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禮記》·《禮運(yùn)第九》原文、注釋和翻譯

 心理咨詢診所 2021-12-24
    【經(jīng)文】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 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cè)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 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今注】
①蠟(zhà):古代天子或諸侯于年終舉行的一種祭祀鬼神的儀式。賓:指 祭祀時(shí)由有賢德的人擔(dān)任的助祭者。②觀(guàn):古代宗廟或?qū)m殿前的門 樓,上面懸掛有國家典章法律,使民觀之,故稱“觀”。③言偃:孔子弟子,姓 言名偃,字子游。④三代之英:指夏、商、周三個朝代英俊杰出人物,如禹、 湯、文、武、成王、周公等。
【今譯】
從前孔子參與蠟祭的賓,祭事完畢后,出來到觀樓上游覽,不 禁發(fā)出嘆息??鬃拥膰@息,大概是哀嘆那時(shí)的魯國。言偃在一旁 問道:“君子為什么還要嘆息?”孔子說:“大道施行的時(shí)代,以及三 代英杰執(zhí)政的時(shí)代,我都沒能趕上,但我有志于他們那樣的業(yè)績。
【經(jīng)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 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 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 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注】
①與:通“舉”,推舉。《大戴禮記·王言》:“選賢舉能?!?②歸:出嫁。 ③大同:天下的人都和睦相處,如同一人。
【今譯】
“大道施行的時(shí)代,天下為人們共有。選擇有賢德的人、推舉 有才能的人治理國家。講究誠信,維護(hù)和睦。所以人們不僅僅敬 奉自己的雙親,也不僅僅慈愛自己的子女,而是使老年人都能安度 晚年,壯年人都能發(fā)揮作用,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鰥寡、孤獨(dú)者和 殘廢人都能得到撫養(yǎng)。男子各有其職分,女子都能出嫁成家。開 發(fā)貨財(cái),只是由于不愿讓它遺棄在地上,并非一定是為自己收藏; 出力勞作,只是不愿讓自己身上的力氣無處施展,并非一定是為自 己謀利。因此奸謀機(jī)詐不會興起,盜竊和暴力行為也不會出現(xiàn),家 家門戶對外開著,不必鎖閉。這就叫'大同’社會。
【經(jīng)文】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廓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 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 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 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 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者去,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今注】
①執(zhí):通“勢”。②小康:儒家所說的比“大同”理想較低級的社會。
【今譯】
“如今大道已經(jīng)衰微,天下為一家所占有。人們各自敬奉自己 的雙親,各自慈愛自己的子女。開發(fā)貨財(cái),出力勞作,都是為自己。 諸侯以父子兄弟世代相傳作為禮法,還修建了城廓溝池來衛(wèi)護(hù)自 己。把禮義作為綱紀(jì),用以確定君臣之間的名分,加重父子之間的 慈孝,融洽兄弟之間的友情,調(diào)和夫妻之間的恩愛,設(shè)立少長貴賤 之間的各項(xiàng)制度,劃分田地和居宅,推崇勇氣和智慧。建立事功都 是為了自己,于是謀算欺詐興起了,刀兵武力由此產(chǎn)生了。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便是在這時(shí)出現(xiàn)的一些杰出人物。這六位君子 沒有一個不是謹(jǐn)慎地按照禮來辦事的,他們按照禮來明確大義,考 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求辭讓,向人民展示做人的常道。 如果有不照此去做的人,即使有勢位也要被罷黜,眾人就會視他為 禍害。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小康’社會?!?
【經(jīng)文】
言偃復(fù)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 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 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 鬼神,達(dá)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 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今注】
①引詩見《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②喪、祭、射、御、冠、昏、朝、聘八者都是 禮儀的名稱?;蛟弧坝碑?dāng)作“鄉(xiāng)”,指“鄉(xiāng)飲酒禮”?;?通“婚”。
【今譯】
言偃又問道:“禮難道真是如此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王 用來遵循天道,治理人的性情的。所以離開了禮就要死,得到了禮 才能生?!对娊?jīng)》上說:'老鼠尚且有形體,人類怎能沒有禮! 做人 如果沒有禮,何不趕緊就去死!’所以這個禮,必定是本源于天,效 法于地,參驗(yàn)于鬼神,貫徹于喪、祭、射、鄉(xiāng)、冠、婚、朝、聘等各項(xiàng)儀 式之中。圣人用禮來昭示天下,所以天下國家才能治理得好?!?
【經(jīng)文】
言偃復(fù)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 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shí)焉。我欲觀殷道,是 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shí)之等,吾以 是觀之。
【今注】
①杞:周代諸侯國,武王伐紂后,封夏后氏的后裔于杞。②夏時(shí):夏代 的歷書。今《大戴禮記》中有《夏小正》一篇。③宋:周代諸侯國,殷商后裔 所居。周公平管蔡之亂后,封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于宋。④坤乾:指殷商時(shí) 代有關(guān)陰陽的書。一說即指《歸藏》。
【今譯】
言偃又問道:“先生這樣極言禮的重要,是否可以讓我知道禮 的具體情況呢?”孔子說:“我想考察夏代的禮,所以到杞國去,但那 里的情況已不足驗(yàn)證;在那里我只得到一部《夏時(shí)》。我想考察殷 代的禮,所以到宋國去,但那里的情況也已經(jīng)不足以驗(yàn)證,在那里 我只得到一部《坤乾》?!独で返牧x理,《夏時(shí)》的次序,我就是根據(jù) 這些材料去考察從前的禮的。
【經(jīng)文】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 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 某復(fù)!’然后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dú)庠?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xiāng)。皆從其初。
【今注】
①燔:炙烤。黍:黃米。捭:通“燁”,熾火貌。豚:小豬。②汙:小水坑。 尊:酒器。抔(póu):用手捧起。③蕢(kuì):土塊。桴(fú):鼓槌。④皋: 呼喚的聲音。某:指死者的名字。⑤飯:即飯含,將米、貝放在死人口中。 腥:這里指未經(jīng)燒熟的食物。苴(jū):用草葦包裹。孰:同“熟”,這里指燒熟 的魚肉。⑥天望:抬頭望天招魂。地藏:埋葬于地下。知:通“智”。知?dú)? 指靈魂。
【今譯】
“禮的初期,是從飲食開始的。上古時(shí)候,人們在火石上烤谷 物和小豬,在地上掏個窟窿當(dāng)作盛酒之器,用手捧著喝,用土摶成 鼓槌,筑起土堆充作鼓,這樣也似乎可以向鬼神表達(dá)敬意。到了人 死的時(shí)候,登上屋頂招魂,說:'啊! 某某人你回來呀!’然后在死人 嘴里放進(jìn)生米,又用草葦裹著燒熟的魚肉,為死者送行。向著天上 招魂,又把死人埋在地里。軀體雖然下降入地,而靈魂卻在天上飛 翔。北方為陰,南方為陽,所以死者頭向北,活人面朝南。所有這 些禮儀,都是遵從遠(yuǎn)古的禮儀。
【經(jīng)文】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 化,食草木之實(shí),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 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yǎng)生送死,以 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今注】
①營窟:指用土壘成的洞穴。②橧(zēng)巢:用柴薪堆集而成的窠。 ③亨:通“烹”。④朔:初。
【今譯】
“從前先王沒有宮殿和居室,冬天就居住在用土壘成的洞穴 里,夏天就居住在用柴木搭成的窠巢中。還沒有學(xué)會用火煮食物, 生吃草木的果實(shí)和鳥獸的肉,連血也喝下去,毛也吞下去。還沒有 學(xué)會紡織絲麻,就穿戴鳥獸的皮毛。后來有圣人起來,然后才知道 利用火的好處,用火來鑄造金屬、燒制泥土,建造了臺榭宮室門窗, 又用火燒烤烹煮食物,釀制甜酒和乳酪。又學(xué)會了紡織絲麻,制成 麻布和絲綢,用來供養(yǎng)活人,葬送死者,敬奉鬼神和上帝。所有這 些也都是從古時(shí)候傳下來的。
【經(jīng)文】
“故玄酒在室,醴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 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 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 承天之祜。
【今注】
①玄酒:指水。水色黑,故稱玄酒。遠(yuǎn)古時(shí)候無酒,以水當(dāng)酒。后代人尊 重古制,故祭祀時(shí)置玄酒于室內(nèi)。 ②醴:兩種酒的名稱。 ③粢醍:一種 紅赤色的酒。④澄酒:一種沉淀有渣滓的酒。以上四種酒,舊注以為即《周 禮·天官·酒正》所謂“五齊”中的醴齊、盎齊、醍齊、沈齊,祭祀時(shí)分別按其發(fā)明 的先后次序,以重古略近的原則,放置在尊卑不同的位置上。⑤犧牲:祭祀 所用的牲畜。⑥鼎俎(zǔ):用來烹煮和盛放牲肉的器皿。⑦祝嘏(jiǎ): 祭祀時(shí)的致辭。祝是主人告神之辭,嘏是充當(dāng)“尸”的人代表神致福于主人之 辭。⑧祜(hù):福。
【今譯】
“所以,祭祀時(shí)玄酒放在室內(nèi),醴和放在門旁,粢醍放在堂 上,澄酒放在堂下。陳列著犧牲,準(zhǔn)備好鼎俎,排列琴、瑟、管、磬、 鐘、鼓,擬定祝嘏之辭,用以迎接上天之神和祖先之靈的降臨,并通 過祭祀儀式明確君臣之位,加深父子之情,融洽兄弟關(guān)系,調(diào)劑上 下感情,使夫婦各得其所。這樣的祭祀,便可以說是承受到天賜之 福了。
【經(jīng)文】
“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 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以獻(xiàn),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 獻(xiàn),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后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shí)其 簠、簋、籩、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 成也。”
【今注】
①祝號:祭祀時(shí)使用的對鬼神和祭品的各種美稱。參見《曲禮》篇。② 薦其血毛:指殺牲后,取血毛入室向神稟告。③腥其俎:用俎盛放牲畜的生 肉。祭玄酒、薦血毛、腥其俎三者是效法上古之禮。④殽:指牲畜的骨體。 孰其殽:將牲畜體解,下湯煮成半熟?!笆炱錃ァ币韵率切Хㄖ泄胖Y。⑤ 澣帛:祭服,用染過色的練帛制成。⑥燔:指燒熟的肉。炙:指燒熟的肝。 ⑦簠(fǔ)、簋(guǐ)、籩(biān)、豆、铏(xíng)羹:都是盛放食品的器皿。铏羹, 羹之和以菜者,盛于鉶器。
【今譯】
制定祝辭的名號,然后先用玄酒祭神,將所殺牲畜的血毛獻(xiàn) 上,再獻(xiàn)上盛放著牲畜生肉的俎,又獻(xiàn)上煮得半熟的牲畜的骨體。 祭祀的人踏在蒲席上,用粗布覆蓋酒樽,身穿澣帛,進(jìn)獻(xiàn)醴酒和 酒,奉上烤肉和烤肝。主人和主婦交替向神進(jìn)獻(xiàn)祭祀,使祖先的靈 魂得享歡樂,這就叫人與鬼神在冥冥之中會合。祭祀完畢后將祭 品取下合在一處重新煮熟,然后區(qū)分犬豬牛羊的骨體,分別放入 簠、簋、籩、豆、铏羹,以招待賓客和兄弟。祝辭要代表人向神表達(dá) 孝敬之意,嘏辭則要表達(dá)神對人的慈愛之心。這就叫大吉大祥。 這就是禮的圓滿完成?!?
【經(jīng)文】
孔子曰:“於呼哀哉! 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 矣! 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 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 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今注】
①於(wū)呼:嘆詞。②幽、厲:指周幽王、周厲王,西周末年兩個昏君。 ③郊:指古代天子每年冬至祭天于南郊。禘(dì):古代天子在大廟祭祀始 祖的儀式。魯是諸侯之國,不得行天子之禮,所以說“非禮也”。魯國是周公 旦的封國,如今他的后人卻違背了周公所制定的禮,所以說“周公其衰矣”。 ④禹:夏人的始祖。契:殷人的始祖?!坝硪病?、“契也”:分別指杞國和宋國 舉行的祭祀自己祖先的禘祭。⑤社:土地神。稷:谷神。
【今譯】
孔子說:“真可悲哀啊! 我想考察周代之禮,而周禮已經(jīng)被幽 王、厲王損壞了。我除開魯國,又能到什么地方去考察呢?但是魯 國舉行郊天、禘祖的儀式,都是不符合周禮的。周公制定的禮,看 來真是衰微了。杞國郊天、禘禹,宋國郊天、禘契,那是因?yàn)樗鼈兪?夏商兩代天子的后裔,所以能保留著天子的職事。只有天子才可 以祭天地,諸侯只能祭祀自己國土上的社神與稷神。
【經(jīng)文】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祝嘏辭說,藏于宗祝巫史, 非禮也,是謂幽國。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冕弁兵革, 藏于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 非禮也,是謂亂國
【今注】
①大假:與上文“大祥”同義。 ②(zhǎn):夏代天子所用的酒器。 斝 (jià):殷代天子所用的酒器。只有夏、殷的后裔祭祀時(shí)才能用這兩種酒器獻(xiàn) 尸。一般諸侯用這兩種酒器獻(xiàn)尸,便是僭越的行為。③冕:祭祀時(shí)所戴的 禮帽。弁:皮弁。冕弁是國君的尊服。兵革:指國家的武器裝備。④大夫 具官:指大夫家中也和國君一樣設(shè)置各種官職。按照古代的禮,大夫家中只 能由一人兼管各項(xiàng)事務(wù),不得每項(xiàng)事務(wù)都設(shè)官職。祭器不假:假,借。古代除 了宗子外,一般大夫家不得備齊各種祭器,需要用時(shí),可以向宗子去借。這里 所謂“祭器不假”,是說一般大夫家中也備齊了各種祭器,不必互相借用了。 這也是奢侈越禮的行為。
【今譯】
“祝辭和嘏辭不敢隨意改變過去的常式,這才叫大吉大祥。 若是祝辭、嘏辭藏在宗伯太祝、巫官史官家里,這就不合禮儀,這就 叫昏暗之國。 一般諸侯國用斝兩種酒器來獻(xiàn)尸,也不合禮儀,這 就叫做僭越之君。冕冠皮弁和兵器裝備藏在大夫私人的家中,也 不合禮儀,這就叫威脅國君。大夫家中設(shè)立各項(xiàng)官職,自備了整套 祭器和樂器,不必外借,這也不合禮儀,這樣的國家就叫做亂國。
【經(jīng)文】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期不 使。以衰裳入朝,與家仆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臣同國。故 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 孫,是謂制度。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 天子壞法亂紀(jì)。諸侯非問疾吊喪而入諸臣之家,是為君臣為謔。
【今注】
①采:采邑。②禮籍:指太史所執(zhí)掌的記載各項(xiàng)忌諱的典冊。
【今譯】
“在國君朝廷上任職的叫做'臣’,在大夫家中任職的叫做 '仆’。臣仆若是遇到父母之喪,或者是新婚者,在一年之內(nèi)不服役 受差遣。穿著喪服到朝廷上去,或是與家中仆人雜居一處,不分上 下,這也都是不合禮儀的,這就叫君與臣共同占有國家。所以天子 有田來安置他的子孫,諸侯有國家來安置他的子孫,大夫有采邑來 安置他的子孫,這就叫制度。天子到諸侯國去,一定是住宿在諸侯 的祖廟里,但是進(jìn)去的時(shí)候如果不遵照禮籍的有關(guān)規(guī)定,不顧及該 國的各項(xiàng)忌諱,那就叫做天子敗壞法紀(jì)。諸侯若不是問候疾病,吊 唁死喪,就隨便進(jìn)入大臣家中,就叫做君臣互相戲謔。
【經(jīng)文】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 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 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 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今注】
①別仁義:仁主于愛,義主于斷?!皠e仁義”指君主對臣下或施以愛惠,或 加以刑罰,各有區(qū)別。皆見之于禮。
【今譯】
“所以說禮是國君應(yīng)該掌握的關(guān)鍵,是用來區(qū)別嫌疑,明察毫 微,接待鬼神,考正制度,決定賞罰的,是用來治理政事,穩(wěn)定君權(quán) 的。所以政事如果不以禮為準(zhǔn)則,君主的地位就危險(xiǎn)了。君位危 險(xiǎn),大臣就要背叛,小臣就要盜竊。這時(shí)即使刑罰嚴(yán)肅,而世風(fēng)卻 敗壞了,這樣就會法令無常。法令無常,禮節(jié)也就跟著混亂起來。 禮節(jié)混亂,士人就無法行事,刑罰嚴(yán)酷而世風(fēng)敗壞,民眾就不會歸 順。這樣的國家就叫做疵病之國了。
【經(jīng)文】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 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川之謂興作,降 于五祀之謂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參與天地, 并于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 故天生時(shí)而地生財(cái),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 者,立于無過之地也。
【今注】
①殽以降命:殽,通“效”,仿效。指人主仿效天道來下達(dá)政教命令。② 興作:建設(shè)。山川有各種自然資源可供建設(shè)之用。③五祀:指祭祀中霤、 門、戶、灶、行等五種與日常生活相關(guān)的群小神。
【今譯】
“政事,是國君用來安身的東西,所以國君的政事一定要以天 為本,效法著天道來發(fā)布政令。發(fā)布于社神之祭的政令,叫做效法 于地;發(fā)布于祖廟祭祀的政令,稱之為仁義;發(fā)布于山川之祭的政 令,叫作'興作’;發(fā)布于'五祀’之祭的政令,就叫做'制度’。像這 樣施行政治,圣人用以安身的地位就穩(wěn)固了。所以圣人參驗(yàn)于天 地,仿效于鬼神,以此來治理政事。依照著天地鬼神存在的次第, 便有了禮的秩序;玩味天地鬼神的喜樂,便知道民眾如何治理。天 有四時(shí),地生財(cái)貨;人有父母生養(yǎng),有師長教育。這四個方面已經(jīng) 具備,人君只需恰當(dāng)?shù)剡\(yùn)用它們。這樣人君也就站在不會出差錯 的地位上了。
【經(jīng)文】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yǎng)也,非養(yǎng)人者也。 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yǎng)人則不足,事人則 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yǎng)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 達(dá)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 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 宗廟,謂之變。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 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dá)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今注】
①明:尊崇。一說,三“明”字皆當(dāng)作“則”,取法、效法的意思,今從之。 ②義:通“宜”,合宜。③變:通“辨”,正當(dāng)?shù)囊馑?。④?能。⑤辟:明。 知、辟、明、達(dá),同義。
【今譯】
“所以,人君是供人效法的人,而不是效法別人的人。人君是 被人供養(yǎng)的人,而不是供養(yǎng)別人的人。人君是被人服侍的人,而不 是服侍別人的人。人君效法別人,就一定會有過錯;供養(yǎng)別人,則 不可能滿足眾人的需求;服侍別人,就要失去地位。而百姓卻是效 法人君來約束自己,供養(yǎng)人君來安定自己,服侍人君來使自己得到 顯貴。這樣才能使禮教通達(dá),名分確定,人人都樂于為人君獻(xiàn)出自 己的生命而恥于茍且求生。所以人君用別人的智慧,但要剔除其 巧詐;用別人的勇敢,但要剔除其中的怒氣;用別人的仁愛,但要剔 除其貪心。當(dāng)國家有患難時(shí),人君為社稷而死,稱之為合宜;大夫 為宗廟而死,稱之為正當(dāng)。圣人所以能夠把天下治理得像一家,把 國中治理得像一個人,并不是憑主觀臆想,而是必須懂得'人情’, 通曉'人義’,明白'人利’,看清'人患’,這樣才能做得到。
【經(jīng)文】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xué)而能。何謂 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 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 何以治之?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 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 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今注】
①人情:此指人的天性。②人義:指倫理準(zhǔn)則。③飲食男女:指吃喝 和生育。
【今譯】
“什么叫做'人情’? 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不學(xué)就會 的情感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義’? 父親慈愛,兒子孝敬,兄長 和悅,幼弟恭順,丈夫守義,妻子順從,長者惠下,幼者順上,君主仁 慈,臣子忠誠,這十個方面就是'人義’。講究信用,維持和睦,就叫 做'人利’。彼此爭奪,互相殘殺,就叫做'人患’。圣人用來治理七 種'人情’,維護(hù)十種'人義’,講究信用,維護(hù)和睦,崇尚禮讓,消除 爭奪的方法,除了禮,還能用什么呢?飲食男女,是人的大欲之所 在;死亡貧苦,則是人的大惡之所在。欲和惡兩者就是人們心理上 的大端。人們隱藏自己的心思,使別人不能猜測。美好和丑惡都 藏在心中,不表現(xiàn)在外貌上。人君要想完全掌握人們心中的好惡 之情,除了禮,還能用什么方法呢?
【經(jīng)文】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時(shí),和而后月 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shí) 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 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zhì)也。故人者, 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今注】
①陰陽:指天地之氣。鬼神之會:鬼指形體,神指精靈。形體與精靈相 合,人才能生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②播五行于四時(shí):古人以五行與一 年四季相配,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德總輔四時(shí)出入(見《管子·四時(shí)》)。 或以土德配季夏(見《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③五聲:宮商角徵羽。六律:指六 個陽聲: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十二管:六律加六呂(六個陰聲: 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yīng)鐘),合為十二管。還相為宮:意謂十二管依 次更迭,皆可充當(dāng)宮聲。④五味:酸苦辛咸甘。六和:古人以酸苦辛咸四味 配春夏秋冬,又謂四味皆有滑有甘,合為六和。十二食:指六谷(稌、黍、稷、 梁、麥、苽)六牲(牛、羊、豕、犬、雁、魚)。⑤五色:青、赤、黃、白、黑。六章: 五色加天玄,合稱六章。十二衣:謂十二個月所著之衣。
【今譯】
“人,是天地造化的功德,是陰陽相交、鬼神相合的產(chǎn)物,是五 行的精萃之氣。天持陽氣,垂示日月星辰的光芒;地持陰氣,借山 河為孔穴而吞吐呼吸。分布五行于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節(jié)氣調(diào)和 而有十二月。所以月亮在一月之中十五日由缺而圓,十五日由圓 而缺。五行的運(yùn)轉(zhuǎn),依次互為終結(jié)。五行四季十二月,依次交替為 本始;五聲、六律、十二管,依次交替為宮聲;五味、六和、十二食,依 次交替為主味;五色、六章、十二衣,依次交替為主色。所以說,人 是天地的心靈,是五行萬物之首,品嘗美味,辨別聲音,被服彩色而 生活著。
【經(jīng)文】
“故圣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shí)為柄,以 日星為紀(jì),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zhì),禮義以為器,人情 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 情可睹也;以四時(shí)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jì),故事可列也;月 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zhì),故 事可復(fù)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 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今注】
①作:起、興的意思。與上文“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之“作”同。② 四靈:指麟、鳳、龜、龍,見于下文。③藝:準(zhǔn)則。④奧:室之西南角叫做 奧,為室中最尊之處,引申為“主”。
【今譯】
“圣人起來了,就以天地為本源,以陰陽為兩端,以四季為權(quán) 衡,以日星為綱紀(jì),以月份為限量,以鬼神為徒屬,以五行為材質(zhì), 以禮義為工具,以人情為田地,以'四靈’為養(yǎng)畜。以天地為本源, 所以萬物都能包羅;以陰陽為兩端,所以情偽可以考察;以四季為 權(quán)衡,所以農(nóng)事得以勸勉;以日星為綱紀(jì),所以事功可以有條理;以 月份為度量,所以功業(yè)就有準(zhǔn)則;以鬼神為徒屬,所以職事不會失 守;以五行為材質(zhì),所以工作可以循環(huán);以禮義為工具,所以行為可 以考核;以人情為田地,所以人成為主體;以四靈為養(yǎng)畜,所以飲食 有來源。
【經(jīng)文】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 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 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shè)制 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今注】
①鮪(wěi):今稱鱘魚。魚鮪:此處泛指魚類。淰(shěng):魚類驚駭逃散 的樣子。②獝:通“鷸”,鳥亂飛的樣子。③狘(yuè):獸驚走的樣子。 ④古人用龜甲占卜人事,所以說“人情不失”。⑤蓍龜:蓍草用來筮,龜甲用 來卜。⑥瘞(yì)繒:埋藏幣帛以祭神。
【今譯】
“什么叫做'四靈’?麟、鳳、龜、龍,叫做'四靈’。畜養(yǎng)了龍,群 魚就不會亂竄了;畜養(yǎng)了鳳,群鳥就不會亂飛了;畜養(yǎng)了麟,群獸就 不會亂逃了;畜養(yǎng)了龜,用來占卜人事,就不會有差錯了。所以先 王手持蓍草和龜甲,安排祭禮的事,埋幣帛以祀神,宣讀祝嘏辭說, 建立制度,于是國家有禮儀,百官各治其事,百事各有職守,禮儀各 有次序。
【經(jīng)文】
“故先王患禮之不達(dá)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 于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 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xué),王前巫 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故禮 行于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于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于祖廟,而 孝慈服焉;禮行于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 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今注】
①五祀:已見前注。②宗祝:宗伯和太祝,掌管天子宗廟之禮。③三 公:太師、太傅、太保。④三老:即“三老五更”,古代天子設(shè)三老五更以父兄 之禮養(yǎng)之。⑤瞽:樂官。侑:主規(guī)諫的輔弼之臣。
【今譯】
“先王擔(dān)憂禮教不能普及于民眾,于是祭天帝于郊,用來確定 天的至尊地位;祭祀土神于國中,用來顯示地給予人類的利益;祭 祀祖廟,用來推行以孝為本的仁道;祭祀山川,用來接遇鬼神;舉行 '五祀’,用來追本各項(xiàng)事功及制度之源。宗祝在宗廟,三公在朝 廷,三老在學(xué)校。王者前有巫官,后有史官,卜筮之人和樂師諫官 跟隨在左右,王者處于中央,心思無需多用,只需恪守中正之道而 已。像這樣,禮施行于郊祀,天上眾神就會各司其職;禮施行于社 祭,各項(xiàng)財(cái)貨資源就能為人們所用;禮施行于祖廟,孝慈之道就能 被人們接受;禮施行于'五祀’,各種制度法則就會端正。所以郊 社、祖廟、山川、五祀等項(xiàng)祭祀,包含著豐富的意義,是各種禮儀的 根本。
【經(jīng)文】
“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變而為四 時(shí),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禮必本于天,動而之 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shí),協(xié)于分藝,其居人也曰養(yǎng),其行之以貨 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故禮義也者,人之大 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yǎng)生、 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dá)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今注】
①大一:即太一,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dú)?。②協(xié):符合。分:限量。 藝:準(zhǔn)則。與上文所謂“故功有藝”之“藝”同義。③養(yǎng):鄭玄說:“養(yǎng)”當(dāng)為 “義”字之誤。④竇:孔穴,通道。
【今譯】
“禮的依據(jù)必定本于太一,太一分化而成為天地,運(yùn)轉(zhuǎn)而成為 陰陽,遞變而形成四時(shí),陳列而顯現(xiàn)為鬼神,下降到人事,便是君主 的政教命令,這就是取法于天。所以禮必定以天理為本源,運(yùn)轉(zhuǎn)而 落實(shí)到現(xiàn)實(shí)世界,分列為具體事項(xiàng),其變化以四時(shí)為法則,符合自 然的準(zhǔn)則。體現(xiàn)在人身上便是理性之'義’,借助財(cái)貨物力和辭讓 精神來推行,具體表現(xiàn)為飲食、冠、婚、喪、祭、射、鄉(xiāng)、朝、聘等項(xiàng)禮 儀。所以說禮義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是用來講求信用、維護(hù)和 睦、堅(jiān)固人的肌膚、約束人的筋骨的;是用來養(yǎng)生送死、敬奉鬼神的 基本手段;是用來貫通天道和人情的根本通道。
【經(jīng)文】
“故唯圣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 其禮。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 圣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禮以 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xué)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禮 也者,義之實(shí)也,協(xié)諸義而協(xié)。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 義者,藝之分,而仁之節(jié)也。協(xié)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qiáng)。仁者,義 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今注】
①糵(niè):釀酒所用的曲。②耨(nòu):鋤草。
【今譯】
“只有圣人知道禮是不能廢止的,那些國破、家亡、身敗名裂的 人,一定是由于毀棄了禮。所以禮對于人來說,好比釀酒一定要 曲。但君子品德醇厚,如濃酒;小人品德淺薄,如薄酒。因而圣人 操持著'義’的標(biāo)準(zhǔn),制定禮的次序,來治理人情。人情就好比是圣 王的田地,圣王用禮來耕耘,用'義’來播種,用講學(xué)的手段來養(yǎng)護(hù), 用仁愛的心理來收獲,用音樂來使人安心接受。所以禮是義的果 實(shí),符合義就是適宜的。因此即使在先王時(shí)代還沒有的禮儀,也可 以依據(jù)'義’來創(chuàng)制。義是區(qū)分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又是衡量仁的尺度。 符合標(biāo)準(zhǔn)的,符合仁義的,做得到就會強(qiáng)大。仁又是義的根源,是 順應(yīng)天理人情的體現(xiàn),得到了仁就會受到尊敬。
【經(jīng)文】
“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 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xué),猶種而弗耨也;講之于學(xué)而不合之以仁,猶 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 不達(dá)于順,猶食而不肥也。
【今注】
①達(dá)于順:指禮樂教化達(dá)到一種完全合乎天理人情,毫不勉強(qiáng)的境界。
【今譯】
“治理國家不依靠禮,就好比沒有用農(nóng)具就去耕田;制禮而不 以義為根本,就好比耕田而不播種;有了義而不學(xué)習(xí),就好比播了 種而不去鋤草;學(xué)習(xí)了但不用仁來統(tǒng)一,就好比雖然鋤了草卻沒有 收獲;統(tǒng)一于仁而不通過音樂來使人安心接受,就好比雖有收獲卻 不食用;有音樂使人安心接受但不能達(dá)到'順’的境界,就好比雖然 食用,卻沒有使人身體健壯。
【經(jīng)文】
“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 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 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 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yǎng)生、送死、事鬼 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細(xì)行而不失,深而 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 于順,然后能守危也。
【今注】
①苑:郁結(jié)、阻滯。
【今譯】
“四肢安然,皮肉豐滿,這是個人的健壯;父子情篤,兄弟友愛, 夫妻和睦,這是一家的健壯;大臣守法,小臣廉潔,官職合理安排, 君臣相互督促,這是一國的健壯;天子把德行當(dāng)作車輛,把樂教作 為手段來駕馭,諸侯按照禮儀互相交往,大夫依照法度排列次序, 士人根據(jù)信用考察功績,百姓友好和睦共同生活,這就是天下的健 壯。這也就是'大順’的境界。'大順’是用來養(yǎng)生、送死、敬奉鬼神 的常道。達(dá)到了'大順’,萬物聚積也不會淤塞,諸事并起也不會錯 亂,細(xì)小行為不會有過失,深奧之理也會通達(dá),茂密紛繁卻能有條 不紊,互相聯(lián)系卻又不相干擾,一同動作卻不互相妨害。這便是 '順’的至上境界。明白了'順’的含義,然后才會謹(jǐn)慎戒懼,守住君 主的高位。
【經(jīng)文】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 圣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 火、金、木、飲食必時(shí)。合男女,頒爵位,必當(dāng)年德。用民必順,故 無水旱昆蟲之災(zāi),民無兇饑妖孽之疾。
【今注】
①豐:增添。殺:減損。②合危:指協(xié)調(diào)上下,消除矛盾,避免危亂。 ③按古代陰陽家說法,采用自然資源及飲食之物,不同季節(jié)、月份有不同的規(guī) 定。詳見《管子·幼官》、《呂氏春秋》十二紀(jì)、《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等。
【今譯】
“禮因等級差別而有不同,該儉約的不能增添,該繁縟的不得 減損。這樣才可以既維持情理,又調(diào)和矛盾。圣王制禮都是因順 著天理人情,慣于山居的人不使他在水邊生活,慣于水居的人不使 他在中原生活,這樣,人民就不會感到疲敝困乏。使用水、火、金、 木以及飲食,必定按照時(shí)節(jié)。男女相配,一定按照年齡。頒發(fā)爵 位,一定依據(jù)德行。使用人民一定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這樣就不會遭 受水澇干旱螟蝗侵?jǐn)_的災(zāi)害,也不會遭受兇年饑歲妖孽作怪的禍 患。
【經(jīng)文】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 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jiān)趯m 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dá) 義,體信以達(dá)順,故此順之實(shí)也?!?
【今注】
①愛:隱藏。②傳說伏羲氏王天下,有龍馬負(fù)圖出于河,伏羲氏仿照其 文以畫八卦。③棷(sǒu):通“藪”,草木叢生的湖澤。
【今譯】
“因此天不隱藏其道,地不隱藏其寶,人不隱藏其智慧。所以 天降下甘露,地流出醴泉,山中生產(chǎn)物資制成器物車輛,河里有龍 馬背著圖書出現(xiàn),鳳凰和麒麟也來到郊野,靈龜和神龍也可以養(yǎng)在 宮池中,其他鳥獸的幼子胎兒也任人窺視而不受驚嚇。這種太平 景象的實(shí)現(xiàn),只是由于先王能夠通過修禮來貫徹'義’的精神,以誠 信的態(tài)度來順循天理人情,因此這才是'順’的實(shí)質(zh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