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聽百家言—匯集名家傷寒論條文注解】第138條 小陷胸湯

 石門易卜 2024-10-19

鄭老叟整理 大齡岐黃學童 2024年10月19日 09:36 廣東

[138]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結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則痛,是熱氣猶淺,謂之小結胸。結胸脈沉緊,或寸浮關沉,今脈浮滑,知熱未深結,與小陷胸湯,以除胸膈上結熱也。

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黃連栝蔞實之苦寒以泄熱,半夏之辛以散結。

王肯堂《傷寒準繩》:上文云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是不待按而亦痛也,此云按之則痛,是手按之然后作痛爾。上文云至少腹,是通一腹而言之,此云正在心下,則少腹不硬痛可知矣。熱微于前,故云小結胸也。


盧之頤《仲景傷寒論疏鈔金錍》:黃連耐冬作苦,稟太陽寒水化令,肅肌理,滌五中;半夏生當夏半,宣偏形層,潔齊部暑;栝蔞包括重樓,疆理上下,體質濡潤,對待枯涸,方之奇,劑之潤之通也。


柯琴《傷寒論注》:結胸有輕重,立方分大小。從心下至小腹按之石硬而痛不可近者,為大結胸;正在心下未及脅腹,按之則痛,未曾石硬者,為小結胸。大結胸是水結在胸腹,故脈沉緊;小結胸是痰于心下,故脈浮滑。水結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黃等下之;痰結可消,故用黃連、瓜蔞、半夏以消之。水氣能結而為痰,其人之陽氣重可知矣。


尤怡《傷寒貫珠集》:胸中結邪,視結胸較輕者,為小結胸。其證正在心下,按之則痛,不似結胸之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也。其脈浮滑,不似結胸之脈沉而緊也。是以黃連之下熱,輕于大黃、半夏之破飲,緩于甘遂、栝萎之潤利,和于芒硝,而其蠲除胸中結邪之意,則又無不同也,故曰小陷胸湯。


徐大椿《傷寒論類方》:大承氣所下者,燥屎;大陷胸所下者,蓄水;此所下者,為黃涎。涎者,輕于蓄水而未成水者也。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然結胸證又有大小之分也。小結胸病止從胸而結于胃絡,正在心下,不比大結胸之高在心間,且不下在少腹也。邪在絡脈,按之則痛,不比大陷胸之痛不可按也。脈浮而滑者,浮為在外,滑則為熱,里雖結熱,而經氣仍欲外達之象,以小陷胸湯主之。


黃元御《傷寒懸解》小結胸病,正在心下,位與大結胸同。但按之則痛,未如大結胸之不按亦痛也,脈則浮滑,亦不如大結胸之寸浮關沉。白虎湯證,脈浮滑者,此里有熱,表有也。此雖不如大結胸之熱實,而亦有里熱,較之大結胸,證同而病輕。小陷胸湯,黃連泄熱,半夏降逆而滌飲,栝蔞清金而去垢,是即大陷胸之制,變而從輕者也。


張志聰《傷寒論集注》:自此以下凡十三節(jié),皆論經脈結邪,或涉心主絡脈,或干厥陰血分,或病少陰心氣,皆為小結胸證,與大結胸之在氣分而從胸膈出入者稍異也。小結胸者,太陽之氣合心主之神結于絡脈之中。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者,按而始痛,經脈結邪也。脈浮滑者,浮乃太陽心主之氣,滑乃經氣交結之邪。小陷胸湯主之,用黃連以瀉心下之熱,半夏達陽明之氣而解胸結,栝萎實清絡脈之邪,從上而下。夫行氣分之結,故曰大;行血分之結,故曰小也。


方有執(zhí)《傷寒論條辨》:正在心下,言不似大結胸之高而在上也;按之則痛,言比不按亦痛則較輕也。浮則淺于沉,滑則緩于緊,此結胸之所以有大小之分也。黃連苦寒,以泄熱也;半夏辛溫,以散結也。栝蔞實苦而潤,苦以益苦,則致熱于易泄為可知;潤以濟辛,則散結于無難開可必,所謂有兼人之勇而居上功者,惟此物為然也。


程應旄《傷寒論后條辨》:按陷胸條曰:“心下痛按之石硬”。又曰:“心下滿而硬痛”。此曰:“病正在心下”。則知結胸不拘在心下與胸上,只在痛不痛上分別,故痞證亦有心下硬者,但不痛耳。


吳謙《醫(yī)宗金鑒》小結胸無實熱之邪,但微熱而挾痰飲為患。故雖結胸而不能高踞胸顛,但正在心下而已;不能實力作痛,惟按之痛而已;診之不沉而深,惟浮而輕淺而已;不能作石硬,惟虛而結阻而已。所以大陷胸湯不應用,而另設小陷胸湯。高下、堅軟、輕重、沉浮之間,病機治法昭然已。又云:痞,陰邪;結胸;陽邪。然于陽邪中又有大小之分,學者審之。于凡寒熱雜合之證,無大實大熱。俱宜斟酌下法,勿孟浪也。

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蔞潤燥下行,合之以滌胸膈痰熱,開胸膈氣結;攻雖不峻,亦能突圍而入,故名小陷胸湯。分溫三服,乃緩以治上之法也。

喻嘉言《尚論篇》:小結胸病正在心下,則不似大結胸之高在心上也。按之則痛,比手不可近則較輕也。而脈之浮,又淺于沉,滑又緩于緊,可見其人外邪陷入原微,但痰飲素盛,挾勢邪而內結,所以脈見浮滑也。黃連、半夏、栝萎實,藥味雖平,而泄熱散結亦是突圍而入,所以名為小陷胸湯也。


高學山《傷寒尚論辨似》:癥見心下結,按之痛,及脈見浮,俱與結胸同,所以謂小結胸者,特以脈浮滑,且按之則痛,可見不按則不痛,即按之不必結胸之石硬為異耳。蓋滑者,濕之象,不過因胸中之客熱,熏蒸于心肺之間,以致津液剝落而成痰,故滑。痰熱相搏,脈見浮滑,與結胸之宿糞堅于胃,積飲蕩于胸,偕陷入之表邪,據此按彼,而擅憑高鼓塞之勢者有間矣。故只用瀉肺熱之瓜蔞為主,降心火之黃連為佐,更用伏陽邪之半夏以下其上結,則脈之浮退而滑亦去,癥之痛止而結自開矣。


錢潢《傷寒溯源集》:此因陷入之熱邪較輕,故治法亦變其制而為小陷胸湯也。然其小也,非若小承氣之減其制而曰小,亦非若小青龍之變其法而曰小也。此所謂小者,名同而藥實不同,藥雖不同而用意則同,用意雖同而其功用又不同也。夫邪結雖小,同是熱結,故以黃連之苦寒主之,寒以解其熱,苦以開其結,非比大黃之苦寒蕩滌也;邪結胸中則胃氣不行,痰飲留聚,故以半夏之辛溫滑利,化痰蠲飲而散其滯結也;栝蔞實,李時珍謂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蓋亦取其滑潤也,亦非比芒硝甘遂之咸寒逐水之峻也。然半夏栝蔞,皆取其滑者,何也?蓋滑乃十劑之一,謂滑可去著也。著者,有形之邪,留著于胸膈腸胃之中,無形之邪留著于經絡臟腑之間也。古人云,著而難去者,以滑去之,如油之洗物也。此方之制,病小則制方亦小,即《內經》所云:有毒無毒,所制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張錫駒《傷寒論直解》夫氣分無形之邪結于胸膈之間,以無形而化有形,故痛不可按而為大陷胸癥;結于胸中脈絡之間,入于有形之經脈,而仍歸于無形,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而為小陷胸癥也。小結胸病者,止從胸而結于脈絡也,邪止在胸,故正在心下,非若從心下至少腹也;邪結于絡脈,故按之則痛,非若痛不可按也;浮為在外,滑則為熱,熱雖里結而經氣仍欲外通,故脈浮滑也。小陷胸湯主之。黃連所以解心下之熱,半夏所以疏絡脈之結,瓜蔞延蔓似絡,性寒涼而實下行,所以導心下絡脈之結熱從下而降者也。

按:湯有大小之別,癥有輕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湯治大結胸癥,皆致不救,雖諉結胸為不可治之癥,不知結胸之不可治者,止一二節(jié),余皆可治者也。茍不體認經旨,以致臨時推諉,誤人性命,深可嘆也。
氣,無形者也。經,有形者也。以無形之邪結于胸膈之內,故用大黃、甘遂輩,從有形之腸胃而解;結于絡脈之間,又用黃連、半夏輩,從無形之氣分而散,此經氣互相貫通之理。

魏荔彤《傷寒論本義》:小結胸無實熱之邪,但微熱而挾痰飲為患。故雖結胸而不能高踞胸顛,但正在心下而已;不能實力作痛,惟按之痛而已;診之不沉而深,惟浮而輕淺而已;不能作石硬,惟虛而結阻而已。所以大陷胸湯不應用,而另設小陷胸湯。高下、堅軟、輕重、沉浮之間,病機治法昭然已。又云:痞,陰邪;結胸;陽邪。然于陽邪中又有大小之分,學者審之。于凡寒熱雜合之證,無大實大熱。俱宜斟酌下法,勿孟浪也。


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栝蔞生于蔓草,故能入絡,半夏成于坤月,故亦通陰,二者性皆滑利,內通結氣,使黃連直趨少陰,陷脈絡之熱,攻雖不峻,胸中亦如陷陣,故名陷胸。僅陷中焦脈絡之邪,不及下焦,故名小。


慶恕《醫(yī)學摘粹》:小結胸證,亦屬內熱蓄飲,故用黃連泄熱,半夏降逆而滌飲,瓜蔞清金而去垢也。


唐容川《傷寒論淺注補正》:大結胸證,仲景止言必下硬滿,并未言其高在心間,修園誤添此語。蓋不知心下是指膈膜言,心火下交于血室,要從此膈中行。膀胱水中元氣,上于肺為呼吸,亦從此膈中行。水火交結于隔中,即為結胸。無分大小結胸,皆是水火結于膈間。膈間正當心下,凡仲景書謂心下,皆指此膈間言。膈間結而分大小之名者,小結胸止在心下,不連腹脅。大結胸則下連脅腹,皆從膈與脅腹之膜言之。修園不知膈與中下之膜相通,又不知正在心下之文,是承上節(jié)從心下至少腹言,此不至少腹,而止在心下也,是水火之結較輕,故攻水不用甘遂,而只用半夏。攻火不用硝黃,而只用瓜萎、黃連,陳注言結于胃絡,亦未盡合。


陳伯壇《讀過傷寒論》首二句似相矛盾也。既結胸矣,胡在心下耶?且在心下矣,尚結胸耶?結胸明曰病,心下明曰在,不過心下不結耳。其自胸至膈,則大有邪在也,何得謂小耶?吾謂結胸而胸不言滿,非結盡其胸也;在心下而心下亦不言滿,非盡在心下也。小結胸不必問其正不正,不結之處,盡多余地也;在心下當問其正不正,邪在之旁,恐無隙地也。玩"?。⒆郑钚倚皻庵粲?,玩"正"字,可見陽氣之旁落矣。夫以小邪而居正以自大,如入主心下者然。就令結狀不為已甚,而上焉陽氣不敢出其右,下焉邪氣未嘗虛其左,徒令陽氣僅廁于其旁,得見容于方寸之側,豈邪正可兩立哉?邪氣半結半不結,故陽氣半陷半不陷耳。非毫無痛苦也,曰按之則痛,按不著不痛,按心下之邊旁則痛,比諸按之渾是痛者,略有間也。脈浮滑者,浮為陽脈,滑為實脈,半浮半滑,無非延長邪氣者半,挾制陽氣者亦半也,去其滑自搏而勿浮矣。

本湯似適用于心下結也。下文五瀉心湯皆有連,連夏并者三,不過瓜萎實是胸中藥,非心下藥耳,乃先煮之以尾連夏之后,令藥力趨勢在下不在上,又烏足盡瓜萎之長耶?豈知三物合煮,連夏必聽命于瓜蔞,是解結胸非陷結胸,胸未陷而心下之余邪又蠢動,諸瀉心湯未必中與也。不觀大陷胸煮藥之次第乎,后納甘遂,先陷之而后下之也。假令三味同行,硝黃反為甘遂之阻力,安有得快利之望乎?本方陷之而不下,陷力取其小,連夏足以當之,獨是大陷則藥力從心胸之后直奔大腸,與心下無抵觸;小陷則藥力從胸際之前直達心下,又豈可聚而殲之于咫尺之地耶?三味藥非四面網也,降邪氣以夏,開清道以連,神機一轉,升散余邪為烏有也。佐用瓜蔞一枚者,防其散而復結耳,詎借以步武硝黃乎?上文立小建中主心中悸而煩,不解表而表自解,為汗法之窮出其方;本證立小陷胸主心下按則痛,不去邪而邪自無,為下法之窮出其方。藥味看似平易,實開下文無數法門,所有瀉心諸法,皆本此意以立方矣。

陸淵雷《傷寒論今釋》小結胸與痞,俱是胃炎,故其證極相似,但小結胸多黏液耳。

小陷胸治胃炎,胃炎連及十二指腸者,可以致黃疸,然則此案面黃如金色者,黃疸也。黃疸之愈,因血液中膽汁色素之排除,頗需時日,無倏然而退之理,今云明日面色改白,殊可疑,所以用小陷胸之證候,亦未明載。錄之,見古方取效之捷而已。
此方實治胃炎之多黏液者,黃連所以消炎,半夏所以和胃止嘔,瓜萎實所以滌除黏液。黏液為水飲之一,古書稱痰飲、水飲,日醫(yī)稱水毒,時醫(yī)稱痰,其實一而已矣。胃多黏液,往往引起腦證狀,為癇,為驚風,時醫(yī)所謂痰迷心竅者也。黃連與瓜蔞為伍,為胃腸藥中峻快之劑,僅亞硝、黃,不可不知?!秳e錄》云:瓜蔞實,味苦寒無毒,主胸痹?!端幷鳌吩疲汗鲜V實,主治胸痹也,旁治飲。所謂胸痹者,胸膈痞塞是也?!秱备瘛吩疲汗衔畬嵨┡衅錃?,子則不,或但用其中子者,非也。
左脈弦大為少陽,為柴胡證,右脈滑大為食滯痰實,即胃炎實證,而為小陷胸湯證也。此證或宜小陷胸合小柴胡,或宜小陷胸合四逆散,或宜大柴胡,詳其舌苔、腹候,必有可辨者。若謂勉強作文,過思不決,郁而為疼,則因病人為文學之子,想當然耳。作文過思,何致發(fā)熱脅痛哉?引《內經》,無所主當,尤牽強之極。診脈必兼左右手,脈案將悉引此二句乎。時醫(yī)脈案,喜引《內經》以自重,其割裂不通,更甚孫氏,慎勿落此窠臼。

劉世禎《傷寒雜病論義疏》:結胸所以分大小者,以部有廣狹,痛有緩??;推原病因,同為水飲內結,同一邪由上陷,又所舍悉在膈膜之間,故同名結胸而復冠分大小。此示學者平辨正名之義,蓋亦古說之相沿也。小結胸病,正在心下,心下正當中脘之部,即胃外膈膜之間,非指胃中;按之則痛,較大結胸之痛不可近,證象輕緩。此由胸中有熱,且兼蓄飲,飲與熱,化飲成痰,飲稀痰亦曰痰飲,邪由漸結,非暴至之變也。脈象浮滑者,指滑在浮部。痰實氣,熱結上焦,小陷胸湯主之。黃連走上焦專清營熱,半夏通液道以散積氣(溫涼劑中,皆可使用),栝實開解胸結、疏滌熱痰,溫涼并用,三物成方,用藥輕重之宜適中病情緩急之度。學者反復深玩,當于制方之道,思過半矣。(同一脈浮滑,若證象不同,用藥便異,如白虎證脈浮滑、小承氣證脈滑而疾,比類推求,自悟平脈辨證之理)


曹穎甫《傷寒發(fā)微》:病在心下,故稱結胸。小結胸與大結胸同,此部位之不可改易者也,但按之痛,則與不按亦痛之大結胸異。脈浮滑,則與大結胸之沉緊異,所結不實,故無沉緊之脈,必待按之而始痛。太陽標熱并于上,故脈?。凰畾鉂駸峤Y于心下,故脈滑。小陷胸湯,黃連苦降,以抑在上之標熱;半夏生用,以泄水而滌痰;瓜蔞實以泄露中脘之濁。按:此即瀉心湯之變方。后文半夏瀉心湯、生姜泄心湯、甘草泄心湯,皆黃連、半夏同用,是其明證也。意此證里實不如大結胸,而略同虛氣之結而成痞。方中用黃連以降上冒之熱邪,用瓜蔞實以通胃中之積垢,與后文治痞之大黃黃連瀉心湯相類,但此證為標熱陷于心下,吸引痰涎水氣,而腑滯稍輕,故以黃連、半夏為主,而以瓜蔞實易大黃。后文所列之痞證關上脈浮者,腑滯較甚,而又為標熱吸引,故以大黃為主而黃連副之,不更納去水之半夏也。


冉雪峰《冉注傷寒論》:結胸是結在胸。大結小結,是其結有重輕。結胸是太陽病變,故隸屬在太陽篇。太陽本寒標熱,其病不化熱則化水,就人體受病實際言,太陽主表,為最外一層。表氣郁,里不得通,愈積愈多,氣有余即是熱。然在空處化熱,在實處卻又化水,水熱化源,是一個東西。不必里先有熱,表閉即成熱;不必里先有水,表閉即成水,故太陽病不解,病變結胸,是水熱并結。大結是水熱并結;小結亦是水熱并結。觀陷胸湯丸都是水熱并下,義甚昭顯。此條上文連出四個大陷胸湯主之,不厭求詳,并推到由上焦結胸,連屬脅下膈下少腹中下二焦,凡此皆以結胸為主。為三焦病變一氣的傳化。各注多謂里素有熱,素有水,是不明太陽氣化傳變又多謂大陷胸連及脅腹,小陷胸祗在胸中,是連結胸病名二字,都不了了,殊為自蔽。上文對大結胸,已推闡盡致。本條乃水熱相搏,熱勝于水,水化為痰,故脈浮滑。按之痛,不是石硬,不是痛不可近。病區(qū)亦未越出胸的范圍,祗在心下。水已變質,等于無水,故不用甘遂葶藶。膠黏濁邪,非滌蕩可了,故不用硝黃。水不重熱重,故不用大黃而用黃連。黃連苦寒除熱,勝過大黃,注家多調小陷胸熱輕,不用大黃,亦屬非是,熱固有祗宜清,而不宜下者。瓜蔞滑利,本利膈要藥。觀金匱瓜蔞薤白苦酒湯,瓜蔞薤白桂枝湯可知,小陷胸以瓜蔞為主藥。故先煎瓜蔞,俾連夏一從瓜蔞的干旋,與大陷胸方制迫異,是小結胸為大結胸的變證,小陷胸湯為大陷胸的變法,不僅輕重而已。太陽病以麻桂為正治,但麻桂各方有加減法。大小陷胸為救治,但大小陷胸無加減法。規(guī)律森嚴,不稍移易,學者均不可不辨。


承淡安《傷寒論新注》小結胸之病狀僅在胃中,與痞略同,第按之痛,痞則不痛耳,為胃中痰熱互結黏膜發(fā)炎之病也。主用苦降瀉熱滌痰之小陷胸湯之法,以黃連清熱,半夏降水,瓜蔞實開結滑痰,無須以劇藥攻破。

本條之舌證:舌質紅而苔黃。

蘇世屏《傷寒論原文真義》結胸有大小,從病狀上分之,小結胸病,正在心下,非從心下至少腹,按之則痛,非痛而不可近;凡結胸必硬,不言硬者省文也;脈浮為陽,脈滑為實,而不沉而緊者,病勢未至牢固,較大結胸為略輕故也,以小陷胸湯主之。

此方用黃連之苦以瀉火,栝蔞實之滑以去著,半夏之辛以開結,以為反佐,三味和合,采取緩消。半夏得連蔞,不覺其燥。連蔞得半夏,不覺其寒,寒溫適宜,不取峻烈。然亦從大陷胸湯脫胎而來,以黃連易大黃,同為瀉火也;以蔞實易芒硝,同為去著也;以半夏易甘遂,同為開結逐飲也。緩急不同,其義如此。

陳遜齋《傷寒論改正并注》上文是大結胸證,此節(jié)是小結胸證。是結胸證,有臟結,有痞結,有大小結胸,有熱實結胸,有寒實結胸也。浮為上焦病,且表未解也。滑為熱實,又為飲結,小結胸為水火交結,故有此滑脈。大結胸與小結胸之不同者,一則由心下至少腹,一則止在心下;一則硬滿而痛,一則按之始痛。

栝蔞開結為君,川連退熱,半夏除飲,比之甘遂除飲,大黃退熱,芒硝開結,其力小矣,故名曰“小陷胸”。

朱壺山《傷寒論通注》:小結胸病,高不在心上,下不及少腹,水火結于膈上之胸,膈下之脅,所謂正在心下。《今釋》者胃炎多黏液之說,是為近之。不按不痛,按之則痛,又非硬滿痛不可近手之甚者。脈亦不沉緊而浮緩,浮為陽、為外,滑為水、為熱邪未深入,與大陷胸湯之證脈迥別。惟被火爍必成痰飲,即西醫(yī)所謂黏液,日醫(yī)所謂水毒。只用黃連清心以解火結,半夏降胃以解水結,瓜萎涼潤制半夏之燥,苦降引心血之行血行水下,胃氣一健,其病即除。《評釋》者謂黃連健胃,半夏止嘔,瓜萎生津,亦有是者。惟指三味作用,各自獨立,不相資助,實昧湯方組織之旨,無惑乎一見經氣互為聯(lián)貫之說,即排斥矣。


包識生《傷寒論講義》邪結在心下,其部位小,其邪輕,故曰小結胸也;邪結于胸腹之大部位者,其癥重,故曰大結胸也。心下痛之癥,有表里虛實之分,必因表熱內陷而結于心下者,方可以小陷胸治之,故其脈必浮滑者,浮為表,滑為熱也。

此言邪結陰樞之治法也。按邪結陰樞,心先受病而心下痛。然陰經不能以大下之藥治之,且大黃亦不能用,因君火熱結,下亦無功,必當以黃連之瀉火,蔞、夏之破水、破結,而始能獲效也。

劉紹武《劉紹武講評傷寒雜病論》

正誤補缺:“脈浮滑”,說明本病的位置不在里,而居半表半里,不同于沉緊之大結胸里實證,參176條“傷寒,脈浮滑者,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從方子看,黃連為大寒藥,針對半表半里之熱,以清為主,其清熱之功大于黃芩。少陽之核心癥為“心中煩熱”,本證補出黃連癥“心中熱煩”。另外補入栝樓實癥“胸滿”。參《金匱要略》的栝蔞薤白半夏湯癥“胸痛”、“胸滿”,這樣,小陷胸湯癥就全面了。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此條論述小結胸病證治。與大結胸相比,小結胸部位較小,僅位于心下一點,邪結程度亦較輕,按之才痛,病結較淺而脈浮,阻不甚而脈滑,病輕故藥亦輕,以小陷胸湯主之。

方中黃連解熱,半夏祛水,栝樓實大量使用,有解凝緩下之功,后人改為栝樓仁為誤。實者,果實也,為現(xiàn)用之全栝樓,大者一枚重數兩。臨床咳喘病人可用此方寬胸祛痰,但必須用于熱證,注意全栝樓用量須大,可用至45g左右。

陳慎吾《傷寒論講義》小結胸病部位較結胸證在胸脅者為小,故曰正在心下。病勢較硬滿痛、手不可近為輕,故曰按之則痛。脈浮滑而不沉緊,較結胸證所入為淺,故以小陷胸湯和之,而不用大陷胸湯攻下之也。

結胸與小結胸有大小輕重深淺之不同,頗易辨識。小結胸與證頗相類似,因同在心下,痛均不甚。夫結胸雖小,其因屬水;痞雖大,其因屬氣。兩證俱屬胃炎,小結胸多黏液耳。由此體會,不難辨識,其內容后論之。曰六邪結胸中者,胃氣必不行,故結胸證痛連于腹。小結胸證亦屬胃炎也。

倪海廈《人紀-傷寒論》心下指的是胃,小結胸和大結胸梗在這地方不一樣,大結胸的痰熱濕整個梗在者,不按它都痛,所以大結胸不按都痛,如果結得比較輕微,沒有那么強,變成小結胸,所以小陷胸湯比大陷胸湯稍微緩一點,比較輕的要按才痛,按之則痛,脈浮滑者,所謂脈滑代表有痰在里面,脈浮就是病比較表比較輕,大結胸證的話,脈沉且緊,沉就是病很深在肺的下方,緊就是很扎實。小結胸之癥狀僅在胃中,與痞略同,但按之痛,痞則不痛耳,為胃中痰熱互結黏膜發(fā)炎之病也。主用苦降泄熱滌痰之小陷胸湯之法,以黃連清熱,半夏降水,栝蔞實開結滑痰。小陷胸湯里面有三味藥,黃連、半夏、栝蔞實,用黃連去熱,黃連有消炎的作用,因為里面有熱有痰,栝蔞實能夠破結,能把痰打開,用栝蔞實來攻它,然后用生半夏把它利下來,所以一般來說結胸就是痰和熱并結在一起,大陷胸湯不但痰熱還有水三個并結在一起,生半夏除了利水之外還利痰,所以栝蔞實把痰打散后,半夏把它利下來。

柯韻伯曰:結胸有輕重,立方分大小。從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可近,為大結胸。正在心下,未及脅腹,按之則痛,未曾石硬,為小結胸。大結胸是水結在胸腹,故脈沉緊。小結胸是痰結在心下,故脈浮滑。水結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黃等下之.痰結宜消,故用黃連、栝蔞、半夏以消之。水氣能結為痰,其人陽氣重可知矣。大陷胸湯從胃的地方到肚臍這一段,硬得很緊,給西醫(yī)看,他可能是胃癌或淋巴癌或腫瘤,不管它是什么,一樣攻,對證不對病。
為什么張仲景分這兩味藥?進入大陷胸湯都是很危險的,要很快的把它攻掉,如果不敢,開成小陷胸力量不夠,結果看著病人坐在那里死掉,如果是小陷胸湯,開成大陷胸湯就太過了,病人元氣大傷,甘遂一吃下去馬上成皮包骨,水份都沒了,病人大燥渴,吃一錢甘遂,要吃十斤石膏還有人參,津液才補得回來,張錫駒曰:湯有大小之別,證有輕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湯治大結胸證,皆致不救,遂謂結胸為不可治之證。不知結胸之不可治,祇有二節(jié),大結胸有兩種不可治,就是表邪過盛的時候,如果脈很浮大,如果病人煩燥,就是病人津液已經傷到了,看到這個癥狀可能里面是胃癌、胃長腫瘤、淋巴腫瘤,中醫(yī)講痰在里面。痰已經變成硬塊,西醫(yī)看是腫瘤,遇到這種情形,為什么病人如果煩燥而死,因為病人已經沒有條件可以攻了,已經壯熱了,吃藥也是死,不吃藥也是死,遇到這種情形,寧可吃藥死,也不要不吃藥等死,剛開始還沒有到煩燥的階段就要下手了,不能等到煩燥危癥出現(xiàn)才用。
黃連用一錢,半夏、栝蔞實的量相等用五錢,小陷胸湯專門去痰結在胸中有嘔者,病人很惡心,惡出來的是痰,病人并不會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醫(yī)叫痰積。臨床上看到最多的是抽煙的人常常得到這種病,只要一得到感冒后,再誤下馬上就梗到了。臨床上不一定結胸的病人才用到小陷胸湯,遇到胃不舒服的病人,舌苔黃而厚,確定胃是熱的,吐痰很多,就可以用了。內經提過,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臨床上遇到尿毒的病人,我們也會用到黃連來解毒,所以黃連可以堅腎,預防毒素入心。

劉渡舟《傷寒論詮解》本條論述小結胸的證治。小結胸的特點是病位“正在心下”,較大結胸之“從心下至少腹”為小,病位也局限,一般不向上下延展。證見“按之則痛”,遠不及大結胸證的“鞕滿而痛,不可近者”之重,且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按則不痛。不過在臨床上也有不按亦痛的情況,只是痛勢稍輕而已。其脈見浮滑,浮者為有熱且淺,滑者是有痰且結,正是痰熱相結而部位較淺的脈象反映,這和大結胸證因水熱相結部位深廣而出現(xiàn)的沉緊之脈自不相同。小結胸證,治用小陷胸湯清熱化痰開結。

小陷胸湯亦由三味藥組成,但藥力比大陷胸湯為小、為緩。用黃連清泄心下之熱結,則輕于大黃之泄熱破結;用半夏化痰去飲,則緩于甘遂之滌痰逐水;用栝蔞實甘寒滑利,清熱滌痰,開結潤便,則遜于芒硝之咸寒軟堅、瀉實破結。此三藥性緩而劑輕,遠不如大陷胸湯之峻,故稱為小陷胸湯。
方用“栝蔞實大者一個”,約合今之60克。當剪成條而先煮,然后再納諸藥入煎。因本證屬痰熱凝結,方用黃連以清之,半夏以散之,栝蔞以利之,故服湯后,熱除痰去,多見大便排出黃色黏液,其病往往隨之而愈。
栝蔞一藥,不僅能清熱滌痰,而且還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的作用?!秱摗放c《金匱要略》二書中所用栝蔞之方,都含有止痛之效應。除本方治心下按之則痛外,尚有栝蔞薤白半夏湯類諸方,主治胸痹疼痛,不用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而僅用栝蔞等藥便可止痛,可見其確有化瘀止痛之效。近年有用小陷胸湯治療證屬痰熱凝結、脈絡瘀滯的心血管病,每每可收到滿意的療效。然而今醫(yī)之治,一見心胸疼痛疾患,開手便用紅花、桃仁、丹參、赤芍之類,對栝蔞棄而不用,可算是臨床一大損失,實不知仲景昔日用栝蔞治胸痹勝紅花之奧義。有一經驗方,主治乳癰而紅腫熱痛、寒熱陣作者,即以栝蔞重用,療效甚佳。方為:大栝蔞1枚,酒當歸15克,萱草、甘草各10克,白芷6克,乳香、沒藥各3克,黃酒與水各半煎服。

陳亦人《傷寒論譯釋》誤下邪陷,熱與水結,為大結胸證,心下硬痛,甚則從心下至少腹皆硬滿而痛,不可近,脈寸浮關沉,或沉緊;此則正在心下,按之始痛,乃因熱與痰結,范圍小而程度輕,所以證名小結胸。浮脈為陽熱,滑脈主有痰,本證為痰熱相結,所以脈象浮滑。治以小陷胸湯,即取其清熱消痰的作用。

大、小結胸證均屬熱證、實證,但前者的病變范圍廣,病情較嚴重,是因熱與水結,故治宜清熱逐水蕩實的大陷胸湯;后者的病變范圍小,病情較輕緩,是因熱與痰結,故宜清熱消痰開結的小陷胸湯。兩方的作用迥乎不同,各有所主,有懼大陷胸湯過峻,而以小陷胸湯治大結胸證,不僅不會收效,反而延誤病機,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張氏對此特別提出醫(yī)者諉過的謬誤,切中時弊,應當引以為戒。
方中栝蔞實苦寒滑潤,既能泄熱,又能化痰,確是清化痰熱的首選藥物,許氏提出栝蔞為君,極有見地,方氏對瓜蔞作用及與黃連、半夏配伍意義的分析,也頗有理致,都有參考價值。王氏方解似深反晦,對方名的解釋尤為牽強,很難令人信服。

李克紹《傷寒論講義》小結胸和大結胸的病理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病情輕微。從部位上看,大結胸上連胸,下連少腹;小結胸只局限于心下。從痛的程度上看,大結胸痛不可按,不按亦痛;小結胸是按之始痛,不按不痛。從脈象 上看,大結胸是寸浮關沉,或三部俱沉緊;小結胸是浮而兼滑。從病理上分析大結胸是熱與水結;小結胸是熱與痰結。故治小結胸,不用泄熱逐水的峻劑,只用清熱開痰的小陷胸湯,

黃連寒能清熱,半夏辛能開結,瓜萎實甘寒滑利,能使痰氣下降,本方與大陷胸湯相比更為緩和輕微。

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本證成因:傷寒表邪入里化熱,與痰邪結于心下。
主癥和病機:正在心下,按之則痛,提示本證病變部位局限,僅在心下,病勢和緩,按之則痛,即不按無顯著疼痛。脈浮滑,浮主熱,滑主痰,提示小結胸的主要病機是痰熱互結。由于病位局限而病勢較和緩,故命名為“小結胸”。治用小陷胸湯清熱化痰弁結。在《傷寒論》中,浮脈可以主表,也可以主熱。主表的浮脈特征是輕取即得,按之少力,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主熱的浮脈特征是,輕取即得,按之滑數有力,這是因為里熱盛,鼓動氣血,氣盛血脈賁張所致。但后世不再把這種主熱的脈象叫浮脈了。
鑒別:小結胸與大結胸皆為熱實結胸,但二者邪結部位有深淺廣狹之分,癥狀有輕重之別,病勢有緩急之異。大結胸病為水熱互結,病位以心下為主,可以上涉胸肺頸頊,下至少腹,旁及兩脅。其臨床表現(xiàn)見心下硬滿疼痛,按之石硬,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脈沉緊,證重勢急,所以治當瀉熱逐水破結,用大陷胸湯。小結胸病為痰熱互結,病位局限,正在心下,病勢和緩,按之則痛,脈浮滑。所以治當清熱化痰開結,用小陷胸湯。
黃連苦寒,瀉心下熱結;半夏辛溫,化心下痰飲。桔樓實甘寒滑利,既能助黃連清熱瀉火,又能助半夏化痰開結,同時還有潤便導下的作用,使痰熱從大便而出,而且還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的作用。三藥合用,共成辛開苦降、清熱化痰開結之良方。本方藥性和緩,遠不如大陷胸湯峻猛,故名為小陷胸湯。
本方在現(xiàn)代臨床上可加減應用于治療急慢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潰瘍 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呼吸系炎癥、心臟病、急慢性膽囊炎、乳腺炎、肋軟骨炎等,凡屬痰熱互結于中上焦,舌質紅,舌苔黃厚而膩者,皆可應用。

姜建國《傷寒論講稿》本條論述小結胸病的病機和證治。小結胸病屬于熱實結胸的輕證,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病位局限,病變正在心下胃脘的部位;二是癥狀輕淺,按之則痛,不按就不痛;三是脈浮滑,浮脈主熱,滑脈主痰,知道是痰熱互結在心下胃脘,而不像大結胸證那樣是水熱互結在胸、胃脘,甚至是整個腹部。既然屬于痰熱相結,病情比較輕,病位也局限,所以叫做“小結胸”。治法是清熱滌痰開結,方用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也是三味藥組成的,但是與大陷胸湯對比,用藥要平和的多。方中黃連苦寒,清泄心下熱結;半夏辛溫,祛痰滌飲開結,兩味藥合用,苦降辛開,善于治療痰熱互結證。栝萎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功能最為全面。三味藥合用,相輔相成,使得痰熱分消,結滯開散,是治療心下痰熱互結的名方。因為藥力比大陷胸湯輕而緩和,所以叫做小陷胸湯。

肖相如《傷寒論講義》本條論述小結胸病的證治。“小結胸病”說明本證當有結胸的基本表現(xiàn);“正在心下”說明部位局限,僅局限于心下;“按之則痛”說明癥狀較結胸為輕,心下硬滿,按之則痛,不按不痛;;“脈浮滑”,浮主熱而淺,滑為痰熱,脈浮滑示痰熱互結病勢輕淺,故稱小結胸;痰熱內結,還可見嘔惡、舌苔黃膩之癥。其病機總屬熱互結,治以清熱滌開結,以小陷胸湯主之。方用黃連清瀉心下之熱,半夏滌化飲散結,瓜基實清熱滌痰而兼潤下。

大小結胸證在病因病機、病位、癥狀、治法及所用方劑上都有區(qū)別。大結胸證是水熱互結,范圍廣,癥狀表現(xiàn)為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脈沉緊,治療當瀉熱逐水破結,方選大陷胸湯;小結胸證是痰熱互結,范圍局限,癥狀表現(xiàn)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治療當清熱滌痰開結,方選小陷胸湯。
痰、水、濕三者都與人體的津液代謝紊亂有關。痰為津液停聚,又因熱邪煉灼,或因寒邪凝聚而成,其性黏稠,故為病范圍局限;水亦為人體津液停聚而成,但其性稀薄,故為病范圍廣泛;濕與水相類,但其尚未聚而成形,呈彌散狀態(tài),故其為病范圍更為廣泛。三者的區(qū)別可從痰與熱結的小陷胸湯證、水與熱結的大陷胸湯證和濕熱互結的茵陳蒿湯證進行理解。

呂英《傷寒一元解》

1.病名有大小,方有大小,證亦分輕重。

2.水熱互結乃結胸特點。小陷胸湯證乃太陽表內陷胸陽明,水飲熱化為痰,用開胸清熱滌痰之黃連、半夏、栝樓,而且先煮栝樓,旨在打開胸陽明,此乃十個陽明方中其中一個的參悟。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