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氣血不足方劑總匯一(收集整理)

 火帝養(yǎng)生_WSH 2023-01-21 發(fā)布于重慶

1、增損四物湯(易簡方)

  【處方】當歸、川芎、人參、干姜(炮)、甘草(炙)、白芍藥,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婦人氣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兼治產(chǎn)后下血過多,榮衛(wèi)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并皆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

  若產(chǎn)后寒熱,腹中刺痛,則有敗血,當用五積散加醋煎,及大圣散服之。

  若所下過多,猶有刺痛,亦宜服此二藥。

  一方治經(jīng)血凝滯腹內(nèi),血氣作疼,用四物湯加莪茂、官桂等分,名六合湯。

  一方治下血不止,及妊婦胎動,加熟艾、干姜、甘草、阿膠、黃等分,名膠艾湯。

  一法治血痢,止加膠、艾。治產(chǎn)后血搏,口干煩渴,加瓜蔞、麥門冬。

  煩熱小便澀大便秘,加大黃桃仁湯。脅脹,加厚樸、枳實。

  虛煩不得睡,加竹葉、人參。

  大渴煩躁,加知母、石膏。

  一方治婦人血虛,心腹酸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姜,名四神湯。

  大率產(chǎn)後,不問下血多少,須日進黑神散三服。下血少者,以大圣散間之。至二臘以後,腹內(nèi)略無疼痛,方服四物湯、建中湯之類。若早服之,則補住敗血,為後患不淺。黑神、大圣非逐血藥,但能推陳致新,多服不妨。今人往往疑其逐血性寒,則不然,看其用藥可見矣。若惡血去多,徐徐補之,亦不為晚,不可姑息以貽後患。

  且如古方用四順理中圓為產(chǎn)後進食之劑,既用蜜圓,又倍甘草,其甜特甚,豈能快脾?不若只用理中湯少損甘草。素有痰飲者,二陳湯之類服之為佳。

  且如妊婦惡阻,古方有茯苓圓、茯苓湯,內(nèi)有地黃、竹茹、川芎輩,定能定嘔,服之則愈見增極。大抵惡阻,皆由素有痰飲以致之,可用二陳湯改名小茯苓湯,用之極效,不可不知。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小米龍眼粥

  【處方】龍眼肉30克 小米50~100克 紅糖適量

  【制法】將小米與龍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調(diào)入紅糖。

  【功能主治】補血養(yǎng)心,安神益智。適用于心脾虛損、氣血不足、失眠健忘、驚悸等癥。

  【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

  【摘錄】《民間方》

3、調(diào)經(jīng)烏雞丸

  【處方】白毛烏骨未燉雄雞1只(約重1斤,以糯米喂7日,勿令食蟲蟻,以繩縊死,干挦其毛,去肚內(nèi)雜臟不用,納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各2兩于雞肚內(nèi),以好酒10碗,文火煮爛,取出肚內(nèi)藥,將雞連骨用桑柴火焙干,仍以前煮過之生地等藥酒,又浸又焙,至雞骨肉枯為度,研極細末),人參5錢,肉蓯蓉(酒洗凈)1兩,炒破故紙1兩,砂仁1兩,當歸1兩,白術(shù)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杜仲(鹽水炒)1兩,香附米(醋制)4兩。

  【制法】共為細末,入雞骨肉末和勻,酒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月經(jīng)愆期。由脾胃虛弱,沖任損傷,氣血不足,致經(jīng)來或前或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湯下。

  【摘錄】《竹林女科》卷一

4、生肌珍珠散

  【處方】象皮 乳香各9克 血竭6克 龍骨 沒藥 赤石脂各9克 珍珠1.5克 冰片0.9克 輕粉6克 海螵蛸4.5克 參蘆4.5克 枯礬3克

  【制法】共碾為細面,珍珠、冰片、血竭另研后入,絹羅篩過。玻璃瓶存貯。

  【功能主治】生肌斂口。治瘡瘍毒盡,氣血不足,久不生肌斂口。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撒于瘡口上,以膏藥蓋貼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哈爾濱方)

5、麻黃方

  【處方】麻黃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功能主治】辛開腠理,和血止癢。主氣血不足,衛(wèi)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nèi)侵,肌膚失養(yǎn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趙炳南方

6、濟陰百補丸

  【處方】當歸(酒洗,曬干)6兩,熟地(酒洗)1錢,香附子1斤(分4制:醋、酒、童便、鹽水各浸3日,炒干),白芍藥(酒炒)1錢,川芎1錢,益母草(5月5日采者佳,忌鐵,凈末)半斤,甘草(炙)1兩,白茯苓(去皮)3兩,玄胡索(炒)2兩,人參(去蘆)2兩,木香(不見火)4兩,白術(shù)(土炒)4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diào)脾胃,補虛損。主女人勞傷,氣血不足,陰陽不和,作寒作熱,心腹疼痛,胎前產(chǎn)后,諸虛百損。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漸加至80-90丸,空心米湯、酒任下。

  【摘錄】《醫(yī)便》卷四

7、加味甘麥大棗湯

  【處方】炙甘草9g,麥門冬9g,人參3g,小麥30g,大棗5枚,白芍9g。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陰陽失調(diào),眼睛赤痛,發(fā)止不定,發(fā)時白晴淡紅,疼痛不重,寒熱交作,或有頭痛,心煩意亂,脈細數(shù)無力,舌淡苔白,舌心粉紅;止時不藥而愈,狀若常人,反復發(fā)作,一年數(shù)次。

  【各家論述】方中人參、小麥、大棗、炙甘草甘溫補中以助生化之源,使氣血充裕,陰平陽秘,寒熱無由生;白芍既有養(yǎng)血之功,合甘草又有斂陰和營,緩急止痛之能;更兼麥門冬清心潤肺,白晴赤痛自然消除。

  【臨床應用】白晴赤痛如崇趙某某,女,35歲。1971年3月12日初診。二目赤痛3月余,時發(fā)時止,越發(fā)越頻,雖痛不重,但心中煩亂,時寒時熱,其狀如祟。患者消瘦面黃,疲倦少神,白睛淡赤,脈細無力。服加味甘麥大棗湯5劑,發(fā)少痛輕,繼服15劑而愈。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8、虎骨四斤丸

  【處方】虎脛骨1兩(酥炙),沒藥(另研)5錢,乳香(另研)5錢,附子(炮,去皮尖)2兩,肉蓯蓉(洗凈)1兩半,川牛膝1兩半,木瓜(去瓤)1兩半,天麻1兩半。

  【制法】將木瓜、蓯蓉搗如膏,余藥為末,加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氣血不足,又受風濕而致腳氣,足膝酸痛,步履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六要》卷五

9、干地黃湯

  【處方】熟干地黃(焙)2兩,阿膠(米炒沸)2兩,芎2兩,當歸(切,米炒)2兩,赤芍藥半兩,甘草(炙,銼)半兩,人參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氣血不足,胎瘦不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粳米少許,同煎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10、獨活寄生湯

  【處方】獨活9克 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芎藭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干地黃各6克

  【制法】上十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主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F(xiàn)用于慢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備注】方中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杜仲、牛膝、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養(yǎng)血和血;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桂心溫通血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之功。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11、長春酒

  【處方】山茱萸30g 巴戟天45g 石菖蒲30g 地骨皮40g 覆盆子45g 枸杞子100g 菟絲子45g 肉蓯蓉120g 柏子仁40g 五味子24g 熟地45g 山藥40g 牛膝70g 杜仲70g 茯苓30g 人參10g 木香15g 川椒9g 澤瀉40g 遠志30g 天冬(去心)30g 麥冬(去心)30g 白酒3500ml

  【炮制】1. 將所有藥材搗成碎末;

  2. 裝入紗布袋,放進干凈的壇子里;

  3. 倒入白酒浸泡,加蓋再放在文火上煮沸;

  4. 約1小時后離火,冷卻后將壇子密封;

  5. 7天后開啟,將藥渣除去,裝瓶備用。

  【功能主治】補虛損,壯筋骨,調(diào)陰陽。適于中老年因肝腎虛,氣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體乏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癥。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摘錄】《菉竹堂經(jīng)驗方》

12、蒼術(shù)丸

  【別名】鉛汞丸、秋石丸、經(jīng)驗蒼術(shù)丸

  【處方】蒼術(shù)(茅山者佳,用1斤半,糯米泔浸1日半,撈起刮去粗皮,見白,曬干,又用童便浸1日半,撈起,清水洗凈,曬干,又用煮酒浸1日半,撈起,曬干,仍用糯米泔澄清,煮蒼術(shù),以爛為度。然后于陳米蒸飯蓋之,用一層飯、一層術(shù),上以荷葉蓋飯,不泄谷氣為妙,去飯、葉曬干,為末)4兩,黃柏(8兩刮去粗皮,銼碎,用無灰好酒浸3日夜。翻覆浸透,曬干,用蜜拌黃柏于砂鍋內(nèi),著水半鍋,以柳條扎棱起,水面上鋪荷葉,攤黃柏于葉蒸之,以蜜浸進為度,取出曬干,如此拌蒸3次后,用紙鋪鍋底,隔紙炒,茶褐色為度,為細末)6兩,知母(銼碎,用好酒浸3日,曬干,隔紙炒,焙,為末)6兩,枳實4兩(銼碎,與麩皮同炒,茶褐色為度,去麩不用,為細末),白術(shù)(砂鍋內(nèi)隔紙以麩皮拌,炒,須不住手攪,以聞藥味香,無面氣為度,去麩不用,為細末)4兩,當歸(用酒洗凈,再用好酒浸1日半,曬干,為細末)5兩,熟地黃(用好酒洗凈,再用酒浸,曬干,為細末)5兩,干山藥(末)4兩,白茯苓(刮去粗皮,銼碎,曬干,麩皮拌于鍋內(nèi),隔紙炒,以茶褐色為度,去麩,為細末)3兩,防風(去蘆,銼碎,隔紙炒干,為末)3兩,靈砂(以水銀飛2次,為末)5錢,真鉛(用年少婦人乳3碗,將面量入乳中,打糊丸藥),真汞(童便煎)4兩。

  【制法】將前藥各另為極細末,總合拌勻,仍用重羅羅過,以前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收入瓷瓶內(nèi)盛放。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諸虛百損,遍身痰凝氣滯,風濕麻痹,眼目昏花,腰疼頭暈,手足欠順,行履艱辛,遺泄真精,便濁不利,及婦人胎前產(chǎn)后,赤白淋澀。

  【用法用量】鉛汞丸、秋石丸(《醫(yī)便》卷一)。經(jīng)驗蒼術(shù)丸(《遵生八箋》卷十七)。

  【各家論述】此藥清而不寒,溫而不燥。蒼術(shù)性燥而辛烈,去內(nèi)外之濕熱,引經(jīng)藥也,行于表里,制為膏者,所以變其質(zhì),猶伊尹放太甲于桐,俾為善,以成濟世之功也。黃柏其性雖寒,非芩、連之苦,此能通腎氣而瀉膀胱之火,火動則水不寧,用此者所以瀉火而寧腎水也。知母其性潤而不寒,虛弱之人火易動而水常涸,所以用此味專補腎水,蓋為能制火之故也。虛弱之人,火最易動,津液受克而為痰,或膏粱味厚而為痰,蓋半夏化痰,其性燥烈,服之反渴,渴增則貪飲,愈飲愈濕,受火邪而痰愈結(jié)也;貝母去四種痰,然能表而不能里;南星雖去痰,然能上而不能下,因于風者可用。唯枳實之功不可勝計;白術(shù)大能補脾,虛弱之人胃火必勝,而食易消,愈消而愈食,則脾豈有不損乎?脾損則食不能克化,而用消導之劑則反傷脾胃,脾胃受傷,是無本矣,豈能安乎?然必用此以補脾,猶修武備而御寇也。當歸性溫,治四等血病,流者能止,凝者能行,虛者能補,亂者能和,虛弱之人火旺水衰,血必受傷,或流或止,或凝或行,故必用以和之。虛弱之人,諸血最虛,皆由心之耗而肝之枯也,是以四肢懈怠,足不能履,手不能持,耳不能聽,目不能視,腸不能通而多結(jié)也,故必用熟地黃以補一身之血。干山藥性溫平,主益中補虛,除寒熱邪氣,益氣力,長肌肉,治頭風,止腰疼,寧心肺,潤皮毛,治泄精健忘。白茯苓去濕利小便,潤胃氣,伐腎邪。瀉痰火,久服安魂養(yǎng)神,延年益壽而無消渴之患。虛弱之人血損少,則湊理不密而風邪易入,必用此所以驅(qū)邪之物。防風之性威而不猛也。虛弱之人心虛血少,必多驚悸而夢寐不安,故用靈砂以鎮(zhèn)之。真汞性咸能入腎,而用童便煎煮,蓋因元氣之未泄而純陽之未喪,鍛煉而成亦真元氣也;虛弱之人,精神必損,故必用此藥以補之。

  【摘錄】《醫(yī)便》卷一

13、保孕丸

  【處方】熟地4兩,當歸4兩,川斷4兩,白術(shù)4兩,阿膠2兩,香附2兩,陳皮1兩,艾葉1兩,益母草1兩,川芎1兩,黃芩1兩,砂仁5錢。

  【制法】上以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受孕,氣血不足,經(jīng)三月而墮胎者。

  【用法用量】每服3-4錢,米飲送下。

  【注意】宜節(jié)飲食,戒惱怒,絕嗜欲,靜養(yǎng)。

  【摘錄】《醫(yī)級》卷九

14、半夏湯

  【處方】陳皮(去白,鹽水炒)1錢,半夏(姜制,炒黃)1錢,茯苓1錢,子芩(酒炒)8分,枳殼(麩炒)8分,紫蘇8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妊娠2月,氣血不足,胎氣始盛,逆動胃氣,惡心嘔吐,飲食少進。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1鐘,煎7分,食遠服。

  【摘錄】《葉氏女科》

15、益血湯

  【處方】人參6克,白術(shù)9克,龜板膠9克(烊化),鹿角膠9克(烊化),阿膠9克(烊化),肉桂3克,陳皮9克,木香9克,當歸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大棗10枚。

  【功能主治】溫補氣血,健脾益腎。主脾腎虛損,氣血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王永安方

16、先天大造丸

  【處方】紫河車1具(酒煮搗膏)熟地黃120克(酒煮搗膏)歸身 茯苓 人參 枸杞 菟絲子 肉蓯蓉(酒洗,搗膏)黃精 白術(shù) 何首烏(去皮,用黑豆同蒸搗膏)川牛膝 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搗膏)各60克 骨碎補(去毛,微炒)川巴戟(去骨)破故紙(炒)遠志(去心,炒)各30克 木香 青鹽各15克 丁香9克 黑棗肉60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氣血不足,風寒濕毒襲于經(jīng)絡,初起皮色不變,漫腫無頭;或陰虛,外寒侵入,初起筋骨疼痛,日久遂成腫痛,潰后膿水清稀,久而不愈,漸成漏證;并治一切氣血虛羸,勞傷內(nèi)損,男婦久不生育。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17、松仁粥

  【處方】松仁15克 粳米30克

  【制法】先煮粳米粥,后將松仁和水研末作膏,入粥內(nèi),煮二三沸。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適用于老年氣血不足或熱病傷津引起的大便秘結(jié)者。

  【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3次。

  【摘錄】《本草綱目》

18、人參蛤蚧丸

  【處方】人參1兩,胡桃(取紫衣者)2兩,補骨脂2兩,菟絲子2兩,芡實2兩,龍骨1兩,牡蠣1兩,益智仁1兩,川椒1兩,首烏3兩,萸肉3兩,山藥3兩,鹿鞭1條(橫切),雀腦50個(煮),蛤蚧1對。

  【制法】將蛤蚧刷去浮鱗,除頭、足,浸1日,洗凈,炙用。先將胡桃、雀腦搗,再入余藥末,溶鹿膠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不足,胞宮虛冷,精滑不能受孕;并男子衰滑易遺。

  【用法用量】每服3-4錢,白湯送下。

  【摘錄】《醫(yī)級》卷九

19、六物湯

  【處方】當歸、熟地、川芎、白芍、肉桂、黃耆(炙)。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寒滯食減;或陰虛氣陷,腹痛滯下;及婦人胞宮虛冷,帶濁崩墮,難產(chǎn)經(jīng)閉;及疝瘕瘀蓄,痘瘡。

  【用法用量】

  胃寒嘔惡,加干姜;水道不利,加茯苓、澤瀉、豬苓;氣滯、氣逆,加香附、木香、丁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加楝實、吳萸、茴香;瘀蓄脹痛,經(jīng)閉不行,去黃耆,加紅花、桃仁、茜草、牛膝、益母;瘡痘虛寒或表寒閉滯,加麻黃、細辛、紫蘇、羌、防之類。

  【摘錄】《醫(yī)級》卷八

20、脊肉粥

  【處方】豬脊肉2兩,粳米3兩,食鹽、香油、川椒粉各少許。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滋養(yǎng)臟腑,滑潤肌膚。主體質(zhì)虛弱,羸瘦,營養(yǎng)不良,脾胃虛寒等氣血不足之證。

  【用法用量】先將豬脊瘦肉洗凈,切成小塊,用香油烹炒一下,然后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調(diào)味品、細鹽、川椒,再煮1-2沸即可??勺髟缤聿碗S意服食。

  【注意】肥肉不宜選用。

  【摘錄】《藥粥療法》引《養(yǎng)生食鑒》

21、加味八珍豬蹄湯

  【處方】炙耆1錢,黨參(去蘆,米炒)1錢,陳皮1錢,白芍(酒炒)1錢,當歸1錢,熟地1錢,白術(shù)(凈)1錢,茯苓1錢,川芎6分,木通1錢5分,炙草7分。

  【功能主治】虛弱人,產(chǎn)后氣血不足,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以王不留行1錢,同煎去滓,用豬蹄1只洗切,加水同煮,約2碗,任服。須用木梳,在乳上順梳下。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四

22、化乳丹

  【處方】當歸1兩,熟地1兩,黃耆1兩,麥冬3錢,山茱萸4錢,川山甲1片,菟絲子5錢,枸杞子3錢。

  【功能主治】下乳。主婦人產(chǎn)后氣血不足,數(shù)日絕無點滴之乳。

  【摘錄】《辨證錄》卷十二

23、肝痹散

  【處方】人參3錢,當歸1兩,川芎5錢,代赭石(末)2錢,羌活5分,肉桂1錢,茯苓5錢,酸棗仁1錢,丹砂(末)5分。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而致肝痹,肝氣常逆,胸膈引痛,睡臥多驚,飲食不思,吞酸作嘔,筋脈攣急。

  【用法用量】水煎,調(diào)丹砂、代赭石末,同服。

  【各家論述】方中用當歸、川芎以生血,加入人參益氣以開血,引代赭石去通肝氣,以佐川、歸之不逮,氣開血通,而后邪可引而出矣。又加肉桂以辟寒,加茯苓以利濕,加羌活以除風,則邪自難留,而魂自不亂矣,所以益之棗仁、丹砂收驚特速也。

  【摘錄】《辨證錄》卷二

24、調(diào)元固系丸

  【處方】熟地6兩(蒸曬),當歸3兩,白芍3兩,川斷(俱酒炒)3兩,阿膠3兩,人參(片焙)1兩,白術(shù)(土炒)2兩,茯苓(人乳拌蒸)2兩,甘草(蜜炙)2兩,杜仲(鹽水炒)2兩,山藥(米泔制)2兩,菟絲(酒制)2兩,香附(酒醋分制)2兩,麥冬2兩,血余(真者片研)2兩,燕窩(煮搗)2兩,藕節(jié)2兩(切片),二蠶綿4兩(剪炒另研)。

  【制法】先將地黃、燕窩搗爛,后入炒制諸藥,以糯米粥飲濃汁打糊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氣血不足,沖任虛而胎系不固,屢孕屢墮。

  【用法用量】每服3-4錢,早晚龍眼湯送下,白湯米飲亦可。

  【注意】忌食發(fā)氣、助火、生痰、生冷等物。

  【摘錄】《醫(yī)級》卷九

25、參耆內(nèi)托散

  【處方】人參、黃耆(炒)、當歸、川芎、厚樸(姜制)、防風、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痘瘡倒靨,或痛瘍久不潰膿者。

  【用法用量】加糯米1撮,水煎服。

  【摘錄】《小兒痘疹》

26、補中和胃湯

  【別名】補中調(diào)胃湯

  【處方】人參2錢,白術(shù)2錢,扁豆2錢,當歸2錢,茯苓1錢,山藥1錢5分,炙甘草4分,陳皮4分,炮姜4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氣血不足,食物不能如常。

  【用法用量】補中調(diào)胃湯(《產(chǎn)寶》)。

  【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27、保元湯

  【別名】參耆湯、參耆飲、保元丹

  【處方】人參1錢,黃耆3錢,甘草1錢,肉桂5分至7分。

  【功能主治】補氣溫陽,滋養(yǎng)益氣,扶弱補虛。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面青(白光)白,睡臥寧靜,痘頂不起,漿不足,及有雜證。氣血不足,嬰兒怯弱,痘毒內(nèi)陷,面色蒼白,氣陷久瀉,肢體無力,肺脾虛弱,惡寒自汗。

  【用法用量】參耆湯(《痘疹活幼至寶》卷終)、參耆飲(《簡明醫(yī)彀》卷六)、保元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注意】血熱毒壅之火證禁用;禁忌生冷。

  【各家論述】1.《博愛心鑒》:人參益內(nèi),甘草和中,實表宜用黃耆,助陽須憑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體,后一味扶一命之巔危。

  2.《古今名醫(yī)方論》引柯韻伯:參、耆非桂引道,不能獨樹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氣血,亦不能緒其條理。

  【摘錄】《博愛心鑒》卷上

28、巴戟散

  【處方】巴戟 柏子仁 石龍芮 天麻 牛膝(去苗)牡蠣(燒為粉)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干,別搗)天雄(炮裂,去皮、臍)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干)各30克 萆薢(銼)防風(去蘆頭)當歸 羌活 桑螵蛸(微炙)各22.5克 肉桂60克(去皺皮)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風勞,氣血不足,臟腑虛傷,肢節(jié)煩疼,腰腳無力,形體羸瘦,面色萎黃,小便數(shù)多,臥即盜汗。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時以溫酒調(diào)下6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

29、滋陰百補丸

  【處方】香附子5C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鹽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干)益母草250克(端牛:日采,去土)當歸180克(酒洗)川芎120克 熟地黃120克(酒洗)芍藥90克(炒)白術(shù)120克 人參 茯苓 玄胡索(炒)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勞傷,氣血不足,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尫羸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腹時用縮砂湯、或醋湯、或酒、或滾水任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

30、益腎堅骨湯

  【處方】黃芪30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12克,菟絲子12克,狗脊12克,川斷12克,枸杞子12克,干地黃2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雞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主治】益腎養(yǎng)血,和絡止痛。主肝腎虧損,氣血不足,經(jīng)絡不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孫程祥方

31、獨活寄生湯

  【別名】獨活湯、萬金湯

  【處方】獨活3兩,寄生2兩,杜仲2兩,牛膝2兩,細辛2兩,秦艽2兩,茯苓2兩,桂心2兩,防風2兩,芎2兩,人參2兩,甘草2兩,當歸2兩,芍藥2兩,干地黃2兩。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痹證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腰膝疼痛,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一六二)、萬金湯(《朱氏集驗方》卷一)。本方改為丸劑,名“獨活寄生丸”(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喜虛下利者,除干地黃。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陽、厥陰藥也。獨活、細辛入少陰,通血脈,偕秦艽、防風疏經(jīng)升陽以祛風;桑寄生益氣血,祛風濕,偕杜仲、牛膝健骨強筋而固下;芎、歸、芍、地所以活血而補陰;參、桂、苓、草所以益氣而補陽。辛溫以散之,甘溫以補之,使血氣足而風濕除,則肝腎強而痹痛愈矣。

  2.《千金方衍義》:風性上行,得濕沾滯,則留著于下,而為腰腳痹重,非獨活、寄生無以療之。辛、防、秦艽,獨活之助,牛膝、杜仲,寄生之佐,桂、苓、參、甘以補其氣,芎、芍、地以滋其血,血氣旺而痹著開矣。

  3.《成方便讀》: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補肝益腎,壯骨強筋;歸、芍、川芎和營養(yǎng)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參、苓、甘草,益氣扶脾,又所謂祛邪先補正,正旺則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腎先虛,其邪必乘虛深入,故以獨活、細辛之入腎經(jīng),能搜伏風,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腎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風、為風藥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風能勝濕。

  【摘錄】《千金》卷八

32、巴戟散

  【處方】巴戟1兩,柏子仁1兩,石龍芮1兩,天麻1兩,牛膝(去苗)1兩,牡蠣(燒為粉)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干,別搗)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1兩,萆薢(銼)3分,防風(去蘆頭)3分,當歸3分,羌活3分,桑螵蛸(微炙)3分,肉桂2兩(去皴皮)。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勞,氣血不足,臟腑虛傷,肢節(jié)煩疼,腰膝無力,形體羸瘦,面色萎黃,小便數(shù)多,臥即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33、仙靈酒

  【處方】仙靈脾120g 菟絲子60g 破故紙60g 金櫻子500g 小茴香30g 巴戟天30g 川芎30g 牛膝30g 當歸60g 肉桂30g 沉香15g 杜仲30g 白酒10000ml

  【炮制】1. 將上述藥材打搗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nèi),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加蓋;

  3. 將器皿放入鍋中,隔水加熱約1小時;

  4. 取出器皿,密封;

  5. 7日后開封,過濾裝瓶備用。

  【功能主治】補腎壯陽,固精,養(yǎng)血,強筋骨。主治腰膝無力,下元虛冷,行走無力,陽痿,遺精、泄瀉等癥。中老年腎陽虧損,氣血不足者可把此酒作為食療常服。

  【用法用量】每次15~3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摘錄】《奇方類編》

34、術(shù)殼麻桃密湯

  【處方】生白術(shù)30-60克,枳殼10-30克,火麻仁10-30克,蜂蜜10克,核桃肉2個。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潤腸通便。主氣血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黃文清方

35、氣血雙補湯

  【處方】黃耆30~60克(蜜炒)白術(shù)21克 當歸15克 白芍(醋炒)6克 五味子0.9克 杜仲(鹽炒)6克 川續(xù)斷15克 升麻(蜜炒)1.2~1.5克

  【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治婦人盤腸生后,又復懷孕,氣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血分有熱,加生地(酒浸)1.5克。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十五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