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詩詞基礎知識

 杏壇歸客 2016-01-03

            詩詞基礎知識

        ——2012128在鐘山詩詞研究會的講課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詩友:大家好!

受你們的邀請,到這里來,感到很榮幸。受到你們?nèi)绱藷崃覛g迎,我很感動。謝謝大家!

在這里能和廣大老朋友見面,能同詩友們廣泛交流,能有機會向大家學習,我感到非常高興。借此機會,我想向大家匯報一下學習詩詞創(chuàng)作的體會。由于才疏學淺,不敢班門弄斧,講錯了敬請多多指正,以此作為拋磚引玉吧。

詩歌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華詩詞作為中國文學藝術的主流形式,對國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隨著中國詩學的發(fā)展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繁榮,唐詩、宋詞、元曲等光輝奪目的文學作品,以其博大精美、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成為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詩詞格律體現(xiàn)了中國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詞、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調(diào)決定的,近體格律詩則是在漢字、漢語聲調(diào)的基礎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來的。作為中國詩歌的形式特征,詩詞格律是前人創(chuàng)作實踐和智慧的結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實的內(nèi)容相結合,產(chǎn)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詩詞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詩詞格律是一種累積起來比較穩(wěn)固的形式。這種形式,已經(jīng)與中華民族的思維特征、審美特征融為一體。這種形式對于詩人的幫助,猶如翅膀之于飛鳥;但是這種形式對內(nèi)容也起著限制、約束的作用。詩詞格律既不是可以脫離內(nèi)容而獨立存在的純粹形式,也不是詩詞創(chuàng)作必須砸碎的枷鎖和鐐銬。不可否認,過去長期存在著否定格律的傾向。詩詞格律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jīng)非常陌生了。

為什么要了解了詩詞格律呢?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的詩詞佳作;同時,熟練掌握了詩詞格律,可以運用它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嶄新詩篇。

為了適應廣大詩詞愛好者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聯(lián)組織,我們曾編寫一本小冊子。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列舉了100個常用詞譜,附錄了《平水韻》、《中華新韻韻目》和《詞林正韻韻部》等資料,通俗易懂,力求實用。有的詩友有此小冊,大家可看看。

今天首先向剛入門的詩友們介紹一下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這是班門弄斧了,在座的有很多行家里手,有很多詩詞大家,講錯了,敬請批評指正。

|、詩律

《詩經(jīng)》《楚辭》以后詩歌的形式不斷有新的發(fā)展。唐代,律詩興起以后,詩歌更有了嚴密的格律。不了解詩歌的形式格律,將影響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也談不上充分地欣賞。

(一) 格律詩的種類

古典詩可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指近體詩以前的詩。

近體詩:指南朝至唐代形成的格律詩。當時為了與過去的非格律詩加以區(qū)別,稱格律詩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分為絕句、律詩、排律三種。絕句限定四句,有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律詩限定八句,有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qū)別:

句法:古體詩和近體詩都講究句子的節(jié)奏。但是,古體詩每句字數(shù)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整首詩不像近體詩那樣嚴格要求整齊。古體詩每首的句數(shù)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

用韻:古體詩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詩每首只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數(shù)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詩可以在偶數(shù)句押韻,也可以奇數(shù)句偶數(shù)句都押韻。近體只在偶數(shù)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數(shù)句都不押韻;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詩一般只用平聲韻;極個別的也有押仄聲韻的。

平仄:古、近體都十分注意字聲的鏗鏘和諧。古體詩運用的是漢字漢語的自然聲韻;近體詩運用的是關于對漢字“四聲”的自覺認識?!八穆暋笔欠譃槠截频模哉f,古、近體最大的區(qū)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后,古體也有講究平仄的。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以下只講近體詩。

(二)用韻

     古代韻書很多,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實際的是金代的官韻書《平水韻》。后人用韻大抵根據(jù)《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稱為上平聲、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聲調(diào)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

附:《詩韻常用字表》(平水韻)

一、上平聲;二、下平聲;三、上聲;四、去聲;五、入

上、下平聲都是平聲,上、去、入聲都是仄聲。

如何運用“平水韻”?我的做法是:首先,不違背“平水韻”的基本原則,用 “平水韻”,不與新韻混用。其次,不完全照搬、機械套用“平水韻”。 從《平水韻》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于不同韻的,在現(xiàn)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一東和二冬,三江和七陽等等。如果我們具體看一看各個韻部里面的字,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相反的情況:古人認為屬于同一韻的,在今天讀來完全不押韻。例如古人讀《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xia,白云深處有人家”。很悅耳。如果現(xiàn)在人讀“遠上寒山石徑斜(xie,白云深處有人家”,就不悅耳。再如上平聲四“支”韻里:枝、垂、衰、涯、蛇等,上平聲十三元韻里:繁、元、言、喧、門、根、村、坤……這些字今天不通押。怎么辦?我把這些字重新分類,與現(xiàn)代漢語音韻相同的歸一類。如把繁、元、言、喧與門、根、村、坤分開。an韻一類,en韻一類?!捌剿崱焙同F(xiàn)代漢語讀音與用法相結合。這樣,既不違背 “平水韻”,今天讀起來又不別扭。何樂而不為?我們寫詩是讓今人讀的。語言是有變化的,總不能一味地、機械地仿古,要做到古為今用才是。寫詩作詞都是如此。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shù)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現(xiàn)代人寫近體詩,當然完全可以用今韻。如果要按傳統(tǒng)用《平水韻》,則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

 

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

(《中華詩詞》2004年第5期)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開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齊 ier,ü
十三、支(-i)(零韻母)
十四、姑 u
   
用今韻寫近體詩,只要掌握以上十四韻韻母就可以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二、波 o,euo、十二、齊 i,er,ü 十三、支(-i)(零韻母)。其它不難掌握。當然,要用新韻,必須學好漢語拼音。

(三)四聲

漢語聲調(diào)有四聲,是齊、梁時期文人的發(fā)現(xiàn)。平、上、去、入構成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F(xiàn)代漢語陰平、陽平為平,上、去為仄。

古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那么什么是入聲呢?就是發(fā)音短促。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jīng)消失了。原來發(fā)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比如“乙、億、邑”,入聲的消失也導致了古、今音聲調(diào)的不同。一部分古入聲字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上、去聲字,仍然屬于仄聲;另有一部分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卻變成了平聲字(陰平或陽平),這就值得我們注意了。例如“屋”“?!薄皣薄傲暋钡取?/SPAN>

寫近體詩,有的朋友感到入聲字難以把握,其實入聲字不多,常用字更不多。多看、多記就行。還有象以拼音an、angen、eng為韻母的多不是入聲。有的可以根據(jù)聲旁進行歸納幫助識別,比如“福幅輻蝠” “繳激檄”?,F(xiàn)代人寫舊體詩,完全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四聲來寫。但寫舊體詩本來就是因為好古,有人愿根據(jù)古代四聲來寫,也無可厚非,那就要特別注意這種入聲變平聲的字了。用普通話讀古詩,碰到這種字怎么辦呢?,為了保持聲調(diào)的和諧,不妨讀成去聲。去聲較低沉,再讀得短促一些,聽上去就有點象入聲了。實際上,這類入聲字,有的人就習慣讀成去聲,如“一、幅、輻”,很多人都讀成去聲。

(四)律句

在近體詩中,要造成聲調(diào)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調(diào)。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jié)為一個節(jié)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節(jié)上,這個音節(jié)可以稱為“節(jié)奏點”。以兩個音節(jié)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

五言律詩的句子,只有四個類型:

A、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這四類句型歸兩大類:

1Aa為一類,頭兩個字都是仄仄,是仄起句。

2Bb為一類,頭兩個字都是平平,是平起句。

由這四類句型變化可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平仄格式。

1)仄起式   小冊 p27

2)平起式

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軌,而且以仄起式為較常見。

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前面增加兩個字,把仄起變?yōu)槠狡?。把平起變?yōu)樨破稹?/SPAN>

七言律句也只有四個類型:

A、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平仄仄

由這四類句型變化也可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平仄格式。其中也只有兩種基本格式。

1)平起式   小冊 p30

2)仄起式

七言律詩以首句入韻為正軌。

律詩一共八句,每兩句成為一聯(lián),一首律詩分成四聯(lián):第一、二句為首聯(lián),第三、四句為頷聯(lián),第五、六句為頸聯(lián),第七、八句為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

(五)粘對

近體詩的構成規(guī)則就是: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對句相對,是指一聯(lián)中的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聯(lián),其它各聯(lián)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

第一聯(lián)上句如果不押韻,跟其它各聯(lián)并無差別,如果上、下兩句都要押韻,都要以平聲收尾,這第一聯(lián)就沒法完全相對,只能做到頭對尾不對。

鄰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來是相同,例如,上一聯(lián)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聯(lián)的上句要跟上一聯(lián)的下句相粘,也必須以平聲開頭,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為什么鄰句必須相粘呢?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變化句型,不單調(diào)。如果對句相對,鄰句也相對,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聯(lián)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謂齊梁體律詩,就是只講相對,不知相粘,從頭到尾,就只是兩種句型不斷地重復。唐以后,既講對句相對,又講鄰句相粘,在一首絕句里面就不會有重復的句型了。

粘對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口訣,也就是說,要檢查一首近體詩是否遵循粘對,一般看其偶數(shù)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對句不對,叫失對;如果鄰句不粘,叫失粘。失對和失粘都是近體詩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對要比失粘嚴重。

根據(jù)粘對規(guī)則,我們就可以推導出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1)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詩跟這相似,只不過根據(jù)粘對的原則再加上四句而已。

      根據(jù)粘對規(guī)律,還可以十句、十二句……無限地加上去,而成為排律,關鍵抓住第二個字。抓住了第二個字,是平起,還是仄起,根據(jù)平仄交錯和粘對原則,再根據(jù)除了第一聯(lián),其它各聯(lián)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的規(guī)定。一首詩平仄格律就定了。

例如:

仄起兩種形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兩首僅第一句不同,其余一樣。

平起兩種形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兩首僅第一句不同,其余一樣。

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前面增加兩個字,把仄起變?yōu)槠狡稹0哑狡鹱優(yōu)樨破稹?/SPAN>

(六)孤平、三平調(diào)和三仄腳

前面講到“一三五不論”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須論。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這一句的第三個字是可以不論的,用平聲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聲,就成了: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叫“孤平”,是近體詩的大忌,在唐詩中極少見到。象這樣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

七言詩與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聲。

所謂“孤平”,是專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韻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

還有一種情況,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 

      在這種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聲字,如果用了平聲字,成了: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三個平聲,叫做“三平調(diào)”,這是古體詩專用的形式,做近體詩時必須盡量避免,而且無法補救。

      同樣,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聲,否則也成了三平調(diào)。

再有一種情況,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這種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仄聲字,如果用了仄聲字,成了:平平仄仄仄 ,在句尾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三個仄聲,叫做“三仄腳”,最好也避免。實在必要時也可一用。用三仄腳時,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應用平聲字,即連用兩平聲。如“江流石不轉”(杜甫《八陣圖》)。

    只要能夠避免孤平、三平調(diào)和三仄腳,“一三五不論”就是完全正確的。

(七)拗救

所謂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詩人對于拗句,往往用“救”。具體地說,如果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后在本句或?qū)涞倪m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字改用平聲,以便補救。合起來叫做拗救,常見的拗救格式有下列幾種:

    1a型句拗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改用了仄聲,往往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來補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這種a型句也可以不救。但是,這種句型五律的第四字或七律的第六字用了仄聲(有時是三四或五六兩字都用了仄聲),那就必須在對句相救。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字拗,“吹”字救。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為“平平仄平仄”。

仍以杜甫《天末懷李白》詩為例。

第一句本該是“平平平仄仄”,卻寫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聲,違反了我們一開始就提到的逢雙必反的規(guī)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寫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詠懷古跡五首》,幾乎每一首都用到這種特殊句型。 

由于這種句型用得實在太多(經(jīng)常用在第七句),幾乎和常規(guī)句型一樣常見,我們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當成一種特殊的律句。詩人們之所以喜歡用這種特殊句型,可能是因為常規(guī)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個平聲,雖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調(diào),讀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干脆變一變。值得注意的是,在用這種句型時,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不能不論。

3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為“仄平平仄平”。

(八)對仗

律詩的四聯(lián),按照規(guī)定,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絕句的兩聯(lián)也是可對可不對。律絕一般是截取律詩首尾兩聯(lián),完全不用對仗;若截取律詩的后半,即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則開始一聯(lián)用對仗;若截取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則完全對仗;若截取律詩的前半,則后面一聯(lián)用對仗。

排律的首聯(lián)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lián)都必須對仗,最后一聯(lián)不對,以便結束。

近體詩對仗總是避免用同字相對。

律詩對仗有三項要求:

1、平仄聲相對。節(jié)奏點上,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

2、詞性詞義相對。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如果要對得工整,還必須用詞義上屬于同一類型的詞(主要是名詞)來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數(shù)目對數(shù)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時令對時令,人事對人事,生物對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義詞。

3、語法句式相對。即上下句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定語對定語,狀語對狀語等。句子結構和節(jié)奏形式兩句相同。  小冊P44

對仗有兩種特殊類型:流水對和借對。

所謂流水對是說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出句和對句是一句話。

如果尾聯(lián)要用對仗,經(jīng)常就用流水對收住全詩。

所謂借對,是說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同時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詞相對。一是借義,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孟浩然)。因“楊”與“羊”同音,所以借來對“雞”。

律詩對仗有二忌:

一忌合掌。即一聯(lián)上下句以同義詞相對,以致兩句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是作詩的大忌。如“群賢共譜箴時調(diào),眾彥齊謳警世聲?!眱删湟馑枷嗤?,謂之合掌。

    二忌兩聯(lián)對仗方式雷同。兩聯(lián)句式要有所變化,以免重復呆板。如前聯(lián)是二二一式,后聯(lián)宜換用二一二式。

如:李商隱: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睘槎欢?,“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睘槎皇?。

運用對仗,可以增加詩的藝術性;但是太拘泥了就會束縛思想內(nèi)容的表達,容易造成合掌??梢怨εc寬對相結合。對仗總以天然、工整、流暢為佳。

二、詞律

詞,又有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樂府等名稱。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開始是用來為樂譜配詞,用于歌唱的。為譜配歌詞叫填詞,填詞所選定的調(diào)子叫詞調(diào),詞調(diào)都有名稱("水調(diào)歌頭""念奴嬌"),叫做詞牌。后來成了與音樂失去聯(lián)系的一種文學體裁,詞牌也便成了說明文字聲韻格式即詞譜的名稱。填詞時為點明題旨,多在詞牌下另標題目。如“早行”、“詠梅”等。
    
詞一般按字句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類。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diào)。一首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調(diào),兩段的叫雙調(diào),三段、四段的叫三疊、四疊。一段叫一闋。雙調(diào)中的兩段,稱上闋、下闋,或叫上片、下片,三疊、四疊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闋、第二闋……詞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長短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詞譜中對每種詞調(diào)的平仄、押韻都有規(guī)定。

詞與近體詩的區(qū)別:

近體詩與詞異中有同,同中有異??蓮囊韵聨追矫婕右詤^(qū)別:

字數(shù):詩與詞,字數(shù)各有具體規(guī)定,長短各異。近體詩的字數(shù)是固定的,而詞的字數(shù)因詞調(diào)的不同而異,這些在詞譜中都有具體規(guī)定。

用韻:作近體詩必須依韻書。必須押平聲韻,不能換韻和用鄰韻。(首句入韻則可用鄰韻。)唐宋人作詞,根據(jù)的是當時實際語音,有的則根據(jù)方音,或者根據(jù)詩韻。明清人根據(jù)前人的詞歸納整理出韻書?!对~林正韻》是通用的一種。該書把平水韻的平、上、去三聲分作14部,把入聲分作5部,共19部。詞韻比詩韻為寬,可以換韻,或換韻不換部(平仄互換),或換韻又換部。如何換韻,以詞譜規(guī)定為準。

平仄:近體詩的平仄以律詩格律為準。詞的平仄以詞譜規(guī)定為準。

對仗:近體詩要求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上下聯(lián)的平仄是對立的。詞的對仗沒有明確規(guī)定。只有少數(shù)詞譜,習慣上用對仗。

某些詞對仗,不避同字相對。詞的對仗上下聯(lián)平仄既可相反,也可相同。

慣用對仗的詞譜,及用對仗的位置,有明確規(guī)定。

(一)詞韻

(各韻部用字請查閱詩韻)

把平水韻的平、上、去三聲分作14部,把入聲分作5部,共19

(二)實用詞譜(略)

現(xiàn)代詩詞寫作須注意的幾方面問題

一、內(nèi)容方面

現(xiàn)代詩詞,應當有新的內(nèi)容,新的思想感情,新的意象意境,有區(qū)別于前代的現(xiàn)今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題材多樣化,寫前人沒有寫過的有意義的事物。當今有層出不窮的許許多多的新題材沒人寫過。

灌注新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古人寫秋景,多半是悲涼、冷落,即使有寫得明朗而又有生氣的,(如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寫得很美,但是也不如毛主席《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gě)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qi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è)飛舟?

景物繁麗,氣象闊大。此詞由景及人,追憶同學少年在此度過的崢嶸歲月,表達的壯志豪情,情景交融所形成的意境,是前所未有的。

松,是千年來文士慣寫的題材,不外傲骨凌霜、歲寒后凋之類,陳毅的《青松》增加了新意——“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二、語言方面

現(xiàn)代詩詞,除了繼續(xù)使用古代還有生命力的精粹的語言以外,要注意雅俗結合,融入時語口語,使之新鮮、活潑,不用僻典僻字,最好能做到語淺情深,雅俗共賞。魯迅的詩,語言熔鑄古今,雅俗渾成,如《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因在白色恐怖下常遭壓迫,所以比作“運交華蓋”,又比作“漏船載酒”,時有沉沒的危險?!扒Х蛑浮薄ⅰ叭孀优!倍加谐鎏??!稘h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但不知出處的讀者,也能讀懂詩句,讓人不覺其用典?!胺怼?、“碰頭”、“破帽”,是口語,詞,末兩句全屬提煉的口語,比普通口語悅耳動聽,又含蓄有味,此詩可稱雅俗結合的范例。

詩詞語言,要雅而不腐,摒棄那些艱澀古奧的詞語。詩詞語言,又要俗而不庸。俗,不是庸俗,而是通俗。不是俗不可耐。而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

三、格律方面

遵守詩詞格律,平仄、對仗和用韻,都應合乎規(guī)定。即使寫作古風,仍有一定格律。詩用《平水韻》,詞合《詞林正韻》,這是傳統(tǒng)習慣。由于語音的發(fā)展變化,舊韻不完全符合現(xiàn)代的語音實際,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新韻,即以普通話、現(xiàn)今《新華字典》的字音定平仄聲調(diào)和押韻,不拘泥于舊韻。舊韻的一統(tǒng)天下,已經(jīng)開始并將逐漸變成新舊韻兩制并行。

詩詞平仄格式應當嚴守,但是嚴中有活。詞調(diào),常有一調(diào)多體,字數(shù)有出入?!肚邎@春》第二句定格是“仄仄平平”(首字可平),毛澤東此詞此句,《雪》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合定格;《長沙》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平平仄仄),便不合定格。雖未合定格,但又合平仄雙交替的普遍規(guī)律,讀來仍覺順口悅耳。

初學寫作詩詞,應當懂得格律,不妨嚴守格律。在掌握格律之后,再講嚴中有活,方能活而不亂。新舊兩種韻,都要了解,熟練掌握其中一種。

現(xiàn)今寫作詩詞,容易出現(xiàn)三種偏向:一是重格律、輕意境,以為合乎平仄韻部等規(guī)定便是詩詞。其實不然。常見不少作品徒具詩詞之形,而無詩詞之魂,須努力提高。二是崇古、仿古、泥古,陳詞舊調(diào)多。因為學習詩詞的范本就是古代作品,“老師”是古人,所以習作很自然地雷同于古人。有的人寫的詩詞,比古人寫的詩詞還難懂。三是概念口號充斥,以為時代感和思想性強,實是有意無象,即使有形象,也是沿襲人們用濫了的已喚不起多少美感的形象,如“三中”、“兩制”、“東風”、“紅旗”等。(此類詞語不是完全不可用,貴用得其妙,也難用得其妙。)

事物都有一個發(fā)展、成長的過程。習作不成功不足為病。勇于實踐,勤于學習,登堂入室,自成一家,古今都不乏其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