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詹杭倫賦著前言第三部分【整理:張秀東】

 關(guān)東老圃 2023-11-02 發(fā)布于廣東

  

三、賦的體裁辨析

(一)前人賦體分類的檢討

漢代的賦作,本來只有“騷體賦”和“散體文賦”這兩種體裁。王芑孫論及的漢賦兩家,指以賈誼為代表的騷體賦和以司馬相如為代表的散體文賦。今之論者有分漢賦為三體(騷體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或五體(詩體賦、騷體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俗賦)者,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似難據(jù)信。不少學者仍然支持二體的分法。如程千帆先生指

出漢賦主要有兩類,“一則畸于抒情,乃漢賦之別派; 一則畸于寫實,乃漢賦之正宗。作者或兼具二長,或?qū)9ヒ惑w”。周祖謨先生也指出,就現(xiàn)存的司馬相如之前賦作考察,“概而論之,可分兩類: 一為楚辭體,純抒情之作; 一為散體,皆是體物之辭?!?/p>

后代的賦體,都是在漢代賦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變而來的。元人祝堯在司馬遷《子虛賦》、《上林賦》下評說:“賦之問答體,其源自《卜居》《漁父》篇來,厥后宋玉輩述之,至漢而盛,此兩賦及兩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首尾是文,中間乃賦。世傳既久,變而又變。其中間之賦,以鋪張為靡而專于辭者,則流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其首尾之文,以議

論為駛而專于理者,則流為唐末及宋之文體。”明人許學夷在引用祝堯這段話后加按語云:“古今賦體之變,此為盡之?!鼻迦恕端膸烊珪偰抗刨x辯體提要》亦評祝堯此語:“于正變源流,亦言之最確?!焙戊虅t對祝堯此說有所補充,他說:“按首尾雖以議論問答,然車駕千乘等句,即以賦齊王之獵,后半齊東隋巨海等句,即是賦齊國游獵

之地,則亦未嘗非賦也。后人無鋪張之才,純以議論為便,于是乖體物之本矣?!焙戊痰倪@一補充很重要,說明《子虛》《上林》首尾之“文”也是符合鋪陳要求的賦體,不得對祝堯之說作斷章取義的理解。

明人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闡述歷代賦體流變,將賦分為四體:故今分為四體:一曰古賦,二日俳賦,三日文賦,四曰律賦。徐氏的賦體分類說明盡管洋洋灑灑,但是并未能理清賦體分類的源流正變,反而造成了兩點混淆:一是徐氏所謂的“古賦”,包括兩種賦體:賈誼的騷體賦,司馬相如、揚雄的文體大賦,若混合不分,不免將騷體賦與文體賦混為一談;二是按照徐氏的分類法,我們需要在古賦、俳賦、律賦之外,來找文賦,這就給辭賦辨體造成很大的困惑。考察起來,徐氏的這種分法,其實是對祝堯(古賦辯體》之誤讀。祝堯(古賦辯體)卷七《唐體》:“ 嘗觀唐人文集及《文苑英華)所載唐賦,無慮以千計,大抵律多而古少。夫古賦之體其變久矣,而況上之人選進士以律體,誘之以利祿耶?蓋俳體始于兩漢,律體始于齊梁,件者律之根,律者俳之蔓。后山云:四六之作始自徐庾,俳體卑矣而加以律,律體弱矣面加以四六,此唐以來進士賦體所由始也。”這-段話中出現(xiàn)了“古賦”、“俳體”、“律體"三個概念,為徐師曾賦體分類所本。祝堯(古賦辯體)卷八《宋體》還說:“宋時名公于文章必辯體。此誠古今的論,然宋之古賦往往以文為體,則未見其有辯其失者。"祝堯這段論述便把所謂宋人以文為體之賦列人古賦之中,徐師曾便視而不見,反而另外列出“文賦"的名稱。我們需要明白,祝堯其實是把俳賦和律體以前的賦體,皆稱古賦,這就像詩歌中有古體和近體的稱呼-樣。 古賦實際上包含了排體賦以前的騷體和文體賦,面不能與文體賦并列。換言之,宋代的“文賦"有一條從先秦以來一直發(fā)展演變的脈絡(luò),而不是一種在律體之后突然出現(xiàn)的新賦體。

當代賦學研究者不滿徐師曾之說,各自對賦體作了新的分類嘗試。馬積高《賦史》按照賦的來源,將賦體分為騷體賦、文體賦、詩體賦;在文體賦中又依其形體特征再分為遙辭大賦(兩漢)、駢體(南北朝)、律體(唐宋清)、新文體(唐宋)。曹明綱《賦學概論》則依賦與詩文關(guān)系之深淺,首先將賦分成詩體賦與文體賦兩大類,然后在詩體賦中再分騷體、詩賦、律體,在文體賦中再分辭賦、俳賦、文體。二家的分類對當代賦學界影響頗大,但是仍然不能令人滿意。馬積高將駢體、律體都納人文體之中,不便于辨析文體與駢體各自的特點。曹明綱將辭與騷分開,讓律體屬于詩體,俳賦屬于文體,也并不合理。這不僅因為辭、騷一體,難以分割;而且律體就其本質(zhì)來講,是- -種限韻

的駢體,沒有理由讓二者分屬詩、文兩體。

前些年,臺灣地區(qū)的蔡梅枝完成碩士論文《唐代古文家賦研究》,把馬積高所謂的“詩體賦”另命名為“齊言體”。蔡氏的命名固然頗有新意,但是仍然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齊言體”秉承了“詩體賦”的分類,難以體現(xiàn)出賦體早已“與詩劃境”、蔚成大國的特征;二是所謂的“齊言體"的賦,基本上可以分別派到騷體、駢體、文體中去,不必單獨分類。比如某些六言的“齊言體”賦作,多數(shù)是騷體賦省略了“兮”字面構(gòu)成,可以讓其回到騷體中去;又如某些四言的“齊言體”賦作,如果對仗工穩(wěn)者,可以列入駢體;如果基本不對,則可從屬于文體。至于個別模仿六朝、初唐小賦,夾雜五言、七言詩句的賦作,一般屬于駢賦之特例,不必認定是賦體的詩化。


(二)賦體分類的改造

筆者主張按照"約定俗成”的學術(shù)傳統(tǒng),不必要另立新名詞,只需要改造徐師曾的賦體分類,回歸祝堯的賦體分類,就可以把賦體作一個重新歸類。簡言之,辭賦可以分成騷體賦、文體賦、駢體賦、律體賦四種體裁,這四種體裁在歷朝歷代有著源遠流長的發(fā)展脈絡(luò)。用列表形式把賦體分類源流展示如下: 

騷體賦

先秦(屈賦)——漢朝(擬騷)——六朝—— 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體賦

先秦(屈原《卜居》、《漁父》、荀況賦、宋玉賦)——漢代文體大賦——漢末文體小賦——六朝文體小賦——唐朝仿漢大賦、文體小賦——宋朝仿漢大賦、一般文體賦、歐蘇新文體賦——元明清文體賦

駢體賦

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體賦

唐——宋金——清

由上表可見,騷體賦從先秦到清代源流不斷,只是有屈原楚辭體和后世擬騷體的區(qū)別;文體賦從先秦到清代也是源流不斷的,不是到宋代才突然出現(xiàn)一種文體賦;駢體賦從六朝誕生,其發(fā)展史一直貫通到清朝;律賦與科舉考試制度內(nèi)容變化相關(guān)聯(lián),出現(xiàn)在唐朝、宋金和清朝三個時段。

以上四種賦體,還可以每種再細化為三種格式,列表如下:

  

筆者曾運用上述劃分賦體的方法,對宋代辭賦作了辨體的討論,并對“蘇門四學士”今存全部賦作作了體裁的歸類,基本上比較清晰準確地解決辭賦體裁辨析的困惑。

四、律賦的形成

句式、平仄、限韻是律賦的三大特征,以下分別論之: 

(一 )律賦句式之形成

關(guān)于中國詩歌如何走上格律的道路,已有許多研究成果,而辭賦如何演變?yōu)槁少x,則很少有人加以研究。-般認為,律賦的形成是賦體“詩化"的結(jié)果,①根據(jù)我的研究,

這一觀點值得商榷。我認為,律賦句式之形成,不是賦體的“詩化”,而是賦體本身格

律化的結(jié)果,用公式表述如下:

駢賦+駢文的隔句對偶句式+限韻=律賦

所謂“駢賦"之駢,是兩馬并肩奔跑的意思,六朝以來的駢賦,大多數(shù)是兩兩相對的句式,如庾信《哀江南賦》,其正文云:

稟嵩華之玉石,潤河洛之波瀾。居負洛而重世,邑臨河而晏安。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墻壁,路交橫于豺虎。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彼凌江而建國,始播遷于吾祖。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岳而胙土。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水木交運,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節(jié)。

而隔句對偶的句式,則見于駢文的“賦序”之中:

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詞賦,先陳世德。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冷周粟。荊壁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zāi);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庾信《哀江南賦》的正文是駢賦,而序言是駢文。在六朝時期,駢賦中很少有隔句對,駢文中則頗多。在初唐,駢賦與駢文在句式上交融起來,就形成了律賦的句式。我們看唐代典型的律賦,正是由壯句、緊句、長句和隔句對等主要句式構(gòu)成的。如唐代白居易《賦賦》,以“賦者古詩之流”為韻,賦云:賦者,古詩之流也(漫句)。始草創(chuàng)于荀宋,漸恢張于賈馬(長句)。冰生于水,初變本于典墳;青出于藍,復增華于風雅(隔句對)。而后諧四聲,去八病(壯句),信斯文之美者(漫句)。我國家恐(起寓)文道漫衰,頌聲凌遲(緊句)。乃舉多士,命有司(壯句)。酌遺風于三代,明變雅于一時(長句)。全取其名,則號之為賦;雜用其體,亦不違乎詩(隔句對)。四始盡在,六藝無遺(緊句)。是謂(提引)藝文之警策,述作之元龜(長句)。觀夫(原始)義類錯綜,詞彩分布(緊句)。文諧宮律,言中章句(緊句)。華而不艷,美而有度(緊句)。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逸思飄飄,不獨登高而能賦(隔句對)。其工者,究精微,窮旨趣,何慚兩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騁妍詞,豈謝三都于左思(股對)。掩黃絹之麗藻,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于寰海,增紙價于京師(平隔)。則長楊羽獵之徒,胡可比也;景

福靈光之作,未足多之(重隔)。所謂(提引)立意為先,能文為主(緊句)。炳如績素,鏗若鐘鼓(緊句)。郁郁哉,溢目之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武(雜隔)。信可以(提引)凌轢風騷,超軼今古(緊句)者也(送句)。今吾君(起寓)網(wǎng)羅六藝,澄汰九流(緊句)。微才無忽,片善是求(緊句)。況賦者(起寓)雅之列,頌之儔(壯句)??梢詽櫳櫂I(yè),可以發(fā)揮皇猷(長句)??陀凶灾^握靈蛇之珠者,豈斯文而不收(漫句)。

白氏此賦凡分六段,首段論述賦之起源,認為賦為古詩之流,“始草創(chuàng)于荀宋,漸恢張于賈馬”。次段謂當時朝廷重視賦學,認為賦為“藝文之警策,述作之元龜”。三四段論述律賦的特色和價值,認為唐代律賦“義類錯綜,詞彩分布。文諧宮律,言中章句。華而不艷,美而有度”,并對其工者妙者作了高度評價,認為其成就不減兩漢魏晉

的名賦。第五段論述律賦的寫作要求,主張“立意為先,能文為主”,既要有思想,又,要有文采,且富于聲律音韻之美。末段頌揚當時皇帝重視文學,認為士人生逢其時,應(yīng)該在“潤色鴻業(yè),發(fā)揮皇猷”方面有所貢獻。此賦在句式和押韻上也頗有特色,每一韻構(gòu)段多由單句對和隔句對交錯而成,全篇共有七聯(lián)隔句對。尤其是在三四段之間,設(shè)計一聯(lián)隔句股對“其工者,究精微,窮旨趣,何慚兩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騁妍詞,豈謝三都于左思”,分押上下兩段之韻,承上啟下,鉤連緊密,這種方法似為白氏的獨特創(chuàng)造。

由上可知,律賦之形成,是由駢賦的句式加上駢文的句式,再加上限韻而構(gòu)成的。詩、賦皆屬于“有韻之文”,而“格律”是詩、文皆有的形式特征,律賦講究格律,不是賦體“詩化”的現(xiàn)象,而是賦體引進駢文質(zhì)素的現(xiàn)象;換言之,律賦是賦體本身格律化的結(jié)果,而不是“律詩化”的結(jié)果。以上所論為句式,下面再比較律詩和律賦的平仄格律特點。

(二)律賦與律詩平仄節(jié)奏點之差異

節(jié)奏點是律句音節(jié)或音步的重音所在之處,一般五言律詩(或絕句)音節(jié)為二二一,節(jié)奏點在二四五字上,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句)

+ 仄 +平仄,+ 平 +仄平(節(jié)奏點,二四五)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

+ 平 +仄仄, +仄 +平平(節(jié)奏點,二四五)

而律賦五字句音節(jié)的重音所在之處,一般在三字五字或二字五字上,如:

石以表其貞,變以彰其義(賦句,白行簡《望夫化為石》

 + + 仄+平, + + 平+仄(節(jié)奏點,三五)

并天下之田,比民居之域(賦句,《聲律關(guān)鍵》)

 + +仄 +平, + + 平+ 仄(節(jié)奏點,三五)

藏器以待時,躬耕而樂道(賦句,《聲律關(guān)鍵》)

+ 仄 + +平, +平 + + 仄(節(jié)奏點,二五)

六言絕句,王維《閑居》,節(jié)奏點在二字四字六字:

六言絕句,王維《閑居》,節(jié)奏點在二字四字六字: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詩句)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節(jié)奏點,二四六)

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詩句)

+ 仄+ 平+ 仄,+ 平+ 仄+ 平(節(jié)奏點,二四六)

六言賦句,張說《進白鳥賦》,節(jié)奏點在三字六字:

感上仁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端(賦句)

 + + 平+ +仄, + + 仄+ +平(節(jié)奏點,三六)

七言絕句,節(jié)奏點在二字四字六字七字: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詩句)

+ 平+ 仄+ 平仄,+ 仄+ 平+ 仄平(節(jié)奏點,二四六七)

七言賦句,節(jié)奏點在二字四字七字,第六字非節(jié)奏點:

至威無恃于張皇,大智不資于恢詭(賦句)

+ 平+ 仄+ + 平,+ 仄+ 平 + +平(節(jié)奏點,二四七)

從賦句平仄聲律的角度分析,律賦之平仄與駢體文相近,而與律詩、絕句之平仄不類。清代賦論家徐斗光在《賦學仙丹律賦秘訣》中曾引王勃的《滕王閣序》來講律賦的平天,說明僅從句法平仄角度來看,律賦也就是一種押韻的駢文;而五七言律詩的平仄節(jié)奏點與律賦是有所不同的。如五律之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其節(jié)奏點在二、四、五字之上;七律之平平仄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節(jié)奏點在二、四、六、七字之上;而賦句之五言兩截句,節(jié)奏點在二、五字上,或三、五字上;賦句之七言三截句,節(jié)奏點在二、五、七字或二、四、七字之上。因此,由句子之平仄節(jié)奏點差異,可以區(qū)分出何為賦句、何為詩句。這應(yīng)該就是徐斗光在《賦學仙丹律賦秘訣》中“論句法”所說的:“凡五字七字句法,不可數(shù)成詩體。”同時,筆者還聯(lián)想到王芑孫在《讀賦卮言.審體》中所說的“七言五言,最壞賦體”,在某種意義上恐怕也是告誡賦家不要用五言、七言詩句的平仄格律破壞賦句的平仄格律。

(三)唐代最早限韻的律賦

律賦是唐宋科舉考試中使用的文體之一,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題目之下加以限韻。清代賦論家王芑孫說:“官韻之設(shè),所以注題目之解,示程式之意,杜抄襲之門,非以困人而束縛之也?!笨梢娤揄嵉哪康目梢园ㄈ齻€方面: 一是解釋題目,二是立下行文的格式規(guī)范,三是為了防止科場作弊和統(tǒng)-錄取標準。 第一個方 面不是必需的,因為有

的限韻有解題的作用,有的則與題無關(guān);第二、第三個方面則是限韻應(yīng)有的功用。由于韻腳的限制,考生必須戴著鐐銬跳舞,在有限的韻腳之下,盡量發(fā)揮才情,以營造出精致遒美的篇章。

唐人律賦從何時開始限韻,并且漸次有八字韻腳呢?

有學者指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寒梧棲鳳賦》,以“孤清夜月”為韻,是現(xiàn)在可見到的最早的一篇律賦。 其實在王勃之前,已有蔣王李惲及其闕名者所作兩篇《五色卿云賦》,注明“以題為韻”。此兩賦都有“惟皇建極”之句,大約作于唐高宗登基的永徽元年(650),而這一年王勃剛剛出生。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試賦八字韻腳》條指出“八字韻腳”開始的時間:賦家者流,由漢晉歷隋唐之初,專以取士,止命以題,初無定韻。至開元二年,王丘員外知貢舉,試《旗賦》,始有八字韻腳,所謂“風日云浮軍國清肅”。見偽蜀馮鑒所記《文體指要》。

鄺健行先生認為,吳曾的說法并不準確,實際的情況是:“早在律賦始創(chuàng)的初唐,從現(xiàn)存的十三首作統(tǒng)計,八字韻腳的共十一首,當中包括劉知幾的試賦和可能模仿試賦的梁獻《大閱賦》。這么看來,以八字為韻早就接近常態(tài)或者就是常態(tài)?!编椣壬f值得重視,然而,《全唐文》中所謂初唐的八字韻腳律賦,作者往往不甚可靠。洪業(yè)曾就《全唐文》所輯錄之劉知幾三篇賦一《 思慎賦》、《韋弦賦》、《慎所好賦》予以考定,認為《韋弦賦》、《慎所好賦》的風格與《思慎賦》并不相同,且《韋弦賦》并不避劉知幾父親的名諱,加之,劉知幾并非應(yīng)京兆試,當時并未以賦為科考方式,詩賦亦并未限用八韻,故《慎所好賦》絕非劉知幾應(yīng)試之作。我也發(fā)現(xiàn)《全唐文》中署名王勃的《釋迦佛賦》顯然已經(jīng)是八字韻腳,此賦限韻雖然失去,但可以通過檢查各段押韻之字推測出來:之、師、隨;土、護、步;圖、無、虞、樞;廣、響、相;驚、生、明;滅、訣、別;聞、兵、云;|跡、伏、寂。

按照限韻往往意思連貫的原則推斷,此賦可能以“隨土圖相,明滅聞跡”為韻,這不僅是八字韻腳,而且符合四平四仄,相間而行的規(guī)定,而這種規(guī)定是晚唐五代才有的,到宋代科舉考試中才予以明確化,加之此賦不見于《王子安集》和《文苑英華》,經(jīng)我考定,此賦其實不是王勃的作品,而是金代學者丁昧仁所作。其他如《全唐文》署名閻伯玙的《射宮試進士賦》,《文苑英華》卷六八、《歷代賦匯》卷四六皆作者“闕名”。《古今圖書集成經(jīng)濟匯編.選舉典》始將此賦列在閻伯玙名下?!度莆摹肥鹈麆⒃蕽摹短煨薪≠x》,又在翟楚賢名下重出。凡此種種,皆啟人疑竇。在沒有對初唐律賦作者作出全面考定之前,為了審慎起見,我們可以按照吳曾之說,暫定開元二年(714)為試賦有八字韻腳之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