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參戰(zhàn)、流放、被俘......安史之亂時,那些著名詩人都在做什么?

 金錢河南山牧童 2022-01-17

.

原創(chuàng) 關(guān)禾 國家人文歷史 2022-01-17 13:27

.

      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的天寶年間,政治日趨腐敗,先后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相繼而起。東北方面的大將安祿山,趁機做大,釀成大禍。天寶十四年(755)冬,平盧、范陽、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叛亂,擊敗唐軍,攻下洛陽,次年稱帝,進入長安,同時使其部將史思明占領(lǐng)河北十三郡地,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戰(zhàn)爭示意圖。來源/《中國通史》片段

“安史之亂”中,有一群人似乎被戰(zhàn)事遮蓋了鋒芒。他們也是大唐的名片之一,那便是——詩人。戰(zhàn)亂中,這些詩人都在干什么?

若把這段傳奇時代與同時代詩人人生終點的齒輪對照,竟能發(fā)現(xiàn)它們神奇地吻合了:

王昌齡于戰(zhàn)爭伊始,即公元756年,在途中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蕭穎士于公元759年客死于汝南;儲光羲于公元760年卒于嶺南貶所;

公元761年王維在長安去世;第二年(762)李白病歿于當(dāng)涂;

寶應(yīng)二年(763)春,史朝義于林中自縊死,其余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jié)束;

公元765年,高適卒于左散騎常侍之位;

大歷4年(769),岑參卒于成都旅舍;

大歷5年(770),杜甫在耒陽的一葉孤舟上結(jié)束了他的一生;

大歷7年(772),元結(jié)卒于長安,贈禮部侍郎,賈至亦卒于此年。

他們從盛唐而來,主要活動及詩歌創(chuàng)作在安史之亂前后。在這場動蕩中,他們的人生際遇截然不同。

逐夢戰(zhàn)場


安史之亂詩人群體中的“戰(zhàn)狼”,非高適莫屬。

高適是唐代詩人中對政治最熱衷的人物之一。他生在世代簪纓之家,祖父高侃官至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父親高崇文為韶州長史。

由于父親早逝,高適在幼年時便體味了什么叫家道中落。這些經(jīng)歷非但沒有扼殺高適的斗志,反而激勵他刻苦讀書。他“喜言王霸大略,務(wù)功名,尚節(jié)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見《舊唐書·高適傳》)且志向高遠。高適在《淇上酬薛三據(jù)兼寄郭少府微》一詩中明確宣布:

永愿拯芻蕘,孰云干鼎鑊。

即立志挽救人民于苦難,即使被處以烹煮的酷刑也在所不惜。

作為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三次親歷塞外。開元十九年(731年),年方三十、血氣方剛的高適目睹契丹南侵的巨大邊患,直奔幽薊,從軍邊疆,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塞上》《信安王幕府詩》《自薊北歸》等詩,提出了解決邊患的具體建議,也大力贊揚了唐代士兵在戰(zhàn)爭中捍衛(wèi)祖國的英勇氣概。

天寶十年(751),已是五十之身的高適因送兵之任再次前往薊北,目睹了安祿山討伐契丹的野心與慘敗,寫下《薊門五首》《送兵到薊北》《答侯少府》《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充滿內(nèi)心悲憤和對現(xiàn)實的尖銳批判。

天寶十一年(752)秋,西游長安的高適受到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判官田良丘的推薦,進入名將哥舒翰的帳下。跟隨哥舒翰,高適西出陽關(guān),第三次出塞。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爆發(fā),還有三年時間。

天寶十四年(755)二月,高適隨哥舒翰進入長安面圣,沒想到哥舒翰卻因嗜酒如命、縱情聲色,身患風(fēng)疾導(dǎo)致半身癱瘓,高適只能滯留長安。同年十二月,安祿山起兵叛亂,名將封常清、高仙芝領(lǐng)兵御敵兵敗后被冤殺。無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命令哥舒翰,以殘廢之軀出征,守衛(wèi)潼關(guān)。

或許是年少的家道中落、青年的民間見聞、壯年的邊塞經(jīng)歷,讓年入五十的高適決心斗爭到底。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上,高適以詩人為戎帥,助哥舒翰守潼關(guān),走上了平叛救國的沙場。

無奈哥舒翰的部隊擋不住安祿山的大軍,潼關(guān)失守,長安淪陷。高適只得護送唐玄宗逃往四川。之后短短幾年,高適憑著果敢的決斷力,參與了討伐永王、安史叛軍等諸多戰(zhàn)爭。金戈鐵馬中,高適屢建戰(zhàn)功,由監(jiān)察御史、諫議大夫,升為淮南節(jié)度使、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說到這兒,他和李白在安史之亂中的“糾葛”也不得不提。安史之亂前,這兩位大詩人便是“鐵哥們兒”了。天寶三年(744),高適、李白、杜甫相會于宋州(今河南睢陽)。這一年,44歲的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33歲的杜甫屢試不中、貧困潦倒,而42歲的高適更是失意多年。三人相聚,飲酒作賦。李白寫下《梁園吟》,高適留下《古大梁行》。

      13年后,李白因投靠永王李璘“站錯了隊”,被判“附逆罪”押解入獄。下獄之后,李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向昔日老友、現(xiàn)居高位的高適求救。他寫下《送張秀才謁高中丞》求情,一向心高氣傲的李白甚至還奉承高適:“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但灑一行淚,臨岐竟何云?!?/strong>

      對此,高適選擇了漠視,兩人的友誼也在這場政治風(fēng)雨中決裂。


與高適的家境相似,同為盛唐邊塞詩人的岑參也出身貧寒。但與高適的戰(zhàn)爭生涯不同,岑參并未參與安史之亂的前期戰(zhàn)爭。

天寶八年(749),近三十歲的岑參首次接觸軍旅生活,赴安西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十三年(754)再赴北庭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兩度西域之行不僅給岑參留下了諸多“創(chuàng)作素材”(《送李付使赴磧西官軍》《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送費子歸武昌》等),更讓岑參備嘗邊疆生活的艱苦。

安史之亂爆發(fā)時,唐玄宗命封常清、高仙芝領(lǐng)兵御敵,卻無奈敵不過安祿山甲于天下的兵力,失守洛陽,退守潼關(guān)。唐玄宗一氣之下聽信讒言,將封、高兩名大將斬首示眾。兩任上司遭受無妄之災(zāi),讓留在北庭都護府做節(jié)度判官的岑參灰心不已。至德元年(756),唐肅宗在靈武繼位,岑參積極上表,來到鳳翔郡(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被封右補闕。

不過,岑參還是沒有等到上戰(zhàn)場的機會。郁郁不得志的他寫下《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表達想上陣殺敵、挽亂世于狂瀾的心愿:

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

悔不學(xué)彎弓,向東射狂胡。

寶應(yīng)元年(762)十月,唐代宗繼位,天下兵馬大元帥雍王李適會師陜州(今河南三門峽),統(tǒng)兵進軍洛陽,討伐史朝義。時任太子中允兼任西節(jié)度判官的岑參出任掌書記,奔赴前線討伐叛軍。不過,距離安史之亂結(jié)束不過一年。第二年春天,田承嗣投降,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隨之結(jié)束。

這段連連大勝的平叛經(jīng)歷,并未給岑參的仕途帶來多大幫助。廣德元年(763),岑參改任考功員外郎,次年轉(zhuǎn)任為虞部郎中;永泰元年(765),岑參又被貶為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大歷四年(769),岑參在一間成都旅舍去世,終年約52歲。

回顧高適、岑參二人的人生,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人的追求和抱負均有相似之處:舍身邊塞、立功邊塞,杜甫以“高岑”并稱,嚴(yán)羽以“悲壯”共評。

在高、岑二人的詩中,有著一樣的瀚海青天、大漠戈壁、長河落日、奇寒冷凍、孤城夜月、行軍戰(zhàn)斗等景象,在亂世風(fēng)沙之中,他們共同經(jīng)歷著、體驗著、記錄著。


身陷“安”營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率領(lǐng)部分官員逃往四川,其余臣僚則被安祿山俘至洛陽,其中就包括王維、儲光羲等在內(nèi)。

天寶十四年(755),王維的官職是給事中。十一月,安祿山反。據(jù)《舊唐書》記載,長安淪陷時,王維未能及時逃走,被叛軍俘虜。王維的官職不小,又因“詩畫雙絕”加持,安祿山為招攬人心,將王維拘押在普施寺,逼迫他在其割據(jù)政權(quán)“燕國”之下做偽官。安祿山甚至還請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奏樂,在凝碧宮宴請“俘虜”。

為了保命,王維只好被迫接受,卻暗地里留下《凝碧詩》一首: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秋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小詩,日后給王維留下了活路。唐肅宗即位后,追查與懲處一切出任偽職的官員。被追究時,王維拿出《凝碧詩》,證明自己是“身陷'安’營心在唐”,并未臣服于“大燕皇帝”安祿山,才免刑降職了事。


至于王維是否受偽職,有學(xué)者指出:“從至德元年六月算起,直到至德二年四月,王維都在囚禁中;而安祿山在至德二年正月初六即被殺死,可知王維并沒有向安祿山屈服。這也表明,作為一位朝官,王維在危難中是保持了應(yīng)有的節(jié)操。”(出自楊軍:《王維受偽職史實甄別》)

如果我們了解唐代官員與文人陷入安史亂軍中的背景,就會發(fā)現(xiàn)王維并不是變節(jié)與不忠。

《凝碧詩》(原名《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作為王維表忠心的證據(jù),常為后世熟知。然而,王維還留下了另一首《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安得舍羅網(wǎng),拂衣辭世喧。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文人身陷賊中,被迫任偽職,既無回天之力,只好向往歸隱的清靜生活,憧憬與世無爭的桃花源。

繁盛一時的盛唐仿佛就在昨日,昔日高官一夕之間淪為階下囚,這種心理落差,不是王維的選擇,而是必須接受的命運。王維在日后的《責(zé)躬薦弟表》中,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放歸田園:“昔在賊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見圣朝,即愿出家修道?!?/p>

安史之亂的陷賊經(jīng)歷,使得王維的心境狀態(tài)與人生路徑產(chǎn)生了很大變化,他以陷賊后無可奈何的處境而向往隱退,又不甘于生命的落空而繼續(xù)謀求官職,這也造成了他后期亦官亦隱的心態(tài)。


實際上,“詩圣”杜甫也曾有一段被俘經(jīng)歷,不過與王維相比自由得多。這期間,杜甫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揭露罪惡,也對導(dǎo)致屠殺的根源進行了深刻分析。

杜甫畫像。來源/人教版語文書

天寶十四年(755)十月初,杜甫44歲,困守長安十年后,終于被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官職。擔(dān)此任不久,杜甫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陜西蒲城)探望妻兒,沿途目睹民眾苦難與皇族淫逸,回到家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幼子也因饑餓而死。悲痛不已的杜甫寫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等詞句,描述慘淡苦難的社會現(xiàn)實,字里行間表達出萬民之哀預(yù)示著的一國興衰。隨后,歷史驗證了這位詩人的真知灼見。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fā)了。

據(jù)《新唐書·杜甫傳》記載:“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敝恋略辏?56),杜甫聽聞太子李亨即位的消息,便將家人安頓于三川(今河南洛陽),只身一人前往靈武投奔肅宗,卻被叛軍俘虜而滯留長安。

與王維不同,杜甫“官微言輕”,他的行動沒有受到限制,可以在長安自由行動。在此期間,他寫下《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兩篇文章為剿滅叛軍出謀劃策。然而,叛軍始終占上風(fēng),杜甫找不到機會出城。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唐軍兵臨長安城下,杜甫趁“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出自《述懷》),從長安城西金光門成功逃脫至鳳翔投奔肅宗,而后受任左拾遺。杜甫供職不久后因直言進諫被貶,對杜甫的政治生涯來說是不幸的,但對于其詩歌人生而言卻是幸運的,這段與社會密切接觸的過程促進了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學(xué)者統(tǒng)計,杜甫一生共作詩1400余首,自天寶十五年至寶應(yīng)元年,作詩319首,全面、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的浩劫,奠定其“詩史”地位。


“附逆”南流


說到安史之亂中的著名詩人,不得不提李白。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進宮供奉翰林,陪侍唐玄宗。后來,他與君王漸生嫌隙。一方面,李白對奉旨作詩的生活感到厭倦,在宮中“痛飲狂歌空度日”,玄宗呼之不朝;另一方面,李白的才華和傲氣引宮中人艷羨,不免招來嫉恨。于是,做了三年翰林待詔,“非廊廟器”的李白就被賜金放還了。

李白影視形象。來源/電影《妖貓傳》


      安史之亂發(fā)生后,李白與妻子宗氏南逃避難。這個曾寫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有著一腔俠客夢的詩人,面對兵臨城下的滿目瘡痍,表達了自己渴望執(zhí)劍殺敵、平定國難、建功立業(yè)的志向,他在《贈張相鎬二首》中疾呼: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

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

唐肅宗即位時,逃往漢中的唐玄宗仍留戀權(quán)力、不甘退位,他詔令諸子分領(lǐng)天下節(jié)度使,下令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永王李璘則為江陵大都督,相互制衡,籌措兵馬反攻叛軍。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三年(756),壯心不已的李白認(rèn)為報國時機已到,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擁兵自重的李璘在謀臣的鼓動下意圖發(fā)動叛亂,在其帳下的李白自然不甘才華空逝,揮筆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洋洋灑灑留下“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南風(fēng)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慫恿李璘割據(jù)稱帝意圖昭然,這為李白的“附逆”留下“罪證”。

最終,李璘的部隊土崩瓦解,而永王李璘也在逃亡路上被殺。李白南逃途中被逮捕關(guān)入潯陽(今江西九江)監(jiān)獄,雖然得到御史中丞宋若思營救,李白獲釋出獄,但他最終還是因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此時,李白年已58歲。

乾元二年(758),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遇赦,顛沛流離的李白終于迎來人身自由。他乘船隨長江而下,在途中逸興遄飛地寫下千古名作——《早發(fā)白帝城》。


然而,沒有穩(wěn)定工作、沒有存款的李白,生活相當(dāng)窘迫。往來于好友處、依人為生終究不是度日之法,李白只好投奔自己的族叔,當(dāng)時在安徽當(dāng)涂縣做縣令的李陽冰。這時的李白已經(jīng)59歲,距離逝世僅有三年。

如果從趙翼的“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意義上說,李白在近歿之年,尤能以囚徒之心、流放之心、流徙之心,在“非所”與流落中咀嚼一番人生滋味,體驗了劫后重臨江夏、岳陽和尋陽的多味感慨,寫下《在尋陽非所寄內(nèi)》和《南流夜郎寄內(nèi)》《留別賈舍人至二首》《贈別鄭判官》《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等詩作,這種楚臣去境、塞客衣單的人生體驗和心靈感蕩,是難得之幸。上元三年(762),李白死于當(dāng)涂縣,其死因流傳有“醉致疾亡”(見《李翰林集》)、喝酒猝死(見《舊唐書》)、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見《唐才子傳》)等多個版本,然而這一“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仙,卻永遠活在歷史的書頁之上。


李白影視形象。來源/電影《妖貓傳》
 
剖開安史之亂這一橫截面,借著歷史放大鏡下的驚鴻一瞥,探索并捕捉被時光擱淺的鮮活畫面,我們能清晰看到盛唐詩人們陷于戰(zhàn)亂中不同的生活軌跡。他們的詩句中,有斷壁殘垣上的沉思,有斑駁古道上的扼腕,也有榮歸故里的豪情......

時移世易,我們?nèi)耘f可以立于歷史的一角,尋覓盛世與亂世之交的風(fēng)譎云詭與歷史人物的命運浮沉。
 

參考資料:

[1]  佘正松. 中國邊塞詩史論(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學(xué),2005.

[2]  呂蔚. 走出盛唐[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5.

[3]  傅璇琮. 唐代詩人叢考[M]. 中華書局, 2003.

[4]  王向峰.政治動蕩中的唐代詩人——談國家遭遇與詩家遭遇的同背律[J].社會科學(xué),2014(03):171-178.DOI:10.13644/j.cnki.cn31-1112.2014.03.024.

END
作者 | 關(guān)禾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李棟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