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悲壯黃花崗

 超耐磨鋼 2018-04-27

這是場被我們歷史教科書記載的著名起義

但同時,這又是一場我們有些模糊的起義:

100多人起義,72人犧牲

為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樣大的意義?

【今日由頭】

1911年4月27日

黃花崗起義

1

1910年11月的上旬,身處南洋的孫中山,可能既失望又激動。

失望在于,自1894年親自組織第一場起義以來,大大小小的起義,已經(jīng)發(fā)動過10次,無數(shù)義士前仆后繼,卻收效甚微。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萍瀏醴起義”,也就堅持了半個月,起義軍和民眾傷亡過萬。

但這一年已經(jīng)44歲的孫中山,也有一件頗為激動的事。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參會的有黃興、趙聲,胡漢民等同盟會主要骨干。

會議決定,以清朝的部分新軍為主力,再配合八百革命黨人組成“敢死隊”,發(fā)動一次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起義——不僅要奪取一城,還要以一城為基地,兵分數(shù)路,大舉北伐。

1910年春天,孫中山在美國底特律建立同盟會分會

所有與會的同盟會會員心里都充滿著激動的心情,因為他們一致認為:

這次的起義,將吸取之前失敗的種種教訓(xùn),做到籌備最細致,籌款最充裕,武器最完備,規(guī)模最空前,最終給予清廷致命一擊。

起義的地點,被定在了廣州。

2

各路籌備活動,隨即全面鋪開。

孫中山直接奔赴美國,他肩負的使命只有一個,但卻是一切工作開展的根本:籌款。

這一次的籌款,比以前幾次都要艱苦。

海外華人的資助,一直是孫中山進行革命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但國內(nèi)的幾次起義結(jié)果,讓海外的華人們也一度感到悲觀和迷茫。好在孫中山個人還是擁有強大的魅力和威信,經(jīng)過多方奔走,反復(fù)募集,最終為這次起義募來了大約16萬大洋——其中來自美洲的和來自南洋的,基本各占一半。

16萬大洋雖然和革命黨人之前預(yù)期的還有點差距,但已經(jīng)是歷次起義籌備中,資金最充裕的一次了。

起義的具體組織工作,則交給了36歲的黃興。

黃興

這位與孫中上被人并稱為“孫黃”的著名革命家,也以最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了這次起義當中。

黃興在香港成立了起義統(tǒng)籌部,與以往的多次起義不同,這一次的起義,黃興這一次將準備工作做到最細,將起義籌備分了八個“課”:

有專門調(diào)度新軍起義人員的“調(diào)度課”,有負責(zé)購買武器和運送的“儲備課”,有負責(zé)起草各種規(guī)則章程的“編制課”,有專門負責(zé)偵察敵情的“調(diào)查課”,還有專門負責(zé)各種文件的,專門負責(zé)掌管財政出納的,連各路負責(zé)各路革命黨人抵達廣州的事務(wù),也有專人負責(zé)。

按黃興的規(guī)劃,屆時這場在廣州發(fā)起的起義,革命黨人將兵分十路,一舉拿下廣州,然后一路人馬出擊湖南和湖北,一路人馬出擊江西到南京,然后會師,開始大舉北伐。

無論從哪一點看,這應(yīng)該是同盟會自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準備最充分的一次起義。

起義的時間也定了下來:1911年4月13日。

但就在起義日子漸漸臨近的時候,一個意外發(fā)生了。

3

打亂計劃的,是一個名叫溫生才的人。

溫生才,廣東梅縣人,家庭貧苦,參軍退役后,到南洋打工生活。在1907年聽了孫中山一場演講之后,他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了會員。

1911年,溫生才已經(jīng)41歲了,但血性依然十足。在目睹同盟會一次次起義失敗后,溫生才對滿清的憤怒與日俱增。尤其是同盟會在1910年3月的一次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更是讓他大受觸動。

那個去行刺的同盟會的27歲英俊青年,舍一己之命,試圖用炸彈炸死攝政王載灃,事敗后被捕,自知必死,但大義凌然,毫無懼色,在獄中寫下萬人傳誦的詩篇: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p>

沒錯,這個青年,就是汪精衛(wèi)。

汪精衛(wèi)的前后半生堪稱大逆轉(zhuǎn)

汪精衛(wèi)當時的義舉感動了天下無數(shù)志士,其中也包括溫生才——他決定步汪精衛(wèi)后塵,以一己之性命,換千萬國人之覺醒。

1911年4月8日,廣州將軍孚琦在廣州城外觀看飛行師馮如(中國第一位飛機設(shè)計師)的表演后起轎返城,有一人從人群中飛奔而出,投三枚炸彈,欺近孚琦轎前,連開四槍,一槍中孚琦額,一槍中頭,兩槍中腹,孚琦當場斃命。

這個人就是溫生才。

溫生才其實想殺的,是屢屢挫敗同盟會起義的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當殺了孚琦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殺錯了人,但并不悔恨,當場被捕。

溫生才被捕入獄后,兩廣總督張鳴歧親自提審,問他為什么要暗殺大清官員。

溫生才淡然回答:“不是暗殺,是明殺?!?/p>

問他什么叫“明殺”,他回答;

“滿清無道,日召外侮,皆此輩官吏階之厲耳!殺一孚琦固無濟於事,但藉此以為天下先,此舉純?yōu)榫让褡迤鹨姡确桥c孚琦有私仇,更非有人主事。”

嚴刑拷打之下,溫生才一字不吐,官府最終決定將他在孚琦遇襲處處斬。

赴刑途中,溫生才大笑不止,高聲告訴周邊圍觀百姓:

“今日我代同胞復(fù)仇,各同胞務(wù)須發(fā)奮做人方好。許多事歸我一身擔(dān)當,快死快生,再來擊賊!”

溫生才隨后被斬首,肢解,挖心祭孚琦。

溫生才

但人們留下震撼的不是溫生才被處斬,而是他臨刑前的言語。這些人中包括被暗殺的對象,水師提督李準——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在廣東率先起義,直接推動和平光復(fù)廣東全省。

但是,溫生才的暗殺,之前沒有和同盟會的任何人打過招呼,屬于自己臨時起意。

這樣的義舉雖然令人肅然起敬,但也起到了負面作用——讓清廷頓生警覺,廣州全城戒嚴。

原定于4月13日舉行的起義,被迫推遲到26日。

4

起義軍接到的壞消息,其實還不止這一件事。

4月25日,就在起義發(fā)動的前一天,壞消息再度傳來:作為起義的重要力量,廣州新軍的機槍全被收繳,步槍雖然沒被上繳,但大部分子彈被收去。不僅如此,清軍開始大量向廣州增兵,城外的巡防營也開始調(diào)入城內(nèi)。

做出這一切調(diào)動的,是兩廣總督張鳴歧。此人曾鎮(zhèn)壓過多次同盟會起義,可謂經(jīng)驗豐富。他的這些舉動不僅是釜底抽薪,更是明顯釋放出一個信號:

和之前多次起義一樣,這次的廣州起義,恐怕又提前被泄密了。

張岐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攜款逃往日本,隨后擁立袁世凱稱帝被封一等伯爵,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投靠了日本人,1945年9月15日病逝

而且,因為廣州城戒嚴,很多原先計劃運入城內(nèi)的槍支彈藥,都已經(jīng)進不來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興只能下令:暫緩起義。

一時之間,分布于廣州城內(nèi)的的各個機關(guān)迅速隱蔽,原先已經(jīng)聚集到廣州城的不少革命黨人,開始秘密分批出城。

但在這時候,卻又傳來了一個有利的消息:

在順德的巡防三營即將被調(diào)入廣州城。

這個三營里的官兵,從上到下,十有七八都是革命黨人或同情革命的人。此外,原本在城中說好準備配合起義的新軍第二標的官兵,將在5月3日之前退伍。

這時,作為起義前敵總指揮的黃興,就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到底要不要繼續(xù)將起義進行下去?

黃興與孫中山

起義籌備總部此時也陷入了爭執(zhí)之中:有人表示一定要暫緩,忍耐為先,而有人表示機不可失,這個時機如果錯過,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

最終拍板的,只能還是黃興。而他考慮的,可能比別人還要更深一層:

這次起義,一方面籌備如此之久,大家都滿懷期待。另一方面,又向海外華人籌集那么多錢款。如果一槍不發(fā)偃旗息鼓,不僅對革命黨人士氣是一個巨大打擊,今后孫先生在海外籌款,更將困難重重。

但如果真的發(fā)動起義,以眼下的局勢,有多大成功把握?

可想而知,當時的黃興,面臨怎樣的煎熬。

最終,在4月27日的清晨,思考良久的黃興,留下了一封書信:

“……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p>

這是一封遺書。

知不可為而為之,黃興準備拼死一戰(zhàn)。

5

4月27日下午5點30分,一聲凄厲的螺號,在廣州總督府附近響起。

100多個臂纏白色方巾,腰掛炸彈,手持長槍短槍的隊伍,出現(xiàn)在了大道上,吶喊著,向總督府狂奔而來。

只有這100多人?對,只有這100多人。

原先計劃的十路起義,因為各種原因,最終被減為四路,而四路中的三路,又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發(fā)動——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一路,是要去廣州城接應(yīng)即將進城的起義新軍和巡防營的。

當然,即便有人當時開城門接應(yīng),也會看到一場烏龍——大部分新軍和巡防營的士兵不僅手里只有沒有子彈的步槍,而且,很多人根本就沒接到起義的通知。

這時候,再把鏡頭搖回向總督府撲去的那一百多個人,就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空前的悲壯感——

他們勇往直前,他們孤立無援,他們,其實是去送死的。

黃花崗起義的油畫

起義軍奔到總督府門前,遭遇了總督府衛(wèi)隊。起義者高喊:

“我們是為中國人揚眉吐氣,你們也是中國人,有贊成的請舉手!”

衛(wèi)隊以開槍作為回答。

雙方頓時陷入槍戰(zhàn)。

起義軍一鼓作氣地攻占了總督府,卻發(fā)現(xiàn)總督張岐鳴已經(jīng)逃亡廣東水師的提督府。在將總督府點火后,起義軍隨即撲向水師提督府,隨后與水師提督的親衛(wèi)隊遭遇。

由于之前聽問這支親衛(wèi)隊中有自己人,所以一個起義者站了出來,大喊:

“我們都是漢人!應(yīng)該一起同心!不要打了!”

結(jié)果,被一槍命中頭部,當場犧牲。

這個年輕人,才25歲,名叫林文。他家是官宦世家,本來根本就沒必要出來拋頭顱灑熱血。

林文的祖父林鴻年是清朝道光年間的狀元,做過出使琉球的大使。整個清朝在福建一共出過三個狀元,林鴻年就是其中之一。林文的父親林晸是舉人。所以林文其實是標準的“官三代”。

槍聲大作之后,起義軍傷亡慘重,其中也包括黃興。

黃興是整個起義的領(lǐng)導(dǎo)者,也是可以和孫中山比肩的整個中國革命的領(lǐng)導(dǎo)者,但他在整場起義中根本沒有打算坐鎮(zhèn)指揮,留下遺書后,他沖在隊伍的最前面。

林文中槍倒地后,黃興隨即也被子彈打斷了右手中指和食指。忍住疼痛的黃興,隨即改變戰(zhàn)略,將本來就人數(shù)不多的起義隊伍兵分三路:一路攻督練公所,一路攻小北門,黃興親率一路,攻南大門,接應(yīng)計劃中要來支援的順德巡防營——去把城外的巡防營接進來,成了唯一希望。

攻擊督練公所和小北門的兩路起義軍,因為人數(shù)上的劣勢,雖然奮戰(zhàn)到天黑,但最終還是都失敗了,除犧牲者外,悉數(shù)被俘。

而黃興帶隊去南大門接應(yīng)的起義軍,還真的接到了少數(shù)聞訊趕來支援的巡防營官兵。

但是,卻也上演了一出讓人扼腕的悲劇。

可能因為是時間倉促,所以巡防營沒有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臂纏白巾。黃興手下的方聲洞見對方?jīng)]有白巾,率先開槍擊斃對方哨官溫帶雄。而溫帶雄恰恰是帶隊來支援起義軍的。憤怒的巡防營立刻反擊,一槍命中方聲洞,后者當場身亡。

兩隊自己人,就這樣激烈地交上了火。

方聲洞之前在日本留學(xué),給妻子寫下訣別信后,運送武器到廣州,隨后堅決留下要求參加起義,結(jié)果卻死在自己同志手里。

亂戰(zhàn)之中,雙方傷亡慘重,最終竟只有黃興一人脫離戰(zhàn)場,逃入了一家洋貨店,在店伙計的幫助下,喬裝改扮后逃出城去。在城外遇見了副指揮趙聲,兩人抱頭痛哭。

一場同盟會有史以來最精心策劃的起義,最終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6

起義失敗了,但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

到了4月27日晚間,起義隊伍已經(jīng)完全被打散了,但很多人都沒有屈服,有的人堅持巷戰(zhàn),有的人選擇自殺,而有31個人,最終被清政府抓獲。

被捕的參與起義的義士

這些人,都值得留下一筆。

陳可鈞,24歲,被捕后清朝官吏問他:

“你一個白面書生,何苦要造反自己作踐自己?”

陳可鈞回答:

“起義沒能成功,只能說是天意。但只要能喚醒同胞,繼續(xù)奮斗,我也十分滿足了,你們這種利欲熏心的冷血動物,怎么會懂得這些?”

臨刑前,陳克鈞慨然大笑,只求速死。

陳可鈞

李德山,43歲,臨刑前對清廷官員說的話是:

“大丈夫為國捐軀,是分內(nèi)事。我不是不能榮華富貴,是不能像你們這樣認賊作父,不知羞恥!”

李雁南,31歲,臨行前說的話是:

“可恨的是我身受兩處重傷,不能再打了。你們不過數(shù)年,必亡國。不要再說了!槍殺我的話,記得從我嘴里射擊!“

陳更新,21歲,與清軍激戰(zhàn)三晝夜才被俘。清官員問他年紀那么輕,怎么參與造反,他慨然回答:

“同胞們都在做夢,我們是在叫醒他們!怎么叫造反?殺身成仁,從古以來都是這個道理,你們這些鼠輩懂什么?求速死!”

喻培倫,精于研制炸彈,汪精衛(wèi)刺殺載灃時就參與提供炸彈。這次起義,他不帶槍,只扔炸彈,最后傷重被俘。臨行前高喊:

“學(xué)術(shù)殺不了!革命更殺不了!”

在這些人中,還有一個林覺民,他因一首《與妻書》而被我們所熟知:

“……吾今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為陰間一鬼……”

林覺民的堂兄叫林長民,生了個女兒,叫林徽因

被捕的革命黨人,全都被處以死刑。

7

眾義士死后,連同之前起義犧牲的同志,暴尸街頭,清廷明令不許收殮。

當時有個《平民日報》的記者,叫潘達微,其實也是一個秘密的同盟會員。他組織了100多個收尸人,不顧當局禁令,將廣州街頭那些已經(jīng)開始變得腐爛的尸體全部收殮,一共72具。因為潘達微的錢不夠買棺木,只能把幾具尸體放到一個棺材里合葬。

隨后,潘達微抵押了自己的房產(chǎn),在廣州城外郊區(qū)的紅花崗買了一塊地,作為烈士的安葬之地。。

他覺得“紅花”二字過艷,改名“黃花崗”。

黃花,即菊花,有節(jié)烈之意,亦取“黃花晚節(jié)”,比喻人到了晚年,依舊氣節(jié)高尚。

只是,那座墓碑下埋的烈士,莫說晚年,大多正值青壯之年。

“寂寂黃花,離離宿草,出師未捷,埋恨千古”。

后共統(tǒng)計遇難烈士為86人,但仍取“七十二烈士”之名。潘達微1929年去世。1951年,中國政府遵其遺愿,將他墓地移葬至黃花崗旁。

【饅頭說】

看黃花崗起義全程,有時候會很扼腕。

比如溫生才突如其來的刺殺,比如不纏白毛巾造成的自相殘殺,還有在整個起義的籌備過程中,其實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失誤,最后,功敗垂成。

但再看整個起義的過程,有時又會血脈賁張,尤其是在不利的情況下,黃興帶著那100多人還是準備冒死起義。

要知道,那100多個人,不少是同盟會來自各省的精良骨干,若放到日后,很可能都是一軍之帥,一省之長。而且很多人都家世良好,完全有理由不去送死。

但他們義無反顧。

可能也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舉動好傻——沒把握,就等下一次嘛,急什么?

說實話,以前我也這樣覺得。但每多讀一次那個時代的歷史,就多理解黃興他們一分:

火山的內(nèi)部已經(jīng)炙熱難擋,熔漿滾動,可能只要再有一顆火星,就能引發(fā)一場最猛烈的噴發(fā),引爆黑暗時代,迎來新的世紀。

但是,誰來當火星?當一顆火星被撲滅后,誰來接力當?shù)诙w,第三顆,第四顆?

在4月26日的那個夜晚,對黃興而言,最容易的一件事,莫過于說一句:

“先撤,再等下次機會!”

但難就難在,下令依舊出擊。

誰都知道,漫漫長夜即將迎來黎明,但黎明前的那一刻,是最黑暗的。那聲劃破夜空的雞鳴,背后是無數(shù)志士仁人付出的鮮血和生命。

孫中山對這場起義的評價是:

“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p>

確實,黃花崗起義之后不到半年,武昌再度爆發(fā)起義,終于完成了之前所有起義者的夙愿。

前仆后繼,星火燎原。

英雄不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