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二冊20)

 辦公用品專賣店 2015-01-04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二冊20)
                        第二冊卷21-卷40 
         卷第二十八 釋初品中  六神通等   
  

    問道人

摘自中國佛教印經(jīng)網(wǎng)

 
 

普華言:爾!一切凡夫皆是禪定。舍利弗言:以何等禪定故,一切凡夫皆是?普華言:以不壞法性三昧故,一切凡夫皆是禪定。

(普華說:是的!一切凡夫都是在禪定中。舍利弗說:因何等禪定,一切凡夫都是在禪定中?普華說:因不壞法性三昧,一切凡夫都是在禪定中。”)

舍利弗言:若爾者,凡夫、圣人無有差別!普華言:我亦不欲令凡夫、圣人有差別。何以故?諸圣人無有滅法,凡夫人亦無生法,是二皆不出法性等相。

舍利弗說:如果是那樣的話,凡夫、圣人沒有差別!普華說:也不想使凡夫、圣人有差別。為什么?一切圣人沒有滅法,凡夫人也沒有生法,這二種都不出法性等相。”)

舍利弗言:善男子,何等是法性等相?答言:耆年得道時所知見者是。又問:生圣法耶?”“不也。”“滅凡夫法耶?”“不也。”“得圣法耶?”“不也。”“見知凡夫人法耶?”“不也。”“耆年以何知見故得圣道?

舍利弗說:善男子,何等是法性等相?答:耆年得道時所知見的是。又問:生圣法嗎?”“不生。”“滅凡夫法嗎?”“不滅。”“得圣法嗎?”“不得。”“見知凡夫人法嗎?”“不見。”“耆年因何知見而得圣道?”)

舍利弗言:凡夫人如,比丘得解脫如,比丘入無余涅槃如,是如一如如無別。普華言:舍利弗,是名法性相如,不壞如,用是如,當(dāng)知一切法皆如!

舍利弗說:凡夫人如,比丘得解脫如,比丘入無余涅槃如,這些如是一如,如沒有區(qū)別。普華說:舍利弗,這叫法性相如,不壞如,用此如,當(dāng)知一切法都如!”)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大火聚,無物不燒,是諸上人所說亦如是,一切法皆入法性!又如毗摩羅詰經(jīng)中說,舍利弗等諸聲聞皆自說言:我不堪任詣彼問疾。各各自說昔為毗摩羅詰所呵。如是等處處經(jīng)中,說菩薩智慧勝于聲聞、辟支佛。

舍利弗告訴佛說:世尊,譬如大火聚,無物不燒,這些上人所說也是這樣,一切法都入法性!又如毗摩羅詰經(jīng)中說,舍利弗等眾聲聞都自說:我不堪任到他那里問侯疾病的情況。各各自說以前被毗摩羅詰所呵責(zé)。象這樣等處處經(jīng)中,說菩薩智慧勝于聲聞、辟支佛。)

問曰:何因緣故,菩薩智慧勝聲聞、辟支佛?

(問:為什么,菩薩智慧勝聲聞、辟支佛?)

答曰:如一本生經(jīng)中說:菩薩智慧,于無量阿僧祇劫已來,合集眾智;于無量劫中無苦不行,無難不為:為求法故,赴火投巖,受剝皮苦,出骨為筆,以血為墨,以皮為紙,書寫經(jīng)法;如是等為法故,受無量苦。

(答:如一本生經(jīng)中說:菩薩智慧,從無量阿僧祇劫已來,合集眾智;在無量劫中無苦不行,無難不為:為了求法,赴火投巖,受剝皮苦,出骨為筆,以血為墨,以皮為紙,書寫經(jīng)法;象這樣等為了法,受無量苦。)

以智慧故,世世供養(yǎng)其師,視之如佛;一切所有經(jīng)書,悉皆誦讀、解說;于無量阿僧祇劫,常思惟籌量,尋求諸法好丑、深淺、善不善、漏不漏、常不常、有無等,思惟分別問難。為智慧故,供養(yǎng)諸佛及菩薩、聲聞,聽法問難,信受、正憶念、如法行。

(因為智慧,世世供養(yǎng)他們的老師,視老師如佛;一切所有經(jīng)書,全都能誦讀、解說;在無量阿僧祇劫,常思惟籌量,尋求一切法的好丑、深淺、善不善、漏不漏、常不常、有無等,思惟分別問難。為了智慧,供養(yǎng)眾佛及菩薩、聲聞,聽法問難,信受、正憶念、如法行。)

如是智慧因緣具足故,云何不勝阿羅漢、辟支佛?

(因像這樣的智慧因緣具足,為何不勝阿羅漢、辟支佛?)

復(fù)次,菩薩智慧,五波羅蜜佐助莊嚴(yán),有方便力,于一切眾生有慈悲心故,不為邪見所妨。住十地中故,智慧勢力深大,大因故勝于聲聞、辟支佛。以大因故,小者自壞;阿羅漢、辟支佛無是事!以是故言:欲勝聲聞、辟支佛智慧,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又,菩薩的智慧,用五波羅蜜佐助莊嚴(yán),有方便力,對于一切眾生有慈悲心,不為邪見所妨礙。因住十地中,智慧勢力深大,大因而勝于聲聞、辟支佛。因為大因,小的自壞;阿羅漢、辟支佛沒有這些事!所以說:欲勝聲聞、辟支佛智慧,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經(jīng)】欲得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論】陀羅尼,如贊菩薩品中說。門者,得陀羅尼方便諸法是,如三三昧名解脫門。何者是方便?若人欲得所聞皆持,應(yīng)當(dāng)一心憶念,令念增長;先當(dāng)作意于相似事,系心令知所不見事;如周利槃陀迦系心拭革屣物中,令憶禪定,除心垢法。

(【論】陀羅尼,如贊菩薩品中說。門是各種得陀羅尼的方便法,如三三昧名解脫門。什么是方便?如果人欲得到所聽到的都能憶持不忘,應(yīng)當(dāng)一心憶念,使念增長;先當(dāng)作意于相似事,系心使知所不見的事;如周利槃陀迦系心拭革屣物中,使他憶禪定,除心垢法。)

如是初學(xué)聞持陀鄰尼,三聞能得;心根轉(zhuǎn)利,再聞能得;成者一聞能得、得而不忘,是為聞持陀鄰尼初方便?;驎r菩薩入禪定中,得不忘解脫;不忘解脫力故,一切語言說法,乃至一句一字,皆能不忘,是為第二方便?;驎r神咒力故,得聞持陀鄰尼。或時先世行業(yè)因緣,受生所聞,皆持不忘。如是等名聞持陀羅尼門。

(像這樣是初學(xué)聞持陀羅尼,聽三次能得;心根轉(zhuǎn)利,聽兩次能得;修成的人聽一次能得、得而不忘,這是聞持陀羅尼初方便?;蛴袝r菩薩入禪定中,得不忘解脫;因不忘解脫力,一切語言說法,乃至一句一字,都能不忘,這是第二方便?;蛴袝r因神咒的勢力,得聞持陀羅尼。或有時因先世行業(yè)因緣,受生所聞,都持不忘。象這樣等叫聞持陀羅尼門。)

復(fù)次,菩薩聞一切音聲語言,分別本末,觀其實相;知音聲語言念念生滅,音聲已滅,而眾生憶念取相,念是已滅之語,作是念言,是人罵我而生瞋恚;稱贊亦如是。

(又,菩薩聽到一切音聲語言,分別本末,觀其實相;知音聲語言念念生滅,音聲已滅,而眾生憶念取相,念這些已滅的語,起這樣的念頭說,此人罵我而生瞋恚;稱贊也是這樣。)

是菩薩能如是觀眾生,雖復(fù)百千劫罵詈,不生瞋心;若百千劫稱贊,亦不歡喜。知音聲生滅如響相,又如鼓聲,無有作者;若無作者,是無住處,畢竟空故,但誑愚夫之耳!是名入音聲陀羅尼。

(此菩薩能這樣觀眾生,雖然百千劫被罵詈,不生瞋心;如果百千劫被稱贊,也不歡喜。知音聲生滅如響相,又如鼓聲,沒有作的人;如果沒有作的人,就沒有住處,因畢竟空,但誑愚夫的耳朵!這叫入音聲陀羅尼。)

復(fù)次,有陀羅尼,以是四十二字,攝一切語言名字。何者是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等;阿提(此言初)阿耨波柰(此言不生)。行陀羅尼菩薩聞是阿字,即時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隨所聞,皆入一切諸法實相中。是名字入門陀羅尼,如摩訶衍品中說諸字門。

(又,有陀羅尼,用這四十二字,包含一切語言名字。是那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等;阿提(此言初)阿耨波柰(此言不生)。行陀羅尼菩薩聞此阿字,即時入一切法初不生。象這樣等字,隨所聞字,都入一切法實相中。此名字入門陀羅尼,如大乘品中說的各種字門。)

復(fù)次,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于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

(又,菩薩得這一切三世無礙明等各種三昧,在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象這樣等和合,稱為五百陀羅尼門,這是菩薩善法功德藏。)

如是名為陀羅尼門。諸三昧門者,三昧有二種:聲聞法中三昧,摩訶衍法中三昧。聲聞法中三昧者,所謂三三昧。

(象這樣稱為陀羅尼門。各種三昧門:三昧有二種:聲聞法中三昧,大乘法中三昧。聲聞法中三昧,所謂三三昧。)

復(fù)次,三三昧: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作無作三昧。復(fù)有三三昧: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復(fù)有五支三昧,五智三昧等,是名諸三昧。  

(又,三三昧: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作無作三昧。又有三三昧: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又有五支三昧,五智三昧等,這叫眾三昧。)

復(fù)次,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禪亦名禪,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禪,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十地中定,名為三昧。

(又,一切禪定也叫定,也叫三昧;四禪也叫禪,也叫定,也叫三昧;除四禪,各種其他的定也叫定,也叫三昧,不稱為禪。十地中的定,稱為三昧。)

有人言:欲界地亦有三昧。何以故?欲界中有二十二道品故,知有三昧;若無三昧,不應(yīng)得是深妙功德。

(有人說:欲界地也有三昧。為什么?因為欲界中有二十二道品,知道有三昧;如果沒有三昧,不應(yīng)得此深妙功德。

復(fù)次,千問中亦有是問:四圣種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幾不系?  

又,千問中也有此問:四圣種幾種欲界系,幾種色界系,幾種無色界系,幾種不系?)

答曰:一切當(dāng)分別:四圣種,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不系。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亦如是。以是義故,當(dāng)知欲界有三昧;若散亂心,云何得此上妙法?以是故,是三昧在十一地中。如是等諸三昧,阿毗曇中廣分別。

(答:一切應(yīng)當(dāng)加以分別:四圣種,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不系。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也是這樣。由于這個義理,當(dāng)知欲界有三昧;如果散亂心,如何得此上妙法?所以,此三昧在十一地中。象這樣等各種三昧,阿毗曇中廣分別。)

摩訶衍三昧者,從首楞嚴(yán)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顰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如有三昧,名無量凈,菩薩得是三昧者,能示現(xiàn)一切清凈身。

(大乘三昧:從首楞嚴(yán)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顰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如有三昧,名無量凈,菩薩得這三昧,能示現(xiàn)一切清凈身。)

有三昧名威相,菩薩得是三昧,能奪日月威德。有三昧名焰山,菩薩得是三昧,奪諸釋梵威德。有三昧,名出塵,菩薩得是三昧,滅一切大眾三毒。有三昧名無礙光,菩薩得是三昧,能照一切佛國。

(有三昧名威相,菩薩得這三昧,能奪日月威德。有三昧名焰山,菩薩得這三昧,奪眾釋梵威德。有三昧,名出塵,菩薩得這三昧,滅一切大眾三毒。有三昧名無礙光,菩薩得這三昧,能照一切佛國。)

有三昧名不忘一切法,菩薩得是三昧,一切諸佛所說法皆能憶持,復(fù)為他人講說佛語。有三昧名聲如雷音,菩薩得是三昧,能以梵聲滿十方佛國。有三昧名能娛樂一切眾生,菩薩得是三昧,能令一切深心歡喜。

(有三昧名不忘一切法,菩薩得這三昧,一切佛所說法都能憶持,還能為他人講說佛語。有三昧名聲如雷音,菩薩得這三昧,能用梵聲滿十方佛國。有三昧名能娛樂一切眾生,菩薩得這三昧,能使一切深心歡喜。)

有三昧名喜見無厭,菩薩得是三昧,一切眾生見聞喜樂,無有厭足。有三昧名功德報不可思議一緣中樂,菩薩得是三昧,成就一切神通。有三昧名知一切音聲語言,菩薩得是三昧,能說一切音聲語言,于一字中說一切字,于一切字中說一字。

(有三昧叫喜見無厭,菩薩得這三昧,一切眾生見聞喜樂,無有厭足。有三昧名功德報不可思議一緣中樂,菩薩得這三昧,成就一切神通。有三昧名知一切音聲語言,菩薩得這三昧,能說一切音聲語言,在一字中說一切字,在一切字中說一字。)

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業(yè)果報生,菩薩得是三昧,常默然入禪定,而能令一切眾生聞佛法眾,聞聲聞、辟支佛、六波羅蜜之聲,而是菩薩實無一言。

(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業(yè)果報生,菩薩得這三昧,常默然入禪定,而能使一切眾生聞佛法眾,聞聲聞、辟支佛、六波羅蜜之聲,而此菩薩實際上沒有說一句話。)

有三昧名出高一切陀羅尼王,菩薩得是三昧,得入無量無邊諸陀羅尼。有三昧名一切樂說,菩薩得是三昧,樂說一切字、一切音聲、語言、譬喻、因緣。如是等無量力勢三昧?! ?/B>

(有三昧名出高一切陀羅尼王,菩薩得這三昧,得入無量無邊眾陀羅尼。有三昧名一切樂說,菩薩得這三昧,樂說一切字、一切音聲、語言、譬喻、因緣。象這樣等無量力勢三昧。)

問曰:是三昧即是三昧門不?  

(問:這些三昧即是三昧門不?)

答曰:三昧即是三昧門。  

(答:三昧即是三昧門。)

問曰:若爾者,何以不但說三昧,而復(fù)說三昧門?  

(問:如果是那樣的話,為什么不但說三昧,而又說三昧門?)

答曰:佛諸三昧無量無數(shù),如虛空無邊,菩薩云何盡得?菩薩聞是,心則退沒。以是故佛說三昧門,入一門中,攝無量三昧。如牽衣一角,舉衣皆得;亦如得蜜蜂王,余蜂盡攝。  

(答:佛的一切三昧無量無數(shù),如虛空無邊,菩薩如何都得?菩薩聽到這個說法,心就退沒。所以佛說三昧門,入一門中,攝取無量三昧。如牽衣一角,舉衣都得;也如得蜜蜂王,剩下的峰都收取了。)

復(fù)次,展轉(zhuǎn)為門:如持戒清凈,一心精進,初夜后夜,勤修思惟,離五欲樂,系心一處,行是方便,得是三昧,是名三昧門。

(又,展轉(zhuǎn)為門:如持戒清凈,一心精進,初夜后夜,勤修思惟,離五欲樂,系心一處,行此方便,得此三昧,這叫三昧門。

復(fù)次,欲界系三昧,未到地三昧門;未到地三昧,是初禪門;初禪及二禪邊地三昧,是二禪三昧門;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三昧,亦如是。

(又,欲界系三昧,未到地三昧門;未到地三昧,是初禪門;初禪及二禪邊地三昧,是二禪三昧門;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三昧,也是這樣。)

暖法定是頂法三昧門,頂法是忍法三昧門,忍法是世間第一法三昧門,世間第一法是苦法忍三昧門,苦法忍乃至金剛?cè)灵T。略說一切三昧有三相:入、住、出相。

(暖法定是頂法三昧門,頂法是忍法三昧門,忍法是世間第一法三昧門,世間第一法是苦法忍三昧門,苦法忍乃至金剛?cè)灵T。略說一切三昧有三相:入、住、出相。

是出相、入相,名為門;住相,是三昧體。如是等法,是聲聞法中三昧門。摩訶衍法中三昧門,如禪波羅蜜義中諸三昧,分別廣說。  

(此出相、入相,名為門;住相,是三昧體。象這樣等法,是聲聞法中三昧門。大乘法中三昧門,如禪波羅蜜義中各種三昧,分別廣說。)

復(fù)次,尸羅波羅蜜是三昧門。何以故?三支是佛道,所謂戒支、定支、慧支。清凈戒支是定支門,能生是定;定支能生慧支;是三支能斷煩惱,能與涅槃。以是故,尸羅波羅蜜及智慧,三昧近門;余三波羅蜜,雖是門義,名遠門。

(又,戒波羅蜜是三昧門。為什么?三支是佛道,所謂戒支、定支、慧支。清凈戒支是定支門,能生此定;定支能生慧支;此三支能斷煩惱,能給與涅槃。所以,戒波羅蜜及智慧,是三昧近門;其他的三波羅蜜,雖是門義,名遠門。)

如布施因緣得福德,福德故所愿皆得,如所愿故心柔軟;慈悲心故知畏罪念眾生,觀世間空無常故,攝心行忍辱,忍辱亦是三昧門。精進者,于五欲中制心除五蓋,攝心不亂,心去則攝,不令馳散,是三昧門。

如布施因緣得福德,因為有福德而所愿都得,因如所愿而心柔軟;因慈悲心知畏罪念眾生,因觀世間空無常,收心行忍辱,忍辱也是三昧門。精進的意思是,在五欲中制心除五蓋,攝心不亂,心去就收,不使馳散,是三昧門。)

復(fù)次,初地,二地三昧門;如是展轉(zhuǎn)乃至九地是十地三昧門,十地是無量諸佛三昧門。如是等名為諸三昧門。

(又,初地,二地三昧門;象這樣展轉(zhuǎn)乃至九地是十地三昧門,十地是無量眾佛三昧門。象這樣等名為眾三昧門。)

問曰:陀羅尼門、三昧門,為同、為異?若同,何以重說?若異,有何義?  

(問:陀羅尼門、三昧門,是同、是異?如果同,為什么重說?如果異,有什么不同的義理?)

答曰:先以說三昧門、陀羅尼門異,今當(dāng)更說:三昧但是心相應(yīng)法也,陀羅尼亦是心相應(yīng),亦是心不相應(yīng)。

(答:前面已說三昧門、陀羅尼門的不同,現(xiàn)在當(dāng)再說:三昧但是心相應(yīng)法啊,陀羅尼也是心相應(yīng),也是心不相應(yīng)。)

問曰:云何知陀羅尼是心不相應(yīng)?  

(問:如何知陀羅尼是心不相應(yīng)?)

答曰: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是三昧修行習(xí)久,后能成陀羅尼;如眾生久習(xí)欲,便成其性。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

(答: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也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是三昧修行習(xí)久后,能成陀羅尼;如眾生久習(xí)欲,便成其性。這些三昧,和一切法實相智慧一起,能生陀羅尼。)

如壞瓶得火燒熟,能持水不失,亦能令人得渡河。禪定無智慧,亦如壞瓶;若得實相智慧,如壞瓶得火燒成熟,能持菩薩二世無量功德,菩薩亦因之而度得至佛。如是等三昧、陀羅尼種種差別。  

(如壞瓶得火燒熟,能持水不失,也能使人得渡河。禪定沒有智慧,也如壞瓶;如果得實相智慧,如壞瓶得火燒成熟,能持菩薩二世無量功德,菩薩也因之而度得到佛。象這樣等三昧、陀羅尼種種差別。)

問曰:聲聞法中,何以無是陀羅尼名,但大乘中有? 

(問:聲聞法中,為什么沒有此陀羅尼名,但大乘中有?)

答曰:小法中無大,汝不應(yīng)問;大法中無小者,則可問。如小家無金銀,不應(yīng)問也?! ?SPAN style="LINE-HEIGHT: 31px" lang=EN-US>

(答:小法中無大,你不應(yīng)該問;大法中無小的話,則可問。如小家無金銀,不應(yīng)問為什么啊。)

復(fù)次,聲聞不大殷勤集諸功德,但以智慧求脫老病死苦;以是故,聲聞人不用陀羅尼持諸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則足,不須瓶器持水;若供大眾人民,則須瓶甕持水。菩薩為一切眾生故,須陀羅尼持諸功德。

(又,聲聞不大殷勤集各種功德,但用智慧求脫老病死苦;所以,聲聞人不用陀羅尼持各種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就足,不須瓶器持水;如果供大眾人民,就須瓶甕持水。菩薩為了一切眾生,須陀羅尼持眾功德。)

復(fù)次,聲聞法中,多說諸法生滅無常相故。諸論議師言:諸法無常。若無常相,則不須陀羅尼。何以故?諸法無常相,則無所持;唯過去行業(yè)因緣不失。如未來果報,雖無必生;過去行因緣亦如是。

(又,聲聞法中,因多說各種法生滅無常相。眾論議師說:一切法無常。如果無常相,就不須陀羅尼。為什么?一切法無常相,就無所持;唯過去行業(yè)因緣不失。如未來果報,雖無必生;過去行因緣也是這樣。)

摩訶衍法,生滅相不實,不生不滅相亦不實,諸觀諸相皆滅,是為實。若持過去法則無咎,以持過去善法善根諸功德故,須陀羅尼,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

(大乘法里,生滅相不是實,不生不滅相也不是實,各種觀各種相都滅了,這是實。如果持過去法就沒有過失,因為持過去善法善根各種功德,須要陀羅尼,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

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如是等種種分別陀羅尼、諸三昧。以是故言:欲得諸陀羅尼、諸三昧門,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各種三昧不是那樣,或有時換個身體就失去了。象這樣等種種分別陀羅尼、各種三昧。所以說:欲得各種陀羅尼、各種三昧門,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