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安陽殷墟講解詞(最新版)

 西村永昌 2019-12-17

殷墟文化三大要素

甲骨文字、青銅文明、都城遺址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安陽殷墟參觀游覽。我是殷墟志愿者講解員XXX,今天由我陪大家游覽殷墟。另外,請各位注意景區(qū)是禁止吸煙的,請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謝謝!

殷墟宮殿遺址分布圖

殷墟是商代中晚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

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據(jù)史冊記載,商代時安陽稱作“北蒙”、“殷”。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代帝王盤庚將都城由山東曲阜(古稱奄)遷到安陽小屯,在此地歷經8代12王,建都255年,在此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殷商文明,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古都。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后,這里逐漸荒蕪,慢慢地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最早對殷墟進行科學發(fā)掘的時間是1928年,目前發(fā)現(xiàn)殷墟受保護的范圍是36平方公里。分布在洹河兩岸,分別有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洹北商城、手工作坊遺址,以及貴族墓葬地等。

1961年3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xiàn)在您所在的位置是宮殿宗廟遺址,位于洹河南岸。

殷墟經過近百年的發(fā)掘,才逐步展露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相當宏偉的,它的范圍南北長600米,東西寬450米,井然有序地由北向南排列著54座宮殿。從分布上看,大致可分為三組,即甲組15、乙組21、丙組17,還有一座凹型遺址。

石 碑

清朝末期,小屯村民在此耕種勞作時,經常刨出一些骨片,上面刻有奇怪的刻劃,其實這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

到了近代,一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引出了“一片甲骨驚世界”的恢宏樂章。中國乃至全世界所有的教科書上,都這樣無可爭議地記載著:公元1899年秋,在中國河南安陽西郊一個被稱為“小屯”的村子里,發(fā)現(xiàn)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的文字——甲骨文。經過近百年的考古發(fā)掘,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們面前。

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幾個大字:甲骨文發(fā)現(xiàn)地。之所以佇立在這里,是想讓我們藉此景觀向您指出,中華文明最為重要的文化承載體系——漢字,它的早期形態(tài)甲骨文,便是誕生于今天的洹河之濱----安陽殷墟。

大  門

殷墟——大氣古樸的象形文字。

做為甲骨文的故鄉(xiāng),首先映入您眼簾的是殷墟的大門,我們看到這扇紅色大門是中國古建筑專家楊鴻勛先生根據(jù)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門”字仿建設計的。門額題名“殷墟博物苑”5個大字,是由著名的歷史學家周谷城老先生題寫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門就是由三個甲骨文象形文字“門”字寫實放大的組合。目前已成為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qū)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門柱上的紋飾是根據(jù)青銅器上的浮雕圖案雕刻的,大門兩側的兩個金黃色浮雕圖案,是根據(jù)1976年婦好墓中出土的龍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早期龍的形象之一。

司母戊鼎

世界青銅器之冠——司母戊方鼎。商代時期的手工業(yè)非常發(fā)達,其中以青銅鑄造業(yè)最為突出,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司母戊鼎原件通高133厘米,重達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鼎。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和對青銅器的化學分析,殷商的冶鑄技術已超越由礦石混合冶鑄的低級水平,發(fā)展到由純銅、錫和鉛混合的階段。

如此大的重器,鑄造起來非常困難。需要200多人同時澆鑄才能完成。這不僅反映了商朝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說明商代有了大規(guī)模的手工業(yè)作坊區(qū)。我們會在殷墟博物館中給各位詳細介紹。

鼎,在最初的作用是一種烹煮器具,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到青銅器時代,鼎逐漸演變成一種地位、王權的象征。相傳,大禹在統(tǒng)一天下時,把天下分為九州,每州用一個鼎來代表,擁有九鼎,以表示統(tǒng)一天下九州方國的領土。有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我們平時所用到的“問鼎中原”便是由此而得,還有我們常說的一些成語,如“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這些含有“鼎”的成語一般都跟權利有關系。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比照原件放大一倍的復制品,真品現(xiàn)存放在北京國家博物館。

(帶游客走向仿殷大殿,邊走邊說)

說起殷墟的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說,作為文化遺產,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時代越久,歷史價值越高。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簡單的建筑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么,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和文化禮儀中心。它是一個王國的縮影,是其他任何遺產沒辦法比的。

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是最早的都城遺址,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殷商時期的文字已相當成熟,所確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禮制、喪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響后世幾千年。

這就是殷墟之于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和獨特地位。

仿殷大殿外觀

大家看:今天我們修復的這座建筑是宮殿宗廟遺址內一座較重要的建筑之一。這座大殿東西長51米,由于東側的20米尚未挖掘,所以只復原了31米。這座建筑,面積闊大,是商朝的國王議事的朝堂。安陽處于平原地帶,建筑材料以土木為主。您看,他們的房屋正是用茅草來蓋頂,把黃土夯實作為臺階的。另外,商朝的房屋都是雙重檐,四面斜坡,這樣整體看來,就顯得十分宏偉、莊嚴?!吨芏Y考工記》中曾用這樣八個字來形容商人的建筑風格:“茅茨土階、四阿重屋”。

殷墟發(fā)掘簡史展廳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展廳是殷墟發(fā)掘簡史展。談到殷墟的發(fā)現(xiàn),應該首推王懿榮先生,也正是王懿榮先生在1899年發(fā)現(xiàn)甲骨文,從而使殷墟甲骨文聞名于天下。郭沫若先生稱:“殷墟的發(fā)現(xiàn),是新史學的開端”。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小屯村民在田里耕作,時常有一些龜甲和獸骨之類的東西從土中冒出來。起初,人們并不太在意,也就隨手丟棄了。不過有時候會有大批的甲骨出土,有的村民就會把它們整車拉回家中,填塞枯井。中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中藥中有一味藥叫做“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或牙齒的化石,實際上從哪兒能弄這么多的龍骨用來入藥呢?于是藥鋪大都以古骨充之,不論人骨還是獸骨,統(tǒng)統(tǒng)拿來冒充。研成粉末,作刀創(chuàng)藥用。當時像這樣的獸骨賣到幾文錢一斤。于是,村民就開始將甲骨帶到中藥鋪里出售了。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幾文錢一斤的“龍骨”,就是殷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由于人們不認識它,不知道有多少甲骨片就這樣被當作 “龍骨”毀掉了。直至光緒24年(1899年),當時任清王朝國子監(jiān)祭酒的內閣學士金石學家王懿榮,因病在北京武門外菜市場的達仁堂藥鋪抓藥,在中藥“龍骨”上面發(fā)現(xiàn)刻有字跡,并認定甲骨是殷商遺物。這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目光和甲骨的復見天日。這也是郭沫若先生的詩句“一片甲骨驚世界”的由來。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第二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王懿榮被慈禧太后派去鎮(zhèn)守北京,北京失陷后投井自殺殉國,而他所收藏的甲骨由他的兒子(王翰甫)賣給了劉鄂。劉鄂通過研究,將這些默默無聞的甲骨編纂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鐵云藏龜》。大家看這四位學者,在學術界被稱為“甲骨四堂”,分別是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首先我們來看羅振玉先生,以前古董商為使甲骨賣出高價,一直都隱瞞甲骨真實出土地,而放出了甲骨出土地湯陰羑里說、新鄉(xiāng)衛(wèi)輝說等等,羅振玉派弟弟羅振常通過古董商范唯卿,找到了殷墟甲骨的真實出土地——小屯村。同時,羅振玉專程來到安陽收購甲骨,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羅振玉先生收藏甲骨將近兩萬片,但是非??上У氖?,他所收藏的這兩萬片甲骨后來捐獻給了偽滿政府之后,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日本。但是羅振玉先生對研究甲骨文有其獨到一面,破解甲骨文字達到561個(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甲骨文單字有5000多個,公認的不過1500個左右,羅振玉先生個人破解3分之一),所以說學術界尊稱他為甲骨四堂之一。大家再看下面這位王國維先生,王國維先生被我們稱為國學大師,他還有許多稱謂,如:美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翻譯理論家、史學家……等等,可以說集大家于一身。他根據(jù)出土的甲骨刻詞和《史記》中的記載破解了商王的世系表。這一世系表與夏商周斷代工程史基本一致。這位是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先生,是第一位在殷墟進行科學發(fā)掘的專家,從1928年開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科學發(fā)掘,當時隨著李濟、梁思永先生等海外歸來學子的加入,把西方先進考古學帶入中國,梁思永(其兄梁思成,父梁啟超),很多重要的發(fā)現(xiàn)如:后崗三疊層、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都是在這一時期發(fā)現(xiàn)的。

1928年——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了15次大規(guī)??茖W發(fā)掘。發(fā)掘總面積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圍內發(fā)掘出宮殿宗廟、王陵、手工作坊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數(shù)以萬計的甲骨片、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確定了史書中記載的“殷墟”的具體位置。為研究殷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價值。早期參與發(fā)掘的學者有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等人,他們是中國考古界的領軍人物,首開先例在殷墟進行野外考古發(fā)掘。所以說,殷墟是中國考古學者的搖籃,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了幾代考古學者,開創(chuàng)了中國野外考古學先河,功不可沒。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示意圖。目前,確定宮殿遺址面積為70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宮殿54座,整體分為3組。最北的甲組基址,主要是居住區(qū),靠南的乙組為宗廟區(qū),丙組為祭祀?yún)^(qū)。符合我國古代社會宮殿建筑格局“前朝后寢,左祖右社”。在下角的54號基址,也被稱作凹字形基址,可能當時為祭祀旁洹河,洹河三面環(huán)水,商人在外圍修建了這條防御性壕溝,將宮殿區(qū)包圍成四面環(huán)水,這個位置可能是塊風水寶地,易守難攻。同時在洹河北岸發(fā)現(xiàn)殷墟王陵,也就是殷墟王陵遺址。在這里共發(fā)現(xiàn)13處王室墓葬,但這些墓葬自1928年始,專家就想發(fā)掘,不過每次挖墓都碰到問題,當時我們安陽市地下水位很高,這給考古工作提出一大難題。因此專家只有等。一直等到80年代,由于安陽一直在飲用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至80年代已25米深,已具備各挖掘條件。專家就對13處墓葬進行發(fā)掘。除M1004墓葬西北角有一小方土盜墓賊沒有染指,在其中找到四件青銅器,其他墓葬都是小陶器、小玉片,大件物品已被盜掘。

其實我們現(xiàn)在站的大殿是恢復在原來宮殿基址之上的,這里我們專門作了一處地基切塊。上面的夯窩是模仿商人用木棍捆扎在一起夯實留下來的痕跡。我們看到這兩個甕棺是建造宮殿前舉行奠基儀式時埋入地下的。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殷墟的幾次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

(一)后岡“三疊層”的發(fā)掘

1934年殷墟第四次發(fā)掘時,梁思永先生選擇后岡進行發(fā)掘,經過一個月,在216平方米的范圍內發(fā)現(xiàn)了彩陶、黑陶和白陶三種文化的堆積。彩陶屬于仰韶文化,黑陶屬于龍山文化,白陶屬于殷墟文化。三層文化有層次的疊壓著,它們之間存在著發(fā)展關系。梁思永對后岡三層文化的分析,不僅在殷墟考古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以確鑿的事實,證明中國古代文化自成系列,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

(二)宮殿宗廟遺址

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小屯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同時,1934——1937年間陸續(xù)發(fā)現(xiàn)53座建筑基址,1991年在洹河南岸發(fā)現(xiàn)一座凹型基址,截至目前殷商宮殿區(qū)內共發(fā)現(xiàn)大型宮殿建筑基址54座。分甲、乙、丙三組,甲組建筑面積較大,推測是殷人居住休息的地方,乙組推測其作用是議政殿堂或宗廟,丙組推測是祭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的發(fā)掘向世人揭開了殷商王朝國都神秘的面紗。

(三)王陵遺址的發(fā)掘

1934年秋,在富有田野工作經驗的梁思永主持下開始對洹河北岸進行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13座大墓,墓葬的形制分亞字型大墓、中字型大墓和甲字型墓葬。墓葬雖經多次盜掘,但劫余隨葬品仍十分可觀。銅器、石器、玉器、綠松石、白陶等,有的墓葬四壁用木板鋪成,上有紅黑相間的彩繪,甚至鑲有野豬牙飾。

(四)甲骨文的三次重大發(fā)掘

從1899年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至今,共發(fā)現(xiàn)近16萬片,其中有三次重大的發(fā)現(xiàn):分別是1936年YH127甲骨堆積坑、1973年H17甲骨堆積坑、1991年花園莊H3甲骨堆積坑。這些甲骨片上記載了商代的天文、地理、軍事、政治、手工業(yè)、農業(yè)等各方面的內容,為我們研究商代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說到盜墓,這件東西我們應該非常熟悉——洛陽鏟。

最后,我們來看下甲骨文。

甲骨文的單字目前發(fā)現(xiàn)近5000字,已釋讀的有1500個字,甲骨文已“六書”具備,即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指事六種造字功能。以象形、會意、形聲字為主,比如您看到的“日”、“月”、“云”、“雨”、“水”、“火”,正是商朝人用雙眼觀察大自然的事物體現(xiàn)在文字上。

其實殷墟甲骨六書齊備,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指事都有體現(xiàn),所以甲骨文不只是最早,還得加上倆字——成熟。這里我們不妨來認識一些甲骨文的單字?!?例子)如果對甲骨文感興趣的話,后面很多景點都跟甲骨文有關系,那里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至此大殿內容就全部介紹到這里了。

(帶游客去殷墟博物院,邊走邊說,因為可以看到司母戊鼎)

還是看著這個鼎來說吧,據(jù)中國殷都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韓書清介紹,司母戊鼎為商代后期王室青銅祭器,是迄今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1939年出土于安陽武官村,當時是被幾個盜墓的村民首先發(fā)現(xiàn),后被一商家欲以20萬大洋買下,但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唯有作罷,并重新埋下避免被其他人發(fā)現(xiàn)。1946年6月被重新掘出,同年10月底,為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60壽辰,駐軍用專車把它運抵南京作壽禮,蔣介石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而國民政府終究因重量問題沒有把其運往臺灣。新中國成立后該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為“鎮(zhèn)館之寶”,其形象也成為國家博物館的館徽。


外觀介紹:這座博物館是建在地下,它是由中國建筑研究設計院的崔愷先生設計的,他是中國建筑學界中生代的領軍人物。他的方案為什么能夠勝出,是因為他的設計符合現(xiàn)在世界上保護遺址的理念。同時盡可能地與整個殷墟遺址景觀相協(xié)調。從平面上看,博物館酷似甲骨文的“洹”字,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這個青銅結構,象征殷墟的青銅器和甲骨文一樣都是世界一流的。的確,這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較專業(yè)、系統(tǒng)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國以來在殷墟發(fā)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展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正前方大家看到的這個圖案是我們博物館的館標,它是從青銅器上直接復制下來的。是兒子的“子”字,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字形看起來很有生命力的樣子,就好像在引導我們向前走一樣。

時間走廊:現(xiàn)在我們進入時間走廊,從民國開始,讓我們一起穿越三千年時空隧道走進歷史,走進殷墟。中間這個圓點表示的是公元紀年的分界,向前就是公元前紀年,向后就是公元紀年。也就是在西漢和東漢的中間有一個時間點,也就是王莽所創(chuàng)立的一個朝代“新”朝,再向前走我們已經進入到公元前,轉彎過后,我們就跨越西周,進入商朝。

青銅板上的是“乳釘”紋,在商朝的青銅器特別是銅鼎上常??梢砸姷剑彩巧檀畛R姷那嚆~紋飾之一。

大家看到青銅板內壁的圖案嗎?它也是從青銅器上直接摹刻下來的,它的邊框是個“亞”字,在商朝它代表有一定職位的人,通常這樣的人是擁有兵權或軍權的人。

主題水院:大家看水底是一個用青石板拼成的一個龜腹甲。上面有董作賓先生的一首甲骨文詩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風來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太陽照在樹林的樹梢上,時間進入黃昏,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蕩起層層波紋……很有一番詩情畫意吧!董作賓先生是第一個主持殷墟科學發(fā)掘的專家,也是迄今為止在考古界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這個主題水院也在告訴我們甲骨文和青銅器將是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精彩部分。

門口這個圖案也是青銅器的銘文,仿佛是3000年前的商人右手拿戈,左手持盾,守衛(wèi)著他們創(chuàng)造的文化。

在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博物館內拍照時請不要開閃光燈,謝謝合作!

序廳:殷墟和商王朝的關系,這個時候要告訴大家商朝的基本情況……。商朝最后兩個半世紀多不再遷都。《竹書紀年》記載273年不遷都,但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結果是殷墟年代應是255多年。這個都城的定位是商朝后期的都邑。

商王世襲表:商朝始祖相傳為帝嚳,商湯建立的商朝,帝辛為最后一位商王,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商紂王。在位時間最長的是23代王武丁,其在位期間商朝基本達到了鼎盛,歷史上叫:武丁中興。

商朝文化圖(不等于商朝的政治疆域圖),可能是以今天的河南為中心,北——河北,東——山東、江蘇,西——山西、陜西,南——湖南、湖北。

玻璃上的甲骨文:高祖王亥。商朝人心目中認為他們的民族跟鳥有關系。這些銘文反映了商朝人心目中有關自己民族起源的想法。

盤庚遷殷圖:這個畫面表現(xiàn)的是浩浩蕩蕩的遷都大軍從今天的山東曲阜長途跋涉來到殷墟的場景。上面的圖示都是有證可考的:酉、鬲、狗、馬車、不同的帽子。

大邑商:是當時商朝人對自己都城的概念。講的是都邑。整個展廳是參照世界上著名的學者對“文明”一詞的解釋來布置的:1.有城市;2.有成套的禮制;3.鑄造術。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陶器廳、青銅廳、文字廳和玉器廳來詮釋3000多年前中國商代的文明……

西邊是太行山,河流的源頭,商朝的宮殿就建在這個河灣里。

相卜邑上古殷商;

富水地宗廟殿堂;

相陰陽留財聚氣;

觀流泉水口吉方。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殷人在相宅基礎之上進行“卜宅”所選的風水寶地。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殷代先民“卜宅”有三點符合古代《宅經》和中國傳統(tǒng)的堪輿術理論:一是,洹水流經殷墟的入口與出口,其方向自西北蜿蜒流向東南,這是風水方家稱道的“水口吉方”。筆者研究認為,洹河的北段流向與我國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環(huán)境一致。因河水是冬暖夏涼,冬季刮西北風多,夏季刮東南風多,這樣可利用大自然的風吹動河水之氣來調節(jié)殷王都城的小氣候;二是,河水流經宮殿區(qū)呈現(xiàn)“河曲環(huán)抱”狀,風水術認為此地可“聚氣留財”,(1987年在此“河曲”處以保護與展示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目的,興建了“殷墟博物苑”,2006年又在此河曲的瀕臨岸邊建“殷墟博物館”,恰好印證古代風水書所說“水抱邊可尋地”的擇吉而建的理論);三是,殷人所選的“殷墟宮殿區(qū)”與今天安陽市的城市選址的地下水文資料相符合。經鉆探安陽市的地下水蘊藏呈現(xiàn)寶葫蘆形狀,十分有趣的是當年的“殷王宮”正好位居“寶葫蘆”的中央,為“強富水區(qū)”,也是今天人們科學選擇城市居住環(huán)境的理想之地。中外游客稱道“這里的氣場很好”!

從整個圖上來看,看著是一幅太極陰陽圖的圖畫,商代人把宮殿宗廟建在了陽極這一塊,陽面乃活力之面。另按照易經的說法河曲乃生財之地,再者,此處據(jù)考證極富含地下水,這些可以從殷墟的發(fā)掘得出來,在幾次大的發(fā)掘中因為地下水豐富只能等到地下水位降低以后才能進行。按照陰陽學的說法,水從西南來,出東北此乃吉地。再有就是這里三面環(huán)水可以做防御用,在另外一側發(fā)掘出開有一條大的灰溝,這樣就是四面被水環(huán)抱,可以抵御外敵的侵略。

這里有制作的實景和畫在墻上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式的,這是經過考證的。商朝高等級的房子都是四合院,這應該是被商人廣泛采用的。

陶器廳:首先,讓我們來了解商代的建筑,殷墟作為商朝的都城,它那龐大的建筑群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大家看這里,通過這里展示的商代出土的殘墻,一幅景觀畫和建筑實物、生活用具來表現(xiàn)當時商朝的生活情況。它的外形,可以讓大家看一下左邊的夯土墻、陶的三通。接著引導看生活用具:陶器(不同用途)。

氣候:3000年前的年降水量要比現(xiàn)在的多,年平均溫度比現(xiàn)在的要高3度左右。也就是相當于現(xiàn)在的湖北武漢的氣候,有專家說:一度三百里。武漢和安陽相距大約900里左右,武漢現(xiàn)在的氣候特點也就是商朝安陽的特點,當然,這也是專家的推斷。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商人遷到殷墟。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吃什么呢?

食物:羊、豬、切刀、小麥。在殷墟出土了一個鼎,里邊有完好的豬肉,請看上邊的那張照片,在下一個展廳我會給大家介紹那個盛豬肉的鼎。

飲酒:除了吃以外商人還得喝。商人喝酒在文獻上是有記載的。周人認為商朝亡國的原因:飲酒過度。玻璃罩下的錐頂竹簍編織工藝精細,專家考證里邊有一些谷物的殘渣,分析是商朝人過濾酒用的,當時的酒釀造的時候殘渣比較大,需要過濾一下,這個竹簍已經碳化了。

裝飾:骨笄。使用示意圖。

商朝社會生產很發(fā)達,那么他們之間怎么樣交換物品,那他們需要錢,需要貨幣,商朝人的貨幣就是錢。大量隨葬海貝表示有錢,生前榮華富貴,死后也要享受。

文化交流:原始瓷,硬陶是長江中下游的,可能是當時由長江中游生產通過交流到殷墟。右邊的兩件陶器可能是山西陜西那邊生產的。

青銅甗:大家看這里面放著兩個人頭。先講它的作用。蒸人頭是非常殘忍的,只有在安陽殷墟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標本。為什么說人頭被蒸過,這種頭骨掰開后是齊的,一般的頭骨掰開是鋸齒狀的。這有可能是當時敵對國家首領的人頭,商王朝在戰(zhàn)爭中取得了勝利,用很有地位的方國首領的人頭來祭祀神靈告廟祖先。在殷墟出土的近17萬片甲骨中,有兩片是頭骨,上面刻的內容幾乎是一樣的,都是有關戰(zhàn)爭的,比如:“祖乙伐方國”。

除了人頭,還有祭祀用的狗,他們當時很喜歡狗。也會把狗殉葬,放在墓葬底部的腰坑里。至于為什么這樣,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清楚。但在中國唐朝時提到,他們會在墓葬下放鐵?!苍S是為了防止地下鬼神的滋擾。

商朝是奴隸社會,大規(guī)模的祭祀是商文化的特征。這種祭祀在商王朝滅亡之后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絕跡。西周人認為太殘忍。

王陵區(qū)的圖很重要,一定要讓游客看。

面具:用安陽話講:我的名字叫子商……

人面范是商朝人用藝術的方式對自己形象的自覺或不自覺地描述。他們的形象應該代表商朝人的形象。

(過渡)農業(yè):

畜牧業(yè):在商朝大量的發(fā)現(xiàn)牛。

制骨業(yè):

青銅鑄造業(yè):商朝鑄銅是用“塊范”法鑄造。

這是商朝的兵器—戈、箭鏃等

有的兵器上帶有木頭,這是告訴我們它的安裝方式。戈真正打仗時用的高度只達到人耳朵的高度。

帶箭頭的頭骨有四處傷,當時未死,從戰(zhàn)場上回來。

各位請看,這個鼎—名叫有蓋提梁鼎,就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豬肉,可以想象這個鼎的密封是多么的好,能保存三千多年,這證明商朝的青銅鑄造業(yè)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圓鼎:一般貴族墓中都會有,成對陪葬。但像這樣的大圓鼎沒有成對的。

接下來的展柜基本上是一個墓葬中出土的。體現(xiàn)一個完整的青銅器的組合。

觚爵數(shù)量的多少體現(xiàn)墓主身份的高低。

小方鼎:在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方鼎中花紋是最漂亮的,乳釘紋做的比較高,鳳鳥紋紋飾精美。

青銅牛尊,造型非常的美,上邊有蓋,蓋子打開后可以插在??谥卸坏?,這是一個酒器。

觚、角九套,角與爵的不同,爵是一個流一個尾,而角是兩個流。

斝:這對斝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一對。花紋主要是饕餮紋,但還有一種蕉葉紋,象芭蕉的葉子,有一種流動向上的升騰感。

商周時期是禮制的定形時期,禮制如果離開樂器就不成了。

鼓:木鼓是參考長江流域出土的青銅鼓和甲骨文中的鼓字復原的。安豐鄉(xiāng)漁洋村(22公里)一個叫龍振山的老先生撿到了一塊陶片,上面刻的圖案就和這個木鼓是一樣的。

車馬器:車轅后的裝飾品。駕馬用的弓形器。

玉器廳:玉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商朝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階段。玉器五類:儀仗類、裝飾類、玩耍類、兵器、祭祀(柄形器)。

文字廳: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這里展出的甲骨,是世界上最好的甲骨。展覽方式也是比較先進的。在殷墟的地下有一座內容十分豐富的“檔案館”,這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甲骨文,憑借它所保存的大量資料,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殷代社會真實的狀況。同學們都知道,甲骨文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造字方法已是六書具備,而且文法也和今天的文法相去不遠。我們來看這幾種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會意、形聲——圖略。另外,甲骨文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文字之一,是唯一發(fā)展演變使用至今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甲骨有正反兩面,它主要是商王占卜用的……(占卜的過程講一下)

甲骨坑:表示的是在安陽河畔出土了甲骨文。坐下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古今對照表,可以看到播放有關殷墟的內容。

“一片甲骨驚天下”:講述的是商王帶人打獵,占卜明天會不會受到災難。

司母戊鼎:鎮(zhèn)國之寶,它是嚴禁出口的。它本身是個方形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她兒子為紀念她鑄造的。反映了商朝的一種家族關系,一種人情,最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種社會本質。重832.34公斤。84.77%的銅、16%錫,不到3%的鉛。

鼎耳有裂紋,說明這個耳朵是假的,是后來按上去的。那么我們在看它的鼎足下部也是有很多疤痕,很不協(xié)調,說明這也是后來鑄造的。這只鼎這么大,那么它們當時是扣過來澆筑的,商人當時把模和范做好后,如果一鍋一鍋往里澆筑的話,中間會存在一個時間差,會形成“冷隔”。那么我們推測,他們當時首先先算好澆筑鼎所需要用的銅液的數(shù)量,然后應該是在地上挖了個坑和多條地溝,把地溝先加溫到900度左右的時候一起往地溝澆筑,這樣銅液在澆注的時候熱量并不損耗。最后澆筑完后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當初計算錯了,鼎足上還有一段沒有鑄完,那么怎么辦呢,只好重新澆筑。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來它的腳是半截的,是有缺陷的。

這個鼎本身有很多花紋,花紋有很多很多的謎在里面。我們首先看中間那一道叫“扉棱”,那么正面看是一個獸面,其實“扉棱”兩側是兩個獨立的紋飾,這個有人說是虎、有人說是龍,地下和上面的一樣,只是耳朵處有不同。旁邊上面是牛,中間是鹿,下面是虎。

鼎耳上看似魚形,可現(xiàn)在也沒有確定。側面上有兩只老虎在吃一個人頭?!秴问洗呵铩罚瑚吟咽沉亢艽螅绻o它的食物不夠的話,它會讓你倒霉,所以人們供奉它。中國有位美學家認為它表示的是一種猙獰美。

人獸題材:大家仔細看這個人的面目表情很安詳,帶有微笑,那么就應該表示人獸的和諧。所以有人認為3000多年前商朝人信奉“薩滿教”,巫師為了溝通天和地,這是巫師變成老虎的最后一個過程,在被老虎吃掉后就可以溝通人神,溝通天地。

沒有一種解讀被世人認可。

辛和戊是兩個人,據(jù)說她們是同一個國王武丁的妻子。大家都知道婦好了不起,但是從地位上說婦好比不上戊。因為一從方鼎的大小,二是墓葬的方法。婦好墓只有160立方米,而戊的甲字形墓有1360立方米。

碑  林


30多塊跟真人差不多樣高的石碑矗立在古老的洹水之濱,這就是甲骨文碑林,這些石碑形態(tài)各異,都是仿照精選的甲骨片原來的樣子放大制作的,甲骨片現(xiàn)存于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碑林甲骨文所記載的有戰(zhàn)爭,農業(yè),醫(yī)學,災禍及至懷孕生子等等。通過這些記載,讓我們了解到了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請看這一塊碑,說明的是商人要出去問問有雨沒有雨,結果是:早上無雨、中午無雨,到晚上下雨。這一塊是天干地支表,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用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等組合而成的。這一塊是和婦好有關的,說的是:

中國最早的車馬遺跡——殷墟車馬坑(入館后順著西側走)

作為21世紀的人類,道路交通已成為城市的血脈,早已和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今天的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體驗現(xiàn)代化交通帶給我們的便捷。可是,您一定更想知道商人的道路和交通是什么樣子的吧?各位請看,這就是3300年前的馬車實物和道路遺存。據(jù)古文獻記載,最早的車是由夏朝的奚仲發(fā)明的。但是,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夏朝的車。目前,考古發(fā)掘出最早的車則是殷墟出土的商代時期的馬車。1935年,在王陵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座車馬坑,這一遺跡的發(fā)現(xiàn),首次肯定了殷代車子的存在。截止目前,共出土了70多輛馬車,展廳內陳列了6輛馬車,這6輛馬車是1999年和2000年在殷墟的孝民屯和劉家莊出土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前面介紹過,商王朝國都的面積已達36平方公里,宮殿區(qū)、王陵區(qū)、墓葬區(qū)、居民區(qū)和個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等區(qū)域之間道路縱橫,水溝交織,京畿之地的皇家道路就更是寬廣,這段道路遺存是2000年在安陽航校發(fā)現(xiàn)的,整條道路由黃土夯成,寬8.35米,上面有4條車轍痕跡,兩邊各有1.8米寬的人行道,有快車道,慢車道,可以說是古代時候的一種高速公路。我們不難想象,繁榮的國都,富庶的京畿與遼闊的疆域之間,如果沒有交通的便捷,沒有馬車這樣快捷的交通工具,商王怎么能夠實施卓有成效的統(tǒng)治呢。由此可見,商代的道路已經是四通八達了。那么,就殷墟發(fā)現(xiàn)的車馬坑性質而言,由于大多出土在大墓附近及宗廟建筑旁邊,有的車廂后邊還殉葬一個奴隸,因此有理由相信這些車馬坑大多都是殷人祭祀祖先的祭品與犧牲。難怪郭沫若老先生參觀過殷墟后感嘆說:“殷墟是我國奴隸時代的一個縮影”。

從出土的馬車,可以看到商代時期的馬車主要由兩輪、一軸、一輿、一轅、一衡幾部分組成,主體構件都是木質,少數(shù)是青銅制品。木頭經過幾千年全部朽掉,馬車附近的土壤逐漸滲透進去,形成了一個大土塊,經過考古工作者們一點一點的清理,把整個車的輪廓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幾具車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車一輛,其中五坑殉葬兩匹馬,4坑殉葬各一人,經鑒定,殉人中3人為成年男性,一人為少年。

商代的馬車一般都是兩匹馬和一個車,商人認為死后是去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啥在另一個世界也要有啥,要把生前所用的一切都要帶走,也包括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車、馬。

這輛車馬后邊有一個殉葬的奴隸,他的左臂被砍掉了,右手指也少了三根手指,腹腔部分的脊椎也被砍掉了,雙腿也被砍斷了。據(jù)專家分析此人是被活活砍掉和打斷肢體埋入的,其表情很恐怖。

在古時候形容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有一個成語:萬乘之國。比喻這個國家的戰(zhàn)車達到了上萬輛。商朝也是這樣的。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輛戰(zhàn)車清理的非常完好。您看它的車軛是用青銅鑄的,另外您、看車軸兩端突出的車wei 也是青銅的,這就象汽車前的保險杠一樣,防止兩輛車錯車的時候把車軸撞斷了。

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馬車最長的是3.08米、寬2.40米,最短的僅有1米多。商代一般駕駛兩匹馬,很少是四匹馬。

這些馬車一般葬在大型的墓道中或貴族墓的周圍,商代馬車以戰(zhàn)車為主,還有代步的乘車、打獵用的田車。

從出土的馬車來看,當時的馬車除了用于夾馬脖子的車扼和車軸是青銅的以外,其他主要部件均為木質結構,像車輪、車轅、車軸、車衡等,由于馬車一般是由商代的皇室貴族乘坐,因此,馬車上往往有華麗的裝飾,比如車身上和馬身上就有許多精美的青銅佩飾。您看到的這張圖是商朝馬車的結構圖??催^這張圖后,我們再來看甲骨文的車字。這是個典型的象形字,在商代就有十幾種寫法,從文字的變化上就可以看出漢字演變的軌跡,我們來看,車字經過簡化由兩個輪變成一個輪,直到漢字最后一次簡化時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車字。

中國最早的祭祀場所——乙七基址

殷人在營造宮室宗廟等建筑時,要舉行一系列的祭祀儀式,借以除妖避邪,鎮(zhèn)宅安居。乙七基址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該基址為商代宗廟建筑遺址,規(guī)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為不凡,這也反映出殷代已具有了很高的建筑水平。

我們看,基址以南有墓葬127座,分北、中、南三組。其中有車馬坑5座,被殺祭的人牲有600余人。殷代的宮殿和宗廟建筑一般要經過奠基、置礎、安門、落成四個步驟。一、基址挖成后,在基址下面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兒童,這是奠基儀式;二、地基打好后,在準備放礎時,要在基面上挖出若干個坑,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時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實,再放置礎石,這是置礎儀式;三、在安門時,在門檻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別埋置看門的侍衛(wèi)1——3人,皆跪仆相向,手執(zhí)銅戈、盾牌,防衛(wèi)目的異常明顯,這是安門儀式;四、最后宮殿落成,要舉行隆重的落成儀式,這時的用牲種類多,規(guī)模大,有時要殺掉上百人,連同牲畜,車輛,整整齊齊埋在建筑物旁。由此看來,整個宮殿區(qū)雖然浩大宏偉,錦繡華麗,顯示了殷王的威嚴,但地下眾多的犧牲,特別是那些被殺殉用來作人牲的奴隸,就更讓人看到了奴隸時代奴隸主的殘酷和奴隸制度的黑暗腐朽。

據(jù)發(fā)掘者介紹,乙七宗廟基址和宗廟的祭祀場,總面積大約3379平方米。根據(jù)統(tǒng)計,136個祭祀坑(墓)中共殺殉600余人。還有大量的用牲:獻狗26只,羊18只,牛10頭,馬15匹。還配置6輛馬車,排成向南行進的陣勢。其中的北組祭祀坑更有重大意義。北組48個祭祀坑(墓),殺殉199人,其中斬首125人,其余可能為殉人。從祭祀場的5座車馬坑(埋葬6輛馬車)排列布局像甲骨文及金文的“車”字。以6輛馬車為中心,每座車馬坑里有3個戰(zhàn)士、3套兵器,分別為駕車者、射箭者和持戈者。就器物的性質與部位來觀察,推知駕車者居中,射箭者居右,持戈者居左。這6輛車似為一隊,其前及左右分布著不同的人等。這些殉人有的頭飾銅鈴額帶,有的頭飾蚌花額帶。殉人的骨骼或呈跪負銅器形,或跪坐手持武器,或俯身或斬首。

這眾多祭祀坑里的殉人,誰是他們的統(tǒng)帥呢?據(jù)考古資料推測,可能是M20車馬坑中乙種車廂中的那具殉人,因其口內含有玉蟬,寓意“轉生”的宗教意識,可見其身份地位高于其他殉人。另外他所乘馬車的裝飾特別華麗,車飾上的龍紋、虎紋、蟬紋、星紋等處還鑲嵌了綠松石,更能顯示他是一個統(tǒng)帥。另有次于以上“統(tǒng)帥”的殉人,在祭祀坑極少數(shù)殉人的口中發(fā)現(xiàn)有兩至三枚貝,貝是殷代的貨幣,口含貝是古代的一種宗教禮俗,類似后世的死者口含銅錢的習俗。以一個車隊600余名步卒由一個統(tǒng)帥率領,陳列在乙七宗廟基址的正南方,其用意固然在慶祝宗廟的落成,同時也希望這些武裝的靈魂保護住在宗廟內的祖宗靈魂的安全。此遺存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古代的軍事和祭祀儀仗隊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也是后人了解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的最形象的教材。從一定意義上講,貴族階層的這種殺殉制度也為埋葬本階級挖掘了墳墓,這已被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所證實。

乙七宗廟建筑基址和北組宗廟祭祀坑兩處遺跡,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和向游客展示的價值。古代建都必有宗廟與祭祀場所。殷墟考古發(fā)現(xiàn)宮殿區(qū)內有宗廟遺址,確證洹上之邑為殷都。

乙八基址與乙七基址相鄰,面向東,南北長85米,東西寬14.6米,發(fā)現(xiàn)柱礎153個,西邊柱礎密布,是建筑物的主體部分,東邊柱礎相對稀疏,似為廊柱。據(jù)柱礎的排列推測,該建筑當有三座門。

中國最早的檔案館——甲骨窖穴展廳

1936年在這里出土了一坑甲骨,編號為YH127,它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坑,共出土17096片,在1996年召開的國際圖聯(lián)大會上被專家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中國最早的檔案庫”。

距今3300年前的商朝社會,對于很多自然現(xiàn)象不能夠解釋,所以凡事依賴于鬼神,經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龜腹甲,他們在龜腹甲的背面鑿上很多圓孔和長槽,把燃燒的木炭放到其中進行灼燒,龜片的正面會產生裂紋,商人根據(jù)裂紋的走向來判斷吉兇,然后把結果刻上去,我們它稱這上面的文字就為甲骨文。他們刻辭有一定的先后順序,首先刻敘辭,就是交代一下占卜的時間和貞人名字;接下來刻命辭,就是說明占卜什么樣的內容;緊接著刻占辭,就是商王根據(jù)裂紋所判斷的吉兇。占卜過去一段時間以后,他們要刻上驗辭,記錄占卜的是否靈驗。

這就是著名的YH127甲骨窖穴出土地,hh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的甲骨最多的一坑,共出土17096片龜甲,現(xiàn)存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其中YH127是田野考古發(fā)掘遺跡的編號:“Y”代表殷墟,“H”代表窖穴或灰坑,“127”是這次發(fā)掘的窖穴或灰坑的序號,亦即總數(shù)為127個中的最后一個序號。在1996年召開的國際圖聯(lián)大會上被專家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中國最早的檔案庫”。大家看,在窖穴的一側有一具蜷曲的人的骨架,它是和這坑甲骨埋在一起的,據(jù)專家推測,應該是當時看管這坑甲骨資料的管理員。

現(xiàn)在大家隨我來了解一下它當時發(fā)掘的情況。殷墟第13次發(fā)掘從1936年3月18日開始到6月12日,已經進行了83天,天氣炎熱起來,工作人員準備結束這次發(fā)掘工作。就在做最后的清理時,從未遭到破壞的完整的一坑甲骨被發(fā)現(xiàn)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小小的安陽城,按照常規(guī)做法,甲骨窖穴是在原地清理發(fā)掘的,但是在揭出了3760塊甲骨后,坑中的甲骨反而越來越多,源源不斷,連坑的邊緣也沒有找到。第二天情況依然如此,而且完整的龜板出土很多,十分珍貴。情況匯報到史語所,學者們都很振奮,最后一致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這坑甲骨整坑運到南京室內發(fā)掘。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圖片,他們請人特制了一個大木箱,把這坑甲骨周圍的土清理出去,然后用大木箱套在粘連在一起的甲骨堆上,然后通過馬道和繩索把這坑甲骨運至地面,可是,這坑甲骨連同土塊裝箱后就重達6噸左右,那是1936年,安陽還沒有汽車,也沒有起重設備,怎么辦呢?大家集思廣益用土辦法組織了64個人的擔架來抬這坑甲骨,眾人一步一挪的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把它運到了火車站,送到南京。在南京室內花了半年多時間,整理出17096片龜甲。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YH127剛出土時的原貌,它直徑長1.8米,甲骨堆積層厚達1.6米。其中完整的龜板有300多版,牛的肩胛骨只有8片。特別是完整的龜板,它上面的內容對我們了解商朝的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內容極具研究價值。

這坑甲骨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甲骨上所紀錄的內容非常豐富,大都反映的是商朝武丁時期的內容。這一時期也是商王朝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時期。并且發(fā)現(xiàn)了一版最大的甲骨長44厘米,經過專家鑒定這塊甲骨屬于馬來龜。

商朝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對于很多的自然現(xiàn)象不能夠解釋,所以凡事依賴于鬼神,經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龜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他們在龜甲的背面鑿上很多圓孔和長槽,把燃燒的木炭放到其中進行灼燒,龜甲的正面就會產生裂紋,商人根據(jù)裂紋的走向來判斷吉兇,然后把結果刻上去。所以我們說: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就稱為甲骨文。這些刻詞有一定的先后順序,首先刻敘辭,就是交待一下占卜的時間和貞人名字;接下來命辭,就是說明占卜什么樣的內容;緊接著刻占辭,就是商王根據(jù)裂紋所判斷的吉兇。占卜過去一段時間以后,他們要刻上驗辭。紀錄占卜是否靈驗。

相傳自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后,商朝只是興旺了一個很短的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決心振興朝綱,可是舉目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xié)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一直為此憂慮。后來武丁有一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叫說的圣人,那人的背有點駝,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著繩索,狀如囚徒。神人說:'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令人按夢中說的模樣畫成圖像,命群臣四處尋訪夢中的圣賢,結果在虞、虢之界一個叫傅巖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叫說(音同越)的奴隸,便將說帶到朝中。后來,說果然幫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時期成為商朝后期的極盛時期,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

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墓——婦好墓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能征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被稱為我國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走到婦好墓享堂廣場,會看到一尊高約3.5米漢白玉婦好塑像,再現(xiàn)了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這位國王有三個妻子,但是非常寵愛婦好,因為婦好能文能武,經常帥兵出征,在甲骨文里記載她帥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由于她過度操勞國事,在中年就病故了,國王破例把她葬在了宮殿區(qū)中,由于很多人沒有料想到宮殿區(qū)內有墓葬出現(xiàn)。所以這個墓葬沒有被盜過,保存的非常完好。專家們推測,由于連年的征戰(zhàn),婦好終于積勞成疾,先武丁而亡,想到婦好生前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武丁決定對婦好進行厚葬,而且武丁破格將婦好葬在自己處理國家大事的宮殿區(qū)里,并且在陵墓上精筑享堂,以示紀念。

在廣場南側的婦好墓,它真實再現(xiàn)了婦好墓發(fā)掘時盛況(婦好墓是1976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持挖掘)婦好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墓底距地面深7.5米,隨葬品出土1928件,分6層葬于墓內,婦好墓是一座未被盜過的殷代王室墓,隨葬品出土極為豐富,其中出土青銅器468件,總重量達1600多公斤。墓最底層發(fā)掘有黑紅相間的漆皮,推測應為婦好棺材的位置,左右兩側擺放是6700多海貝和755件玉器,隨葬的755件玉器,每一件都稱得上巧奪天工,這些玉雕不僅工藝精巧而且生動活潑,形神兼?zhèn)?,堪稱商代玉器的精品,顯示出當時造型藝術與琢玉技術所達到的高度水平,這些玉大部分還來自遼寧、新疆等地。

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下她墓中的隨葬品。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司母辛銅觥,它是當時盛酒的用具。您看它的頭部是馬頭,也有人說是牛頭。前邊的兩條腿很明顯是蹄類動物的腿,后邊卻是鳥的爪子。倒酒的地方叫做流,您看就在馬的下巴。

我們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名叫zeng形器。它是一種氣鍋。鍋的中間有一個氣柱,把食物放在氣柱的周圍,水蒸氣從氣柱噴出來,能把周圍的食物蒸熟了,就象我們吃的云南的氣鍋雞一樣。

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是孔斗當時舀酒用勺子。

您看到這兩件兵器名叫鉞,是權利的象征,大的這一件重量是9公斤,另外這一件重8.5公斤,您看這一件上邊有兩只老虎在吃人頭,這叫虎吃人頭紋,在商是兵權的象征,另一件上邊是一個龍頭,兩條龍的身子,這在商朝是王權的象征,說明這個女將軍當時集軍權、王權一身。

在婦好墓中出土的三件珍貴的象牙器,我們看到就是其中的兩件象牙杯,您看到的這一件上邊是綠色的,其實上面鑲嵌的是綠松石,而一件雖然沒有鑲嵌寶石,但是花紋雕刻的非常精細,手柄雕刻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老虎,杯身上的花紋非常有立體感,采用了半浮雕的雕刻手法,完全可以和我們的電腦繪畫相媲美。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婦好墓的最底層,墓葬的深度是7.5米,沒有墓道,呈豎井形直上直下,我們看到正中間紅色的就是婦好棺材的位置,由于挖掘到6.4米的時候,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地下水,而它的棺墓沒有任何防水的措施,所以棺材和尸骨都腐爛掉了。相反我們看到二層平臺上奴隸的尸骨反而保留了下來,這是因這它們都在水面之上,沒有被水浸泡到,我們看到壁龕里陳列的是婦好生前的貼身侍從,她的右上方是一個嬰兒,左過的尸骨是被腰斬和截肢的,在婦好死后一共有16個奴隸來為她殉葬,除此之外還殉葬了6條狗,我們來看一下她墓中出土的隨葬品。正中間黃色的是海貝的化石,海貝是商朝的流通貨幣。是我們中國最早的貨幣之一----貝幣。今天和金錢有關的漢字一般都要加一個貝字旁,如“賞”“賜”貴賤等等。您看到這些是玉器,有755件。經過鑒定后大多數(shù)是新疆的和田玉。說明3000多年前從新疆的和田到安陽已經有了一條玉石之路了,比我們了解的絲綢之路還要早1200多年。四周的是一些青銅器,大部分是酒器和食器。您看到二層平臺上的小圓坑,是三千多年千商人用木頭夯土是留下的。您看周圍的土層非常堅實。他們把土夯實后,把婦好的尸骨和價值高的隨葬品埋在最底層,然后平鋪一層木頭。這就是我們說的棺槨。他們還會把另外的隨葬品擺在木頭的上邊。添一層土,然后在擺一層隨葬品,再填一層土。就這樣一直到地面上有六層,算上最底層一共是七層。

在墓的壁龕擺放有奴隸的骨架。奴隸主階級不僅生前揮霍浪費這些社會財富,死后還把大量的珍貴財物帶入地下,僅這次出土青器重量達1600公斤以上,還有大量雕琢精美的玉器、石器,象牙杯和數(shù)百件骨器。據(jù)專家研究,甲骨文里面,有200多條卜辭與婦好有關,涉及到婦好征戰(zhàn)、祭祀、分娩等方面,婦好曾經為商王武丁主持過不少的重要祭奠。婦好墓里出土的大量的青銅禮器也印證了這一點。婦好墓里,有兩件出土的銅鉞特別引人注目。銅鉞之上鑄有“婦好”的銘文。甲骨文卜辭里,與婦好相關的條目中記載了婦好多次和征戰(zhàn):她率兵東征西戰(zhàn),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這也是甲骨文記載的戰(zhàn)爭中動用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戰(zhàn)爭,婦好可謂身經百戰(zhàn),勞苦功高。婦好死于武丁時期,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在武丁時期度過的,因而墓中出土的隨葬品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埋葬制度以及揭露殷王室極度奢侈的生活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面的土層切塊。您看到第一層的是一些陶器。第二層白色的是一只玉臼,用來研磨朱砂用的,我們還可以看到上面有紅色的粉末。第三層是一只石磬,這是商朝的樂器。在一只石頭上可以敲出五個音。我們今天的音樂學家可以在一只石頭上完整的演奏出東方紅的曲子。五音俱全了。

婦好墓中的隨葬品越往下越豐富和珍貴。您看到的是象牙杯和她們用的發(fā)簪。灰色的是陶塤。商朝另外一種樂器,最外面這一層是銅觚,商人的酒杯。

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被評為中國考古十大發(fā)現(xiàn)之一。

二層展示的是婦好墓出土隨葬品的放大復制模型,在婦好墓廣場北側,有一處立石頭的地方,是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視察殷墟所停留的地方,旁邊是當時水渠上的小橋,那時這里是一片莊稼地。這說明毛主席對古老文化非常重視。

游客朋友們,我們各位導游講解即將結束了,我們隨時都歡迎各位有機會再度光臨我們景區(qū)參觀,我們愿為大家提供更加豐富的遺址展示和更為優(yōu)質的服務。謝謝各位,再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