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二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禪師語錄詩偈選析(5)

 高山仙人掌 2015-02-07

明月藏鷺--千首禪詩品析

                  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禪師語錄詩偈選析(5)

 

黃龍慧南(四首附一首)

寄南岳芭蕉庵主(附芭蕉致慈明一首)

一別靈源又一春,欲期再會更無因。

吾師有種芭蕉訣,慎莫傳持取次人。

品析:黃龍慧南(10021069)禪師,慈明楚圓禪師弟子,是臨濟——黃龍禪派的創(chuàng)始人。南岳芭蕉庵主是大道谷泉禪師,慈明楚圓的師兄,黃龍慧南的師叔。

“一別靈源又一春,欲期相會更無因?!薄办`源”即南昌黃龍山靈源禪院。大道谷泉禪師是叢林中的異人,平生只與慈明交好,對慈明禪師的弟子也常關(guān)照,故也曾到黃龍靈源與慧南禪師有所交往。對黃龍慧南而言與這老一輩交往收益極大,但這位“芭蕉庵主”,行蹤詭密,如神龍不見首尾,一別之后,自不知何時方有緣相會了。

“吾師有種芭蕉訣,慎莫傳持取次人?!贝蟮拦热U師得法于汾陽禪師,又與慈明交好,其禪修功夫是極高的。但他有怪性子,就是自己沒有帶徒弟的雅興,多年來都是孤身一人。黃龍慧南對這位師叔是尊敬的,但關(guān)心又多于尊敬,這里正話反說,一方面推崇師叔禪修高,有“種芭蕉之訣”,另一方面要他慎選傳人,實際上是敦促這位師叔.早收弟子,早得傳人。不過這位芭蕉庵主如同“老頑童”,終身終世也沒有收傳法弟子——燈錄里的確沒有記載。

 這里,順便看一看這位被叢林稱之為“泉大道”的詩偈,了解一下這位“異人”。

寄慈明

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

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

品析:這位大道谷泉禪師,在汾陽善昭那里得法后不住寺廟,而是“放蕩湖湘”,平生只與慈明交好,并不時去探望。

“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他與慈明禪師分手不過半年,心里又想師兄了。他平常罕逢對手,只有慈明才能與他“華山論劍”,所以分別之后,連談禪的人也找不到。當(dāng)然,慈明禪師那里也不容易找一個對等的朋友談禪。

“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這里,這位“庵主”的風(fēng)格就顯露出來了。不論石霜山和南岳衡山,總之都在湖南,都叫“湘山”,而且南北相距不過一兩百里。湘山靈秀,天下聞名,兩人均得山水之利。不過,兩人走的路卻截然不同。同是著名的禪師,慈明的心血是用在“匡徒”——教育弟子們?nèi)チ耍灾羷诶?,年僅五十四歲告終。而這位“庵主”,精力卻用在睡覺上,無怪能得高壽,活了九十二歲,在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4)才去世。他是被收入《神僧傳》的人物,其故事就免談了。

退院別廬山

十年廬岳僧,一旦出巖層。

舊友臨江別,孤舟帶鶴登。

水流隨岸曲,帆勢任風(fēng)騰。

去住本無著,禪家絕愛憎。

品析:在十方叢林里沒有“終身制”,住持大和尚一任不過三五年。若德風(fēng)高卓,僧眾心服,則可共推再任。一般著名的    禪師,一生先后都會住持好幾座寺廟。這里任期一滿就得“退院”下任。其它地方迎請時,又到那里“入院”,再任住持——方丈大和尚。

“十年廬岳僧,一旦出巖層?!秉S龍慧南禪師在廬山歸宗寺當(dāng)了兩任,共十年的住持,這次任滿,該“退院”讓賢了。離開這風(fēng)景秀美的廬山,心中難免不舍,出語也較灰色,“一旦出巖層”,到哪里去呢?

“舊友臨江別,孤舟帶鶴登?!蔽簳x時曾有“圣人有情無情”的辯論,著名玄學(xué)家王弼是主張“圣人有情”的,他說:“圣人異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yīng)物。是圣人之所以有情者,應(yīng)于物而無累于物也?!笔篱g圣人是如此,那么出世的高僧們又有情無情呢?這就看各取所需了,至少慈明、慧南二位大師是有情的。慈明與李駙馬之情,前面已經(jīng)介紹。這里慧南“退院”,他的朋友都到九江的“臨江亭”去為他送行。而他也仙風(fēng)道骨,一付出世脫俗之貌,“攜鶴登舟”。

“水流隨岸曲,帆勢任風(fēng)騰?!彪x開廬山,慧南禪師下一任是往江西筠州的黃檗山。穿鄱陽,入贛江,出蜀水,到高安。丘陵地帶,江水彎曲,且是上水。好在風(fēng)帆高揚,舟行不遲。

“去住本無著,禪家絕愛憎。”見道的高僧,自然是去住不掛在心上,愛憎之意更不能有絲毫的閃念。盡管十年廬山,感情已深,但隨緣去來,無可留戀。

酬泐潭月長老惠草鞋

當(dāng)年西祖曾留下,今日蒙師特惠來。

睹物思人孰知我? 月明著上妙高臺。

品析:泐潭即南昌泐潭禪院,月長老即曉月禪師,為黃龍慧南法門的叔伯師兄弟。叢林長老之間,彼此相互贈與一些物件,以聯(lián)系情感是常事,共同在紅塵中傳授佛法,這是他們認同的目的。宋朝文治興隆,除極下層外,幾乎大多人都會詩文。出家人也有事無事,以詩作為傳達信息,交流情誼,乃至說法、傳法的手段。

“當(dāng)年西祖曾留下,今日蒙師特惠來”。達摩祖師“只履西歸”,帶走了一只草鞋,但也留下了一只。這里,黃龍慧南借題發(fā)揮,把小小的草鞋,聯(lián)系到了達摩的無上禪法,可以說詠得好,詠得奇!曉月禪師的這份“草鞋情”可重得很啊!

    “睹物思人孰知我?月明著上妙高臺?!秉S龍慧南禪師    很重情義,見到草鞋,當(dāng)然會想到贈送的曉月禪師,大家是方外的知己啊!對于這雙珍貴的草鞋,平常不會輕易穿的,一但明月當(dāng)空之時,才會穿著它登上“妙高峰”上的“妙高臺”。禪心極處為“妙高峰”,黃龍禪師對這雙草鞋的詩偈,可以說是破“吉尼斯”紀(jì)錄了。

頌云門北斗藏身句

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

時人欲識藏身病,拈取簸箕別處舂。

品析:“北斗里藏身”,是云門禪師當(dāng)年對“如何是透法身句? 的回答,百余年間在叢林中廣為傳誦?!巴阜ㄉ怼?,是佛教修行的高級階段,佛教認為,見道開悟后得“根本智”,也就是見法身了。法身非報身——肉身,這可是與宇宙同量的精神本體。云門禪師回答的意思是,法身現(xiàn)現(xiàn)成成存在于自己的禪心之中,何須去“透”,本來就涵蓋宇宙,又何須到北斗的某個角落里去躲藏呢!

“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因地球南北軸自轉(zhuǎn),北極星恰好在這軸線的頂端,所以人們在地球上看群星,似乎都是圍繞著北極星在轉(zhuǎn),一年三百六十五度,恰好一周天。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故眾多的江河,都是自西東流入海。這里隱喻人所知所見的一切萬法,無不因佛性禪心而起,無不心中流出,又回歸于此。

“時人若識藏身病,拈取簸箕別處舂”,“北斗星藏身”是禪病的一種,船子和尚說:“直須藏身之處無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若還須“藏身”,本身就是修行未純熟的現(xiàn)象。知道了這種病,就應(yīng)吃藥——繼續(xù)用功。換了張藥單子,到另一個藥房去舂藥、制藥吧!

真凈克文(九首)

寄蘇子由

遍因訪祖參禪后,拙直尋常見愛稀。

有道卻從人事得,無心應(yīng)與世情違。

時光易變驚誰老?真趣難窮自覺微。

尤荷多才深此意,喧嘩聲里共忘機。

品析:真凈克文禪師(10251102)是黃龍慧南禪師的杰出弟子之一,在他住持江西筠州洞山道場時,蘇轍貶遷至此,由此產(chǎn)生了一段感人的方內(nèi)方外因緣,這首詩和后面一首,充分地表現(xiàn)出他們間的情誼。

 蘇家兩兄弟,雖文名滿天下,但仕途多蹇,累遭貶遷,失意之時,極留心于佛道?!氨橐蛟L祖參禪后,拙直尋常見愛稀”,參禪之后,返本歸樸,蘇轍人品更顯得坦誠、直率、不加修飾,但卻高出世俗間客套式的推重。大道不離世間事,但也不等于世間的人情世故,所以是“有道卻從人世得,無心應(yīng)與世情違?!蹦軓闹凶匀坏夭饺氪蟮?,所得到的境界就不是不問世事的那些修行者所能達到的了。這里的“真趣”是無窮的,但能從中得到“自覺”的人并不多。最后,真凈禪師特別推重蘇轍能從多才的負擔(dān)中走出來,并通達了大道的“深意”,并在喧嘩塵世中“忘機”的那種難得的慧力和功夫。

寄績溪子由

達人居處樂,誰謂績溪荒?

但得云山在,從教塵世忙。

文章三父子,德行兩賢良。

卻恐新天子,無容老石房。

品析: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大赦天下,蘇氏兄弟曾一度起用,真凈禪師在蘇轍起用前,寫了這首詩送他,關(guān)切之情,勝過父執(zhí)。

“達人居處樂,誰謂績溪荒。”蘇轍曾一度在績溪當(dāng)一名七品縣令。績溪是安徽荒僻地,但有蘇子由這樣的達人居住,這荒僻之地一時也禮樂宴然,成了文化之邦了。

 “但得云山在,從教塵世忙?!闭鎯舳U師推重蘇氏兄弟的道德文章,以“云山”相許。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君子固窮,日后不會沒有濟世機緣的,恐怕到時還“忙”得很哩  

“文章三父子,德行兩賢良”,三蘇之名,盛譽天下,品評之高,無過于真凈禪師這兩句,以后竟成了三蘇的定論和口碑。

“卻恐新天子,無窮老石房?!眹倚枰诺录?zhèn)渲?,恐怕新即位的天子,不會讓你老于山巖吧!

和仙上人秋夜對月

香殘火冷漏將沉,孤坐寥寥對碧岑。

萬井共當(dāng)門有月,幾人同在道無心。

風(fēng)傳喬木時時雨,泉泄幽巖夜夜琴。

為報參玄諸子道,西來消息好追尋。

品析:參禪者在明確了方向之后,重要的是要守候“消息”,這是急不得,怠不得的。明心見性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東西,所以應(yīng)如貓捉老鼠一樣有極大的耐心。真凈禪師這首詩,就是告訴人們?nèi)绾稳ゲ蹲蕉U機,而且這首詩本身也極為幽沁,使人如臨其境,其中的禪機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香殘火冷漏將沉,孤坐寥寥對碧岑。”在香殘燭盡的深夜,禪師獨自一人,默然坐在禪房里,面對著窗外那里黛色沉寂的青山。

“萬井共當(dāng)門有月,幾人同在道無心?!痹铝辽饋砹?,照臨著千家萬戶,有幾人能無心于事,無事于心,將全部身心,沉浸于大道之中,如同天上的月亮一樣嗎?

“風(fēng)傳喬木時時雨,泉池幽巖夜夜琴。”寺廟的園林內(nèi),那高大的松、柏、楠、樟等林木,每當(dāng)風(fēng)吹過時,枝葉搖曳,如同雨聲,大風(fēng)如大雨,小風(fēng)如小雨。而幽巖上那涓細的泉水,在夜深沉寂之時,那暢快的韻流,如同高人在撫琴,演奏“高山流水”。

“為報參玄諸子道,西來消息好追尋?!北姸鄥⒍U未悟的弟子們,你們天天都面對著這樣的情境,但你們。留心到了嗎?這一切都是有“祖師西來意”的啊!里面的“消息”無時無刻都在你們身邊,為什么不去“追尋”,不去把握呢?

送僧游南岳

住亦無求去亦閑,飄然到處是家山。

偶棲龍嶠重巖寺,又憶融峰絕頂關(guān)。

禪性誰同秋月皎?吟情自得古風(fēng)還。

平生聚散三回也,知向何時更會顏?

品析:這是一首送別詩,描述了他們?nèi)廴齽e的情境。古來有山林氣的士大夫不少,但其生活的根底仍然是士大夫的生活,其精神、心理仍然是以儒家精神為主體。而禪師們則是徹底的山林氣,沒有士大夫們的那根富貴“尾巴”。所以他們描寫的是自己的真實生活,不像士大夫們多為情懷向往式的舒發(fā)。

“住亦無求去亦閑,飄然到處是家山?!鄙?,特別是行腳的僧人,更不用說見道的禪師,他們的行跡大多是這樣,他們的心胸也大多是這樣。不來不去,不起不住嘛,走到哪里,不外是自己和自己的心打交道,自己可是背著這百多斤的“廟子”云游天下的啊!所以哪里又不是自己的“家山”呢?

“偶棲龍嶠重巖寺,又憶融峰絕頂關(guān)?!彼麄冊邶垗貛r寺相識,又同游南岳祝融峰。這次這位僧人在洞山小住后又將游南岳,這三次聚散的情境尚歷歷在目。

“禪性誰同秋月皎,吟情自得古風(fēng)還?!闭鎯舳U師和他這位道友都是過來人,他們的“禪性”、禪心、如同秋月般的皎潔,彼此間的詩歌唱和,當(dāng)然是大得“古風(fēng)”。

“平生聚散三回也,知向何時更會顏?!比松鸁o常,聚散隨緣。他們?nèi)尉蹠秩畏质?,以后?span lang="EN-US">?什么時候才能再一次歡聚一堂,吟詩品茶,談禪說妙呢?

寫懷寄五峰長老

此寄欲拋拋未得,長思來伴老嵩丘。

道因無念殊途會,人到有年諸事休。

閑徑草深方禁足,碧林蟬叫又驚秋。

世情追逐何時盡,覽鏡哪堪更白頭。

品析:這首寄給江西五峰山用機禪師的詩,寫得相當(dāng)深沉,透露出禪師中難以窺見的一種復(fù)雜心情。按理說,明心見性的大禪師是不應(yīng)該有這樣的情態(tài),其中的隱情,就不得而知了。也可能是真凈禪師對名聲太大,應(yīng)酬太多的一種反省吧!

“此寄欲拋拋未得,長思來伴老嵩丘?!边@一首詩早就寫好了,真凈禪師覺得不妥,想把它丟了,但終于沒有丟,還是寄出去了。其中就是要讓五峰用機禪師了解自己的衷情,早一點相聚做伴,以“老嵩丘”。

“道因無念殊途會,人到有年諸事休。”學(xué)道之人,殊途同歸于“無念”,真凈禪師當(dāng)然保持著這種自信。但另一方面,自己老了,對許多事情感到力不從心,以至有“諸事休”的感慨。

“閑徑草深方禁足,碧林蟬叫又驚秋?!薄伴e徑”,沒有人走,長久草深,蟲蛇伏蟄,就更不能隨意涉足,以遭不測,這里不知有何隱情?!绑@秋”,再一次自嘆年老。

“世情追逐何時盡,覽鏡那堪更白頭。”真凈禪師得王安石的尊崇,神宗皇帝的賜封,名重天下,方內(nèi)方外往來交結(jié)的人太多了,盛極必衰,里面隱伏著不少危機,真凈禪師隨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但又欲退不得,無可奈何。面對滿頭的白發(fā),不覺反復(fù)感嘆欷噓。

和饒守周開祖見贈

休話東西北與南,群生佛性妙相參。

詩書未必?zé)o夫子,道德何妨有老聃。

不二靈源誰共覓?以三真教自殊探。

山間老也為遺物,多謝通人顧草庵。

品析:饒守即饒州太守,今江西波陽。這一首詩,一面談佛與眾生平等,另一面又談三教同源。宋以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趨勢更加明顯,儒道二家排佛的情緒有所減弱,而佛教在融合儒道方面也愈加成熟。所以禪師們認為,不論三教有多大的區(qū)別,人們?nèi)裟茉谝患抑猩钊?,最終都會在“不二靈源”上碰頭,并匯歸于一處。

再游永固院

悠悠塵世外,居者少關(guān)心。

是事有遷謝,斯門無古今。

乾坤同永久,山水共幽深。

我愧重來此,諸方懶去尋。

品析:“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边@是古代中國士大夫們對有限人生和無窮宇宙矛盾所常常發(fā)出的幽嘆。對禪師們而    言,這種幽嘆是多余的,因為人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的,是與天地同壽,日月同明的,所以是“斯門無古今。”真凈禪師為八方所迎請,也多次游方,大概也感到是一種“遷謝”吧。所以發(fā)出了“我愧重來此”——尚須站穩(wěn)“不來不去,不起不住”的立場。所以下定決心,今后再不被動或主動地挪步了——“諸方懶去尋”。諸方——各路諸侯宋以來含義已轉(zhuǎn)變?yōu)楦鞯厮聫R、叢林了。

游桃源贈劉君實

宛若神仙府,疑無世俗風(fēng)。

人家山色里,門徑水聲中。

柳綿共重楊,桃花相映紅。

煙光正和暖,游樂意何窮。

品析:出家修行,最忌落入“死寂頑空”之中,因為真正的禪,是生機勃勃的。這里,真凈禪師一反世俗人入山朝寺的風(fēng)尚,以出家大和尚的身份,到“農(nóng)家”作客,并且興致盎然。桃源,經(jīng)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后,成了“名勝古跡”,不僅官宦人家要來觀光、建墅,也激起了不少禪師的游興。這一首詩,通過對桃源秀麗寧靜春光的描述,從側(cè)面襯托出真凈禪師胸中的春意——禪是活的、暖的,不是僵的、冷的。

清涼軒

夏間逃暑處,軒戶對巖阿。

溪水漱無盡,竹風(fēng)來更多。

百骸煩既謝,諸祖意如何?

坐久聞魚戲,時時動綠波。

品析:古代文人士大夫,對自己的居所、愛物,題詠極多,如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一類清新可人的也不少。禪師們文采出眾的,如真凈禪師的這首題詠,也是一流的。熟悉唐詩的朋友可拿這首詩和王維相類的詩作一番比較,想來也是饒有趣味的。古代詩論不少,對禪師們的詩也多有評議,但所涉之面太狹,大多所入未必深刻,難處在于某些詩論的作者未必能達到禪的境界,也沒有真正的禪生活背境,自然就會在切實地評價禪詩上留下空白和不到之處。

 這首詩,提醒人們在暑熱的煩躁中一獲清涼,當(dāng)細參祖師之意。在觀看“魚戲”之時,不妨回思一下莊子觀魚的故事,“時時動綠波”——此時心意如何呢?

送周道士

歸去靈溪觀,匡廬碧嶂深。

澗松多偃蓋,巖溜盡鳴琴。

不死徒餐藥,長生可煉心,

他年若有道,飛錫一相尋。

品析:中國的佛道二教,多少代以來都是水火難容的,僧人與道士間常常是側(cè)目而過。唐末以來,此風(fēng)漸轉(zhuǎn),到宋代,佛道二家大體能和平共處,而僧人與道士的關(guān)系也不乏篤厚者,此即一例。

道士餌藥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禪師明心見性,以期頓悟成佛,兩者在修道的方法上大相徑庭,但真凈禪師在這里作了溝通。周道士辭別真凈禪師回廬山靈溪觀,真凈禪師眷顧這位老友,特別指出了“長生可煉心”這一關(guān)棙,一反過去佛教對“長生不老”的批評,使兩者能得以靠近。

“他年若有道,飛錫一相尋”,不論周道士煉藥成道,還是煉心成道,真凈禪師都會攜錫相會的。這是對朋友的希望和鼓勵,沒有半點譏諷之意。而“澗松多偃蓋,巖溜盡鳴琴”是眾多題詠廬山的詩中少見的傳神之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