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四圣心源》白話讀本(卷三)3

 逍遙老豆 2014-11-01

12長短

長短者,陰陽之形也。長為陽而短為陰。陽升于木火,故肝脈沉滑而長,心脈浮滑而長;陰降于金水,故肺脈浮澀而短,腎脈沉澀而短也。人莫不病發(fā)于陰進,而病愈于陽長,陰進則脈短,陽長則脈長,故長則氣治,而短則氣病。

長脈短脈,是陰陽的外形。長脈為陽而短脈為陰。陽升于木火,所以肝脈沉滑而長,心脈浮滑而長;陰降于金水,所以肺脈浮澀而短,腎脈沉澀而短。人沒有不是發(fā)病于陰盛,而病痊愈于陽氣的生長,陰氣盛則脈短,陽氣增長則脈長,所以長脈則氣順而短脈則氣病。

然不宜過長,過長則木旺而金衰矣。木者,中氣之賊,百病之長。以木性發(fā)達,而百病之起,多因于木氣之不達,生意盤郁,而克脾胃,是以氣愈郁而脈愈長。木郁則協(xié)水以賊土,合火而刑金,故但顯肝脈之長,而不形肺脈之短。

長脈也不宜過長,過長則木旺而金衰了。木是克制中氣的,為百病的先導。因為木性發(fā)達是百病的起始,多是由于木氣的不通達,生發(fā)的意愿郁結,而克制脾胃,所以氣越郁積而脈越長。木郁積則協(xié)助水害及土,聚合火而刑克金,所以只是顯示肝脈的長脈而不顯形肺脈的短脈。

金雖克木,而凡人之病,則金能克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蓋木氣之所以能達者,水土溫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濕,生意不遂,則木愈郁而氣愈盛,所以肝病則脈長也。

金雖然克木,但凡是人的病,金能克木的為少,而木能欺負金的為多。因為木氣之所以能發(fā)達,水土溫暖是根本。水寒土濕,生長意愿不暢通,那么木氣越郁積而氣越旺盛,所以肝病就是脈長。

13緩緊

緩緊者,陰陽之情也。緩為陽而緊為陰。緩者,戊土之氣也。脈法: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jīng)也。曰:衛(wèi)氣和,名曰緩,營氣和,名曰遲。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遲則陰氣盛。

緩脈緊脈,如是陰陽的性情。緩脈為陽而緊脈為陰。緩脈,戊土的氣。脈法說:趺陽脈遲并且緩,這是胃氣本經(jīng)的脈象。又說:衛(wèi)氣平和,名叫緩,營氣平和,名叫遲。再說: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生長,遲則陰氣旺盛。

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氣而不至于溫熱,含金水之體而不至于寒涼,雍容和暢,是以緩也。緩則熱生。脈法:緩則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鹅`樞·五癃津液》:中熱則胃中消谷,腸胃充廓,故胃緩也。然則傷寒陽明之脈,必實大而兼緩也。

因土位于四象之中,具有木火的氣,而不至于溫熱,含金水的本體,而不至于寒涼,雍容和暢,所以是緩脈。緩 則熱生。

脈法說:緩則胃氣實,實則谷物和水都可以消化。《靈樞五癃津液》說:中熱則胃中消化谷物,腸胃充滿,所以胃緩。如

果傷寒陽明的脈象,必然實大而且兼緩。

緊者,寒水之氣也。脈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此內(nèi)寒之緊也。曰: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wèi),寒則傷營。此外寒之緊也。

緊脈,是寒水的氣。脈法說:假若盜汗象吐,因為肺里寒,所以使脈緊;假若咳嗽的,由于飲冷水,所以使脈緊;假若下痢,因為胃中虛冷,所以使脈緊,這是體內(nèi)寒冷的緊脈。脈法說說:寸口脈浮而且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wèi)氣,寒則傷營氣,這是外寒的緊脈。

以水為冬氣,冬時寒盛,冰堅地坼,是以緊也。緊則痛生。曰:營衛(wèi)俱病,骨節(jié)煩疼,當發(fā)其汗。是外寒之痛也。

曰:趺陽脈緊而浮,浮為風,緊為寒,浮為腸滿,緊為腹痛,浮緊相摶,腹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是內(nèi)寒之痛也。

因為水為冬氣,冬時寒盛,冰堅地裂,所以是緊脈。緊則產(chǎn)生疼痛。脈法說:營氣衛(wèi)氣都病,骨節(jié)劇烈疼痛,應當發(fā)汗,這是外寒引發(fā)的痛。又說:趺陽脈緊而浮,浮為風,緊為寒,浮為吃得很飽,緊為腹痛,浮緊聚集,腹鳴而轉動,轉動即是氣動,膈氣于是下行,這是內(nèi)臟寒的疼痛。

然則傷寒少陰之脈,必微細而兼緊也。蓋陽盛則緩,陰盛則緊,緩則生熱,緊則生寒。寒愈盛,則愈緊,熱愈盛,則愈緩。以陽性發(fā)泄而陰性閉藏,發(fā)而不藏,所以緩也,藏而不發(fā),所以緊也.。

那么傷寒少陰的脈象,必然微細而兼緊。陽盛則緩,陰盛則緊,緩則生熱,緊則生寒。寒越盛,則越緊,熱越盛,則越緩。因為陽性發(fā)泄而陰性閉藏,發(fā)而不藏,所以緩,藏而不發(fā),所以緊。

14石芤

石芤(kōu蔥的別稱。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即寬大而中間有空虛感的脈搏,多見于大出血之后的脈象)者,陰陽之虛也。陽氣不降,則腎脈石,陰氣不升,則心脈芤。石則外虛而內(nèi)實,芤則外實而內(nèi)虛。

石芤脈,陰陽的虛象。陽氣不降,則腎脈石,陰氣不升,則心脈芤。石則外虛而內(nèi)實,芤則外實而內(nèi)虛。

石者,氣虛而不蟄也。陽體虛而陰體實,水中無氣,凝冱(凍結)而沉結,所以石也。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

石脈,氣虛而不蟄藏。陽體虛而陰體實,水中無氣,結冰而沉結,所以是石脈。平人氣象論說:正常人的常氣生成于胃,

胃是正常人的常氣所在。人無胃氣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腎病,但石無胃是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

來,發(fā)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蓋坎中之陽,生氣之原也,陽根下斷,陰魄徒存,堅實結硬,生氣全無,是以死也?!独献印罚喝崛跽?,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此之謂也。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般彎曲,按之堅硬,叫腎平,冬天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拉葛根,按之益發(fā)堅硬,是腎病。死腎脈來,發(fā)病如同奪命,手指如同彈石,是腎死。因為腎水中的陽氣,是生命的元氣,陽根下斷,陰魄空存,堅實結硬,生氣完全沒有,所以死亡?!独献印氛f:柔弱,是長壽的人,堅強,是短命而亡的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芤者,血虛而不守也。陰體實而陽體虛,火中無血,消減而浮空,所以芤也。脈法: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wèi)氣虛,芤者營氣傷。

芤脈,是血虛而不能守護。陰體實而陽體虛,火中無血,消減而浮空,所以是芤脈。脈法說:趺陽脈浮而芤,浮脈衛(wèi)氣虛,芤脈營氣傷。

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為革,芤減相合,則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脈,非是。

脈法說:脈弦而大,弦為減,大為芤,減為寒,大為虛,虛寒相摶,名為革,也就是說革脈是由弦與芤兩種脈象組成的。

后世在芤脈之外又增加革脈,是不妥當?shù)摹?/span>

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zhàn)而汗出也。蓋離()中之陰,收氣之原也,陰根上斷,陽魂徒存,虛飄空洞,收氣全無,是以病也。

婦人得這種脈象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脈法說: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所以應當顫抖而出汗。火中的陰氣,是收斂之氣的本原,陰根上斷,陽魂空存,虛飄空洞,收斂之氣全部沒有,所以要發(fā)病。

血,陰也,而生于陽,陽升則化火,故溫暖和暢而吐陽魂。陽虛血寒,則凝瘀而亡脫,血脫則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脈芤者,不可助陰而泄陽。蓋芤則營陰外脫,而血中之溫氣亦亡也。

血,屬陰,而產(chǎn)生于陽,陽升則轉化為火,是故溫暖和暢,而吐陽魂。陽虛血寒,則寒凝瘀阻而脫漏,血脫則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脈芤的,不可助陰而泄陽,因為芤脈說明則營中陰氣體外脫漏,這樣血中的溫氣也消亡。


 

擴展閱讀(25

《脈學心悟》————之二浮沉遲數(shù)

浮脈
浮脈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部位概念,凡輕取而能診得的諸脈,不論大小遲數(shù),只要脈位在浮位,皆稱為脈浮,如虛脈、微脈、洪脈、革脈等;另一種是指具有嚴格界定的獨立脈象。為了對二者加以區(qū)分,前者可稱為“脈浮”,后者乃稱為“浮脈”。
 一、浮脈必須具備下列幾個條件
1.脈位:位居肌表,輕手而得。所謂輕手而得,是指輕取即可診得脈之主體,脈之全貌。若輕手雖可觸得脈的搏動,但沉按之脈較輕取時或大或細,或強或弱,或弦緊拘急,或動數(shù)不寧等等,皆非浮脈。因輕取時所診得的脈象,并非脈之全體、全貌,反映不了疾病的本質,所以不得稱為浮脈。
2.脈體:浮脈雖輕手可得,但其脈體當不大不小,不長不短。大則屬洪、芤、實、革、虛、散之類;細則屬微、細、濡之類。
3.脈力:浮脈當輕手而得,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捻蔥葉,如水漂木。所謂按之不足,是指當中取或沉取時,脈力與浮位相較,略顯不足而已。若按之較輕取還有力,則為實脈、牢脈之類。若按之較輕取時明顯無力,則屬虛脈、芤脈之類,皆非浮脈。
4.脈幅:脈起落之幅度不大、不小。過大為洪、實之類;過小為細、澀之類。

二、浮脈形成的原因
浮脈,是氣血游行于外所致。氣血何以游行于外,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平脈:肺之平脈浮而短澀。四季中,秋脈當浮。秋屬金,與肺相應。秋季,陽氣由隆盛而初斂,人亦應之。脈雖浮,已由夏季浮大轉見短澀斂降之象,故脈浮而短澀,此為平脈,當知無恙。
2.邪襲脈?。捍朔N浮脈,當屬實證,多見于外感新病。外感六淫,邪襲肌表,正氣拒邪而不得深入,正邪相爭于肌表,氣血搏擊于外而脈浮,如太陽病之脈浮。
3.熱盛脈?。毫鶜饣?,五志化火,或氣血痰食蘊久化熱,熱盛外淫,搏激氣血外達肌表,脈亦可浮。此種脈浮,均屬實證。
4.正虛脈?。哼@類脈浮,皆屬久病、虛證。久病正虛,脈本不當浮,若反見浮者,可有兩種情況。一是經(jīng)適當治療、將養(yǎng),正氣逐漸恢復而脈浮,此是向愈之兆。如《傷寒論》290條:“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27條:“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绷硪环N情況是正氣虛衰,真氣浮越于外而脈浮。所謂正虛而浮,當包括陰陽氣血的虛衰。陰虛不能斂陽;陽浮于外而脈??;血虛不能內(nèi)守,氣失依戀,氣越于外而脈浮;陽虛者,陰寒內(nèi)盛,格陽于外而脈?。粴馓撜?,不能固于其位,游蕩于外而脈浮。正如《四診抉微》所云:“內(nèi)虛之證,無不兼浮”。久病脈浮,可有漸浮、暴浮兩種形式。漸浮者,或正氣漸復而?。换蛘龤鉂u耗,真氣逐漸浮越于外而脈浮。暴浮者,可見于正氣暴脫,真氣驟然脫越于外,陰陽離決而脈暴浮,多屬回光返照的征象。如《傷寒論》315條“服湯脈暴出者死”。
由上述可知,浮脈主邪在表,或里熱外淫,亦主正虛

沉脈

沉脈和浮脈一樣,也有兩層意思:一是部位概念。凡重按至筋骨乃得之脈,不論大小遲數(shù)、有力無力,皆曰沉;一是指沉脈,是具有嚴格特征的一種脈。為了區(qū)分二者,前者可稱“脈沉”,后者可稱“沉脈”。

正常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余,如綿裹砂,內(nèi)剛外柔。除位居沉位,重按至筋骨乃得這個特征之外,還須具有“軟滑勻”的特征。軟與勻,是指脈沉之中有舒緩之象,往來和勻,乃有胃氣的表現(xiàn)。沉滑者,沉為陰,滑為陽,有陽潛水中之象,此為冬與腎之平脈。

沉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脈,因脈以沉為本,以沉為根。脈以虛實為綱,而虛實的區(qū)分,又在于沉候之有力無力。故爾,沉脈極為重要。脈何以沉?因氣血不能外達以鼓蕩、充盈血脈,故爾脈沉。氣血何以不得外達?無非兩類原因;一類是正氣虛衰,氣血無力外達,致脈沉;一類是邪氣阻遏,氣血外達之路窒塞不暢,亦可致脈沉。

一、正虛脈沉

正虛脈沉,可見于陽虛、氣虛、血虛、陰虛。陽主動,可推動激發(fā)全身之機能。陽虛無力推動激發(fā)氣血循行,脈乃沉。氣為橐龠,鼓蕩血脈。氣虛則無力鼓蕩,故脈沉。血虛者,無力充盈血脈,致脈沉。且血虛往往兼有氣虛,氣血皆不足,脈失充盈鼓蕩,故爾沉。陰虛者,血脈失于充盈,脈亦可沉。正虛而脈沉者,當沉而無力。

當臨床見到沉而無力的脈象時,病的性質屬虛無疑。但究竟判斷為陽虛,還是氣虛、血虛,還是陰虛,這就要結合沉脈的兼脈及望聞問三診來綜合分析判斷。陽虛者,脈沉遲無力,伴畏寒肢冷、舌淡苔滑的寒象。氣虛者,脈沉無力,伴有氣短、無力等虛象。血虛者,脈沉細無力,伴面色無華、心悸、舌淡嫩等癥。陰虛者,脈沉細而數(shù),伴虛熱、舌紅少苔等癥。

上一課我們講浮脈時,說正虛可致脈浮,在此又曰正虛脈沉,豈不矛盾?非也。正虛脈可沉可浮,取決于正虛的程度與方式。陽虛者,雖虛但不甚重時,脈可沉而無力;若陽虛者,導致陰陽格拒時,陽氣外脫,脈可由沉而無力轉為虛大、洪數(shù)、浮散等。若陽虛進一步加重,連浮越之力亦喪失時,則脈可由浮大轉為沉而微細欲絕,或脈絕。氣虛不甚重時,脈不任重按,或按之無力。若氣虛而賊火內(nèi)熾,則氣血因賊火之迫激而外浮,可見洪大虛數(shù)之脈。氣極虛時,脈可浮散,亦可轉為沉而微細欲絕。因血為氣之母,故血虛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氣血不足,無力鼓蕩血脈,而脈沉細無力。若血虛不能內(nèi)守,氣失依戀,則氣浮于外而脈虛大。尤其當血暴脫時,氣乃外越,出現(xiàn)虛大芤革等脈象。陰虛者,若陽氣尚未浮越時,脈象多呈沉細數(shù)。若陰虛較重,陰不斂陽而陽越,則脈浮大洪數(shù),或陰竭于下而陽越于上,呈陽旺陰弱之脈。所以,同為正虛,脈可沉亦可浮,乃取決于正虛程度及方式。

二、邪阻而脈沉

 內(nèi)外之邪阻遏氣血外達而導致脈沉,包括六淫、七情及氣血痰食等。

 1.六淫外襲,可致脈沉。俗皆云浮脈主表,表證脈浮,六淫外襲,脈皆當浮。然臨證既久,悉心體察,發(fā)現(xiàn)表證初起,脈竟多不浮,反以沉者為多見。固然,正虛外感之人,脈可不?。蝗凰伢w健壯者,外感初起脈亦多不浮。究其原委,蓋因邪氣閉郁使然。

陰邪襲于肌表者,以陰邪其性凝泣收引,腠理閉郁,經(jīng)脈不暢,氣血不能外達,故脈不僅不浮,反而見沉。如《四診抉微》云:“表寒重者,陽氣不能外達,脈必先見沉緊。”又云:“豈有寒閉腠理,營衛(wèi)兩郁,脈有不見沉者乎。”

新感溫病初起,邪襲肺衛(wèi),脈本當浮。以溫邪為陽邪,陽主動,又外襲衛(wèi)分,脈本當浮。但征之臨床,發(fā)現(xiàn)溫病初起,脈亦多不浮,反而以沉為多見。何以溫病初起脈亦多沉?因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閉郁,氣機不暢。溫邪蘊阻于肺而為熱,衛(wèi)陽不宣而惡寒,氣血不得外達而脈沉。故雖為溫病初起,脈沉乃理釋然也。由此可知,沉脈主表。

當然,并非表證不見脈浮。當外邪化熱,熱郁而伸時,鼓蕩氣血外達,脈方見浮。若熱勢進一步亢盛,則氣血為熱所迫而外涌,脈不僅浮,且呈洪數(shù)之象。此時已由太陽傳入陽明,或由衛(wèi)分傳入氣分。

浮脈主表,似乎成為互古不易之定論。所以脈浮與否,成為判斷表證有無的主要依據(jù)。但通過上述論證,當知表證初起脈并不浮。那么表證當如何判斷呢?判斷表證有無的主要標志當是“惡風寒”,有一分惡寒有一分表。當然,熱郁、陽虛皆可惡寒,但與表證之惡風寒有別。表證之惡風寒,尚須具備以下特點:第一,發(fā)病初起即有惡風寒;第二,惡寒與發(fā)熱并見;第三,表證不解,則惡風寒不除;第四,發(fā)熱惡風寒的同時,伴有頭身痛、鼻塞咳嗽等證。有符合上述特征的惡風寒,就有表證存在;無此特征的惡風寒,就無表證。所以,表證存在與否,不以脈浮沉為據(jù)。

2.情志拂逆,可致脈沉。情志拂逆,擾亂氣機,氣血不能暢達,故爾脈沉。沉脈之中,可兼實、弦、細、澀、遲、結等。這些不同脈象的出現(xiàn),病機相同,都是由于氣郁,氣血不能暢達所致。由于郁滯程度不同,正氣盛衰有別,因而出現(xiàn)沉中兼弦細澀遲等。

3.痰飲、濕濁、瘀血、食滯、水蓄、積聚、腑實、火郁等諸多有形之邪,皆可阻滯氣機、氣血不暢、脈道不利而脈沉。由于阻滯的邪氣不同,阻閉程度相殊,沉脈可兼滑、弦、細、軟、澀、實、結、躁,甚至脈伏、脈厥。因皆屬邪實,故皆沉而有力。

遲脈

遲脈皆以至數(shù)論,曰一息三至。若僅以至數(shù)分,有些問題就難以解釋。遲脈分部,脈書皆有寸遲、關遲、尺遲之分。若獨寸遲,則當一息三至;關尺不遲,當一息五至,寸與關尺的脈率當不一致。再如,《金匱要略》胸痹篇育“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贝邕t當為一息三至,關數(shù)當一息六至。寸關尺本一脈相貫,一氣而動,三部脈率應是相等的,不可能出現(xiàn)各部至數(shù)不一的情況。若堅持以至數(shù)分遲數(shù),那么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古遲脈分部而論是錯誤的,仲景的寸遲關數(shù)是荒謬的。

我們認為,遲數(shù)脈的確定,應以脈象為據(jù),而不重在至數(shù)。脈的每次搏動,來去皆遲慢,不論至數(shù)為三至、四至乃至五至,皆曰遲。據(jù)之臨床,事實上一脈三部,至數(shù)定然一致,而脈象可各不相同。以脈象論遲,則某部獨遲就不難解釋了。所以,遲脈的特征,應重在脈象,而不重在至數(shù)。 或問,遲脈來去遲慢,澀脈來去艱難,二者如何區(qū)分?二者的共同點是來去皆遲慢艱難;異點是澀脈搏起時的振幅小,而遲脈搏起之振幅不小。脈遲,緣于氣血運行遲滯,致使脈之來去皆遲慢。導致氣血運行遲滯的原因,不外正氣虛衰,氣血不振;或邪氣阻遏,氣血不得暢達。

 1.正氣虛衰 氣血不振
正氣虛衰,包括陰陽氣血的虛衰,皆可令氣血不振,運行不暢而脈遲。
①陽虛脈遲:陽虛不能溫煦、推蕩氣血運行;陰寒內(nèi)盛,又使氣血凝泣不行,故脈來去遲慢。凡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肝陽虛者,皆可令脈遲。此遲,當沉而無力。
②氣虛脈遲:氣虛,無力鼓動血脈,率血而行,致脈來去遲慢。此遲,必遲而無力
③血虛脈遲:血虛,不能充盈血脈,脈道枯而澀滯不利,故脈來去皆遲慢。如《傷寒論》50條:“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陽虛、氣虛、血虛,皆可致脈遲而無力。其鑒別之點在于:陽虛者,伴畏寒肢冷、舌體淡胖等癥;氣虛者,伴氣短無力癥,而寒象不著;血虛者,伴面色無華、心悸、舌淡、脈遲無力而兼細。
④陰虛脈遲:陰虛之脈,多為細數(shù)或虛數(shù),遲雖少見,但不是絕對沒有。如熱邪灼傷津液,血稠濁而行遲,亦可導致脈遲。陰虛脈遲者,舌質紅絳少苔,伴陰虛陽亢之熱象。

2.邪氣阻遏 氣血不暢 

六淫外客,七情內(nèi)傷,氣血痰食等,皆可阻滯血脈令脈遲。
①寒邪所客: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泣,氣血不得暢達而脈遲。如《金匱要略》痙證中有載:“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然脈反沉遲?!奔葹樘栕C,脈本當浮,何以反見沉遲?乃風寒之邪客于血脈,氣血不得暢達而脈遲。
②熱邪壅遏:熱壅于內(nèi),一方面可阻遏氣機,使氣血不得暢達而脈遲,另一方面,熱邪耗傷陰液,血液稠濁而行遲,故爾脈遲。熱閉愈重則脈愈遲。如《傷寒論》208條:“陽明病脈遲……大承氣湯主之。”大承氣湯乃攻下熱結之峻方,竟然脈遲,可知此遲非寒,乃熱閉使然。此種脈遲,必按之有力,且有一種躁擾不寧之象。進而察其舌,舌質必老紅、苔必老黃,伴胸腹灼熱等內(nèi)熱亢盛之象。
③氣機郁滯:七情所傷,氣機郁滯,氣血不能暢達,致令脈遲。
④痰飲、淤血、食積阻滯氣機,氣血不得暢達,亦可致脈遲。
應該注意:正虛而脈遲者,沉而無力;邪阻而遲者,沉取有力。

數(shù)脈        
一息六至為數(shù)。此以至數(shù)論數(shù)脈。余以為數(shù)脈重在脈象,而不重在至數(shù)。脈來去皆快,即為數(shù)脈。至于脈的至數(shù),可一息六至,亦可一息五至、七至?!秲?nèi)經(jīng)》云數(shù)脈之象“脈流薄疾”。薄者,迫也;疾者,迅也。脈來去疾速急迫,就是數(shù)脈。顯然《內(nèi)經(jīng)》是以脈之形象而不是以脈之至數(shù)論數(shù)脈?!睹}經(jīng)》亦云:“數(shù)脈去來促急?!币彩且浴跋蟆闭摂?shù)脈,而不是以至數(shù)論數(shù)脈。既使脈來一息六至,但來去均無疾迫之感,仍不以數(shù)脈論。所以,數(shù)脈尤重在脈象。否則,歷來脈書都以寸關尺分部論數(shù)如何解釋?“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者,又如何解釋? 
兒童稚陽之體,脈數(shù)為平。病脈之數(shù),有陽熱亢盛及正虛兩類原因所形成。

1.熱盛脈數(shù)

陽熱亢盛而脈數(shù)者,可見于六氣化火、五志化火,以及痰飲、濕濁、瘀血、食積等蘊而化火,致陽熱亢盛。熱盛,則搏擊氣血,氣血行速而脈來疾迫致脈數(shù)。由于引起陽熱亢盛的原因不同,所以數(shù)的兼脈也不同。氣郁化火者,脈多沉數(shù),或沉弦而躁數(shù)。外感六淫化熱者,脈多洪數(shù),或沉實而數(shù)。痰、食蘊久化熱,脈多滑數(shù)。濕邪蘊而化熱,脈多濡數(shù)。當然,除兼脈不同外,其他癥狀和體征亦各有特點,當相互參照,以資鑒別。這類數(shù)脈,皆屬實熱,當數(shù)而有力,治當以涼瀉為主。

2.正虛脈數(shù)

正虛,包括陰陽氣血的虛衰,皆可致數(shù)。

(1)陰虛脈數(shù):陰虛不能制陽,則陽相對亢盛,鼓蕩氣血,脈流薄疾而脈數(shù)。此數(shù),多見細數(shù)。若陰虛不能內(nèi)守而陽氣浮越者,脈可浮數(shù)而大,但不任重按。

(2)陽虛、氣虛、血虛者,脈皆可數(shù)。因正氣虛衰,氣血張皇,奮力鼓搏以自救,致脈來急迫,且愈虛愈數(shù),愈數(shù)愈虛。此數(shù)也,或沉細而數(shù),或浮大而數(shù),然必皆按之無力,治當溫補。

 

15 促結

促結者,陰陽之盛也。脈法: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shù),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陽盛則促,陰盛則結,此皆病脈。

 

促結,是陰陽的旺盛。脈法說:脈來緩,緩時一止復來,叫結脈。脈來數(shù),數(shù)時一止復來,叫促脈。陽盛是促脈,陰盛是結脈,這都是病脈。

 

曰:脈藹藹如車蓋者(形容脈象茂盛有力。藹藹:形容草木茂盛。車蓋:古帝王車上設有遮幔,形如傘。),名曰陽結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形容脈象沉石有力。累累:形容結滿的果實),名曰陰結也。

 

脈法說:脈象藹藹如車蓋,叫陽結。累累如循長竿,叫陰結。

 

陰陽之性,實則虛而虛則實。實而虛者,清空而無障礙,所以不結;虛而實者,壅滿而生阻隔,所以脈結。

 

陰陽的性質表現(xiàn)為,充實之處則會有虛損,而虛損之處則有充實。充實中有虛損,清虛空蕩因而沒有障礙,所以脈象不間歇;虛邪亢盛堵塞因而產(chǎn)生阻隔,所以脈象有間歇。

 

陽結則藹藹郁動,如車蓋之升沉;陰結則累累不平,如長竿之勁節(jié)。以陽性輕清而陰性重濁,故促結之象異焉。

 

陽結則茂盛變化,如同車蓋的升降,陰結則重疊不平,如同竹竿的勁節(jié)。因為陽性輕而清澈而陰性濃重渾濁,所以促結的脈象各異。

驚悸之家,脈多促結,以其陰陽之不濟也。陽旺于木火,陰盛于金水。陽虛而生驚者,木火下虛,陰氣凝澀而不化,是以結也;陰虛而生悸者,金水上虛,陽氣郁迫而不通,是以促也。

 

心悸的病人,多為促結脈象,因為陰陽氣不足。陽氣旺在木火,陰氣盛在金水,陽虛而生驚的病人,木火下虛,陰氣凝澀而不化,所以結脈;陰虛而生悸的病人,金水上虛,陽氣郁迫而不通,所以促脈。

脈法:其脈浮而數(shù),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胃腸陰寒凝結,或精血虧耗大腸干燥所致的便秘),名曰陰結,此臟腑之結也。蓋孤陽獨陰,燥濕偏盛,寒熱不調,其氣必結。臟腑經(jīng)絡,本為一氣,藏氣結則脈氣必結,脈氣結則藏氣必結。

 

脈法說:脈浮并且數(shù),不能吃飯,身體感覺沉重,大便反而堅硬,這叫陰結,是臟腑的結。原因是孤陽獨陰,燥濕偏盛,寒熱不調,氣必然的結。臟腑經(jīng)絡,本為一氣,臟氣結則脈氣必然結,脈氣結則臟氣必然結。

 

若夫代止之脈,并無郁阻而中斷,是營衛(wèi)之敗竭,非促結之謂也。

至于代脈,并不是郁阻而中斷,是營衛(wèi)氣衰敗枯竭,不能說是促結之脈。

  

16弦牢

弦者,如弦之直,弦而有力曰牢。弦牢者,陰氣之旺也?!端貑枴び駲C真藏論》:春脈如弦。四難:牢而長者,肝也。弦牢者,肝家之脈,非病也。

 

弦猶如弓弦狀挺直,弦而有力為牢。弦脈牢脈,是陰氣旺盛的脈象。《素問 玉機真臟論》說:春季脈象呈挺直之弓弦狀?!杆碾y」說:牢脈并且長脈,是肝脈。弦脈牢脈,肝的脈象,不為病。

 

然弦勞之中,而有濡弱之象,則肝平,但有弦牢,而無濡弱,則肝病矣。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長竿末梢者,軟弱之義也。蓋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水土溫和,則木氣發(fā)達而榮暢;水土寒濕,則木氣枯槁而弦牢。

 

然而弦脈牢脈之中,有柔弱之象,那么肝是正常的,只有弦牢而沒有柔弱,便是肝病了?!钙饺藲庀笳摗拐f:正常的肝脈來,軟弱長軟,如同高舉的竹竿末梢,叫肝平。竹竿末梢為軟弱的意思。因為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水土溫和,那么木氣發(fā)達而榮暢,水土寒濕,便木氣枯萎因而弦牢。

 

木之為義,愈郁則愈盛。弦牢者,木盛而土虛也。弦為里濕,支飲(西醫(yī)病名:滲出性心包炎)之阻衛(wèi)陽,則木氣抑遏而為弦。脈法“支飲急弦”是也。牢為外寒,寒邪之束營陰,則木氣郁迫而為牢。脈法“寒則牢堅”是也。

 

木的本性,越郁積就越旺盛,弦牢脈,是木盛并且土虛。弦脈為里濕,支飲是衛(wèi)陽氣被阻,因為木氣抑制為弦脈?!该}法」說:支飲是弦急。牢脈為外寒,寒邪舒服了營陰氣,那么木氣郁積急促而為牢?!该}法」說:寒是牢堅。

弦亦為寒。脈法: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督饏T》:脈雙弦者,寒也。偏弦者,飲也。(臟腑病變過程中滲出并積存于腔道內(nèi)的清稀液體)以水寒不能生木,是以弦也。弦亦為痛?!秱罚宏柮}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湯。以風木而賊土,是以痛也。

 

弦脈也是寒,「脈法」說:脈弦而且大,弦則為緊,大則為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督饏T》:脈為雙弦脈當于一手寸口脈中出現(xiàn)兩道弦脈,為寒。偏弦的,為飲。因為水寒不能生木,所以是弦脈。弦也為痛,《傷寒》說: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的時候,治療方法是先用小建中湯,因為風木克制土,所以會痛。

 

 

脈以胃氣為本,木得胃氣則和緩,不得胃氣則弦牢。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于胃,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病肝脈來,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新張弓弦者,弦牢之象,肝家之真藏脈也。

脈以胃氣為根本,木得到胃氣便和緩,得不到胃氣便是弦牢?!钙饺藲庀笳摗拐f:正常人的常氣先天來源于胃,人沒有胃氣叫逆,逆者死。春胃微弦叫平,弦多胃少叫肝病,只是弦沒有胃氣叫死,所謂無胃氣,只是有真臟脈,得不到胃氣。病肝脈象,如撫摸長竿一樣,叫肝病。死肝脈象,脈來急而有勁,如新張弓弦似的,是死脈。新張弓弦者,弦牢之象,是肝病人的真臟脈。

 

17濡弱

濡者,如綿之軟,軟而無力曰弱。濡弱者,陽氣之衰也。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

 

濡者,就像綿之軟,軟而無力是為弱。濡弱,為陽氣的衰敗。「平人氣象論」說:正常的肝臟脈象,其特點是舒緩軟弱而微弦,猶如人高舉行桿之稍,稱之為肝平。

 

脈法:肝者,木也,其脈微弦,濡弱而長。肝病自得濡弱者愈。濡弱者,肝家之脈,非病也。

 

「脈法」說:肝,木性,肝脈微弦,濡弱而長。肝病得到了濡弱而弦的,病就好了。濡弱的,肝的正常脈象,不是病。

 

然軟弱之中而有弦牢之意,則肝平,但有濡弱而無弦牢,則肝病矣。玉機真藏論:春脈如弦,其氣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

 

雖然濡弱之中而有弦牢的意象,則是肝平,但有濡弱而無弦牢,則是有肝病了?!赣駲C真臟論」說:春脈如弦,其氣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所以叫弦。

 

端直以長者,弦牢之意也。蓋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木氣不達,固賴土氣達之,土氣不升,亦賴木氣升之。

 

端直以長,是弦牢的脈象。因為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木氣不達,本來依賴土氣生發(fā),土氣不升,也依賴木氣來升。

 

冬令蟄藏,水冰地坼,一得春風鼓蕩,則閉蟄起而百物生。是木能克土而亦能扶土。以乙木之生意,即己土之陽左旋而上發(fā)者也。生意濡弱,則土木之氣不能升達,而肝脾俱病。

 

冬令蟄藏,水冰地裂,一旦得到春氣鼓蕩,藏伏的蟲類開始蘇醒并且百物生發(fā)。是因為木能克土而也能扶土。因為乙木的生發(fā)意愿,就是己土的陽左旋而向上發(fā)散,生發(fā)意愿濡弱,則是土木的氣不能升達,那么肝脾都發(fā)病。

 

氣化于戊土而藏于肺,血化于己土而藏于肝。《靈樞·決氣》:脾藏營,肝藏血。肝脾者,營血之原也。濡弱則營血虛衰。脈法:諸濡亡血,諸弱發(fā)熱,血亡則熱發(fā)也。傷寒脈濡而弱,不可汗下,以其血虛而陽敗也。

 

氣化于戊土而藏于肺,血化于己土而藏于肝?!鹅`樞 決氣》說:脾藏營氣,肝藏血,肝脾,營血的本原。濡弱則營血虛衰,「脈法」說:各種濡脈都是血液的失亡,各種弱脈發(fā)熱,血液的失亡就發(fā)熱。傷寒脈濡而且弱,不可汗下,因為病人血虛而且陽氣衰敗。

 

弦牢者,木氣之太過,濡弱者,木氣之不及。太過則侮人,不及則人侮,均能為病也。

 

弦牢,木氣的太過,濡弱,木氣的不及。太過則侮人,不及則人侮,均能為病。

 

擴展閱讀(26)

《脈學心悟》————之三 滑澀虛實

滑脈
滑脈之象,往來流利,如貫珠轉動,往來前卻?!睹}經(jīng)》曰:“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shù)相似。”滑與數(shù),皆往來流利。但滑脈的主要特征是往來前卻。前是前進,卻是后退。進而復卻,如珠之滾動。數(shù)脈的主要特征是往來急迫,而滾動之感不著。平人見滑脈,乃氣血旺盛。腎之平脈沉而軟滑。以腎藏精,五臟六腑之精皆聚于腎而藏之。精血同源,腎之精血充盛脈乃滑。又腎脈沉,乃封藏之象;滑為陽,乃火潛水中,故腎脈沉而軟滑為平。孕婦聚血以養(yǎng)胎,故血盛而滑。
1.邪阻
滑為邪盛有余之脈。邪氣阻遏,氣血欲行而與邪搏擊,則激揚氣血脈滑。猶如河中有石,水流經(jīng)時,則與石搏擊,激起波瀾。故《金匱》水氣病篇曰:“滑則為實?!笨梢詫е禄}的邪氣很廣,熱盛、水蓄、血結,氣壅、痰飲,食積等皆可致滑。如《傷寒論》350條云:“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薄秱摗?56條:“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此言宿食致滑。《金匱》水氣病篇:“沉滑相搏,血結胞門?!贝搜匝Y致滑?!督饏T》臟腑經(jīng)絡篇:“滑則為氣?!贝搜詺廑斩!秱摗?38條;“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贝搜蕴禑嶂禄R陨辖詾樾皩嵍旅}滑。
或問既為邪阻,脈何不沉、遲、細、澀、結而反滑?蓋邪阻重者,氣機阻滯亦重,氣血通行艱難,故脈見沉遲細澀結之類,甚至脈閉伏而厥。若雖有邪阻,但邪阻不甚,氣血與邪搏擊而波瀾涌起,則脈可滑。此滑必按之有力。
2.正虛脈滑
正虛者,脈本不當滑。因氣血已虧,鼓蕩乏力。脈何由滑也。所以張路玉說:“滑脈無無力之象,無虛寒之理?!钡钱斦龤馓撍ポ^重,不能內(nèi)固而外泄時;或正虛賊火內(nèi)熾時,脈亦可滑。如《脈學輯要》云:“然虛家有反見滑脈者,乃元氣外泄之候?!薄睹}理求真》亦曰:“或以氣虛不能統(tǒng)攝陰火,脈見滑利者有之.”此滑當按之無力。
臨床因正虛而脈滑者,常見脾虛生痰者,亦滑而無力,或緩滑不任重按。若脈滑實堅搏彈指,乏和緩之象,乃胃氣敗。如真心脈“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贝藶檎媾K脈,乃大虛之象不得誤認為實脈。
    澀脈
(一)脈象
關于澀脈的脈象,較難把握。歷代都加了很多限定詞,列舉了很多比喻。本想把澀脈說得更明確,反倒滋生出許多冗詞蔓語,使?jié)}模糊難識。澀脈的本意是往來澀滯,正如王冰在《素問?脈要精微論》注解中所說:“澀者,往來不利而蹇澀也?!蓖跏搴透臑椋骸皾}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碧岢隽藵}的五個條件,即細、遲、止、散、往來難,后世多宗此說。如《脈訣匯辨》曰:“遲細而短,三象俱足?!币簿褪钦f。澀脈必須具備遲、細、短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李瀕湖曰:“參伍不調名曰澀?!痹诩氝t短三條件上,又加上了至數(shù)不齊的“參伍不調”。又曰:“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砂容易散?!痹诩氝t短止的四個條件上,又加上了散與虛軟無力。綜合起來,澀脈的條件是細、遲、短、止、散、虛、往來難七個要素??墒恰端貑?調經(jīng)論》載:“其脈盛大以澀”,由句意可知,此澀絕非指尺膚之澀,而是言脈象之澀。澀脈與盛大脈并見,既然盛大,就不會細短,澀脈的條件起碼三缺二??梢?,短細并非澀脈的必備條件。《靈樞?脹論》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難經(jīng)》58難曰;“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睗敿氝t短且無力,而盛緊堅大皆長大有力之脈,何能與澀并見?《傷寒論》363條云:“寸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者?!睗孢t,當一息三至,何能與數(shù)并見不悖?《傷寒論》274條:“陽微陰澀而長者”。澀脈當短,何以與長并存,澀脈的細遲短散虛與上述的數(shù)長盛大堅緊是不可能并見的??梢姡瑵}未必細散虛。
后世醫(yī)家又提出:“參伍不調名曰澀?!眳⑽椴徽{,醫(yī)家多解為三五不調,中有歇止。肺之平脈多浮短而澀,若果有歇止,且三五不調,脈律如此紊亂,肯定不是正常脈,焉能稱為平脈?再者,澀脈亦有寸澀、關澀、尺澀之分部,脈本一氣相貫,豈能寸脈三五不調,而關尺脈律整齊?所以,澀脈不當有歇止?!皡⑽椤币辉~見于《內(nèi)經(jīng)》有二,《素問?三部五候論》云:“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死?!薄端貑?八正神明論》云:“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薄皡⑽椤保墩f文解字》段注:“凡言參伍者,皆謂錯綜以求之?!蓖醣ⅲ骸皡⒅^參校,伍謂類伍。參校類伍而有不調,謂不率其常則病也。”
據(jù)《內(nèi)經(jīng)》兩處用“參伍”一詞的意思,是參校類比以推求的意思?!皡⑽椴徽{”是指經(jīng)過參校類比、分析推求,以知人之形與氣、人與時令不相調和,此為病。把“參伍”當作“三五”的大寫,直譯成“三五”已謬;而且《內(nèi)經(jīng)》兩句原文,并沒有三五不調的含義,再衍生出歇止的意思,其謬再矣。參伍不調,《內(nèi)經(jīng)》中從未指澀脈而言。至于何人首先發(fā)明的“參伍不調名曰澀”,尚無確據(jù),后人隨之敷衍出澀脈“三五不調,中有歇止”的錯誤,人云亦云,謬誤流傳至今。
 綜上所述,澀脈當無遲、細、短、散、虛、止這些條件,僅剩下“往來蹇澀”這惟一的特征了?!巴鶃礤繚?,若指脈的來去皆艱難,這與遲脈的往來遲慢是一個意思,遲澀二脈就無分別,而是一種脈象。所以,“往來蹇澀”不是指脈的來去艱難遲慢,而是指脈搏起之振幅小。這是由于氣血滯澀,或氣血虛衰,不能暢達以鼓蕩充盈血脈而形成的脈象。筆者臨床即以脈來搏起之振幅小,作為判斷澀脈的惟一特征。無論脈體大細長短,脈力有力無力,脈律齊與不齊,脈率或數(shù)或遲,只要脈來搏起之振幅小,就是澀脈。此亦即往來蹇澀之意。
 (二)脈理與主病
澀脈振幅小,因于氣血鼓搏不利所致。氣血鼓搏不利的原因,無非是氣血虛而鼓搏無力;或氣血為邪所阻,不能暢達以鼓搏于脈,致脈幅小而為澀。
1.氣血虛而澀
血虛可致脈澀,故澀脈主精虧血少。對此,諸醫(yī)家均無異議。精血同源,血少無以充盈血脈,故脈來蹇澀。因于血少,故見心痛、怔忡、經(jīng)閉、艱嗣等。
對于澀主氣虛,眾醫(yī)家皆非之。因《內(nèi)經(jīng)》云:“澀者陽氣有余也?!睔v代醫(yī)家多宗此說,認為澀為多氣。如《脈經(jīng)》云:“脈澀者少血多氣?!薄肚Ы鸱健罚骸懊}澀者,少血多氣?!薄对\家樞要》:“澀為氣多血少之候。”《脈確》:“澀脈血少氣有余?!惫粞贇庥杏啵瑒t鼓蕩有力,脈當見浮、芤、革、虛等,而不會出現(xiàn)澀脈,這似乎與《內(nèi)經(jīng)》原文相悖。實則《內(nèi)經(jīng)》所指的陽氣有余,是指氣滯而言。如《外科精義》曰:“脈澀則氣澀也?!薄睹}學輯要》曰:“又有七情郁結,及疝瘕癖氣,滯礙隧道而脈澀者?!薄睹}學闡微》亦云:“澀脈多見于情志不遂,血運郁澀所致?!敝劣跐鳉馓?,僅有少數(shù)醫(yī)家論及。如《景岳全書》云:“澀為陰脈,為氣血俱虛之候?!薄睹}理求真》曰:“澀為氣血俱虛之候?!庇纱丝梢姡瑲庋?,無功鼓搏于脈,致脈之搏幅小而形成澀脈。因虛而澀者,當按之無力。
2.邪阻氣機不暢而脈澀
邪阻氣機不暢,氣血不能暢達以鼓搏血脈,致脈幅小而形成澀脈。起到阻滯作用的邪氣,主要為外邪所客、氣滯、血瘀、寒盛、熱邪、食積等。如《傷寒論》48條:“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此澀,即表邪郁遏使營衛(wèi)不暢,陽氣拂郁不得發(fā)越而致澀?!睹}理求真》曰:“然亦須分寒澀、枯澀、熱澀之殊耳。”指出澀脈可因寒客、陽虛、陰血枯涸、熱邪壅塞所致?!睹}學輯要》云:“食痰膠固中外,……七情郁結,及疝瘕癖氣,滯礙隧道”,皆可致澀。正虛之澀,脈澀而無力,邪阻之澀,脈澀而有力。恰如《脈學輯要》所說:“脈澀者,宜甄別脈力之有無,以定其虛實耳。”
      虛脈
(一)脈象
《脈經(jīng)》云:“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边@里提出了虛脈的組成有四個要素,即浮、遲、大、空。后世醫(yī)家多宗此說。
古代對虛脈的描述,只有一個要素,即按之無力,并不含有浮、遲、大的意思;《素問?示從容論》:“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薄端貑?刺瘧篇》:“瘧證脈大虛?!薄端貑?五臟生成篇》:“黃脈之至也,大而虛?!薄秲?nèi)經(jīng)》是把浮、大、緩作為虛脈的兼脈,則知虛脈本身并不具備浮、大、緩的特征。再者,《金匱?虛勞篇》:“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將虛與大對舉并論,則知虛未必大。《金匱?血痹篇》:“脈極虛芤遲?!边t乃虛之兼脈,知遲非虛脈固有之特征。所以虛脈的主要特征就是按之無力,至于浮否、遲否、大否,都不是虛脈本身固有的要素。
(二)相類脈
虛脈的主要特征就是按之無力。與此相似的脈象尚有浮、芤、革、散、微、弱、濡,須加以鑒別。
1.虛與?。焊∶}輕手而得,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其不足,僅與浮取相比較而言,并非按之無力。而虛脈是按之無力。
2.虛與芤:芤脈浮大中空有兩邊。其中空,按之有陡然空豁之感;虛脈雖按之無力,尚未致空豁。
3.虛與革:革脈形如按鼓皮,浮取時浮大有力,有如鼓皮繃緊之感,但按之豁然,有出無入。虛脈浮取力不足,不似革脈之浮大有力;按之力益減,尚未至革脈之空豁。
4.虛與散:散脈浮大極無力,散漫無拘,脈之邊際模糊,如楊花散落之飄忽輕虛,蹤跡不定。虛脈雖浮無力,然脈之邊際尚清,且無力之程度無散脈之甚。
5.虛與微:微脈浮細無力,其細與無力程度,皆甚于虛脈。
6.虛與弱:弱脈沉弱無力,不見于浮位,其細與無力程度,亦皆甚于虛脈。
7.虛與濡:多數(shù)脈書皆以浮而柔細稱作濡。筆者認為,濡脈就是軟脈,非必兼浮細。其軟,亦是脈力不足,但不似虛脈無力之甚。若濡果為浮而柔細,則與微脈只是細與無力的程度略有差異,臨床上二者難以區(qū)分,逕可視為一種脈象。
(三)脈理與主病

虛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脈,因脈以虛實為綱,脈虛則正虛。虛脈主正氣虛。凡陰陽氣血虧虛,皆可形成虛脈。陽氣虛,血脈搏擊無力,則脈虛。陰血虛者,不能內(nèi)守而陽氣??;陰血不能充盈血脈而脈不任重按,致成虛脈。臨床凡見到虛脈,肯定是正氣虛衰無疑,至于究竟為陽虛、氣虛,抑或陰虛、血虛,則要結合兼脈以及神、色、舌、癥等綜合判斷。
     實脈
(一)脈象
典型的實脈,是浮中沉皆大而長,搏指有力。但有些實脈并不很典型,或浮取時不著,而中取、沉取時大而有力;或脈大而有力并不長;或浮中沉皆有力,但不甚大。凡此,皆可稱為實脈。所以,實脈的主要特征是大而有力,致于浮與長,不是主要特征。

(二)相類脈
實脈的主要特點是大而有力。與此相類的脈有沉、牢、洪。
1.實與沉: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余,內(nèi)剛外柔,不似實脈之三候皆大而有力,即使沉取時較有力,亦不如實脈之大而有力。

2.實與牢:牢脈位沉而實大弦長,浮中不見。牢脈亦可稱沉實脈。
 3.實與洪:洪脈來盛去衰,似波瀾涌起,雖浮大,但按之稍減,不似實脈之大而搏指有力。
4.實與長:長脈過于本位,迢迢悠揚,如揭長竿之末梢,不似實脈之大而搏指。若長脈太過,長大而堅搏,亦即實脈。
(三)脈理與主病
1.邪實:
實脈主實證。邪氣亢盛,正氣奮與邪搏,鼓蕩氣血,故見實脈。

(1)外感:外感六淫,邪氣亢盛,正與邪搏,脈可實。或六淫化火,三焦熱盛,搏擊氣血,鼓蕩血脈而脈實。治當清熱瀉火,或通腑逐熱,或發(fā)汗祛邪,皆宗“實者瀉之”之法以逐邪為務。
(2)內(nèi)傷:內(nèi)傷雜病中常可見實脈,這種實脈就比較復雜。若脈實、舌紅苔黃,確有熱象可據(jù)者,屬火熱亢盛之實證,當清熱瀉火。若脈實而舌不老紅、苔不老黃,無熱象可憑者,可因于痰濁、瘀血、食積等,邪氣阻隔于里,氣機逆亂,正氣奮力與邪相搏,氣血激蕩而脈實。亦可見于肝氣橫逆,氣逆則血逆,氣血奔涌,鼓蕩血脈而脈實。
2.正虛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實脈反主虛證。如胃氣衰竭,真氣外泄,脈見強勁搏指,失卻沖和之象,可見實脈。如《傷寒論》369條:“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死?!贝藭r實脈,并非實證,乃胃氣衰敗,萬萬不可誤予攻伐。
沖氣上逆而脈實。張錫純認為:“八脈以沖為綱”,“上隸于胃陽明經(jīng),下連腎少陰經(jīng)?!碑斘柑摬还?,或腎虛不攝時,沖氣上逆,干于氣血,脈可實大。張氏曰:“脈弦大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干?!敝萎斉嘣粢枣?zhèn)攝。

《脈學心悟》之四:長短洪微

長脈
(一)脈象
長脈過于本位。上過于寸,下過于尺。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直上直下,名之曰長。若僅上部脈長,名之曰溢,若僅下部脈長,名之曰覆。關脈位居寸尺之間,上則為寸(關脈腕端),下則為尺(關脈肘端),無所謂過于本位,所以關脈無長。
 (二)脈理與主病
1.常脈
脈來悠揚而長,乃氣血昌盛之象。強壯高大之人脈可長。此即《內(nèi)經(jīng)》所云“長則氣治?!贝好}可長,以春為陽氣升發(fā)之時,氣張而脈長。肝應于春時,其政舒啟,肝之常脈可長。平脈之長,當迢迢自若,如揭長桿之末梢,悠揚而長?!对\家正眼》曰:“長而和緩,即含春生之氣,而為健旺之征。”
2.病脈
病而見長,當長而搏指有力。因于氣血奔沖亢盛,鼓蕩血脈而逆長。能夠使氣血亢盛奔沖的原因,常見于熱邪蒸迫及氣逆亢盛。
(1)主肝?。焊螝饪耗?,氣血隨之而涌,則脈來搏堅而長。如《素問?平人氣象論》曰:“病肝脈來,盈實而涌,如循長竿,曰肝病?!逼浒Y可見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脅下脹痛,甚或動風、眩仆等。
(2)陽熱亢盛:陽熱盛則激蕩氣血,搏擊于脈而脈長。
陽熱的形成,可由于六氣化火,五志化火,以及氣血痰食蘊久化熱。雖脈皆長而亢盛,但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其癥有別,臨床當須分辨。
(3)陰證見長脈:陰證漸見脈長,乃正氣來復,陰證轉陽向愈之征。如《傷寒論》274條:“太陰中風,四肢煩痛,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遍L為陽脈,乃氣血旺盛之脈,故知欲愈。
      短脈
(一)脈象

短脈的特點是兩頭短絀,寸尺不能滿部。
(二)脈理與主病
1.常脈
秋之常脈浮而短澀。肺與秋相應,肺之平脈亦浮而短澀。秋氣斂肅,人亦應之,氣血內(nèi)斂,不能充分充盈鼓蕩血脈,故脈見短。此乃平脈。
2.病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短則氣病?!睔獠〔荒軒浹?,充盈鼓蕩于血脈,致兩頭短絀而為短脈。所謂氣病,包括氣虛與氣郁兩類。
 (1)氣虛:氣虛者,既無力鼓蕩血脈,又無力帥血以充盈血脈,致脈短。其短,乃因虛所致,故必短而無力。如《傷寒論》211條:“發(fā)汗后,若重發(fā)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贝思搓柼摱獭?br> (2)氣郁:導致氣郁的原因,可因七情所傷,亦可因于痰飲、食積、瘀血、火郁等邪氣壅遏,阻滯氣機,可致脈短。其短,乃因邪實氣郁所作,必短而有力,兼有不肯寧靜之感。如楊仁齋云:短脈,“無力為氣虛,有力為壅,陽氣伏郁不伸之象".
     洪脈
(一)脈象:洪脈之象,浮大有力,以大為主要特征。
洪脈古稱曰鉤,后世以洪脈相稱,鉤脈逐漸被洪脈所取代。為什么古代將洪脈稱為鉤?關于鉤的含義是什么?遍查各書,均無滿意的解釋。余意度之,洪脈盛大,來時如洪波涌起。波濤奔涌之時,浪頭前曲,其狀如鉤,故古人將洪脈以鉤相喻,亦即以洪波喻洪脈。醫(yī)家多以來盛去衰描述洪脈。來盛,指血脈搏起之時,其勢如洪波涌起,滿指滔滔,浮大有力。去衰,卻難體會。當脈回落之時,脈勢皆衰,非獨洪脈,所以,去衰并非洪脈獨有之特征。
(二)相類脈
洪脈,以脈大為主要特征。實、芤、革、虛、散亦皆浮大,故須加以鑒別。
1.洪與實:實脈浮中沉皆大而有力,洪脈大而兼浮,但脈力遜于實脈,且按之力減。
2.洪與虛:虛脈浮大無力,按之益甚,脈力遠遜于洪。
3.洪與散:散脈其形更浮大,邊際模糊,狀若無涯,浮游飄忽,極為無力。
4.洪與芤:芤脈亦浮大,然按之陡然空豁。不似洪脈之有力,按之滿指滔滔,無空豁之感。
5.洪與革:革脈亦浮大,其浮大有如鼓皮之繃緊,缺乏彈性,且按之空豁,不似洪脈之浮大,搏幅亦大,按之有涌盛之感。
6.洪與大:多數(shù)醫(yī)家將洪與大視為一脈,洪即大。筆者認為,大脈只強調其脈體闊大且有力,不強調脈位之浮沉。洪應兼浮,且脈之搏幅亦大,脈雖有力,尚較柔和,不似大脈之力強,洪大應分之為妥。
(三)脈理與主病
 1.常脈
夏季與心之常脈應洪。夏季陽氣旺盛,氣血涌盛于外,鼓蕩充盈于血脈,致脈洪。心主火,與夏相應,故心脈為洪?!端貑?王機真臟論》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br> 2.病脈
(1)熱盛:外邪入里化熱,或五志化火,或痰、濕、食積、瘀血蘊而化熱。熱盛蒸迫氣血,脈流迫疾,鼓擊血脈而脈洪。癥見壯熱、煩渴、大汗,或出血、瘡瘍等?!峨y經(jīng)》14難曰:“脈洪大者,苦煩滿。”《傷寒論》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溫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金匱腸癰篇》:“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br> (2)氣虛:飲食勞倦傷脾,脾胃氣弱,正氣虛衰,陰火內(nèi)熾,激蕩氣血而脈洪?!镀⑽刚摗肪碇校骸捌⒆C始得,則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贝撕?,乃因虛所致,故當沉取無力,治以甘溫除大熱法。
(3)陰虛:陰虛不能內(nèi)守,陽氣浮于外而脈洪?;蜿幗哂谙?,陽越于上,陽脈洪大,陰脈沉細。陰虛陽浮者,舌當光絳無苔。
(4)陰寒內(nèi)盛:陽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格陽于外而脈洪。此洪也,必沉取無力,舌質淡胖。
 (5)蟲擾:蛔蟲擾動氣血,氣血逆亂,脈亦可洪?!督饏T?趺蹶篇》曰:腹痛有蟲,“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大則病進?!钡は唬骸按?,洪之別名?!毙虏∶}大有力為邪盛,久病脈大無力為真氣外泄。皆為病勢將進一步發(fā)展惡化,故曰病進.
    微脈
(一)脈象
微脈浮取而見,極細而無力,猶如羹上飄浮之肥油,按之欲絕,如有如無。在有些醫(yī)藉中,復合脈言微時,很多不是指微脈,而是起形容詞作用,有“少許的”、“略微的”意思,此時不作微脈看待。如《素問?平人氣象論》論曰:長夏胃微軟曰平。”亦即略微軟弱的意思。若把微看成是微脈,即微而軟,當是胃氣衰而不是平脈了。
(二)相類脈
 微脈浮細無力,與細、弱、濡相類,須加以鑒別。
1.微與弱:二者都極細而無力,但脈位不同。微脈見于浮位,弱脈見于沉位。
2.微與細:二脈雖均細,但微較細脈更細。細脈不強調脈位、脈力,只要脈體細,就是細脈?;彰}雖細,但脈位必須浮,脈力必須無力,按之欲絕。
3.微與濡:濡脈的特征,都稱其浮而柔細。筆者不贊同這種看法。因為濡即軟,對脈位、脈體、至數(shù)都無特殊限定,只要脈有柔軟之感,就是濡脈。若果以浮而柔細稱為濡,則與微脈較難區(qū)分,頂多說微比濡更細、更無力而已,實則可逕視為一脈。
(三)脈理與主病
脈的搏動,依賴陰血的充盈,陽氣的鼓動。氣血皆衰,脈失血之充盈而細;脈失氣之鼓蕩而無力;血虛不能內(nèi)守,氣虛不能固于其位而外越,故脈浮,于是形成浮細無力,按之欲絕之微脈。如《脈學闡微》曰:“微為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象?!?br> 1.氣血衰弱

氣血弱,則無力充盈鼓蕩血脈而脈微。如《金匱?水氣病篇》:“微則無胃氣?!薄督饏T?嘔吐噦篇》:“微則無氣?!?br> 2.陽氣虛衰
陽氣虛衰,無力鼓蕩血脈,脈亦可微。癥見畏寒、肢厥、萎靡、嗜臥、吐利、脹滿等,少陰篇中恒多見之。如《傷寒論》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傷寒論》286條:“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
3.邪去正未復

久病脈微概作虛治。新病邪去正虛未復而脈微,為欲愈之兆。例如《傷寒論》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薄秱摗?54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薄督饏T?嘔吐篇》:“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碑斎唬朔N脈微,未必都是浮細無力之微脈,亦可指脈見和緩或緩弱無力之脈,此皆為邪去,正氣未復,向愈之征。
(四)微脈主實析
《金匱?腹?jié)M宿食篇》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泵}既已見微,尚用大承氣湯,似乎此微當為邪阻無疑?!睹}理求真》亦曰:“然有痛極脈閉,脈見沉伏,與面有熱色,邪未欲解,并陰陽俱停,邪氣不傳,而脈俱見微者。若以微為虛象,不行攻發(fā),何以通邪氣之滯也?!?br> 微脈主邪實,余以為不然。上述之微脈,乃沉取而見,實為沉伏之脈,或沉澀之脈,并非浮細無力之微脈。景岳云:微脈“當概作虛治?!闭\有見地也。


《脈學心悟》之五:緊緩芤弦

緊脈
(一)脈象
緊脈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彈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這個特點,古人喻為“轉索”、“切繩”、“紉箄線”。所謂“轉索”,就是指脈的搏動,猶如繩索之轉動,左右彈指無定處。因繩索是數(shù)股擰在一起,狀若麻花,有凹有凸。當繩索轉動而前時,凹凸交替更迭,凸處或轉于脈之左側,則左側彈指;凸處或轉于脈的右側,則右側彈指,切之,脈左右彈指,不恒在一處搏動。有左右交替彈指之感,所以古人喻為“切繩”、“轉索”、“左右彈指”。至于“如紉箄線”,指竹箄縱橫交錯編織,凹凸不平,摸之凹凸交替出現(xiàn),亦如轉索無常。諸比喻中,以轉索喻緊脈最為貼切、形象。
緊脈脈位不定,可見于浮位,亦可見于沉位;至數(shù),或遲或數(shù)。因緊為拘束之象,故脈體一般不大,或竟偏細。脈力可強可弱,因虛實不同而異。其象如切繩,故脈多長而不短絀。
(二)脈理與主病

 緊脈為拘急斂束之象。脈的調和暢達、正常搏動,取決于氣血的和調、暢達。當氣血為寒束或邪阻,不能調和暢達,則脈失陽氣的溫煦鼓蕩,以及陰血的充盈濡養(yǎng),脈即拘急斂束,而呈現(xiàn)緊象。若陽氣、陰血不足,無力溫養(yǎng)濡潤,脈亦可拘急而緊。二者一虛一實,當以沉取有力無力加以區(qū)分。
1.緊脈主寒
緊為諸寒收引之象。寒性凝泣收引,脈絀急而緊,左右彈指。寒襲于表,則肌表之經(jīng)脈氣血不得暢達,不通而頭身痛。寒襲于里,則里之經(jīng)脈氣血不得暢達,經(jīng)脈拘急收引而胸腹痛。
2.緊脈主邪阻
氣血為邪氣所阻遏,脈失陽氣之溫煦鼓蕩、陰血之充盈濡養(yǎng),亦可拘急而為緊。如《傷寒論》355條:“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此即邪阻氣機,脈失陽氣之溫煦而乍緊。陽不達于四末而手足厥冷。以瓜蒡散吐邪,祛其壅塞暢達氣機,陽氣敷布,脈緊自除,肢厥自愈。
(1)宿食阻遏:《金匱?腹?jié)M篇》:“脈緊如轉索無常者,宿食也?!庇衷唬骸懊}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贝思此奘匙韪魵鈾C,經(jīng)脈失于陽氣之溫煦鼓蕩,拘急而緊。頭痛風寒者,非風寒所客,乃宿食不化,郁滯氣機,阻氣不升而頭痛,狀如風寒,而實為食積類似傷寒。
同為食積,何以脈可滑、可緊、可澀、可伏?皆因食積阻滯程度不同所致。阻滯輕者,氣血尚可通達,但有食阻,激起波瀾而脈滑。若阻滯重者,則經(jīng)脈失于陽氣溫煦、陰血濡養(yǎng),則脈拘急為緊。若阻滯再重,則脈可澀、可伏,甚至可厥。
 (2)陰濁閉阻:《金匱?腹?jié)M篇》云:“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薄督饏T?痰飲篇》:“膈間有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标帩嶙铚枤?。經(jīng)脈失于陽氣之溫煦鼓蕩,故爾脈緊。下其陰濁,陽氣得伸,脈緊自去。
 (3)熱結阻滯:《傷寒論》221條:“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币慌申柮鳠峤Y之象,脈反緊,此即熱結阻隔氣機,氣血被縛而不肯寧靜,左沖右突,形成左右彈指之緊脈。又如《傷寒論》135條:“結胸熱實,脈沉而緊?!敝倬懊鞔_指出熱實致緊,可知緊亦主熱結。
3.緊脈主虛
(1)亡陽:陽虛陰寒內(nèi)盛,經(jīng)脈拘急而為緊。如《傷寒論》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庇秩纭秱摗?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贝艘酁殛柼撍嬌戏憾}緊。
 (2)亡血:陰血虛,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致經(jīng)脈拘緊而為緊。如《傷寒論》86條:“衄家,不可發(fā)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目旬,不得眠?!?br> 脈緊皆言其挺勁、有力、弦強。若因邪實、寒盛者,固可挺勁、有力、弦強;若因陽虛而陰盛、正氣虛衰乃至亡陽者,脈當緊而無力。故不可概云緊脈挺勁、弦強.
       緩脈
(一)脈象
緩脈之象,當不浮不沉,不大不少,不疾不徐,不亢不弱,往來均勻,悠悠揚揚,狀如輕風吹拂柳梢,輕舒搖曳。醫(yī)家皆以“四至為緩”,余以為不盡然。緩脈重在脈象,而不重在至數(shù)。既使至數(shù)稍快或稍慢,其象輕舒和緩,即為緩脈。若從容之象已失,縱然四至,亦非緩脈。
(二)脈理與主病
1.平脈
正氣充沛,氣血調和暢達,脈即舒緩,此為有胃氣、有神的表現(xiàn),屬于常脈。《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焙腿?,即壅容不迫也;相離,即勻凈分明也。脾胃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氣旺,氣血充盛,故脈緩。此為脾之平脈。即使病脈,中有和緩之象,為胃氣尚存,雖重不俱;若無和緩之象,即胃氣已亡,雖輕亦足堪虞。

2.病脈
(1)營虛衛(wèi)強:太陽中風脈浮緩,為風傷衛(wèi),衛(wèi)強營弱,營衛(wèi)不和。寒為陰邪,陰勝則脈拘急而為緊;風為陽邪,陽勝而脈馳縱,故脈緩。其緩也,因氣血受風陽之鼓動,故緩而兼浮。

3.(2)脾虛濕盛:濕性濡,濕盛可令經(jīng)脈弛張,故脈緩。
濕有內(nèi)外之分,然皆以脾胃為重心。濕邪外受,必有內(nèi)濕相合。外濕內(nèi)濕雖然有別,但又密切相關,均可致脈緩。濕盛者,脈緩且軟;脾虛者,脈緩而無力。以脾虛生化不足,氣血皆虛,其行徐緩,鼓搏不力,故脈緩。如《診家樞要》曰:“緩以氣血向衰,故脈體徐緩爾?!?br>  (3)熱盛脈緩:熱盛則令經(jīng)脈馳縱,致脈緩;熱盛迫激血脈而脈大,故熱盛者,脈可緩大。如《傷寒論》278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以脾家實。”脾家實,即脾經(jīng)熱盛。熱盛脈縱,故見緩脈。景岳云:“緩而滑大者多實熱?!?br>     芤脈
(一)脈象
芤脈浮大,按之邊實而中空,如按蔥管。

4.所謂“邊實”,是指脈的上下兩邊,還是指左右兩邊?眾說不一?!睹}理求真》曰:“芤則如指著蔥,浮取得上面之蔥皮,卻顯得弦、大;中取減小空中;按之又著下面之蔥皮而有根據(jù)。”這是明確無誤地指上下兩邊。脈之上邊,易于觸知;脈之中間,搏指已然無力,有中空之感;再按之至沉,只能更加無力或無,何以沉取反能強實搏指,這是不可能的。再者,脈的下邊,貼近筋骨,按之較硬,根本無法在沉按較硬的感覺中,分出那個是脈的底邊,那個是筋骨。試以蔥管置于桌子上,輕按觸知蔥管上部;重按至桌,板硬之感上,難以分出蔥管底部及桌面。兩邊,應指脈的左右兩邊。邊實中空,是指中取時的感覺,此時上部之脈管已經(jīng)按下,搏指之力頓減,現(xiàn)中空之感,而左右兩邊之脈壁抗指之力尚存,因而呈“邊實中空?!?br> (二)相類脈
芤、虛、革皆浮而大,按之無力,須加以鑒別。
1.芤與虛:芤、虛皆浮大無力,但虛脈之無力,甚于芤脈。中取芤脈兩邊實,但空豁之感甚于虛脈。
2.芤與革:革脈為弦、芤相合之脈,浮大有力,勝于芤脈。且有挺急之感,按之陡然空豁。
(三)脈理與主病
芤脈的形成,是由于亡血、失精、陰液耗傷,脈道失充而按之中空。氣失依戀而外越,故脈浮大中空而為芤。如張景岳云:“芤脈為孤陽亡陰之候。為失血脫血,為氣無所歸,為陽無所附,……總屬大虛之候?!?br> 1.亡血失精
《傷寒論》246條:“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本俚仃U明了芤脈脈理?!败覟殛帯?,是指芤脈中空,是由于陰液耗損,如亡血失精、傷津耗液等。“浮為陽”,是指芤脈之浮大,由于陰耗陽無所附而外越,于是形成芤脈的浮大之象。在《金匱》虛勞篇中,又進一步闡明了芤脈所主的病證:“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清谷、亡血、失精,均為陰液精血耗傷,血脈失充而中空,氣失依戀而外浮,形成浮大中空的芤脈。男子失精,女子夢交,亦為陰虛陽動之征,脈乃見芤。
芤脈以亡血為多見。亡血的原因,可因熱盛迫血妄行;情志所傷,氣逆血逆,肝血不藏;瘀血阻塞經(jīng)脈,血不循經(jīng);陽虛不攝陰血;氣虛不能固攝;陰虛火旺,灼傷陰絡;或外傷出血等。因出血原因不同,雖皆可見芤,但兼脈、兼癥有別。
出血尚有緩急之分,量有多少之別。緩慢而少量出血,脈多呈細數(shù)、微弱之脈,少數(shù)亦可見洪大、虛大的脈象。大量急性出血,血暴脫而氣暴浮,多見虛大、洪大、芤或革,少數(shù)亦有細數(shù)虛弱之脈。筆者曾多次于大失血后,即刻診病人的脈,未診得典型的芤脈,倒是多見數(shù)大或細數(shù)之脈。
2.熱盛津傷
《靈樞》邪客篇曰:“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睙崾⒑膫蛞?,脈道失充,陽失依附,可出現(xiàn)芤脈。如《溫病條辨》上焦篇第8條:“太陰溫病,脈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金匱》中暍篇:“太陽中暍,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贝藶槭顭醾蚝臍?,津氣兩傷,致脈芤而兼弦細遲。
3.瘀血癰疽
(1)瘀血:《脈訣》首先提出芤主瘀血,曰:“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nèi)逢芤腸里癰?!标P于芤主瘀血,贊同者廖廖無幾?!对\家樞要》:“右寸芤,胸中積血?!薄夺t(yī)學入門》:“芤主瘀血不通?!薄稙l湖脈學》亦從此說,曰:“寸芤積血在于胸?!倍蠖鄶?shù)醫(yī)家對芤主瘀血持否定態(tài)度,甚至直斥為“邪訛”。李士材就對李時珍從“偽訣”之言深感遺憾,曰:“以李時珍之博洽明通,亦祖述其言為主病之歌,豈非千慮之一失乎?!?/p>

 究竟芤脈是否主積血,筆者傾向于肯定的。臨床曾診治過多例屬于瘀血型的冠心病患者,其寸脈出現(xiàn)動脈。其中約半數(shù)獨左脈動,癥見胸中悶痛,常于凌晨憋醒,以血府逐瘀湯加減獲效。雖動脈非芤,但二者病理意義相通。芤為亡血氣無所依,動為陰虛陽博陽失所附。動可主瘀血,芤當亦可主瘀血。
血脫氣浮而脈芤,易于理解。血瘀,脈當澀,何以會出現(xiàn)芤脈?蓋一則因瘀血不去,新血不主。新血不生而血虛,氣失依附而浮越;再者,血瘀既久則化熱,熱動而氣浮,故可造成芤脈。筆者雖未見到胸中積血而出現(xiàn)典型的芤脈,但依動脈而據(jù)理推斷,芤主積血不無道理,難怪有些醫(yī)家亦持肯定態(tài)度。遽斥為“邪訛”,恐有偏頗武斷之嫌。
(2)癰瘍:關芤,為中焦失血。左關脈芤為肝血不藏,右關脈芤為脾血不攝。腸胃癰瘍,乃氣血為熱邪腐敗而為癰膿,致血傷氣浮而為芤。尤其癰瘍破潰之后,氣血大傷易見芤脈。
     弦脈
(一)脈象
弦脈的主要特征是指脈來端直以長,直上下行,狀如弓弦。弦脈對脈位、至數(shù)沒有特定要求。脈位可浮可沉,至數(shù)可快可慢。典型的弦脈,脈力當滿張有力,但亦可出現(xiàn)弦而無力之脈。脈體可細、可不細,或大,但定要長。
(二)相類脈
弦與長,因脈皆長,故常相混。長脈主要特征是脈體長,過于本位。弦脈雖亦長,但主要特征是指脈象端直如弓弦,直上下行,且脈力強于長。
(三)脈理與主病
弦為陽中之陰脈。其脈為血脈拘急,欠沖和舒達之象,故弦為陽中伏陰之脈。經(jīng)脈之柔和調達,賴陽氣之溫煦,陰血之濡養(yǎng)。當陽氣或陰血不足時,脈失溫煦濡養(yǎng)而拘急,則為弦?;蛞驓鈾C不暢,邪氣阻隔,氣血不得暢達,亦可使脈失陽氣之溫煦,陰血之濡養(yǎng),拘急而弦。故仲景稱“弦則為減”?!对\家樞要》曰:“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jīng)絡間為寒所入?!?br> 弦脈因其脈力強弱不同,分為常脈、病脈、真臟脈三種。
1.常脈
春脈弦。肝應春,故肝之常脈亦弦。
春令,陰寒乍退,陽氣升發(fā)之時。此時,陽氣始萌而未盛,溫煦之力未充,《內(nèi)經(jīng)》稱之謂“其氣來軟弱”,故脈尚有拘急之感而為弦。肝為陰盡陽生之臟,與春相應,陽始生而未盛,故脈亦弦。
常脈之弦,當弦長和緩,正如《素問?玉機真臟論》所云:“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薄端貑?平人氣象論》曰:“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未梢,曰肝平。”揭乃高舉之意。手舉長竿之未梢,修長且悠揚,喻弦脈之狀,甚為妥切。
 2.病脈
弦有太過與不及。

 (1)太過:弦脈太過之象,在《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說得很清楚,曰:“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庇瘜嵍?,乃有堅意。狀如循長竿,為弦長堅挺,已乏柔和之象。
何以脈弦達過?不外氣逆、邪阻、及本虛標實三者。
氣逆:因情志拂逆,氣機逆亂,或氣機亢逆,或氣機郁結,脈皆可弦。氣逆者,氣升血升,氣血搏擊于血脈,致脈弦長而強勁搏指。氣機郁結者,氣血不能暢達敷布,脈失氣血之溫煦濡養(yǎng),故拘急而弦勁。
邪阻:邪氣阻遏,氣機不暢,氣血不得宣發(fā)敷布,脈失氣血之溫煦濡養(yǎng),故拘急而弦。阻遏氣機的邪氣包括很廣,除七情之外,尚有六淫及痰飲、瘀血、食積等。
邪客少陽:少陽主樞,乃陰陽出入之樞。少陽為邪所客,樞機不利,陰陽出入乖戾,氣血運行失常,脈失氣血之溫煦濡養(yǎng),致拘急而弦。瘧屬少陽,故瘧脈自弦。痙乃筋之病,因邪客而氣機乖戾,筋失柔而拘急為痙;脈失柔而拘急為弦。故“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br> 肝為厥陰,為剛臟,為陰盡陽生之臟。邪客于肝,陽氣之升發(fā)失常,陽不勝陰,溫煦不及,致脈拘急而弦。
弦主痰飲:痰飲為陰邪。痰飲的產(chǎn)生,緣于陽氣不振,溫煦不及,故脈弦。且痰飲既已形成,復又阻隔氣機,氣血不得暢達,脈失溫煦濡養(yǎng),故爾脈弦。此即仲景所說:“脈偏弦者,飲也?!?br> 弦主寒,主痛:寒盛則陽損,脈失溫煦而脈弦。痛乃因經(jīng)脈不通而作。既已不通,經(jīng)脈拘急必矣,此于脈為弦,于癥為痛,機理一也。
弦主癥瘕:癥瘕乃氣血痰搏聚而成。癥瘕阻滯氣血,則脈失溫煦濡養(yǎng)而為弦。至于宿食致弦,其理亦如癥瘕,皆緣氣機阻滯使然。
本虛標實:肝為剛臟,賴脾胃生化水谷精微的濡養(yǎng),腎水之滋涵,腎陽之溫煦,肝木方能升發(fā)條達,脈乃弦而舒緩悠揚。若脾胃虛弱,化生不足,肝失濡養(yǎng),或腎水不足而失于滋涵,腎陽不足失于溫煦,則肝失沖和舒啟而亢逆,脈皆可弦。此弦,可弦勁搏指,但不可以弦而有力誤認為亢逆,脈皆可弦。此弦,可弦勁搏指,但不可以弦而有力誤認為實證,妄予開破降泄。此乃胃氣不足,弦多胃少,本虛標實之證。故仲景明確指出:“弦則為減”。減即不足之意。治當培土或益腎,以使肝木條達。
(2)不及:弦而無力為不及,乃正虛所致。所謂正虛,當包括肝氣虛、肝陽虛、肝血虛。陽氣、陰氣不足,脈失溫煦濡養(yǎng)而弦。肝氣虛者,弦而無力,或弦而不任重按,伴頭昏氣短,胸脅脹痛,脘滿不食,倦怠無力等癥。肝陽虛者,脈亦弦而無力,伴畏寒肢冷等寒象。肝血虛者,因血虛常伴氣虛,故脈多弦細無力,癥見頭昏目眩,心悸氣短,瘛疭轉筋,面色無華等。肝陰虛者,脈多弦急細數(shù),或弦勁搏指,少有弦細無力者。
3.真臟脈
《素問?玉機真臟論》曰:“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泵}弦勁不柔,失沖和之象,乃胃氣已敗。同一正虛脈弦,有的可本虛標實,出現(xiàn)弦勁搏指,太過之脈;有的出現(xiàn)弦而無力,本虛標亦虛;有的可出現(xiàn)弦勁不柔,如循刀刃,何以然也?蓋因稟賦不同,正氣強弱之殊使然。正虛不甚,尚可動員全身之氣血,奮力搏擊,而現(xiàn)本虛標實之脈。若正虛已甚,拼掙之力亦弱,則正虛標亦虛。若正氣衰敗,胃氣已絕。脈可弦勁不柔,如循刀刃,乃真氣外泄之象,為肝之真臟脈。

 

18散伏

散伏者,陰陽之闔辟也。氣辟而不闔,則脈散,氣闔而不辟,則脈伏。

 

散伏,陰陽的閉合與開啟。氣開而不閉,則脈散,氣閉而不開,則脈伏。

 

散者,氣泄而不藏也。(輕按有分散零亂且無力之感,重按則觸不到脈動的脈象)陰性聚而陽性散,陽降于尺而化濁陰,則脈沉聚;陰升于寸而化清陽,則脈浮散。

散脈,氣泄而不能收藏。陰性聚集而陽性發(fā)散,陽降于尺脈,而化濁陰,則脈沉聚;陰升于寸脈,而化清陽,則脈浮散。

 

而聚散之權,則在于關。關者,陰陽之關鎖。其散而不至于飛揚者,有關以闔之,故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則心病矣。

 

而聚散的權責,則在于關脈。關脈,陰陽的關鎖,其散而不至于飛揚,有關來關閉他,所以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則是心病了。

 

脈法: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脈散者,病家之大忌。散脈一形,則氣血之脫亡在近,精神之飛走不遠。散見于寸,猶可挽也,散見于尺,無可醫(yī)矣。

 

「脈法」說: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的死,所以形損的緣故。脈散,病家的大忌。散脈一形,則氣血的亡脫在眼前,精神的飛走不遠了。散見于寸,還可以挽救,散見于尺,沒有可以醫(yī)治的了。

 

 

伏者,氣郁而不發(fā)也。陽性起而陰性伏,陰升于寸而化清陽,則脈浮起;陽降于尺而化濁陰,則脈沉伏。

 

伏脈,氣郁積而不能發(fā)散。陽性浮起而陰性沉,陰氣升到寸脈,轉化為清陽,則脈浮起,陽下降到尺脈,轉化濁陰,則脈沉伏。

 

而起伏之權,則在于關。關者,陰陽之關鎖。其伏而不至于閉結者,有關以辟之,故伏而能起。伏而不起,則腎病矣。凡積聚癥瘕,停痰宿水之疾,脈必伏結。

 

而起伏的關鍵,則在于關脈。關脈, 陰陽的關鎖,其伏而不至于閉結的,因為有關開啟,所以伏但能浮起;伏而不起,則是腎病了。凡是積聚癥瘕,停痰宿水的疾病,脈必然伏結。

 

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故脈浮結者,外有痼疾;脈伏結者,內(nèi)有積聚。

 

十八難說:伏脈,脈 在筋下行,浮脈,脈在肉上行。所以脈浮結的,外有痼疾,脈伏結的,內(nèi)有積聚。

 

《金匱》: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非但積聚如是,凡一經(jīng)將病,則一氣先伏。

 

《金匱》說:脈來細而附骨的是為積聚。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不單單積聚是這樣,凡是 一個經(jīng)脈將要發(fā)病,都是一氣先伏。

 

肝病者木郁,心病者火郁,腎病者水郁,肺病者金郁,脾病者土郁,郁則脈伏。庚桑子(傳說為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真?zhèn)鞯茏?,是道教四大真人之?/font>):人郁則為病。至理妙言!診一氣之欲伏,則知一經(jīng)之將病。脈法:伏氣之病,以意候之,此之謂也。

 

肝病的木郁,心病的火郁,腎病的水郁,肺病的金郁,脾病的土郁,郁則脈伏。庚桑子說:人郁則為病,至理妙言!診一氣的欲伏,則知一經(jīng)的將要發(fā)病,「脈法」說:伏氣的病,以意候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9動代

動代者,陰陽之起止也。氣欲發(fā)而不能,則為動,氣中歇而不屬,則為代。

 

動、代脈,陰陽的起止。氣欲發(fā)而不能,則為動脈,氣中歇而不連續(xù),則為代脈。

 

動者,郁勃而不息也。脈法:陰陽相摶[tuán],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fā)熱。若數(shù)脈見于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

 

動脈,郁結壅塞但不停息?!该}法」說:陰陽之氣相互合力,叫動脈。陽氣動則出汗,陰氣動則發(fā)熱。如果是數(shù)脈表現(xiàn)在關口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的,名叫動脈。

 

關者,中氣之變現(xiàn),陰陽之樞機,陽自此降而為陰,陰自此升而為陽。陰升于寸,則遂其上浮之性,不至為動;陽降于尺,則遂其下沉之性,不至為動。

 

關脈,中氣的變現(xiàn),陰陽的樞機,陽氣從這時候 將轉化為陰氣,陰氣從這時候上升為陽氣。陰氣升于寸口,則發(fā)揮他上浮的本性,不至為動脈。

 

惟陰欲升,脾土虛而不能升,陽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則二氣郁于關上,而見動形。陰陽郁勃,不能升降,是以動而不止也。

 

陽降于尺,則發(fā)揮他下沉的本性,不至為動脈。只有陰氣欲升,脾土 虛而不能升,陽氣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則二氣郁結于關上,而表現(xiàn)為動脈形態(tài)。陰陽郁結壅塞,不能升降,所以跳動不止。

 

郁勃之久,不無勝負。陽勝而動于關上,則內(nèi)泄營陰而汗出;陰勝而動于關下,則外閉衛(wèi)陽而發(fā)熱。熱發(fā)則汗不出,汗出則熱不發(fā)。汗出而熱發(fā),陰陽之勝負乃分。方其動時,陰陽郁蕩,未知將來之孰勝而孰負也。

 

郁結壅塞的時間久了,不會沒有勝負,陽氣盛而動于關上,則內(nèi)泄營陰而出汗,陰盛而動于關下,則外閉衛(wèi)陽而發(fā)熱。發(fā)熱則汗不出,汗出則不發(fā)熱,出汗而發(fā)熱,陰陽的勝負于是分出來了,剛剛開始動的時候,陰陽郁蕩,不知道將來孰勝孰負。

 

動見于土位,木氣盤塞而莫達,甲木不降,乃懸虛而為驚;乙木不升,乃沖擊而為痛。甲乙橫逆,而賊戊己,則土氣敗矣。

 

動脈表現(xiàn)在土位,木氣盤塞而不能發(fā)達,甲木不降,于是懸虛而為驚,乙木不升,于是沖擊而為痛。甲乙木都橫逆, 而賊克戊己,那么土氣衰敗了。

 

 

代者,斷續(xù)而不聯(lián)也。《靈樞·根結》: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藏之精,不應數(shù)者,名曰狂生。

 

代脈,斷續(xù)而不連結?!鹅`樞?根結》說:營血行脈中,陰陽十二經(jīng)脈流行,一晝夜五十周于身,以營運五臟的精氣,不符合這個數(shù)的,叫作超出常度。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藏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藏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藏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藏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藏無氣,與之短期。與之短期者,乍疏乍數(shù)也。乍疏乍數(shù)者,斷續(xù)之象也。

 

五十周動脈而沒有一個代脈的,五臟都接受精氣,四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一個臟器沒有精氣,三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二個臟器沒有精氣,二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三個臟器沒有精氣,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四個臟器沒有精氣,不滿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五個臟器沒有精氣,相當于短期。遇到短期,乍疏乍數(shù)(脈搏節(jié)律不勻,散亂無序或時慢時快,屬“怪脈”的脈形。見于氣血即將消亡,病屬垂危)。乍疏乍數(shù),是斷續(xù)的象。

 

蓋呼吸者,氣之所以升降也。心肺主呼,腎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間。呼則氣升于心肺,吸則氣降于腎肝。呼吸定息,經(jīng)脈五動,(“呼吸定息脈五動”,人體一呼一吸叫作一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經(jīng)脈、脈搏又運動了一次,所以說“呼吸定息脈五動”,一呼(2次)、一吸(2次)、呼吸之間(1次),加起來經(jīng)脈、脈搏剛好動了五次。),故十息之間,五十動內(nèi),即可以候五藏之氣。一藏無氣,則脈必代矣。

 

因為呼吸,是氣之所以升降的原因。心肺主呼,腎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間,呼則氣升于心肺,吸則氣降于腎肝,呼吸定息,經(jīng)脈五動,所以十息之間,五十動內(nèi),即可以候五臟之氣,一臟無氣,則脈必然是代脈了。

 

十一難: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藏無氣者,何藏也?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藏無氣者,腎氣先盡也。由腎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可類推矣。

 

十一難說: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臟無氣,哪一個臟呢?吸的時候是隨陰氣進入,呼的時候是因陽氣出去,現(xiàn)在吸不能到達腎,到了肝就回來了,所以知一臟無氣的,腎氣先沒。由腎到肝,由肝到脾,由脾到心,由心到肺,可以類推了。

 

代脈一見,死期在近,不可治也。代為死脈,與脾脈代之代不同。脾脈代者,脾不主時,隨四時而更代也。此為病脈。

 

代脈一現(xiàn),死期就在近期,不可治了。(代為死脈,與脾脈代脈的代不同。脾脈代,脾不主時,隨四時而更代,這是病脈。)

 

擴展閱讀(27)

《脈學心悟》————之六  濡弱革牢

濡脈
      (一)脈象
     濡即軟?!端貑?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軟脈,即是濡脈。
     軟脈的特點,就是脈來柔軟,仿佛水中之棉。所謂軟脈,就是脈力遜于平脈,但又強于弱脈。對脈位的浮沉,至數(shù)的疾徐,脈體的長短闊窄,都無特定的要求。
     《脈經(jīng)》曰:“軟一作濡。一曰細小而軟。”其形“極軟而浮細”。后世脈學皆以《脈經(jīng)》為準,將浮細無力之脈稱為濡。
      可是,微脈脈象也是浮細無力,《脈經(jīng)》稱之“極細而軟”,《活人書》亦曰:“極細而軟。”《察病指南》曰:“極細而浮軟?!标P于微脈的這些描述,與濡脈是一樣的,只是加上了“若有若無”或“按之欲絕”的描述。濡脈已然如水中之浮棉了,與微脈之“若有若無”、“按之欲絕”是很相似的。只是在字面上還可勉為區(qū)分,到臨床上就很難區(qū)別了,二者徑可視為一脈。所以,濡脈就是脈體柔軟。為了與浮而柔細之濡相區(qū)分,這種脈體柔軟的脈,可稱為軟脈或柔脈。
     (二)脈理與主病
     此處所說的脈理與主病,是指軟脈,而不是通常所指的浮而柔細的濡脈。
      軟脈的形成,是由于氣血鼓蕩力弱而脈軟。何以鼓蕩力弱?可因于氣血虛、脾虛、陽虛、濕盛所致。
      1.氣血虛

脈賴氣血之充盈鼓蕩。氣血不足,鼓蕩之力弱,則脈力減,故按之軟。
      2.脾虛
     脾為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虧,鼓蕩之力弱,故脈軟。
     3.陽虛
    陽主動。溫煦推動血脈。陽虛鼓蕩力弱,故脈軟。陽虛者,常伴畏寒肢冷等寒象。
    4.濕盛
   濕為陰邪,其性濡。濕盛者,大筋軟短,血脈亦軟,按之軟。再者,濕阻氣機,氣機不暢,氣血不能鼓蕩血脈,亦是濕盛致脈軟的一個因素。痰、飲、水等與濕同類,皆可致脈軟。
    軟脈與濡脈主病有異,濡可主陰虛,但軟脈一般不主陰虛.
    弱脈
(一)脈象
弱脈居于沉位,按之細而無力。
(二)脈理與主病
弱脈是由于陽氣、陰血的虛衰,氣血無力敷布于外而脈沉;充盈鼓蕩無力而脈細無力。弱脈主陽虛、氣虛、血虛是肯定的。弱脈是否主陰虛?這里所說的陰虛,是指狹義的陰虛,是指伴有骨蒸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顴紅、舌絳紅少苔的陰虛。一般來說,陰虛內(nèi)熱者,脈當浮而細數(shù),不當見弱脈。
      革脈
(一)脈象
革脈乃弦芤相合之脈,中空外急,浮取弦大有力,如按鼓皮,沉取則豁然中空?!督饏T?血痹虛勞篇》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后世皆宗仲景之說。
 (二)脈理與主病
革脈何以中空?陰血不足,血脈失充,脈中無物故爾按之空。革脈何以外急?乃血虛不能內(nèi)守,陽氣奔越于外,搏擊血脈,脈乃浮大而繃急。氣越的原因,包括血虛、氣虛、陽虛、陰虛四類。
血虛,氣無所倚而浮越,搏擊于外面為革。氣虛,不能固于其位,浮越于外而為革。陽虛,陰寒內(nèi)盛,格陽于外,搏擊血脈而為革。陰虛不能內(nèi)守,陽浮于外,脈亦為革。這四類原因,其實仲景都早已闡明。
《金匱?驚悸篇》曰:“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碧摵?,即指陽虛而生寒;亡血,即陰血亡矣,皆可致革。后世醫(yī)家多遵仲景之說。如《診家樞要》曰:“革,氣血虛寒?!薄睹}確》曰:“主陰虛失血。"
    牢脈
(一)脈象
牢脈居于沉位,弦長實大,堅挺搏指?!夺t(yī)家必讀》曰:牢“兼弦長實大,四象合為一脈也,但于沉候取也?!?/p>

脈理與主病
牢脈位沉,弦長實大,乃正強邪盛,正邪奮力交爭,激揚氣血,鼓搏血脈使然。
諸醫(yī)家論牢脈,皆云主陰寒堅積?!对\家正眼》曰:“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屬陰寒;以其形弦實也,故咸為堅積?!标幒畧苑e內(nèi)盛,則收引凝泣,阻礙氣機,氣血不得外達故脈沉;陰寒堅積內(nèi)盛,正邪交爭,搏擊血脈,致脈弦長實大而搏指。
陰寒內(nèi)盛,固可脈牢,若因其脈沉,屬于陰位,即云悉屬陰寒,則火郁之脈可沉;伏脈位較牢更沉,亦可主火郁,何不以其脈位沉、伏而悉主陰寒,反主火熱?可見以脈位來解釋,是難以圓通的;以牢脈惟主陰寒堅積,也是片面的。
牢脈不僅主陰寒堅積,亦主氣塞、積熱、頑痰、食積、瘀血等。因這些邪氣,皆可滯塞氣機,使氣血不得外達而脈沉,正氣與邪相搏而見弦長實大有余之象。臨床也確有一些見牢脈的病人,并非皆屬虛寒之證?!端脑\抉微》就提出了與諸家不同的看法,曰:“牢為氣結,為癰疽,為勞傷痿極,為痰實氣促。牢而數(shù)為積熱,牢而遲為痼冷?!边@是很有膽識的見解,不是人云亦云。若牢而過于堅搏,毫無和緩之象,乃胃氣不絕。如腎之真臟脈,即按之如彈石,噼噼然,即屬但石無胃之真臟脈。

 

四診------切診------脈學------《發(fā)明脈》 

發(fā)表者:趙東奇 趙東奇大夫個人網(wǎng)站   zhaodongqi.haodf.com

 

發(fā)明脈,是先賢,去蕪存精幾度研,綱舉目張明如鏡,此篇執(zhí)簡可御繁。
         切脈法,有真?zhèn)?,二十八脈不一般,浮沉遲數(shù)四綱脈,各脈分屬要精研。有些脈,浮沉兼,浮統(tǒng)五脈(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脈(伏、細、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郭按:焉字在這里是其中的意思)
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shù)脈:數(shù)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jīng)。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nèi)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
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
產(chǎn)后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jīng)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chǎn)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郁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郁寒凝食內(nèi)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shù)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chǎn)并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nèi)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shù),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里,疝瘕郁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zhèn)?,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