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溯源丨《鄭文公碑》個案研究——天柱山訪碑記

 潘榮慶 2017-08-31


前   言

       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布白本乙瑛,措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也。

——·包世臣藝舟雙楫


       《鄭文公碑》分上、下兩碑,碑文大體相同。鄭道昭先于平度天柱山刻《鄭文公之碑》后,發(fā)現掖縣云峰山石質較佳,又再重刻。為區(qū)別二碑,稱天柱山之碑為“上碑”,云峰山為“下碑”。本期和下期文章將圍繞《鄭文公碑》展開,以天柱、云峰二山為主要脈絡,結合去年山東訪碑的實地考察及研究,重點對《鄭文公下碑》幾個考據點與一些歷史誤讀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整理成文,與讀者們分享。本期內容先從《鄭文公上碑》以及天柱山其它刻石講起,下一期為云峰山《鄭文公下碑》的個案研究。敬請期待!



一、《鄭文公上碑》及鄭道昭簡述


《鄭文公上碑》(左)和《鄭文公下碑》(右)原石


天柱山石質


       《鄭文公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jiān)使持節(jié)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熒陽鄭文公之碑,或稱鄭羲碑等。此碑有上、下兩碑,內容大致相同,均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上碑在平度天柱山,下碑位于萊州云峰山(今山東省萊州市東南約七公里處),兩碑至今仍在,現建有碑亭護之。上碑字較下碑略小,損泐較下碑嚴重,故書法學習多取下碑為范本。

       鄭道昭(生于455年,卒于516年),字僖伯,自號中岳先生,北魏熒陽開封人,魏孝文帝時始為官,歷任秘書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監(jiān)祭酒、秘書監(jiān)、熒陽邑中正,永平年間任光州刺史兼平東將軍。任職期間,政務寬厚,不濫用酷刑,以教化和培養(yǎng)人才為己任,很受百姓擁戴。生性閑適散逸,喜游山水,好為詩賦,尤工書法,光州各地題刻甚多,計有城南云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處,城東大基山15處,天柱山(今屬平度)8處。其書法寬博舒展,筆致凝重厚實,方筆見棱,圓筆斂鋒,篆籀氣息極濃。



02
天柱山摩崖刻石


平度天柱山


01

鄭文公上碑

       《魏書》中載:“鄭羲機識明悟,為時所許;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性又嗇吝!鄭羲于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卒于西兗州刺史任上,謚號為“文靈”?!安┞劧嘁娫弧摹?,不勤成名曰‘靈’”,“靈”為惡謚之甚者,其子鄭道昭故意把朝廷賜謚的“靈”字刪去,于是“鄭文靈公”就變成“鄭文公”。因鄭文公是鄭羲之謚號,故又稱“鄭羲碑”。       

      《鄭文公上碑》 位于天柱山之陽,碑身由一塊天然碑狀石稍經加工而成,豎式,無碑額,屬摩崖類刻石。350厘米,寬150厘米。碑文楷書20行,滿行50字,計884字。其內容是為熒陽鄭氏家族歌功頌德,重點記述了鄭羲的生平和事跡,多諛詞且有失實,但其書法,結字寬博,筆力雄強。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所推重。


《鄭文公上碑》碑亭

上碑在平度州東北五十里天柱山絕頂,其山竦立如柱,昔有人訪之未及幾墜。


《鄭文公上碑》形狀似碑,實為摩崖


《鄭文公上碑》史料記載


《鄭文公上碑》底座處四言詩題刻

《鄭文公上碑》側面四字殘詩


四字殘碑嘉道時期拓本


       《鄭文公上碑》底座有一四言詩題刻,書風應為北齊人所作(傳為鄭述祖),在乾嘉之前便已破損,咸豐同治年間又遭破壞,現可見文字已經所剩不多。

       鄭述祖(485—565年),字恭文,滎陽開封人,北魏鄭道昭之子。少聰敏,好屬文,有風檢,為先達所稱譽。由北魏入齊,書法極佳。


鄭述祖天柱山銘》拓片(左)和四字殘詩拓本(右)



       左側四字殘經天柱山銘的對比不難發(fā)現,兩者書風極其相似,傳四字殘詩為鄭述祖所書是有根據的。


02

《北魏鄭道昭上游天柱題名》


       在天柱山秋千口西側石壁上刻“滎陽鄭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 13字,4行,前3后2,中兩行各4字。除第一行外,皆體微左傾而不失中線??堂娓?6厘米,寬70厘米,楷書。 


北魏鄭道昭上游天柱題名碑亭



03

《東堪石室銘》

天柱山頂峰《石室銘》原石


1988年,開鑿了盤山石路,險要處加修護攔


       《東堪石室銘是一首四言詩,內容是贊美天柱山的高峻,東堪石室的幽僻和抒發(fā)欲棲此成仙的愿望,書體清拔,文亦高潔,饒有天趣??堂娓?/span>150厘米,寬120厘米,正書十行,計115字。書寫自如,縱有列而橫無行,用筆清瘦,方圓兼使,圓轉流暢。字大小有度,疏密隨形,渾然一體。因石室下臨絕崖,地勢極為險要,人跡罕至,故保存完好,一字未損。1988年,開鑿了盤山石路,險要處加修護攔,為人們一睹“石室銘” 提供了便利。


左側四行銘文被重新剔挖


天柱山《石室銘》局部


《石室銘》史料記載



下期預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