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李百軍:《最后的生產(chǎn)隊》之“女社員”“干旱地”

 紀實影社 2024-09-11 發(fā)布于河北
李百軍:《最后的生產(chǎn)隊》之《生產(chǎn)隊》
李百軍:《最后的生產(chǎn)隊》之《小隊長》
李百軍:《最后的生產(chǎn)隊》之“隊委會”和“掙工分”
五、女社員

舊社會,我奶奶那一輩,從小就被強制裹腳,嚴重影響了腳的正常發(fā)育,腳骨扭曲變形,干不了農(nóng)活,只能在家做飯看孩子。我母親的運氣就比較好了,她剛到了裹腳的年紀,村里已經(jīng)有了婦救會。每次裹腳她就大聲地哭喊,故意把婦救會的人引來,然后就可以不用裹腳了。新中國成立后,婦女得到徹底解放,她們不但要求婚姻自主,還要像男人一樣下地干活。

1955年,貴州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刊物發(fā)表了《在合作社內(nèi)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毛主席看到文章后很高興,隨即在文件上寫下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批示,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人民公社時期,公社抽調大量的勞力去修跋山水庫,生產(chǎn)隊抽不出這么多男勞力,也抽調了部分女社員去打夯。在跋山水庫工地,那些要強的女社員不止打夯,也和男社員一樣摽著干。男社員一擔泥土挑120斤,女社員并不示弱,有時比男社員還要多挑一些。下班后,女社員除了要洗自己的衣服,還幫著男社員洗衣服。

在生產(chǎn)隊里,男壯勞力干一天記10分,女社員一天記7分,半勞力一天記5分。雖然一些農(nóng)活,女社員干的并不比男勞力差,仍舊不能同工同酬。比如割麥子,女社員身手靈巧,割的就比男勞力快。在鋤地和給棉花打杈等這樣的農(nóng)活上,女社員都是勝過男勞力的。而一些身材健壯的女社員,在推車和犁地這樣的重活上,也是一點不輸男勞力。她們拼命干活,任勞任怨,成了生產(chǎn)隊的生力軍,受到了男社員們的尊重。有一些女社員還當上了生產(chǎn)隊長,領導一個小隊綽綽有余。不光一年四季的生產(chǎn)安排的井井有條,還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生產(chǎn)指標。在那時候,涌現(xiàn)出了數(shù)不清的婦女勞動模范和“鐵姑娘”。

可是,女人要比男人辛苦的多,她們除了和男社員一起出工干活,回家后還有忙不完的家務。挑水、推磨、洗衣服,做飯,還要刷鍋洗碗,照料老小和縫制衣服。抽空還要喂豬、飼養(yǎng)雞鴨鵝......往往忙到深夜才能睡覺。一大早,又得早起做飯,忙碌新的一天。

生產(chǎn)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勞動計酬(1976)

生產(chǎn)隊開始實行聯(lián)產(chǎn)責任制,調動了女社員的積極性(1979年)

在突擊性勞動中,女社員和男社員一樣干重活(1978年)

有的女社員被選為婦女隊長,勞動之余帶領大家學習(1976)

有些女社員不甘示弱,和男勞力干一樣的活(1977)

水利工地上的青年女社員(1978)

女社員在收棉花(1977)

有些女社員還是女民兵(1978)

林業(yè)隊的女社員(1978)

女社員手工后,還要摸黑去推碾(1977)

女社員一早起來做好飯,然后再到地里干活(1979)


六、干旱地

沂水縣地處魯西南山區(qū),山地較多,土地瘠薄。被稱為:一山六嶺三分平,山地和丘嶺占全縣總面積百分之六十以上。特別是處于西部石灰?guī)r地貌的幾個公社,不但山高土薄,更是嚴重缺水,靠天吃飯。生產(chǎn)隊社員種上莊稼,就等老天下雨才有所收獲。碰上旱天,沒有水來灌溉,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莊稼死去。這里的地下水都在幾百米堅硬的巖石以下,靠人民公社當時的人力和物力根本打不出水來。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農(nóng)民,只能借助雨季節(jié)儲藏一些雨水來勉強度日。遇到天旱,生產(chǎn)隊社員們就要用毛驢到幾里甚至十幾里路外的山溝里去馱水,真正是過著“水貴于油”的日子。由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導致生活的貧困,這里的姑娘從小就受夠了沒有水的窘迫日子,長大后紛紛遠嫁到有水的地方去。久而久之,這里的光棍漢越來越多。

沂水縣山丘面積達百分之六十以上(1976)

我從1976年在縣里從事攝影后,多次到這里山區(qū)農(nóng)村拍照片,也目睹了當?shù)厝彼臓顩r和他們對水的珍惜:他們先用水洗菜,用洗完菜的水洗手洗臉,再用洗完臉的水洗衣服,然后用洗完衣服的水喂家畜。這樣幾道洗刷下來,水變成了什么樣子,就可想而知了。在這里喝水,碗里的沉淀物是不能潑在地下的,要用嘴唇慢慢地濾著喝干,否則就會遭人白眼。我們照相跑累了,到他們家里能給討碗水喝,這就是最大的恩賜了。

山區(qū)嚴重缺水,只能靠天吃飯(1976)


據(jù)說有一個外鄉(xiāng)的青年,找了個這里的媳婦,第一次到岳父家去。走了幾十里山路,又累又渴。老丈人給他倒了一碗水,他仰頭一氣就灌下去了,老丈人就有些生氣。因為這里的水,都是用驢從十幾里外的山泉里馱來的。在這里喝水,要像喝酒那樣,是要小口慢品的。他連喝三大碗,最后看到碗里有點渣滓,就順手倒在地下。這下老丈人火了,把他轟了出去。一樁好好的婚事,就因為貪喝了這幾碗水而告吹。

干旱季節(jié),山上的泉水都干了(1977)

天旱的厲害,山溝里的水也沒有了??h運輸公司就派出解放牌貨車,裝上水囊,到十幾公里外的水庫里去拉水。拉來的水只能保障社員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隊牲口的飲水,至于地里的作物,就根本無暇顧及了。以后我們每次去這里拍照的時候,就用吉普車拉幾桶水給他們,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幾千年來,農(nóng)村都是以農(nóng)為本,靠天吃飯。人民公社社員盼的就是風調雨順??蓢@的是,遍布各地的龍王廟,并沒有給農(nóng)民帶來多少好天氣。

每到春旱,就到幾里外的山溝去馱水(1977)
1976年9月至1977年4月,長達二百多天未降一次大于10毫米的雨,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大旱。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河溝里斷了水,水渠也干涸地露出了裂痕。好不容易出來的菜,沒長多高,葉子就旱的黃了。玉米也旱的卷了葉子,就連耐旱的地瓜也懨懨地沒了精神。

縣委召開了抗旱保收現(xiàn)場會,提出了“戶不留人,地不缺水”的口號,號召全體社員奮起抗旱。有些平原地區(qū),在河邊和大口井架上抽水機,沒白沒黑的抽水澆地。在全民抗旱的日子里,全縣男女老少都出動了,連城里的職工也參加了抗旱。

婦女利用石縫殘存的雨水洗衣服(1978)


生產(chǎn)隊里的壯勞力自己挑著鐵桶和瓦罐,給曬焉了的地瓜澆水。學校也停了課,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跟著老師到大田里去抗旱。那些十來歲的孩子,頭頂著炎炎的烈日,和年齡大的老頭們從河里一起抬水,給幾乎要被太陽烤焦了的玉米澆水。那些老人生怕壓壞了孩子,每次都把水桶拉到自己近前,裝滿水的水桶的重量幾乎全在他那邊。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嘮叨著:“唉!這老天爺什么時候能開眼呢?連小孩子都累成這樣!”

休息的時候,隊長弄來一桶井水,給大家解渴。由于旱的時間長,附近大井里的水幾乎都打干了,從深井打上來的水,也帶有很多的泥沙,有些渾濁??删瓦@樣的水,渴極了的人們?nèi)匀皇且粨矶希瑩屩?,甚至最后連桶底都倒了過來喝了。孩子們是擠不上去的,因為和大人一起抬水澆地,已經(jīng)累得精疲力竭了,哪里還有力氣去搶水喝呀?最后還是隊長單獨給孩子們送來了水。

山里孩子從小就要經(jīng)受挑水的磨練(1979)

頭上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大家口渴的嘴唇都干裂了,肚子也餓的咕咕叫。社員們還是咬緊牙關,硬硬的堅持著。雖然累,但誰心里都清楚,如果救不活莊稼,到秋天就顆粒無收,那來年的日子就更難了。在堅持抗旱兩三個月后,老天爺還真是開了眼,終于下了一場大雨。莊稼吸飽了充足的水分,也挺直了腰桿,昂起了頭,葉子也漸漸地返青了。

這一年,社員們靠自己頑強的意志,終于戰(zhàn)勝了幾十年不遇的大旱。到秋天,雖然糧食大面積減產(chǎn),但畢竟有了可觀收成。


因常年缺水,社員最愁的就是有人來家里喝水(1976)

山溝里也是常年干涸(1977)

春旱期間,社員挖溝找水(1977)

生產(chǎn)隊社員挑水抗旱澆地瓜(1977)

社員們潑水潤地,準備耕種(1977)

作者簡介


騎著摩托車下鄉(xiāng)拍照片的李百軍(1976年)


李百軍,1955年出生于山東沂蒙山區(qū)農(nóng)村家庭,七十年代大學畢業(yè)后在縣委從事攝影工作。曾在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舉辦過個人攝影展,也出版發(fā)行過《每天》、《老城記憶》和《生產(chǎn)隊》等書籍。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