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特黄a大片,九一h片在线免费看,a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级特黄aa大片,俄罗斯无遮挡一级毛片

分享

【2025高考】評證類詩歌鑒賞最新??碱}精選 高中語文教與考

 閱讀美麗星空 2024-10-22

一、(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題。

劍州道中見桃李盛開而梅花猶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紅李能白,春深何處無顏色。

不應尚有數枝梅,可是東君①苦留客。

向來開處當嚴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與年少爭春風?

【注】①東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輩,長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生動描繪了桃李花開之絢爛,第二句又進一步表現桃李花開之盛大。

B.“不應”承接前句“春深”構成語意的轉折,“尚有”又強化這種意味。

C.因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開放,所以與桃李甚少往來,對此梅花深感遺憾。

D.梅花與桃李象征著不同之人,而詩人對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當朝權貴見此詩,“惡其自尊”,遂將唐庚貶黜。詩中哪些地方體現唐庚“自尊”之意?請結合詩歌分析。(6分)

【答案】15.C(“對此梅花深感遺憾”錯誤,“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現的是梅花的高潔孤傲,沒有遺憾之情。)

16.①梅花在桃李花開之時開放,顯得不合時宜,暗示詩人也是一個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來梅花只在嚴冬開放,不會與桃花來往,暗示詩人孤芳自賞,不愿與小人交往。③梅花身為長輩,不屑與桃李爭妍,暗示自己也不屑與小人爭權,對得勢小人有輕蔑之意。

評分標準:每點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給分。

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節(jié)選)

李白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臺歌送丹邱子(節(jié)選)

李白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①轉秦地雷。

【注】①轂:車轂,車輪中間車軸貫入處的圓木。

15.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與蘇軾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樣描寫壯麗景色外,還多了寧靜的氛圍。

B.第二首詩的一、二句既寫高峻壯美的西岳華山,又寫宛如絲帶的黃河,二者相互映襯。

C.第二首詩中的“觸山動”是視覺,“秦地雷”是聽覺,生動展現了所寫對象的特征。

D.兩首詩均以描寫自然風景為主,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壯麗山河的獨特感受。

16.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房日晰認為,李白的詩歌“具有超人的恢宏氣度”“竭力追

求自然本色”。請結合兩首詩的相關內容簡要賞析。(6分)

15.【答案】A

【解析】“還多了寧靜的氛圍”錯誤,兩者都通過強烈的視覺形象和動態(tài)描寫,展現了江水的洶涌與力量。

16.【答案】(1)恢宏氣度:①意象壯美,詩人目之所見不是小橋流水,而是名山大川——華山、長江、黃河,與詩人的闊大胸襟相契合;②語帶夸張,氣勢磅礴,“萬里”“天際來”運用夸張手法描繪出壯美景象。(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2)自然本色:①語言明白曉暢,貼切自然,詩人對大江、大河、大山的描繪不事雕琢,表現其特色時,比喻形象,生動貼切;②寫所見所聞,詩句間如行云流水般連貫自然;③情感自然流瀉,“壯觀”“何壯哉”直抒胸臆,贊美之情溢于言表。(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答出兩點、意思對即可)(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詩歌“恢宏、自然”的風格來回答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江頭五詠·梔子

杜甫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于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

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節(jié)選)

杜甫

雕刻初誰料,纖毫欲自矜。

神融躡飛動,戰(zhàn)勝洗侵凌。

15.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梔子品種珍稀,雖然總遭受風霜雨露,但終能得其所用。

B. 梔子“貴在映江波”實為杜甫生出于江邊終老此生的想法。

C. 杜甫對平凡事物的吟詠開拓了詩歌天地,區(qū)別于早年的詠物詩。

D.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杜甫不僅關注藝術形式,更重視“神”的觀念。

16. 明代詩評家王嗣奭評價“雕刻初誰料,纖毫欲自矜”兩句為“作文之訣”,既言明為文雕刻之妙,又強調為文用心之細。請據此分析第一首詩的頷聯和頸聯。

【答案】15. B 16. 頷聯描述了梔子花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具有實際用途。梔子花一身是寶,杜甫才華橫溢,杜甫以梔子自喻,體現了為文用心之細。

頸聯以鮮明的色彩對比描繪了梔子果實和葉子的美麗,果實經歷風霜后更顯成熟,樹葉在雨露滋潤下更顯青翠。對色彩變化的細膩捕捉,體現了為文雕刻之妙。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實為杜甫生出于江邊終老此生的想法”錯誤,尾聯寫梔子花被“無情”移植到江邊,可貴之處在于它江波中的倒影之美。此句是說梔子花有一種獨特的美和價值,而非杜甫生出于江邊終老此生的想法。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情感、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頷聯描述了梔子花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具有實際用途:可以提取黃色染料,又可以入藥,理氣治病。這兩句不僅強調了梔子花的實用性,還暗示了作者對于自然界中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梔子花一身是寶,杜甫才華橫溢,杜甫以梔子自喻,體現了為文用心之細。

頸聯“紅取風霜實”這句話描述了梔子花在經歷了風霜之后呈現出鮮艷的紅色。這里的“取”字用得非常精妙,它不僅表達了顏色的變化,還蘊含了經歷風霜之后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青看雨露柯”則描繪了梔子花在雨露滋潤下的綠色枝條。這里的“看”字同樣用得非常巧妙,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觀察,還有一種欣賞和感悟的態(tài)度在里面。這兩句不僅展示了梔子的堅韌性,也象征著詩人對困難與挑戰(zhàn)后成長的贊揚;不僅通過精煉的語言展現了梔子花的獨特之處,還通過細致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這種對文字的精雕細琢和對意境的用心營造,正符合王嗣奭所評價的“作文之訣”。

四、(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

登大伾山詩①王守仁②

曉披煙霧入青巒,山寺疏鐘萬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幾年沙勢自風湍。水穿石甲龍鱗動,日繞峰頭佛頂寬。宮闕五云天北極,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縣名宦王越死于甘州軍中?;噬陷z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進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靈柩回??h安葬。在此期間,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來拜謁。②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中詩人點明了出發(fā)時間,描寫了一幅云霧繚繞、鐘聲稀疏、萬木蕭瑟的早晨山景圖,烘托出山寺的幽靜。B.頷聯中“河流成沃野”寫河流滋潤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勢自風湍”則表現出對風勢猛烈、沙石飛揚的憂慮。C.頸聯運用比喻手法,以“龍鱗”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態(tài);以“日繞峰頭”寫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詩人登山之高。D.尾聯中“宮闕五云”暗指明朝皇宮,詩人借遙望國都,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流露出登高望遠的豪情。16.有人評論此詩“其言也壯,其志也豪”,請你分析。(6分)

【答案】

15. B

16.

(1)“其言也壯”可以從詩人筆下之景看出,從山下到山頂,都為遠望所見,視野開闊,境界闊大。

(2)“其言也壯”可以從“萬”“千古”“天北極”“高”“九霄”,這些體現宏大氣象的詞語看出。

(3)“其志也豪”意味著在感情的抒發(fā)上,有對歷史滄桑的深沉的感嘆,有自己正值氣盛志滿之時,對人生未來充滿昂揚的斗志與飽滿的政治激情。

【解析】

【15 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 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 項中“而'沙勢自風湍’則表現出對風勢猛烈、沙石飛揚的憂慮”理解錯誤。頷聯“幾年沙勢自風湍”是寫幾年來沙石被風卷動,形成湍急的水勢,這里只是寫景,并沒有表達出對風勢猛烈、沙石飛揚的憂慮。故選 B。

【16 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及情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本題要求考生從“其言也壯”和“其志也豪”兩個維度出發(fā),結合具體詩句進行闡釋?!皶耘麩熿F入青巒”,以煙霧繚繞的青巒為背景,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壯美的意境。隨著視線的推進,“山寺疏鐘萬木寒”至“高秋更上九霄看”,從山腳到山頂,再到云霄之巔,展現出一幅幅壯麗的山水畫卷,體現了“其言也壯”的特點。詩中運用了“萬木”、“千古”、“天北

極”、“九霄”等詞語,這些詞語本身就具有宏大的內涵,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詩氣勢磅礴,體現了語言的壯麗之美。

“千古河流成沃野,幾年沙勢自風湍?!痹娙送ㄟ^對自然變遷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滄桑的深刻感慨,同時也透露出對人生短暫的認識。這種感慨并非消極,而是激勵詩人更加珍惜時光,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

“水穿石甲龍鱗動,日繞峰頭佛頂寬?!边@兩句以自然之力象征人的意志與力量,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案咔锔暇畔隹础眲t更是表達了詩人追求高遠、超越自我的理想抱負,體現了“其志也豪”的特質。

評分標準:結合詩歌,從意象和語言兩個角度分析“其言也壯”,各得 2 分;從情感的角度分析“其志也豪”,得 2 分。

五、(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馬嵬(其二)①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③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④。

【注】①安史之亂潼關被攻破時,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隨行軍隊行至馬嵬(wéi)驛嘩變,殺死楊國忠,并要求殺死楊貴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楊貴妃自縊,史稱“馬嵬之變”。②海外徒聞更九州:楊貴妃死后,有術士說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帶回金釵之類的飾物給唐玄宗看。③雞人:宮中掌握時間的衛(wèi)士。④莫愁:古時洛陽女子,婚姻美滿。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詩一開篇夾敘夾議,先概述方士在海外尋見楊貴妃的傳說,接著用“徒聞”加以否定,譏諷了唐玄宗的癡心空想。

B.頸聯中的“笑”字語含諷刺。當時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今被逼賜死楊貴妃,從此想一年一度相逢也不可得。

C.從章法上看,詩歌運用了倒敘手法,先說尋見楊貴妃,再追敘馬嵬之變,最后點出問題的實質,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D.唐人詠馬嵬之變的詩很多,本詩也和其他大多數作品一樣,認為罪責在楊貴妃,責其媚上誤國,而對唐玄宗深表同情。

16.《馬嵬》一詩,前人評論說“諷意至深,用筆至細”。請結合詩句從對比方面簡要分析你對“諷意至深”的理解。(6分)

15.【答案】D

【解析】“認為罪責在楊貴妃,責其媚上誤國,而對唐玄宗深表同情”錯誤,本詩表達了對唐玄宗荒廢朝政、迷戀女色的批判。

16.【答案】①頷聯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和馬嵬驛的“虎旅傳宵柝”(或頸聯當時的

“七夕笑牽?!焙痛巳盏摹傲娡v馬”),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躍然紙上,暗諷唐玄宗正是因為昔日的沉迷女色,荒廢朝政,才有今日的凄愴悲涼。②尾聯貴為天子保不住寵妃和普通百姓夫妻恩愛形成對比,發(fā)人深思,暗諷唐玄宗正是沉迷女色、荒廢朝政,才致使國家動亂,寵妃不保。

【評分參考】指出對比,每處1分;諷意分析兩處內容相似,2分;語言表述規(guī)范,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六、(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柳宗元①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憐皇樹③,不學荊州利木奴④。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

【注】①柳宗元于唐憲宗元和十年被貶柳州任刺史,至元和十四年病死于刺史任上,此詩作于貶官柳州時期。②楚客:指屈原。③皇樹: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后皇嘉樹,橘徠服兮”之句。④利木奴:據《水經注》載,三國時荊州人李衡,曾遣人種柑千株,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在州里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樹當作奴仆一樣,可以謀利,所以稱為“木奴”。

15. 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首句特別點明“手種”和株數,可見詩人對柑橘的喜愛和重視,次句用“遍”字形容柑葉繁茂,寫出了柑橘的生長狀態(tài)。

B. 頷聯點明詩人對柑橘懷有深情,是因為讀楚客屈原的作品引起了雅興,詩人心交古賢,寄情橘樹,表達淡泊的情懷。

C. 頸聯寫詩人眼前所見之景,用“噴雪”喻柑花潔白繁多,用“垂珠”喻柑樹碩果累累。用詞新穎,形象別致。

D. 此詩通過種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時的生活思想狀況,表現了他不同流俗的堅貞品質。

16. 蘇東坡評價柳宗元的詩歌“寄至味于淡泊”,即表面敘事平淡,實則韻味深長,暗含不平之氣。請結合詩歌最后兩聯對其進行分析。

【答案】15. C 16. ①頸聯用詞直白平易,表面上在問柑橘樹多久才能開花,將來由誰來摘取果實,言外之意是,難道自己真的要在這里待到柑橘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嗎?不平之氣,隱于問中。

②尾聯表面上是表達對柑樹成林滋養(yǎng)受益的期待和喜悅,實際上是自傷遷謫之久,只能望柑之成林的無奈。貌似寬解語,實則不平氣。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寫詩人眼前所見之景”錯,“幾歲開花”“何人摘實”是詩人面對親手種植下的柑樹春來新葉萌發(fā)時的一種想象。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①頸聯“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不平之氣隱于問中,用詞直白平易,連續(xù)使用兩個疑問句:多少年才能聞到那像噴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來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實呢?表面上看,在問柑橘樹多久才能開花,將來由誰來摘取果實,實則是隱含地表達心中的不平,難道自己真的要在這里待到柑橘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嗎?

②尾聯“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貌似自我寬解,實則心中平氣,表面上是詩人進行自我安慰,如果等到柑樹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還能夠讓自己這個老叟滋養(yǎng)受益,看似充滿期待和喜悅,實則是感傷被貶謫到這里時間之久,只能繼續(xù)在這里無奈地望著柑之成林。

七、(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

登大伾山詩①王守仁②曉披煙霧入青巒,山寺疏鐘萬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幾年沙勢自風湍。水穿石甲龍鱗動,日繞峰頭佛頂寬。宮闕五云天北極,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縣名宦王越死于甘州軍中。皇上輟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進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靈柩回??h安葬。在此期間,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任山來拜謁。②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中詩人點明了出發(fā)時間,描寫了一幅云霧繚繞、鐘聲稀疏、萬木蕭瑟的早晨山景圖,烘托出山寺的幽靜。B.頷聯中“河流成沃野”寫河流滋潤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勢自風湍”則表現出對風勢猛烈、沙石飛揚的憂慮。C.頸聯運用比喻手法,以“龍鱗”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態(tài):以“日繞峰頭”寫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詩人登山之高。D.尾聯中“宮闕五云”暗指明朝皇宮,詩人借遙望國都,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流露出登高望遠的豪情。16.有人評論此詩“其言也壯,其志也豪”,請你分析。(6分)

【答案】15. B

16. ①“其言也壯”體現在詩歌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人描繪了大伾山的壯麗景色,如“千古河流成沃野,幾年沙勢自風湍”“水穿石甲龍鱗動,日繞峰頭

佛頂寬”,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偉和力量。同時,詩人通過“曉披煙霧入青巒,山寺疏鐘萬木寒”等詩句,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遠的意境,使詩歌具有豪邁的氣勢。

②“其志也豪”體現在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自己志向的追求。尾聯“宮闕五云天北極,高秋更上九霄看”,詩人遙望國都,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和對自己能夠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信心。同時,詩人在登山的過程中,也展現出了一種積極向上、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體現了他的豪情壯志。

八、(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八聲甘州 甲辰承詔堂知止亭初畢工,劉無言①相過

葉夢得

寄知還倦鳥,對飛云、無心兩難齊。漫飄然欲去,悠然且止,依舊山西。十畝荒園未遍,趁雨卻②鋤犁。敢忘鄰翁約,有酒同攜。

況是巖前新創(chuàng),帶小軒橫絕,松桂成蹊。試憑高東望,云海與天低。送滄波、浮空千里,照斷霞、明滅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

注:①劉無言:即劉燾,字無言,宋元祐三年進士。②卻:轉而。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漫飄然欲去”三句,寫詞人在外漂泊時,雖然有離開的沖動,但最終還是選擇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山西之地。

B.“敢忘鄰翁約,有酒同攜”兩句,與杜甫《客至》中的“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兩句的旨趣一致。

C.“試憑高東望,云海與天低”兩句,虛寫詞人站在高處向東眺望,云海連綿,與天相接,景色遼闊、超凡脫俗。

D.最后三句,詞人既是寫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心事越發(fā)難以擺脫,反而更加沉醉其中,也是對友人的一種提醒。

16.有評論說,該詞寫出了詞人“超然世外”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內容分析詞人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6分)

【答案】15.C(3分)(“虛寫”錯,應為實寫)

16.(6分)答案示例:

(1)直抒胸臆:詞中詞人用“漫飄然欲去”“此生心事,老更沈迷”等詞句,直接抒發(fā)了詞人有遠離塵世、超然物外的心境。

(2)借景抒情:詞中寫詞人眼中與天相接的連綿云海,浮空千里的滄波等壯闊、脫俗的景色,借以抒發(fā)了詞人以山水為念,不受凡塵侵擾的超然心境。

(3)借助動作行為抒情:詞人寫自己趁雨轉耕荒園,攜酒赴鄰翁邀約等,真切傳達出詞人厭棄官場、渴望回歸田園的超然之態(tài)。

(評分標準:一點2分,三點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給分。)

九、(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又呈吳郎①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②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注】①杜甫把蔓州草堂讓給一位吳姓的親戚(即詩中的吳郎)住,這位親成住下后,即有筑“籬”、護“棗”之舉,社甫為此寫詩勸阻。②征求:指賦稅征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兩聯詩人自述從前對撲棗鄰婦的態(tài)度和理由,為頸聯對吳郎的進一步勸告作了情理兩方面的準備和鋪墊。

B.頸聯出句“防”的主語是婦人,對句“插”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如人的多心與敏感。

C.尾聯詩人從高處落筆,揭示出她的貧窮的深刻原因,再次為老婦人撲棗行為開脫,其意仍是要感化吳郎。

D.本詩詞淡語婉情深,在反復吟詠品味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熾熱深沉厚重的感情,能窺見詩人那偉大的靈魂。

16.清人盧德水說:“杜詩溫柔敦厚,其慈祥愷悌(態(tài)度和藹,容易接近)之衷,往往溢于言表?!按认閻疸┲浴痹诒驹娭惺侨绾误w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5.B  “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婦人的多心與敏感”有誤?!胺馈笔恰疤岱馈薄耙蓱帧币活愐馑?,所以“多心”不是委婉含蓄的。另“敏感”一詞理解有誤。這兩句詩意思是:老婦人見你插籬便疑心不再讓她打棗,雖未免多心過慮;但你剛到草堂住下就插上籬笆,卻也很像是真的拒絕她呢。言外之意是你這位遠客定有不體貼處,難怪她疑心你。

16.①詩人對窮困孤苦老婦人的無限哀憐?!盁o食無兒一婦人”中兩個“無”字寫出了這位老婦人凄慘辛酸的生活境況,“寧有此”三字闡明老婦人來打棗實是迫不得已,不由得使人心生憐憫。②詩人對撲棗老人親善友好,任其撲棗。第四句詩人認為婦人來打棗會擔心遭到主人的斥責而心存恐懼,所以更要親切和藹讓她安心。③以委婉的方式勸說吳郎要有惻隱之心,語氣緩和,讓對方易接受。頸聯明明意在曉示吳郎,批評吳郎太不體貼人,卻反過來先責鄰婦多心,這樣措辭極其委婉,不傷吳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見。④詩人關注社會,憂國憂民,有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尾聯“征求”“戎馬”交代出了婦人貧窮的社會根源:征求不休,戰(zhàn)亂不止。由一個人的不幸遭遇,詩人進而聯想到戰(zhàn)亂中更多的流離失所的民眾,憂傷至極不禁熱淚滾滾,這正體現了詩人悲天憫人的深情和心憂天下的胸懷。(1點2分,答滿3點即可)

十、(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題。

劍州道中見桃李盛開而梅花猶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紅李能白,春深何處無顏色。

不應尚有數枝梅,可是東君①苦留客。

向來開處當嚴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與年少爭春風?

【注】①東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輩,長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生動描繪了桃李花開之絢爛,第二句又進一步表現桃李花開之盛大。

B.“不應”承接前句“春深”構成語意的轉折,“尚有”又強化這種意味。

C.因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開放,所以與桃李甚少往來,對此梅花深感遺憾。

D.梅花與桃李象征著不同之人,而詩人對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當朝權貴見此詩,“惡其自尊”,遂將唐庚貶黜。詩中哪些地方體現唐庚“自尊”之意?請結合詩歌分析。(6分)

【答案】15.C(“對此梅花深感遺憾”錯誤,“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現的是梅花的高潔孤傲,沒有遺憾之情。)

16.①梅花在桃李花開之時開放,顯得不合時宜,暗示詩人也是一個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來梅花只在嚴冬開放,不會與桃花來往,暗示詩人孤芳自賞,不愿與小人交往。③梅花身為長輩,不屑與桃李爭妍,暗示自己也不屑與小人爭權,對得勢小人有輕蔑之意。

評分標準:每點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給分。

十一、(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和曹東谷韻謝枋得①

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梁鐵硬對皇天。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此日識公知有道,何時與我詠游仙。不為蘇武即龔勝②,萬一因行拜杜鵑③。

[注]①謝枋得:南宋末年愛國詩人。②龔勝:漢哀帝時光祿大夫,王莽篡漢后,拒不應聘,絕食而死。③拜杜鵑:表示對國家、君主的忠誠。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表明“綱?!痹谧髡咝闹姓加兄匾匚?,此“綱?!笨芍笎蹏閼?、民族氣節(jié)。

B.頷聯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異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氣歌。

C.根據頸聯的內容及酬和詩的特點,可推測出詩人朋友曹東谷可能是游仙論道的高人。

D.本詩意緒慷慨激昂,語言清新淡遠,樸直而有韻致,言為心聲,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

16.《宋史》評價謝枋得“以忠義自任”,請分析這種忠義在此詩中是如何體現的。(6分)

【答案】15.D(“清新淡遠”錯誤。)

16.①直抒胸臆,以肩擔“綱?!焙汀凹沽鸿F硬”,直接表達對國家的忠貞不渝。②對比,以人生中的美好品德或丑惡言行可以千年留存,與萬物盛衰枯敗的短暫做對比,突出了他對忠義節(jié)氣的追求。③用典,借蘇武不變氣節(jié)和龔勝絕食而死,表明作者為國死節(jié)的愛國情懷和不屈辱事敵的民族正氣。(每點2分)

十二、(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題。

泊平江百花洲

楊萬里【注】

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云山苦見留。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

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寫詩人因朝廷公務而得以盡情游玩蘇州,頗具欣喜陶醉之態(tài)。

B.頷聯回憶半生漂泊之旅,敘寫自己和百花洲的淵源,點明了題旨。

C.尾聯嗔怪孤舟居無定所,實則表明自身處境,照應頷聯所寫內容。

D.整首詩抒寫旅途感受,語言平易樸實,語調流暢,藝術感染力強。

16、周必大在《宋詩紀事》中說:“誠齋寫人情意,曲盡其妙。”請結合本詩的頸聯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C (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情感、語言的能力。C項“尾聯嗔怪孤舟居無定所”錯誤,由“莫怨孤舟無定處”可知,詩人是說不要責怪孤舟東飄西蕩了無定處。故選C。)

16、①運用擬人手法。將自己喜歡楊柳,依戀眼底云山,說成岸旁楊柳都認得自己,眼底云山苦苦挽留自己。②詩人以移情之物襯托主觀之情,使物我渾然一體,既突出了詩人對此間的熟悉,更寫出了對此地風物的深情,顯得饒有情致而又不落俗套。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煉句的能力。題干的關鍵詞是“誠齋寫人情意,曲盡其妙”,因此既要點明頸聯情感,又要指出頸聯手法。作答本題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分析其效果以及句子情感?!鞍栋鴹盍枷嘧R,眼底云山苦見留”意思:我跟岸邊的楊柳都互相熟識了,眼前的云山執(zhí)著地把我挽留?!跋嘧R”“苦見留”使用了擬人的手法,明明是詩人認得岸旁楊柳,依戀眼底云山,卻不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是故意將景物擬人化,從對面寫來,說成是岸旁楊柳都認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這樣寫,既饒有情致,又不落俗套。同時,詩人對此間風物的深情也更進一層地得到表現,運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詩人將主觀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我合一,渾然一體。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