石狀。病理性的舌裂常與萎縮舌同時存在,可見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營養(yǎng)不良性疾患和維生素B族缺乏癥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現(xiàn)象。 長期的地圖舌,有部分后來可轉(zhuǎn)變?yōu)榱鸭y舌。中醫(yī)認為,裂紋舌而見舌面干燥者,多為津液不足;兼有熱盛者,還可見舌質(zhì)紅絳色。

光滑舌: 舌面光而無津,也沒有舌苔,平如鏡面,望之發(fā)光,也稱“鏡面舌”。不論何種疾病,凡見到這種舌象,都表明機體內(nèi)有陰液消亡的征象,津液嚴重損耗。 舌光而色紅絳為熱盛傷陰,舌光而色淡為氣陰兩傷。中醫(yī)認為,舌面光平如鏡是一種危重舌象,據(jù)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觀察,光滑舌是舌上無苔無點,舌絲狀乳頭和蕈狀乳頭全部萎縮,是舌炎晚期的表現(xiàn)。光滑舌可見于維生素c嚴重缺乏、惡性貧血、高 熱長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中毒性休克、腦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證實,造成舌粘膜上皮細胞壞死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導(dǎo)致舌光如鏡。

瘀積舌: 舌尖或舌邊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點,這種現(xiàn)象提示體內(nèi)有“瘀血停積”。有瘀血的人,體內(nèi)血液流動較緩慢, 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現(xiàn)血流完全停滯。人們在吃東西時,不小心會咬傷舌的邊緣和舌尖;人生病時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應(yīng)比較靈敏,往往比人體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現(xiàn)瘀點或瘀斑。舌頭上的瘀點、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見。她們大多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月經(jīng)色深,常有血塊、痛經(jīng)等癥狀,中醫(yī)認為這是瘀血郁阻的表現(xiàn)。 運用調(diào)經(jīng)活血的藥物治療,可使舌頭微循環(huán)瘀塞暢通,血流恢復(fù)正常,不僅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痛經(jīng)病癥能治愈,瘀點、瘀斑也會在舌上消失。不少腫瘤病人,舌上有瘀點、瘀斑,有時伴隨青紫舌一起出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點、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頭上突然出現(xiàn)瘀點、瘀斑,應(yīng)該進行詳細檢查,千萬引起重視!

腫脹舌: 舌體增大,舌邊有齒痕,稱為舌胖大;胖大較甚則為腫脹,舌頭塞滿口腔,轉(zhuǎn)動不靈,甚者可影響呼吸及語言。中醫(yī)認為舌胖提示氣虛,或有水濕;舌胖而苔膩的多屬痰濕或濕熱。舌色鮮紅腫脹,常是心胃有熱;舌紫而腫,多因酒毒上沖;如舌腫連口唇也腫大青紫的,這是血液凝滯,常因藥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舌頭腫脹,主要是舌體的結(jié)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等因素引起,多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胖大癥、慢性腎炎尿毒癥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 部分患者咽部或頸部受壓迫,如嚴重的喉頭水腫,或甲狀腺極度腫大,舌頭也會出現(xiàn)腫脹。

瘦癟舌: 舌體變得枯瘦削薄。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瘦癟舌起因是全身營養(yǎng)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縮所致。多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jié)核、肺原性心臟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腫等患者,其次如長期胃腸道功能障礙、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缺乏、惡性貧血等,也可使舌體變得瘦小。中醫(yī)認為,舌肉與心脾兩個肺腑有關(guān),心脾虛 則舌瘦癟。如舌色淡白而瘦癟的,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舌體,日久因舌體得不到濡養(yǎng)而瘦癟;舌色紅降而瘦癟的,則為陰虛火旺之故,陰愈虛,火愈旺,于是舌體發(fā)生枯癟、消瘦等變化。無論新病、久病、如見瘦癟舌,疾病不可能輕淺;如瘦癟而枯萎無津,舌色晦暗,則預(yù)后大多不良。

裙邊舌: 舌頭伸出來超過兩邊口角的范圍,而且明顯浮腫而嬌嫩,加之舌邊有牙齒壓出來的齒印,猶如女同志裙子的邊緣。裙邊舌是由于體內(nèi)營養(yǎng)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質(zhì),引起舌的水腫。舌組織的反映較一般器官靈敏,所以,可能此時身體其他部位存在水腫的表現(xiàn)。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醫(yī)認為,此為熱毒內(nèi)伏,心肺火盛,胃有實熱所致,常見于高熱和肺炎。 經(jīng)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類,舌乳頭經(jīng)不住連續(xù)刺激也會有芒刺,兩者可從有無其他癥狀來區(qū)別。

花剝舌: 舌苔部分剝脫,霹出苔下的紅色舌質(zhì)。 花剝舌的小兒大多有過敏體質(zhì),容易患奶癬、哮喘等過敏性疾患,常有偏食習(xí)慣,以不愛吃蔬菜為主,常有營養(yǎng)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腸寄生蟲等。 西醫(yī)把部分花剝舌稱為地圖樣舌, 因為花剝舌的中央凹陷,呈鮮紅色,而邊緣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猶如地圖模型上的蜿蜒國界。中醫(yī)認為花剝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補腎中藥改善體質(zhì),如河車大造丸、胎盤粉等。成年人出現(xiàn)花剝舌都屬于陰虛、血虧。其中,舌前半剝脫為心陰不足,陰虛較輕;舌根部剝脫,為肝腎陰虛,陰虛較重;舌中有一條舌苔光剝,俗稱雞心舌,則表示傷陰很嚴重。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紅少白多,按其紅、白的比例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另一類則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也蒼白無華。淡白的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舌面濕潤多津,好象有過剩的水濕浸透于內(nèi),而顯得浮胖嬌嫩;在舌的邊緣,因受牙齒擠壓而出 現(xiàn)明顯的齒印,像荷葉邊那樣圍在舌頭的兩側(cè)。 淡白舌是虛癥和寒癥的重要標志??吹缴嗌?,舌體并不肥大,與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體略見瘦小,舌面雖然潤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氣短乏力,聲音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口辰淡而無華,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癥狀,可以診斷為氣血兩虛癥。 如果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濕潤多津,舌邊有齒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象沉遲等癥狀,可以診斷為陽虛內(nèi)寒癥?,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實,淡白舌多見于貧血及蛋白質(zhì)缺乏,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血壓、晚期血吸蟲病 低體溫癥、粘液水腫等也可伴有舌質(zhì)淡白的表現(xiàn),患者主要因為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新陳代謝降低,末梢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為緩慢,所以舌的顏色變淡。 由于蛋白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組織水腫,導(dǎo)致舌質(zhì)出現(xiàn)浮胖嬌嫩現(xiàn)象,就更使舌質(zhì)變淡,顯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紅絳舌: 正常人舌質(zhì)的色澤,淡紅而潤。 如果舌質(zhì)鮮紅,以紅色為主,稱為紅舌;如果舌紅而顏色深暗,則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 絳舌在出現(xiàn)之前,多經(jīng)過紅舌的階段,二者的臨床意義和形成機理有類似之處,常常稱紅絳舌是火熱上炎的象征,二者僅以熱性程度的差別。 紅絳舌由高熱傷陰而引起,常發(fā)生在感染、中毒、維生素缺乏、脫水、貧血、昏迷等病理過程中。 舌色鮮紅或深紅,說明熱入營血、但熱的性質(zhì)卻有虛實的不同,兩者有如下的區(qū)別:

——實熱型紅絳舌:大多由急性溫?zé)岵∫?,發(fā)病不久,邪雖盛但正氣未衰,熱度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亂語,舌質(zhì)紅絳較鮮明,多有紅刺增生增大 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紋,舌苔黃糙或焦黑,這時溫邪已侵入營分。 主要矛盾在于熱毒邪實,即使傷陰也不嚴重,應(yīng)該立即采用大劑量的清熱涼營藥物。隨著熱病好轉(zhuǎn),紅絳舌也會轉(zhuǎn)淡。

——陰虛型紅絳舌:多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溫?zé)岵〉暮笃冢盁岬臍庋嬉呀?jīng)低落,但陰血津液消耗過多,正氣虛弱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熱、面色發(fā)紅發(fā)燙。內(nèi)心煩熱,小便量少色深,口干引飲等癥。此時舌質(zhì)紅或絳,但色較暗,不鮮明,舌苔很少或不見舌苔,舌面干麗少津,也有舌質(zhì)的邊尖特別紅赤,并有紅刺現(xiàn)象存在。這說明主要矛盾在于陰虛,應(yīng)該用大劑量滋陰生津的中藥治療。如果舌質(zhì)紅絳而顏色較暗,舌面光滑如鏡,舌質(zhì)干癟枯萎,說明胃腎陽枯,津液大傷,養(yǎng)陰藥不僅劑量要大,而且要照顧到脾胃,治療的時間也較長。 上面是指舌質(zhì)全部都顯露紅絳的顏色,如果紅絳之色僅在舌質(zhì)的局部出現(xiàn),也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根據(jù)舌面部位的區(qū)域分布,舌尖屬心,舌中屑脾胃,舌邊屬肝膽,所以當舌色大部分顏色淺淡,有部分為鮮紅色時,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區(qū)別。譬如,紅在舌中區(qū)為脾胃之火,紅在舌尖為心火,紅在兩邊為肝膽之火。淡白挾紅色,常以虛火居多。 紅絳舌常見于感染發(fā)熱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乙腦、敗血癥、膽囊炎、細菌性內(nèi)膜炎及高熱中暑的發(fā)熱期或熱退后,也可見于結(jié)核,癌腫等長期消耗性低熱的病程中。干燥綜合證、脫水、外科手術(shù)后水液平衡失調(diào)也可出現(xiàn)紅絳舌。 一切使基礎(chǔ)代謝升高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發(fā)紅。 肝硬化腹水病人如過多地使用利尿劑,可造成體內(nèi)失水和血清鉀降低,使舌色紅絳干癟無津。 舌紅而光,預(yù)示肝硬化病人即將進入肝昏迷狀態(tài),須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區(qū)別。 所謂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勻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紅絳之中泛現(xiàn)青紫色(紫中帶青),或是淡紅之中混有青藍色(青多于紫)。 所謂部分青紫,出現(xiàn)在舌的左側(cè)或右側(cè),或者是左右兩側(cè),沿著舌邊與舌中央溝之間,有一條或兩條縱行的青紫帶;或僅是青紫瘀點斑塊,而舌質(zhì)的其它部分則不見青紫。

楊梅舌: 舌質(zhì)紅而有刺,類似楊梅。 常見于猩紅熱或高熱持續(xù)幾天以上的患者。 舌邊發(fā)紅,常見于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正在發(fā)熱。 舌尖發(fā)紅,因工作時間過長,經(jīng)常失眠,心火過亢,致使消耗過多,體內(nèi)缺乏維生素或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 舌質(zhì)長期呈暗紅或紫色,要警惕癌癥侵擾。上海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等全國33家醫(yī)院、科研單位對12448例各類癌癥患者進行調(diào)查表明,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的舌質(zhì)呈暗紅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賁門癌呈現(xiàn)率最高,占80%左右,其次為白血病、肺癌。 鼻咽癌最低,占20%左右;晚期患者多于早期患者。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體既不腫脹、也不縮小,而活動強硬,失去平時柔和靈活的一種征象,也稱“舌強”。 由于舌體僵硬轉(zhuǎn)動不靈,常伴隨語言蹇澀,含糊不清,或不相連續(xù)?!吧鄰姟背R娪谝恍┹^嚴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出現(xiàn)于猝然昏倒之后,常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癥同時存在;出 現(xiàn)于昏倒,是中風(fēng)的緊急警報。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舌體強硬往往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了故障,發(fā)現(xiàn)此種舌象多見于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昏迷、肝昏迷、腦血管意外、腦震蕩及腦挫傷等病的患者。 少數(shù)因舌上局部因素,如嚴重的舌潰瘍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積而使舌體轉(zhuǎn)動不靈活,但容易與中樞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舌僵硬相區(qū)別。

萎軟舌: 舌頭柔軟是正常狀態(tài),但如果舌頭痿軟而無力,由轉(zhuǎn)動和伸出,則稱之為痿軟舌。人體任何部位痿軟,雖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脈失養(yǎng)而廢弛則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軟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氣血虧損,不足以濡養(yǎng)舌的筋脈而成;舌痿軟而舌色紅絳,則為熱極傷津,或是陽虛火旺,使胃和腎的氣津兩虧,舌的筋脈失養(yǎng)所致。 舌痿軟而舌色干絳無津,是腎陽已虧到極點的表現(xiàn),病情險惡。

歪斜舌: 舌頭伸出時,舌尖偏向一側(cè),或左或右、稱為舌歪斜。病側(cè)的舌肌麻痹,無力收縮,稍一伸長,舌體就兩側(cè)不均而偏歪,所以左側(cè)舌肌麻痹時舌尖就向左,右側(cè)舌肌麻痹則舌尖偏向右。此癥常見于中風(fēng),即腦血管意外。屬局部性疾病的,則為舌下神經(jīng)受壓迫損傷或面神經(jīng)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應(yīng)提高警惕,排除顱內(nèi)的病變。

顫動舌: 舌體伸出時出現(xiàn)不自主的顫動,由于肝陽上亢,熱盛動風(fēng)或氣虛所致。因肝陽上亢、熱盛動風(fēng),多兼見舌色紅絳;因氣虛者,多兼見舌色淡白。 舌體顫動可見于高熱,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及某些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卷縮舌: 舌體收縮,不能伸長,有的不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難以抵齒。這種情況,可見于先天性舌系帶較短,系帶牽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矯形手術(shù)把舌系帶切斷,舌頭活動很快就會恢復(fù)。 因為疾病原因?qū)е律嗫s,多與舌痿軟同時并見,舌頭除卷縮不能伸出外,轉(zhuǎn)動也失去靈活柔和。 舌縮的病因為陰陽離決的重危疾病,或是熱極傷陰,或是陽氣暴脫。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內(nèi)收困難,或者不能收縮,流涎不止,稱做舌縱,舌縱而舌色深紅,舌體脹滿,神志不清,嘻笑無常,由于痰熱之邪擾亂心神所致。舌縱而麻木,則多為氣虛。 患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兒童,舌常變大,伸在齒間,或掛在口外。

弄舌: 反復(fù)地將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稱為弄舌。 心脾有熱,動風(fēng)先兆或小兒智能發(fā)育不良。 伸舌與弄舌的不同之處是,前者伸出而內(nèi)收困難,后者能伸能縮,但反復(fù)將舌縮進吐出。

 觀舌識?。ㄉ嘣\圖解)

 

舌診圖解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正常舌象: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觀舌,主要是觀察舌質(zhì)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zhì),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luò)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有胃氣所生。所謂“胃中生氣”是指脾健運化,胃主受納(即認為是人體消化機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則舌上可現(xiàn)一層薄潤的舌苔。機體在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調(diào)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變化中,察舌苔的變化,即可知臟腑盛衰(內(nèi)臟器官病變)、病邪兇吉進退(疾病嚴重程度)。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3)脾虛濕浸,多舌質(zhì)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zhì)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yīng)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xiàn)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jié)構(gòu),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xiàn)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zhì)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nèi)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蜿幾C誤用涼藥;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干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jié);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后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fā)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shù)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xiàn)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jīng)邪熱塑盛。

  ——由于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胖大舌: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qū)別而論。

  胖大舌主?。?/p>

 ?。?)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jié)M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于水飲痰濕阻滯,水濕潴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八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

  臨床多見于肥胖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shù)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多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補腰健腎膏、腎炎溫陽片、腎炎消腫片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zhì)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于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于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于舌體肌肉松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p>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

 ?。?)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zhì)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后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陽虛型:主怔:舌質(zhì)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臥,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shù)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薄白苔鋪于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xiàn)”。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粘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zhì)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fēng)寒、風(fēng)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fēng)、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fā)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nèi)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wèi)分(中醫(yī)按衛(wèi)、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wèi)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fā)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zhì)正常,多屬外感風(fēng)寒癥,若伴有惡寒發(fā)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fēng)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zhì)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fēng)熱或外感風(fēng)寒化熱,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常用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薄白干苔: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干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薄白干苔由于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yǎng)而干燥。

  主病多為風(fēng)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yǎng)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后者當益氣生津,宜宣肺益氣湯。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干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癥狀可參考用藥。常用的中成藥有:清熱養(yǎng)陰類——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yǎng)陰清肺丸、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

  宣肺益氣類——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漿、止咳橘紅口服液。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松,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干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p>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nèi)蘊又復(fù)感外邪引發(fā);濕熱由表入里,蘊伏于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nèi)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nèi)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湯。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膩,并不現(xiàn)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干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于濕熱郁蒸之現(xiàn)黃苔。臨床多見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fēng)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癥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也可按證試用部分中成藥。常用的此類中成藥有:小青龍合劑、蘇子降氣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風(fēng)口服液、洋參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脈散口服液、冠心生脈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養(yǎng)心丸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白苔燥裂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質(zhì)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zhì)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xiàn)于舌面,故統(tǒng)稱白苔燥裂??傄騼?nèi)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于急性溫?zé)岵?,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zhuǎn)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干,常見于暑溫,暑熱傷氣,內(nèi)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干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nèi)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于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藥有:紫雪散、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黃膩苔: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diào)涂舌面。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jié)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褐鳚駸岱e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

  另外,辨黃膩苔;尚應(yīng)注意結(jié)合舌質(zhì)合參。

  ——若淡紅舌,黃苔滿布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里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癥,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fā)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里。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jié),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zé)嶂敖Y(jié)于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若舌色深紅發(fā)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熱痰互結(jié)。中焦?jié)駸?;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dǎo)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fā)中寒霍亂;陰盛于內(nèi),逼熱上?。凰伢w內(nèi)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布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央食,可因痰濕內(nèi)郁,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郁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jié)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于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癥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黃燥苔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黃燥苔:成因有數(shù)種:

 ?。?)苔薄黃而干,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苔黃而干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舌苔干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nèi)傳。結(jié)聚臟腑。

 ?。?)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干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盒盁醾骼?,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jié)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

  因黃燥苔多合并有復(fù)雜的主病,所以用藥也要根據(jù)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藥中成藥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fā)生隨年齡而增長。

  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栋勹b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里實熱癥有之,表里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xiàn)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jié)。外感病舌苔由白轉(zhuǎn)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fēng)熱表證或風(fēng)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xiàn)代研究:(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guān);(2)黃苔與炎癥感染有關(guān);(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guān);(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guān)。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癥及發(fā)熱而導(dǎo)致消化功能紊亂關(guān)系最大,由干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癥滲出,以及產(chǎn)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由于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上苔呈黃色,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薄黃苔: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fā)生隨年齡而增長。

  薄黃苔多由白苔轉(zhuǎn)來,示病變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xiàn)黃苔浮薄色談?wù)撸錈嵩诜?,尚未入胃?!逼渲?,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wèi)分(中醫(yī)按衛(wèi)、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wèi)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若薄黃而潤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熱不甚(不嚴重),津液未傷;治當清熱透表(把病邪從表淺的衛(wèi)分通過發(fā)汗驅(qū)逐出去);

  ——若薄黃而干苔,則當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入)陽明(胃)之里,或溫?zé)嶂坝耄ㄒM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胃中有熱但并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yǎng)津液;

  ——若薄白而帶淺黃苔,為風(fēng)熱在表或風(fēng)寒化熱,當辛涼解表。

  上述薄黃苔有伴有:

(1)發(fā)熱頭痛、咽干乏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清熱透表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yǎng)陰清肺丸、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2)發(fā)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甘寒輕劑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蓮清熱沖劑、銀翹解毒沖劑等。

(3)上述癥狀較重者除可適用上述藥外,還可試用清肺抑火丸、竹瀝化痰丸等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灰苔:舌上苔色呈現(xiàn)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fā)展與轉(zhuǎn)歸,兩者又密切相關(guān)。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zhuǎn)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并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傷寒指掌,察舌辨癥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死碇袦髦?。如雜癥而現(xiàn)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笨梢娀姨駶櫍酁樘碉媰?nèi)停,寒濕內(nèi)阻;若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見于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于內(nèi)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郁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總之灰苔主?。夯姨Ω稍?,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shù),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nèi)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jié)合舌質(zhì)、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qū)彶毂孀C。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黑苔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fā)展而來。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黑苔:常出現(xiàn)于疾病嚴重階段。

  《舌鑒辨正。黑舌總論》認為:“凡舌苔見黑色,病必不輕,寒熱虛實各證皆有之,均屬里證,無表證也。”但當辨吸煙染黑之苦。《中醫(yī)舌診。診察苔色》辨黑苔,灰黑色為黑中帶紫;乃邪熱在三明經(jīng),淡黑色為黑中帶白,屬寒濕在里;若苔薄而黑如煙煤之色,屬中焦陰寒。若中黑而邊白質(zhì)潤,為虛寒央濕,多見脾陽不振,或水飲內(nèi)停。若白苔中滿生干黑芒刺,當分潤燥;如濕潤不礙手,剝之即凈,屬真寒假熱,如干糙而刺手,為寒邪化熱,為十二經(jīng)皆熱極;若黃邊黑膩苔,為濕熱內(nèi)蘊之征,嗜酒之人尤多見,治當燥濕清熱。

  黑苔主?。褐骼?、上熱極,主寒盛。

  若黑灰滑膩苔,為寒濕濁邪停于胃腸之象,主寒飲痰濕。濕痰郁熱,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若黑苔分布于舌之左右,中為白苔,舌色正,干、潤適中,為寒實證,為中焦虛弱,外襲之寒邪入于胃腑,致飲食停積不運;主病:中焦寒況;脾胃實熱,當溫中散寒。

  臨床多見于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 暗紫舌: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暗紫舌成因有三:

 ?。?)熱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滯。主?。簾嵝叭胙我藳鲅⒀?。

 ?。?)素有瘀血,又感溫?zé)嶂盁崛胗跔I分,血熱瘀蘊,經(jīng)脈阻滯,可伴腹內(nèi)結(jié)塊,脹痛,痛以刺痛為主,痛處不定,肌膚甲錯,黑黯消瘦,主?。籂I熱夾瘀,治宜清營破瘀。

  (3)溫?zé)釆A濕兼瘀,濕與熱并,瘀蘊不解,主病:血瘀濕熱,治宜化瘀利濕。

  由于暗紫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焦黃苔: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焦黃苔為胃家實熱內(nèi)結(jié)之象?!秶t(yī)舌診學(xué)》“黃而干者,胃液傷也;老黃焦裂者。熱甚也;老黃甚而黑者、火極似水也,宜急治;黃而燥刺,中黑通尖?;蚶羲?,腸胃腐敗也。”

  若細分舌質(zhì)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zhì)談白,舌尖致舌根滿布黃苔夾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熱而發(fā);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故主病: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zé)岵『笃冢改I陰虧,及多種發(fā)熱癥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

  又絳舌,焦黃苔,舌質(zhì)紅絳,兩側(cè)絳而發(fā)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里,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邪熱與糟粕結(jié)于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zhì)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zhuǎn)焦而無津。主?。簻?zé)岵⌒叭霠I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fā)熱不退。治宜清熱通里,涼血解毒。

  由于焦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沒有津液。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淡白少津舌多因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體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經(jīng)過陽氣溫煦而化生,復(fù)經(jīng)陽氣運行而輸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陽氣虛弱,則脾陽不能生津,肺氣無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干燥,即是一證。陽虛,則既不能化水成津,榮潤諸竅,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宏枤馓摀p,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

  臨床多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

  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藥;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平胃丸、香砂枳術(shù)丸、香砂養(yǎng)胃丸、理中丸、黃芪建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白,有瘀斑。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淡白夾瘀舌:前人關(guān)于淡白含文獻中,較少論及淡白夾瘀(斑、點)舌象,臨床確有此類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當與血虛兼瘀有關(guān)?,F(xiàn)代舌微循環(huán)研究發(fā)現(xiàn),淡白白舌之鑿狀乳頭內(nèi)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緩慢,血管口徑變細,而導(dǎo)致局部血流瘀滯,紅細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見淡白舌,邊尖可見瘀斑、瘀點。主?。簹馓撗?。血虛血瘀。

  臨床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治宜:養(yǎng)血益氣活血。常用的中成藥有:

  ——氣血兩虧:歸芪茸血晶、八珍丸等。

  ——脾腎陽虛:血速升沖劑、再障生血片、生血丸等。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zhì)似新剝皮之雞肉。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淡白光瑩舌由于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fù),造成營養(yǎng)不良,舌質(zhì)的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xù)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

  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qū)別?!秱噼b。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凈,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附……?!奔凑J為此舌由于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xiàn)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

  治宜養(yǎng)胃健脾,補氣生血。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歸脾丸、人參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shù)丸等。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淡白濕潤舌: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蚵孕?,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后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緩緩圖功。

  后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jīng)絡(luò)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于運化,浸潤于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于虛證、婦科大失血后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補氣養(yǎng)血類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蓯蓉補腎丸、全鹿丸、烏雞白鳳丸、人參養(yǎng)榮丸、安坤贊育丸等。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

  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宏幪摪l(fā)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jié)。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yǎng)液。

  臨床多見于發(fā)熱、脫水致電解質(zhì)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于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于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蛏⒃诎c,凹陷而低于舌面。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鮮紅舌白點是由于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簾峁臒胧?,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yǎng)胃清熱。

  臨床多見于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病(舌診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 舌質(zhì)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老舌多由于邪氣方盛,正氣不衰,故質(zhì)堅色蒼?!杜R床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認為,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且,氣尚稚,其質(zhì)尚嫩,其氣已盛,其質(zhì)則堅。故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zhì)蒼老者都屬實證。且邪熱亢盛,氣血塞實于上,正邪劇爭,致使舌形色堅斂,故多主實熱證。

  《辯舌指南。辨舌之神氣》亦認為舌質(zhì)堅斂蒼老,不論苔色黃白灰黑,病多屬實。

  《察舌辨證新法。黃苔類分別診斷法》認為,不反舌質(zhì)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濃枯暗質(zhì)暗為老色,或老苔亦主實證。其中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臨證驗舌法》也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jīng)邪盛,宜瀉黃散治之;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宜瀉心湯;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直瀉白散;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飲。

  現(xiàn)代研究認為:舌之蒼老當與副交感神經(jīng)張力減低而交感神經(jīng)張力亢進有關(guān),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粘液分泌代之。

  老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圖解:鮮紅干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干而少津。

引用 觀舌識?。ㄉ嘣\圖解) - yakexi.1976zhongy - yakexi.1976zhongyi博客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舌鑒辨證》:“紅嫩無津舌,全舌鮮紅,柔嫩而無津液,望之似潤而實燥涸者,乃陰虛火旺也?!痹谕飧胁≈?,熱邪入里,營陰受損,津液被劫可見此種舌象?;驗閮?nèi)傷病中,素體陰虧,久病氣血俱虛,津液不布,虛上上浮,失其清潤而成。若僅在舌尖部鮮紅而干,其余為淡紅色,則是心火獨旺之征候。

  鮮紅干燥舌主?。?/p>

  ——主熱邪入里,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yǎng)陰。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主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dǎo)熱下行。

  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之鮮紅干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于鮮紅干燥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臨癥驗舌法1

驗舌分臟腑配主方法

   虛實不爽,而后補瀉無不應(yīng);陰陽不謬,而后寒暄無不投。然必臟腑不瘥,而后補瀉寒喧悉對其病,以拔其根而主方無不諦,則就虛實陰陽,以分夫臟腑而定以主方,臨癥者尤不可混也。而臟腑之分,不越青黃黑白,主方之配,須合酸苦辛甘。爰按內(nèi)經(jīng)分臟別腑,并檢成方,酌定主治,條例如下。
    一、舌見青色,肝膽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青而舌堅斂蒼老,肝膽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火清肝飲;青而浮胖嬌嫩者,肝膽兩經(jīng)精氣虛也,滋水生肝飲;青而干燥者,非膽腑陰虛火郁,即肝臟血虛火旺也,(但干而不燥者,專責(zé)陰虛,如干而且燥,則陰虛而火旺矣。各臟腑仿此)膽腑陰虛者逍遙散,火郁加生地、薄荷;肝臟血虛者逍遙散,火旺,加丹皮、山梔。
    郁是氣抑,抑則氣不透,不透則熱而為火也。第從來俱以郁火屬之肝,而余獨責(zé)之膽者,蓋膽屬少陽,其氣尚稚,膽為甲木,其質(zhì)尚嫩,所以最易被抑,一抑則其氣悶而不舒矣。若肝則為厥陰,于木屬乙,其氣已盛,其質(zhì)已堅,而其火易動而易旺,一有所觸,則即發(fā)而不可遏,其發(fā)而不可遏者,怒也非郁也。
    郁主凝滯于中,而怒則發(fā)揚于外者也。本方統(tǒng)治肝膽陰虛,而于膽腑火郁,則加薄荷、生地者,以木喜風(fēng)搖,而郁火非生地不能涼也。于肝臟火旺,則加丹皮、山梔者,蓋肝血既虛,則肝火易旺,則肝血益虛,自非瀉其火,難以滋其陰,非借屈曲下行以通之,無以瀉其火也。惟是血為火迫,變成燥癥,則當重加熟地,以潤其燥,丹山兩味,固可不必,而亦非宜矣。
    青而滑潤者,非膽腑氣怯,即肝臟氣虛也。膽腑氣怯者,十味溫膽湯,去枳實,加酒煎服,其應(yīng)更捷。蓋以酒入膽經(jīng),而最壯膽氣也。
    肝臟氣弱者,當歸建中湯去膠飴。
    建中之所以異于桂枝者,在加膠飴一味耳。今恐甘先入脾,而去膠飴,則仍與桂枝無別。故用當歸建中,則與肝臟氣虛乃合。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肝膽陰陽兩虛也。七味飲倍肉桂,滑潤而形色不兼胖嫩者,肝膽木氣虛寒也,養(yǎng)榮湯加枸杞。
    凡左關(guān)脈細緊如刀口者,其舌不拘何色,必胖而滑;其病不拘何癥,心虛而寒。予每投以養(yǎng)榮,無不立應(yīng)。
    臨癥者切勿畏之,重生者切勿疑之。
    一、舌見黃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黃而堅斂蒼老者,脾胃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黃散。
    如有濃苔,或焦黃、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癥痞滿燥實堅斂悉具者,實癥也。須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氣湯主之。但此是真正陽明里癥,北方傷寒,間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氣的癥,切不可妄用硝黃,殺人于頃刻也。
    黃而浮胖嬌嫩者,脾胃兩經(jīng)精氣虛也,益黃散。黃而干燥者,非胃腑陰虧火旺,即脾臟血虛火盛也。胃腑陰虧者,左歸飲去茯苓;火旺加花粉、歸、地;脾臟血虛者,歸脾湯去木香;火盛加白芍、丹、山。
    如干燥而有濃苔者,宿食滯于腸胃,而燥結(jié)不出也。其脈必牢實,神思必昏沉,面必擁熱通紅,鼻必氣粗,胸前按之必微痛,須逍遙散倍加熟地,潤而下之。
    黃而滑潤者,非胃氣虛弱,即脾氣虧損也。胃氣虛弱者,七味白術(shù)散加半夏,脾氣虧損者,五味異功散加白芍。
    如其舌后半截滑膩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虛氣下陷也,須補中益氣湯。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脾胃氣血兩虛也,參八珍湯?;瑵櫠紊旨媾帜壅撸⑽钢袣馓摵?,姜桂養(yǎng)榮湯。
    一、舌見赤色,心與小腸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赤而堅斂蒼老者,心與小腸邪氣盛也,瀉心湯。
    按四明心法∶凡舌見灰色,指甲刮下無渣汁者,方是火癥,乃芩連之對癥也。味其語意,可見陽邪燔灼,則其陰液未有不干枯者。然以予驗之,又必其形堅斂、其色蒼老,方是真正芩連對癥。若一見胖嫩,即使苔濃而焦干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腎氣凌心。寒水凌土,當用附子理中;腎氣凌心,當用人參八味。倘誤用芩連,則舌上現(xiàn)出人字紋必死。予診莘墅沈彝仲癥,辭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論驗在醫(yī)案中可參。又按火色本紅,火癥而舌見灰色者,如炭火通紅于內(nèi),而浮灰翳蔽于外也。顧據(jù)理論之,則舌見灰色,其癥當更甚于舌黑如炭何也,蓋火燃薪盡,則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極之變象也。而木本質(zhì)堅,甫著火燃,未成炭也。必火極似水,乃變黑而為炭,然其性猶甚烈也。至于久經(jīng)火,則熱極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猶未灰也。若草本則其體弱,著火一過,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復(fù)燃矣。然則就物理以察病機,彼見舌灰色者,無論一火即灰,與由炭而灰,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赤而浮胖矯嫩者,心與小腸精氣虛也,養(yǎng)心湯。赤而干燥者,非小腸陰虧火旺,即心臟血虛火盛也。小腸陰虧者,滋水清肝飲去柴胡。
    欲潤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導(dǎo)赤散以瀉其火氣。
    心臟血虛者,濟生歸脾湯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動肝火而燥血液。火盛加丹皮、山梔。
    凡本經(jīng)之陰血既虧,則本經(jīng)之陽火必旺,一負則一勝也。加丹皮、山梔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達于膀胱耳。
    赤而滑潤者,非小腸陽虛氣墜,即心臟陽虛氣弱也。小腸陽虛氣墜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
    氣虛則滯,氣滯則墜,方中參、、術(shù)、草,補其虛也;川烏、陳皮,破其滯也;升麻、柴胡,舉其墜也。
    加山梔,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腸耳。
    心臟陽虛氣弱者,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
    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復(fù)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經(jīng)以補心氣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心與小腸氣血兩虛也,棗仁養(yǎng)營湯?;瑵櫠紊忠娕帜壅?,心與小腸火氣大虧也,附子養(yǎng)營湯。
    一、舌見白色,肺與大腸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白而堅斂蒼老者,肺與大腸邪氣盛也,瀉白散。白而浮胖嬌嫩者,肺與大腸精氣虛也,補肺湯。白而干燥者,非大腸血虛火盛,即肺臟陰虛火盛也。大腸血虛者,潤腸滋水飲,火盛加生地、當歸。
    凡大便燥結(jié),努力責(zé)不出者,本方神應(yīng)。
    如兼氣虛而推送無力者,間以補中,或竟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養(yǎng)氣補陰,亦無不應(yīng)。
    肺臟陰虛者,生金滋水飲,火燥加百合、沙參。白而滑潤者,非大腸陽虛氣陷,即肺臟陽虛氣弱也。大腸陽虛氣陷者,補中益氣湯送固腸散。
    大腸小腸俱屬下焦之腑,何以亦配中臟之方?則以腸胃相連,其氣本一貫也。
    肺臟陽虛氣弱者,補中益氣湯合參附湯。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肺與大腸氣血兩虛也,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炮姜?;瑵櫠紊忠娂媾帜壅撸闻c大腸金氣虛寒也,參附養(yǎng)榮湯去茯苓,加炮姜。
    一、舌見黑色,腎與膀胱病也。(命門水火附,左右兩腎同治)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黑而堅斂蒼老者,腎與膀胱邪氣盛也,清肝飲。黑而浮胖嬌嫩者,腎與膀胱精神虛也,補元煎。黑而干燥者,非膀胱陰虛火盛,即左腎陰虛火旺也。膀胱陰虛者,六味飲,火盛合滋腎丸。左腎陰虛者,六味飲,火旺合生脈散。黑而滑潤者,非膀胱陰盛火衰,即右腎陽虛火虧也,膀胱陰盛火衰者,金匱腎氣丸。
    膀胱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而其所以能出者,由氣化也。陰虛火旺,則熱逼膀胱,而氣不能化矣;陰盛火衰,則寒逼膀胱,而氣不能化矣。膀胱不利為癃,除脾肺氣虛,不能通調(diào)水道外,大率不出此兩者也。然同一三陽癃閉,而一由火旺,一系火虧。病判天淵,治分冰炭。相反若此,可類推之。
    右腎陽虛火虧者,八味地黃丸。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腎與膀胱陰陽俱虛也。枸杞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十全大補湯作丸。
    更有由白而黃,由黃而焦,而枯黑燥裂,其舌邊胖大,舌底滑潤者,甚有舌底亦燥而絕無津液,其糙刺如沙皮,斂束如荔子者。皆因勞傷脾肺,氣虛發(fā)熱,誤用發(fā)散,益虛益熱,復(fù)用寒涼,重陰內(nèi)逼,以致虛火上炎。所以白上加黃,黃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論其脈,不論其癥,大劑參附養(yǎng)榮湯,不時灌服,多有得生者。余救烏程潘中建之弟、歸安張學(xué)海、桐鄉(xiāng)諸圣濟等癥,皆此舌也,有治驗在醫(yī)案可參。
    滑潤而形色又兼氣嫩者,腎與膀胱元氣大憊也,附子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右歸丸。
    更有其舌同一黑色,而一屬寒水侮土者,宜用附子理中湯;一系腎氣凌心者,宜用人參八味。其治有不相同何也?蓋寒水侮土者,系陰盛于內(nèi),逼陽于外,外假熱而內(nèi)真寒,格陽癥也,其黑色止聚于舌中。腎氣凌心者,系陰盛于下,逼陽于上,上假熱而下真寒,戴陽癥也,其黑色直底于舌尖。然未有不胖且嫩者,干燥滑潤,又在所不拘也。惟是實火兩癥,則其形必堅斂、色必蒼老,而萬無胖嫩者耳。

 臨癥驗舌法2

清 楊云峰 公元1917年

 

[上卷] 臨癥以驗舌為準統(tǒng)論

    舌者,心之苗也。五臟六腑之大主,其氣通于此,其竅開于此者也。查諸臟腑圖,脾、肺、肝、腎,無不系根于心。核諸經(jīng)絡(luò),考手足陰陽,無脈不通于舌,則知經(jīng)絡(luò)臟腑之病,不獨傷寒發(fā)熱,有苔可驗,即凡內(nèi)外雜癥,亦無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是以驗舌一法,臨癥者不可不講也。何從前以醫(yī)名家者俱略焉,而僅于傷寒見諸金鏡耶?余自弱冠,敬承家學(xué),殫心醫(yī)理,間嘗從金鏡三十六舌,逐一體驗,其法殊多未合,疑而質(zhì)諸先君子。先君子曰∶東莊不有云乎,金鏡三十六舌,當參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舌之所未及者,須以意通之。予領(lǐng)先君子訓(xùn),退而繹其所以其意當參,其法勿泥者,乃見東莊所云,真實獲我心也。于是臨癥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審其色、合諸脈癥,而有心得其秘焉。據(jù)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jù)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jù)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瘥、主方不誤焉。危急疑難之頃,往往癥無可參,脈無可按,而惟以舌為憑;婦女幼稚之病,往往聞之無息,問之無聲,而惟有舌可驗。是以陰陽虛實,見之悉得其真;補瀉寒暄,投之輒神其應(yīng)。人以見之無不真、投之無不應(yīng)也,未有不稱以為奇者。不知余于四診之中,于舌更有獨得之秘也。然獨得之秘,究何秘哉,不過同得之理耳。臨癥者誠潛心而有會焉,則分之而臟腑各一陰陽也,陰陽各一虛實也,理周而法到,可以補金鏡之所未及,而正不止三十六舌也;合之而臟腑同此陰陽也,陰陽同此虛實也,理圓而法活,可以裁金鏡之所未合,而并不必三十六舌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其理總原于太極。準此以臨癥,則諸病之變現(xiàn),縱使萬葉千枝,而一望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無者生之、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絕人長命之咎哉?茲將驗舌諸法,備述之下,惟識者參之。

    

 

[上卷] 驗舌分虛實法

    經(jīng)云∶“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又云∶“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备`謂虛實兩字,是攪病機之領(lǐng);補瀉兩字,是提治法之綱。蓋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虛一實,醫(yī)之治??;不過一補一瀉。如虛實稍有疑心,則補瀉無從下手。其參癥切脈以審虛實,固臨癥第一要著也,乃有癥似實而脈則虛,脈似實而癥則虛者。如舍脈從癥,既難信以為真,而舍從脈,又惟恐其是假,則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病之現(xiàn)于舌也,其形與色亦然。(故凡病屬實者,其舌必堅斂而兼蒼老;病屬虛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嬌嫩。如此分別,則為虛為實、是假是真,雖未參癥切脈,而一目先了然矣。)

 

[上卷] 驗舌分陰陽法

    虛實既分,補瀉固有定見。然虛實各有陰陽,而陰陽迭為虛實,則于虛實分陰陽,臨癥者又不可混也。

    而分之不得其法,則有以陰盛為陽盛、陽虛為陰虛,而不能無誤者。且有癥本陽虛,而經(jīng)訓(xùn)曰陰虛,令人錯解,貽害不淺者。如云∶“陰虛出盜汗”。陰言手太陰也,虛言肺氣虛也。又云∶“陰虛發(fā)夜熱”。陰言足太陰也,虛言脾氣虛也。同曰陰虛,而其中有手足太陰之分。名曰陰虛,而其實是脾肺氣虛之癥。無如歷代醫(yī)師,從未注明其義,誤以脾肺氣虛認為腎水不足,而用滋陰降火之劑,朝夕重陰下逼,逼至土困金敗,便溏聲嘶,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兩個陰字,拘義牽文,以訛傳訛。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知日殺凡幾,良可痛也。況如此類者,經(jīng)中未易枚舉,總緣陰陽混雜,虛實模糊,但憑脈癥,分晰難清耳。(詎知陰虛陽盛者,其舌必干;陽虛陰盛者,其舌必滑;陰虛陽盛而火旺者,其舌必干而燥;陽虛陰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濕。)如此分別,則為陰為陽,誰實誰虛,顯然可見,更何似陰似陽之疑,以致重陰重陽之誤,貽人夭殃耶?

 

[上卷] 驗舌分臟腑配主方法

    虛實不爽,而后補瀉無不應(yīng);陰陽不謬,而后寒暄無不投。然必臟腑不瘥,而后補瀉寒喧悉對其病,以拔其根而主方無不諦,則就虛實陰陽,以分夫臟腑而定以主方,臨癥者尤不可混也。而臟腑之分,不越青黃黑白,主方之配,須合酸苦辛甘。爰按內(nèi)經(jīng)分臟別腑,并檢成方,酌定主治,條例如下。

    一、舌見青色,肝膽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青而舌堅斂蒼老,肝膽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火清肝飲;青而浮胖嬌嫩者,肝膽兩經(jīng)精氣虛也,滋水生肝飲;青而干燥者,非膽腑陰虛火郁,即肝臟血虛火旺也,(但干而不燥者,專責(zé)陰虛,如干而且燥,則陰虛而火旺矣。各臟腑仿此)膽腑陰虛者逍遙散,火郁加生地、薄荷;肝臟血虛者逍遙散,火旺,加丹皮、山梔。

    郁是氣抑,抑則氣不透,不透則熱而為火也。第從來俱以郁火屬之肝,而余獨責(zé)之膽者,蓋膽屬少陽,其氣尚稚,膽為甲木,其質(zhì)尚嫩,所以最易被抑,一抑則其氣悶而不舒矣。若肝則為厥陰,于木屬乙,其氣已盛,其質(zhì)已堅,而其火易動而易旺,一有所觸,則即發(fā)而不可遏,其發(fā)而不可遏者,怒也非郁也。

    郁主凝滯于中,而怒則發(fā)揚于外者也。本方統(tǒng)治肝膽陰虛,而于膽腑火郁,則加薄荷、生地者,以木喜風(fēng)搖,而郁火非生地不能涼也。于肝臟火旺,則加丹皮、山梔者,蓋肝血既虛,則肝火易旺,則肝血益虛,自非瀉其火,難以滋其陰,非借屈曲下行以通之,無以瀉其火也。惟是血為火迫,變成燥癥,則當重加熟地,以潤其燥,丹山兩味,固可不必,而亦非宜矣。

    青而滑潤者,非膽腑氣怯,即肝臟氣虛也。膽腑氣怯者,十味溫膽湯,去枳實,加酒煎服,其應(yīng)更捷。蓋以酒入膽經(jīng),而最壯膽氣也。

    肝臟氣弱者,當歸建中湯去膠飴。

    建中之所以異于桂枝者,在加膠飴一味耳。今恐甘先入脾,而去膠飴,則仍與桂枝無別。故用當歸建中,則與肝臟氣虛乃合。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肝膽陰陽兩虛也。七味飲倍肉桂,滑潤而形色不兼胖嫩者,肝膽木氣虛寒也,養(yǎng)榮湯加枸杞。

    凡左關(guān)脈細緊如刀口者,其舌不拘何色,必胖而滑;其病不拘何癥,心虛而寒。予每投以養(yǎng)榮,無不立應(yīng)。

    臨癥者切勿畏之,重生者切勿疑之。

    一、舌見黃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黃而堅斂蒼老者,脾胃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黃散。

    如有濃苔,或焦黃、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癥痞滿燥實堅斂悉具者,實癥也。須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氣湯主之。但此是真正陽明里癥,北方傷寒,間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氣的癥,切不可妄用硝黃,殺人于頃刻也。

    黃而浮胖嬌嫩者,脾胃兩經(jīng)精氣虛也,益黃散。黃而干燥者,非胃腑陰虧火旺,即脾臟血虛火盛也。胃腑陰虧者,左歸飲去茯苓;火旺加花粉、歸、地;脾臟血虛者,歸脾湯去木香;火盛加白芍、丹、山。

    如干燥而有濃苔者,宿食滯于腸胃,而燥結(jié)不出也。其脈必牢實,神思必昏沉,面必擁熱通紅,鼻必氣粗,胸前按之必微痛,須逍遙散倍加熟地,潤而下之。

    黃而滑潤者,非胃氣虛弱,即脾氣虧損也。胃氣虛弱者,七味白術(shù)散加半夏,脾氣虧損者,五味異功散加白芍。

    如其舌后半截滑膩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虛氣下陷也,須補中益氣湯。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脾胃氣血兩虛也,參八珍湯。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氣虛寒也,姜桂養(yǎng)榮湯。

    一、舌見赤色,心與小腸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赤而堅斂蒼老者,心與小腸邪氣盛也,瀉心湯。

    按四明心法∶凡舌見灰色,指甲刮下無渣汁者,方是火癥,乃芩連之對癥也。味其語意,可見陽邪燔灼,則其陰液未有不干枯者。然以予驗之,又必其形堅斂、其色蒼老,方是真正芩連對癥。若一見胖嫩,即使苔濃而焦干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腎氣凌心。寒水凌土,當用附子理中;腎氣凌心,當用人參八味。倘誤用芩連,則舌上現(xiàn)出人字紋必死。予診莘墅沈彝仲癥,辭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論驗在醫(yī)案中可參。又按火色本紅,火癥而舌見灰色者,如炭火通紅于內(nèi),而浮灰翳蔽于外也。顧據(jù)理論之,則舌見灰色,其癥當更甚于舌黑如炭何也,蓋火燃薪盡,則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極之變象也。而木本質(zhì)堅,甫著火燃,未成炭也。必火極似水,乃變黑而為炭,然其性猶甚烈也。至于久經(jīng)火,則熱極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猶未灰也。若草本則其體弱,著火一過,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復(fù)燃矣。然則就物理以察病機,彼見舌灰色者,無論一火即灰,與由炭而灰,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赤而浮胖矯嫩者,心與小腸精氣虛也,養(yǎng)心湯。赤而干燥者,非小腸陰虧火旺,即心臟血虛火盛也。小腸陰虧者,滋水清肝飲去柴胡。

    欲潤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導(dǎo)赤散以瀉其火氣。

    心臟血虛者,濟生歸脾湯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動肝火而燥血液?;鹗⒓拥てぁ⑸綏d。

    凡本經(jīng)之陰血既虧,則本經(jīng)之陽火必旺,一負則一勝也。加丹皮、山梔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達于膀胱耳。

    赤而滑潤者,非小腸陽虛氣墜,即心臟陽虛氣弱也。小腸陽虛氣墜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

    氣虛則滯,氣滯則墜,方中參、、術(shù)、草,補其虛也;川烏、陳皮,破其滯也;升麻、柴胡,舉其墜也。

    加山梔,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腸耳。

    心臟陽虛氣弱者,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

    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復(fù)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經(jīng)以補心氣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心與小腸氣血兩虛也,棗仁養(yǎng)營湯。滑潤而形色又見胖嫩者,心與小腸火氣大虧也,附子養(yǎng)營湯。

    一、舌見白色,肺與大腸病也。不拘所見何癥,但看白而堅斂蒼老者,肺與大腸邪氣盛也,瀉白散。白而浮胖嬌嫩者,肺與大腸精氣虛也,補肺湯。白而干燥者,非大腸血虛火盛,即肺臟陰虛火盛也。大腸血虛者,潤腸滋水飲,火盛加生地、當歸。

    凡大便燥結(jié),努力責(zé)不出者,本方神應(yīng)。

    如兼氣虛而推送無力者,間以補中,或竟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養(yǎng)氣補陰,亦無不應(yīng)。

    肺臟陰虛者,生金滋水飲,火燥加百合、沙參。白而滑潤者,非大腸陽虛氣陷,即肺臟陽虛氣弱也。大腸陽虛氣陷者,補中益氣湯送固腸散。

    大腸小腸俱屬下焦之腑,何以亦配中臟之方?則以腸胃相連,其氣本一貫也。

    肺臟陽虛氣弱者,補中益氣湯合參附湯。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肺與大腸氣血兩虛也,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炮姜?;瑵櫠紊忠娂媾帜壅?,肺與大腸金氣虛寒也,參附養(yǎng)榮湯去茯苓,加炮姜。

    一、舌見黑色,腎與膀胱病也。(命門水火附,左右兩腎同治)不拘所見何癥,但看黑而堅斂蒼老者,腎與膀胱邪氣盛也,清肝飲。黑而浮胖嬌嫩者,腎與膀胱精神虛也,補元煎。黑而干燥者,非膀胱陰虛火盛,即左腎陰虛火旺也。膀胱陰虛者,六味飲,火盛合滋腎丸。左腎陰虛者,六味飲,火旺合生脈散。黑而滑潤者,非膀胱陰盛火衰,即右腎陽虛火虧也,膀胱陰盛火衰者,金匱腎氣丸。

    膀胱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而其所以能出者,由氣化也。陰虛火旺,則熱逼膀胱,而氣不能化矣;陰盛火衰,則寒逼膀胱,而氣不能化矣。膀胱不利為癃,除脾肺氣虛,不能通調(diào)水道外,大率不出此兩者也。然同一三陽癃閉,而一由火旺,一系火虧。病判天淵,治分冰炭。相反若此,可類推之。

    右腎陽虛火虧者,八味地黃丸。如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腎與膀胱陰陽俱虛也。枸杞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十全大補湯作丸。

    更有由白而黃,由黃而焦,而枯黑燥裂,其舌邊胖大,舌底滑潤者,甚有舌底亦燥而絕無津液,其糙刺如沙皮,斂束如荔子者。皆因勞傷脾肺,氣虛發(fā)熱,誤用發(fā)散,益虛益熱,復(fù)用寒涼,重陰內(nèi)逼,以致虛火上炎。所以白上加黃,黃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論其脈,不論其癥,大劑參附養(yǎng)榮湯,不時灌服,多有得生者。余救烏程潘中建之弟、歸安張學(xué)海、桐鄉(xiāng)諸圣濟等癥,皆此舌也,有治驗在醫(yī)案可參。

    滑潤而形色又兼氣嫩者,腎與膀胱元氣大憊也,附子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右歸丸。

    更有其舌同一黑色,而一屬寒水侮土者,宜用附子理中湯;一系腎氣凌心者,宜用人參八味。其治有不相同何也?蓋寒水侮土者,系陰盛于內(nèi),逼陽于外,外假熱而內(nèi)真寒,格陽癥也,其黑色止聚于舌中。腎氣凌心者,系陰盛于下,逼陽于上,上假熱而下真寒,戴陽癥也,其黑色直底于舌尖。然未有不胖且嫩者,干燥滑潤,又在所不拘也。惟是實火兩癥,則其形必堅斂、色必蒼老,而萬無胖嫩者耳。

[上卷] 驗舌決生死法

    生死之決于脈癥者,內(nèi)經(jīng)垂訓(xùn),甚明備矣。而佐以驗舌,則尤顯而易見也。故并撮素所經(jīng)驗者,附載于此,以為臨癥一助。

    一、舌如去膜豬腰子者,危。

    一、舌如鏡面者,危。

    一、舌糙刺如沙皮,而干枯燥裂者,危。

    一、舌斂束如荔子肉,而絕無津液者,危。

    一、舌如火柿者,危。

    一、舌如烘糕者,危。

    一、舌光無苔,胃氣絕也,不治。

    一、舌卷而囊縮者,不治。

    一、舌本強直,轉(zhuǎn)動不活,而語言蹇澀者,危。

    一、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閉也,不治。

    一、舌因誤服芩連,而現(xiàn)出人字紋者,不治。

    以上所列,皆垂死危候也。然有不必如此而死者;有即至如此而灼見臟腑陰陽虛實,竭力挽回,則亦得生者。吾輩果操活人神技,須存壽世婆心,即有百不一活之癥,當作萬有一生之想??v使修短有數(shù),彭殤難齊,破格出奇,終于莫救,致招從旁浮議,同道中傷,病家歸咎,然而反之吾心,固無愧也。倘畏避嫌疑,而于此種危癥,再付之庸劣之手,則必?zé)o生理矣,詎不痛哉。

    

 

[上卷] 臨癥以驗舌為準結(jié)語

    上論臨癥以驗舌為準。而驗舌以浮胖堅斂分虛實,干燥滑潤分陰陽,黑白青黃分臟腑。蓋本至中至正之理,以立至簡至易之法。軒岐復(fù)起,當不易吾言也。至于陰陽虛實四柱,所配補瀉寒熱諸方,雖是為臨癥者舉其大略,然而無一癥不從親身經(jīng)歷;無一方不從親手試驗者。誠以醫(yī)寄死生,只字不容率筆;理原性命,短語無可粗心也。惟是加減出入,因病制宜,神明于規(guī)矩繩墨之中;得心應(yīng)手,變化于規(guī)矩繩墨之外。運斤成風(fēng),則存乎其人耳。而究之神明變化,仍不離夫規(guī)矩繩墨也。臨癥者,若知赤子元無罪,合有人間父母心。則余此一編也,雖只望診中之一節(jié)乎,亦未始非切脈審癥之證據(jù),回生起死之范圍也。倘出厥范圍,而不憑此為證據(jù),則恐其所操以活人者,反以殺人也已。

    

 

[下卷] 方略

    凡病皆標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蓋惟人之病也,有一標必有一致標之本。是以醫(yī)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獲乎致標之本,處方必不能對其癥也。不投以對癥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臨癥者,欲決群醫(yī)莫決之疑,則內(nèi)因外因,致病須審其原;欲中各癥必中之的,則正治從治,驗方務(wù)求其諦。

    用輯主癥諸方,以列驗舌之次。

    凡舌見青色而堅斂蒼老者,肝膽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火清肝飲主之。

    

 

[下卷\方略] 瀉火清肝飲方

    柴胡(酒炒)黃芩(酒炒)山梔(酒炒各一錢)生地(酒浸三錢)當歸(酒洗二錢)生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肝膽兩經(jīng)實邪,以致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等癥。

    凡舌見青色而浮胖嬌嫩者,肝膽兩經(jīng)精氣虛也,滋水生肝飲主之。

    

 

[下卷\方略] 滋水生肝飲方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丹皮(錢半)茯苓(錢半)澤瀉(錢半)五味(一錢)歸身(錢半)柴胡(一錢)甘草(一錢)白術(shù)(二錢半)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兩脅脹悶,少腹作痛,寒熱往來,胸乳作痛,左關(guān)弦洪,右關(guān)弦數(shù),此郁怒傷肝,脾血虛氣滯為患也。用六味雙對減半分兩,加柴胡、白術(shù)、甘草、當歸、五味,合逍遙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氣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術(shù)、甘草,以補脾。補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見青色而干燥,屬膽腑陰虛火郁者,用逍遙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下卷\方略] 逍遙散加生地薄荷方

    柴胡(酒炒五分)白芍(酒炒一錢)歸身(酒洗一錢半)白術(shù)(一錢半)茯苓(一錢)甘草(五分)生地(二錢)薄荷(五分)凡舌見青色而干燥,屬肝臟血虛火旺者,逍遙散加丹皮、山梔主之。

    

 

[下卷\方略] 逍遙散加丹皮山梔方

    柴胡(一錢)白芍(二錢)當歸(三錢)白術(shù)(二錢半)茯苓(一錢半)甘草(一錢)丹皮(一錢半)山梔(一錢半)按∶上原方主治肝膽兩經(jīng)郁火,以致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兩目赤痛,連及太陽。(以上各癥,皆肝火上沖也)及六經(jīng)感癥,凡見陽脈者,悉宜此方治之。婦女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等癥。(以上各癥,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減。易曰∶“風(fēng)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見青色而潤滑,屬膽腑氣怯,十味溫膽湯去枳實主之。

    

 

[下卷\方略] 十味溫膽湯去枳實方

    陳皮(二錢去白)半夏(二錢姜制)茯苓(一錢半)棗仁(錢半炒研)遠志(五分去心)人參(五分)熟地(二錢)竹茹(一錢)甘草(五分)生姜(一錢)大棗(三枚)酒煎按∶上方主治心虛膽怯,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癥。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短氣悸怖,或自汗虛煩,口苦嘔涎,痰盛不眠,及夢遺驚惕等癥。

    凡舌見青色而滑潤,屬肝臟氣虛者,當歸建中湯去膠飴主之。

    

 

[下卷\方略] 當歸建中湯去膠飴方

    白芍(三錢)當歸(二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肝臟氣虛,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補肝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飲食不進,其外見癥,兩脅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墜痛,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湯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治婦人產(chǎn)后,虛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膠飴。則當歸建中,尤與肝臟氣虛切合矣。

    凡舌見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肝膽氣血兩虛也,七味飲倍肉桂主之。

    

 

[下卷\方略] 七味飲倍肉桂方

    熟地(八錢)山藥(四錢)凈萸肉(四錢)丹皮(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二錢)肉桂(二錢)按∶上方主治肝膽氣虛,筋無所養(yǎng),變?yōu)楹Y。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肝經(jīng)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yōu)榻Y(jié)核瘰等癥。經(jīng)曰∶“辛以潤之。”此方是也。

    凡舌見青色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膽木氣虛寒也,養(yǎng)榮湯倍肉桂主之。

    

 

[下卷\方略] 養(yǎng)榮湯倍肉桂方

    白芍(三錢)當歸(二錢)遠志(一錢)五味(錢半)肉桂(一錢)熟地(四錢)陳皮(一錢半)白術(shù)(三錢米泔水浸蒸)黃(三錢蜜炙無參倍用)人參(多少隨宜)茯苓(一錢半)炙草(一錢半)煨姜(一錢半)大棗(五枚)按∶上方主治,凡屬大虛癥,勿論其脈與癥,但服此方,諸癥悉退,此十全大補湯對子也。但十全大補只分氣血,此則五臟皆補,無虛不到,虛而寒甚者,當加附子以治之;三陰虛更妙。后凡用本方加減者,主治并同。

    凡舌見黃色而堅斂蒼老者,脾胃兩經(jīng)邪氣盛也,瀉黃散主之。

    

 

[下卷\方略] 瀉黃散方

    防風(fēng)(四兩)藿香(七錢)山梔(炒黑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二兩)微炒為末甜酒調(diào)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瘡口臭,煩渴易饑,熱在肌肉者。

    凡舌見黃色而浮胖嬌嫩者,脾胃兩經(jīng)精氣虛也,益黃散主之。

[下卷\方略] 益黃散方

    陳皮(一兩)青皮(五錢)訶子(五錢泡去皮)丁香(二錢)白術(shù)(二兩)甘草(炙五錢)按∶上方主治脾胃虛寒,寒水反來侮土,而嘔吐不食?;蚨歉棺魍?,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癥。炒磨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凡舌見黃色而干燥,屬胃腑陰虧火旺者,左歸飲去茯苓加花粉、歸、地主之。

    

 

[下卷\方略] 左歸飲去茯苓加花粉歸地方

    熟地(八錢)枸杞(六錢)山藥(四錢)萸肉(四錢)甘草(二錢)當歸(三錢)生地(三錢)花粉(一錢火不甚者去之)按∶上方主治腎水干枯,虛火上蒸,脾胃陰土受虧,以致飲食不進,大便燥結(jié),甚至三陽癃閉,將成噎隔,及早服此,無不愈也。傷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飲,此必服發(fā)散寒涼、攻伐之藥過多也。原方加歸、芍救之,燥癥更妙。

    凡舌見黃色而干燥,屬脾臟血虛,火盛者歸脾湯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梔主之。

    

 

[下卷\方略] 歸脾湯去木香加丹皮山梔方

    棗仁(一錢炒研)茯神(一錢去木)遠志(一錢去心)歸身(一錢)人參(一錢半)炙(三錢無參倍之)白術(shù)(二錢半米泔凈蒸)尤圓(七枚去殼)甘草(一錢炙)白芍(二錢)丹皮(錢半)山梔(錢半炒黑)煨姜(一錢)大棗(三枚)按∶上方主治思慮傷心脾,郁怒傷肝,以致三經(jīng)血少而燥。漸至心口有塊如拳,或左肋下有塊如手掌,或右肋下有塊如鐮刀,且時作痛,及健忘怔忡、驚悸不寐等癥。內(nèi)經(jīng)所謂“二陽之病發(fā)心脾”。在男子則隱曲不利,在女子則月事不來,其傳為風(fēng)消,其傳為息賁者不治,正此癥也。

    凡舌見黃色而滑潤,屬胃氣虛弱者,七味白術(shù)散加半夏主之。

    

 

[下卷\方略] 七味白術(shù)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錢)木香(五分)藿香(一錢)人參(錢半)白術(shù)(二錢半)茯苓(錢半)甘草(一錢炙)半夏(一錢半)大棗(三枚)煨姜(一錢)按∶上方主治脾虛,肌熱泄瀉,虛熱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陳皮,則治脾胃氣虛,飲食不進,致成痰癖,不能咳唾?;蛭笟馓摵?,動成嘔惡。凡虛及諸病后,皆可以此調(diào)之。

    凡舌見黃色而滑潤,屬脾氣虧損者,五味異功散加白芍主之。

    

 

[下卷\方略] 五味異功散加白芍方

    陳皮(一錢)人參(一錢)白術(shù)(二錢半)茯苓(一錢)炙草(一錢)白術(shù)(一錢酒炒)煨姜(一錢)大棗(三枚去核)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飲食不進,泄利虛飽。

    凡舌見黃色干燥,而形質(zhì)反見胖嫩者,脾胃氣血兩虛也,參八珍湯主之。

    

 

[下卷\方略] 參八珍湯方

    人參(錢半)茯苓(錢半)炙草(錢半)白術(shù)(二錢半米泔洗蒸土炒)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二錢酒炒)熟地(四錢)煨姜(錢半)大棗(五枚)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氣血俱虛,以致惡寒發(fā)熱,嘈雜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臥,四肢酸倦等癥。

    凡舌見黃色滑潤,而形質(zhì)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氣虛寒也,姜桂養(yǎng)榮湯主之。

    

 

[下卷\方略] 姜桂養(yǎng)榮湯方

    白芍(三錢酒炒)遠志(一錢去心)當歸(二錢酒洗)五味(錢半)熟地(四錢)肉桂(一錢)白術(shù)(三錢)陳皮(錢半)人參(多少隨宜)黃(五錢蜜炙)茯苓(錢半)炙草(錢半)炮姜(錢半)大棗(五枚)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膽病本方條下。凡舌見紅色而堅斂蒼老者,心與小腸邪氣盛也,瀉心湯主之。

    

 

[下卷\方略] 瀉心湯方

    川連(一錢)黃芩(一錢)生地(三錢)山梔(錢半)丹皮(錢半)木通(一錢)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心火熾炎,口苦舌瘡,小腸郁結(jié),不能通利等癥。

    凡舌見赤色而浮胖嬌嫩者,心與小腸精氣虛也,養(yǎng)心湯主之。

    

 

[下卷\方略] 養(yǎng)心湯方

    茯神(二錢)遠志(五分)棗仁(五分炒研)柏子仁(五分去油)五味(五分)人參(五分)黃(二錢炙)當歸(二錢)川芎(二錢)半夏(二錢)肉桂(五分)甘草(五分)按∶上方主治心虛血少,神氣不寧,怔忡驚悸等癥。

    凡舌見赤色干燥而屬小腸陰虛火旺者,滋水清肝飲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下卷\方略] 滋水清肝飲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熟地(四兩)山藥(二錢)萸肉(二錢)丹皮(錢半)茯苓(錢半)澤瀉(錢半)棗仁(一錢)白芍(二錢)山梔(錢半)當歸(二錢)生地(三錢)木通(錢半)按∶上原方主治腎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脅痛頭眩,口苦咽干,大便艱澀,小水短赤等癥。蓋取地黃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黃湯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從來所未及也。

    凡舌見赤色而干燥,屬心臟血虛火盛者,濟生歸脾湯去木香,加丹皮、麥冬主之。

    

 

[下卷\方略] 濟生歸脾湯去木香加丹皮麥冬方

    茯神(一錢)遠志(一錢)棗仁(一錢)當歸(錢半)煨姜(一錢)人參(一錢)黃(二錢半)冬術(shù)(錢半)龍圓(五枚去殼)丹皮(錢半)麥冬(一錢)甘草(一錢)大棗(五個)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敗,外兼咳嗽吐痰,寒熱往來,盜汗等癥,悉以此方治之。凡見脾胃衰弱,飲食少思,大便泄瀉,總屬心氣不旺所致,此補本法也。凡各種虛癥,補中益氣湯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斂其心氣,奏效更神也。又按補中陽藥也,歸脾陰藥也。凡因饑飽勞役,傷其脾而氣虛者,宜用補中,補中者,補中以益其氣也;因思慮郁結(jié),傷其脾而血虛者,宜用歸脾,歸脾者,噓血以歸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勞,而氣血俱傷者,則補中歸脾,單服固非對癥,合用又不成方,惟有養(yǎng)榮一方,可合補中歸脾兩癥而統(tǒng)治之,不致拈一放一耳。

    凡舌見赤色而滑潤,屬小腸陽氣虛墜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主之。

    

 

[下卷\方略] 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方

    升麻(五分)柴胡(五分)當歸(二錢)陳皮(一錢)人參(一錢)白術(shù)(錢半)炙草(一錢)黃(二錢半炙)山梔(一錢)川烏(一錢)煨姜(一錢)大棗(三枚)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經(jīng)內(nèi)傷外感。

    內(nèi)傷外感者,言由內(nèi)傷以致外感也。蓋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東垣故立此方以補傷寒書之所未及,非補虛方也。今感癥家多不敢用,而以為調(diào)理補虛服食之藥則謬矣。調(diào)理補虛及通其意而轉(zhuǎn)用者耳。

    及暑月勞倦發(fā)熱,暑則氣耗,勞則氣傷。發(fā)熱而在于暑月,且因勞倦,自非甘溫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為暑月發(fā)熱必需之劑,只在不明此義耳。

    或汗出不止,衛(wèi)外之陽虛,則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錢(須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義)。

    痢疾腹痛已除,瀉猶未已,是胃氣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隨減耳,加酒炒白芍三錢。

    瘧疾發(fā)久,形體羸,無論六經(jīng),皆當加半夏一錢(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過加黃芩一錢(則合小柴胡矣)。

    凡婦女胎前氣虛,以致胎動不安,小產(chǎn)崩漏,皆因氣虛不能升舉故也。

    或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凡血虛發(fā)熱者,其舌必干;氣虛發(fā)熱者,其舌必滑。然既在產(chǎn)后,則不但血虛,即其氣未有不虛者。蓋當其臨盆之際,為產(chǎn)婦者,若非全副精神、渾身力氣,努力責(zé)以推送之,則胞胎如何下地?迨至胞胎下地,則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傷其氣乎?況血虛則氣無所附,寧不與之俱虛乎?茲以產(chǎn)后發(fā)熱,專責(zé)血虛,殊有漏義。而癥乃列于本方之下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陽旺陰生,其意固自包舉也。第不明言其意,則產(chǎn)后之血虛,人習(xí)聞之;而產(chǎn)后之氣虛,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錢(氣味酸寒,恐伐生氣,故用酒炒)。

    此方凡屬中宮虛損,病后調(diào)攝,無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內(nèi)傷,脾胃先病,治先補土,此方主之”。

    然內(nèi)傷脾胃,須有分別。如饑飽勞役,飲食生冷,內(nèi)傷脾胃而病者,自當主以此方。若由思慮郁怒,七情內(nèi)傷,而脾胃先病者,則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歸脾為的當也。

    凡舌見赤色而滑潤,屬心臟陽虛氣弱者,濟生歸脾湯加丹皮、肉桂主之。

[下卷\方略] 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方

    茯神(一錢)遠志(一錢去心)棗仁(一錢炒研)當歸(錢半)人參(錢半)黃(三錢炙)白術(shù)(二錢土炒)木香(五分)炙草(一錢)丹皮(一錢)肉桂(五分)龍圓(五枚去殼)大棗(三枚)煨姜(一錢)按∶上原方主治,已見本臟血虛條下。

    凡舌見赤色干燥,而形質(zhì)反見胖嫩者,心與小腸氣血兩虛也,棗仁養(yǎng)榮湯主之。

    

 

[下卷\方略] 棗仁養(yǎng)榮湯方

    棗仁(一錢炒研)遠志(一錢去心)白芍(錢半酒炒)歸身(一錢)五味(八分)熟地(二錢)肉桂(五分)陳皮(八分)白術(shù)(錢半土炒)人參(錢半)黃(三錢炙)茯神(一錢)炙草(一錢)煨姜(一錢)紅棗(三枚)按∶上方主治詳前本方。

    凡舌見赤色滑潤,而形質(zhì)反見胖嫩者,心與小腸火氣大虧也,附子養(yǎng)榮湯主之。

    

 

[下卷\方略] 附子養(yǎng)榮湯方

    附子(一錢制)白芍(錢半)遠志(五分去心)歸身(一錢)五味(八分)熟地(二錢)肉桂(五分)陳皮(八分)人參(錢半)黃(三錢炙)白術(shù)(二錢半土炒)茯神(一錢)甘草(一錢炙)煨姜(一錢)紅棗(三枚)按∶上方主治,并詳各臟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兩,則獨輕于各臟腑,而只與肺同者,蓋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腎位遠,宜制大其服也。

    凡舌見白色而堅斂蒼老者,肺與大腸邪氣盛也,瀉白散主之。

    

 

[下卷\方略] 瀉白散方

    桑白皮(二錢蜜炙)地骨皮(二錢)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凡屬肺熱咳嗽,皆當加減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貝母,如面赤咳嗽屬心火刑金者,加人參、茯苓、青皮、陳皮、五味、麥冬、知母,為人參平肺散,以瀉金中之賊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風(fēng)寒傷肺也,參蘇飲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凡舌見白色而浮胖嬌嫩者,肺與大腸精氣虛也,補肺湯主之。

    

 

[下卷\方略] 補肺湯方

    人參(一錢)黃(一錢炙)五味(一錢)熟地(二錢)紫菀(一錢)桑皮(一錢蜜炙)水煎入蜜少許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氣虛,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虛陽上炎而生咳嗽等癥。

    凡舌見白色而干燥,屬大腸血虛火盛者,潤腸滋水飲加生地、當歸主之。

    

 

[下卷\方略] 潤腸滋水飲加生地當歸方

    熟地(四錢或八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枸杞(四錢)歸身(三錢)生地(三錢)蓯蓉(三錢酒洗)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大腸無血、大便燥結(jié),其應(yīng)甚捷。

    凡舌見白色而干燥,屬肺臟火旺者,生金滋水飲加柴胡、黃芩主之。

    

 

[下卷\方略] 生金滋水飲加柴芩方

    熟地(四錢)白芍(二錢)當歸(二錢)丹皮(錢半)麥冬(錢半糯米拌炒)人參(一錢半)白術(shù)(二錢半土炒)甘草(一錢炙)柴胡(一錢)黃芩(一錢)按∶上原方主治,凡傷寒熱退后,有難補之陰,有易動之陽,皆當養(yǎng)之。此以其見癥,或汗后煩燥未除,口干微熱,大便艱澀,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種少陽陽明癥,手足腫痛,系火燥生風(fēng),風(fēng)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后,當即以本方加柴、芩與之,無不效也。

    凡舌見白色而滑潤,屬大腸陽虛氣湯者,補中益氣湯送固腸散主之,補中益氣湯見前。

    

 

[下卷\方略] 固腸散方

    陳米(二兩炒熟)木香(一錢)肉果(二錢生用)粟殼(二錢密炙)干姜(二錢半炒)炙草(一錢半)按∶上方主治脾胃虛弱,內(nèi)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膿血,赤少白多,脹滿腹痛連心,食少力乏等癥。

    炒磨為末,每服二三錢,煎補中送下,切忌酒肉魚腥油面生冷。

    凡舌見白色而滑潤,屬肺陽虛氣弱者,補中益氣合參附湯主之。

    

 

[下卷\方略] 補中益氣合參附湯方

    升麻(五分)柴胡(五分酒炒)人參(錢半)黃(三錢炙)白術(shù)(二錢半土炒)歸身(錢半)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炙)附子(錢半制)煨姜(一錢)大棗(三枚)按∶上方主治肺脾氣虛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見前本方。

    凡舌見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肺與大腸氣血兩虛也,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下卷\方略] 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炮姜方

    川芎(一錢)歸身(二錢)白芍(三錢酒炒)熟地(四錢)人參(錢半)黃(三錢炙)白術(shù)(二錢半土炒)茯苓(錢半)炮姜(一錢)炙草(錢半)大棗(三枚)按∶上方主治,已見前參八珍湯條下。凡舌見白色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與大腸精氣虛寒也,參附養(yǎng)榮湯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下卷\方略] 參附養(yǎng)榮湯去茯苓加炮姜方

    白芍(錢半酒炒)遠志(五分去心)歸身(一錢酒洗)五味(八分)熟地(二錢)肉桂(五分)陳皮(八分)人參(一錢)白術(shù)(一錢)炙草(一錢)炮姜(一錢)大棗(三枚)按∶上方主治,并詳各臟腑病所列本方下。

    凡舌見黑色而堅斂蒼老者,腎與膀胱邪氣盛也,清肝飲主之。

    

 

[下卷\方略] 清肝飲方

    熟地(八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丹皮(錢半)茯苓(錢半)澤瀉(錢半)柴胡(一錢)棗仁(一錢)歸身(錢半)白芍(錢半)甘草(一錢)按∶上方主治,見前心與小腸病所列滋水清肝飲方下。

    凡舌見黑色而浮胖嬌嫩者,腎與膀胱精氣虛也,補元煎主之。

    

 

[下卷\方略] 補元煎方

    熟地(六錢)枸杞(四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杜仲(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二錢)按∶上方主治,男婦氣血俱虛,精神失守,危劇等癥。虛甚倍加、術(shù),寒者重加姜、附。

    凡舌見黑色而干燥,屬膀胱陰虛火盛者,六味飲合滋腎丸主之。

    

 

[下卷\方略] 六味飲合滋腎丸方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茯苓(錢半)澤瀉(錢半)丹皮(錢半)黃柏(二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莖中痛連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凡舌見黑色而干燥,屬腎陰虛火旺者,六味飲合生脈散主之。

    

 

[下卷\方略] 六味飲合生脈散方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萸肉(二錢)丹皮(錢半)茯苓(錢半)澤瀉(錢半)五味(錢半)人參(錢半)麥冬(錢半)按∶上原方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升,變?yōu)槌療峥人裕侍搫?,及水沸為痰等癥。易曰∶“雨以潤之”。

    此方是也。

    凡舌見黑色而滑潤,屬膀胱陰盛火衰者,金匱腎氣丸主之。

    

 

[下卷\方略] 金匱腎氣丸方

    牛膝(一兩)車前子(一兩)附子(五錢)肉桂(一兩)熟地(九兩酒拌)山藥(一兩)萸肉(一兩)茯苓(三兩)澤瀉(一兩)丹皮(一兩)煉蜜為丸按∶本方主治脾腎虛寒,腰重腳腫,濕飲留積,小便不利(此則莖中痛而不連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氣不能化也);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氣喘痰盛;或已成水癥,其效如神。

    凡舌見黑色而滑潤,屬右腎陽虛火虧者,八味地黃丸主之。

    

 

[下卷\方略] 八味地黃丸方

    附子(一兩)肉桂(一兩)熟地(八兩)山藥(四兩)萸肉(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按∶上方主治命門火衰,元陽虛憊,變?yōu)樾篂a,腹脹陽痿,精寒不育,兩膝疼,腰軟無力,兩目昏花,不能遠視,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之?!贝朔绞且病?/p>

    凡舌見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見胖嫩者,腎與膀胱陰陽俱虛也,枸杞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十補丸。

[下卷\方略] 枸杞養(yǎng)榮湯方

    枸杞(四錢)遠志(一錢)歸身(二錢)五味(錢半)白芍(三錢)熟地(六錢)人參(錢半)白術(shù)(三錢)炙草(錢半)茯苓(錢半)肉桂(五分)陳皮(錢半)炙(三錢無參倍用)煨姜(錢半)大棗(五枚)

 

[下卷\方略] 十補丸方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萸肉(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附子(一兩制)肉桂(一兩)鹿茸(二兩無則鹿膠代之)五味(一兩)蜜丸按∶上方主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癥。

    凡舌見黑色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腎與膀胱元氣大憊也,附子養(yǎng)榮湯主之。繼用右歸丸。

    

 

[下卷\方略] 附子養(yǎng)榮湯方

    附子(錢半)遠志(一錢)白芍(三錢酒炒)歸身(二錢)五味(錢半)熟地(六錢)肉桂(五分)茯苓(錢半)人參(錢半或二三錢)炙(五錢無參倍用)白術(shù)(三錢)陳皮(錢半)炙草(錢半)煨姜(二錢)大棗(五枚)上將熟地棗肉搗爛,其余炒磨為末,加蜜為丸,即予家所制萬應(yīng)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風(fēng)傷寒,痘疹胎產(chǎn),及血癥喉痹等癥,勢在危急,刻不可緩者,每用一粒,滾湯研化,不時灌服,其勢自定。繼予兩粒三粒,其病自退。如調(diào)治久病,則作細丸,每服五錢,早晚兩時,空心米飲送下。

    按∶上方主治勞役過度,饑飽失時,思慮太甚,郁結(jié)尤多,以致脾肺氣虛,榮血不足,畏寒發(fā)熱,食少無味,四肢無力,懶動怠惰,嗜臥身倦,饑瘦色枯,氣短驚悸,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風(fēng)卒倒,張口直視,手撒遺尿,或傷寒重劇,譫妄昏沉,撮空見鬼;或身振脈搖;或筋惕肉潤;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盜汗、頭汗不收;或嘔吐泄瀉;或水腫腹脹;或眩暈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肋脅諸痛難當;或九竅不利;或瘧痢疾疾,諸藥不效;或脫肛痔漏,積久不痊;或夜熱咳嗽;或夢遺白濁;或婦女經(jīng)閉、血淋崩中帶下,胎前產(chǎn)后;或幼稚急驚慢脾,疳積吐瀉,麻疹痘瘡;或發(fā)背癰疽,不能起發(fā)收功;或瘰流注,不能消散潰斂,種種雜癥。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白痿黃,病勢日輕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潤者,勿論其脈癥,投以此方,無不立應(yīng)。更有其舌由白而黃,由黃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頭浮大而胖壯者,屬寒涼太過,五臟虛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癥,夙號專門,三吳遠近,兩浙東西,活人無算,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蓋其用之廣而效之神,誠有不能殫述者,姑陳其略,以為重生者告。

    

 

[下卷\方略] 右歸丸方

    附子(一兩)肉桂(一兩)熟地(八兩)枸杞(四兩)山藥(四兩)萸肉(四兩)杜仲(三兩)歸身(三兩)菟絲(三兩)鹿膠(三兩)蜜丸按∶上方主治,凡命門空虛等癥,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見癥已詳八味丸下。

    

 

[下卷] 驗舌配方結(jié)語

    方自仲景到今,凡充棟矣。而予所經(jīng)驗者采而輯之,不過三十有奇,不且嫌其太簡乎?不知予于醫(yī)也,半世功夫,搜盡群書主腦,一生閱歷,參遍各癥根苗。就標求本,據(jù)本配方,所配止此,則其所輯亦惟此耳。然經(jīng)絡(luò)臟腑,無病不統(tǒng)于其中;通塞正從,無法不備于其內(nèi)。則是方雖簡,而未始不該也。第天下之理,則由一而分為萬,吾輩之學(xué),須窮流以溯其源。臨癥者,倘因有此而舉目則陰陽虛實,了若日星;動手則補瀉寒暄,應(yīng)如桴鼓。遂相率而趨于簡易之途,而不復(fù)于賾處著力,繁處營心,則辟后學(xué)一直捷之徑,適貽后學(xué)以疏陋之譏,亦非是編所以公世之心也。

 


羅大倫 舌診辨健康 

羅大倫 舌診辨健康(1)百科全說

舌診、舌與五臟的關(guān)系、水濕的舌相、去濕的小藥方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IwMDcwMzQw/v.swf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博士羅大倫做客湖南衛(wèi)視百科全說,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舌診辨健康。向大家傳授血虛和血淤的舌相及調(diào)理方法。

    舌診辨健康

    舌診是觀察舌頭的色澤、形態(tài)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舌診,診斷學(xué)名詞。為望診重點內(nèi)容之一。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重要客觀指標。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jīng)脈與舌相聯(lián)系,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luò)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臟腑病變,可在舌質(zhì)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診察舌質(zhì)和舌苔的形態(tài)、色澤、潤燥等,以此判斷疾病的性質(zhì)、病勢的淺深、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及臟腑的虛實等。

    舌頭能直觀地反應(yīng)身體的癥狀,是一個特別微妙的器官。舌頭與內(nèi)臟相聯(lián)系,可以觀察到體內(nèi)臟腑的運行狀況,學(xué)會舌診大家可以自己篩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就醫(yī)。

    觀舌時,舌頭要自然伸出,各種舌相,反映人體的不同狀況,看舌相,還要注意季節(jié),判斷時要做調(diào)整。

    舌頭上的五大區(qū)域與五臟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第一種,水濕的舌相

    造成水濕重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造成體內(nèi)水濕重的主要原因是,冷飲、空調(diào)、環(huán)境、飲水過多、運動過少。在四川、湖南等地,外界濕度大,需要吃辣椒來去濕,但在北京等地,氣候干燥,吃多辣的,會上火。

    形成齒痕的原因

    齒痕舌的原因,就是體內(nèi)濕重,造成牙齒壓迫舌頭。

    去濕的小藥方:

    赤小豆10克、薏苡仁10克,加水熬煮20-30分鐘,加適量糖,每日一到兩杯,當茶飲。(身體正常了就不用每天喝)

羅大倫 舌診辨健康(2)亞健康舌像、

血虛人的舌像、調(diào)理血虛方、血瘀的舌像、調(diào)理瘀血方

http://www.tudou.com/v/w5vm5qReQIQ/v.swf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博士羅大倫做客湖南衛(wèi)視百科全說,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舌診辨健康。向大家傳授血虛和血淤的舌相及調(diào)理方法。

     亞健康舌像

    常見的亞健康舌像——血虛人的舌像

    血虛人的舌象,是舌體較淡,舌質(zhì)發(fā)白,沒有血色。

   血虛的癥狀:表現(xiàn)在眼瞼發(fā)白,容易頭暈,心悸,失眠,疲乏,記憶力減退。

    造成血虛的原因:現(xiàn)代人生活太勞累,重點是傷了脾胃了,脾胃虛弱也會引起血虛。現(xiàn)在家長給孩子吃太多好吃的,造成孩子脾胃虛弱,造成孩子有可能貧血。女性減肥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要節(jié)食減肥,這樣有可能造成血虛,甚至影響到閉經(jīng)及不能生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多運動。

    調(diào)理血虛的方法:龍眼肉+西洋參

  嘉賓提醒:龍眼肉最好在藥店買。不是我們買來那個鮮的龍眼。

    1.食材:龍眼肉200克,西洋參20克(磨成粉)

    2.做法:西洋參磨成粉和龍眼肉放在一個碗里,碗里不要放水,一起蒸四個小時,然后每日一湯匙,用開水沖泡后服用,一天一杯250mL即可。

    注意:孕婦忌用。小孩血虛的時候,可服用適量的龍眼肉。龍眼肉最好在藥店購買,不是市場上的鮮龍眼。

    女性血虛應(yīng)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女性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血虛的癥狀,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頭昏、眼花、面色暗淡、失眠、多夢、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現(xiàn)象,而且血虛體質(zhì)的人,往往形體瘦弱,身體素質(zhì)較差。

    進補提示:平時可常吃補血養(yǎng)血的食物,如菠菜、黑豆、胡蘿卜、金針菜、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同時也可結(jié)合中藥進行藥補,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藏紅花、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生姜羊肉湯、阿膠燉黃酒、四物湯等,都有很好的養(yǎng)血效果。

    對于患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量過多的女性,可選用人參、岷縣當歸、川芎、黃芪等中藥,也可選用烏雞白鳳丸、阿膠補血漿等中成藥。日常生活中多吃海參、魚蝦、紅棗、獼猴桃、葡萄、桂圓、芝麻、菠菜等食物。

    羅大倫講解血瘀的舌像

    這是血瘀的舌像,注意舌體兩側(cè)有黑點。也就是說舌頭邊緣出現(xiàn)黑點或黑斑提示體內(nèi)可能有瘀血。血淤的女性較多,身體受外傷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瘀血。

    血瘀人的舌像特點是舌體兩側(cè)有黑點或黑斑,舌下靜脈過粗、舌下的血管顏色很深或怒張,且女性較多;舌頭偏左或偏右,也有可能是瘀血表現(xiàn)。

    詳細解釋這種舌相。

    血瘀的原因:

    氣虛,氣郁都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瘀血。身體受涼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瘀血。其病變機理是:一般多先由氣的運行不暢,然后引起血液的運行瘀滯,是先有氣滯,由氣滯而導(dǎo)致血瘀,也可由離經(jīng)之血等瘀血阻滯,影響氣的運行,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導(dǎo)致氣滯,也可因閃挫等損傷而氣滯與血瘀同時形成。

體內(nèi)出現(xiàn)瘀血的癥狀:第一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退、第二為喉嚨干、第三是皮膚出現(xiàn)甲錯狀或體表毛細血管怒張,如鼻頭紅。第四表現(xiàn)在身體某個地方長期痛,而且刺痛。

    氣虛和氣郁的人,都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瘀血,穿的特別的少,身體受涼容易導(dǎo)致體內(nèi)瘀血。

    調(diào)理身體瘀血的方法:

    (1)、丹參泡腳,可以讓氣血流通特別好(孕婦忌用)。

    化瘀,丹參六克熬水,每日泡腳。女性身體有瘀血可在月經(jīng)期化瘀調(diào)理,尤其是在經(jīng)期用丹參泡效果最好。

    陳允斌給了一個方子:核桃紅糖茶調(diào)理子宮瘀血

    核桃紅糖茶 

功效:調(diào)理子宮瘀血。
    做法:用帶皮的核桃仁煮水,煮30至40分鐘,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2)、改變生活習(xí)慣,不生氣,避免受寒。心情不好的時候疏解肝氣的方法:可以喝玫瑰花茶或者燈芯竹葉湯。調(diào)理血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羅大倫給了一個燈芯竹葉湯的方子。

    做法:燈芯草3克,竹葉3克,用文火煮15分鐘,喝水即可。燈芯竹葉湯有很好的疏解肝氣作用,還有理氣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