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干貨來襲|古代西亞諸文明

 新用戶56909953 2020-04-11

古代西亞諸文明

(干貨版)

1

蘇美爾—阿卡德文明

(一)自然環(huán)境與居民

1.自然環(huán)境

(1)“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

(2)分區(qū)(希特—薩馬臘為界)

①北部—亞述         

②南部—巴比倫尼亞(尼普爾為界,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

(3)自然環(huán)境與發(fā)展

①自然環(huán)境:干旱,農業(yè)灌溉需河水

②發(fā)展

<1>阿卡德:南部較北部條件好,但易受災,舊石器時代時,北部的阿卡德發(fā)展

<2>蘇美爾:哈雷夫文化結束時(前4300),蘇美爾逐漸開發(fā)

2.居民

<1>起源[爭議]:歐貝德人(前5000年代后半期)

<2>發(fā)展:蘇美爾人(前3500)、阿卡德人(前3000)

<3>移民: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勒底人

<4>其他居民

A.北部:蘇巴里、胡里特人

B.東部:庫提、加喜特、路路貝人

C.東南:埃蘭人

(二)蘇美爾時代

1.蘇美爾文明的產生

(1)(銅石并用時代):向文明的過渡

埃利都·歐倍德文化期(前4300-前3500):銅石并用晚期,軍事民主制,農業(yè)發(fā)展

烏魯克文化期(前3500-前3100):邁入文明門檻,象形文字為最早文字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前3100-前2800):“原始文字時期”,奴隸制城邦(小國家),楔形文字

(2)早王朝時期(前2800-前2371)

①土地關系:神廟、公社、私人土地,神廟為經濟中心

②階級關系:奴隸主貴族—公社成員—依附民—奴隸

③政治制度:各國獨立,軍事民主制殘余

<1>城邦首領:源自軍事首領,宗教、世俗首領

稱號有“恩/恩西”(主神代表)、“盧伽爾”(王),

<2>城邦會議(溫肯):限制王權

A.貴族會議(長老會議):受高級祭司、世俗貴族限制很大

B.公民大會:成年男子

<3>發(fā)展:早王朝后期,君主政體形成

④城邦爭霸戰(zhàn)爭和階級斗爭:基什、烏魯克相繼稱霸

<1>各邦混戰(zhàn)與爭霸

A.原因:爭奪土地、奴隸、霸權

B.兩大軍事同盟:從獨立小邦開始向地域性的統(tǒng)一王國過渡

a.南方(拉伽什[安納吐姆]除外):烏爾、烏魯克為霸主

b.北方:基什國王麥西里姆為霸主

<2>烏魯卡基那改革

A.背景:盧伽爾安達暴政,拉伽什階級矛盾尖銳,戰(zhàn)爭不斷

B.目的:緩和矛盾,加強專政

C.主要內容

a.經濟:歸還神廟土地財產,廢除神廟納稅義務;減輕負稅,解除債務奴役

b.軍事:改革軍制,平民步兵代替貴族戰(zhàn)車兵

D.評價

a.限制貴族利益,但以不觸動其地位為前提

b.失?。簽醅斖醣R伽爾扎吉西與烏魯克結盟入侵

<3>阿卡德王國興起

A.背景:各邦混戰(zhàn),實力削弱

B.表現(xiàn):擊敗盧伽爾扎吉西,統(tǒng)一南部兩河流域

(三)阿卡德王國(前2371-前2191)

1.統(tǒng)一

(1)創(chuàng)立:薩爾貢仍稱“基什王”,自建阿卡德城

(2)統(tǒng)一: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僅直接統(tǒng)治兩河流域南部

2.政治和經濟狀況

(1)政治

①中央:開始建立中央集權,神化權力

②地方:阿卡德人為城市總督,吸收被征服區(qū)參政;舊貴族勢力仍強;統(tǒng)一度量衡

③軍事:組建兩河流域第一支常備軍

④文化:阿卡德語為官方語言,尊重蘇美爾文化,兩河流域最早的書林

(2)社會經濟

①私人經濟、土地買賣活躍

②奴隸制發(fā)展,大量戰(zhàn)俘為奴

(3)衰亡

①薩爾貢晚年,階級矛盾尖銳→里木什鎮(zhèn)壓起義→納拉姆·辛再度擴張

②沙爾·卡利·沙里死于政變,亡于庫提人

(四)烏爾第三王朝(前2113—前2006)

1.政治

(1)背景:烏魯克王烏圖赫伽爾趕走庫提人

(2)興亡

①建國:烏爾納木打敗烏圖赫伽爾,統(tǒng)一南部,攫取“烏爾之王、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

②加強中央集權

<1>頒布《烏爾納木法典》

A.內容:保護奴隸制經濟和私產

B.意義:第一部成文法典,以法律確定在兩河流域的最高統(tǒng)治

 <2>城邦成地方行政單位,大大削弱地方舊貴族勢力

<3>國王總攬軍政大權

<4>改善道路交通,在交通要道建堡壘

③舒爾吉(神舒爾吉):首次恢復“天下四方之王”

④強盛:阿馬爾·辛

⑤亡國:埃蘭人、阿摩利人入侵,伊比辛被俘

2.社會經濟

(1)奴隸制經濟大發(fā)展:王室經濟比例大

(2)私有奴隸制的發(fā)展:買賣奴隸較普遍

(3)貧富差別日益懸殊:奴隸逃亡普遍

2

古巴比倫王國時代

(前1894—前1595)

1.巴比倫尼亞的統(tǒng)一   

(1)位置:幼發(fā)拉底河中游

(2)建國

前1894,阿摩利人蘇穆阿布姆,巴比倫為城邦

(3)統(tǒng)一

①伊新·拉爾薩等五國王征戰(zhàn)

②漢謨拉比基本統(tǒng)一兩河流域,僅亞述、埃什努那未征服

2.漢謨拉比的統(tǒng)治

(1)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①宣揚王權神授

②國王絕對權威

③龐大官僚機構

(2)實行嚴格的軍事制度

①組建常備軍,國王獨攬軍事大權

②阿摩利人為核心

③保護士兵財產:份地與軍事義務關聯(lián)的兵役制

 (3)控制國內經濟

①將神廟經濟納入王室經濟

②征收賦稅,統(tǒng)管水利系統(tǒng)

③親自處理地方的經濟案件

④控制勞動力,建公共工程


3.《漢謨拉比法典》及其反映的社會

(1)《漢謨拉比法典》:第一部較完整的法典

①背景

<1>維護私有制

<2>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習慣法

②內容

<1>前言:宣揚王權神授、漢謨拉比功績

<2>結語:宣揚法典之“公平”、“正義”

<3>正文:訴訟程度、盜竊處理、土地管理

③發(fā)現(xiàn)

1901—1902,丁·摩爾根率法國考古隊在埃蘭蘇撒遺址發(fā)現(xiàn)

(2)社會狀況:在公社中擁有土地是保持公民身份、地位的前提

①等級制度:

<1>阿維魯: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2>穆什根努: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3>奴隸:來源為戰(zhàn)俘、買賣

②土地制度:王室土地和私人土地并存

<1>王室土地:直接享用、“服役田”(“供養(yǎng)田”)、出租地

<2>私人土地:城市公社社員都有土地,可以轉讓、買賣

③社會經濟發(fā)展

<1>概況

A.農業(yè):青銅農具廣泛,管理灌溉網,最早的農人歷書

B.手工業(yè):手工工場、私人手工作坊都有不同程度發(fā)展

C.商業(yè):私人商業(yè)活躍,巴比倫、烏爾為商業(yè)中心

<2>租賃制、雇傭制與自由民的分化:高利貸盛行,多數(shù)人惡化

(3)評價

   相當完備的法典,從法律上鞏固奴隸制經濟基礎,促進私有制和奴隸制經濟迅速發(fā)展

4.衰亡

(1)原因

多依靠漢謨拉比強權,內部根基不穩(wěn),階級矛盾

(2)發(fā)展

①薩姆蘇伊魯納,開始內外交困,末期僅剩阿卡德地區(qū)

②內部矛盾尖銳,抗租抗債嚴重,《米沙魯姆法令》(巴比倫解負令)

③滅亡:前1595,赫梯人洗劫巴比倫城,后為喀西特人統(tǒng)治

3

亞述帝國與新巴比倫王國

(一)亞述帝國(前10C末-前612)

1.早期亞述和中期亞述

(1)概況

①地理環(huán)境:兩河流域北部(伊拉克的摩蘇爾),農業(yè)發(fā)展較早

②居民:胡里特人建古城尼尼微→講塞姆語的亞述人(阿舒爾城)遷入

 (2)早期亞述/古亞述(前3000年代末—前2000年代中葉)

①概況:以亞述城為中心的國家,先后依附于阿卡德王朝、烏爾第三王朝

貴族會議限制王權,伊沙庫世襲但權力不大,名年官、司庫官為里模

②經濟:土地歸公社所有,建商業(yè)殖民地,外貿,卡尼什商業(yè)公社有自治權,與敘利亞(埃勃拉)簽《卡努姆條約》

③發(fā)展:伊蘇馬時強盛→沙馬什阿達德一世遠征,王權有所加強

④衰落:受古巴比倫打擊→前16—前15C,曾分別隸屬于米坦尼王國和統(tǒng)治南部流域的加喜特人

 (3)中期亞述(前15—前11C)

①不利的國際環(huán)境:埃及新王國、赫梯王國在敘利亞擴張,亞述曾為米坦尼(米丹尼)王國與加喜特(喀西特)巴比倫臣民

②發(fā)展

<1>力圖擴張:打敗加喜特、米坦尼人,赫梯與埃及和約,后受阿拉美亞入侵

<2>王權加強:亞舒爾烏爾巴尼特一世→阿拉德—尼拉里一世實成專制君主→薩爾曼那沙爾一世滅米坦尼王國→吐庫爾提尼努爾塔一世,已成強國

<3>由盛轉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擴張,成就不穩(wěn)→亞述被趕出巴比倫,大多被阿拉美亞人占有

③國際形勢不利使商業(yè)資本轉入國內,形成高利貸資本,土地買賣、債奴流行,農村階級分化加劇,《中期亞述法典》

2.亞述帝國(新亞述,前10C末—前612)

(1)形成:

初期都阿淑爾,辛那赫里布遷至尼尼微

①背景

<1>鐵器時代利于擴張

<2>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埃及、赫梯、巴比倫尼亞衰落,阿美利亞人勢力削弱

 ②復興

阿淑爾丹二世和阿卡德尼拉里一世,擺脫阿拉美亞人的威脅

 ③擴張

鐵器時代第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奴隸制帝國,統(tǒng)治兩河流域和埃及

<1>開始:亞述那西爾帕二世恢復提格拉特帕沙爾一世疆界,征服北部敘利亞

<2>沙爾馬納塞三世:領導敘利亞,為巴比倫的宗主國

<3>阿拉德—尼拉里三世:戰(zhàn)爭負擔重,人民起義,無力擴張

<4>提格拉特帕沙爾三世改革:亞述、巴比倫聯(lián)合的二元帝國—西亞霸主,亞述帝國真正創(chuàng)建者

<5>薩爾貢二世:鞏固在敘利亞、巴比倫統(tǒng)治

<6>辛那赫里布:鎮(zhèn)壓起義,毀滅古都巴比倫,巴比倫尼亞降為行省

<7>阿薩爾哈東:成為地跨西亞、北非帝國

 (2)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改革:前8C后期

①背景

竭澤而漁的掠奪政策(戰(zhàn)爭及對被征服地極其野蠻殘暴)

<1>各地反抗不斷

<2>統(tǒng)治集團內的尖銳矛盾:因破壞生產力,無法再剝削被征服區(qū),引神廟祭司、工商業(yè)奴隸主不滿

②內容

<1>軍事改革:征兵制改為募兵制;分專門兵種;王家兵團為核心,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2>政治改革:改變對被征服地區(qū)的政策為主。

A.縮小行省總督的權力:將被征服區(qū)劃分若干行省,加強君主專制

B.不再燒殺搶光的政策:混合遷居,分地,但無人身自由與土地所有權,大部產品給奴隸主

③評價:一定程度上緩和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加強軍力,為進一步征服戰(zhàn)爭創(chuàng)造條件

 (3)社會經濟

①條件:冶鐵技術外傳,發(fā)展農業(yè);長期戰(zhàn)爭帶回財富、土地、勞動力,擁有巨大市場與貿易通道,但對被征服區(qū)只掠奪、不建設

②表現(xiàn):奴隸制發(fā)展很大,一些城市工商業(yè)發(fā)展,被征服區(qū)社會經濟被嚴重破壞

(4)滅亡

①原因

<1>破壞經濟基礎:未能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基本要求

<2>外部:對被征服區(qū)殘酷剝削,起義不斷。

 米底首先獨立→埃及獨立→新巴比倫王國建立,與米底結盟,瓜分亞述

<3>內部:王室內部矛盾激化,人民起義

②過程:前612,被新巴比倫、米底王國瓜分

(二)新巴比倫王國(前626-前539)

1.建立

(1)居民:迦勒底人,塞姆人一系

(2)建國:前626,亞述派那波帕拉沙爾駐守巴比倫,起義

(3)發(fā)展:前612,平分亞述

2.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統(tǒng)治(前604—前562):最強盛

(1)背景

敘利亞歸順,但巴勒斯坦、腓尼基態(tài)度不明,埃及插手巴、腓事務,故與米底王國繼續(xù)結盟,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為王后

(2)擴張

攻占敘利亞、埃及→遠征阿拉伯時,埃及鼓動猶太國王獨立,故首次攻巴勒斯坦,占耶路撒冷,扶植謝德基亞(齊德齊亞)統(tǒng)治猶太人

(3)“巴比倫之囚”

①背景:前590,埃及鼓動巴勒斯坦、腓尼基反抗,以實現(xiàn)埃及控制巴、腓的目的,猶太倒向埃及;米底因戰(zhàn)爭無力與新巴比倫對抗

②過程:前586,劫掠耶路撒冷,大部分居民被俘往巴比倫尼亞

③影響:穩(wěn)定了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統(tǒng)治

(4)巴比倫城的建設

①成就:為米底王后建空中花園,豪華宮殿,馬爾都克神廟、伊斯塔爾神巴比倫塔樓

②地位:世界最繁華城市,國際商貿中心,近東重要的工商業(yè)城市

3.社會經濟繁榮

(1)條件

①兩河流域一向發(fā)達:邊境貿易活躍

②兩河與地中海聯(lián)系:控制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qū)

 (2)表現(xiàn)        

①工商業(yè):地位重要,有自治組織,城市生活活躍,埃吉貝商家

②奴隸制繁榮:較多讓奴隸獨立經營(奴隸主給奴隸一部分財產,可獨立地租佃土地、經商、辦手工作坊、錢莊、放高利貸)

③主要生產者:喪失生產資料的自由民

4.滅亡

(1)原因

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后,政局惡化,那波尼達時矛盾激化

①神廟祭司集團不滿:那波尼達不再崇拜主神馬都克,而是阿拉美尼亞月神

②統(tǒng)治階級內不理解:朝政交給兒子

③工商業(yè)奴隸主不滿:波斯滅米底、呂底亞王國,孤立新巴比倫

④階級民族矛盾尖銳

 (2)過程

前539,亡于波斯人

5.總述

(1)兩河流域的奴隸制經濟最繁榮時期

(2)王國的滅亡標志著兩河流域獨立發(fā)展的完結,此后,相繼被外族統(tǒng)治,直到7C,被阿拉伯人統(tǒng)治。

4

地中海東岸的古代文明

(一)赫梯

赫梯是小亞古國,位置在小亞東部,其最早的居民是講原始赫梯語的哈梯人和后來講印歐語的涅西(特)人融合,創(chuàng)造的古赫梯文化。

1.赫梯興起前的小亞

庫薩爾王國是赫梯國家興起前最強大的政治實體,統(tǒng)治者為皮哈納、阿尼塔

2. 赫梯的歷史發(fā)展

(1)形成:約公元前19世紀,奴隸制強國。

(2)古王國時期(前1650-前1500)

 ①開始:拉巴爾納,征服小亞東部,版圖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

②擴張:拉巴爾納二世(哈吐什爾一世)時,“赫梯”開始成為整個國家,首都哈圖沙

穆爾西里一世征服阿勒頗,前1595,滅亡古巴比倫王國,成為近東地區(qū)的大國,派王子統(tǒng)治

 ③統(tǒng)治:鐵列平改革

 前16C末,為防止王室內部爭權奪利、調整王室內部關系,鞏固王權,但未消除王位爭奪

 <1>改革前:王權受彭庫斯(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貴族)會議制約

 <2>內容:  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長子優(yōu)先、無長歸次、無子歸婿,解決了王室內斗的問題

 <3>結果:

改革調整了王室內部的關系,鞏固了王權,為赫梯成為西亞霸國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

(3)中王國時期(前1500—前1400)

因資料十分貧乏,故相關歷史情況極不清楚

(4)新王國時期(前1400—前1200):最強盛

①原因:壟斷冶鐵技術,促進土地開墾,開展對外貿易

 ②擴張:與埃及爭霸,趁埃及忙于埃赫那吞改革,將領土擴張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qū)

③卡迭什戰(zhàn)役:穆瓦塔魯與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敘利亞的卡迭什城會長,爭霸戰(zhàn)爭頂峰,前1283,哈吐什爾二世與其簽訂《銀板和約》

 ④衰亡:前13C末,“海上民族”瓦解赫梯,首都哈圖沙陷落→前8C,亡于亞述帝國

3.文明成就

(1)世界上最早的冶鐵術

(2)《赫梯法典》

(二)腓尼基

1.概況

(1)腓尼基

“腓尼基”原是“紫紅色”的意思

 (2)位置

敘利亞巴勒斯坦沿海地區(qū),北起蘇克蘇,南至阿科,東起黎巴嫩山,西至地中海。

 (3)居民:胡里特人,說塞姆語的迦南人

2.經濟

(1)農業(yè):適合種植葡萄和橄欖

(2)手工業(yè):著名的有造船業(yè)、紡織業(yè)、玻璃制造業(yè)、制陶業(yè)、木器加工業(yè)、金屬冶煉和加工

(3)商業(yè):是古代有名的商業(yè)民族、航海探險者

 最著名的為推羅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迦太基(公元前814一前813)

3.政治

(1)前3000年代末,始建城市小國,多為王國,也有共和國(推羅),權力更迭的表現(xiàn)為王朝更替,尚未君主專制,可能存在議會,外族統(tǒng)治頻繁

(2)前10至8世紀,尚處文化、經濟的鼎盛期。

(3)前6世紀,被迦勒底人統(tǒng)治,隨后又成為波斯的屬地。

(4)前332年,亞歷山大在圍困腓尼基的重要城邦推羅7個月之后,將其摧毀,結束了腓尼基人的城邦時代

(三)古代巴基斯坦

1.四個概念的辨析

(1)巴勒斯坦:地理概念

2)希伯來:語言文化概念

(3)以色列:政治概念

(4)猶太:宗教概念

2.早期巴勒斯坦地區(qū)

巴勒斯坦:古老的文明地區(qū)。

(1)定居:前3000,迦南人定居巴勒斯坦

(2)建國:前2000年代前期,喜克索斯人建立國家→前2000年代后期,迦南人建立一些小國家

(3)移民:前2000年代末,“海上民族”的一部分留居于此,稱“腓力斯丁人”(巴勒斯坦即由腓力斯丁一詞轉化而來)→2000年代末,希伯來人遷來巴勒斯坦,并由游牧民族轉為農耕民族

3.以色列猶太國家

(1)祖先時代, 約前1300至前1250年,摩西率領眾人走出埃及,進入西奈半島

(2)“士師時代”:前1230年(占領迦南)—約前1020年(掃羅稱王)

①兩大部落聯(lián)盟

北方:以色列部落聯(lián)盟;南方:猶太部落聯(lián)盟

②“士師”

以色列人的先知、統(tǒng)帥和救世主三位一體,實際上是軍事民主制時代的“王”或“軍事首領”

(3)王國時代:約前1020年(掃羅稱王)—前586年(“巴比倫之囚”)

掃羅稱王(約前1020—約前1000)

 前11世紀,以色列猶太國家形成。戰(zhàn)勝腓力斯丁人,促進了希伯來人的覺醒和統(tǒng)一

 大衛(wèi)稱王(約前1000-前963)

 從迦南人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定為首都。從此,耶路撒冷城成了以色列猶太人的圣城。

 所羅門:黃金時期(前963-前935)

<1>結盟:通過聯(lián)姻結親、簽訂和約等方式,與鄰國結盟、停戰(zhàn)

 <2>經濟:采銅礦,發(fā)展生產,同遠近各方進行貿易,建立一些新城鎮(zhèn)

 <3>政治:將國家劃分為12個行省,建立賦稅和徭役制度,組織常備軍,鞏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4.以色列與猶太民族后期的悲慘命運

(1)分裂所羅門死后,國家分裂為北方的以色列王國(都撒馬利亞)和南方的猶太王國(都耶路撒冷)

以色列王國:首都撒馬利亞,前721年,亡于亞述,各部落被強制移民、同化

猶太王國:首都耶路撒冷,前586年,亡于新巴比倫,居民成“巴比倫之囚”

(2)悲慘命運

①前539年,在波斯協(xié)助下重修圣殿

②前332年,受托勒密埃及王國統(tǒng)治

③前63年,羅馬對猶太人的殘酷統(tǒng)治

④前66—70年,“第一次猶太戰(zhàn)爭”失敗,猶太人國家的歷史結束

5

波斯帝國


(一)波斯帝國興起前的伊朗

1.伊朗高原:世界上農業(yè)發(fā)源地之一,也是較早進入文明時代的地區(qū)之一。

2.過程:

(1)前3千年:西南部興起埃蘭王國

(2)前2千年:與波斯人同屬印歐語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

(二)波斯帝國的興起與擴張

 1.背景

在興起前曾臣服于米底人,前9世紀,組成以阿黑明尼德氏族為首的部落聯(lián)盟。

2.建立

居魯士二世稱王,都帕塞波利斯→打敗米底人,??税退傻诙锥肌鞣Lm,蘇撒成第三首都→滅呂底亞王國→遠征巴比倫尼亞,巴比倫為第四首都→前530,遠征中亞的馬薩吉特,被殺

3.岡比西斯二世的統(tǒng)治:與居魯士共治→征服埃及,建立第27王朝,地跨西亞、北非大帝國→軍事行動受挫→高墨達暴動,死于途中

(三)大流士一世的統(tǒng)治

1.背景:高墨達暴動

1.高墨達暴動:階級、民族甚至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前522,高墨達自立為王,大流士等7貴族平叛

2.大流士一世改革

(1)《貝希斯敦銘文》:將平息高墨達暴動和兩次起義的過程用古波斯語、阿卡德語巴比倫方言、埃蘭語刻于貝希斯敦山崖

(2)擴張:古代第一個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

(3)背景:形勢艱難復雜,統(tǒng)治大帝國的形式、國家機器薄弱簡單、階級與民族矛盾尖銳、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因此要鞏固帝國

(4)措施

①政治:確立君主專制;劃分行省,設都督(薩特拉匹)管行政、稅收;調整波斯人與被征服地原有統(tǒng)治階級關系

②軍事:分五大軍區(qū),國王任命長官,軍事長官和行政總督互不相屬、相互監(jiān)視,“不死隊”

③經濟:統(tǒng)一鑄幣(金幣“大流克”),建立驛道制度,開通尼羅河至紅海間運河,建立與印度的海上聯(lián)系,在中亞修水庫

(5)評價: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但在客觀上促進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與落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未消除帝國內的階級、民族矛盾和政、經、文發(fā)展不平衡性

(四)波斯的社會經濟

帝國內發(fā)展極端不平衡和復雜性

1.帝國西部:貢賦沉重,不利于進一步發(fā)展

2.波斯本部:發(fā)展最迅速

3.東部的中亞地區(qū):先進技術、文化傳入,逐步進入文明時代,社會經濟有較大發(fā)展

4.中間貿易發(fā)展:中亞與西亞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客觀上促進伊朗高原和中亞經濟文化發(fā)展,而埃及、兩河流域的發(fā)展受阻

(五)波斯帝國的衰亡

1.希波矛盾起于居魯士政府呂底亞,大流士征服色雷斯,波斯控制希臘與黑海間聯(lián)系通道,威脅希臘安全與經濟利益

2.希波戰(zhàn)爭(前492—前449):由盛轉衰

       導火線為米利都起義反抗大流士統(tǒng)治,希臘支持→波斯發(fā)動戰(zhàn)爭,失敗,嚴重削弱實力,激化階級、民族矛盾

3.挑起、干涉希臘各城邦斗爭:干涉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幫助斯巴達;加劇希臘城邦危機;斯巴達與波斯戰(zhàn)爭,科林斯戰(zhàn)爭,《波斯大帝和約》(安塔克達斯和約),控制希臘,小亞各邦歸波斯統(tǒng)治;埃及獨立預示帝國瓦解

4.衰亡:結束希臘、波斯兩個世紀的紛爭

(1)背景:王位爭奪不端,各地方總督、總督與王室矛盾削弱實力和對外部危險的注意

(2)過程: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借口為希臘復仇,大流士三世被殺→前330年滅亡,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六)波斯帝國與西亞北非古代文明的終結(近東)

1.波斯帝國的地位:西亞北非古代文明極盛而衰時興起

(1)西亞北非古代文明從小國寡民、地域王國到帝國發(fā)展的最高階段

   波斯維系帝國的制度較成熟,為以后的帝國(亞歷山大、羅馬)承襲

(2)鐵器廣泛使用與傳播,促進經濟、政治與軍事

(3)表明上看是純軍事征服產生,但某種程度上也是西亞與北非經濟文化交流與波斯帝國的形成相互促進

(4)打亂了西亞北非奴隸制經濟獨立發(fā)展的正常進程:戰(zhàn)爭災難,限制交往聯(lián)系

2.波斯興衰的原因

(1)興起:新興民主,無像西亞、北非文明沉重的包袱與尖銳矛盾,吸收西亞北非古老文明并利用其矛盾征服它們

(2)衰亡:背上某些西亞北非文明包袱;內部經濟文化聯(lián)系脆弱,各地發(fā)展極不平衡;統(tǒng)治集團腐朽

3.西亞北非文明的發(fā)展:游牧與農耕文明的交往與沖突,落后民族征服三大文明中心

4.概括:承前啟后的橋梁,波斯帝國既為西亞北非古代文明的總結,又為希臘羅馬古典文明提供借鑒

6

上古西亞文化

(一)文字

(1)楔形文字蘇美爾人發(fā)明古代西亞民族眾多,但大多使用楔形文字,只有希伯來人等少數(shù)居民例外。

(2)字母文字:腓尼基人發(fā)明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的最大貢獻。

在它的影響下,在東方出現(xiàn)阿拉美亞文字,而阿拉美亞文字對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來字母、印度的梵文等產生重大影響。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希臘字母,又是拉丁字母以及歐洲其他字母文字的基礎

(二)文學

(1)神話

《伊什妲爾赴冥府》是著名神話

(2)傳說

每年,兩河流域的南部洪水泛濫,為了生存必須同洪水斗爭,故出現(xiàn)了關于洪水的傳說,成了后來《圣經》中諾亞方舟的原型。

(3)箴言文學

《詠正直的受難者的詩》、《主人和奴隸的對話》說明反對傳統(tǒng)宗教的思想已經萌芽。

(4)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

(5)宗教文學

希伯來人的猶太教的《圣經》和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阿維斯塔》

(三)科學

1.天文歷法

(1)天文

將肉眼可見的星星繪成星象圖,按方位分為星座;已知黃道十二宮;記錄彗星、虹、地震、臺風;知道了星體運行的周期;預測日食和月食;知道五大行星與黃道十二宮的相對關系。

 (2)歷法

蘇美爾時期已制定了自己的歷法,把每晝夜按黃道十二宮劃為12個單位,即12小時,每小時為30分;把每月分為四周,每周7天,分別由一個神主管:太陽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這就是一星期七天的來歷。

2.數(shù)學

(1)表現(xiàn)

①計數(shù)法

②四則運算與方程

③面積與體積

 (2)作用

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括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貿易、天文歷法等方面的問題)。

 3.醫(yī)學

(1)特點:和其他古代國家一樣,醫(yī)學與巫術、宗教有很深的淵源關系,往往很難分開。

(2)記述

《圣經》等文獻中有關于醫(yī)學方面的論述,希伯來人沒有職業(yè)醫(yī)生,而由祭司治病。在前5世紀的猶太法規(guī)集中,記述有關于解剖和生理的資料。血液被認為是生命的元素。他們已知人體有248塊(或252塊)骨頭。

在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經典《阿維斯塔》中也包含有醫(yī)學的知識。

(四)建筑

1.神廟

(1)烏魯克時期:就有神廟建筑吉庫拉特(用生磚建成的多級寺塔)。因地勢平坦,又常有洪水泛濫,故建筑物多建在高臺之上。

(2)波斯帝國:一直沿用,連王宮也是如此。

(3)烏爾第三王朝:烏爾納木建造的雄偉寺塔有不少創(chuàng)新,如增加神廟的臺基,用在瀝青中浸泡過的磚壘砌的。

2.王宮

(1)小亞赫梯:王宮建筑很有名,因為亞述國王稱期王宮建筑取自赫梯。

(2)亞述帝國:規(guī)模巨大的王宮建筑。

(3)波斯:雄偉。

3.城市建筑

(1)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

(2)東地中海

①巴勒斯坦的耶利哥古城:世界最早的城市建筑,約建于前7000年代

 ②敘利亞的埃勃拉:城市和王宮

③腓尼基:建在海邊山崖上的一些城市(如推羅、西頓等)

(五)宗教

1.瑣羅亞斯德教

(1)發(fā)展

①創(chuàng)造:波斯帝國時產生,瑣羅亞斯德(希臘語,古波斯語為查拉圖士特拉)。

②國教:大流士定為國教,但不排斥征服區(qū)宗教

(2)經典:《阿維斯塔》。

(3)教義:二元論思想,即善、惡神斗爭,阿胡拉·馬茲達與阿里曼的對立。由于瑣羅亞斯德教的主要儀式是崇拜光明、火,故亦稱拜火教或祆教。

末日前夕救世主的降臨;末日來臨之際,阿胡拉·馬自達戰(zhàn)勝阿里曼,并將阿里曼投入火獄;此后是靈魂復活與末日審判。

2. 猶太教

(1)背景

希伯萊人(以色列猶太人)在漫長苦難的歷史過程中形成本民族的宗教。

①原信奉多神,耶和華神為主神

希伯來人最初信奉多神教即萬物有靈論,崇拜山、石、泉、樹,其中主神稱耶和華,屬于區(qū)域性的最高神靈。

②巴比倫之囚期間,希伯來人逐漸形成獨尊耶和華的宗教。 

       進而將自身的拯救寄希望于耶和華,信奉靈魂復活、末日審判、天堂地獄

(2)演化

       ①猶太教:以色列猶太人的氏族部落的宗教,家族、氏族部落保護神。后發(fā)展為民族宗教,護國神、民族神

       ②基督教:從中演化出來,但救贖理論、禮拜形式變化很大,世界神,經典《圣經》

(3)經典

     ①《塔納赫》,包括“摩西五經”(律法書)即創(chuàng)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shù)記、申命記以及“先知書”即約書亞記、士師記等,后收錄于《圣經》舊約。

      ②《塔木德》,即猶太教法典。

(4)教義

       包括一神崇拜和上帝選民等內容。猶太教尊奉摩西為先知,其宗教信仰源于摩西傳布的啟示。信奉靈魂復活、末日審判、天堂地獄,宗教習俗之一是禁食豬肉。

編輯:王倫立 殷曉彤

負責:周六、周日


 

長按指紋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