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黃帝內(nèi)經(jīng)》名句賞析

 金星jⅹ 2020-04-18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些名句是要背下來的,包括出自哪一篇,什么意思。這樣有人要是跟你侃中醫(yī),你背一兩句出來,說出出處,對方立刻會對你刮目相看的。因為就是專業(yè)的中醫(yī),也不一定真正讀過黃帝內(nèi)經(jīng)的。

本文替你摘抄出黃帝最有名的那些名言,供你背誦。

(一)寶命全形論篇

一曰治神,二曰知養(yǎng)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譯文:

那五種治法是什么呢?第一要精神專一,第二要修養(yǎng)形體,第三要了解藥物的真假性能,第四要制定大小砭石以適應不同的疾病,第五要懂得臟腑血氣的診斷方法。這五種治法,各有所長,先用哪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二)邪氣藏腑病形篇

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臭,其濁氣出于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譯文:

因為周身十二經(jīng)脈和三百六十五絡,所有血氣都上行達到頭面部,分別流入各個孔竅,那精陽之氣上注于目,使眼睛能看;那旁行的經(jīng)氣上達于耳,使耳能聽;那宗氣上出于鼻,使鼻能嗅;那由胃生出來的谷氣,上走唇舌,使唇舌有味覺。所有這些氣和津液,都上行熏蒸于面部,面部的皮又厚,肌肉堅實,因此面上的陽熱充盛,就是天氣極寒冷也能適應。

(三)生氣通天論篇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譯文:

大凡陰陽的關(guān)鍵,在于陽氣固密于外,陰氣才能持守于內(nèi)。如果陰陽失去平衡和諧,就像一年當中,只有春天沒有秋天,只有冬天沒有夏天一樣。因此,調(diào)和陰陽,是最好的養(yǎng)生方法。如果陽氣過于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要虧耗而衰竭;陰氣和平,陽氣周密,精神就會旺盛;如果陰陽分離而不相交,那精氣也就隨之而耗竭了。

(四)六節(jié)藏相論篇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于冬氣。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陰中之少陽,通于春氣。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zhuǎn)味而出入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

凡十一藏取決于膽也。

注釋

1 藏象:人體內(nèi)臟機能活動表現(xiàn)于外的征象。

2 魄:人體的精神活動之一,表現(xiàn)為感覺和動作。

3 蟄:蟲類伏藏于土中。這里有閉藏的意思。

4 罷(pí)極:即四極、四肢。肝華在爪,充在筋,以生血氣,所以為四肢(罷極)之本。

譯文

黃帝問道:人體內(nèi)臟與其外在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如何?

岐伯說: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榮華表現(xiàn)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實血脈,是陽中之太陽,與夏氣相應。

肺是氣的根本,是藏魄的所在;其榮華表現(xiàn)在皮毛,其功用是充實肌表,是陽中之太陰,與秋氣相應。

腎是真陰真陽蟄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氣儲藏的所在;其榮華表現(xiàn)于頭發(fā),其功用是充實骨髓,是陰中之太陰,與冬氣相應。

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榮華表現(xiàn)在指甲,其功用是充實筋力,可以生養(yǎng)血氣,其味酸,其色蒼青,是陰中之少陽,與春氣相應。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營氣所生的地方,叫作器,能排泄水谷的糟粕,轉(zhuǎn)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其榮華表現(xiàn)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實肌肉,其味甘,其顏色是黃。這些臟器都屬于至陰一類,與長夏土氣相應。

以上十一臟功能的發(fā)揮,都取決于膽的功能正常。

(五)玉機真藏論篇

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后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1,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2,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3,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4。

注釋

1 色澤以浮:氣色浮潤,顏色明潤。

2 脈弱以滑:指有病之脈,弱而流利。

3 色夭:顏色晦暗。

4 四難:指病人出現(xiàn)的“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以堅”、“脈逆四時”四種病危的癥狀。

譯文

黃帝說:治病的一般規(guī)律,是要先診察病人的形氣怎樣、色澤如何,以及脈的虛實、病的新舊,然后再治療,而千萬不能錯過時機。病人形氣相稱,是可治之證;氣色浮潤,病易治愈;脈象和四時相適應,是可治之證。脈來弱而流利,是有胃氣的現(xiàn)象,屬易治的病。以上都算可治、易治之證,但要及時地進行治療才行。形氣不相稱,是難治之證;氣色枯燥而不潤澤,病不易治愈;脈實并且堅硬,是更加嚴重的病證;如果脈象和四時不相適應,那就是不可治之證了。一定要察明這四種困難,清楚地告訴病人。

(六)熱論篇

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而鼻干,不得臥也。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jīng)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jié)M而嗌干。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1。

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wèi)不行2,五藏不通,則死矣。

注釋

1 煩滿而囊縮:煩悶并且陰囊緊縮。

2 榮衛(wèi):營氣,衛(wèi)氣。

3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一日指七天,現(xiàn)在的一周

譯文

黃帝道:希望聽聽傷寒的癥狀。

岐伯說:傷寒第一周,太陽經(jīng)感受寒邪,所以頭項疼痛,腰脊僵硬。

第二周,病邪傳到陽明,陽明經(jīng)主肌肉,它的經(jīng)脈挾鼻,絡于目,所以身熱、目疼、鼻干,不能安臥。

第三周,病邪傳到少陽,少陽主膽,它的經(jīng)脈循行于兩脅,絡于兩耳,所以胸脅痛,耳聾。如果三陽經(jīng)絡都已受病,但還沒有傳入到臟腑里的,可以用發(fā)汗法來治愈。

第四周,病邪傳到太陰,太陰經(jīng)脈分布于胃,絡于咽嗌,所以腹脹滿,咽嗌發(fā)干。

第五周,病邪傳入少陰,少陰經(jīng)脈通腎、絡肺,連系舌根,所以口燥、舌干而渴。

第六周,病邪傳入厥陰,厥陰經(jīng)脈環(huán)繞陰器,絡于肝,所以煩悶、陰囊緊縮。

如果三陰三陽經(jīng)、五臟六腑都受了病害,營衛(wèi)不運行,腑臟不通暢,那就要死了。

(七)標本病傳論篇

黃帝問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1,奈何?岐伯對曰: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后相應,逆從得施2,標本相移3。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注釋

1 “病有”兩句:疾病有標病、本病,治法有逆治、從治。

2 逆從得施:施行逆治,從治。

3 標本相移:標病與本病的治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相互轉(zhuǎn)移。

譯文

黃帝問道:病有標病、本病,刺法有逆治、從治,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說:大凡針刺的原則,必定要先辨別疾病的陰陽屬性,把病情的前期和后期聯(lián)系起來研究,然后確定是用逆治還是從治,治標還是治本。所以說:有的病在標而治標,有的病在本而治本,又有的病在本而治標,有的病在標而治本。所以在治療上,有治標而取效的,有治本而取效的,有反治而取效的,有正治而取效的。所以懂得了治療的逆從法則,那么就可以放手治療而無所疑慮;懂得了治標治本的法則,就能屢試不爽,萬無一失;如果不懂得標本,這叫胡亂施治。

(八)本神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1。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藏則精失2,魂魄飛揚3,志意恍亂4,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5?請問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6。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7,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8,心之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注釋

1 神:指廣義的神,概括了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現(xiàn)象。包括下文所講“血、脈、營、氣、精、神”等生理活動的內(nèi)容。

2 淫泆(yì):指七情過度,任性恣縱。

3 魂魄:魂,是精神活動之一。魄,是先天的本能,如感覺、運動等。

4 志意恍亂:思想混亂,茫然無主。

5 德、氣:古代哲人認為萬物由天之氣、地之形和合化生。有時天氣也稱為“天德”,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精、神、魂、魄等。人死后,精神魂魄又回到了天上,所以古人祭祀祖先,是相信祖先的靈魂在天上存在。

6 德流氣?。涸谔熘畾庀铝髋c在地之氣結(jié)合。

7 兩精相搏:即男女交媾,兩精結(jié)合。

8 任:負擔,主持。

譯文

黃帝問岐伯說:針刺的法則,必須先研究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因為血、脈、營、氣、精、神,這都是五臟所藏的。至其失了正常,離開所藏之臟,五臟精氣走失,魂魄也飛揚了,意志也煩亂了,智慧和思考能力都離開了自身。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上天的懲罰呢,還是人為的過失呢?什么叫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希望聽到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天賦予我們?nèi)祟惖氖堑拢刭x予我們?nèi)祟惖氖菤?,由于天德下流與地氣上交,陰陽相結(jié)合,使萬物化生成形,人才能生存。所以,人體生命的原始物質(zhì),叫精;陰陽兩精相結(jié)合產(chǎn)生的生命活動,叫神;隨著神的往來活動而出現(xiàn)的知覺機能,叫魂;跟精氣一起出入而產(chǎn)生的運動機能,叫魄;可以支配外來事物的,叫心;心里有所憶念而留下的印象,叫意;意念所在,形成了認識,叫志;根據(jù)認識而反復研究事物的變化,叫思;因思考而有遠的推想,叫慮;因思慮而能定出相應的處理事物方法,叫智。

(九)上古天真論篇

乃問于天師曰1: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2,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3,和于術(shù)數(shù)4,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5,而盡終其天年6,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7,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

注釋

1 天師:黃帝對岐伯的尊稱。

2 春秋:指人的年齡。

3 陰陽:天地變化的規(guī)律。

4 術(shù)數(shù):各種技術(shù),這里指采用任何一種調(diào)養(yǎng)精氣的養(yǎng)生方法,都要做到適宜,無太過,無不及。

5 形與神俱:形體與精神活動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

6 天年:自然界賦予人的自然壽命。

7 御神:控制精神情志活動,以免過度消耗精氣。

譯文

黃帝問岐伯道: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年齡都超過了百歲,但行為動作沒有衰老的跡象;現(xiàn)在的人,年齡到五十歲,動作就顯得衰老了。這是時代的不同呢,還是人們違背了養(yǎng)生之道的緣故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大都懂得養(yǎng)生之道,取法天地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選擇適當?shù)酿B(yǎng)生方法來調(diào)和保養(yǎng)精氣,飲食有節(jié)制,起居有規(guī)律,不過分勞作,所以形體和精神能夠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享盡自然的壽命,度過百歲才離開世間。

現(xiàn)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漿當作水來貪飲,把任意妄為當作生活的常態(tài),醉后還勉強行房,縱情聲色,以致精氣衰竭,真氣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氣的盈滿,不明白控制精神情欲,一味追求感官快樂,違背了生命的真正樂趣,起居沒有規(guī)律,所以五十歲左右就衰老了。

(九)上古天真論篇

其次有圣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1,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nèi)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shù)。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2。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注釋

1 八風: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之風。

2 逆從陰陽:順從陰陽消長的變化。

譯文

其次有圣人,能夠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間,順從八方之風的變化規(guī)律,調(diào)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習慣,從來不生氣。行為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外不使身體為事務所勞,在內(nèi)不使思想有過重負擔。以清靜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所以形體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壽也可以達到百歲。其次有賢人,能效法天地的變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運行,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jù)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diào)養(yǎng)身體,追隨上古真人,以求合于養(yǎng)生之道,這樣,也可以延長壽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壽。

(十)六節(jié)藏相論篇

帝曰:善!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1。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

岐伯曰:悉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2,請陳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3,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4,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注釋

1 正:確定,定正。

2 大神靈問:所提問題是涉及天地陰陽、變化莫測、微妙難窮的大問題。

3 天食(sì)人以五氣:天供給人們五臟之氣。

4 氣和:五臟之氣協(xié)調(diào)正常。生:生化機能。

譯文

黃帝道:說得好!我聽說天地之氣化合而成形體,又根據(jù)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來確定萬物的名稱,那么天地的氣運和陰陽的變化,對于萬物所起的作用,哪個大哪個小,可以聽聽嗎?

岐伯說:你問得很詳細??!天很廣闊,不容易測度,地很博大,也難以測量,不過既然你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就說說其中的道理吧。草有五種不同的顏色,這五色的變化,是看不盡的;草有五種不同的氣味,這五味的美妙也是不能窮盡的。人的嗜欲不同,對于色味,是各有其不同嗜好的。天供給人們五氣,地供給人們五味。五氣由鼻吸入,貯藏在心肺,能使面色明潤,聲音洪亮;五味由口進入,藏在腸胃里,所藏的五味,來供養(yǎng)五臟之氣。五氣和化,就有生機,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氣就會旺盛起來。

(十一)五藏別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1,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愿聞其說。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2,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恒之府3。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4。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魄門亦為五藏5,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寫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注釋

1 方士:這里指醫(yī)生。

2 女子胞:即子宮。

3 奇恒之府:異于一般的腑,其形態(tài)似腑而功能似臟。

4 傳化之府:指五腑,即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5 魄門:即肛門。

譯文

黃帝問道:我從方士那兒聽說,有的把腦髓叫作臟,有的把腸和胃叫作臟,但又有把腸胃叫作腑的。他們的意見不同,卻都自以為是,我不知到底誰說得正確,希望聽你講一下。

岐伯回答說:腦、髓、骨、脈、膽和女子胞,這六者,是感受地氣而生的,都能藏精血,像地之厚能盛載萬物那樣。它們的作用,是藏精氣以濡養(yǎng)機體而不泄于體外,這叫作‘奇恒之腑’。像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是感受天氣而生的,它們的作用,像天之健運不息一樣,所以是瀉而不藏,它們受納五臟的濁氣,叫作傳化之腑。它們受納水谷濁氣以后,不能久停體內(nèi),經(jīng)過分化,要把精華和糟粕分別輸送和排出。魄門也屬于五臟。它的作用是使糟粕不能長久留存在體內(nèi)。五臟是藏精而不瀉的,所以雖常常充滿,卻不像腸胃那樣,被水谷所充實。六腑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輸瀉出去,所以雖常常是充實的,卻不能像五臟那樣被精氣充滿。水谷入口以后,胃里雖實,腸子卻是空的;等到食物下去,腸中就會充實,而胃里又空了,所以說是實而不滿、滿而不實的。

(十二)移精變氣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1,可祝由而已2。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nèi),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nèi)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官之形3。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nèi),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nèi),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shù)至,虛邪朝夕,內(nèi)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注釋

1 惟其移精變氣:通過思想意識調(diào)控來改善精氣的活動狀態(tài)。

2 祝由:通過祝說病人疾病原由等語言的開導、勸慰,來改變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達到治療某種疾病的一種療法。

3 伸官:求取做官。

譯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古時治病,只是轉(zhuǎn)變病人的思想精神,用祝由的方法就可以治愈?,F(xiàn)在治病,用藥物從內(nèi)治,用針石從外治,結(jié)果還是有好有不好的,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說:古時候,人們穴居野外,周圍都是禽獸,靠活動來驅(qū)寒,住在陰涼地方來避暑。在內(nèi)心沒有愛慕的累贅,在外沒有奔走求取官宦的形役。這是恬惔的時代,外邪不易侵犯人體。因此既不需要毒藥治其內(nèi),也不需要針石治其外。只需要改變精神狀態(tài),斷絕病根就夠了?,F(xiàn)在就不同了。人們心里經(jīng)常為憂慮所苦,形體經(jīng)常被勞累所傷,再加上違背四時氣候和寒熱的變化,這樣,賊風虛邪早晚不斷侵襲,就會內(nèi)犯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所以小病會發(fā)展成為重病,而大病就會病?;蛩劳觯虼?,僅依靠祝由是不能把病治好的。

(待續(xù))

要是有瓶水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