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沈家煊:大破大立創(chuàng)新見 一拋一撿探語言

 人老顛東 2021-12-08

圖片

——  學人小傳  ——

沈家煊,著名語言學家。1946年生于上海。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學系,并留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1997年獲評“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至2009年任語言研究所所長。2006年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06年至2007年任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2010年至2018年任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代表專著有《不對稱和標記論》《名詞和動詞》《超越主謂結構》等。

圖片

圖片
圖片
收獲的秋天
圖片
2020年11月15日。北京。深秋。

“第三屆許國璋外國語言研究獎”頒獎典禮正在舉行。

會場鴉雀無聲,人人屏氣凝神?!霸S國璋獎”是外語研究領域的頂級獎項,但是前兩屆卻都沒有評出一等獎。此番究竟是花落誰家,大家緊張地拭目以待。

終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教授宣布:一等獎,沈家煊著《名詞和動詞》。全場掌聲雷動。

在頒獎儀式后的“外語學科新格局高端論壇”上,沈家煊先生作了主旨發(fā)言,題目是“中西語言'虛實’的異同”。他指出,西方語言的“語法化”等于中國傳統(tǒng)所說的“實詞虛化”,但漢語的“語法化”不僅有“實詞虛化”還有“虛詞實化”。這一觀點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其理論的根本,就在于《名詞和動詞》書中通過多種語言的對比而建立起來的漢語詞類“名動包含”說——漢語動詞是名詞的一個次類,是動態(tài)名詞。

自2007年漢語詞類的“名動包含”說提出以來,沈家煊以60多篇研究論文、6本學術著作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論證,在國內語言學界掀起了一波革命性的浪潮,沖擊了漢語研究中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印歐語眼光”,打破了傳統(tǒng)語法思想對西方語言學理論體系的迷信,撼動了語言學界對漢語語法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帶動了一批中青年學者以“樸素的眼光”探索漢語本色,在國際學界也引發(fā)了熱烈的反響和共鳴。

圖片

“許國璋獎”評獎委員會在上一屆一等獎空缺時,對一等獎作品的期待是:“更具原創(chuàng)性、前沿性、理論高度和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對我國的外國語言研究和外語教育研究等起到引領作用,并在國際學術界發(fā)思想之先聲?!边@一次沈家煊的代表著作《名詞和動詞》榮獲一等獎,可謂實至名歸。

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力;大破大立,積半生之探尋。沈家煊先生這個收獲的秋天,深深地扎根于四十多年前的那個“科學的春天”。

圖片
圖片
科學的春天
圖片

圖片

1978年的早春二月,萬物復蘇,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盛況空前。在大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作了題為《科學的春天》的書面發(fā)言,熱情地呼喚:“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這篇熱情洋溢、催人奮進的宣言,鼓舞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身科學事業(yè),其中就有當時還在北京電信部門的沈家煊。

沈家煊當時的工作,在現在看來,依然是為人所羨慕的。他曾親手將斯諾受毛澤東主席接見后發(fā)表的英文電稿用電傳機發(fā)送到美國,也曾因承擔過尼克松訪華過程中的中方電信聯(lián)絡工作而受邀參加基辛格及其夫人的答謝宴,還曾多次出國參加國際通訊衛(wèi)星組織、國際電信聯(lián)盟總部的國際會議擔任同聲翻譯。但是,生性好靜的沈家煊,更希望能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書做研究。

這時,他在報紙上讀到了《科學的春天》,不禁大受鼓舞。其時,我國剛剛恢復了研究生制度。當他得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呂叔湘先生招收英漢對比專業(yè)研究生的消息后,便一心計劃讀研。然而好事多磨,領導舍不得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離開工作崗位,并不支持他報考研究生。無奈中,沈家煊只得利用業(yè)余時間跟著收音機自學法語和日語,暗暗準備著第二年的考試。

1979年,沈家煊走到了人生重大抉擇的十字路口。是接受升職機會,繼續(xù)從事與自己性情相悖的翻譯工作?還是放棄多年來積累的一切,聽從內心的召喚,重回菁菁校園?而且當年語言研究所招生的導師只有趙世開教授一人,普通語言學方向。但是,他沒有絲毫的猶豫,毅然決定報考,最終以全院考生中英語第一的高分考入語言研究所,熱烈地去擁抱“科學的春天”,要把“偉大的巨著”“寫在無限的宇宙之間”。

圖片

三年“冷板凳”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外語言學飛速發(fā)展;而中國語言學界,已經和外界隔膜多年,落差巨大。

甫一入學,趙世開老師便給沈家煊開出了一個長長的書單,都是西方語言學的經典原著。在數十年后寫的紀念文章中,沈家煊還深情地回憶起這件事,并且特別指出其中有一本美國結構主義大師哈里斯的《結構語言學方法》。這是一本現在被忽視的寶藏。就在今年,沈家煊還受哈里斯的啟發(fā),發(fā)表了一篇觀點獨到的論文,談如何分析漢語的句子,發(fā)展了建立在“名動包含”說基礎上的漢語“對言語法”。

趙世開老師提倡多學科綜合研究,要求沈家煊廣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去別的高校聽數理語言學課程,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參加心理學討論會。方言學家李榮先生還要求他加強古漢語學習。在語言所學習,對知識面廣博的要求非常高,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指導沈家煊讀書的,還有語言學大師呂叔湘先生。呂先生一直重視對西方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的借鑒,希望將國外的方法、理論介紹到中國。他不但自己關注、學習各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理論體系,也鼓勵年輕人積極學習。

到了入學的第二年,就面臨碩士論文的選題了。于是,沈家煊登門去求教呂先生。呂先生說,海外有許多研究比國內做得好,我們不太掌握,所以給了他一個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然而卻意義巨大的建議——全面搜集國外漢語研究中用英文發(fā)表的文章,做一個國外學者研究漢語的論著目錄。

圖片

這是一個很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那是在1980年,剛剛開放的中國,原版外文資料還比較稀缺,更沒有數據庫、互聯(lián)網;最為關鍵的,這是一個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沒有導游、路線圖,需要摸索著構建起完整的知識圖譜。甚至,這還是一個不為人理解的任務。有人會覺得,這算什么論文。但是,李榮先生評價道: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是最難做的。

寫論文的那兩年時間里,沈家煊把自己鎖在圖書館里。北京圖書館、科學院圖書館、語言所圖書館,都留下了他孤寂而堅毅的身影。憑著一張張卡片目錄搜尋可能的資料,借助文后的參考文獻順藤摸瓜追尋文獻的源流,他一待就是一整天。做這樣的題目,必須全部看第一手資料,僅檢索的期刊就達上百種。每篇文章都看摘要,做卡片,寫筆記,分類整理,涉及漢語通論、漢語語音、句法語義、漢語方言、漢語史、語言哲學、心理語言學、人類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幾乎涵蓋了語言學的所有分支學科。

功夫不負有心人。作為直接成果的碩士論文包括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作為序言的50-80年代國外漢語研究綜述,后一部分則是一個詳細的國外漢語研究論文索引。論文介紹了王士元的詞匯擴散理論等名噪一時的新學說。后來,索引的英語部分分三期連載發(fā)表,對國內學界的理論更新起到了引領作用。

然而,三年的冷板凳,成果絕不止是一篇論文,而是打下了沈家煊一生語言學研究的深厚功底。他后來多次跟他的學生談到,至今依然覺得做這樣一篇論文,是一次很好的學術訓練,補充了許多跟漢語漢字有關的知識,比較全面地了解了國際上漢語研究的各種觀點和研究現狀,更具有長遠意義的是學會了收集和甄別資料。他在推介國外語言學新理論方面一直走在學界前沿,翻譯喬姆斯基的形式句法經典著作,引進語用學、認知語言學,介紹語言類型學、語法化、主觀化理論等等,對國際語言學界的新人、新作、新理念、新潮流都有過人的敏感把握。

沈家煊先生曾在一個訪談中謙虛地談到自己讀書的幸運,他說:“要挑那些對學科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的書來讀。我自己覺得運氣還不錯,挑來讀的大致都是值得讀的?!薄@哪里是幸運?這是眼光!這種在茫茫書海中發(fā)現寶藏的眼光,不經過廣泛涉獵、去蕪存菁的訓練不可能獲得。這種眼光,正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冷板凳上培養(yǎng)出來的。

圖片
讀書破“四”卷

沈家煊是在呂叔湘先生親手扶持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呂先生對后輩的指導無微不至、事必躬親,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呂先生對沈家煊說,國外有很多人做得比我們好,因為他們有不一樣的眼光。從英語這個角度來看漢語,往往能看到一些我們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所以呂先生讓沈家煊從英漢對比研究做起。

在沈家煊留所工作后不久,呂叔湘先生把沈家煊叫到自己家中,給他布置了一個題目《英漢介詞對比》,并且親手給他列出了文章的大綱。沈家煊完成后,又去呂先生家中請他審閱。呂先生非常滿意,隨即親手給他寫了推薦信,推薦給北京外國語學院的許國璋教授。文章最終發(fā)表在權威刊物《外語教學與研究》上。這是沈家煊學術道路上發(fā)表的第一篇論文,也是他和許國璋教授最初的結緣。

接著,沈家煊和趙世開老師合作《漢語“了”字跟英語相應的說法》。這一篇的標題也是呂先生改定的。呂先生對說,把“了”的用法弄清楚了,漢語語法的大部分就弄清楚了。沈家煊謹記呂先生教誨,在“了”字的句法語義問題上頗多用功,做出了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F在,“了”這個題目,已經成了傳家寶,呂先生傳給沈先生,沈先生又傳給他的學生。沈家煊時?;貞浧鹪谒麑W術道路開始時呂先生給他的幫助,而他的學生卻說,覺得沈先生就是他們的呂先生。

傳承呂先生的學術思想,在沈家煊而言,更多的是讀呂先生的書。就在沈家煊入學的那一年,呂叔湘先生出版了《漢語語法分析問題》。薄薄的一本,正文不到100頁,但卻是大師一生成果的結晶,成了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經典,數十年來一直指引著研究的方向。后人多次給這本小書作出深入闡釋,寫了幾種類似經典注疏的讀本。

圖片

沈家煊當時就認識到了這本書的價值,專心研讀。他說:“我翻爛了一本,就再買一本,經常閱讀,反復思考,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惫湃苏f“讀書破萬卷”,那個“破”還有突破、識破的意思。而沈家煊是真真兒地讀“破”了至少四本《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在日后的研究中,他也確實下筆如有神助,很多研究課題,都是直接來自呂先生的這本大家小書。

沈家煊曾對學術后輩說過:“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資料,哪怕是一個領域。所以怎樣選擇學習和閱讀材料,就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也是一門學問。我的體會是,經典要反復研讀?!?/span>

呂叔湘先生在《語法研究中的破與立》一文中說:“要大破特破?!?詞’'動詞’'形容詞’'主語’'賓語’等等暫時拋棄。可能以后還要撿起來,但這一拋一撿之間就有了變化,賦與這些名詞術語的意義和價值就有所不同,對于原來不敢觸動的一些條條框框就敢于動它一動了?!边@句話,也是沈家煊經常引用的名言,并且指出要“破字當頭,立在其中”,才能實現呂先生的設想。最近十多年,沈家煊的工作中心就是“破、立”與“拋、撿”。

圖片
破立與拋撿

1900年,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男爵在英國皇家學會發(fā)表演講,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只是天邊還有兩朵烏云。然而他沒想到的是,這兩朵烏云給物理學帶來了一場風暴,顛覆了舊理論體系,醞釀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

在一百年后的漢語語法學界,似乎是一片同樣的圖景,人們也在忙碌于“修飾工作”,甚至還沒有人注意到天邊的烏云,除了——沈家煊。

飄蕩在漢語語法研究天邊的這兩朵烏云,一朵是名詞和動詞的關系,另一朵是主語和謂語的關系。受過基礎教育的人,無論是在語文還是英語課上,都學過名詞、動詞、主語、謂語,都能說出點道道兒來。這似乎不是什么前沿而高深的問題。但是,沈家煊卻不這么認為。在一次發(fā)言中,他說道:“我總覺得,我們做研究的,不能自我感覺太好。如果覺得天下太平,花好月圓,那么我們這個研究就不會有進步?!眲e人的花好月圓,他卻看到了天邊的烏云。

正是看到了問題之所在,所以沈家煊“從2007年發(fā)表《漢語里的名詞和動詞》一文開始,一發(fā)而不可收,十余年來一直在響應呂先生的號召,在前輩的基礎上,針對最基本、最重要的兩對語法范疇'名詞和動詞’、'主語和謂語’(它們都來自印歐語的語法)做破與立、拋與撿的工作,陸續(xù)發(fā)表了數十篇論文?!边@段話是沈家煊新著《破立集》自序中的夫子自道。正是這“破與立、拋與撿”給漢語語言學界帶來了一場風暴,顛覆了舊理論體系的框架,醞釀了“名動包含理論”和“漢語對言語法”的誕生。

呂叔湘先生確實說過,要“通過對比研究語法”,也特別支持英漢對比研究。所以沈家煊在一次訪談中也說過:“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只是從漢語看漢語,實際上是看不清楚漢語的;而用英語的眼光來看漢語,就能夠看到和我們不一樣的東西?!?/span>

但是,過猶不及。如果不是借助“印歐語眼光”,而是迷信“印歐語眼光”,把印歐語的結構基礎與概念體系當成漢語的結構基礎與概念體系,用印歐語的框框來套漢語,“言必稱希臘”,那就不是借鑒而是束縛。所以呂叔湘呼吁“大破特破”,要破除“印歐語眼光的束縛”。

可是,這“大破特破”的工作,注定必然會遭遇阻力?;赝甑目茖W史,思想的革命者無不胸懷勇氣,直面誤解、反對和圍剿。雖然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再會有火刑和宗教裁判所,但是“名動包含理論”和“漢語對言語法”顛覆了漢語語法現有理論框架的根基,一旦認可這套理論,此前的很多工作就要面臨反思,因此其所遭遇批評意見之激烈也是前所未有的。

面對批評,沈家煊始終保持著理論的清醒,一方面小心求證,充分論證,另一方面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又被傳統(tǒng)觀念牽著鼻子走”。在沈家煊先生周圍,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同志,有多年的同事,有他的學生,還有許多剛剛跨進語言學大門的年輕人。

大圈套小圈

圖片

2007年,沈家煊《漢語里的名詞和動詞》一文發(fā)表,奠定了“名動包含理論”的基礎。

就在這年的一個秋日,沈家煊把當年入學的博士生帶到自己家中,在一張小小的書桌上,給他畫了兩個圈,大圈套著小圈。外面的大圈,代表漢語的名詞;而里面的小圈,則代表漢語的動詞。

指著這兩個圈,沈老師娓娓而談:漢語的動詞也是名詞,只不過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名詞,是表示動態(tài)的名詞,因為漢語的動詞跟名詞一樣,也能充當主賓語。學生心中充滿了驚訝和疑惑:教科書上不是這么說的呀?英語怎么就名詞是名詞、動詞是動詞呢?沈老師一一解答學生的問題。這一談,就一直談到晚霞紅、落日圓。

這個學生在后來給某位師兄的電郵里,他這么說:“第一次去沈老師家,沈老師就和我談'之’的問題,談詞類問題?;旧隙际巧蚶蠋熢谡f,說了一個多小時。我就覺得,沈老師恨不得立即把他的新發(fā)現都告訴我,只恨我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對學術的投入,對學生的期望,全都是用行動表達出來的。跟著沈老師,就覺得偷一會兒懶,都是大錯?!?/span>

從2007年到2016年,整整十年,沈家煊嘔心瀝血,用近四十篇文章,從漢語外語的對比、古今漢語的對比、漢語句法語義的表現、漢語的節(jié)奏和韻律、語言的認知基礎、科學哲學的準則、漢語邏輯的特色、心理語言學實驗的解釋、其他學科的啟示等等方面,充分論證了漢語名動包含模式。并最終以這批論文為基礎,重新構思規(guī)劃,寫出了日后贏得“許國璋獎”的《名詞和動詞》。

以詞類包含為根據地,沈家煊把“包含范疇”觀擴展到了哲學領域,在頂級刊物《中國社會科學》上發(fā)表了《從語言看中西方的范疇觀》,闡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西方強調“甲乙分立才是兩個范疇”,中國強調“甲乙包含就有兩個范疇”。這樣區(qū)分兩種范疇觀能更好地闡釋中國概念,說明中西方思想、行為、文化的異同,對其他學科也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學部委員趙汀陽曾借《名詞和動詞》為據,論證何為“第一個哲學詞匯”;“中研院”院士王士元在演化語言學國際會議上贊同說“Shen is on the right track”(沈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在另一個國際會議上,一位越南學者聽完沈家煊的報告后,興奮地告訴沈先生,越南語同樣可以應用這個理論解決很多難題。

在解決了漢語的名動關系之后,這位畫圈的老人抖擻精神再出發(fā),繼承和發(fā)揚呂叔湘的“流水句”觀和趙元任的“主謂即問答”說,走上了“超越主謂結構”、開拓“對言語法”的新征程。

圖片
萬般皆學問

在沈家煊先生的眼中,學問無所不在。

沈家煊教導他的學生:“要有意識地關注語言現象,遇到比較新奇的東西也不要輕易放過?!彼吹铰飞弦恍┱匈N,上面中文下面英文,就會注意到漢語是這個表達方式,而英語是另一種表達,就會思考,這到底怎么回事兒。

他早年在加州大學進修語言學的時候,聯(lián)系他的弗羅姆金教授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不正常言語的正常性》,講的是研究口誤能揭示正常語言產生的心理過程。這給了他很大的啟迪,開始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口誤實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總是拿一個小筆記本,看電視、和別人說話時一聽到口誤就馬上記錄下來,最終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漢語口誤語料庫,寫了《口誤類例》等經典論文。

沈家煊也會看一些閑書,聊作休息。但即便是看閑書,他看到的也還是語言學。

他讀歷史散文集《大時代的英雄與美人》,發(fā)現其中寫唐代詩人,一個接一個介紹,不同的詩人采用了不同的句式,讀完后寫了一篇論文《李白和杜甫:出生和“出場”——論話題的引入與象似原則》,演示了語言研究和認知心理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沈家煊有一次借來臥閑草堂刻本《儒林外史》,從中搜集了上百條例證,補充進了為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而作的《動主名謂句》,說明在漢語中,主語為動詞、謂語為名詞的句子,本來就很尋常,不是什么特例。

圖片

最有趣的例子,是《繁花》。這是上海作家金宇澄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上海人沈家煊自然是不會錯過。他說:“我讀《繁花》,有跟著律動的快感?!弊x罷小說,脫手就是一本語言學專著——《〈繁花〉語言札記》。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副總編輯魏鋼強在《文藝報》上發(fā)表書評道:“語言學家關注并解讀時下文學作品的語言尤為難得?!蚣异拥淖埔姴粌H是語言研究的成果,相信對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評論以及一般文字工作也都有參考借鑒價值?!?/span>

沈家煊看電影看到的也是語言學。他在多個場合提到電影《刺殺本·拉登》,但他不是被緊張的情節(jié)吸引,而是發(fā)現其中的女特工并非完全根據數據來說話,她是抓住決定性數據,就作出了直覺的判斷。這說明大數據可以依靠,但不能依賴,更不能迷信。因為有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其實不需要特別大量的數據去說明,一小部分數據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正如他常常對學生說,找例子,不在乎總量有多大,而在乎類別全不全。

沈家煊聽歌聽到的也是語言學。他聽蘇州評彈,聽出一條規(guī)律:漢語以整齊對稱的駢文為本,散文是駢文加襯字的“變文”。在一次句法語義討論會上,他點評刀郎的《西海情歌》,里面有句歌詞是個把字句:“你曾經答應過我,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彼赋觥鞍涯阏也灰姟笔莻€糅合句。女方許諾,我不會讓你找不見我;男方發(fā)誓,我不會把你給弄丟了。兩個一雜糅,就出現了這樣的說法。而結論卻是:“我覺得語言學確實是有很好玩的一面?!?/span>

有趣的靈魂

潘家園花鳥市場,晨曦中走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沈家煊。他不是去淘古玩,而是帶著藝術的眼光去發(fā)現。

有一次,學生帶來湯包一簍請老師品嘗。令他想不到的是,半年后,沈老師的桌子上竟然多了一盞臺燈。那只裝包子的竹篾簍子,竟然跟幾塊錢淘來的底座組合到一起,成了一盞別有風味的臺燈,用宣紙蒙上,古色古香。

藝術和學術在沈家煊身上是相通的,都需要“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眼光。

圖片

沈家煊是資深的根雕藝術愛好者,甚至一時技癢也會親手雕作。他對學生講解他的作品“臥?!睍r說,一個天然的樹根,要多角度觀察,才會豁然開朗,有所發(fā)現,知道這是一塊做什么的材料。他家茶幾上有一塊不大的盤石,有一次,他拿了一個小小的騎馬人石像往上面一放,說這就是沙漠上的旅客。妙!

沈家煊還是高階的樂高魔客(MOC)。MOC是My Own Creation的縮寫,指的是無圖紙創(chuàng)意搭建。他自我調侃道:“我這是回到了6+?!币驗樘詠淼臉犯呱⒓陌b上標著“適合年齡:6+”。他并不是真的回到童年,只是因為樂高也需要發(fā)現結構的創(chuàng)造性眼光。他說這跟寫文章是一樣的,需要在一堆碎積木里,抓住最主要的部分,才能綱舉目張,完成一件作品。

圖片

沈家煊先生認為藝術的關鍵是對比。他指著MOC作品“嘉峪關”說,要在關下搭建一個小房子,在比較中才能顯示出嘉峪關的雄偉。藝術和語言學自有相同之處,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一種語言的特點必須通過和其他語言的比較才能顯現出來。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圖片

外一章

圖片
圖片
登高之博見

正如荀子所言,“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給了沈家煊登高博見的平臺。在這里,沈家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眼光”。

呂叔湘先生對西方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的借鑒就一直很重視,很早就有一種全球的眼光,希望將國外的方法、理論介紹到中國。他不但自己關注、學習各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理論體系,也鼓勵年輕人積極學習。社科院也給年輕人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多機會。沈家煊跨出國門,幾番遠赴歐美名校訪學,結識世界名家。

他在美國加州大學進修語言學的時候,聯(lián)系他的美國語言學會主席弗羅姆金教授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不正常言語的正常性》,講的是研究口誤能揭示正常語言產生的心理過程。這給了他很大的啟迪,于是開始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口誤實例。這段經歷成為他后來關心語言認知心理的一個起因。

他在瑞典哥德堡大學訪學的時候,讀到了認知語言學的奠基人雷考夫寫的《生活離不開隱喻》。這本書深入淺出,沈家煊讀完大受震撼。憑著做學術的敏感與直覺,他感到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可以解釋漢語語法中的許多現象,于是把研究方向轉到漢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成果收集在《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一書中?,F在,這本書已經成為漢語認知語言學的必讀書。

他在荷蘭萊頓大學訪問的時候,結識了荷蘭功能語法大家迪克教授,還曾受邀去他家做客。這段時間,正是迪克教授的弟子亨格維爾德草創(chuàng)跨語言詞類比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之時。十多年后,“阿姆斯特丹模型”已然蔚為大觀,而沈家煊與學生合作,深入剖析了這個詞類模型之短長,以之為鑒,促進了“名動包含”理論的成熟。

沈家煊先生的成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他的成長,又給后人提供了厚實的肩膀!在他擔任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十年間,不僅自己的學術研究走上認知語言學的高峰,而且語言所人才濟濟,成果豐碩,學科發(fā)展勢頭健旺,人稱語言所的“黃金時代”。

有人問起沈家煊是怎么協(xié)調行政職務和學術研究的?他的回答是:

我認為我自己正經做研究,寫出論文來,如果其他人覺得好,能夠跟著干接著干,就可以了。我覺得要自己在學術和學風上給大家立一個比較好的榜樣,不要過多去管,也覺得這種過度管理是沒必要的。只要自己做好一個榜樣擺在那兒,別人自然會跟著你這么做?!?/span>

果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聲明:本文縮減版刊登于《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12月8日A12版“學人剪影”。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網信室編輯
今日語言學 

語言之妙    妙不可言

 圖片

長按指紋,識別加關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