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蘇軾曾多次想自殺,誰能想得到?從來沒有天生的豁達,不過是在苦難面前選擇了堅強

 樂道子真 2023-03-02 發(fā)布于福建

圖片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最大的文學(xué)家,是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詩、詞、文、賦乃至?xí)?、繪畫都自成一家,在美食界同樣享有盛名,是少有的文藝全才。他22歲中進士,26歲又中制科優(yōu)入三等(宋代最高等)。入仕后奮厲有用世之志,由于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蘇軾先是反對王安石變法,后又反對司馬光完全廢除新法,由此兩不討好,畢生屢遭遇貶謫打擊。但蘇軾在外任時始終勤于政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是蘇軾的底色,但同時他又兼?zhèn)淞死锨f的超然態(tài)度,以及禪宗平常心的理念。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人生觀,使得蘇軾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成為了后代人景仰的范式。而他與妻妾、兄弟、朋友,甚至是政敵的深情厚意,亦是后世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雅事。這些都與他天真活潑,正直可愛,慈悲豁達的人格魅力息息相關(guān)。在宋代,乃至整個歷史長河的文人中,蘇軾毫無疑問是最受后人歡迎的人。

作者:秋吉鳥

圖片


蘇東坡,大名如雷貫耳,婦孺皆知。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一直備受吹捧,道理很簡單。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你總會遇到困境,而蘇東坡最擅長的,就是教人如何與困境共生,在困境里開心地活下去。
         
古人和今人的煩惱差不多,在煩惱面前,困惑其實也大同小異:
         
豁達如蘇東坡,也會在倒霉時給自己算命起卦,怨自己八字不好;豪邁如蘇東坡,也會在遭遇飛來橫禍時,恐懼狼狽,不知所措,瑟瑟發(fā)抖像一只被束待宰的雞;國民偶像蘇東坡,也會在被貶后,被故交避之如瘟神,寫出的信石沉大海,無人敢回。
      
圖片
   
他不是生來就豁達如仙,他有著我們有過的所有煩惱、情緒。只是他最終找到了一個無需再祈禱命運憐憫的解決辦法,并且用天才的文字,告訴后來的你:我是怎么過來的,而你也可以像我這么活。他用讓人讀之心頭如暴雨洗塵的文字,告訴我們,人生到頭,無論順境逆境,終究是“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遇到人生的“斜風(fēng)細雨”時“不須歸”,可以也應(yīng)該以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通透與豁達,去接受,去包容,去熱烈擁抱生活。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蘇東坡。

         
圖片

虎子無犬父


蘇軾曾經(jīng)很認真地分析過自己為何這么倒霉,結(jié)論是,自己是摩羯座。
         
他說得有理有據(jù),還把同為摩羯座的韓愈拉下水,倒推出“是歲生者無富貴人”的結(jié)論。
         
“吾平生遭口語無數(shù),蓋生時與韓退之(韓愈字退之)相似,我命宮在斗、牛之間,而退之身宮亦在焉?!?/span>
         
韓愈一生屢次被貶,和蘇軾確實頗有幾分相似。
         
但蘇軾的命,誰又能說不好呢?
         
他可是北宋最大的文學(xué)家,其詩、詞、文、賦乃至?xí)?、繪畫,都自成一家,并達到了當時的最高造詣。

圖片
         
連神宗皇帝都得意地說道:“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xué)”,連李白的學(xué)問都沒有蘇軾深。
         
而蘇軾所生活的北宋,在中國文明史上又屬于何種地位呢?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稱的民國大師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四舍五入一下,蘇軾可稱中華古今第一才子,比他還厲害的文化大家,要么還未出世,要么是在爽文杰克蘇的小說里。
         
我們現(xiàn)在來看,蘇軾出生時,實在是集齊了一手好牌。
         
蘇軾的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而且這個老爹可不單單是個文章圣手,卻更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異端。

圖片
蘇洵
         
蘇洵早年并不好讀書,甚至還曾因為學(xué)不會寫詩作文而干脆輟學(xué),游歷四方去了。直到二十七歲才突然發(fā)奮讀書,《三字經(jīng)》里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就是在說蘇洵。
         
蘇洵有天賦異稟,又有后天的四方游歷,所以他與一般的儒生很不同,他最愛的書是儒家不喜的《戰(zhàn)國策》。
         
他向往戰(zhàn)國,喜歡談?wù)摫?quán)謀,文章風(fēng)格帶著濃濃的戰(zhàn)國策士之風(fēng),頗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思,而這些都與儒家提倡的為人應(yīng)溫厚忠實,治學(xué)應(yīng)求正大宏旨的理念不同。
         
他還不認同孔圣人的話,孔圣人說向上進言要用溫柔敦厚的“諷諫”,他偏說向上進言應(yīng)該不拘一格,該剛烈時要剛烈,該直切時要直切,不必一定諷諫。
         
這句話在今人看來好像是很簡單的道理,甚至是正確的廢話,但在那個儒學(xué)統(tǒng)治的時代里,蘇洵的質(zhì)疑,不可謂不勇,不可謂不異。

圖片

挑戰(zhàn)完孔子,他又挑戰(zhàn)孟子,孟子提倡的要善養(yǎng)浩然正氣,重義輕利,蘇洵則公然肯定人們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利在則義存,利亡則義喪”。
         
氣得朱熹大罵:“蘇文害正道,甚于佛老。”
         
罵完古人,皇帝和朝廷,他也不打算放過。
         
他生于北宋光景最好的“百年盛世”的頂峰里,當政者是以“仁”著稱的宋仁宗。但他卻大膽地批評北宋王朝的統(tǒng)治“因循”、“不振”;將起義造反的農(nóng)民領(lǐng)袖陳勝、吳廣,比喻為反對暴政的商湯王,周武王。
         
當時的北宋,雖是處于近百年無戰(zhàn)事的承平年代,但和平的背后卻是用越來越重的“歲幣”買來的,國家財政已漸漸不堪重負。
         
蘇洵對這一國策極為不滿,直接尖銳地講它稱之為“覆溺之道”,成名作《六國論》開篇第一句,就如秦劍一樣剛烈而至,直指臟心,令人膽顫。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span>
——蘇洵《六國論》
圖片
         
文章里,用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對抗暴秦,來暗諷宋軍將士在前方奮力拼殺,而朝廷卻在后方茍安,甚至拆臺的行徑。
         
文章最后,更以黃河滔天之勢再度升華顯志: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span>
——蘇洵《六國論》

全篇充斥著濃烈的憂患意識,激切的慷慨意氣,將膽、才、力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圖片
         
蘇洵寫文章,往往注重史實,而輕圣人訓(xùn),往往全文沒有一句“子曰”、“詩云”,卻能擁有極強的說服力。
         
清代學(xué)者就曾說過自己“受騙”的經(jīng)歷:
         
“我以前也很喜歡看老蘇的文章,可后來才漸漸發(fā)現(xiàn)不對勁,怎么我學(xué)的東西到他這里都變成錯的東西了?我再研究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文筆越好,議論越暢快,就越能洗人腦,看他的文章,連我這種有學(xué)問的都被帶偏,普通人看實在危險危險!”
——張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鈔·三蘇文引》
         
蘇洵這種務(wù)實,善辯的縱橫家氣質(zhì),和敢于挑戰(zhàn)圣訓(xùn)權(quán)威的膽氣魄力,直接而深刻地影響了蘇軾。
         
而蘇洵為蘇軾選擇的老師也很不簡單。

蘇軾8歲即拜道士張易簡為師,老道甚愛靈氣逼人的少年蘇軾,而蘇軾也在這段啟蒙中,始拂仙風(fēng),初練道骨,為日后寫下“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這類仙家文章打下了童子功。
         
更幸運的是,蘇軾有一個在《宋史》上留名的母親——程夫人。

圖片
         
程夫人是富商之女,嫁到祖上既沒顯貴,也沒什么家財?shù)奶K家后,硬是靠自己操持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沒跟娘家要過一分錢。
         
在那些蘇洵四處游歷不著家的歲月里,程夫人擔起了教兒讀書的重任。
         
程夫人愛教蘇軾讀史,帶他看古今往來,人事代謝,從中明得失,學(xué)義理。
         
她不是教子“書中自有黃金屋”,而是教兒子,“讀書人切忌只為搏虛名而去。如果哪天你是為了正道真理而死的,我也會舍得,不會太過哀戚?!?/span>
         
程夫人更重要的教育,是言傳身教了一副慈悲心腸,蘇軾曾經(jīng)在筆記里記載過這么一件事:
         
蘇軾少年時,他的書房外院中有一些翠竹松柏,這些樹引來了許多鳥兒筑巢。程夫人特地囑咐了家里的小孩、奴仆,不準捕捉和驚擾鳥雀。
         
幾年下來,鳥巢把樹枝都壓彎了,低到人都能看見鳥巢里在孵的小鳥。
         
而這一小片樹林,簡直成了鳥的天堂,甚至吸引了一種平時很少見,名叫桐花鳳的鳥兒。而這樣罕見的鳥竟也多達四五百只,還不怕人,就那么自由自在在蘇家院子里嬉鬧生活。街坊四鄰都對這件事嘆為觀止。
         
程夫人好義、好生的品行,對蘇軾的人格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于作為一個美食家,蘇軾后來卻一直在勸誡好朋友多吃素,別殺生。

圖片
         
蘇軾漂泊流浪一生,足跡遍及天涯海角,無論到哪里,他都能始終保持一顆悲憫之心,連對路邊無人問的枯骨都心生悲憫。縱然窮困潦倒,他依舊能以在荒災(zāi)之年“歲活百個小兒”,即救助那些被父母拋棄的嬰孩,為“閑居一樂事”。即便是面對曾經(jīng)排擠、迫害自己的仇人,同樣能一笑了之,甚至好言寬慰。
         
有父母如此,師友如此,還有一個一輩子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弟弟蘇轍。
         
蘇軾的命,怎能說不好呢?
         
         
圖片

太平宰相


蘇軾年方二十就一舉登科,以無名小卒之身,讓當時的文壇盟主驚呼:“三十年后就沒人記得我歐陽修了”。
         
嘉祐二年,公元1069年的皇榜,被稱為“千年第一榜”。
         
這張皇榜,一口氣收錄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家:蘇軾、蘇轍,曾鞏,還有寫下后世讀書人經(jīng)常拿來作標語的“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學(xué)先驅(qū)張載,以及開創(chuàng)了統(tǒng)治中國千余年的程朱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程頤程顥兩兄弟。

圖片
         
這張皇榜上,后來在《宋史》里立傳的就有24位,僅僅是官拜宰相的有8人之多。考官同樣不簡單,是宋朝等了快一百年才等來,把宋文從五代的“亡國文學(xué)”里解救出來的大家,歐陽修和梅堯臣。
         
在這“千年第一榜”里,蘇軾本該得第一,但他卻得了個比第一名還有傳奇感的第二名。據(jù)說,當年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以為這么漂亮的文筆,只有自己的學(xué)生曾鞏寫得出來,為避嫌,只給了個第二名。
         
等揭開試卷的糊名后,發(fā)現(xiàn)上面赫然寫著“眉山蘇軾”,身為文壇老盟主的歐陽修忍不住驚呼:“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蘇轍也同樣高中,僅僅稍遜色哥哥一等而已。
         
兩兄弟把宋仁宗高興得心花怒放,跑回后宮去跟皇后興奮地說道:“我給子孫找到了兩個太平宰相。”
 
圖片
       
這哪是屢試不第,天天發(fā)牢騷的韓愈所能比的。
         
但蘇軾自比韓愈,也有他的道理。
         
宋仁宗的金口玉言,不但沒有應(yīng)驗,還跑調(diào)得很離譜。別說做宰相了,蘇軾連京官都沒做幾年,他大半生都在外地、邊地做官。臨老了還被貶到海南這個只能吃老鼠、蝙蝠,甚至是蜜制鼠胎的荒島上。海南,在當時是真正的天涯海角,貶官海南只稍微比死刑好一點而已,或者說生不如死。
         
蘇軾中了“千年第一榜”后不久,程夫人病逝,蘇家兄弟回家服喪。喪期滿后雖又考中了最優(yōu)等,但沒過多久,就再遭父喪。
         
等到他服喪再滿回到京師時,不僅賞識他的仁宗已經(jīng)去世,他還迎面碰上了自己一生“悲劇的源頭”,就是那個幾起幾落,攪起了宋朝近百年黨爭風(fēng)暴的大刺頭——王安石。

圖片
         
新上任的皇帝,是年僅20歲,心急氣盛的宋神宗。柏楊對宋神宗的評價很高,說他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
         
神宗英明,所以他也看到了太平盛世下的深重危機,求治之心非常急切,希望自己能像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一樣,給北宋來了一場王安石變法,試圖力挽狂瀾。
         
可儒雅之宋,畢竟不是虎狼之秦。正如此時34歲的蘇軾,也不復(fù)十幾年前的好運。
         
很快,他就從最傳奇的天子門生,變成王安石變法中最著名的受害者。
         
接下來等待他的,唯有:貶!貶!貶!
         

圖片

惹不起躲得起  


變法之初,蘇軾就旗幟鮮明地反對。
         
王安石變法,不僅初心立意很好,實際上也起到了富國強兵之效。
         
可惜中國歷史上歷來重文輕武,宋朝尤其如此。
         
輕武的后果很顯而易見了,兩宋幾百年,只有兩種時代,一種是“暫時用錢買到了和平”的時代,另一種則是“想用錢買和平?jīng)]買到”的時代。
         
王安石想要創(chuàng)造的,是“不用花錢也和平”的第三種時代。
         
重文太過,導(dǎo)致的惡果則是士大夫階層過于龐大,龐大到尾大不掉。
         
“冗官”一直是宋朝的大問題,養(yǎng)這一大幫子人讓國家財政吃力得很。何況這幫子士大夫還有另一個身份——大地主。
         
他們利用手上的權(quán)力,從農(nóng)民手里奪走了大量的土地,以4%的人口,占有了全國90%以上的土地,廣大農(nóng)民,淪為了士大夫們的農(nóng)奴或家仆。大地主們還大量偷稅漏稅,于是豪強世族越來越富,國家卻越來越窮。

圖片
         
而王安石變法,就是為了強兵,富國。
         
軍隊沒有戰(zhàn)斗力,就加強軍隊訓(xùn)練,淘汰老弱殘兵和落后武器。改革后的宋軍,戰(zhàn)力和過去簡直判若兩國,一舉扭轉(zhuǎn)了北宋被西夏鉗制的被動局面,不僅創(chuàng)下了宋史上的唯一一次大勝,收復(fù)了大片失地,甚至還拓疆兩千余里。
         
國家沒錢,就清查全國耕地,這一查就查出三百六十萬畝之多。還在中央設(shè)立 “計劃部”,確立了預(yù)算制度,每年為國家節(jié)省了40%的開支。經(jīng)此一役,王安石就為國庫攢下了能花20年的財政支出。
         
百姓沒有耕地,還要飽受地主高利貸的盤剝,就建立政府貸款制度——青苗法:春種時由政府低息貸款給農(nóng)民,秋收后農(nóng)民再還錢給政府。
         
王安石變法中,還有一些非常超前的設(shè)想,比如改革考試科目和學(xué)校課程,他把默寫填空題考試,改為考查士子思考能力的議論文。除了這些,王安石還在學(xué)校里開設(shè)了地理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史學(xué)、法學(xué)、醫(yī)學(xué)等國家治理中的剛需專業(yè)。
         
圖片

一切聽起來都很不錯,也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
         
但變法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招來了舊黨的激烈反對,而宋朝又從開國時就立下了要厚待士大夫的規(guī)矩。神宗只能將反對者從中央貶到地方去做地方官。而新法的執(zhí)行,靠的就是地方官。
         
新法在基層執(zhí)行落地時,就被舊黨有意地扭曲,陽奉陰違,加上本就有人手段粗暴,操之過急。比如 “青苗法”,從政府可貸款給窮人,變成強制貸款給窮人,搞得底層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還有非常復(fù)雜的政治斗爭。新黨不加辨別地大量提拔了表面上支持變法,其實只是政治投機,不顧百姓死活的新人。
         
變法逐漸失控變味,富國最終變成了窮民。
         
蘇軾,堅定不移站在底層平民一邊。
         
窮民,正是蘇軾最激烈反對的,也是他和王安石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圖片
         
蘇軾回京的第一年,先是以國子監(jiān)考試官的身份,借著出考試試題的便利,出題諷刺變法。隨后,他干脆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上神宗皇帝書》駁斥新法,徹底得罪了新黨。
         
神宗記得仁宗對蘇軾的贊揚,幾次要重用,都被王安石阻止。王安石是新黨的領(lǐng)袖,上行下效,新黨的很多人把蘇軾當成政敵,把和蘇軾的分歧視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甚至不惜污蔑他販賣私鹽。
         
就在新法全面執(zhí)行的這一年,不堪排擠的蘇軾,只能自求外調(diào),去杭州做官了。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在地方上,對新法的執(zhí)行并沒有橫加干擾,反而是著眼實際,有序推行,比很多新黨人執(zhí)行得還好。
         
蘇軾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飄零在各個地方。
         
既然不能在京城高居廟堂,得到君王的器重,他就去地方為百姓謀福祉,書寫他傳奇的一生。        
         
↓  豆瓣9.6分,暢銷40年,余秋雨贊不絕口

2023年一定要讀的《蘇東坡新傳》    

圖片



圖片

千年明星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蘇軾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流量明星,而且一紅就是一千多年。
         
蘇軾一生足跡遍布十四個省,如今全國尚存的跟蘇軾有關(guān)的紀念場所,就多達一百多處。連他只做過五天太守的登州,都建有蘇公祠。
         
因為蘇軾的魅力,實在難以拒絕,只要是蘇軾去過的地方,都會很快成為天下人的神往的景點。他去到哪里,哪里就會因為他身價大漲,“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他剛到任杭州沒多久,就寫下了這首讓西湖封神的七絕: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圖片
      
京城雖好,好在天堂也不賴。蘇軾在蘇杭體會到了飲酒的樂趣,雖然酒量很差,卻“殆不可一日無此君”。
         
蘇軾作書作畫,皆非酒后不可,特別是在寫大字或草書時?!拔嶙砗蟪伺d作數(shù)十字,覺酒氣拂拂從之間出也?!?/span>
         
東坡醉酒后寫出的字,格外有靈氣。書法大家黃庭堅,曾評蘇軾醉后的字,是“筆落驚風(fēng)雨”,簡直如神仙下凡。
         
但玩歸玩,鬧歸鬧,蘇軾為杭州的民眾做了不少實事,以至于后來他因“烏臺詩案”下獄時,杭州的百姓還自發(fā)為他設(shè)道場祈福。
         
蘇軾一生兩入杭州,第一次他協(xié)助杭州太守修復(fù)了唐朝白居易建的錢塘六井,解決了百姓的飲水問題。后來,他再次主政杭州時,錢塘六井的水源地——西湖,已被大量的淤泥和葑草吞噬,沼澤化非常嚴重。若再不治理,恐怕不消多少年,這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就要香消玉殞,而杭州百姓的飲水也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西湖原有長堤,是東西走向,南北方向卻無堤,行人非常不便。剛好清理西湖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無處堆放,他就作為建筑材料,再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新長堤。
         
長堤修成后,天性浪漫的蘇大人,還在兩邊植芙蓉和楊柳。芙蓉柳絲能動人心,盤曲的樹根能固堤岸,這么美的湖景,又怎能沒有可供休憩駐足的涼亭,于是,他又沿途設(shè)計了9個涼亭供行人休憩。
         
詩人蘇軾,新建了一條充滿了詩意的“蘇堤”,引來了無數(shù)遷客騷人會集于此,覽物作文,最有名的恐怕是汪元量的這首《鷓鴣天》:
         
瀲滟湖光綠正肥,蘇堤十里柳絲垂。
輕便燕子低低舞,小巧鶯兒恰恰啼。
花似錦,酒成池。對花對酒兩相宜。
水邊莫話長安事,且請卿卿吃蛤蜊。
——汪元量《鷓鴣天·瀲滟湖光綠正肥》
 
圖片
       
燕子低舞,鶯兒恰啼,可愛得緊。
         
西湖原本只是杭州人一個飲水的池子,無甚特別,卻因蘇軾的一詩一堤而成為名揚天下的文化名片。這只是蘇大人無數(shù)創(chuàng)造中的其中一件而已。
         
杭州任期滿后,公元1075年,40歲的蘇軾上書請求調(diào)到與弟弟蘇轍鄰近的地方做官,出任密州太守。
         
就是讓“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那個密州。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圖片

同時也是那個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以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密州。千萬別以為密州是什么滋養(yǎng)詩心的福地洞天,相反,蘇軾初到密州,見到的就是人間地獄。
         
蘇軾剛上任時,密州正鬧蝗災(zāi)。在當時,這可是非人力所能有所為的天災(zāi)。蝗災(zāi)之后,就是大饑荒。
         
沒有活路的百姓們,兇悍的上山為盜賊,慫的就只能賣兒鬻女,甚至直接將孩子拋棄,只為了讓家里少一張嘴吃飯。密州路邊隨處可見盜賊留下的枯骨,和奄奄一息的嬰孩。
         
當朋友來信問蘇太守這第一次當?shù)胤揭话咽值母杏X可快活時,蘇軾回復(fù)道:

何人勸我此間來,弦管生衣甑有埃。
綠蟻濡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
為郡鮮歡君莫嘆,猶勝塵土走章臺。
——蘇軾《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其二
         
圖片

是誰勸我到這鬼地方啊,我是什么閑情逸致的心情都沒了,帶來的樂器和廚具都被塵封發(fā)霉了。最愛的酒還沒來得及喝上幾口,蝗蟲撲面倒是遇到過好幾回了。我這一天天的,不是磨刀進山追盜賊,就是滿城撿那些被拋棄的小孩。這一把手當?shù)?,真是狼狽!
         
不過,蘇軾最大的特點就是,苦歸苦,累歸累,只要環(huán)境允許,他總是盡力有所作為,還能在苦中作樂。
         
為了不讓百姓因為貧苦而扔掉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蘇軾想了一個辦法,他籌措了一筆經(jīng)費,告訴那些養(yǎng)不起嬰兒的父母,只要不拋棄孩子,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每個月都可以在政府這里領(lǐng)六斗米。
         
沒有哪個父母舍得丟掉自己的孩子,扔掉孩子,只是迫于生存的無奈。蘇軾出此對策還因為考慮到孩子剛出生時,父母與其之間的感情淡薄,只要能讓他們多生活一段時間,日久生情,到那時就是要求他拋棄他都會不舍得。
         
僅靠這一個方法,蘇軾就救活了幾千個嬰兒。
         
作為太守,蘇軾自家的日子也不好過,“齋廚索然”,挨餓是常事。本來申請到密州是為了離弟弟近一點,可以多相聚一些。怎奈總是忙于公事,到了中秋佳節(jié),竟還是連面都沒見到。
         
中秋月圓,濁酒入愁腸,倍加思親,于是,一首讓后世中秋詞盡廢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就酣暢而出,流傳已然千年。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圖片
         
這首詞之所以能成為中秋詞里不可逾越的巔峰,正是里面有蘇軾骨子里最重要的東西——真情真性。蘇洵認為寫文章一定是先有感情后有文字,“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蘇軾受此影響,不可謂不深。
         
蘇軾畢生嚴格踐行這一點,所以元好問評蘇軾的詞,說他“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一切發(fā)自胸臆,所以氣象萬千,可壯闊,可柔軟,正如密州的某個夜里,他夢見了已辭世十年的亡妻,醒來后寫下的那首后世最著名的悼亡詞一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圖片
       
心中充沛著無限凄涼。但彼時,命運還只是請剛到不惑之年的蘇軾,淺嘗了一杯苦酒而已。
         
密州任后還要再過三年,蘇軾此生真正的苦難、頓悟、精彩、成就,才真正到來。

         
圖片

烏臺詩案


從密州離任后,蘇軾又先后擔任徐州、湖州的知州。公元1079年,蘇軾赴湖州做知州。一到任,就上了一篇《湖州謝上表》。
         
本來只是一封走走流程的上任表,只要感激皇恩浩蕩就可以了??商K軾過于實在,忍不住在上表中發(fā)表了真情實感,在所難免流露出了一些抱怨的情緒,讓人借題發(fā)揮,抓到了他“譏諷新政”的把柄。
         
再加上蘇軾在主政地方時,確實實事求是,寫了不少反應(yīng)新政給民眾帶來各種苦難的詩。以蘇軾的才情,這些詩自然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蘇軾的成敗福禍,皆源于他的文名和巨大的流量。
         
他生來就是一棵招風(fēng)的大樹。可卻偏偏缺乏做大樹的自覺,風(fēng)不來招他,他自己都能先搖晃起來。總是直言不諱,要命的是文章又寫得好,每寫一首新作就天下傳誦。這與儒家傳統(tǒng)所講究的韜光養(yǎng)晦、要知收斂的風(fēng)氣格格不入。真正是“一肚子不合時宜”。
         
這樣的人,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自然而然就是活靶子。
         
神宗就欽點了蘇軾,要拿這個刺兒頭開刀。
         
事實上,蘇軾反對新法,只是反對那些傷害百姓的條款,對百姓有利的點,他都積極貫徹執(zhí)行。
         
但“黨爭”向來是只問立場,不問對錯。好事者拿蘇軾幾首詩,說他譏諷朝政,對上不忠。湖州知州的椅子才剛坐了3個月,蘇軾就在官衙里就被御史臺的吏卒當場逮捕,押解到京師,下了御史臺的監(jiān)獄。因為御史臺上終年有烏鴉棲息,故稱烏臺。蘇軾入獄又被稱為“烏臺詩案”。
         
蘇軾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在監(jiān)獄里寫下了絕命詩。面對死亡,蘇軾最舍不得的還是弟弟蘇轍,身后的事情,他也只和弟弟說。

“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span>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蘇軾《獄中寄子由·其一》
         
圖片

事涉天下聞名的蘇學(xué)士,來勸皇帝三思的人多如牛毛,又重如泰山。
         
先是仁宗的曹皇后,如今的太皇太后,她帶著神宗一起回憶當年仁宗皇帝對蘇軾兄弟的贊嘆,就差指著皇帝鼻子說一句:“你怎么敢的?。 ?/span>
         
還有畢生都在“撈哥哥”的蘇轍,寫了一篇言辭動人的奏表,表示愿意辭去官職為兄贖罪,只求皇帝饒?zhí)K軾一命。
         
就連當時已經(jīng)退休南京的王安石,都上書神宗:“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
         
在多年以后,蘇軾在被貶汝州的路上,特地去拜訪了告老還鄉(xiāng)的王安石。蘇軾都還沒來得及換上官服,王安石早早就在江邊等候他。一見這個斗了半輩子,又在關(guān)鍵時刻救了他一命的老宰輔,蘇軾五味雜陳,作揖恭敬道:“今日子瞻斗膽穿著野服見丞相了”。
         
哪知王安石哈哈大笑道:“這世間的俗禮,豈能適用我等二人?”二人一道回府,相談甚歡。告別時,王安石還感嘆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span>
         
也許是王安石和曹太后的勸說起了作用,也可能是神宗不想背負殺名士的歷史罵名,在經(jīng)過了一百多天的牢獄折磨后,蘇軾終逃死罪,被貶黃州,時年44歲。
         
回憶在獄中的時光,蘇軾說自己終日恐懼絕望如“待宰之雞”。出獄后,美食家蘇軾,再也不親自殺生,別人送他的活物,他也都會放生。還常常寫詩勸人不要殺生。
         
想來,是那段在獄中的日子,讓蘇軾更加體會到了“待宰”的感覺是多么凄涼煎熬,對程夫人的慈悲好生,又多了不少深切的體悟。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最大的劫難。但被貶黃州,卻才是他留名青史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從此以后,蘇軾的生活只有一貶再貶,四海飄零。晚年時,他曾給自己的畫像題了一首小詩: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圖片
       
黃州、惠州、儋州,都是蘇軾被貶黜,功名不得志的地方,卻也是他迎來創(chuàng)作高峰的時期。所謂“文章憎命達”,此話在天才蘇軾身上,似乎尤其貼切。
         
我們現(xiàn)在說起蘇東坡,都說他豁達瀟灑,好像他不會恐懼,不會沮喪,不會抑郁。
         
其實不是。我們有的情緒,蘇軾都有。不同的是,蘇軾最終在一路的曲折中,完成了和解與救贖,找到了出路。
         
事實上,初到黃州的蘇軾,不只一次想過就此逃出官場,回鄉(xiāng)下種田作老農(nóng),甚至多次想過自殺。在那段時間里,他不敢作詩,不敢填詞,不敢給朋友寫信,甚至不敢喝他最愛的酒,因為怕喝醉了之后說錯什么話,又會惹禍上身。
         
他每天蒙頭大睡,一覺睡到太陽下山,等到傍晚才從床上爬起來,找個沒人的地方散步??粗鴽霭椎娜痹拢K軾心中有無盡凄涼,感覺自己像落單的孤鴻: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圖片

孤鴻心中雖有無盡遺恨,但無論多么寂寞孤獨,它依舊自有驕傲和堅守。這是夫子教的,君子固窮。
         
唯一讓他消遣放松的,就是跑到城南的安國寺泡溫泉澡。泡在熱騰騰的泉水中,微閉著雙眼,時不時用熱水搓搓臉,洗洗身上的風(fēng)塵與疲憊,讓情志得到頃刻的放松。
         
可越放松,越是能感受到曠日持久的孤獨,和飄搖無著的彷徨,他從未覺得人生如此無趣,日子如此難挨: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蘇軾《答李端叔書》
 
圖片

名滿天下堂堂蘇學(xué)士,竟淪落到在邊苦之地和山夫漁民雜處,時不時還會被路上偶遇的醉鬼推搡。不過慢慢的,他也覺得沒人認識也挺好的,畢竟連往日的親友,都會怕被他連累,不敢回復(fù)他的來信。所以寫了幾封沒人回后,他索性也就不寫了,直接和外界斷了聯(lián)系。
         
蘇軾也會陷于困境中彷徨無依,無法自拔。
         
但蘇軾和我們的區(qū)別不只是才智。
         
還有他不會允許自己永遠陷于痛苦之中,而是在痛苦中找到自洽的出路。
         
↓  豆瓣9.6分,暢銷40年,余秋雨贊不絕口

2023年一定要讀的《蘇東坡新傳》    

圖片


圖片東坡居士
蘇軾開始了自己的自救之路。他的這條自救之路,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都有相當?shù)慕梃b意義。
         
脫困自救的第一步,就是先接受現(xiàn)實,然后找點事做。
         
蘇軾作為犯官來到黃州,沒有俸祿,只有一點點實物。一家20口人,都在坐吃山空,馬上就要無米下鍋。解決生存問題,是他當下的第一要務(wù)。
         
在好友馬夢徳的幫助下,蘇軾向官府申請到了城東的一塊軍營廢棄的坡地。他從此就在這塊土地上耕耘,做一個老農(nóng)。
低點的地方比較濕,種大麥;平點的地方干燥,種棗樹。再留一小角視野開闊高地的蓋間茅屋。當然不能少了竹子,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墒怯峙轮窀佑绊懫渌魑锏纳L,只好作罷。畢竟,不吃肉可以,什么都不吃,就活不下去了。
         
有了這片地后,蘇家全員齊上陣共勞作。綠油油的麥苗冒出土地的時候,這可比去安國寺泡熱湯還治愈。
         
蘇軾找回了自己的豁達和信心,又開始寫詩了,他一口氣寫了《東坡八首》,歌頌著豐收,記錄了耕種的點滴。他想起偶像白居易,當年也是在忠州的東坡墾地種花,所以他便把這塊城東土地命名為東坡,如此一來也能和陶淵明的“斜川”遙遙相對,頗有情趣。他對這個想法很滿意,此后遂自號“東坡居士”。
         
勞作讓蘇軾這個天之驕子嘗到了底層農(nóng)家日日年年都要耕作的辛酸,但他的身體卻也因勞作變得更加強健,精神也會也緊隨其后。他已經(jīng)沒有開始那么抑郁了。
         
在黃州,蘇軾交上了一些新朋友,時不時地叫上大伙兒到東坡的茅屋里飲酒。借著美酒,抒發(fā)胸臆,蘇軾對人生的體悟也漸深、漸豁達了起來,開始思考這種白首為功名的人生,意義究竟幾何: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fēng)靜榖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
         
圖片

少年時的道骨仙風(fēng),在這首詞里勾出了一幅夜闌人靜的聽江圖。據(jù)說這首詞寫完后,就有傳聞?wù)f蘇軾真的乘著“小舟從此逝”了,嚇得黃州太守趕緊親自去找。蘇軾罪責在身,他有監(jiān)管之責。蘇軾跑了,他可吃罪不起。
         
蘇軾當然不會跑。是大家小看了蘇軾。
         

圖片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軾是虔誠的佛教徒。蘇軾少年時,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就已經(jīng)做了一首參悟了因緣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恰如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寄東西?!?/span>
         
人的際遇,就像飛鴻偶然在雪上留下的足跡,純屬偶然。這一刻留下,下一刻消失。一起都系于因緣,無常多變,不由人做主。
         
信仰,在閑時,可能只是一種幫你認識世界的工具。但在精神困苦時,它就會成為你超度苦海的舟楫。
         
到了黃州后,蘇軾更加認真地研讀起佛經(jīng)來。
         
在佛理的啟發(fā)下,他坦然平和地面對當下的困厄,并始終抱著悲憫和慈善的念頭,布施眾生。
         
他還時不時去安國寺找長老,學(xué)習(xí)修禪打坐。
         
修禪,是為了修定,定就是幫你排除雜念,帶著你進入內(nèi)心更幽深的所在去,從而更達本質(zhì),更生智慧,無欲見真。
         
何謂真?《金剛經(jīng)》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家認為萬物都因宿緣而聚合,緣深則長久,緣淺則短暫,不應(yīng)過分執(zhí)著。
         
讀經(jīng)和坐禪,教會了蘇軾在困境中隨遇而安,自得其樂。
         
有一回,蘇軾和家人一起走在半路上,天空突降大雨,同行的人狼狽逃竄,唯有他吟嘯徐行。
         
彼時的蘇軾,早已能夠在人生路上的風(fēng)雨中,泰然自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圖片

風(fēng)也好,雨也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那一份平和與悲憫。
         

圖片

逍遙游  


蘇軾最愛看《莊子》。他曾說“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讀莊子,像見到了知音。
         
如果說佛家的理論讓蘇軾停止糾結(jié)“為啥我這么倒霉”,那莊子的齊物論,則幫助蘇軾明白,“倒霉和走運,其實沒有區(qū)別”,從而使他走向了真正的逍遙自在。
         
莊子覺得,所謂的貴賤、貧富、大小、遠近、高低……都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無非是視角不同而已。
         
蘇軾無疑是完全認同莊子的。
         
蘇軾生不逢時,一生都被黨爭的漩渦所困擾。蘇軾一生遭遇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烏臺詩案”。第二次則是59歲被貶惠州,62歲被貶海南,直到65歲才遇赦北歸。
         
在蘇軾50歲這年,雄心勃勃的神宗最終含恨去世,哲宗登基后,朝堂又回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的手里。一夜之間,天翻地覆,新法幾乎全被廢棄。
         
但蘇軾并沒有因此受益,因為他又站出來反對。他認為新法中一些對國計民生有好處的措施,不應(yīng)被廢止。蘇軾又被視為新黨,在短暫的回京做了幾年京官后,蘇軾又被以“文字譏諷先朝”的罪名,貶謫惠州。
         
惠州比黃州更加偏遠,但此時的蘇軾,早已能夠超然物外。他的心情比當初被貶黃州時,平和很多,也輕松很多。他吃到當?shù)氐睦笾芎贸?,欣喜之下寫下?/span>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食荔枝》

圖片
         
本來是要貶他去惠州受苦的,他卻活得如此逍遙快活,這讓朝堂上的權(quán)貴們?nèi)绾问艿昧恕?/span>
         
再遭貶,直接被趕出了大陸,貶到了海南。
         
漂洋過海時,蘇軾環(huán)顧著大海一片茫茫無際,心情于是十分悲愴。他想著自己這一去,必定客死他鄉(xiāng)無疑,斷沒有再回大陸的希望。
         
在海南,他想到了莊子。
         
所謂的大陸和海島,也是要看你以什么尺度去衡量而已。
         
如果從天上看,即便是九州之大,不也是全浮在海面上嗎?海南固然是個島,但中原大陸又何嘗不是一個島呢?
         
就像一只爬在稻草上的螞蟻。如果倒一盆水在地上,讓稻草浮起來,那螞蟻看到這一片茫茫的積水,肯定也會感覺像漂浮在茫茫大海上,它也會不知道自己會漂浮到哪里去。
         
可沒過一會兒,積水干了,螞蟻照樣能回到地上。它看見它的伙伴,也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到:“剛剛我差點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誰知道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的眼前就又出現(xiàn)了四通八達的大道!”
         
換個角度去看,去思考,豁然開朗。
         
林語堂評蘇軾,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因為他無論去到哪里都能發(fā)現(xiàn)美,無論是吃多差勁的食物,游多普通的山水,面對多日?,嵥榈男∈挛?,他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道理,得到快樂。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哺糟啜醇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
——蘇軾《超然臺記》
         
圖片

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快樂,在逆境中找到出路。這就是蘇軾的偉大之處。
         
到了所有人都避之不及,野蠻的海南島,蘇軾依然覺得這片瘴癘之地,其實“風(fēng)土極佳,人亦不惡”。
         
到海南時,蘇軾已經(jīng)是一個62歲的老人。彼時的海南島,食肉的機會很少,蘇軾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白水煮青菜,連調(diào)料都沒有。
         
但即便如此,蘇軾也能看到“白水煮青菜”的好處,那就是有“自然之味”。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作為當代大儒,在海南島的蘇軾,最終成了后世士子的精神領(lǐng)袖。
         
“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到荒”。
         
傳說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以賢明著稱。為了躲避紂王的迫害,他逃到了朝鮮,在那里開墾教化,最后被當?shù)厝送茷閲?,史稱“箕子朝鮮”。
         
在料想自己此生應(yīng)該無緣再回到大陸之后,蘇軾不是沮喪地等待死亡,而是將此當作自己的“天命”,并認為這是老天有意要他在這里傳播文明的種子。
         
所以,蘇軾在海南勸民農(nóng)桑,移風(fēng)易俗。他設(shè)帳教學(xué),許多人為此不遠千里追到儋州,聽蘇軾講學(xué),讓海南誕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舉人——姜唐佐。
         
后來,姜唐佐驕傲地用一句題詩,表達了對蘇軾的崇高敬意:“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雖然姜唐佐最后沒能高中進士,但蘇軾卻當之無愧地成為海南人文興盛的開世功臣:
         
“宋蘇文公之謫居儋耳,講學(xué)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span>
——《瓊臺舊事錄》
         
圖片


圖片

唯有深愛


如果我們認真讀蘇軾,會被他永遠充沛的生命力感動。
         
深究背后的原因,因為他永遠深愛著所遇到的一切。
         
狎妓是宋朝名士最時尚的潮流。蘇軾是最大的名士,但他卻選擇了深情。
         
蘇軾一生有二妻一妾,第一人妻子,就是“十年生死兩茫?!钡闹魅送醺?,她陪少年蘇軾讀書,交友,做小吏,在蘇軾忘形時潑冷水,在蘇軾被小人蒙蔽時打預(yù)防針,可惜年壽不永,二人只相伴了11年,她就化作了蘇軾心口永遠的朱砂痣。
 
圖片
       
王弗去世后,蘇軾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這位夫人雖沒有王弗聰慧通詩書,卻是個賢惠溫柔,永遠陪伴著、支持著蘇軾的戰(zhàn)友。
         
蘇軾愛浪漫,她就用理性勤儉持家來互補。蘇軾喜歡交朋友,她就給予充分的自由;蘇軾半生飄零,四海為家,她就無怨無悔,默默相陪。
         
富貴也好,貧困也罷,她總是不驚不喜。蘇軾顯達了她照樣勤儉,蘇軾落魄了她跟著一起下地種田。
         
她雖愛極了蘇軾,卻也時刻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并陪著蘇軾走過了最長的一段歲月。
         
大才如蘇軾,卻沒有過多的詩詞寫給王閏之。但在她死后,蘇軾在悼文中寫到:“我日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須,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干。旅殯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span>
         
說好一起歸隱眉州老家的呢?你為何棄我而去?就算有一天我能歸隱田園,還有誰能陪著我?現(xiàn)在可倒好,我眼淚也哭干了。只有等我死后,咱倆埋在一起,就當是履行了諾言吧。
         圖片

最樸實的語言,表達了最深的情。宛若他們相伴的時光。
         
蘇軾鐘愛的妾室,就是王朝云,她最懂蘇軾。
         
相傳蘇軾又一天晚飯后,和幾個丫鬟散步。
         
他輕拍著啤酒肚,回頭問丫鬟:“你們說我這里面裝的什么東西?”
         
有人說是滿腹經(jīng)綸,也有人說全是智慧。
         
只有朝云說“一肚皮的不合時宜?!?/span>
         
蘇軾聽罷,哈哈大笑。
         
王朝云入蘇家時,只是一個12歲的小侍婢。從此一生,不離不棄。
         
晚年的蘇軾差點被趕出了中國大陸,被貶到了荒無人煙的惠州。只有朝云隨身相伴,既照顧他的起居,也幫他排憂解悶,說唱詩詞。
         
只可惜好景不長,34歲的朝云病死惠州。
         
直到現(xiàn)在,惠州的朝云墓前還掛著蘇軾親手寫的一副對聯(lián):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圖片
         
從一個命如飄萍的侍婢,到成為蘇大學(xué)士的紅顏知音,她的生命夢幻如泡影,卻短暫得如露如電。
         
蘇軾和蘇轍的兄弟情同樣讓人動容。
         
蘇轍與蘇軾,性格相去甚遠。蘇轍是弟弟,現(xiàn)實中更像是兄長。為人行事成熟穩(wěn)重,時時照看著蘇軾,為他周旋。反而是蘇軾,一生百無顧忌,天真灑脫,似乎從來都沒長大,沒受到過現(xiàn)實的沾染。
         
即便性格迥異,蘇轍畢生都愛極了這個總是給他帶來無盡麻煩的哥哥。每次見到哥哥,蘇轍就苦口婆心地勸。等哥哥真的卷進麻煩里時,蘇轍從來都是不計代價,義無反顧地救。
         
如此反復(fù),從無怨尤。而蘇軾也將自己畢生喜怒哀樂的一絲一毫,都分享給了蘇轍。他只拿了對蘇轍深情的萬一,便寫就了那首冠絕古今的中秋詞。
         
《宋史》是這樣記載這段兄弟情的:
         
“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span>

圖片
         
關(guān)于蘇軾,民國時期的大師林語堂對他如此評價: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span>
         
蘇軾給我們留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論:用深情的愛,愛著人生所遇到的一切。
         
因為愛,會讓我們變得心胸寬大,可以在這個可能沒那么友好的世界里,發(fā)現(xiàn)美。
         
當你擁有寬廣的審美眼光時,你不僅可以做到進退自如,寵辱不驚,你還能登高望遠,舉首高歌,以逸懷浩氣,擁抱大千世界。任世界風(fēng)云變幻,境遇如何,你自心安如歸。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yīng)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蘇軾《定風(fēng)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圖片

世道多有不公,人生多有不順,如何才能同困境和平相處,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我們還喜歡蘇軾。
         
宋徽宗即位后,終于結(jié)束了曠日持久的新舊黨爭。蘇軾也逢大赦。
         
公元1101年,66歲的蘇軾得以從海南島渡海北歸。可惜還沒有到達京城,這位曠世奇才卻因病逝于常州。
         
臨終前,佛友維琳在東坡耳邊大聲喊道:“別忘了要去往西方極樂世界!”。蘇軾微弱地回答道:“極樂世界可能有,但不知如何前往,空想有什么用。”
         
維琳更大聲地跟蘇軾說:“越是這樣越要努力想!”
         
蘇軾又是那樣豁達地輕輕笑著,他說:“勉強想就不對了”,隨后安詳長逝。
         
是啊,怎么能勉強?勉強了,就不自如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