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軟骨頭皇帝朱祁鎮(zhèn)

 江山攜手 2015-05-22

□史 式

 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糟糕的一個朝代,由于開國之君朱元璋是個流氓無產(chǎn)者,一直輕視知識,不相信讀書人。他在一批批地大殺功臣之后,決定廢掉宰相這個職位,要六部官員都歸皇帝直接指揮,都向皇帝負責(zé),建立一套由皇帝一人說了算,完全無章可循的極端專制的皇帝制度。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因為不相信文武官員,只倚太監(jiān)為心腹,由太監(jiān)掌握皇家特務(wù)組織(東西廠、錦衣衛(wèi)),任意迫害官民。某些在皇帝面前得了寵的太監(jiān),權(quán)傾天下。遇到皇帝年幼,國家大權(quán)常常會落入當(dāng)權(quán)的太監(jiān)一人手中,造成天下大亂。尤其是在明代晚期,這樣的事層出不窮。


王振當(dāng)權(quán)釀成大禍


 公元1436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登位。他當(dāng)時是個八九歲的孩子,大權(quán)逐漸落到一個名叫王振的太監(jiān)手里。王振原是山西蔚州的一個市井無賴,因為貪圖過好日子,自閹進官。他粗識文字,在宮里教小太監(jiān)讀書,被稱為王先生。英宗當(dāng)太子時,由他貼身伺候,英宗登位,把他提為司禮太監(jiān),專管奏章。王振依靠這種方便,拉攏一批官場中的無恥之徒,經(jīng)常排擠、打擊正直的大臣,漸漸地就形成了一股邪惡勢力,把持朝政。


  1441年,皇宮里新修的三大殿完工,英宗宴會百官,表示慶賀。按照朝廷禮制,太監(jiān)沒有資格參加宴會,王振為此大發(fā)牢騷說:“我是當(dāng)今的周公,為什么不能參加宴會?”有人走報英宗,英宗居然下令大開東華門迎接王振。王振大搖大擺地走進來,一些無恥之徒紛紛站起來迎接,凡是沒有站起來的人,他都默記在心,以后不斷地進行打擊,一個也不放過。從此朝野上下都知道王振已經(jīng)成了太上皇,要想升官發(fā)財,都來走他的門路。在王振的包庇之下,小人得勢,貪污公行,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農(nóng)民紛紛起事,打出“官逼民反”的旗子,提出“必誅王振,乃得太平”的口號。


  當(dāng)時明王朝的主要外患仍然是北方的蒙古諸部,其中最強悍的是瓦剌部。瓦剌首領(lǐng)也先擁立元朝皇室后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稱太師,掌握實權(quán),長期做著滅亡明王朝恢復(fù)大元帝國的美夢。此人很有心機,他在邊境上進行互市的時候,明里用牛馬換取明朝商人的茶葉和綢布,暗里卻出高價收購銅鐵和武器。當(dāng)時明廷嚴(yán)禁銅鐵和武器出口,王振為了獲取暴利,居然喪心病狂地私造大量刀劍與箭鏃,偷運出口。正直的大臣和邊疆的老百姓都非常擔(dān)憂,知道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shè)想。1443年,翰林侍講劉球向英宗上奏章,提出改良時政的十條意見,最后一條是注意鞏固國防,對瓦剌加強戒備。他并沒有直接檢舉王振以武器資敵的賣國行為,只不過提醒英宗加以注意而已。王振做賊心虛,看到這份奏章,勃然大怒,立刻派遣自己的爪牙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抓走了劉球,不加審問,就在監(jiān)獄中秘密處死,尸體剁成碎塊。家屬求領(lǐng)尸身,只領(lǐng)到幾塊殘骨。從此,官員們?nèi)巳俗晕?,不敢談?wù)撜?,王振及其黨羽作威作福,為所欲為。


皇帝親征有如兒戲


  1449年夏,也先從王振手里得到了足夠的武器,分兵四路,大舉南侵,他親率主力進攻山西大同。因為王振的爪牙到處橫行,克扣軍餉,士兵們吃不飽穿不暖,人人怨恨,士氣低落,每戰(zhàn)必敗。明廷派駙馬都尉井源率4萬精兵迎戰(zhàn),結(jié)果全軍覆沒。敗報傳到北京,人心惶惶。


  這時英宗已經(jīng)20多歲了,仍然糊涂如白癡,他對文武百官的話一概聽不進,一味相信王振,在各方敗報如雪片飛來的時候,不斷向王振問計。王振居然勸他親征,說是只要皇帝敢于御駕親征,其聲勢就能嚇退敵人。王振為什么敢于冒風(fēng)險出這個餿主意?其實一句話就可以點穿:是為了保護他自己的財產(chǎn)。王振是蔚州人,多年搜刮的財物,大都送回家鄉(xiāng)購置產(chǎn)業(yè),蔚州鄰近大同,如果大同失守,蔚州也就難保。王振慫恿英宗御駕親征,就是想朝廷用主要的兵力來保護他家的私產(chǎn)。為了達到這個卑劣的目的,他不惜以年輕無知的英宗作為孤注一擲的賭注。


  滿朝文武都反對這次兒戲似的御駕親征,把毫無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英宗送上前線是太危險了。特別是兵部尚書鄺埜、兵部侍郎于謙因為看穿了王振的陰謀,堅決站出來勸阻,吏部尚書王直又率領(lǐng)百官苦勸終日,英宗還是不聽。鄺埜看到大事無可挽回,在退朝之時,緊握于謙的手說:“御駕親征,兇多吉少,國家大事就要敗壞在王振手里了?;实奂纫H征,我是兵部尚書,職責(zé)所在,豈能不去!老弟高才,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梁。我走之后,請老弟承擔(dān)重任,擔(dān)負起保衛(wèi)京師的重任。有老弟在,我是完全放心的。但愿將來還有相見之日!”話未說完,已經(jīng)潸然淚下。于謙也流著淚說:“請大人放心!我早已以身許國,又受大人知遇之恩,一定盡力保衛(wèi)京師,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于謙是浙江杭州人,永樂年間進士,先后任過監(jiān)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撫,在任上平反冤獄,賑濟災(zāi)荒,一向深得民心。因為觸犯王振,曾經(jīng)貶官、下獄。鄺埜對他非常器重,所以在臨行之前,把保衛(wèi)京師的重任托付給他。


  1449年7月16日,英宗、王振率領(lǐng)大軍50萬人從北京出發(fā),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及大批文武官員隨行。有人作最后的努力,攔馬勸阻,都被重責(zé);又有武土謀剌王振,以阻止英宗親征,也未成功。大軍出發(fā)之時,天昏地暗,風(fēng)雨交加,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好兆頭,人人憂心忡忡。


  7月19日,大軍出居庸關(guān),23日,到達宣府。連日大風(fēng)大雨,道路泥濘,王振催促趕路,人馬在路上摔傷的不計其數(shù)。群臣多上奏章請求暫緩前進,王振大怒,說是“朝廷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難道御駕親征,還未交鋒,就想后退么!誰人再敢阻撓,一定軍法從事!”尚書王佐、鄺埜同他爭了幾句,竟被武士強拉下去罰跪在路旁草中,人人憤慨,都敢怒而不敢言。 

 
  8月初,大軍到達大同。各地軍報紛紛傳來,知道瓦剌各路人馬都已進了長城,迅速南下,大軍的歸路有被切斷的危險。王振驚慌失措,這時并沒有人勸他退兵,他卻自已決定退兵了。大同副總兵郭登向英宗建議:大軍最好向東南方撤退,經(jīng)過紫荊關(guān)回到北京,可保安全。從這條路撤退要經(jīng)過蔚州,王振想請英宗臨幸他的老家,對此英宗建議欣然同意??墒亲吡?0里之后,王振又突然變卦,他怕大軍經(jīng)過蔚州會踩壞他田地里的莊稼,又下令朝東北方向前進,循來時走過的路直奔宣府。同時他派出幾千輛車子,到蔚州搬運他家中的財物,隨軍前進。一路上,他任意指揮文武百官和幾十萬大軍,就像趕牲口一樣。全軍將士都憤怒到了極點,行軍途中,怨聲載道。
  8月10日,大軍到達宣府,瓦剌追兵已經(jīng)追到。英宗派殿軍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領(lǐng)兵斷后,明軍來往奔走多日,疲憊不堪,體力不濟,死傷過半,吳克忠、吳克勤都壯烈戰(zhàn)死。


  8月13日,大軍從宣府退到土木堡。這是個重要的驛站,周圍高峰矗立,只有幾條山間小路可通車馬。此地距離懷來縣城只有20多里,如果大軍趕到懷來,可以據(jù)城而守。王振因為自己運財物的車子還有1000多輛沒有到達,力主在土木堡宿營等候。文武百官都覺得在此宿營十分危險,希望迅速趕到懷來,但是畏懼王振,不敢去說。65歲的鄺埜拼著性命跑到英宗面前力爭,被王振大罵:“你這個書呆子懂什么軍事!再要嚕蘇,立刻斬首!”鄺埜厲聲回答:我為國家、為老百姓說話,還怕死嗎!”王振喊武士把鄺埜推出門去,鄺埜氣得發(fā)抖,和王佐等人在帳篷中相對無言,痛哭失聲。


  次日黎明,角聲嗚嗚,瓦剌追兵到達,立刻包圍了明軍駐地。土木堡地勢很高,明軍掘地丈余,得不到一滴水,軍心恐慌,這時雖是初秋,暑熱未退,兩天得不到飲水,人馬饑渴難熬。狡猾的也先看到明軍被困,十分高興,但是當(dāng)時瓦剌軍只有騎兵2萬多人,明軍卻有幾十萬,不用計謀,難獲全勝。他于是揮軍暫退,派使者攜帶書信前來談判議和,引誘明軍離開陣地。這時王振裝載財物的1000多輛車子已經(jīng)到達,他就想迅速找機會突圍,逃回北京。于是一面派人隨瓦剌使者前去談和,一面下令全軍迅速南移。這一來正中也先的奸計。也先發(fā)現(xiàn)明軍紛紛拔營,暫時不動聲色,等到大隊明軍都在山間小道上行進,首尾不能相顧之時,猛然發(fā)動攻擊,從四面八方以強弓硬弩射向明軍,明軍被動挨打,隊伍大亂,四散奔逃。


  這時英宗駐地受到圍攻,他身邊的侍衛(wèi)、太監(jiān)紛紛中箭,這些箭鏃,正是過去王振以高價賣給瓦剌的。英宗嚇得腿都軟了,坐在地上發(fā)抖,望著王振,說不出一句話來。護衛(wèi)將軍樊忠恨得咬牙切齒,一把揪住王振痛罵:“你這個狗太監(jiān),國家大事都壞在你的手里,你跑不了,今天我要為天下人除害!”隨即用鐵錘猛擊王振的腦袋。只聽得噗嗤一聲,王振頭顱粉碎,腦漿和血一直濺到英宗的身上。瓦剌軍從四面包圍上來,樊忠左沖右突,接連打死了幾個敵人,最后力竭殉國。


  王振為了謀私,以國事為兒戲,把文武百官和幾十萬明軍推上了絕境。但是當(dāng)時的明軍將士并沒有給祖國丟臉,雖然形勢不利,死傷慘重,他們都勇敢地與敵人拼搏,絕不屈服。從征大臣如英國公張輔、尚書王佐、鄺埜、內(nèi)閣學(xué)士曹鼐、侍郎丁鉉、副都御史鄧棨以下數(shù)百人全都壯烈殉國。不少人是從未經(jīng)歷戰(zhàn)陣的文官,有的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全都手執(zhí)軍器,戰(zhàn)死沙場。只有身為皇帝的英宗,在敵人面前俯首就擒。他嚇得兩腿發(fā)抖,站立不住,只好由瓦剌兵把他架走,可以說是丟盡了國家的臉面。這次土木堡之戰(zhàn),瓦剌軍只有2萬多人,40多萬明軍在英宗與王振的瞎指揮之下,竟然一敗涂地,死傷過半,騾馬損失20多萬頭,衣甲輜重全被敵人奪去。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土木堡之變”。這一慘痛教訓(xùn),永遠值得后人記取。


于謙臨危受命守京城


  英宗被解送到也先的大營,也先高興得了不得。他說:“我常常禱告上天,希望大元帝國能夠重新統(tǒng)一天下?,F(xiàn)在得此大勝,眼看明朝就要滅亡,我們統(tǒng)一天下的日子就要來到了!”看到英宗十分馴順,他就想利用英宗來進行訛詐,企圖不戰(zhàn)而勝攫取明朝的錦繡江山。于是他決定讓自己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看管英宗,在生活上盡量優(yōu)待,加以拉攏。


  英宗糊涂透頂,不懂兩國相爭是個十分復(fù)雜的問題,以為也先把自己抓住了,只是一般的強盜綁票,可以用金銀財寶來贖,就向伯顏帖木兒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寫信給北京,要皇宮里多拿財寶來贖。伯顏帖木兒很想乘機勒索,同意把信送出。這封信先送給明朝懷來衛(wèi)的守臣,又由守臣派人連夜送進北京的皇宮。孫太后和錢皇后接到此信,知道皇帝被俘,號啕大哭,宮里亂成一團。


  次日,孫太后搜刮宮里所有的奇珍異寶,用八匹馬來馱運,打算贖回英宗。錢皇后也把自己珍藏的寶物一起加進去,以為送的禮物越重,英宗就可以回來得越快,可惜送出之后,有如石沉大海,全無消息。這件事雖是秘密進行的,但是很快就傳開了,加之從土木堡逃回的士兵們滿街都是,土木堡慘敗皇帝被俘的消息已經(jīng)封鎖不住,京城里的富豪紛紛把財物南運,街頭巷尾,車馬擁塞,人心惶惶。


  8月18日,即土木堡之變的3天之后,孫太后在宮中召集群臣商議國事。她淚流滿面,向群臣公開了皇帝被俘的消息,希望大家以國事為重,各進忠言,商討戰(zhàn)守大計。


  最先發(fā)言的是翰林侍講徐珵。他是蘇州人,過不慣北方的生活,很想京城南遷,在土木堡之變以前,就把家眷和財物偷偷運回南方去了。這時他趁機大發(fā)議論說:“既然太后要我們各進忠言,我就不妨直說。我們50萬精兵良馬已在土木堡全軍覆沒,這京城里的老弱殘兵不滿10萬人,試問如何御敵?如果敵人來攻,京城一旦不守,人心動搖,大明的江山就保不住了。不如現(xiàn)在早定大計,把京城遷回南京,即或戰(zhàn)事不利,還可以劃江而守,保住半壁河山?!?/p>


  沉默了好一會,滿頭白發(fā)年已70多歲的禮部尚書胡■奮然說:“成祖皇帝把陵墓建在北京,就是不讓子孫再把京城遷回南京。試問:我們能夠遷到南京,敵人難道就不能追到南京?我能往寇亦能往,遷都絕不是萬全之計!”兵部侍郎于謙接著說:“胡大人說得不錯,京城是天下的根本,豈能輕易放棄!宋朝避敵南遷,最后還是滅亡,這個慘痛教訓(xùn),我們絕不能忘記。為今之計,只有激勵軍民,征召勤王兵馬,誓死保住京城,不能有任何別的打算?!彼秸f越憤慨,望著徐珵厲聲說:“凡是主張南遷,輕易放棄京城的,就是千古罪人!”


  于謙義正詞嚴(yán)的發(fā)言,立刻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nèi)閣學(xué)士陳循、修撰商輅、給事中王竑的響應(yīng),孫太后也為之動容。那個一向能說會道的徐珵在大家的指責(zé)之下狼狽退出。于是全場作出了誓死保衛(wèi)京城的決定。孫太后命令英宗之弟,剛滿20歲的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也就是暫時代理皇帝,又命于謙以代理兵部尚書的身份承擔(dān)起保衛(wèi)京城的重任。于謙慨然受命。


  臨危受命之后,于謙連夜布置城防工作。他迅速收編從土木堡逃回的士兵,招募新兵,并飛調(diào)南北兩京的預(yù)備隊伍,沿海防倭的隊伍,前來保衛(wèi)京城。當(dāng)時通州官倉存糧有數(shù)百萬石,有人建議放火燒掉,以免資敵。于謙不肯,他奏請郕王下令,預(yù)發(fā)京城官員9個月的俸糧,預(yù)發(fā)士兵6個月的餉糧,叫大家自己到通州糧倉去領(lǐng);并且發(fā)動京城百姓協(xié)助政府運糧,凡能從通州官倉運糧20石交給京城官倉的,發(fā)給運費白銀一兩。命令一下,全城軍民忙得熱火朝天,運糧的隊伍匯成一股洪流,白天車馬相接,夜里火把通明,家家都有存糧,人心安定。


  經(jīng)過幾天的整頓,京城防務(wù)有了眉目,大街小巷,秩序井然,士兵各守崗位,軍心振奮。前幾天人們那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神情迅速改觀。年輕的郕王非常高興,就于8月21日正式任命于謙擔(dān)任兵部尚書。


  人心雖然安定下來,但是大家還有一肚子怨氣。要想平息民憤,振奮士氣,朝廷必須追究土木堡慘敗的罪責(zé)。8月23日,郕王臨朝理政,由都御史陳鎰等人聯(lián)名上奏的奏章中提出要求:應(yīng)公布禍?zhǔn)淄跽竦淖餇?,滅門抄家。郕王沉吟未決,百官伏地痛哭,不肯起身。王振的爪牙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就是殺害劉球的兇手)還敢厲聲斥責(zé)百官說:“王振已經(jīng)死了,你們還嚕蘇什么?”給事中王竑怒不可遏,一躍而起,一把揪住馬順的頭發(fā)說:“你是王振一黨,禍國殃民,早該正法。今天還敢放肆,豈不是自己找死!”他說完了在馬順的臉上狠咬一口。馬順拼命反抗,百官怒極,一擁而上,拳腳交加,當(dāng)場把他打死。
  這時朝班大亂,郕王驚恐,就向殿后逃跑,王竑帶領(lǐng)百官隨后追趕。于謙搶步上前,拉住郕王的衣襟,催他趕快下旨:“王振罪大惡極,立即滅門抄家;馬順助紂為虐,大家激于義憤當(dāng)場打死,概不追究。”郕王畏懼,拼命掙扎,把于謙的袍袖都撕破了。于謙死不放手,直到郕王答應(yīng)下旨,百官才安心下來。隨后大家又要求處死王振的死黨太監(jiān)毛貴、王長隨,郕王只好同意。百官當(dāng)場把兩人打死,鮮血從兩人的口鼻中流出來,一直流到大殿的階下。


  退朝之時,吏部尚書王直看到于謙袍袖皆裂,十分感動,就拉著于謙的手說:“現(xiàn)在國家多難,正需要老弟這樣有魄力的英才,我們這些老朽,100個也抵不上你一個。”當(dāng)時朝野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于謙身上。于謙勇敢地承擔(dān)起保衛(wèi)京城的重任,晝夜辛勞,不敢稍有懈怠。   


  被百官當(dāng)場打死的三個尸身擺在東安門外示眾,過往行人都爭著來踢幾腳,以泄胸中之恨。王振全家都被斬首。查抄王振家產(chǎn)時,共獲金銀60多庫,玉盤100多面,六七尺高的珊瑚樹20多株,其他珍寶不計其數(shù)。有些珍寶是皇宮里也少見的。王振及其黨羽橫行十多年,這次才受到嚴(yán)厲的打擊,正氣伸張、人心大快,全城軍民歡聲雷動,更堅定了保衛(wèi)京城的決心。


  就在北京軍民摩拳擦掌準(zhǔn)備抗擊敵人保衛(wèi)京城的同時,瓦剌太師也先正在做著席卷明朝江山重建大元帝國的美夢。為了利用英宗這個工具進行訛詐,做到不戰(zhàn)而勝,也先對英宗百般拉攏,答應(yīng)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英宗,結(jié)為郎舅之親,又派年輕美貌的瓦剌女子去給英宗侍寢。英宗在敵人的威脅利誘之下,一切唯命是從。也先率軍進攻宣府之時,英宗就出頭露面,高呼宣府總兵楊洪開門迎接。幸虧楊洪深明大義,斷然拒絕;巡撫羅亨信更仗劍坐在城樓上,下令說:“敢言開門者斬!”愛國的士兵們對敵人矢石俱下,也先只好匆匆退兵。   


  一處不行,又試二處,也先押著英宗,到處招搖撞騙,竟以送還皇帝為名,要求守將開門迎接。各地守將深感為難,一面對敵人敷衍應(yīng)付,一面飛報京城請示。于謙奏請郕王立即下令給邊境各地守將,不論皇帝到達什么地方,守將都不許開城迎接,也不許派人出城與皇帝見面,必須認真保衛(wèi)邊疆,如有疏忽,軍法從事。


  英宗寵信王振,造成土木堡的慘??;后來又為敵人出力,到處叫喚開城。這種皇帝早被國人所唾棄。于謙和同僚們商量,為了打擊敵人訛詐陰謀,堅定軍民抗敵的信心,有必要擁立郕王為新皇帝。此議得到孫太后的贊同。郕王還在遜謝,于謙奮然說:“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國家,請殿下不必推辭!”郕王這才同意。


  9月6日,郕王在群臣擁戴之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景帝。從8月15日土木堡之變到9月5日這20天中,朝中沒有皇帝,人心很不安定。景帝雖然年輕,卻能信任與支持主張抗戰(zhàn)的大臣,采取許多有效的辦法,打擊內(nèi)外敵人,迅速扭轉(zhuǎn)了萬分危險的局勢,因而受到廣大軍民的擁護而登上帝位。


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也先知道明朝立了新皇帝,眼看自己手中的奇貨已經(jīng)成了廢物,十分掃興。王振的黨羽太監(jiān)喜寧在土木堡之變時叛變投敵,把明廷的虛實全都告訴了也先。這時他建議也先趁景帝新立內(nèi)部不穩(wěn)之時迅速進攻北京,為也先所接受。這年10月初,也先糾集各路兵馬,挾持著英宗,大舉南侵,企圖一逞。他一路上發(fā)表文告,聲稱要一舉奪取北京,重建大元帝國,逼迫明廷南遷。


  景帝得到緊急軍報,就于10月8日下旨命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統(tǒng)一指揮。都指揮以下將官有不用命的,可以先斬后奏。于謙再拜受命,登壇檢閱將士,一共有22萬人。他下令各軍列陣于京城九門之外,準(zhǔn)備迎敵,總兵石亨、副總兵范廣、武興列陣德勝門外;都督陶瑾列陣安定門外;廣寧伯劉安列陣東直門外;武進伯朱瑛列陣朝陽門外;都督劉聚列陣西直門外;鎮(zhèn)遠侯顧興祖列陣阜成門外;都指揮李端列陣正陽門外;都督劉得新列陣崇文門外;都指揮湯節(jié)列陣宣武門外。


  于謙布置就緒,大戰(zhàn)即將開始。這時有人建議拆毀城外民房,以免被敵人利用;有人建議在城外挑土挖壕,阻止敵騎沖突;總兵石亨建議全軍退守城內(nèi),堅壁清野,以避敵鋒,等到敵人久攻不克,兵馬疲憊,然后出擊,必能獲勝。于謙堅決主張出城迎敵。他告訴大家:“土木堡之變以后,敵人一直輕視我們,我們絕不能在他們面前示弱。如今朝野上下,萬眾一心,我們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力量?!彼畋渴汤蓞菍庱v守城內(nèi),處理兵部一切事務(wù),自己率軍出城布陣于德勝門外,準(zhǔn)備親自迎擊也先所率領(lǐng)的瓦剌主力軍。


  10月10日,于謙下令緊閉京城九門,規(guī)定作戰(zhàn)期間一律不得開門。并且頒布臨時軍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將士們看到城門已閉,知道已無退路,只有勇敢擊退敵人,才能死里求生。文官出身的于謙這時身披鎧甲,淚流滿面,以盡忠報國的道理勉勵三軍。他說:“弟兄們!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yōu)閲隽Φ臅r候到了!我們一戰(zhàn)而勝,上能為國家爭光,名垂竹帛;下也能保住自己的祖墓家園,妻子兒女。一旦戰(zhàn)敗,身家性命全都不保,還要受人恥笑!弟兄們!我相信你們都是血性男兒,一定不會為國家丟臉!”將士們聽了,極為感動,不少人痛哭失聲,決心以死報國。當(dāng)時北京城外的明軍,人人臉上掛著熱淚,手中緊握刀槍,一聲不響,靜靜等待敵人的到來。


  10月11日黎明,遠遠傳來嗚嗚的號角聲,瓦剌軍的前鋒到達西直門外。于謙不讓他們喘息,立刻派出副總兵高禮、毛福壽率軍迎頭痛擊,立斬敵軍數(shù)百人,生擒頭目一人。初戰(zhàn)告捷,人心振奮。當(dāng)天夜里,于謙又派精兵襲擊瓦剌軍營地,大有斬獲。也先這次進兵,是傾巢而來,想在幾天之內(nèi)攻下北京。想不到明軍的陣容已經(jīng)今非昔比,一天之內(nèi),連吃敗仗,銳氣已挫,進退兩難。喜寧向他獻計,叫他遣使講和,請明廷派出大臣迎回英宗,如果能把于謙騙來,加以扣留,就不難打下北京。10月12日,明廷派右通政王復(fù)隨瓦剌使者來迎英宗。也先嫌他官小,不愿接談,指明要改派于謙、石亨等人,才肯談判。景帝動搖不定,派人出城去問于謙,于謙說穿了敵人的陰謀,反對再派使臣。景帝接受于謙的意見,對也先的要求斷然拒絕。


  也先的陰謀不能得逞,就于10月13日傾全力進犯德勝門。于謙面對強敵,親自指揮作戰(zhàn)。他命石亨伏兵于民房內(nèi),而以小隊騎兵誘敵,等到敵人精騎萬余前來攻城,伏兵齊起,截斷敵人退路。副總兵范廣從正面迎擊,火炮火銃齊發(fā),也先的弟弟孛羅,大將毛那孩先后中炮死。敵人殘軍于敗退后轉(zhuǎn)攻西直門,企圖僥幸一勝,以挽回一點面子。正遇明軍都督孫鏜的隊伍,當(dāng)即予以迎頭痛擊,石亨也從德勝門趕到,前后夾攻,城上守軍發(fā)炮助戰(zhàn),敵軍受到重創(chuàng),潰不成軍,倉皇敗退。這是兩軍決戰(zhàn)的第一次,也先的主力軍損兵折將,從此一蹶不振。

 


  次日,于謙派副總兵武興、都督王敬主動出擊,先后猛攻瓦剌軍營,瓦剌軍拼命抵抗。在激戰(zhàn)中,武興被流矢射死,明軍小挫。但是附近的百姓舍死忘生,前來支援,用磚石猛擊敵人,一時呼聲震天。由僉都御史王竑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率領(lǐng)的援兵及時趕到,四面猛攻。敵人立腳不住,全面潰退。


  從11日到15日,戰(zhàn)事相持了5天,瓦剌軍的進攻受到堅決的反擊,死傷慘重,討不到半點便宜。也先覺得攻城已經(jīng)無望,又探聽到明朝各路勤王兵馬就要來到,自己的歸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只好決定退兵。15日夜間,瓦剌軍全部拔營撤退。于謙督促將士馬不停蹄,連夜猛追。沿途百姓也不分晝夜襲擊敵人。17日,也先殘軍狼狽逃出紫荊關(guān),退回漠北。在退兵期中,瓦剌軍不斷受到明軍和百姓的襲擊,又死傷了1萬多人。


  瓦剌軍敗退之后,景帝在宮中設(shè)宴慶功。這一次保衛(wèi)京城大獲全勝,論功勞,當(dāng)以于謙為第一。景帝對他加少保銜,總督軍務(wù)。于謙一再謙讓說:“如今國家多難,近郊多壘,強敵雖退,瘡痍未復(fù),做臣子的實在覺得慚愧,怎能居功受賞?”景帝不許他辭讓,他才再拜受賞。當(dāng)時皇宮內(nèi)外,大街小巷,敲鑼打鼓,張燈結(jié)彩,人人興高采烈,歡慶勝利。好消息傳到全國各地,人心振奮,敵強我弱的形勢已經(jīng)扭轉(zhuǎn),瓦剌部從此衰落,大明帝國在土木堡之變以后又重振聲威。


宗英回北京


  也先俘獲英宗,認為奇貨可居。最先是想以英宗為人質(zhì),進行訛詐,希望不戰(zhàn)而取得明朝的天下。到了行不通的時候,又想勒索大量錢財,長期糾纏不已。以于謙為首的正直大臣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斷然加以拒絕。后來明朝立了新皇帝,也先手中的英宗就成了廢物。也先覺得左右為難:如果白白地放回去,很不甘心;不放吧,又沒有一點作用。瓦剌內(nèi)部的許多首領(lǐng)都對此事不滿,在也先猶豫不決之時,都逼他放回英宗。因為瓦剌各部生產(chǎn)落后,許多生活必需品都要依靠和明朝貿(mào)易才能取得,由于雙方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交易停止,物資缺乏,大起恐慌。也先難違眾意,只好派專使到北京來,表示愿意無條件放回英宗,希望恢復(fù)邊境貿(mào)易,雙方從此相安。


  1450年8月15日,也就是土木堡之變的一周年,英宗終于回到了北京。中國的皇帝在戰(zhàn)爭中被俘,這并不是第一次。在歷史上,西晉的懷、愍二帝被匈奴人所俘,在受盡折磨后仍然被殺;北宋的徽、欽二帝被金人所俘,后死于五國城。但是被俘的皇帝能被無條件送回來,并不喪權(quán)辱國,這在歷史上則是空前絕后的一次。這完全是于謙推行正確的國策所取得的勝利。在英宗剛剛被俘之時,朝野上下一片慌亂,于謙大膽地提出國家為重、皇帝為輕的正確口號,力主擁立新皇帝,從根本上擊破敵人進行訛詐的陰謀。在敵人力絀計窮,愿意無條件送回英宗,而景帝與群臣唯恐英宗既返在帝位問題上會出現(xiàn)矛盾而顧慮重重的時候,于謙為了國家的體面又毫不猶豫地主張立即迎回英宗。他辦事一心為國為民,沒有半點顧慮,既不怕得罪英宗,又不怕得罪景帝,胸懷磊落,肝膽照人。   


  英宗既返,朝野上下興高采烈,歡慶勝利。于謙卻說:“上皇雖還,國恥未雪!”鼓勵大家繼續(xù)努力,鞏固國防。英宗被安排在皇城內(nèi)的南宮里,他雖名為太上皇,因為名聲太臭,沒有人理他,日子過得冷清無趣。


  瓦剌各部因為入侵明朝失敗,損失重大,互相抱怨,矛盾重重,不久就爆發(fā)了內(nèi)戰(zhàn)。入侵明朝的禍?zhǔn)滓蚕缺娕延H離,有一次他外出打獵,受到部下的突然襲擊,他只帶著一個親信倉皇逃命,在逃跑途中被一個牧民殺死。當(dāng)他氣勢洶洶大舉南侵,一心夢想重建大元帝國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不久之后就當(dāng)了茫茫大漠中的一個孤魂野鬼。發(fā)動南侵的罪魁禍?zhǔn)滓蚕燃热灰呀?jīng)授首,國恥已雪,明王朝廣大軍民發(fā)動的反抗入侵的反擊戰(zhàn)也就打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如果明王朝內(nèi)部不出問題,則因土木堡之變而造成的創(chuàng)傷可以逐漸恢復(fù),國力也會逐漸增強,不會再為北方的外患擔(dān)憂,老百姓也能從此過上太平日子。不幸的是,外患剛除,內(nèi)爭又起,到了1457年,居然發(fā)生了英宗復(fù)辟的“奪門”事件,小人得逞,君子蒙冤,為祖國立了大功的以于謙為首的一班正直的大臣竟被一網(wǎng)打盡,加上“謀逆”的莫須有的罪名公開處死,造成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大冤案。從此,明王朝的國勢江河日下,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100多年之后,最后亡于清朝。民族英雄于謙的大冤案終于演變?yōu)槿褡宓拇蟊瘎 ?/p>


      ?。ㄗ髡邌挝唬褐腥A民族史研究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